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作文大全 > 有味的作文 > 地图 > 有味的作文
有味的作文

(共 2877 篇)

  • 1、 写有味的作文优选4篇

    撰写文章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撰写文章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和人类文明。然而,写出一篇好文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您需要掌握一些撰写文章的技巧。期待您的阅读与收藏。

    写有味的作文 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时隔三十年,再次站在这个地方,再次向大家说出上面这句熟悉的话,我发现我的声音竟然有些难以控制。岁月无情,在你我脸上刻下了时间的痕迹;但是往昔岁月谱成长卷漫诗,心中的感动,却从未离我们而去。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至今还记得年少顽皮的我们在这熟悉的校园中嬉笑打闹,春天,我们一窝蜂地去捡拾散落的“毛毛虫”;夏天,我们在操场上的水洼中踩水,乐此不疲;秋天,落叶纷纷中我们用叶梗角力;冬天,我们一起趴在窗边,巴望着雪精灵造访人间。而如今,我们虽然可能不再有兴趣,有体力去疯去闹,可那时的欢乐,却成了一首我们心中永远带着甜味的长短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在学校的日子里,不仅有着玩耍的快乐,更有着和同学们一同奋斗的种种。还记得当年,早上七点,操场上就是我们晨练的身影;白天,教室就是我们向知识高地发起冲击的战场;下了晚自习,我们三三两两走回宿舍,把一天学习的疲惫都留在了教室;到了深夜,偷偷在宿舍开卧谈会的紧张与坦诚我始终难以忘怀。那时的我们虽然也苦也累,可心思单纯,任务简单,如今回首,那时的奋斗,已成了一首苦中带甜的七律。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记得三十年前的今天,我们也是聚在这里,我们一起笑,一起哭;我们依依不舍,我们心中忐忑。可最后,我们还是一起念出了高适的壮怀,既然我们永远无法停在此时此地,那便让天下人都记得我的名字!那时的我们气概凌云,那时的豪情酿成一首醇辣香烈的七绝,我至今不敢有一刻忘怀。

    今天,我们跨越了三十年的无情岁月重聚在这里,我们共同的回忆并未被岁月冲刷褪色,反而洗尽铅华,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不朽的诗篇。而从今往后,我们还有各自的生活,各自的奋斗,但我相信,这些带着我们青春味道的诗歌,将永远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写有味的作文 篇2

    春的生机勃发,夏的热烈浪漫,秋的丰实甜美,冬的洁白静谧,时间的轮回,我在渐渐长大,品味着成长的酸甜苦辣。

    柠檬的滋味

    平时的秉烛夜游,考场上的奋笔疾书,让我对成绩的公布平添了几份期待,那天,看着我的同学个个看完成绩喜洋洋的,心想:自己的成绩一定也差不了

  • 2、 咸淡皆有味作文800字

    人生就如同一幅泼墨画,有浓墨重彩,也有淡淡的一抹。

    小学以及初一,我可是一个出了名的大忙人,参加的社团可不下四五个,理科竞赛、健美操、管乐团、英语口语课间操时便开始了征途,在操场边上的空地上练习健美操,常常引来老师和同学的指指点点。起初憎恶那些同学,后来也渐渐习惯不予理会了,面对老师的谈论也只淡淡一笑了。中午又穿梭大半座教学楼,抱着一摞书到达竞赛室。认识不同的老师,结缘不同的同学,又更多额外作业,让人又爱又憎。作业整理课,我的新任务更新了,提上乐器盒,来到校园另一端的管乐社团,路上有时会遇到认识的同学,对我手上的不明物体感到疑惑和惊奇,哎,你拿的是什么鬼?哈哈,这个是长笛!我笑笑回答。长笛?是什么鬼?对方又更迷惑了。我又笑笑,是乐器啊,我现在去管乐团了。哦哦。对方终于恍然大悟,我挥手离开,心中暗笑。

    在这样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尝到了独物质味道,我在这味道中学会了掌握时间和利用时间。

    迈入初三,沉重的学习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也不舍地告别了陪伴自己的健美操社团和管乐团。我的生活和其他人毫无差别是,一起听课,一起做操,晨跑,一起上自休课。也不再有出校比赛的机会,逃避训课的理由。一切平淡无奇。我于是渐渐开始重视学习,开始将从前忽略的环节一步一步做完美。上课时不再偷偷摸摸写家庭作业,而重新准备笔记本,奋笔疾书,作业不再随便应付,而是每一题每一步都探究清楚。

    在这样平淡无奇的生活当中,我尝到了平凡的味道,而我也在这味道中学会了做好每一件小事才是真本事。就像大文豪苏轼,初次进京应试引起了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注意和佩服,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在京名声大噪,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城。而后来受新党派的迫害,一次次被贬,苏轼却在当地过起了惬意、平淡的生活,为当地人们造福。

    咸淡皆有味,只有不同的味道才能共同组成美味的佳肴。

  • 3、 《人间有味》(精选)

    《人间有味》读后感

    初识《人间有味》是在掌阅电子书上,现在是信息时代,电脑、手机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我的手机上有一个阅读app,就是掌阅。我被掌阅上电子书所吸引,它上面很多书都是免费,由于它用起来十分方便,它的vip有很多很多免费阅读的书,而且都是名著和新书,排版有非常漂亮,字体还可以调节,我渐渐的变成了它的vip,习惯用它来进行阅读。《人间有味》扉页上的一句话: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一尝。——汪曾祺。这立刻吸引我翻开书页,慢慢研读,很少有一本如此诱人的书,在短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毕竟我也是个没大有时间读书的人。

    于是在不着急赶路的公交车上,在吃完晚餐后的闲暇时光,除了看看新闻,学习一下强国,然后就开始《人间有味》的阅读。后来,学校又专门为我们读书团队购买了纸质新书,我就更加如视珍宝,随身携带,一有空闲便沉浸其中。

    汪曾祺先生在书的开头介绍了许多四方美食,其特殊点、做法及不解之缘,每一道菜什么来头,又是什么烹饪方法,尝起来是何种滋味,娓娓道来,平添了些生活情趣,从他写作出版过去了这么多年,现在读起来还是很接近我们的生活,很多食物和风俗还能有些影子,能勾起了我们的想象。像那些个油滋滋作响,菜冒出腾腾热气,香味扑面而来的画面浮现在眼前,挥之不去。像那些“格炸炸,格炸炸”、“起火升到天上,哧——,灭了”犹在耳畔。然而无论在外面吃到多美味的食物,对美食的记忆却永远停留在母亲忙碌的背影里。汪曾祺先生怕是感触到我的心思,他随后写道许多家乡美食,汪先生是高邮人,特别对高邮咸鸭蛋进行了详细描写,真想吃端午的鸭蛋了。对于其他美食的描述有详有略,虽然语言简洁幽默,却丝毫没有减弱他的思乡之情,愈是简略,这种感情愈发浓重,一切尽在不言中。我也有些思念家乡的煎饼、糁(sa)汤和炒鸡了,等新冠肺炎疫情散去,可要出去大吃一通。

    引人入胜的,除各色美食外,正是这些幽默有趣的人和故事。现代社会,我们大多人都象被鞭子抽打的陀螺,高速地旋转,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喘息压抑。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明白,我们之所以为人,离不开这一生烟火气,所谓食色性也。我甘愿做个俗人,让生活慢下来,享受这美好时光,爱我所拥有的一切。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从生活出发,诙谐的语言背后藏有对人生、对生活的态度和智慧,善于留心,你也会发现生活的乐趣和美。人,若能春赏百花,夏听蝉鸣,秋享枫月,

  • 4、 《人间有味》读书笔记

    汪曾祺,生于1920年,卒于1997年,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虽然他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但他却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并且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贾平凹在一首诗中这样评价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人间有味》是汪曾祺的经典散文集,收录他经久流传的41篇文章,分为四辑。前两辑尽写吃食,如《昆明的吃食》《五味》《故乡的食物》《食道旧寻》《四方食事》《泡茶馆》;后两辑写亲情、友情、街巷之情和乡情,充满着浓浓的回忆。

    汪老把吃食当作诗歌一样的存在:

    映时春有雪花蛋,乃以蛋清,温猪油于小火上,不住搅拌,猪油与蛋清相入,油蛋相融,洁白有亮光。

    汪老可以超凡看世间一切:

    赏花赏到气息,氛围,情怀。隔江看花,隔窗听雨,隔着人世中一层一层占有的标签,轻启那古旧又明润的光。如同,浴一回月光,落两肩花瓣,踏一回轻雪,活着,走着,看着,欣喜着,却没有患得患失的心情。

    汪老的洒脱在书里表达的淋漓尽致:

    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汪老看本质老辣独到:

    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汪老对于现代家庭教育也有着不过时的看法:

    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最让我动容的是汪老的那份情到深处:

    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见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文字如此闲适,然而我们代入历史便可知,汪老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文革

  • 5、 人间有味的读后感8篇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作者所写的作品打动了我。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应以写“体会”为主。我们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写作品吗?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精心为你整理的“人间有味的读后感”,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间有味的读后感 篇1

    曾记得多年前,初识着名文化学者于丹老师,是在她对《论语》《庄子》的解读中。她用浅显而生动的语言,引领芸芸众生回归古代先哲所提供的生存智慧里而不能自拔。而今天,当我打开电脑,开始阅读人民网推荐的于丹老师新作《人生有味是清欢》,顿觉倍感亲切自然,一种温馨油然而生这本书讲述了作者对人生、文化、社会、生活的再度思考,也是她50年来一改以往风格自剖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的一部哲理散文集。作品以更多的笔触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对生命的意义为重点,让我体会到生命流逝中的温馨与感动。 犹如一个丰富而简单的人,我喜欢。因为有她,无数个沉寂暗淡的日子被照亮,我的眼前仿佛打开了一扇窗,阳光进来,豁然开朗。

    本书中延续了于丹老师作品的独特风格,细腻宁静、娓娓道来,以小见大,意味深长,处处引经据典,她从生命、成长、幸福、闲情、行走、流年六个部分,与读者一起分享人生的酸、甜、苦、辣,同时也有许多学者的哲思,小到一本书、一碗牛肉面、一座城、一个节日等等,她都赋予了生命,这需要静下心来阅读,这种阅读带来的是凝思沉想,撩拨生命的律动,是与内心相呼应的东西,体现了中国梦的一部分。

    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更凸显博大。《人间有味是清欢》包含着人间真爱、大爱、至爱,不仅让我感动,更催我行动。她就像深山老林中汩汩流淌的那汪清泉,慢慢滋润了我的心;她又像一盏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照亮我人生前进的方向。

    喜欢在居室外的阳台上放一把折叠椅,闲暇的周末午后,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我打开电脑开始阅读《人生有味是清欢》,沉浸在她带来的美妙阅读中,而窗外,白云朵朵,飘飘转转。

    这真是一种美好地享受。

    人间有味的读后感 篇2

    初打开目录,看着呼啦啦的各色菜名,若不是署着梁实秋和那文绉绉的书名,我还以为是本教授烹调的菜谱。读了几篇后,越发觉得有趣。几道菜串起来,居然能够将一个百年前的老北平城,生生的展现在眼前。一团和气的掌柜,步调利索的跑堂伙计,手艺精湛的小巴利,挑担吆喝的街巷小贩,吃法讲究的嗜食饕客等等。一个个的人物把北平老百姓日常生活活灵活现的展现了出来,仿佛带着一

  • 6、 人生有味是清欢作文800字

    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是生命中最有滋味的意境。

    ——题记

    细雨斜风作小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慢慢。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首词写的是苏轼在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与朋友到郊外游玩,因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野菜,而赞叹道:“人生有味是清欢!”那作者和苏轼所说的“清欢”是什么呢?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对我来说在初读这本书时它只是一个既陌生又觉得优雅的字眼。后来我才慢慢知道,就如苏轼在他的词中说的那样,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和好友静静地酌一盏小酒,品一盘野菜,这种平凡而又快乐的感觉,使生活更有滋味的事情,就叫清欢。

    清欢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不讲求物质的条件,只求心灵的品味。清欢,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样自我放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杜甫的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的悲痛心事,“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烛灯光”的无奈感叹。而这清欢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当你觉得乡间野菜胜过了山珍海味,在路边看到的不知名的花朵胜过了争奇斗艳的名花,看一本书胜过了捧着手机玩游戏,或者品一杯茶胜过另外喝一听可乐时,你就体会到了清欢。

    但在现在的时代,是很难寻到清欢的。眼要清欢,看不见青山绿水;鼻要清欢,吸不到新鲜空气;舌要清欢,尝不到清淡菜肴。如你要享受清欢,唯一的方法就是守住自己的小天地,不断洗涤自己的心灵,因为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的物质条件时,原本那种清淡的欢愉就能日渐消失了。

    说了这么多有关于清欢,也足以说明我对林清玄的敬佩了。他的这本书简约明快,意境清明,作者喜欢用最通俗易懂的文字描写最深刻的情感,在平淡无奇的小事中蕴藏深理。读这本书,能然我感受到蓝天白云、日月星辰、芳草田野,能让人消除浮躁和烦杂,能让人收获内心中最初的宁静和平和。这无疑是静心之法宝,克躁之利器啊。

  • 7、 有味读后感

    有味读后感(一)

    闲而无事,拿起手边的《有味》,便沉醉在涵哥的世界里。他是一个爱读书之人,博览群书,无所不知。大家都看过他主持的天天向上,早已熟悉他渊博的知识和诙谐的语言,在节目中感受到他的低调睿智。

    这本书由他本色出演,一幅幅黑白图片讲述了他对于手工制作的执着和热爱。在追求快节奏的生活中,他慢下来,把这些几乎无人问津的手艺精致细腻地记录下来,感悟人生。慢下来,才能感悟生命之美。本书讲述了油纸伞、折扇和鸡毛掸子等即将失传的手工作品的故事。每个故事的末尾又细腻地介绍了各种手工品的制作过程和历史渊源。在故事中感悟汪涵这个大龄文艺青年的文艺范。文中有一句话箭,是用心来射的,箭,也是用来射心的,那一箭的仁心,别人都是看得到。汪涵对它们的用心,我们也是看得到的。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认为读书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性格;中国古语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认为阅读可以给人带来富足和美满的生活;更有周总理霸气致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看来读书还可以改变中国人的命运。书籍的力量是无穷的。

    因为汪涵,我读了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我也更加地了解他。字2020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他的内涵。汪涵爱读书,他就是一个书本泡出来的有味男人。想成为汪涵一般的男人么,那就多读书吧!

    有味读后感(二)

    月光下,书桌上,凤尾竹旁,静静地摆着一本《有味》。皎洁的月光洒向书面,不禁觉得,岁月也是如此悠长,而人,却比岁月还要深远。

    人如墨。墨,接近生活而又远离生活,这也许是时代的变革而带走的,早已不像过去时分那样普及。而人的精神却依然如墨一般,能够感染于人。轻轻拿起毛笔,沾上墨水,在洁白的纸上,滴下墨迹。那墨,便肆无忌惮地散开,染黑了周边,用尽力量去感染,直到没有力量。社会上不正有很多人,用自己的力量,去鼓励那些正处于困难时期的人,用自己的力量,去尽可能地帮助别人,用自己的爱心,去打动别人,将爱的火苗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爱的传播,是源于人的,而人的精神则如墨一样传播着呀!

    有味读后感(三)

    《有味》这本书,非常简单却又很朴实。

    《有味》,写了十个汪涵老家的物件。这些东西虽然很普通,但我相信这对于汪涵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通过自己的回忆向我们铺开一幅又一幅美丽的画面。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非常无聊,

  • 8、 我的如皋何时有味?——汪涵《有味》读后感

    很羡慕汪涵有靖港这个地方可以安放灵魂。让他可以开门即是闹市,关门即是深山。我环顾自己的如皋,仿佛没有那种美感的节奏,这里只有学生和教书匠每天会在同一个时间起床,叫醒并不愿那么早就开始啼叫的鸟儿们。

    我遇不到有木匠会在同一个时间摆开自己的工具,打开他的窗户;闻不到安静的豆腐作坊里,开磨的豆香蔓延哪一条水泥新街;也很少看见一大团墨由浓而淡,无边地蔓延,丝丝缕缕流淌于水中;更听不到在安静的雨天会有油纸伞吧嗒吧嗒任水滴轻弹。

    如皋越来越像一座空城,这里除了喧腾的超市和堵车的窄路,便是挂着琴棋书画招牌的培训门店,除了价格不菲的蟹包早餐店香气扑鼻,便是打过鸡血的学校门房外步履匆匆。然后就什么也没有了,没有百年以上的老屋,没有青苔满布的老街,没有粗糙遒劲的老树。甚至没有名至而归的学子。

    如皋的家长常常拿来津津乐道的,是这座小城的教育。因为如皋连一所三流生源的中学都可以考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本科率。如果学校是一座工厂,不得不说这年复一年的高效益是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如皋学子以学成离家,扎根异地为荣,没有人愿意做一个安静的手艺人,主动留在家乡,为古老的如皋小城积淀一份醇静和韵味。

    而一座小城的韵味和底色是一条修缮过的东大街装不出来的,也不能依靠坚硬的权柄冷不丁脑门儿一热的策划和干预。如皋不会因为曾经有过李渔、冒辟疆这样的文人就会永远气自华,如皋也不会因为拥有美好的传说,便拥有美好的以后。

    数十年,一批又一批最优秀的人儿从如皋离开,除了逢年过节和叶落归根,再也不回来。小城的血脉一点点在稀释,小城的灵魂何去?小城的光阴何往?

    至今,路边的新枝上,刚安好家的鸟儿,也不得不早起。沸沸扬扬的晨读,除了叫醒了鸟儿,也读落了月,读醒了太阳。

    羡慕虞逸夫教给汪涵的那句话中的境界:静而后能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为什么羡慕?因为我的如皋静不下来。有人说,一个人的成熟,在于不会轻易去羡慕。可是一座城却因为羡慕外面的世界,变成了一座空城,空城里的我,如何去成熟?

    这本靖港的《有味》,读来全是羡慕。最可惜,它没有让我的心灵静谧下来,或许只有如皋的《有味》可以安放我的灵魂。

  • 9、 有味 读后感(3)篇

    《有味》这本书的作者汪涵,是一位我很欣赏的综艺节目主持人。其实,之前对于汪涵的了解并不多,仅限于《天天向上》这一综艺节目,以及《我是歌手》中的那段力挽狂澜、引来喝彩的救场故事。尽管如此,在他主持的节目中,我看到了他的睿智、幽默,以及博学。我想,一个人当有足够的积累,方能在主持时表现得如此从容。这样的积累,可能是书籍的熏陶,可能是用心思考,也可能是岁月的沉淀,亦或者皆有之。这样的人,令人折服。于是,带着试图更深入了解他背后故事的想法,我打开了这本书。果真,并未让我失望。“有味”是一个很抽象的词。什么样算有味?n习惯清淡饮食的人,盐稍微加多一点都会觉得难以入口。而对于口味重的人来说,最怕的却是饭菜没有盐味。酸甜苦辣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标准。而对于汪涵而言,两片香干、一口糍粑、一只木盆、一把油布伞、一支箭、一把古琴、一团墨、一杆秤、一把鸡毛掸子、一把扇子,这些普通又平常的小物件,都是极其有味的。因为,这些小物件背后的制作人,一直沿袭着千百年前的传统,采用忠于原味的制作方法,仔细雕琢着手中的这些物件。时光在流逝,现代科技改变了世界的模样,而这些或精细、或古老的物件以及它的制作人却固守着自己原来的味道。如,制琴的朴云子,做豆腐干的老李,做木匠的于爹。时光老了容颜,记忆早已泛黄,然而他们手中流淌出的味道,却从不曾被改变。书中看似在写这一个又一个简单的物件,其实却是汪涵对寻找原味、回归简单生活的一种向往。他说,愿意做个烟火神仙。一边身处繁华,一边寻求宁静。其实,又有几个人不向往这种生活呢。但是,活在世俗中的我们,往往是一不小心就沾染了世俗的尘埃。书中写到,“于爹不管那么多,就这样一直搞下来,后来好多年都没有碰到过一个同行。那些人都被风雨散去了,他们坐不住,对外面的世界向往着,也别扭着。只有于爹不关心外面的世界,那些大的概念他都没有接触过,也没有人和他说过,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理想,什么是人生哲学,什么是时光流逝,也不知道他其实是天底下最快乐的木匠。”n禁不住世俗诱惑的人,都被时代的洪流湮没了。反倒是,从不关心外面世界的于爹,成了天底下最快乐的木匠。有时候,见得越多,反而欲望越多,焦虑越多,更不易感受到快乐。相反,越是单纯简单的人,越容易收获快乐。我想,世上有两种人最易获得快乐,一种人就如“于爹”这样,完全不关心外面的世界,所以不会被外界打扰。另一种人,向往外面的世界,也见识

  • 10、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人间有味是清欢》有感1600字

    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出自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词句之间描写了早春之景,虽是春景宜人,苏轼词中却多少有些消极之意,他极力躲避世俗烦恼,想要在春景中沉浸自我,以此忘怀。千年前的苏轼在历经波折之后所得到的人生的领悟,而千年之后的于丹在自己的书中向我们展现了她对于词句的领悟。她所谓的清欢是一种回归本真,洗尽铅华的人生态度。她想要的是一种遵循本心的体验。

    也许不同的人对于词中清欢一词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同样的是我们想要的清欢是我们对人生的选择,苏轼用他所理解的清欢演绎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于丹为寻找自己的清欢选择了行走,她带着问题行走,走过繁华的都市,走过宁静的乡镇,慢慢寻找生命的真谛。

    千年之前,有过这样一个女子,她美艳绝色却冷若冰霜,明眸皓齿,不卑不亢。双八年华,已出落得楚楚动人,她以这个姿态震惊周朝,同样也虏获了那个男人的心。幽王为她烽火戏诸侯,这是荒谬到后世君王没有勇气模仿的举动。

    她不给他一个笑,却替他担了祸水之名,他偏给她一个玩笑,待他拱手江山讨她欢,如此,为她负上幽的亡国谥号。后人以她美色祸国,将一切错处归咎于她,其实有没有褒姒都是一样的,女人不过是昏君亡国的一个借口,周朝注定该亡,只是她的美丽加速了这个王朝的湮灭。余以为褒姒是值得人敬服的女子,她的所作所为都不失率性,她不笑时,哪怕幽王再怎么费尽心思,她也不笑;她要笑时,哪怕代价是倾国倾城,她也照笑不误。

    史书记载,烽火戏诸侯是褒姒的最后一个亮相,此后再没有了她的身影,但在我心中,她始终是那个一笑倾城的女子。她的清欢是脱离于世俗之外的安逸,她虽处于深宫之中,却依旧保存着乡野女子的率性。她不需要金银珠宝,不需要绫罗绸缎,于她而言,所要便是执君之手,携手余生。

    这是她的清欢。

    还有一人,罗贯中书中的周瑜,不得不说的是,真正的周瑜并不像他书中所写的一般小气奸诈,急功近利。

    历史上的周瑜,真真当得起风流二字。江南山水飘渺自古为人所叹,其地地灵人杰,养得江南儿女多情。只是其中出类拔萃者多,得天独厚如周郎者少。周郎俊逸,周郎儒雅,周郎妙解音律,周郎安邦定国。我今念及周郎,仍可思至其谦谦君子,撩拨人心悸动。可想当年,赤壁之战后的周瑜是怎样的雄姿勃发,正如苏轼所言,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浅浅一笑,不知误尽多少红颜年少。自周瑜之后,出了谢安谢太傅,其风流高雅为世所重。

    当年的谢安是王谢两家最出色的子弟,东晋王朝最

  • 2019-09-23

  • 2021-11-20

  • 2022-04-19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06

  • 2019-09-28

  • 2021-07-09

  • 2021-12-02

  • 2022-04-09

  • 2022-01-22

  • 2023-02-08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09-23

  • 2022-04-19

  • 2021-07-06

  • 2022-09-24

  • 2023-01-04

  • 2019-09-20

  • 2023-01-08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11-16

  • 2022-09-30

  • 2022-09-30

  • 2023-05-12

  • 2021-09-14

  • 2023-06-25

  • 2023-04-11

  • 2023-05-05

  • 2023-04-29

  • 2023-04-11

  • 2023-05-08

  • 2023-04-29

  • 2023-04-29

  • 2023-06-30

  • 2023-06-11

有味的作文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有味的作文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有味的作文、2024有味的作文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