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爱为何会伤人读后感 > 地图 > 爱为何会伤人读后感,2024爱为何会伤人读后感
爱为何会伤人读后感相关栏目
爱为何会伤人读后感热门栏目
爱为何会伤人读后感推荐
爱为何会伤人读后感

(共 1377 篇)

  • 1、 《为何爱会伤人》读后感

    看到老韩在微信群里发了这本书的名字时,我很好奇,于是毫不犹豫就要了一本,原来是心理学作家武志红写的心理学方面的书,有点小失望(我一向认为心理学书是很难懂的),还是带着爱怎么可能会伤人?的疑问开始读起来,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因为这不是纯理论方面的书,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把现实的生活呈现到我的面前,我不得不相信:爱是会伤人的。

    《为何爱会伤人》讲述为何爱会伤人?因为我们常常看不清爱情的真相,总是与自己幻想出来的人相爱,而忽略对方的真实存在。我们所歌颂的美好爱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其实只是爱情的初级阶段而已。

    为何爱会伤人?因为我们无法正视自己的内心,总是把幸福寄托在找到一个正确的人,而从不反思自己的真正需要。其实,大多数的爱情悲剧,都是两个人造成的。

    为何爱会伤人?武志红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了我们答案:爱情是一个轮回,在爱情中,我们想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我们在童年所经历的幸与不幸都将在爱情中找回来,童年时与异性父母的关系也决定了我们与爱人的关系。从这个角度说,我们不仅要关注与爱人的关系,也要关注与孩子的关系,因为我们如何对孩子,将决定孩子的爱情结果。

    要想爱不伤人,我们就需走出幻想,正视对方真实的存在,夫妻同心协力,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能够用自己的尺子去量对方,要用自己的行动来慢慢地改变对方。如果说女人的温柔是男人疼出来的,女人的哀怨是男人冷出来的,女人的快乐是男人暖出来的,女人的娇媚是男人惯出来的,女人的勤劳是男人夸出来的,一个正常理智的女人变成一个神经病似的泼妇也是男人逼出来的。那么我要说,好男人也是好女人造就出来的,孩子的幸福是好父母给与的。

    事出有因,因必果。正视问题,直面问题,结出善果,让爱不在伤人。

  • 2、 《爱为何会伤人》读后感1500字

    爱情是一种轮回,对于爱情,武志红老师提到一个观念:爱情是一种轮回。

    为什么呢?

    爱情的感觉就是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武志红老师认为,异性父母是我们人生中第一个爱上的异性,于是长大后我们第一个爱上的人,总会与现实中的父母在某些方面有些相似。同时,我们的潜意识深处会塑造出一个理想爱人的形象,这个理想的爱人,完美地弥补童年时期父母对我们的亏欠,或者是留下的遗憾。

    前段时间和朋友也聊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今天阅读这本书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封存的记忆慢慢打开了一个豁口。

    父亲对我的影响:

    .其实父亲对我的影响很大,到现在为止,我都不知道父亲喜不喜欢我,这一直是心里的一个结!

    关于童年时对父亲的记忆,努力的搜寻了一遍,能够清晰呈现的大多是父亲的责骂。父亲是远近出名的标致青年,很能干也很大男子主义。一直以来我都感受不到父亲的爱和温暖,也许是在那个时代的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造成了我不受欢迎的根源。但是后来听母亲说,父亲好像也没那么在意,虽然后来有了弟弟,也是在我八岁的时候,如果他们特别想要生男孩,可以早一点生的。

    在和朋友聊的时候,谈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现在大抵是没啥希望了,小时候经常被嫌弃事情做不好,被骂是家常便饭,偶尔会被爆打,在父亲面前从来不敢开口说话,还经常成为父母吵架后的出气筒。记忆里父亲能好好跟我说话的时候屈指可数,如果能和父亲好好说几句话就感觉特别开心,当时打出这句话的时候突然泪如泉涌!

    .有一段时间,母亲说要把我抱养给别人,我心里就特别期待,根本不去想去别人家后会怎么样,只是想快点离开这个家。

    毕业以后,好不容易找到了工作,可以离家远远的了,可以自己挣钱自己支配了,可是母亲总是唠叨着要我上交工资,虽然很不情愿,可是父母把我生养大,有什么理由拒绝呢?这时父亲反而为我说话,说我长大了,工作了,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也需要用钱。听到父亲这样说特别感动,所以给我妈的直接是钱,而父亲过生日的时候,我精心的为他买了生日蛋糕,选了一套西服,那个时候西服在农村来说还是很洋气高档的。后来裤子被小偷偷走了,衣服穿了大概十年,母亲走后,父亲还穿着那件西服去相亲。

    寻找爱:

    爱人是同事的朋友,在同事的生日聚会上认识的,然后去了外地,每周打电话到单位,写三四页的情书,交往过程中对我言听计从,每天买好吃的做好吃的,把我租的小房子换成了大房子,有时候我只是想想还没说,他就做了,那

  • 3、 《爱为何会伤人》读后感2000字

    在离婚率日益增长的今天,这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释两性关系,并教会我们如何去爱。

    一段完整的感情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称为幻想阶段。这个阶段我们总是将完美另一半的形象投射到对方身上,自我感觉良好极了。这种情况一般在一见钟情式男女和热恋中男女比较常见。这个阶段的男女,眼里的对方一切都是最好的,容不得旁观者说对方一丁点坏话。在荷尔蒙的刺激下“武大郎赛潘安、母猪赛貂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事实并非如此,只是因为我们将自己心中幻想的完美情人的形象强加到对方身上,实际上我们并不是跟真实的对方谈情说爱。恋爱中的人都是傻瓜,这个论调并不是毫无根据。

    第二个阶段是幻想破灭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是男女关系发展到同居阶段或者步入婚姻阶段,这时对方的真实面目一点点暴露出来,一双臭袜子、谁洗衣谁做饭、先去谁家父母过节等琐事都会成为吵架的导火索。这时你会发现当初让你爱得死去活来的人怎么是这样一个人,这种反差会让你不得不怀疑当初自己怎么就选了他(她),真是瞎眼了。分开的念头越来越强烈,正应了那句话“因陌生而相爱,因了解而分开”。

    第三个阶段是互相接受对方真实存在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家都对自己和对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白大家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需要自己的空间,不再妄想改变对方。接受了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对方,这时产生的爱才是最踏实、最真切和最成熟的爱。

    实际上,大部分的爱情始于幻想阶段死于幻想破灭阶段,真正要走到第三阶段很不容易。如何能走到第三阶段,实现“执子之手白头偕老”的愿望,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给了我们答案:爱情是一种轮回。在爱情中,我们想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

    为何爱会伤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带着原生家庭或多或少的伤害来到世间,并把这种模式带入到爱情中,没有安全感、过度依赖对方、过度自卑、过度自恋等等表现都是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我们在童年所经历的幸与不幸都将在爱情中找回来,童年时与异性父母的关系也决定了我们与爱人的关系。从这个角度说,我们不仅要关注与爱人的关系,也要关注与孩子的关系,因为我们如何对孩子,将决定孩子的爱情结果。这个话题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有详细的探讨。

    为何爱会伤人?那是因为受了爱情教条主义的毒害。很多人谈恋爱并不是靠感觉,而是信任别人所说的经验,这就是为什么喝了那么多爱情心灵鸡汤却依然不幸福的原因。书中列举了“一个人越爱我,会对我越好、越忘我

  • 4、 《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

    《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

    写此篇文章的时候正播新闻:一恶父亲怒甩孩子,致头着地,颅脑损伤,孩子危在旦夕。起因是妻子和婆婆为谁带孩子争吵7天,丈夫找不到妻子,一时气愤,拿孩子出气。再了解丈夫找不到妻子子是因为夫妻矛盾,男子用刀割伤妻子腹部,妻子住院,丈夫心生愤怒。

    家原本是避风港,为何会变成血淋淋的战场?为何家会伤人?!

    心理学书籍《为何家会伤人》诠释了很多心理真相。一个人的人格6岁前就形成,不是棍棒教育训出来的,也不是通过讲道理教导出来的,只形成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模式。孩子6岁前的主要抚养者形象会被孩子内化为内在的父母,而孩子自己的形象会内化为内在的小孩。所谓人格即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的关系,一个人和外界相处的任何关系都是我们内在关系的投射。即我们原生家庭中我们和抚养父母关系传递到我们和他人的关系模式上,比如和配偶,孩子的新家关系模式中。

    家既是爱的最主要传递者也是恨的最主要传递者。家庭暴力的因子从小种下,新闻事件报道中形容伤害孩子的父亲为恶父,从心理学角度是说有心理疾病的,暴力偏执。夫妻矛盾,吵架用刀割伤妻子腹部。孩子问题引发矛盾,甩死孩子。只是孩子的问题么?没了孩子家庭就相安无事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猜想该男子小时父母和他的关系,父母对他也是棍棒教育,或者威胁打骂来表达父母的不满情绪。受伤的孩子因畏惧而妥协,即使表面没有反抗,也会心生恨意,因为这是强迫加给我的,给我带来痛苦,不是我自主选择。孩子从切身经历学会和其他人沟通的手段--用武力吵架表达自己的情绪,让你听我的。孩子成为父母意志的简单复制,长大后会把吵架武力打骂的沟通模式用到婚姻、家庭工作上。发生矛盾,对待妻子、孩子、单位同事也是用同样的方法,粗暴。就像故事中的男子,伤害了妻子和孩子,酿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我们已经知道棍棒教育的坏处,许多年轻夫妻不会体罚孩子。可现在我们身边还是能看到这样的例子。比如孩子不听话,抚养者会威胁说:你再不听话,我就要打你了。在孩子小时言语威胁通常容易奏效,孩子听话了,满足了大人的希望。这仿佛是最立竿见影有效的教育方法,真是这样么?言语威胁是偷懒的教育,家长出于的心理需求是:我用这种方法来快速让孩子听话,我的意志能控制孩子。如果站在孩子角度,弱小的孩子依赖家长,没有能力反抗,他学到武力能使别人服从,强悍的人有话语权。孩子把用学到的方法来和同龄人相处,把内在小孩投射到他人身上,言语威胁

  • 5、 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

    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一)

    nichole

    接触到心理学,其实是很多年前从小巫的育儿书开始,当时小哥还没出生,看得我如梦初醒般"惊叹"自已的无知。"无条件的爱""自由""界限"…这些词我都是从那时开始的,也知道了很多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从此爱上了"心理学家"写的书,慢慢地走上了"认识自已"的道路。在认识自已的路上遇到了武志红老师,读他的专栏,分析社会热点事件背后人物的心理,我完全被折服了。每一篇都清晰了我脑海中那种蒙眬的认知,感恩遇见!

    《为何家会伤人》,是我正式读武老师的第一本书,里面精准解析了中国家庭的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夫妻情感关系模式的根源,只有一句话:恍然大悟!

    婆媳矛盾关系中的根源-----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的核心

    从听说的故事中,10个家庭有8个婆媳关系出问题,每每听到这些故事,总是劝说讲述人宽容一些,抑或是愤怒处,也会对对方说那就不用理会,冷处理。总觉得隔靴挠痒,不到痛点!书中武老师直戳要害处:会何婆媳矛盾的根源都在抢夺家中的男人(婆婆抢夺儿子,媳妇抢夺先生),由于中国家庭关系中,爸爸一职的缺失,儿子从小跟着妈妈长大,妈妈自婚后把全部身心在儿子身上,跟儿子建立了超夫妻关系的心理亲密关系。一旦儿子长大建立自已家庭,婆婆难以承受儿子的离开(心理上),所以无论此时媳妇再好,再没问题,婆婆总能挑出刺来为难媳妇,所以这关系好不好关键在于儿子(先生),可大部分的儿子(先生)从小就没跟爸爸建立很好的链接,妈妈把他保护得太好,所以儿子(先生)责任感不强,很多事无法担当,能拖就拖,能假装看不见就看不见。如果你的先生是这类,那只能自求多福!打破这个魔咒的方法就是现代家庭中,妈妈跟儿子该爱时爱,该分离时心理上要分离,家庭关系的主角是妈妈跟爸爸有个固稳的亲密关系,待儿子长大心理分离时,妈妈要有妈妈的事情,妈妈应该围绕的中心是爸爸,而不是儿子。整个家庭的核心是夫妻关系,而不是错位的母子关系,父女关系。

    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小哥今天告诉我成绩,全班第11名(二年级32位同学),我都很惊喜!告诉他非常棒,比上一次进步很多(我们考前父母不复习,考试真得是他自已的事情),但我知道很多的父母把孩子的每一次考试当成天大的事情,吃不好睡不着,比孩子还紧张。这是大多数中国式父母亲的真实生活写照。这背后就是惊人的焦虑…为什么父母亲尤其是大多数母亲有这种焦虑?武老师书中有答案,那就是母亲自身内心的

  • 6、 《为何爱会伤人(珍藏版)》读后感_1700字

    《为何爱会伤人(珍藏版)》读后感1700字

    概要:

    热恋期(一段感情是怎样发生的?爱情是一种轮回,是想重温童年的美好,或是想修正童年的错误/不美好)

    磨合期(为何爱会伤人?内心不符的幻想破灭+错误倾听的沟通障碍+需求不满的心里创伤)

    稳定期(如何建立良性的亲密关系?接受真实的对方而非幻想投射+倾听满足对方真正的心理需求与感受+接纳自己和家人的不完美与内观自省)

    提取关键词:轮回、自省、感受、“三角关系”、(反)依赖

    轮回命运=心理的强迫性重复。对于所有人而言,恋爱都是童年关系的一次轮回。轮回,是为了什么?有两层含义: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童年受过的苦,我们长大后一般至少要再重复一次。童年受苦的时候,弱小的我们无处可逃,只能接受。成年再受一次类似的苦,其实是埋着这样一个愿望:这一次,我要做主,我要修正童年的那次错误。一段完整的感情会有三个阶段:1+1=1。1+1=0。1+1=2。第一个阶段,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们两人宛如一体。第二个阶段,你是我人生痛苦的根本,我是你人生痛苦的所在,我们两个人怎么会走到一起?天大的错误!第三个阶段,我是我,你是你,但我们在一起,并且真的感觉到我应该和你在一起。熟悉感是一见钟情的秘密。而投入到迷恋者的陷阱,但他们早晚会发现,迷恋者对真实的自己并不感兴趣,他们爱的,只是他们投射到自己身上的幻影。 自省年龄越大,越懂得关爱这句话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人们都是爱学习、爱自省的。一个内心较和谐的人,会愿意自省。于是,对这样的人而言,他的确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懂得爱。自省能力是最重要的人格特质。如果有人让我就“该找什么样的恋人”这一点提建议,那么我要提的第一条建议是一定要找一个有自省能力的人。 感受亲人间的理解之所以很难,关键原因在于,我们习惯从自己的坐标体系出发,去推测、揣摩、评价甚至抨击另一个人,却完全忘了,对方也有一个现象场,有一个与我们完全不同的坐标体系。如果,你渴望理解对方,就必须学会放下你的坐标体系,尝试着进入对方的坐标体系,这是实现相互理解的唯一途径。“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感受远比所谓的事实更重要,而在家庭中,理解并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最重要的。”我将我的感受告诉你,你将你的感受传递给我,我们就这样建立起了链接亲密关系(形成)记住,要相信对方的感受,与其花九牛二虎之力去揣测“真正的原因”,不如坐

  • 7、 《为何爱会伤人(珍藏版)》读后感_800字

    《为何爱会伤人(珍藏版)》读后感800字

    爱,何为爱?为何爱会伤人?

    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生而为人,必然会有千丝万缕的情感连结,最初的情感连结,一定是生身父母,这个我们无法二次选择;兄弟姐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血浓于水的情感连结;爱情,命运还是缘份相互吸引产生的情感连结;儿伴、朋友、知己…我们自己选择的情感连结;还有同学、同事…无形中建立的情感连结…

    爱,于我而言,不会轻易说出,总觉得轻易说来,便已失真,我母亲特别懂得表达,会给我拥抱不厌其烦地说些关心的话,而我的父亲,沉默寡言,从来不会表达,文中多次提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不会沉默寡言但也不会刻意表达,习惯压抑内心的想法,不喜欢说出来,喜欢让对方猜,如果猜得到会很开心,猜不到便会失落,当我看到文中列举的种种案例,或多或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边看边思考,自己没有像那些案例那么极端,但是还会有一些需要修正,说到修正,需要自我心理暗示,都想的明白,但屡屡控制不好情绪,后来一想,算了,我才20多岁,如果真要像40多岁那样沉稳从容,想想也有点可怕,这是不是在安慰自己?哈

    爱会伤人,爱真的会伤人,多少父母打着“为你好”的旗帜,让你稳定让你结婚,总把最坏的情绪丢给最亲近的人,怎么不伤人?被偏爱的有恃无恐,以爱的名义,束缚你,以爱的名义,绑架你,以爱的名义,逼迫你,伤你却不自知,伤你的同时也伤了自己,两败俱伤,好的爱是什么?自由、平等、和谐、尊重、空间、分寸感…安全感从何而来,从来不是别人给,永远都是自己给,缺乏安全感,究其原因,内心的脆弱,人格不独立,情感的依赖,如何又独立又依赖,分寸感的拿捏是门学问。

    希望我们都能学会爱,不能爱就好好说再见,不要互相伤害,好好爱自己,爱不要伤人,爱会伤人,爱少伤人。

  • 8、 《为何爱会伤人(珍藏版)》读后感_900字

    《为何爱会伤人(珍藏版)》读后感900字

    在奇葩说里见过作者武志红老师,印象特别深的是节目中他简短举个案例,高晓松吐露并反思了从未在公众场合提及过的自己和父亲的关系,就,咦,挺厉害的呢。国内心理医生和精神分析师很少面对公众,武老师玩微博又上综艺节目,可以说是很前卫了。 这本书通过四个部分诠释“爱”这个字眼,第一方面讲原生家庭,成年后的爱是复制童年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好像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理论都喜欢讲原生家庭的作用和轮回,关于这一点,我确实在自己的习惯中体察到许多和父母生活的影子,大部分是一些可以自我消化的应用,并且因为我爸妈十年如一日相亲相爱,我因此受到的影响是追求高质量的亲密关系相处模式,也发现有些细节无意中变成符号点点滴滴渗透到我的身上,变成我表达爱确认爱的方式。但是转念一想,那些在支离破碎的原生家庭里度过童年的孩子呢,他们受到过什么负面影响吗,将怎样或者已经如何影响其一生。 第二、三部分举了很多心理咨询案例来验证作者的理论,透过现象看本质,作者更恰到好处地理解人的思想路径,追溯不同人的选择与行为渊源。在作者的笔下,放好心态,换位思考,没有相处不好的爱人,在我看来是一种提升心理自愈能力的理性鸡汤。 最后一部分作者列举了男性、女性的恋爱需求心理差异,人要打开心扉接受善意的爱,但又不能拿爱情作为生命意义的唯一凭借。我一直在思考孤独与自由的关系,似乎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幼小的男孩儿,睡觉的时候要妈妈在身边守着,但又不喜欢被搂紧入眠。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永远是陌生人,这个思想在亲密关系中显然是不可取的,但离得太近,又没办法做人见人爱的小甜心,最好的方法是保持亲密有间,相爱有度,有信任与尊重,珍惜那根拴紧双方的链接绳,构建幸福平和的小日子。 作者毕竟是心理医生而不是作家出身,文字铺垫未能环环相扣,读起来很顺畅但没有饥饿感,也可能是我自我意识强,相信引导的力量,不太绝对认同这种心灵干预的思想,但文中道理和逻辑朴实易懂,有些案例的解说和改善办法确实可以套入实际生活,能给我们自省和反思感情分歧多提供一个维度。

  • 9、 《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1000字

    《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1000字

    文狗

    这本书的作者是武志红老师,他是中国很有名的心理咨询师,我从去年十一月份开始,读了三本他的书,分别是《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身体知道答案》、《为何家会伤人》,读完后,发现这三本书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武志红老师在心理咨询中的真实案例,换句话说,这都是我们普通人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通过阅读这些案例,就像是看一个个小故事一样,很易读,读完后通过武志红老师的专业讲解,我们能够发现案例中的心理问题,进而让自己在生活中避免这样的情况。

    最近刚读完《为何家会伤人》,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读这本书的感受。

    这本书主要是讲在家庭中的心理问题而导致的生活矛盾,有关于夫妻关系的,有关于夫妻和孩子关系的,有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的,还有关于婆媳矛盾的。通过了解这些案例,我们站在第三者的视角上,也许能够很容易地看出谁对谁错,再加上武志红老师的专业心理讲解,对于这个心理问题而引发的生活矛盾就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看问题一定要看到本质问题,例如你觉得婆媳矛盾是婆婆和媳妇的矛盾,但是,解决这个困局的关键其实是丈夫,只有丈夫完全地站在媳妇这边,认清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的第一原则,婆媳关系的矛盾才有可能化解。婆媳矛盾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婆婆在抢儿子,媳妇在抢老公,但儿子和老公都是一个人,这个时候男人必须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不然家庭的关系很可能会出现问题。

    看一个问题一定要看到始终,看到本质,如果仅仅看表面,仅仅看谁和谁发生了矛盾,仅仅看这个矛盾的事件本身,很可能根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甚至你解决的方向都是错的。例如孩子不好好学习,整天上网,父母就去督促孩子,给孩子压力,不让他上网,但是却没有了解这个问题的本质和始终,为什么孩子会去上网呢?或者说,父母为什么觉得上网不好呢?其实一步步思考下来,会发现,往往表面问题出在孩子身上,实则本质问题在父母身上,如果本质问题不能够解决,那么按照表面问题来解决,问题只会越来越糟。

    这本书是心理学畅销图书,但是我更认为,这是一本极好的育儿书,现在太多的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我认为这是缘木求鱼的做法,孩子在小时候最需要的绝不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而是心理问题的建设,当孩子的心理能够得到很好的成长,那么孩子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中,势必一生受益。所以,与其给孩子报辅导班,不如家长自己去读这本书,因为一个好的家庭成

  • 10、 《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_1000字

    《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1000字

    看完这本书,困扰我许久的问题终于解决了:为什么他对我那么“好”,却还是让我忍不住想逃离?原因在于一种病态的维持人际关系的方式———迎合型。

    所谓迎合型,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必须爱我,否则你就是对不起我。迎合者通常只意识到自己在付出,在奉献,而意识不到“否则”的威胁性信息。如果和迎合者交流,你会发现他们似乎是那种能给予无条件的爱的人,因他们在频频付出后,经常会表示,他们的奉献不需回报。

    但实际上,迎合者会不自觉地使用一些办法,提醒接受者:“你欠我的。”于是就引起了接受者的歉疚感。歉疚感可能是我们最不愿意面对的一种感觉,尤其是,有人替我们做了我们本可以轻松做到的事情后,还巧妙地想给我们留下歉疚感,这会令我们感到非常愤怒。

    然而,迎合者不仅在助人时细致入微,也非常谨慎小心,他们会向你很卑微地表示,他们只是想帮你而已,不需要任何回报,你不必有压力。

    面对这样的人,一开始我们很难能表达愤怒,我们甚至会因为自己心中的怒气而感到内疚:“我怎么能对这么好的人生气?”

    不过,如果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你的愤怒会越来越难以遏制。于是,你要么向别人表达怒气,要么干脆远离这个迎合者。并且,和这个迎合者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这疏远是为了减少他迎合你的机会,那样就可以少一些歉疚感了。

    更糟糕的是,因为迎合者只相信迎合的方式,所以当对方疏远他时,迎合者在恐慌中会对付出更加执着。但他越付出,对方越想逃离,由此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最终迎合者最在乎的关系反而断裂了。在没有改变迎合的行为方式前,越努力,就令人越想远离他。

    对这一点,我也小有体会。每次见他时,我都感觉好像掉进了一个温柔的陷阱,这个陷阱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他设定好的。他很善解人意,会做出很多对我有利的小事情,而同时又表示,我不必在乎,因为这实在没什么,不会给我带来任何麻烦……

    总之,好像不管走向任何一个方向,都是他安排好的,而尽管他说他什么都不在乎,但好像我还是说一点感谢的话为好,可好像他也表达了,我不必表示感谢……那么,我该怎么办?很自然的,我的方法是忽略他。

    例如,一天晚上12点时他忽然有了一个重要领悟,然后发了一条长长的短信和我分享他的感受,但过了没一会儿,他又发来一个短信说, 他的这个领悟不重要,他为打搅我有点惶恐,我不用回他的短信……

    作为迎合者,他为我考虑了所有可能性,而既然我怎么做都是

  • 2019-11-16

  • 2019-11-16

  • 2021-10-28

  • 2021-05-29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16

  • 2021-09-30

  • 2019-10-24

  • 2022-01-21

  • 2022-04-20

  • 2022-10-14

  • 2023-04-05

  • 2019-10-11

  • 2019-09-19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09-19

  • 2019-11-12

  • 2019-09-21

  • 2022-12-29

  • 2019-10-11

  • 2019-10-23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10-20

  • 2019-11-16

  • 2019-10-19

  • 2021-09-12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1-06

  • 2019-09-21

  • 2023-02-08

爱为何会伤人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爱为何会伤人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爱为何会伤人读后感、2024爱为何会伤人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