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与命运搏斗的贝多芬读后感 > 地图 > 与命运搏斗的贝多芬读后感,2024与命运搏斗的贝多芬读后感
与命运搏斗的贝多芬读后感相关栏目
与命运搏斗的贝多芬读后感热门栏目
与命运搏斗的贝多芬读后感推荐
与命运搏斗的贝多芬读后感

(共 903 篇)

  • 1、 《与命运搏斗的贝多芬》读后感400字

    读了《与命运搏斗的贝多芬》这本书,我深深地被贝多芬顽强的意志打动了,贝多芬在失去听觉的情况下,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这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他没有向命运屈服,终于成为了一位举世闻名的音乐家。

    在我的印象中,中国体操队的桑兰和他一样用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给所有残疾人做出了榜样。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出现的那位没有双臂却用双脚弹奏钢琴的小伙子刘伟,他的琴声征服了所有的观众。在残奥会上那些拿到奖牌和没有拿到奖牌的所有的运动员们,他们的每一场比赛都让人震撼……这一个个感人的场面,动人的故事,他们的不幸并没有打垮他们,却造就了他们不屈的精神,伟大的人格。

    虽然这些人的身体并不健康,但是他们比正常人做得更加出色。但是成功的背后,他们又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啊!

    想到这些,我真的觉得惭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都要爸爸妈妈帮忙做。遇到有困难的时候总是想着依赖大人。有时候遇到难题不会做,不想自己动脑,先想着去问爸妈。

    读了这篇文章,我一定向他们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完成,做一个敢于面对困难的学生。

  • 2、 与命运搏斗——读《简爱》有感500字

    生活的激流已经涌现到万丈深渊,只要再前进一步,就会变成壮丽的瀑布。

    题记

    当我无缘无故挨打时,我们应该狠狠地还击

    这就是简爱,一个坚强的女子;这就是《简爱》一步不朽的经典。

    简爱,相貌平平,一无所有,之所以光彩夺目,是因为她高尚的品格。她坚强不屈,尽管自幼失去双亲,孤苦伶仃;她百折不饶,尽管从里德太太家到劳渥德学校,饱受虐待;她乐观积极,尽管爱情遭受欺骗;她自信坚毅,尽管受到贵族的嫌弃与嘲笑;她重情重义,尽管对方已双目失明,穷困潦倒正是凭借着她敢于向恶俗势力反抗,敢于与命运搏斗,敢于为自己追求自由平等地位的精神,她最终拥有了幸福安定的人生。对于她,我们是否有些惭愧?

    人生既不是一首浪漫的抒情诗,也不是一支优美的小夜曲,而是阳光与风雨的搏斗,是欢乐与痛苦的交替。命运就像是一块坚硬的石头,也许是一块让你一蹶不振的绊脚石,也许是一块助你攀上顶峰的垫脚石;命运就像是一把匕首,它锋利的刀刃或许会让你血流不止,或许可以为你斩断荆棘,迎来黎明;命运更像是一串沉重的铁链,只要你顽强地与它拼搏,永不放弃,永不言败,它就会被你轻而易举地挣断;可一旦被它外表之坚硬、强大所吓退、蒙蔽,软弱地被它所束缚,那么就将成为命运永远的奴仆。翻开历史的书本,细数从古代到现在,从国内到国外,那一个个受人敬仰的成功者,哪一个没有精力过于命运搏斗的艰苦岁月?又有哪一个是败倒、屈膝在命运面前的?然而海伦凯勒、张海迪、霍金、史铁生,他们的命运甚至比平凡人艰辛得数百倍,但为何他们却如此得伟大、不同凡响?比起他们,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挫折又是如何的微不足道、不足挂齿?可扪心自问,我们是否曾经因挫折而怨天尤人?是否曾经在坎坷面前败下阵来,垂头丧气?我们是否牢记那句千古名句: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是否听过长辈常念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可我们又何曾从心底深处理解过这两句话呢

    所有输和赢都是人生的必然和偶然,勇敢地选择远方,与命运搏斗,也就注定了胜与败的可能。人生的关键在于只要你拼搏了,输和赢同样精彩。

  • 3、 读《与命运抗争的贝多芬》有感
    读《与命运抗争的贝多芬》有感 提到贝多芬,大家都并不陌生,他是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维也纳古典反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贝多芬对世界的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哪有什么一夜成名,其实都是百炼成钢。之所以贝多芬成名,是因为他和艰难困苦的命运做抗争、不断的磨练自己、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巅峰。 在德国的西部,有一座美丽古老的名称,它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乡——波恩城。 贝多芬的祖父是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约翰是乐团里的一名高音歌手,母亲是位仆人。因祖父对贝多芬的宠爱,他爱上了音乐。祖父去世后,父亲因嗜酒影响全家生活。 4岁的贝多芬是多么想和同龄的小朋友玩耍,但父亲却逼着他学习钢琴、小提琴,把他当做神童一般炫耀,想利用贝多芬的音乐天资来挣上一笔钱。尽管小贝多芬十分喜爱音乐,但是也经受不住父亲这样严厉而苛刻的训斥,因此常常偷偷哭泣。练琴成了一件残忍的事情,已经失去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欢乐。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他本身的努力,且进步飞速,他终于离开父亲,向聂费学习演奏。在他13岁那年,被任命为宫廷风琴手。 贝多芬虽然在生活中饱受苦难,却在音乐的世界里,用温暖、用力量战胜人生苦难。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被苦难打到了。在我们学习过程中或大或小会有困难。我们要学习贝多芬精神,用努力换取最终的胜利。 同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坎坷,不屈服于命运,不屈服于权贵,不屈服于世俗,坚守自己的理念,保持自己的自由和独立。贝多芬在临死之前,总结其一生说:“一切灾难都会带来几分善。”正如他所说,困难时一把双刃剑,它会使你感到不安,感到迷茫,想要放弃,同样也会使我进步成长。 读完此文,我不仅想到了自己的命运,虽然我们姊妹和老爸生活的很艰难,但是我会冲破逆境,勇敢向前,守住初心,守住儿时的理想和愿望,同贝多芬一样,克服种种磨难,不会被艰难困苦所打倒,最终取得我人生的成功! 命运是人为所致,但是生活的心境好坏是人为的,当你对生活充满阳光,它就给你微笑,但你一脸茫然,定会做事沮丧……所以我们要学会不屈服、不气馁,对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才能成就大事! 我要以贝多芬的精神作为榜样,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位合格的医生,帮助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的折磨!

  • 4、 读《与命运抗争的贝多芬》有感300字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与命运抗争的贝多芬》。

    这个故事主要讲:贝多芬受了父亲的影响,小时候就表现出极强的音乐天赋,4岁的时候父亲就教他钢琴和小提琴,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他从来都没有停过。

    后来,贝多芬来到维也纳学习作曲。正当他准备在音乐的世界里一展拳脚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听力出现了问题,慢慢的还更加严重了。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啊!贝多芬也消沉过,但是对音乐的向往与追求,给了他与命运抗争的勇气。

    1824年,他在维也纳进行了《合唱交响曲》的首演,到演出结束的时候他都还没有停下来,直到一位女歌唱家拉了拉他的衣角,他才知道演出结束了。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贝多芬面对命运的捉弄,没有消沉,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与之抗争。这不像如今的我们,一遇到问题就只知道退缩。

    我一定会改正这个缺点的!

  • 5、 扼住命运咽喉的英雄——读《贝多芬传》有感

    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这绝对办不到。生活是这样美好,活它一千辈子吧。贝多芬

    或许,这个世上有无以计数的名人,他们有着各自的故事。但贝多芬一定是那其中最令我敬佩的人,而他的故事也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命运,似乎一直在与贝多芬开玩笑。家境贫寒不说,父母早逝,养活家人的重担有些过早地压在了他身上,好不容易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社会对他的认可,却双耳失聪。再无法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这,对一个人是不是太残酷了些?

    双耳失聪,双耳失聪!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其痛苦程度就像画家的两眼失明,品酒师失去了味觉,裁缝失去了双手一样。那种痛,是失去至爱的心在滴血,或者更像是哪唯一的精神支柱突然坍塌,灰蒙蒙的天就那样压了下去,令人无法喘息。

    可是贝多芬去并没有因此从历史的舞台上黯然离场,而是从耳聋的悲哀中走出来,将全身心投入到音乐的创作中,我似乎听得见刚开始他因听不见而发出的愤怒吼叫,看得见他烦躁痛苦的神情,但他却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对音乐的热爱,走出了磨难以及磨难所带给他的不良情绪,将自己的思想注入音乐中,用另一种方式表达着他的喜怒哀乐,用生命谱出了一篇作文篇不朽的乐章!

    他,贝多芬,如他所说,紧紧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贝多芬的一生历经坎坷,屡遇磨难。可面对这些磨难时,他总是毫不退缩,直面挑战。纵使困难挫折足以使他万念俱灰,他仍是坚持着自己的想法,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决不向命运低头!

    人们常说,世事难料,命运有时也会一反平静来点风浪,有的人连忙退入避风港,再也不愿出海;有的人则直面逆境,顽强的驾驶着船只,驶向另一片更广阔的天地。无疑,待风浪过后,最绚丽的彩虹肯定为后者所独享。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办呢?我想,我们也应该像贝多芬那样,永远不熄灭对生活的热情,坚持自己的梦想走下去。世界如此美好,挫折不应该成为我们厌世的理由。

    曾经听一个好友说起过:即使生活有100个让你哭的理由,那你就要找出101个理由让生活笑。其实我觉得只要一个理由使足够了,那便是我在这世界上还有我的梦想,我的信仰和爱我的人,挫折是生活对我的考验,我决不能让他们失望!

    听着激情豪迈的《命运交响曲》,仿佛眼前又出现了那张坚毅的脸庞,正紧紧地扼住命运的咽喉不放。

    他是我心中永不熄灭的烈火,永垂不朽的英雄!

  • 6、 命运,由我来主宰——读《贝多芬传》有感

    命运,有人说是我们操纵着他,有人却说听天由命。不知为何,这句话让我心里面荡起层层涟漪。他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是一个耳聋的作曲家,他是一个善良的人。这个人内心充满对人类的爱却得不到人类的爱,他天性傲岸,放肆不羁,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他也不愿让别人理解他,正如他自己所说,别人休想轻易到达我的王国,他就是近代史上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

    贝多芬的一生都被锁在痛苦的悬崖上,与普罗米修斯伟大的神相比,他不是神,他只是一个人,甚至还够不上普通。身材矮胖狮子的相貌整个面部显得古怪而不对称,就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他生活在我们周围,相信望向他的目光不是怜悯便是嫌恶。他的痛苦有过之而无不及。普罗米修斯虽然身体受到摧残,但是他受到了人类的理解和爱戴,他的精神是得到安慰的,贝多芬却没有如此幸运,他不仅身体上受到致命的打击,精神上的损伤也是一浪接一浪的。童年时期备尝辛酸,慈祥的母亲过早的离他而去,酗酒的父亲是他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忧郁症使他早已不习惯欢乐的笑容,终于在音乐上找到心灵的一方栖居之地时,命运之神却似乎还嫌他受到的痛苦不够,无情地夺走了他的听力。贝多芬曙光一现的世界又回归了黑暗,但是他在挣扎。此时的他多么渴望能有一只温柔的手拉他一把,但是什么也没有出现作文他所衷情的女子先后离开了。之后,是侄儿卡尔的堕落至此,世界吝啬地不肯让他有一寸安宁的土地,在承受个人、家族的压力时,维也纳也开始对他冷言冷语。贝多芬是被他所为之奉献的全部同胞所折磨,不被理解,被冷漠,被仇恨如此多的不公平是不是真的如贝蒂娜所说:此人远远走在现在文明之前!最后贝多芬却怀着一生的苦难烙痕永远定格在了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的暴风雪中,安慰他的只有一只陌生的手,这便是他为之奉献终生的人类的酬谢!

    虽然如此,贝多芬还是以他的善良和坚强为世界呈上了一曲曲杰作,里面没有他的悲伤、哀叹,而是欢乐!欢乐!因为他想要人类幸福,虽然人类加给他巨大的苦难。

    生命中还有许多这类的故事,它们如实的告诉了我们:我们要珍爱生命,不要向困难挫折低头,要与命运做斗争。我有一次在家里跟爸爸打羽毛球时,不小心打中了一只受伤的小鸟,它不停的摆动着翅膀,希望能再次飞起来,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不向困难屈曲,更何况我们人呢?

    面对挫折,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尽自己的努力战胜它!在我的眼里没有失败,只有不努力和懦弱。向贝多芬学习,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导演

  • 7、 势必克服_《以与患难搏斗为乐》读后感

    《以与患难搏斗为乐》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1944年10月下旬与吕长春先生的谈话记录。这番谈话告诉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人生是患难与快乐所织成,追求真理的人是要以患难搏斗为乐。告诫我们遇到挫折时,要十(誓)必克服。

    陶行知先生正是以其自身,来为我们树立一个十必克服的榜样。当年陶行知先生自筹资金,在南京晓庄创办了乡村实验学校。晓庄师范与当地的农民打成一片,培养出了第一批高水平的乡村教师。正当晓庄师范办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政府突然下令封闭晓庄,蒋介石亲下密令通缉陶行知。面对这一危机时刻陶先生并没有放弃开展乡村教育,培养乡村教师的理念,积极勇敢地抵抗国民党。他带着自己的远大抱负东渡日本,考察日本教育,科学发展情况,于1932年夏在上海创建了山海工学团。他先争终于以其顽强的意志力和坚决的斗志,完成了自己的理想。

    陶先生这种以与患难搏斗为乐积极进取。坚定乐观的面对并战胜人生中各种困难和挫折的品质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和提倡啊!

    人生中既有欢乐,又有困难,常常会遇到不如意,不顺心的事,常常会受挫。对待挫折和困难的态度与两者,一种是消极f废,不思进取,一种是积极乐观,意志坚定,积极与困难斗争。

    陶行知先生当年选择了后者,可为什么,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作后者呢?也许我们总仗着有长辈为我们遮挡风雨吧。当我们遇到一丁点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逃避,失去战斗的意志,从而轻而易举的成了困难手下的俘虏。紧接着就埋怨自己如何的倒霉,啜泣自己如何得可怜,感慨自己的人生坎坷,却没有想过如何化压力为动力,没想过如何去克服困难,没想过在挫折中磨练,坎坷中成长,没想过也许以患难搏斗也是一种乐事。我们所缺乏的就是十必克服的精神,缺乏战斗之情绪与战斗之智慧,更重要的是缺乏战斗到底之意志。

    困难给有志者以战斗之情绪与战斗之智慧,是啊,没有风雨那能见彩虹?没有失败哪来的成功?没有尝试哪来的喜悦?困难其实就是我们的伙伴,只有他才能激发我们内心所存在的潜质,只有他才能让我们拥有坚持不懈的斗志。不勇敢的面对挫折,我们如何磨炼?我们怎会长大?我们哪会找到一片更广的天空飞翔?

    难道你想屈服在困难与挫折的脚下?难道你想扮演生活的弱者?难道你不想成为追求理想的勇士?

    没有人会说是,那为什么要向挫折卑躬?要向困难屈膝?我们应该坚定,乐观,顽强的面对生命中的每一次挑战。学习,与患难为友,以搏斗为乐,那么你一定是生活的

  • 8、 《生活与命运》读后感

    《生活与命运》读后感

    浩风

    很少接触俄罗斯文学,但是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看完《生活与命运》之后,能够感受到俄罗斯作家的坚毅、磅礴与细腻。虽然是一部大部头著作,但是读起来丝毫不觉得费力,这是好小说的魅力。看俄国著作最麻烦的就是人名、地名十分长,据说这本小说创作了一百六十多个人物,所以读完之后是需要再重读一次将一些不熟悉的地方串起来的。仅仅读一遍直接写读后感,只能说些最深的感触。人性,这是一部关于描写人性的著作。

    人性首先是动物性,是动物就得面对生存和竞争,面对自然和灾难。需要食物、需要水、需要安全,甚至需要交配。战争、政治运动将人类的生存环境压缩至狭窄的空间,人性得以放大。从动物性的角度考虑,就有了争夺、有了出卖,灵魂是很难受动物性需求、欲望的煎熬的。可怜的人像猫一样蜷缩,像狗一样觅食,这就是人。人性,其次是超越动物性的灵性。对道德困境的束缚、对自由的追求、对善良发自本性的流露,保护弱小的本能,敢于自我牺牲的勇气。犹太人像牲畜一样被一列列火车运往集中营的时候,没人希望死,每个人都抱着生存的一线希望,挤着呼吸新鲜的空气,抢着沾尝从狭缝飘进来的雨水,甚至相互之间还防范着、计较着。当终于得知要面临死亡时,也是无可奈何的受着命运之神的鞭打,温顺的排着队,走进毒气室。没当过母亲的索菲亚放弃生存的机会,保护着小孩子,一起走进毒气室,她最后的感觉是——"我终于做妈妈了。"

    国家意志与个人自由的矛盾。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联千万人的命运,被奴役的人民开始站起来了。没有组织、国家、民族这些伟大力量的号召,人是一盘散沙,没有战斗力。可一旦强大的国家机器、个人威望超越了一切的时候,个人似乎处在了专制的笼罩之下难以呼吸到自由的气息。甚至你以为你呼吸到了自由,实际上这自由也是由专制提供的。维克托反对官僚、专制,崇尚科学、自由和平等,在个人受到组织挤压的时候,拒不检讨,可是一旦获得了权力之后,他也违背做人的原则和良心,向强大的组织低头。使他屈服的不是恐惧,而是蜜糖,这也是人性的自然反映。

    爱情与亲情。小说里细腻的描述了多组爱情。谢廖沙与话报员的朦胧、纯真之爱,在烈火炮弹的燃烧之下,在死神的逼迫之下,他们放下了羞涩,默契的不顾一切的走在了一起。维克托与玛利亚的婚外恋情,是不合适的确是自然的,是彼此都在刻意隐瞒、克制、斩断但最后不得不任由感情的发展而蔓延、燃烧。人是理智的,爱情是感性的,

  • 9、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400字

    【第1篇】

    这是一首创作于几百年前的音乐大作,在这激昂的旋律中,没有一个人不为之震惊。知名的音乐家们在聆听这首曲子时,无不叹为观止。这就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演奏开始,低沉而又洪亮的响起来了,那么的急促,那么的有力。仿佛是在同命运搏击,同命运抗争。那铿锵有力的音符,仿佛是人们的拳头、脚步,他不停地向命运发出挑战,与命运决斗!

    乐曲演奏到中间,声音开始变得平缓,但欢快的声音随之响起。这好比是与命运抗争的人们,战胜了命运,正在高兴地庆祝,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然而好景不长,新的挑战又来了,人们再一次鼓起勇气,拿出武器,继续与命运抗争。到处危机四伏,然而人们并没有退缩,而是愈战愈勇。

    乐曲接近尾声,英勇的人们取得了胜利。音调逐渐平缓,声音慢慢变小,然而人生路漫漫,还有多少危机正在等着我们呢?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与命运抗争的,只有不断地与命运抗争下去,成功大门才会向你敞开。

    【第2篇】

    1808年贝多芬发表了他的《第五交响曲命运》,在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里,“命运”是活生生的。它会“敲门”,它会蹒跚,它会欢呼。短短的30分钟里,描写了个人的孤独感和人类世界的冲突。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这首名曲更广为流传。

    第一乐章开头是由三短一长的四个音符构成的短句,即命运的敲门声,这个动机非常简洁,但它包含了极大的气势,而且悬念极强。整个乐章带着动荡感向前发展,是音乐史上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第二乐章乐曲带有宗教色彩,悲凉而坚强。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温柔、起伏宽广而平顺的第一主题,仿佛是参加葬礼的人们护送灵柩走向墓地的情景,又好像人的心灵在天国翱翔。赞美诗式的对比主题在管乐声中辉煌地响起,将人们的心灵照亮。

  • 10、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800字

    【第1篇】

    《命运交响曲》可以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但那时的记忆已是很模糊了。但是当论文布置下来是,首先想到的就是《命运交响曲》。

    于是下载下命运,边听边写下了这赏析。以下是我从个人的角度,也是业余的角度来赏析的:

    听第一章节,开头就是那激昂的音乐喷薄而出,让人心灵为之一颤,就像那滚滚的历史巨轮的滚动,就像生命力被死神扼住喉咙一般!就像那十二级的风暴袭来!难怪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就算我是听过几次的,但是每一听到,还是经不住为止震动!

    第二乐章,音乐有舒缓的地方。让人在振颤中舒缓下来。在那激昂的音乐中缓了一口气。仿佛是生命已到最后,人的气息只有那么一口似的。那是小提琴悲哀的鸣叫。那是一颗伟岸的大树枯萎的只剩下残枝一般。那是痛苦的哀伤!

    第三,四乐章,生命的顽强体现出来!我不能向命运低头!我不能屈服于命运!我要战斗,战胜命运!我要战斗,我不是命运的奴隶!我就是我!我能忍受挫折,我能抵抗疾病,我能站立,我能与你抗争,我就是我!就如同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到了这里命运已被贝多芬战胜了!

    《命运交响曲》,即《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作于1805至1808年。《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

    【第2篇】

    在欧洲音乐史上,有一个天才,他就是贝多芬。他用心灵的力量感染着无数的人,艺术是心灵的写照,音乐更是心灵的显相,只有把心灵投入到整个音乐里才可能登峰造极,贝多芬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音乐是大自然开辟之初的一息,至万物纷繁不止的一股清泉。音乐家用心灵来谱写整个世界,亦用音乐来演绎整个世界。没有音乐的世界是悲凉而寂寞的,只有能感知音乐的世界里生命才是丰富而多彩的。

    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这一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11-11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0

  • 2021-12-22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23

  • 2023-06-09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1-02

  • 2019-10-19

  • 2022-12-11

  • 2019-09-20

  • 2019-10-09

与命运搏斗的贝多芬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与命运搏斗的贝多芬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与命运搏斗的贝多芬读后感、2024与命运搏斗的贝多芬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