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指尖的太阳读后感 > 地图 > 指尖的太阳读后感,2024指尖的太阳读后感
指尖的太阳读后感相关栏目
指尖的太阳读后感热门栏目
指尖的太阳读后感推荐
指尖的太阳读后感

(共 1816 篇)

  • 1、 指尖悄悄滑过作文600字

    通向阳光,阴影就在我们身后。

    题记

    指尖悄悄滑过,琴声悠扬,潋滟了心中的涟漪。

    那时的我,曾想着弹一首完整的优美的曲子。我坐在窗边,对着钢琴,看着乐谱,上方标着《梦中的婚礼》。只觉乐谱名很好,一股好奇向我涌来,我要把它弹下来!微调座位,身子向前微探,腿曲成90度角,五指分开,搭在琴键上。细细观察着乐谱,若乎有雷同点。看着第一个音符,第一线,第一间,第二线是弹嗦,食指按下这白键,传来悦耳的声音。再往下看,哦,是弹啦,无名指继续按下这一白键。似乎时光转了好久,第一行的音符好不容易弹完了。再看下一行的,咦,这些是用左手弹的吧。看着串串音符,一个个黑蝌蚪,雀跃的音调,好不惬意。默默地数着它在哪一个位置,第一间,第一线许是弹嗦吧。嗯,是弹这个键。

    一页纸弹完后,重新弹一遍,才看见前面有一个升号,是升咪的。指尖悄悄滑过,怪不得听起来那么不顺耳呢。该是食指弹黑键而不是弹白键。将指法一一纠正后,有这么一个键却怎么也弹不到了。我可不想因为这样就没法弹这优美的曲子,于是乎,用尽办法使得指尖能够弹到那个琴键。

    窗外,阳光明媚,时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也想去同他们玩耍。不,不可以!弹一首完整的乐曲不正是我的梦想吗!我要努力,一定要弹完!

    找出一支笔,用圆圈把易弹错的地方勾出来,细细地琢磨。反复练习,右手跨一八度,小指弹咪,左手弹发哆。五指张开,拇指恰好按那个黑键。右手弹跳音,拇指按下,小指迅速跟上,反复地弹这几个音

    指尖抚摸着琴键,悄悄滑过,带着乐音,怀揣最初的梦想,风雨兼程

  • 2、 《指尖的太阳》读后感
    暑假期间,我读了很多本课外书,其中有一本让我印象最深刻、感触最深。这本书的名字叫《指间的太阳》,它是一部少年红色经典,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长征即将结束前的故事。它描写了一支独特的队伍,队伍里有: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为大家尝不知名野菜的皮医官、活泼机灵的小红军、英雄团团长欧喜洋、可爱的白衣战士……作者张品成通过《鲜花和沼泽》、《烂泥下的恶鬼》、《死神之舞》、《花坟》、《食物》、《一种力量》等章节,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历经千辛万苦,面临着没有食物即将被饿死的困境,面临着被沼泽吞噬的危险,面临着暴风雨的肆虐,面对着这些困难他们没有退缩,没有畏惧,不放过一线生机,最终克服了这种种困难,完成了任务,到达了草原的另一边。令我印象最深刻、也让我最感动的是在队伍断粮时,皮医官想到了所有植物都有营养,就叫大家去采野菜,但是为了让队伍吃上无毒的野菜,他把摘来的所有野菜都一一尝试了一遍,却不幸中毒一下昏迷了六天,最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是这些英雄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要像那些革命战士一样不怕吃苦,要以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刻苦学习,奋起直追,尽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争光添彩、添荣誉,只有勤奋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 3、 《指尖上的传承》观后感

    首先,文化再现的意义:《指尖上的传承》显化了中华文明深藏闺中、难得一见的手工艺,给每位观众一种“爱徒”般的观感。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隐秘性来自于其独特的传承模式。早期,大部分手工艺是“父传子”。有趣的是,虽然手工艺匠人的社会地位并不算高,但工艺的传授模式与皇位传位之“家天下”很类似。《泥人张》展示的张家泥塑,正是这种模式。后来,手工艺的传承扩大为超越家庭的“师徒关系”。根据儒家正统,“师”具有很高的地位,作为民间家庭祭祀的对象,排在天、地、君、亲之后,在中堂是有牌位的。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师,也包括传授技艺的师傅。西方其实也有师徒制(apprenticeship),但中国的师徒制更具另两个西方不曾有的突出特点。其一,中国的师徒关系更像父子关系,师傅既是徒弟的业务指导者,又是其人生导师,还是发工资的老板。民间所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最早由南宋蒙学读物《太公家教》记录,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社会基本的职业伦理。其二,中国师徒制一直是部分行业保留至今、仍然有效、甚至是唯一有效的组织形式,比如武术、戏曲、曲艺等领域以及《指尖上的传承》已经拍摄和计划拍摄的诸多手工艺。

    经过解放初期公有化以及改革开放之后的市场化两次洗礼,中国手工艺的传承模式有了变化,很多行业、手艺的师承关系出现了断裂,有些变得模糊。近年来,某些行业有意恢复了师徒制,一些美术院校大课教育培养出来的工艺大师,成名之后也纷纷回归师徒制,开始“带徒弟”。

    师徒制一方面提供了中华文明中的手工艺薪火相传的组织保障,另一方面,其封闭性也令外人难以得见精彩绝伦的手工艺真容。即使是入室弟子,也非人人都有缘分近距离、长时间领略大师、工艺、器物这三者的互动。感谢《指尖上的传承》,普通观众就像大师们最得宠的“爱徒”一样,将匠心独运的创意、精雕细刻的过程、巧夺天工的结果一览无余,大呼过瘾。

    其次,文化认同的意义:全球化的今天,《指尖上的传承》给世界华人增添了若干文化身份(culturalidentity)的认同依据。

    香港著名作家李纯恩评论:“細細觀賞,心馳神外,潛移默化,成一種精神,也是另類愛國教育。”澳门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梁晚年呼吁:“这股文化的春风,通过互联网分享过来,对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有很大的启示”。台湾主持人郑沛芳在网络分享的观后感

  • 4、 《太阳的奥秘》读后感

    妈妈给我买了一套科普类的读物,今天我赌了其中一本《太阳的奥秘》。知道了很多关于太阳的知识。

    太阳,是地球生命的起源。很早很早以前,太阳只是一些气体和尘埃构成的星云,随着星云的迅速自转,变成了一个圆盘,圆盘逐渐凝缩,就形成了太阳。太阳大极了,体积约是地球的130万倍,直径是地球的109倍。比地球重33万倍,离地球约1。5亿千米。它就这么整天燃烧着,向四周发出光和热。

    我们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太阳,因为有作文了太阳光的照射,植物才可以生长,我们现在所利用的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形成,都离不开太阳。太阳对人类而言至关重要。球的大气循环,日夜与四季的轮替,地球冷暖的变化都是太阳作用的结果。真是不敢想象,如果没有了太阳,人类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不过同学们不用担心,根据科学家的推断,虽然太阳已经50亿岁了,但是它还可以发光100亿至110亿年。

    神奇的宇宙--一个还不完全为人类所知的世界,同学们,长大和我一起探索奥秘吧!

  • 5、 指间的太阳读后感

    指间的太阳读后感 在假期的时候,我读过一本少年红色经典《指间的太阳》。 这本书叙述了在红军过草地的时候,有一支由特殊的人组成的特殊的队伍收容队,之所以特殊,是因为这支收容队主要是由女人及孩子组成的,一路上他们为死去的士兵合上眼睛,为他们做花坟,还发现了一些可疑的青稞最终,有的人走出了草地,而有的人则在草地中长眠了。指间的太阳指的是在第十一章中,得天手中一棵小小的青稞苗。在大家绝望的时候,得天想办法去鼓励大家,于是他便把一小粒青稞夹在胳肢窝,让它发芽。这个方法成功了,当大家看到这棵青稞苗时,心里充满了希望与力量,而正是这种力量,让大家走到了最后 曾经有一次,我考试考了第60名,相当于倒数第四名,我绝望了,几乎都有点不想学了,回到家里,妈妈一边安慰我,一边鼓励我,我才又燃起了希望,努力学习,在学校认真听讲,回家复习,终于在下一次的考试中前进了39名。 在生活中,没有真正绝望的处境,只有绝望的人,在快要绝望的时候,一份鼓励,也许就能让你撑到最后。

  • 6、 太阳读后感

    太阳读后感(一)

    通过学习《太阳》这篇课文,我深深地感受到它对我们的重要性。

    首先,从课文中我知道了太阳离我们有1.5亿里远,如果我们日夜不停地走,还要3500年呢!而太阳又是那么的大,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太阳会发光、发热,是个大火球,它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正因为太阳这么大,温度这么高,距离我们又这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光明和温暖。

    地球上一切的生物都和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万物的生长需要太阳,有了太阳,地球上的树木、花草、动物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我们人类的吃、穿、住、行也都离不开太阳。没有太阳,我们人类就不能在地球上生存。可见太阳对人类是多么的重要啊!

    因为有了太阳的热量,才形成了空气中的水蒸气、云、风、雨、雪这些自然现象。太阳还有杀菌的作用,我们利用它来预防疾病。我们生活中用的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利用太阳的热能来工作的。在其他的科学技术中,也用到了很多有关太阳的能量

    地球上的一切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么美丽,太阳有多么神奇的力量啊!

    太阳读后感(二)

    今天我们学习了《太阳》这篇课文,它让我了解到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如果步行到太阳去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太阳很大,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他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有了太阳才有了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太阳读后感(三)

    语文书上的第二十一课《太阳》主要内容是: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后来用箭射死9个太阳。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走20多年。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太阳特别的大,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我们看起太阳来只是一个盘子一样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就是什么东西碰到太阳,就会变样子或非常的很烫。

    所以地球上的太阳给我们了很多很多帮助,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太阳没

  • 7、 《与太阳的对话》读后感

    《与太阳的对话》读后感

    在时代的呼唤声中,老一辈教育家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子里,丹阳四大教育教:马相伯、吕叔湘、吕凤子、匡亚明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深思。

    马相伯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宗教活动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教育实践及思想对中国近代的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马相伯在办学实践中贯彻的是一种中西结合的教育思想,可以用人文主义来概括这种教育思想,因为他最注重人文教育。马相伯是天主教信徒,但他并不主张在教育中贯穿宗教教育。他认为宗教是个人的事情,宗教尤其应该跟国家分开。这种主张是正确的,是符合当代民主社会的要求的。

    九一八事发时,马相伯已经是91岁的高龄了,他心里感到很悲痛,他四处奔走,发表了《为日祸告国人书》,他主张立息内争,共御外侮。在他93岁高龄,而且还有一只脚是坏的时候,他并没有放弃报效祖国,他有两个人扶着日夜写字2024义卖,50块、30块,竟卖了10万块,他一分没留,全部支援抗日勇军。他一生中有四十年都是身无分文的,全部捐献给国家!马相伯经常重复这句话:我是一条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在生命的最后几年,眼见当权者像过山车般来来去去,却始终没有看到一个醒了的中国。

    吕叔湘 成天跟语法打交道的人,难免让人觉得语言无味。而一代语言学大师吕叔湘先生最大的特点是,一辈子追求直白,文章中少有学究气和晦涩难懂之气。

    吕叔湘是一位道道地地的学人,非迫不得已,一般不参加社会上的种种应酬,而是潜心研究学问。吕老治学态度严谨,他的著作处处体现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作风。无论是长篇巨著,还是一二千字2024的短文,都要逐字2024逐句地仔细推敲,从不马虎敷衍。据说吕老平时言谈中很少直接涉及政治,但凡是对他有所了解的人,都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内心对民族对国家的忧患意识和崇高的责任感。像许多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吕老深受五四精神的影响,科学救国、文化救国的志向根深蒂固,爱国主义、崇尚科学是吕老这一辈学术大师的精神特点。他亲见旧中国积贫积弱、黑暗腐败的现实,亲历战乱中妻离子散、颠沛流离之苦,这些都使他的思想感情与人民大众息息相通,因而他发自内心地拥护新社会,珍惜新生活,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之中。

    吕老对读书人该读些什么书的问题颇有一番见地。他认为读书人应该读三类书,少一类,便不能称为读书人。

    有关自己专业的书是老人的首推之书。吕老谈到,这类书无论在

  • 8、 《永远的小太阳》读后感
    “我是沙漠里的骆驼,/只知道不停往前走,/从来不问/到了没有?/到了没有?”这是林良爷爷的一首童诗《骆驼》,歌颂的是不停努力向前的精神。 为什么我要引用这首诗呢?因为不久前,我看了一本叫做《永远的小太阳》的书,这本书描写的是林良爷爷童年到青年坚持不懈地为梦想努力奋斗的故事。书中最让我难忘的内容是林良爷爷为了自己的作家梦想,而放弃了原本前途大好的小学教职,进了一家前景堪忧的报社。他每天熬夜写文章,到天亮时才能睡一会,长期睡眠不足。不久之后,报社倒闭,林良并没有拿到任何薪水,使他身心受到了巨大的挫折。可是他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梦想。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正是因为林良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成功地实现了他的作家梦。 想想自己,我感到无比惭愧!我热爱美术,却常常不够努力,一次又一次地与各种比赛机会擦肩而过。最近一次重要的画画比赛,我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抓耳挠腮也没画出来,抱着侥幸的心理想:算了,没灵感 ,也许下次再画就可以画出来了。就这样,我渐渐地把这场比赛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结局可想而知,我“完美”地错过了这次比赛。 我们班的卢亦心同学却十分努力,不但参加了这次比赛,而且让我十分震惊的是她居然一下子交了三幅画!她的优秀不单单体现在画画这方面,作文水平常令我敬佩不已。卢亦心同学通过平时努力的积累,认真的学习态度,笔下的作文常常被当作范文在班上展示。这些都更让我明白了成功属于有梦想的人,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书中的林良爷爷为了梦想不畏困难,坚持努力的精神,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只有不懈地努力,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 9、 与太阳的对话读后感

    与太阳的对话读后感(一)

    最近拜读了《与太阳的对话》一书,受益匪浅,该书使我们对丹阳四大教育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他们是被誉为国家之光,人类之瑞的马相伯先生;三办正则,教育救国,成就永远的正则、永远的美的吕凤子先生;倡导立足脚跟处世,放开眼孔读书 、 求真能贱的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以及无私无畏,成就大学旗帜,成为孔学泰斗的大学校长匡亚明先生。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则是和我们正则小学大有渊源的吕凤子先生了。

    吕凤子先生从小就有江南才子的美誉,他的一生与办学、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三次兴办正则学校,曾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艺专、正则艺专校长等职,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人才。他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艺术家,在教育、艺术、文学、书法和治印方面都有建树,他一生在艺术教育这块园地里辛勤培育,播扬芬芳,鞠躬尽瘁,功在国家与人民,是永远值得人们怀念的。在吕凤子先生的美育实施下,正则学校茁起了几个丹阳之最,正则绣是丹阳之最,正则牌蚕种是丹阳之最,正则画是丹阳之最,凤体字2020是丹阳之最,学校环境是丹阳之最,这诸多的丹阳之最,至今仍被大江南北的人们传为美谈。

    凤先生最让我欣赏的是他的艺术造诣了。他以画养校,以教兴校,他的几幅画作为世人所推崇,《庐山云》送巴黎世界博览会,荣获了中国画一等奖,《四阿罗汉》获第三届全国美展一等奖,《菜农的喜悦》获江苏省美展创作一等奖,还发表了《中国画义释》、《中国画法研究》等理论着作。50年的艺术教育,凤先生桃李满天下,我国现代美术界卓有声望和成就的美术家徐悲鸿、赵无极、吴冠中、李可染等,都曾随其受学,受到他的美术教育和艺术熏染。

    凤先生除了在美术方面有成就外,他在音乐方面也表现出了极大的才能。他创作的《正则校歌》歌词如下:惟生无尽兮爱无涯。璀璨如华兮都如霞。畴发其蒙兮茁其芽。鼓舞欢欣,生趣充塞。正则正如秋月华,美呀!这首歌充分写出了吕凤子办学和美育的理想和宗旨,构画了他理想的结晶,正则学校的图景美呀;它的图景中,显现了美妙的理想爱;阐明了崇高的职责茁其芽;渲染了绚丽的环境生趣充塞。他实施爱美教育,首先从美化学校环境做起。正则校园整齐、清洁、一草一木、一石一花,无不具有艺术性;一窗一门,一室一具,井然有序,使之油然而生美感。现在《正则校歌》成了我们正则小学的校歌,我们学校的一景一物一人,不正是像歌中所写的一样吗?作为正则小学的音乐教师,我教会了学生唱这首《正则校歌

  • 10、 托起心中的太阳读后感

    托起心中的太阳读后感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如今想来,这话一点不假。 今天,我坐在家里里,手捧《托起心中的太阳》这是妈妈的同学家的孩子借给我的,我看到了《以生命拯救生命》一文 ,读着它,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仿佛又看到了我们的白衣战士,他们不放弃一丝希望,不顾自己的安慰,一次又一次地与病魔抗争,与死神搏斗,尽一切力量,挽回病人的生命。尽管有的白衣战士倒下了,但一批又一批的战士冲上了抗击非典的最前线。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我们的白衣战士在生与死的徘徊中,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以自己的生命来拯救他人的生命。 生命,对于任何生物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的白衣战士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是他们让人们懂得了生命的可贵,真是可敬、可叹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像白衣战士一样的人,他们为了他人,为了国家,奏响了一曲曲生命的壮歌。 1998年抗洪救灾中,多少军人,多少普通群众为了抢救他人的生命,毫不犹豫地冲向洪魔,用热血和生命筑起了新的长城 生命是短暂的,但它赋予我们的意义是凝重的。朋友们,你们是否想过生命的可贵和壮丽在于什么?今天,我读完了这篇文章,我要用洪亮的嗓音告诉你们 :在于为他着想,在于为全社会作出巨大的贡献!

  • 2019-10-19

  • 2023-02-06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1-11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09-25

  • 2023-01-12

  • 2019-10-19

  • 2023-05-29

  • 2023-06-16

  • 2019-09-25

  • 2019-11-03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1-08-19

  • 2019-11-11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10-23

  • 2019-10-19

  • 2019-10-23

  • 2019-09-23

  • 2023-05-03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09-20

指尖的太阳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指尖的太阳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指尖的太阳读后感、2024指尖的太阳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