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巴金《寒夜》读后感 > 地图 > 巴金《寒夜》读后感
巴金《寒夜》读后感相关栏目
巴金《寒夜》读后感热门栏目
巴金《寒夜》读后感推荐
巴金《寒夜》读后感

(共 2489 篇)

  • 1、 巴金寒夜读后感系列5篇

    读后感大全精选专题推荐:“巴金寒夜读后感”。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为作者精湛的笔法所触动,其实读后感写作,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阅读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你也许需要"巴金寒夜读后感"这样的内容,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巴金寒夜读后感【篇1】

    她感到夜的寒气,她的确需要点温暖,这是巴金《寒夜》里最后的句子,紧扣了书名的含义,完整而饱满,之前压抑的多少矛盾都在一念之间倾泻而出,说不清是淋漓的痛苦,还是更加无所适从的悲凉,我心底仿佛有声音在抽泣,故事虽然平淡,却让人有荡气回肠的感觉。珍惜,它让我更加懂得珍惜和平年代的意义,珍惜所拥有的爱的意义,和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应该说,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正是处于动荡摇曳中,主人公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夫妇,汪文宣和曾树生。抗战爆发后,他们逃难到重庆,丈夫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文具公司当校对,妻子在银行当花瓶。

    汪文宣的母亲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但汪母与曾树生婆媳关系不和,汪文宣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且又患上肺病,城市中繁华与战乱、奢侈与落破、正义与邪恶极端并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空有满腹学识和爱憎分明的认知,却迫于权力者的不公和冷酷压制,战争所带来的经济拮据与美好理想激烈冲撞矛盾的生存状态,而不得不选择逆来顺受,他和他的妻子曾经都以为无论世事如何演变,开始的爱都能够坚贞到永远,可当世事真的变了,时代与命运的纠结却让他们彼此沉默不堪重负,妻子渴求稳定幸福的生活,愉悦的年轻时光,可这恰恰是他这个小校稿员给不了的,所以在历经反复抉择的最后一夜,妻子准备收拾行李投奔另一个男人,漆黑的走廊里正好撞上他回家,忧伤的沉默在两人之间像夜一样流动,可是汪文宣再没有爆发,他内心凄凉之至已经绝望,对他所处的时代和命运无从选择,只好选择放弃理想,也放弃一切关乎对错的判断,最终以死来告慰自己。

    作者的笔触极为细腻,对人物内心的刻画真挚而深切,尤其是那种进退取舍,欲说还休的挣扎状态,让人身临其境,感慨万千。我们今天的生活因和平而美好,因美好而宝贵,健康的身体,幸福的时光,是人类不变的想往,但是如果在悲剧的时代历练我们命运的时候才想要坚强起来去留住爱的情感,那是沉痛的,不如现在就赋予它足够的耐

  • 2、 寒夜(读后感范文)

    书是明灯,能照亮光辉人生。观看一本好书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有一些启发。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可以更加深化我们看完书之后的内容。大家一般写的读后感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寒夜(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书中的主人公王文宣,一个善良的知识分子,大家心目中的“老好人”,最后因肺核惨死家中。作者巴金先生绝不是简单地为我们展现肺结核这种病在医疗水平极其低下的旧社会中有多么的恐怖,而是借汪文宣之死向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社会提出的深沉的控诉!

    主人公汪文宣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的毕业生,怀揣伟大的教育梦想的他,离校后只能在一个半官半商的图书文具公司里当一名小小的公务员。说到公务员,也许有很多人会很羡慕他,有一个衣食无忧的铁饭碗。事实上,在那个时候的社会,官商勾结等混乱腐败的政治格局,像汪文宣这样安分守己、老实厚道的知识分子就成了被压榨的对象,他每天勤勤恳恳地工作,安安分分地做人,却依然换不来一家人的温饱和应有的社会地位。

    然而对于汪文宣的遭遇,我除了深表同情之外,更多的是怒其不争。

    在公司里,面对上司的欺压和同事的冷嘲热讽,他总是忍气吞声。他说:“为了生活,我只有忍受。”但是那个职位又能给他带来多大的帮助呢?有这么一个公务员的职位,儿子的学费还是得靠在银行里当“花瓶”的妻子支持,母亲不但享不了清福,一把年纪了还要去当老妈子帮忙添补家用。有多少次他对自己说“大不了我不做了。”但他只是想想而已,他不敢这么做。就这样,枯燥单调、薪水微薄的校对工作一点点地消磨他的意志。吞噬他的理想,他还在为它呕心沥血,慢慢耗尽自己的精力。

    不死不活的困苦生活增加了意见不合的婆媳之间的纠纷,他爱妻子和母亲,爱任何一方都胜过于爱自己。但是他却没有能力去平衡妻子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对于妻子和母亲的冲突,他不敢去面对,甚至自欺欺人的告诉自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直到看到妻子给他之前要求她写封长信给母亲道歉的回信后,他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意识到自己的天真。

    他渴望改变生活,改变命运,但是他却没有起来反抗过、努力过。在困顿中,他总是这样安慰自己:“等抗战胜利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就这样美好的幻想支持他默默的承受生活的不公。然而真正到抗战胜利之时,却是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之日。这实在是人生的悲剧。

  • 3、 旧时代的悲号——《寒夜》读后感

    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寒夜》,是在“激流三部曲”之后创作的又一影响力巨大的长篇小说,故事以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为背景,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揭露了病态社会的黑暗腐败,发出了旧时代的悲号。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关于巴金《寒夜》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旧时代的悲号——《寒夜》读后感(篇一)

    那是一个寒冷的季节,是一个阴晦的冬季。在阵阵警报声中,所有人都匆匆忙忙地跑着,跑向那个狭小的防空洞。寒冷仍在继续,荒凉、阴暗笼罩着大地,没有一点生机。

    这是一个发生在抗战胜利前夕的故事,是一个琐碎而又凄惨的故事。这是一个四口之家,有婆婆、丈夫、妻子和儿子,有最为普遍的婆媳矛盾,有最为常见的经济困难,就是这样的四口之家,演绎了一段生离死别的悲剧。

    树生,我同情你。你是一个那么有活力有激情的人,却为了自己的家庭而不断收敛,委屈着自己,你为了家庭,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随毫无怨言,却总是招来婆婆的冷嘲热讽。你渴望爱情,渴望友谊,却在一次次失望中逐渐放弃。树生,你很累,不是身体,而是心。你的心已经紧绷了好久也该松一松了。树生,我了解你对自由对生活的渴望,你想让自己的短暂的生命活得更加精彩,那么你为什么不走呢?走了又为什么回来呢?回来,面对的是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现实,你能承受得了吗?他们欺骗了你,即使是善意的,也仍旧改变不了他们对你的欺骗。其实他们也是自私的,明知道你不可能永远不回来,却仍不告诉你,让你永远生活在自责中。树生,你是不是很痛苦?

    文宣,我虽不恨你,却也无法原谅你。你是如此的懦弱,如此的不堪。虽然他们称你为“老好人”,但我更愿意称你为懦夫、弱者。因为你的软弱、妥协,让最爱你的人受到了伤害。当你的母亲辱骂妻子时,你总是唯唯诺诺,不敢大声的反驳。你明知道妻子的个性,还要他学会忍耐,忍耐自己母亲的无理。文宣,他不应该是你守护一生、保护一生的人吗?为什么还要如此对她?文宣,你不觉得自己很残忍吗?残忍地把他推开,让他漂泊在异乡,又残忍地不告诉他你的病情,你是真的为她好吗?你有没有想到他的痛苦和伤心呢?文宣,你痛在身上,却让树生痛在心上。

    这是一个悲剧,既是个人的悲剧,也是世道的悲剧。在战火硝烟的笼罩中,有多少家庭支离破碎,生离死别。为了生存,每天都处在惊慌中的人们无可奈何,仿佛一切都是听天由命。这是时代的悲哀,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

  • 4、 巴金寒夜读后感800字(优质范文)

    《寒夜》是巴金先生在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描绘20世纪40年代国民党统治区中底层知识分子悲惨生活的悲剧作品。主人公汪文宣是一名小职员,上大学时学的是教育学,曾梦想以教育救国,但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到亦官亦商的图书公司当校对。在现实的压迫下,只能变成一个苟且偷生、委曲求全、对现实无能为力的底层小人物。巴金先生笔下的汪文宣充满了矛盾,在家庭与社会、理想与现实和传统与现代中来回挣扎,人格分裂使他的精神极度痛苦,在精神与疾病的双重打击下,最终走向灭亡。

    读后感大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s://m.dhb100.com/

    巴金先生在《谈〈寒夜〉》中提到:“汪文宣,这个忠厚老实的旧知识分子,在大学念教育系的时候,‘满脑子都是理想’,有不少救人济世的宏愿。可是他在旧社会里工作了这么些年,地位越来越低,生活越来越苦,意气越来越消沉,他后来竟变成了一个胆小怕事、见人低头、懦弱安分、甘受欺侮的小公务员。他为了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位置,为了那不死不活的生活,不惜牺牲了自己年轻时候所宝贵的一切,甚至自己的意志。”

    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都对汪文宣有自己的见解和感情,或批判、或谴责、或同情和怜悯。汪文宣于我而言,更像是“无用的好人”,他没有伤害他人的恶毒心理,甚至没有跟着妻子做囤积生意发国难财,但毫无用处,在那样动荡的抗战年代,懦弱的性格和患肺病的身体使他在黑暗现实面前毫无作为,家庭矛盾的不断激化,知识分子的自尊和现实的苦难,使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矛盾,他自觉或不自觉地一步一步将自己推向灭亡的深渊,最终在抗战胜利锣鼓喧天的寒夜里咳尽最后一口血。

    我们何其幸运生长在这样繁荣昌盛的时代,不必如同汪文宣那样灭亡于物质匮乏和精神绝望中,我们更应该意识到,真正出色的作家,无论写了多么黑暗的苦难,字里行间依旧会渗透出追求光明的执著和赤子之心,巴金先生写汪文宣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理想破灭、社会压迫、妻子出走和患病身亡,那样压抑痛苦的黑暗现实,化作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同情与怜悯,飘向汪文宣单薄冰冷的尸骨,但这样的黑暗并非为了黑暗,相反,我们应该透过那样的苦难去坚定信仰,追求光明的出路。

    夜的寒气却渐渐地透过他那件单薄的夹袍,他的身子忽然微微抖了一下。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http://m.dhb100.com

    这是一个男人的寒夜,在寒夜的时代。寒

  • 5、 《寒夜》读后感_1000字

    《寒夜》读后感1000字

    《寒夜》是巴金后期的长篇代表作,整篇文章读起来了无生气却步步逼近,使你不得不在无聊的剧情中读完整本书,不然你在读的过程中,会一直有种无形的东西压在你的胸口一样。

    一、创作背景及人物介绍

    文章一开头是切入式的直接描写,没有介绍他们以前是什么样的,全文一直突出夜的寒冷和永远给人压抑透不过气的氛围。

    可以知道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抗战时期的一对知识分子男主汪文宣和女主曾树生及男主母亲的艰难争吵的生活过程。

    二、环境描写及生活现状

    他们住在四川成都一处环境不好且吵杂的大楼的三楼里,每天妻子曾树生和母亲的争吵,汪文宣在中间夹着,两头劝,但两头都是自己深爱的人。

    他们每天担心日本人是不是快要打到他们那个地方了,时刻看着周围的人准备逃难,自己一方面怕,但是一方面又不想相信这个事情,安慰自己说,不会这么快,还一直期望着抗战胜利,觉得到那个时候就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了,但是后来真的胜利之后,那也只是别人的胜利,与他们无关……

    三、人物刻画及心理描写

    汪文宣是一个体弱多病,老实巴交,胆小懦弱,的知识分子,每天忍气吞声做着大量的校对工作,但却拿着微薄的工资,他心理无数次的反抗,但是他都不敢说出来;曾树生是一个时尚女性,光鲜亮丽,被大家说是一个“花瓶”,靠着颜值在一家银行做着体面的工作,每天只顾自己快活放荡,不顾丈夫、孩子和婆婆;汪母是一个把自己的爱建立在恨儿媳妇的基础上,她看不起树生,树生也讨厌她。

    四、争吵纠纷及文宣病痛

    两个女人之间无休止的争吵和让本来身体就不好的汪文宣的病迅速恶化……他们这中间也妥协过,为了让曾树生追求自己的幸福,在汪文宣死的时候都没有告诉她,这也算是一种心理报复吧,其实汪文宣特别想活下来,一路上他跟努力的跟肺病斗争,但是由于没有钱,这种病又是富贵病,所以一拖再拖,最终走向死亡……

    五、抗战胜利但与他们无关

    该走的走了,该死的死了,一切都是注定的,这些对于他们穷人来说也是无力反抗的,巴金写这部作品,揭示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黑暗,也解释了家庭里婆媳关系的不可调和,最终都走向灭亡……

    总的来说,这部作品让人感受深刻,身临其境,当汪文宣一步一步缓慢的走向死的时候,是人类最无助的时候,对于我们现代人的启示就是,一定要处理好婆媳关系,家和万事兴,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也希望我们国家越来越好,生活在这个时代,我很感激,并会朝着我的考研路一路勇敢前行!

  • 6、 《寒单》影评800字

    《寒单》影评:用一场盛事,去救赎无根的灵魂 鱼为 金门信奉风狮爷,去金门,寻找风狮爷成为一种乐事,寒单爷则是台东地区传统的民间信仰中相当独特的一支, 寒单爷是谁,传说有二,一是出自封神榜的玄坛元帅,就是传说中的武财神赵公明,二是流氓神(这种不知来由的神,恐怕只有河北邢台的万和宫,才有能力抗衡), 迎寒单爷的仪式十分特别,真人所扮演的肉身寒单,面画大花脸,头系红帽巾,手执榕叶护体,上身赤裸地立于神轿上,在台东市的大街小巷中逡巡,所到之处,店家、信众无不热烈地投以鞭炮这就是台东特有的地方传统民俗炮炸寒单,不管被炸的是武财神还是流氓神,这一盛事,都有趋吉避凶迎财之意。 将家乡这场盛大的仪式搬上银幕,导演黄朝亮显然用情至深,而影片《寒单》的故事,也与这一传统盛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肉身寒单阿义站在炮火纷飞的神轿上,面不改色,神气活现,但一场针对他的报复也正在此时展开,只是,倒下的却是阿义的女朋友。 迷失与救赎成为这部影片在这场变故之后的情感核心,正昆与阿义因炸寒单而走到一起成为兄弟,也因为炸寒单,让两人都踏上自己人生中的一条歧路,好勇斗狠的阿义在那场事故中,失聪、残疾、吸毒,从此踏入地狱,生命再无光芒,一面挣扎,一面堕落,而正昆也放下从教工作,投身废品回收行业,扎根狼藉肮脏的底层,一面救赎,一面忏悔。 台湾片一旦故事距离现实太近,骨子里都有一种身份迷失的乡愁,因此总是需要借助一些仪式感的盛事,去寻求内心的安定以及寄托漂泊的情感,炮炸寒单这种充满痛感的仪式,恰好给予了这种极端心态救赎之道自我惩罚式的救赎以及满怀希望的祈祷融为一体,但出路在哪里,如何在现实中找到光明,依然犹未可知。 但在正昆与阿义的兄弟情谊中,倒是让观众有机会一睹台湾生活与情感上的困境,他们也遭遇了房屋被强拆,行业潜规则的抗争,再凶横的人,面对这两种坎坷,都无法能轻松逾越简单化解,然而,一无所有的人又如何能拼上一切? 而阿嬷或者母亲更是两代女性对儿孙的期待,阿嬷希望孙子阿义走上正途,但阿义不但迷失了自己,她更要面对家园的丢失,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尽皆压覆在这个瘦弱老人的肩头;正昆可以得到执教工作,让拾荒为生的母亲看到儿子出人头地的可能,但内心充满痛苦的正昆无法坦然接受,就像是寒门的终极诅咒,他还是没能逃离母亲毕生努力让他逃离的阶层。 胡宇威、郑人硕、小薰(黄瀞怡)实力演员,
  • 7、 巴金《寒夜》读后感
    巴金《寒夜》读后感 《寒夜》是巴金先生一部很有名的作品,一直都想拜读,这次有机会把这部小说从头至尾仔细的读了一番,有些感触。 首先小说的开头以黑夜为背景,以抗战时期的紧张气氛做铺垫,写在战争年代,一些小市民们对战争来袭的恐惧与绝望的心情,让人一读就陷入深深的阴郁与悲伤的情绪中。紧接着写出小说的主人公,汪文宣—一个被不合理的社会所压垮的小知识分子的形象。他的出场似乎就透着一丝丝的悲哀。寒夜,他一个人在大街上走着,飞机在上空盘旋着,时不时发出恐怖的声响,但他似乎无暇顾及这些,因为此刻的心中,有着比这些更要紧的东西—他的妻子,曾树正离家出走了。他努力回想着,是他嘴的笨拙让他们夫妻俩吵架了,妻子一怒之下就摔下房门跑出去了,最初他还以为妻子只是和她赌气,过一会儿就自己回来了。可是都这么晚了,妻子还是没回来,他于是决心去找妻子。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一次两次的新鲜事了,他的软弱,忍让,已经让他在这个残破不堪的家中疲惫了。那么,他到底有着怎样的家庭呢? 小说的主人公汪文宣和他的妻子曾树生是具有理想和报复的知识分子。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他们一家人不得不逃难到重庆,并在这里居住下来。汪文宣有个年纪很大的母亲,很早就没了丈夫,她把她全部的希望与爱都寄托在了她唯一的儿子,汪文宣身上。汪文宣开始在一家图书文具公司当校对,由于社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垄断家的压迫与冷酷无情,使得汪在他的公司里工作并不顺心,备受上司的排挤和剥削。加上他本身的懦弱与自卑,对别人的欺凌和侮辱只是一味的与退缩,导致了他“老好人”的称呼。与此同时,曾树生在一家银行上班,虽然不是挣得很高的工资,但是却因为外表好很受上司的照顾,加上天性活泼爱打扮,经常涉及交际活动。同时,汪的老母亲,十分痛恨他的儿媳妇,婆媳关系的恶化,俩人的经常争吵,使得汪夹在中间很不好受,随着汪的肺病恶化,曾树生的出走,又给汪的精神带来沉重的打击,后来终于忍受不了精神的压力和病痛的折磨,呕血而死。两个月后,曾树生回到重庆,一切都是物是人非了,母亲带着小宣离开了这里,只剩下曾树生一个人在大街上徘徊着,独自面对寒夜。 我看完后觉得这个悲剧的发生是必然的。在社会大环境下,经济的不景气,国统区的黑暗,不给知识分子一点施展才华的空间。他们的满腔热血和理想抱负都随着硝烟和生存的威胁一点点的消失了。正如小说中的汪文宣和曾树生,
  • 8、 寒夜读后感

    寒夜读后感(一)

    初读《寒夜》,我觉得文宣实在太软弱,老好人在我看来并不是一个褒义词。首先在工作上,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他拖着病体在办公室里那么卑微地做着小职员的工作,对于所有的不公平待遇却从来不敢说一个不字2020,最初伟大的理想也任它在心底蒙了尘埃。而在家庭中,面对妻子树生和母亲之间的矛盾,他既不能扮演好丈夫的角色,也不能尽好儿子的职责。然而后来,当小说渐渐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开始想,如果我是文宣的话,我又会怎么做呢,或者说,我能怎么做呢?

    诚然,文宣性格中的软弱无法忽视。然而,在那个知识分子不受重视的时代,他无力改变自己地位低下的境况。为了不失去工作,他不得不像一头任人抽打的病牛一样小心翼翼地努力工作,尽管换来的只是少的可怜的薪水。而在家庭中,母亲和树生并不是二选一的单选题,两个人他都不能失去,这并非是贪心。所以他夹在两个人中间,默默承受着两个他最爱的人赋予他的痛苦。

    他爱他的母亲,所有的爱只需母亲两个字2020便足以解释;他同样深爱他的而妻子,而这种爱,并不同于对母亲的爱。所以想到自己残破的躯体以及树生在这个穷困的家庭中所受的委屈,他宁愿放手给她自由,让她离开自己去过更好的生活。而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日子里,他依然坚持给树生寄信,跟她说自己身体很好,不用担心,哪怕他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是树生不能回来陪他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他也依然执着。

    树生是一位比较典型的新女性,她受过好的教育,有知识有思想有追求。对于生活,她依然抱有一丝美好的憧憬。

    然而在那个穷困的家庭里,她却过得并不幸福,儿子的冷漠,丈夫的懦弱,最使她受不了的是婆婆的刁难。所以她问自己这种生活究竟给了我什么呢?我得到什么满足么?回答是没有!不论是精神上,物质上,我没有得到一点满足。继续问自己那么我牺牲了我的理想,换到什么代价呢?那么以后呢?以后,还能有什么希望么?没有答案。

    她的婆婆,同时也是文宣的母亲,她不愿同别的女人分享自己儿子的爱,文宣越是爱树生,她便越是恨树生。对于树生,她从未真正地把她当做一家人来看待。而那个阴暗而没有温情的家,对于树生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牢笼。所以树生在犹豫再三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

    她在给文宣的信中说:可是我只能怜悯你,我不能再爱你。你从前并不是这种软弱的人!我还年轻,我的生命力还很旺盛。我不能跟着你们过刻板似的单调日子,我不能在那种单调的吵架,寂寞的忍受中消磨我

  • 9、 巴金寒夜读后感1000字

    巴金寒夜读后感1000字一:巴金《寒夜》读后感

    (987字)

    2010年11月8日,立冬。我站在一陽一台上怀念德州干燥寒冷却因有牵挂而变得难以忘怀的冬天,也许州城的我所惦念的他们而今正在踽踽寒夜中发出伤春悲秋的感叹,亦或似曾树生般胆颤于寒夜的凄冷,期盼着时间来决定一切,给予些微不足道的温暖。身在江南的我,眼睁睁的看着整整四个月的时光在我的手掌翻涌,升腾最后归于平静,而我的未来薄如蝉翼般在天空划过,没有声音。从那一刻起,我对自己说,即便身处寒夜,也要向孩子般单纯、简单,执着于梦想。

    人间三部曲是巴金优秀的系列小说之一,寒夜可谓其中的经典之作。作品诞生不仅是个人的绝唱,也是一个文学繁荣时代骤然停止的标本,代表着中国文学的最高艺术水准。作品内容是以抗战胜利前后的国民一党一“陪都”重庆为背景,以一对夫妇——汪文宣,曾树生生死离别,家破人亡的情感纠葛为线索,展示了他们凄惨的悲剧命运,也揭露了国民一党一反动统治的黑暗和腐朽。《寒夜》的开始是1944年重庆一个寒冷的冬夜。两年后,十里洋场大上海的一个寒夜里,一个渺小的读书人的生与死也画上了句号,只留下一个孤苦伶仃的女人在寒风凛冽的夜孤苦伶仃的继续幻想明天。夜太冷,她需要温暖,而我更需要从寒夜中看到他们的悲剧,然后怀着更现实的梦想上路,寻找属于我的温暖。

    提及汪文宣的名字,我总会不自觉的同时想起孔乙己,一样悲剧的一性一格,同样凄惨的命运。可是巴金笔下的汪文宣的一性一格似乎更为复杂,被黑暗社会毒害和侵蚀的更为彻底。巴金在后记中说道:“我从来不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我连做梦也不敢妄想写史诗。诚如一个‘从生活的洞一口……’的批评家所说,我不敢面对鲜血淋一漓的现实,所以我只写了些耳闻目睹的小事。”汪文宣也是一个热一爱一生活又怀有远大理想的新知识青年,但理想却逐渐被岁月侵蚀的变换了模样。他有一爱一心,奉献着一爱一也拥有着一爱一。可生活却极度痛苦,在痛苦中他与妻子决裂,在一切的就急于苦难中更加渲染了他的彷徨与苦闷,就这样在悲苦中死去。有时感觉文中的主人公与自己有很多相似之处,有着同样的迷茫。

    2011年5月,大一的我在江南小城浑噩的过着学习生活,可取不知如何变得更好,依稀记得在寒夜的街上,我一个人孤独度过。其实我们不必奢望别人给予自己温暖,自己给自己温暖才是最好的选择。其实有些是不必计较。2010年11月8日,立冬,身处寒夜,温暖却在心间。每一天

  • 10、 巴金寒夜读后感范文五篇

    寒夜读后感:篇一

    难道我就应该这样争吵、痛苦地过完我这一辈子?。他们把寂寞留给我一个人,难道我就这样枯死了么?可是当有一条路可以选择的时候,树生即兴奋又痛苦,而且还有一种惶惑的感觉,她仿佛站在十字路口,打不定主意要往什么地方去。她反复的说,我不走,要走大家一起走。虽然她的决定并没有给她带来快乐。

    但是母亲的话永远是那么刺耳只要你(宣)肯答应我,只要不再看到那个女人(树生)我什么苦都可以吃,什么日子我都能过得去了!这种生活究竟给我带来了什么呢?我得到什么满足么?她找不到一个明确的答复,挣扎了许久,才找到一条出路没有!无论精神上,物质上,我都没有得到一点满足生命就这样平平淡淡一点一滴地消耗。树生的忍耐到了最高限度了。她并没有犯罪,为什么应该接受惩罚?这里不就是使生命憔悴的监牢?她应该飞,必须飞,趁她还有翅膀的时候。她要先救出自己。

    树生最后选择了离开。小说中最精彩的部分是树生写给宣最后的一封长信,信中完全彻底的表达了树生多年来没有表达的一切,以及道尽她最终的选择的理由。她的痛苦可想而知。

    虽然她离开家但是她依然按月寄给宣生活费用,嘱咐宣及时看病。而且最终回来,当得知宣的离世,儿子的不明下落时,她觉得这个世界实在是太冷了,她需要温暖。而在此之前她并没有以实际行动背叛宣以及她的家庭。

    当一切即将结束的时候,萦绕于脑海的三个主人公清晰的站在面前。我怀着一腔的悲愤看着历史中那些小人物的命运,我因此看到我生长在这个时代是多么值得庆幸。但是我依然感到了很深的寒冷,甚至是浸骨的冷。直至周身颤抖,和文字一起。

    小说的写法上并没有什么值得推崇的,是惯常的叙述风格。但是一直伴随我的却是《红楼梦》中和汪树生一样结局的林黛玉的影子,他们几乎同样都是耗尽心血才得以获得解脱。我再想巴金老人在塑造汪树生这个形象的时候脑海里是不是有着林黛玉的影子呢?不得而知。

    我用大篇幅的文字叙述这个家庭的矛盾,而忽略社会生活中他们的角色。因为家庭是一个港湾,可惜风雨飘摇的世界里小小的港湾同样不能躲避风浪的侵袭。这就是我对于巴金老人的长篇小说《寒夜》的理解。

    寒夜读后感:篇二

    《寒夜》与从前我读过的巴金先生的作品大不一样,整部小说弥漫着死亡与悲观的气息,叫人透不过气来。作品的背景是抗战期间,地点是重庆,主人公是一对自上海逃难至重庆落脚的一对年轻夫妻:汪文宣与曾树生,还有汪文宣的母亲。文宣与树生结婚14年,儿子小宣1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23-05-22

  • 2019-09-27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1-12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11-12

  • 2022-08-30

  • 2019-10-19

  • 2019-11-1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7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23

  • 2019-09-20

  • 2022-12-20

  • 2019-10-11

  • 2023-02-16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10-17

  • 2019-10-09

  • 2019-10-09

巴金《寒夜》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hdh765.com)巴金《寒夜》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最新巴金《寒夜》读后感、精选巴金《寒夜》读后感、经典巴金《寒夜》读后感等,感谢大家的阅览,欢迎大家多关注本栏目文章更新。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