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观后感 > 地图 >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观后感,2024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观后感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观后感相关栏目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观后感热门栏目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观后感推荐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观后感

(共 6152 篇)

  • 1、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观后感

    今天,学校给我们看了关于这方面的视频,主要讲了:“仁爱,爱国,好学,清廉”等多个主题,讲述我国传统文化的故事。

    其中,“好学”这个主题,讲述了匡衡非常好学的故事:匡衡很好学,但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活挣钱,只有晚上才能看书,但是,他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于是,匡衡小心的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邻居家的烛光就透了过来,这样匡衡就能在晚上看书了,这就是《凿壁借光》的故事,又如,其它方面还讲了“孟子”等人,古代那些名事讲也讲不完……

    我被惊住了,中华民族竞如此多的优良传统。古人都能做到“仁爱,爱国……,他们可以做到,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就更应学习弘扬祖国优良的文化、家风。

    家风是什么?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所厚育的许多优良传统。我们上一代的爸爸妈妈把中华民族的优良家风传给了我们,那我们也要学会并传承这伟大的家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要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好好传承并弘扬我们优良的家风。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倘若我们都重视家风的作用来重振家风,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得到弘扬,社会风气将会蔚然成风。

    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把文明美德传承下去,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让中华民族这朵美丽的生活之花开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 2、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观后感500字

    前几天,我在街上看见到处都有“和睦、尊师、节俭……”等标语,我疑惑不解。今天,学校正好观看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的视频,我终于懂了:家风是融在血脉中的骄傲,是先人从一代又一代的的生活中总结出的家族风气。街道上贴的宣传语原来都是祖国的传统文化精髓。

    我迫切地想知道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急忙返身往回跑。我一进家门,正好撞上爸爸,爸爸看我跑得满头大汗,就问我:“儿子,你跑这么急有什么事吗?”我结结巴巴地说:“爸-爸,我们的家风和家训是什么?”爸爸眨了一下眼睛,问:“你为什么要问我们家的家风和家训?”我对爸爸说:“我今天在街上看到写有和睦、尊师、节俭……的标语后,就想到了我们应该也有家风和家训吧。”“哈哈!”爸爸笑了起来,接着爸爸把家里人都叫了出来。

    正当大家疑惑不解的时候,爸爸从书房里拿出一幅字出来,用手轻轻地摸了摸,郑重其事地交给我,然后严肃地说道:“儿子,请你和姐姐把这幅字打开看看。”我小心地与姐姐一起将这幅字慢慢的展开,只见上面写着四个苍劲有力的书法字:厚德载物。我和姐姐看着这微微泛黄的书法字,陷入了沉思。爸爸说:“他的意思是大地袒露的气势和顺厚实,君子要像此一样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这就是我们的家训!你们可要好好琢磨琢磨。”

    我想,我们家的家训应该是让我们谢家人不断学习,提高修养,以宽容、良好的品德对待人和事。想到这里,我豁然开朗,和姐姐相对一笑。我在心里暗暗对子说:“从今往后,我要更加努力,不断进步,争当美德少年,发扬我们家厚德载物的家风。”

  • 3、 弘扬传统文化作文推荐

    笔者特别推荐一篇极其实用的“弘扬传统文化作文”。这篇作文能够提高学童的文笔表达和语言纪律,写作则是我们寻找周遭美好事物的有益助手。唯有细心斟酌、反复思索,方能写就一篇精妙作品。你还在为作文创作的问题而忧虑吗?

    弘扬传统文化作文 篇1

    滔滔江河水,浓浓万古情。

    中华大地上演了上下五千年的影片,它承载了中华儿女的辛勤劳动,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从茹毛饮血到直立成人,人与自然都朝着完美的方向潜移默化地进步着。

    从北京奥运,到上海世博,中国的传统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地无数惊诧的目光。奥运会成功运用了视觉艺术,将中国元素鲜明的传达给世界,击缶、日晷、活字印刷、丝绸之路、武术、昆曲、孔子讲学、三千弟子求学······成功地展现了中国古代辉煌的文明,把中华五千年历史有序地、浓缩地、美好地、精炼地展现给了全世界,让世界再次记住了中国,也许是因为这样吧,现在许多外国人也热衷于在身上纹各种各样的汉字,也许他们并不知道那些字的意思,但是他们说,这些汉字像是一幅画。的确,中国的汉字来源于象形文字,有着字母文字无法比拟的审美意蕴。纹身本来是美国流行的文化,其内容竟是中国汉字,在外国人身上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展示了中文的魅力。

    自2004年起,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学习汉语已经成为潮流。

    中国已经崛起,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崛起注定是中国的崛起。事实证明,中华民族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她用悠久的文化、深厚的底蕴征服了全世界。

    中国文化,必将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弘扬传统文化作文 篇2

    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民族之所以有凝聚力也完全是因为文化让我们有了民族的归属感,而文化也是我们国家立身于世界之林的根本,没有一点文化底蕴的国家,发展只是一句空谈,甚至只是一个笑话。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而中华文化则赋予了我们每个炎黄子孙深厚的思想。现在我想谈的是众多传统美德中的几个。

    助人为乐。作为高中生,我们对于这句话已经熟的不能再熟了,可真正做到助人为乐的占了多少。事实上我们中的许多人扮演的一直是看客这个角色。看看《感动中国》中的感人事迹。因为帮助别人而奉献了自己的精力,青春,时间,这不是为了去博得大家的赞赏与关注,其实这是对生命,对人生的一种态度。人嘛,生

  • 4、 2018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观后感【荐读】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观后感篇一

    听了王财贵教授讲了中华传统文化,让我深受教育,他经典的演讲升入人心,开始重新反省自己到底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多少。

    王财贵教授其中的一句话告诉我们应该从小把我们的根本学好,不要做文化的侏儒,是啊,在当今这个社会有多少人知道学会感恩和孝道,知道感恩的真正含义,知道怎样生活才道德,怎么样做人才不会失去尊严。现在的我为人母亲了真正体会到了做父母的不容易,熟话说”养女才知父母恩“真是一点都不假。弟子规,我们可以发现首孝悌是当头第一篇,“百行之首,以孝为先”。就是告诉大家要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没有父母,当然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

    这些道理都很浅显,但是生活中,我们在理所应当的享有着这些的时候,却常常少了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道德准则,很多人,很多事,其咎都源于不会,不愿感恩。的确,中国的文化传统让我们很难从口中说出“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然而,这不应该是借口。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所以,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朋友的帮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嫌烦呢。其实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因为,父母是上苍赐予我们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心灵的寄托。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

    百行之首,以孝为先。让我们好好孝敬我们的父母吧!

  • 5、 传统文化观后感

    你是否在考虑如何从何处展开一篇关于电影或书籍的观后感?在欣赏电影或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受到情感的熏陶,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悟。当我们深入思考一部作品后,很自然地会产生许多感想,也需要写下观后感来做好记录。可是我们也要避免就事论事或泛泛而谈,必须认真思考和表达。这篇“传统文化观后感”代表了作者的心血之作,希望能受到您的欣赏。请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传统文化观后感【篇1】

    我国有灿烂的传统文化,有戏剧;有手工艺术;还有生动的神话传说,如《女娲造人》、《后羿射日》、《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了,我来给你们说一下吧!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脚踩着地,随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多么有趣的故事啊!多么了不起的传统文化啊!

    传统文化观后感【篇2】

    原以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只适合小学生阅读,翻了几页后,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纵览全书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渊博,能看到中华文化的缩影,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他的阅读对象不应只是中小学生,应该是所有的中华儿女。

    德国着名哲学家尼采称赞《老子》“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诺贝尔文学奖得者、作家赫尔曼。赫塞说:“我们现在急需的智慧,都存在老子的书中。”是的,《老子》是经典的,但《墨子》、《管子》、《左转》、《荀子》……也同样值得我们去一一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把我们带到千年前的古代尽

  • 6、 关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作文合集

    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接触过作文吧,为了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活跃,那您知道怎么写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吗?写作文的时候注意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写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呢?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吐血整理的“关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作文”,有需要的小伙伴一定不能错过!觉得有用请收藏。

    关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作文 篇1

    静悄然的献岁像极了一个一般的周末。

    以前的年画、鞭炮和祭祖活动了无踪迹,华夏人最保守的献岁文化好像已逐步被一次除夜饭、一台春晚和几条贺年的短信所取而代之。但是,寂静的献岁不过华夏保守文化流失的一个表示。当韩国的端五祭申遗胜利,当我们内蒙古族的马头琴成为蒙古国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当做电影成了印度尼西亚的保守,当埃及和韩国在夺取华夏造纸术的发现权时,每个华夏人都理当在恋人节的玫瑰和圣诞节的铃声中醒觉。我们理当从新回忆华夏广大良好的保守文化。那以前的璀璨为何云云轻而易举的让我们忘却?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华夏保守文化的前途毕竟在何方?

    中华的文化有粘稠的史乘后台,那是几千年来的积淀和积聚,每次的习尚民俗都有着其最专有的传闻和文化后台,每个节目都有邃古的史载和保管传播的价格。西方简略敏捷的文化好像更容易被采用,但华夏文化的横深和纵深是谢绝许被忘却和取而代之的。在经济安稳神速延长的时期后台之下,每个华夏人,每个中原子息都有肩负覃思华夏保守文化得以保管并传播的步骤。在某种意旨上,那是中华民族得以稳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前途,那是一个以礼治国的民族得以充实和充溢的前途。

    尽管那珍宝仍以酸心的速率流失着,但是我们依然是看见关心的目力正移向它们。

    全球夺目的奥运会揭幕式就是最佳的例证,在那次嘉会上,我们看见了千人击缶的恢宏场合,我们听到了有朋自远处来,不可开交的古诵,我们被昆曲的荡漾感激,我们被活字印刷术的精巧而征服。张艺谋倾尽血汗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文化修长的东方古国,也向每个中华子息诉说了保守文化的价格和宝贵。

    当愈来愈多的省分开端把习尚民俗申入国家非物资文化遗产,当献岁的钟声敲响时我们又可以听到喜庆的鞭炮声和翱翔的秧歌彩带时,当在保守节日里我们都有时机去重温往日的风俗时,我们有情由信任,华夏保守文化的前途不再是一个让人悠久担心的问题,中华子息终会将每个传闻每处习俗留给后代,手手相承。

    我们看见华夏保守文化的前途通向光彩。

    那静悄然的献岁,有了鞭炮的祝愿,有了庙

  • 7、 传统文化作文

    展示出在短时期内写出佳作的能力,这说明你勤奋苦学,把写作视为提升题材表达能力的要道。想要写好文章,要注意内容的具体性、完整性和真实性。我们在本页特别为您推荐了一篇相关的精品“传统文化作文”文章,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值得细读。

    传统文化作文 篇1

    今天语文课上,我们交流了丰硕多彩的传统文化,还叫我们把自己知道的传统文化告诉大家。

    我们班的“张毅”自信地走上讲台给我们展示了她画的两幅锦绣的国画。分别画着桃子和梅花,红彤彤的桃子放在灰色的竹篮里,还有一个桃子从竹篮里掉了出来。梅花们展开锦绣的笑容。接下里三位同学又为我们展示了他们剪的图像,有蝴蝶,喜字。还有一个同学说:“我可以现场剪一个喜字给同学们看一看。”说着他就走上讲台,拿出剪纸和剪刀小心翼翼地剪了起来,我看他剪的那么地小心,想:“剪一个喜字一定非常的难题”。可是不一会儿,他就剪好了一个喜字,他小心地展开他剪的喜字,“哇”!剪的太漂亮了,没有一点差错,我真佩服他,我国的传统文化真丰硕啊!

    传统文化作文 篇2

    春节是全国最隆重的节日。听妈妈说:“春节有一个由来,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大年节,就到岸上的村子里吞食牲口、伤人道命,因此,每到大年节这天,人们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个大年节,从村外来了一个乞讨的白叟,一位老婆婆给了白叟些食品,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白叟说他有办法把‘年’兽撵走。‘年’兽闯进村子,发现大门上贴着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大惊失色,落荒而逃。于是白叟向人们传授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大年节,家家贴对联、燃放爆竹。”

    在过年的前一个礼拜,家家都要扫屋子,由于有句俗话叫“二十四,扫屋子。”然后妈妈就开始蒸馒头、炸丸子;接着爸爸去大街买肉,妈妈把肉煮好了,剩下的预备做饺子馅,饺子馅做好了。到了大年三十,家家都贴春联,挂灯笼,晚上还要吃饺子,看联欢晚会。

    大年初一早上四点多,妈妈拿来面,预备包饺子,妈妈往饺子里放了一元钱,说:“谁能吃出钱饺子,谁就有福气。”我穿上新衣服,吃过饺子,和爸爸去走家串户拜年,还可以挣到许多压岁钱呢。

    过年真好!

    传统文化作文 篇3

    今天的《品德与社会》,我们班挑选了几个同学来讲中华传统文化。其中我最感爱好的是“春节的由来”。

    “年”的甲骨文写法上面部门为“禾”字,下面部门为“人”字。金文的“年”字也与甲骨文相同也从禾、从人。小篆的

  • 8、 传承传统文化_国学经典读后感1500字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

    这个暑假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我觉得《千字文》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据史书记载,这篇构思精巧、富有韵致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一位叫周兴嗣的人于一夜间编成的。公元六世纪初,梁武帝萧衍博通众学,擅长文学,雅爱书法。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因而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让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用四言韵文的形式将其编撰成文,字句间要求有密切联系,且要富于文采和韵味,以供儿童学习识字,并从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周兴嗣才思敏捷,一夜便将《千字文》编成,不过,第二天,他竟已是两鬓斑白。《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流传到今天,作为一部启蒙读物,它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书中还有关于学习的,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笃初诚美,慎终宜令。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孤陋寡闻,愚蒙等诮。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书中还写了许多历史传说,经典故事:如夜明珠,盘古开天,让我大开眼界。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在多读、多背中享受这部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吧!

    再如读《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

  • 9、 传统文化的观后感作文精选

    以下为读后感大全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的观后感作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会写作文的人读书成绩应该不会太差。当不会动写时可以先借鉴下网上的高分作文,写作文具体要从什么地方来下笔呢?

    传统文化的观后感作文【篇1】

    4月17日星期四,我们来到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观看了大型原创现代少儿京剧《少年中国梦》,剧中一个个动人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受益匪浅。

    看了这部剧,我们知道了在淞沪抗战时期,顽皮贫穷的报童“小东北”,遇到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使他不仅有机会在陶行知创办的“山海工学团”里读书识字,还被“爱满天下”的情怀所感染,成长为一个勇敢正直的少年。这部剧让我们了解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伟大,了解了在淞沪抗战时期的孩子们的生活环境。

    这部剧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陶行知先生教“中”字变“日”字,“中”字躺倒变成断手断脚的“日”时,很可怕,鼓励我们要争气。

    是啊,回忆以前战争时期,小孩都不认识字,只能在街上卖报纸,而且他们的日子也过得很苦,不像我们现在,每位同学都能在整洁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我们的印象中,京剧都是蓝脸的窦尔墩盗玉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可这部剧就截然不同,它栩栩如生地演绎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在演绎的过程中,也会加入一些京剧的元素,显得相得益彰。

    当我们在台下,看到京剧演员帅气地翻着一个又一个的跟头时,心里是由衷地羡慕,因为有句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京剧演员平时也肯定训练得很辛苦,真是了不起!

    这次观看的这部京剧,真是改变了原来在我们心中京剧的概念,突破了传统,我们都非常喜欢这部京剧!

    传统文化的观后感作文【篇2】

    在民俗文化村里有很多民间传统的手艺,如:剪纸、泥人、扎花……但我最喜欢的就是糖画了!

    糖画是用糖来作画,艺人们把糖稀倒在大理石板上,倒出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我来到民俗文化村,准备亲眼看看制作糖画的过程。刚刚踏进民俗文化村的大门,就看见一群孩子围坐在一张桌旁,我也赶忙跑到那里去看看。只见一个身穿长袍的伯伯端坐在桌旁,手里拿着一个盛满糖稀的勺子,正在作画呢!

    我兴奋不已,只见他双手熟练地倒着,好似胸有成竹,作画时没有参照,全凭自己独特的想象。他的手腕灵活自如,操纵着糖稀有秩序地落在石板上,我在一旁紧紧握着拳头,

  • 10、 传统文化读后感

    传统文化读后感范文一

    原以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只适合小学生阅读,翻了几页后,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纵览全书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渊博,能看到中华文化的缩影,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他的阅读对象不应只是中小学生,应该是所有的中华儿女。

    德国着名哲学家尼采称赞《老子》 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诺贝尔文学奖得者、作家赫尔曼。赫塞说:我们现在急需的智慧,都存在老子的书中。是的,《老子》是经典的,但《墨子》、《管子》、《左转》、《荀子》也同样值得我们去一一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把我们带到千年前的古代尽情翱翔,在传统文化的星空中漫步。

    轻叩中华传统的大门,我们应该做到自知、自胜、自省,自然的规律就像拉弓射箭,要射中目标,箭头高时就压低一些,箭头低时就太高一些,老师称它为损有余而补不足。里面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故事,《老子》(二)中的第七十八章写到:水不断地滴到石头上,时间长了就可以把石头滴穿。这是水滴石出的故事的出处。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让我们共享经典,引导我们要坚持不懈、任人唯贤、持之以恒,让我们懂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学会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样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思想境界应成为我们的人生态度。

    可惜的是现在丧失传统文化教养的人越来越多,一个丧失传统文化教养的人,同时会丧失其理性的反省力与创造力,如不及时解救,我们的社会将渐渐成为没有文化而不适合人居住的社会。愿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每一个人永远的精神食粮。 

    传统文化读后感范文二

    读了中华传统文化这本书我的震撼很大,更深的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之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根。这书介绍了剪纸艺术、戏曲、皮影等内容。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最喜爱手工剪纸了,记得在我很小的时侯,奶奶就教过我剪纸,剪花,剪四瓣花、五瓣花奶奶还夸我心灵手巧。每当手工课上剪纸时,我都兴奋不已,在手工课上我和同学们认真地学习剪窗花,剪燕子,做风车,这些在我的手上一点也不难,手工课的王老师经常奖励我一颗颗红星当看了这本书我的剪纸兴趣更浓了,加上我有学画画的功底,剪的花样就更多了。今年过年的时侯我剪了各式各样漂亮的窗花,贴在奶奶家的窗户上,全家喜庆多了,过年的味更足了。中国的戏曲品种繁多,曲调优美,具有地方色彩。

    比如中国的京剧,河南的豫剧,浙江的越剧

  • 2023-02-10

  • 2022-06-16

  • 2023-01-26

  • 2023-05-04

  • 2022-10-02

  • 2019-10-19

  • 2022-10-02

  • 2022-06-15

  • 2023-05-27

  • 2019-10-19

  • 2023-04-03

  • 2023-05-18

  • 2022-07-02

  • 2019-11-04

  • 2019-10-19

  • 2023-06-21

  • 2019-09-21

  • 2022-12-04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2-03-15

  • 2019-11-08

  • 2019-09-20

  • 2021-05-20

  • 2022-12-13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11-08

  • 2023-05-06

  • 2023-06-1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2-02-14

  • 2019-09-23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23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观后感、2024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