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巴金小说读后感 > 地图 > 巴金小说读后感,2024巴金小说读后感
巴金小说读后感

(共 3642 篇)

  • 1、 巴金小说《家》读后感1500字(汇编7篇)

    知识无涯,而生命有限。如果你读了作品,你一定会对这部作品的情节感兴趣,那么快写一篇读后感来记下你的感受吧。怎么把作品的读后感写得特别呢?经过整理,读后感大全为你呈上巴金小说《家》读后感,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巴金小说《家》读后感 篇1

    最近正在看一篇长篇小说: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固然暂时只看完《家》这篇,发现巴金老爷爷对其中的人物刻画可谓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让我铭记于心。深刻的感触感染到巴金老爷爷不愧为伟大的作家。

    现在正在读第二本,当我读完第一本《家》后,给我的感觉真可谓身临其境,巴金老爷爷透过对一个大家庭的描写折射出对旧社会旧轨制的厌恶与憎恨,痛斥了人与人在交往中黑暗、违心和奉承,通过三兄弟间性格的不同和对未来社会的不同看法进行了层层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让人面前一亮。在三兄弟中我最赏识的是老三觉慧他是一个对前途未来布满决心信念,坚定不移的相信旧社会一定会过去,旧轨制一定会被舍弃的有志青年,也就是由于他的这种性格使他和老大觉新的性格恰好背道而驰,就像两条平行线不可能有任何交叉点一样,也就注定着他们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老大觉新的性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懦弱到极点的那种人,在以前就称他为无抵挡主义,也就是由于他的这种性格导致他身边最亲的人死的死,走的走。固然他感到无比的痛苦,但这种痛苦却并没有让他改变自己的性格,只是在思惟上有了些许转变,但这种转变并不足以让他有所步履,他还保存着那分懦弱。而三兄弟中的老二觉民则是站在觉慧那边,但他并不象觉慧那样冲动,有着沉稳的性格,在必要的时候也回积极主动的争取幸福,从这点上来说我仍是很赏识他的。因此在整个大家庭中,只有觉民和觉慧站在统一阵线上的,其他人则全是旧社会,旧体系体例的拥护者,可见觉民、觉慧和这个大家庭的隔阂有多么深,所以觉慧除了恨透了这个旧社会、旧体系体例外,也恨透了这个只有旧体系体例和旧轨制的大家庭,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以此表明他抵挡这个旧社会的决心。

    整本书就是围绕着觉民、觉慧两兄弟怎么和那个旧社会、旧轨制作斗争并终极获得胜利的故事,整篇文章以家为主题贯串始终,让人看了爱不释手、不能自休。

    巴金小说《家》读后感 篇2

    我想这书最适合青春的人去读,十八九岁,刚入世事,见的不多,有活力有激情,这书最能激起这样的人的兴趣。他们或许会像觉慧一样反抗旧的东西,去追寻理想和新生事物。

    而我现在

  • 2、 精选巴金小说《家》读后感1000字(系列11篇)

    闲暇之余我们都喜欢阅读,拜读了作者写的作品,我们的心境会得到升华,诸多思绪需要倾注笔尖将其写出。我们从哪些方面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经过搜索整理,读后感大全编辑为你呈现“巴金小说《家》读后感”,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巴金小说《家》读后感 篇1

    《家》是巴金最杰出的作品,以五四运动浪潮波及到的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描写了高公馆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分化过程,揭露了封建独裁的腐朽本质,控诉了封建家族轨制、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颂赞青年一代的反抗斗争精神。

    《家》以娴熟的艺术手段,塑造了众多富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书中人物不下七十个,既有跋扈、朽迈、腐朽的封建家族最高统治者、封建家长只代表高老太爷,荒淫残忍的假道学和刽子手冯乐山,腐化堕落的败家子克定,桀黠贪婪的克安等等统治阶层的形形色色人物;又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如敢于以死向封建独裁抗议的鸣凤,温和善良地吞咽着旧礼教俄国的小姐梅,善良厚道柔情的长孙媳瑞珏等等;以及接收新思潮影响、向往自由同等、斗胆勇敢争取个性开放、敢于反抗封建统治的觉慧、觉民、琴等青年觉醒者和叛逆者的形象。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觉新,他固然接受过五四新思潮的激荡,但是处于长房长孙特殊地位,深受封建伦理纲常特别是孝道的熏染,铸成他委婉责备的懦弱型顺从的性格;他既同情支持弟妹们反封建的抗争,有屈从于封建势力的压力,维系着封建统治的权势巨子。这些人物都写得血肉丰满,个性光鲜,富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阔大的现实包收留。

    在这个家里发生的故事也让人感觉到生气与悲哀。第一个悲剧发生在鸣凤身上。已经六十岁的冯老太爷要在高公馆的丫头中选一个去给他当小老婆,而这个灾害恰恰降临在十六岁的鸣凤头上。鸣凤和觉慧之间有一段爱情,但是由于两人一个是婢女,一个是少爷,身份悬殊,才导致这段贞洁的爱情别成了一个悲剧。刚强的鸣凤在他新婚前夜跳湖自尽。梅的命运更加悲惨,她死得比鸣凤懦弱多了。梅是觉新的表妹,他们二人之间也曾有过爱情,本来两家都同意结婚了,却又由于二人的八字分歧而不得不披发。觉新娶了李家的瑞珏,重新获得了爱情;而梅也另嫁他人,却当了寡妇,又回了外家。两人依然对对方念念不忘。后来没得了肺病,却由于父亲保守,不肯看西医,耽误了治疗,最后她怀着遗憾,软弱的死去。高老太爷的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快要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医药已经不起作用了,在陈姨太的提议下,人们开

  • 3、 读书模板:巴金的小说鸟的天堂读书

    鸟的天堂写出了那里环境清幽,鸟儿喜欢到那里生活,写了鸟到天堂生活的故事。那么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巴金的小说鸟的天堂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m.dhb100.com

    巴金的小说鸟的天堂读书笔记1

    巴金巴金,字字是金。这是我读了《鸟的天堂》一书后的最大感受。

    听哥哥说,其中《鸟的天堂》原来是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于是,我饶有兴致地看起来。文章讲的是在美丽的南国,有一株茂盛的大榕树,人们把它称为“鸟的天堂”。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小鸟住在那株美丽的大榕树上。在阳光照耀的早晨,你可以听见优美动听的鸟鸣,看见形态各异的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时栖息,有时飞翔,有时歌唱。好一幅大自然和谐美丽的画卷,这真是“鸟的天堂”啊!

    是呀,鸟儿是人类的朋友,这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常听爸爸妈妈说,他们那时候,麻雀叽叽喳喳地叫,一阵一阵地飞,就像一片云;燕子挨家挨户搭窝,整行整行地停在电线上,真像五线谱啊!随便做个弹弓,夹粒小石子,就能打到鸟了。为什么?鸟儿多呀,离人近哪!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树一棵棵倒下了,天地间少了挺拔的身姿,乱砍滥伐呀;鸟儿一只只消失了,饭桌上多了美味佳肴,随意捕杀呀。想找鸟儿的影子,那成了稀罕事;想听鸟儿的鸣声,那也得运气好。

    俱往矣。现在,宜兴已创建成“国家生态城市”,运河碧波荡漾,城乡绿树成荫;我们学校早在几年前就是“绿色学校”了,当年的小苗已成为大树。你看,郁郁葱葱的香樟树、桂花树,高噶挺拔的雪松、白果树,再加上各种花草,俨然成了一个大花园。更可喜的是,和着那琅琅的读书声,耳边常常传来那天籁般得得声音;伴着那生龙活虎的同学们,眼前不时掠过那精灵般的身影。我们的老朋友又回来了,校园更加热闹了。可不,有一天语文课上,来了一位“旁听者”------一只不知名的小鸟,它身披彩衣,落在窗台上,好奇地看着我们。后来,抖动翅膀,飞了进来,不停地叫着,好像在发言似的。我们不约而同地望着它,目光随着它移动。老师问怎么办,我们笑而不答,直到它离去。

    小鸟和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世界上,它们是我们永远的朋友。愿地球上鸟的天堂越来越多,处处都是鸟的乐园!

    巴金的小说鸟的天堂读书笔记2

    今天,我看了一篇著名作家,巴金写的《鸟的天堂》,让我欣赏了有五百年树龄的大榕树,以及各种各样的飞鸟。鸟儿们在大榕树上飞来飞去,是多么自由自在啊!真令人难忘

  • 4、 巴金小说家读书笔记心得三篇

    巴金小说家读书笔记篇1

    在没有读过巴金的作品之前,我无法想象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说我根本就没有想过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自从我读了他的作品《家》之后,对巴金我有了全新的认识。《家》描写高氏官僚地主大家族在五四后的日趋没落。通过一个家族的分崩离析,深刻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全面崩溃的现实和趋向。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家》是现代版本的《红楼梦》,因为两都都是记录封建阶级没落史的杰作。

    《家》描写了高家三代人,即高老太爷一辈、克字辈和觉字辈。这三代人和鸣凤等一批下人大多性格鲜明,面目清晰。这三代人的活动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醉生梦死,坐吃山空,腐烂透顶的,他们为了继续腐化享乐的生活就拼命维护封建宗法制度,这些封建阶级的孝子贤孙象蛀虫一样蛀空了这个阶级的机体,再也不能有什么别的作为了。第二类人接受些资本主义的影响,头脑略为清醒,看到了家庭的危机。但他们仍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只希望有些改良,使家适应新的环境,苟延残喘下去。第三类是受五四运动影响的觉慧觉民一类人,他们强烈要求个性解放,要求冲破封建家庭的牢笼,有较彻底的反封建思想。觉慧敢于与女仆鸣凤恋爱,最后离家出走,觉民也违背家庭意旨,实行抗婚。此外,《家》中还写了众多受污辱受损害者,主要是些女性。家族内部的有瑞玉、梅表姐等,女仆中有鸣凤,婉儿等,她们被封建阶级吞噬了。一桩桩血淋淋的吃人惨剧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野蛮凶残,是《家》最有批判力量也最动人的部分。一些优秀分子抛弃了黑暗的家,走掉了。于是剩下克明、觉新当然无力回天。倒了一个高家也就是倒了封建统治的一根支柱。《家》把高家的没落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前来表现,大大加强了它的现实主义的深刻性,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表现,高家的败落不仅因为道德的沦丧,而更重要的是时代之使然。

    《家》写了觉非战争性的出走,而至于他走到哪里,那不一定是一部小说所要回答的。不过巴金的一系列青年题材的小说,大概已经回答了觉慧走上社会以后的情况。巴金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大家庭,他从小就爱和下人在一起,这让他有可能从受欺压者的眼光来看自己的家。一旦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便可能比较坚决地背叛家庭,开始追求新的光明之路。

    巴金的作品多是对不合理社会现实的控诉、讨伐,于是便有了这篇引发我诸多感想的《家》。《家》这篇文章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巨著,我想我真是爱上它了。

    巴金小说家读书笔记篇2

    一个人、一杯茶,打

  • 5、 巴金读后感

    巴金读后感范文一

    今天我看的书是《巴金散文集》,我最喜欢的是《繁星》中的一段话:我们默默的望着繁星,一面轻轻地响着脚步,反仿佛两个人都屏了呼吸,在倾听醒醒的私语,这个时侯仿佛就是中国,我不觉自语似的说。这里是作者在外国的时候看见可满天的繁星想起了自己的祖国。这说明作者十分怀念自己的祖国,想念自己的亲人,不知道祖国怎么样了。这使我想起了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饱含了作者深切的思想之情。还有的就是一篇《海上升明月》,我最喜欢的一段话是:四周都寂静了。太阳也收歛了它最后的光芒。炎热的空气中开始有了凉意。微风掠过了万顷烟波。这是作者对大好河山的一种赞美,作者在经历风霜解放之后,游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写下了许多篇韵味深长的文章,可见作者对祖国的热爱。

    巴金读后感范文二

    有人说巴金是文化大革命后中国文坛觉醒最早的人,又是最善于总结和反省极深刻的人。他晚年的《随想录》很多居于这一类。经历了文革的劫难,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提到造反派,他从生理上感到厌恶,一听到样板戏,他就会全身颤抖;同时他又非常严格地解剖自己。

    《小狗包弟》表达了一位经历劫难的老人对自己的解剖。他的心地敞亮,毫无遮拦;又不仅仅是反省,还有严厉地抨击,说他抨击、揭露,却没有任何评述,只有两对活生生的动物形象,但又令人看了似声声钢鞭落在身上,震撼人心。

    《小狗包弟》讲两只小狗的命运,都是文革中的真实故事。在一个城里,一位艺术家养着一只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得很好。文革时,城里发生前所未有的武斗,艺术家害怕,跑到别处躲起来;后来又被揪回来,说他里通外国,是反革命。批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拳脚交加,头破血流,把一条腿打断。批斗结束,他走不动,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口里不断发出微弱的呻吟。认识他的人见到他这种状况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奔出来,非常欢快地朝他跑去,亲热地叫着,到处闻闻舔舔,用脚爪在他身上抚摸。专政队赶它、吓它,用脚踢,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朋友身边。后来专政队用大木棒打断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惨叫,痛苦地拖着一条残腿走开;地上留下血迹艺术家被关了几年后,放出来,他第一件事就是买一点肉,去看望他的小狗。邻居告诉他,那天狗给打坏回来后,什么也不吃,哀叫三天后死了。

    这里涉及两种动物两种生命──人和狗。两种动物有区别,人都说人是高等动物,狗当然

  • 6、 繁星巴金读后感

    繁星巴金读后感(一)

    小学我学过一片关于巴金的文章,上了初中,随之又学了一篇写景抒情的记叙文 《繁星》,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写于1927年1月。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巴金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星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光明的追求。课文中选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十分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巴金对星星的描述,由浅入深,由粗到细,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产生无限的遐想。渐渐的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看似一个简单的比喻句,可它的含义深刻,为什么我的眼睛会模糊,只有和星星十分亲密、十分依赖才会有这样的感觉。课文中有这样的一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寂静的,是梦幻的。这句话从触觉、听觉、幻觉三角度来描写,使我受到了强力的感染。如果有一天,我在海上望着那漫天的繁星,伴着温馨和甜蜜而沉睡,该是多么的幸福呀!

    巴金离别家乡,用星星来寄托他的感情,总有那么一天,我也会告别父母,离开自己的故乡,到那时,我又该用什么来表达我的情感呢!

    繁星巴金读后感(二)

    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见星星,这些星星都极为普通,甚至连婴儿都知道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可是作者巴金却把这普通的星星写得非同凡响。

    文章从不同角度写星星,从故乡写到异地再到海上,甚至写到了国外,写出了星星的变化。

    作者四次写到了看星星,但看的地点却不同,第一次在家乡看,写了作者喜爱这满天的星星,这星星就像是母亲。第二次是在南京看,写了星星带来光明,星星就像是朋友。第三次是在海上看星星,这时,作者赋予星星新的内涵:星星是不变的,可这星星却能代表不同的人,在作者的眼中,这些星星代表着母亲,让作者倍感亲切。第四次,作者已经能看出星星组合起来的样子,甚至看出了星星的灵气。

    通过读巴金的《繁星》,能让人从他朴实的语句中读出他对家乡、对母亲的深深的思念。文中巴金写道: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是的,一个少年时就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去独自闯荡天涯的人,在休息时能不思念自己的亲人吗?

    文中第四自然段在一般人读来可能有些多余,可我不觉得,因为前面总是写我看星星的感受而忽略了世界上无数的其他人,这里作者写了一个英国人在星空中看见了一个奔跑的巨人,这就充分说明了人人看星星是不一样的。

    世界上的东西很多,有心人看见他们会发出自己的感慨,巴金就是这样的

  • 7、 《家》(巴金)读后感

    巴金在一九三七年曾在他写的一篇《代序》里大胆地说: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诉。他做到了。在这封建大家庭分崩离析的过程中,他赤裸裸地揭露了那个时代国民的麻木愚昧和社会的吃人本性真实一面。

    作为主人公之一的觉新,无疑是全书最华丽的悲剧。他是处于时代转折点的封建家庭和旧礼教的牺牲品,他是新思想和守旧势力之间抗衡的矛盾产物,他以自己无数次的无奈悔恨委屈求全演绎了自己彻头彻尾令人声泪俱下的悲剧人生,也注定成为旧时代千万陪葬中之一。他欠梅的,欠瑞珏的,欠给海儿和刚出生就永失母爱的新生儿的,该拿什么偿还?可怜的人啊。新的号角已经吹响,公明的审判即将开始,阳光刺穿阴霾,撕裂开一条口子,他分明地看见了,那些腐朽不堪处处散发糜烂气息的旧事物迅疾化成一股汹涌的激流席卷而来,他退缩了屈服了,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接受了,而且还自觉不自觉地带走了梅和瑞珏。如果当初他勇敢些争取和梅的幸福或许一切都会迥乎不同。

    觉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纵览全书,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最后的不同境遇,正是由他们不同的个性决定的。作者不就在借此表达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愤恨,宣告一个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以及为青年一代呼吁为过去那无数的无名牺牲者喊冤,从恶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掉了青春的青年。

    还有多少鸣凤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波澜不惊的湖水,含泪纵身了结了短暂而辛酸的一生,萧瑟了月夜;还有多少梅用忧郁的眼光望着觉新渐行渐远的背影,苦叹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还有多少瑞珏屈于郊外潮湿的小瓦房,躺在床上嘶声力竭地发出凄厉的喊叫,临死也无缘见丈夫孩子。还有多少生命可以浪费,还有多少血肉被肆意践踏。人果真能够如此绝情,鸣凤的抽泣,梅的落泪,瑞珏的恸喊,尽湮没于千百年来的忠孝礼义。她们的眼前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上面躺满了年轻女子的尸体,这条路是几千年前就修好了的,地上浸饱了那些女子的血泪,她们被人拿镣铐锁住,赶上这条路来,让她们跪在那里,用她们的血泪灌溉土地,让野兽们撕裂、吞食她们的身体。这里面不知道埋葬了多少令人伤心断肠的痛史!

    但是终于出现了一个旧礼教的叛徒,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他寄托了我们的希望,带给我们一点新鲜空气,尤其是在自己房间门口义正词严义愤填膺地痛批要来他房间捉鬼闹事的陈姨太克明一群人,令人眼前一亮并为之热血沸腾。那个时代正是需要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更何况还是一只风雨飘摇中自位难保的纸老虎。觉慧,他终于冲破

  • 8、 巴金散文读后感

    巴金散文读后感范文一

    这两个星期,我把《巴金散文》,这本散文集读完了,读完后,我仿佛进入了巴金的内心世界。

    巴金写的《再见罢,我不幸的乡土哟!》带我进入了巴金他心灵深处的那一片深深的爱国情怀,文中开头两段:说了故土对巴金的养育之恩,故土给了巴金的扶持﹑给了巴金的衣食﹑给了巴金的苦乐﹑给了巴金的亲人﹑给了巴金的朋友﹑给了巴金的幸福﹑给了巴金知识后痛苦的源泉写的最后一段话:再见罢,我不幸的乡土哟!我恨你,又不得不爱你。这句话巴金把他的内心世界,说的十分透澈。恨他,是因为要离开他,却不能挽留住;不得不爱他,是因为巴金对故土十分的喜爱。矛盾的心理,不得不让巴金走进痛苦的深渊。

    还比如说:读巴金写的《我的梦》,带我进入他那坚持写文章的理想。巴金他也有放弃的想法:有一个心理在阻挡他前进的理想,在敲击 他心中竖立的信念,在关上窗户,迎来放弃的客人,把信念赶走在门外。但是巴金从不受心中的阻拦,把那个阻挡的心理推开;把竖立的信念修的更加坚固;打开窗户,迎来信念 的客人,把放弃 赶走在门外。为了写出更好的文章,巴金放弃了常人所拥有的:光明﹑爱﹑自由﹑幸福,把这些美好的东西全都抛弃了。而选择了整天在书堆中,勤奋的写文章,为了写出更好的作品,不断的努力、坚持、奋斗、克服我认为巴金他坚持写文章的想法是那么伟大!让我不得不十分敬佩巴金。

    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许多这样的例子,有不计其数的人也像巴金一样,有着永远不放弃的信念,为了考上好的大学而努力学习,为了找到好的工作而努力奋斗,为了登上高峰而努力坚持,为了心中的梦想去克服困难

    我希望每个人能像巴金一样,有着永不抹灭的信念,去面对生活中困难的事情。

    巴金散文读后感范文二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巴金散文集》。 倚栏轩文学网 

    有人说,好的散文清新得像萋萋芳草,绚丽的如同璀璨的霞光,纯真得犹如初生婴儿般的吻,深邃得仿佛韵在骨子里的事。  

    巴金写的《再见罢,我不幸的乡土哟!》带我进入了巴金他心灵深处的那一片深深的爱国情怀,文中开头两段:说了故土对巴金的养育之恩,故土给了巴金的扶持﹑给了巴金的衣食﹑给了巴金的苦乐﹑给了巴金的亲人﹑给了巴金的朋友﹑给了巴金的幸福﹑给了巴金知识后痛苦的源泉写的最后一段话:再见罢,我不幸的乡土哟!我恨你,又不得不爱你。这句话巴金把他的内心世界,说的十分透澈。恨他,是因为要离开他,却不能挽留住;不得不爱他,是因为巴金对故土

  • 9、 巴金自传读后感

    巴金自传读后感范文一

    寒假的时间是充足的。这一天,我情不自禁地走进了图书馆,寻找书看。书架上的书数不胜数,让我看得眼花缭乱。这时,针看到一本《巴金自传》,脚步也随之停下来。我拿着书走向书桌,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

    我先看了《文学生活五十年》这一段,使我受益匪浅。它主要讲了巴金五十年来的文学生涯。渐渐地,我看完了这本书,也加深了对巴金的了解。

    巴金不是一位文学家,但他写作了五十多年。他开始写小说,只是为了找寻出路。他生在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在许多所谓上等人和下等人中间度过了他的童年,在富裕的环境里他接触了下等人的悲惨生活,在伪善和自私的长辈们的压力下,他听到年轻的痛苦呻吟。他觉得社会出了毛病,却说不清病在何处,又该怎样医治。他把自己的家庭看作专制的王国,他坐在旧礼教的监牢里,眼看着许多亲近的人在那里挣扎,受苦,没有青春,没有幸福,终于惨痛地死亡。他们都是被腐朽的封建道德,传统观念和两三个人一时的任性杀死的。巴金离开了旧家庭就像摔掉一个可怕的黑影。他想找寻一条救人,救世,救自己的路。他选择写作,是因为他有感情无法倾吐,有爱与恨无法宣泄,好像落在无边的苦海中找不到岸,一颗心无处安放,所以,他要找寻一个心的归宿写作。

    他有着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从他身上我明白:不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爱祖国,爱人民,爱真理,爱正义,为多数人牺牲自己;人不单是靠吃米饭活着,人活着也不是为了个人的享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巴金那样的燃烧的心和永不衰竭的热情。

    这一本书让我学习到许多做人的道理,我要把巴金竖立成我的榜样,向他学习。

    《巴金自传》读后感范文二

    巴金的童年是比较幸福的,身为富贵人家的少爷,打小就有丫鬟香儿的陪伴,一起拾桑葚,一起拾鸡蛋,还顽皮地给各只鸡取上个性的名字。和大花鸡结下深厚感情,出于孩童的天真不忍心吃鸡肉。 为什么生来是鸡,就该被人杀死作菜吃?这个问题让人寒心,也体现出巴金善良的性格。在巴金童年生活中另一个重要的人便是杨嫂,杨嫂一生爱清洁,死的时候却极度邋遢,书中的一些细节描写让人感动。命运就是这样,已经被安排好了就难以改变。而更让人寒心的是,杨嫂的死竟然被当作了好消息。全家人都在等着这个好消息,希望一个人死去,而这个人却恰恰是自己最爱的人。对巴金童年生活影响很大的是巴金的父亲和母亲,从回忆中可以看出来,巴金的母亲爱护下人,爱护孩子,是个温柔善良的好母亲。巴金的

  • 10、 巴金秋读后感

    巴金秋读后感(一)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对旧的、封建大家族的深刻揭露。在这种封建大家族中,大家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大部分人都不学无术、游手好闲、道德败坏、自私到了极点,特别是那些老反动们。他们自己道德败坏,却恬不知耻,压制年轻人,几十年轻人的幸福乃至生命,折磨年轻人,毒害他们,使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中毒日深。等到当年的青年到了而立之年、不惑之年之时,他们也早已被迷失了本性,又变成了老反动,又反过来压制摧残自己的下一代。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就是这样一代复一代地重复着这令人发指的悲剧。这不是具体某个人、某些人、甚至一代人或几代人的错,而是整个制度的错,是整个罪恶的封建社会伦理制度的恶果。那些置身基中的人,即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他们在那种社会中成长,他们所见到的,听到的,都是那腐朽社会的各种现象,而这些现象作用于他们的大脑,他们自然就形成了关于那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规范自己的行动,评价自己的行动。他们不知道是自己和亲人一起毁了自己的幸福,也不知道自己自己和亲人一起又埋葬了亲人的幸福。他们并不明白这一切,似乎也根本没有为此而感到过痛苦,因为那些封建伦理支撑着他们,使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过错,也许这就是精神的力量了,人也许是因为有精神才存活于世的,没有了精神也就没有了生命的意义。至于人们的躯体,只不过是人的精神的载体,人的肉体上的痛苦,永远也没有来精神上的伤害严重,肉体上的痛苦是短暂的,而精神上的痛苦则是长久的、重复的,可以一直延续到人最终的毁灭。

    几十代人、几百代人都那样平静地生活过去了,为什么到了近代,到了二十年代前半叶那几代人的时候,这种生活却以为继了呢?原因在于此前人们心目中,所有人的生活都是一样的,没有谁过着与众不同的生活,也没有人想要换一种活法看看怎么样。因为现实生活中没有,他们也就想不到,而到了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坚船利炮把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带到了人们的视野。看到别人的幸福生活,(.org)想想自己的悲惨遭遇,年轻人再也沉不住气了,没有中封建社会毒的青年中中毒较浅的人再也忍不住了。他们要追求新的生活,追求自己的幸福。他们再也不相信封建的老一套了,他们开始反抗压迫,于是老的和少的之间,顽固的反动的和开拓创新的开始了战斗。这样鲜血就当红了整个中国近代史。毕竟顽固反动的是衰老的,当觉民们勇敢地抓住克安们的手时,克安们就无可奈何了。

    青年终归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23

  • 2019-10-11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10-17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09

  • 2022-02-05

  • 2023-02-05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0

  • 2019-10-24

  • 2019-11-08

  • 2023-04-3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17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9

巴金小说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巴金小说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巴金小说读后感、2024巴金小说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