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医学读后感 > 地图 > 医学读后感,2024医学读后感范文大全
医学读后感相关栏目
医学读后感热门栏目
医学读后感推荐
医学读后感

(共 4590 篇)

  • 1、 “1+X医学方法”读后感

    “1+x医学方法”读后感

    作者介绍:郑国进 福建省德化县中医院内分泌专科

    1+x医学是研究,即从自然科学的层面研究生命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总和、生命与环境关系总和,为各种医学提供理论根据;从物质的层面研究医学、药物的本质属性,为各种医学发展提供统一平台;通过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好转的规律研究,为医学提供预防、治疗疾病的思路与方法。

    之所以将医学的研究用1+x表示,其根本,是各种不同的内外因素关系不对称的结果,即生命与环境之间依存关系发生变化的结果;从生命的个体时空层面,无论呈健康状态,还是发生疾病,生命都是主体。但由于生命起源至今是个未解开的奥秘,人类对生命这个主体的认识仍存在着模糊,而医学恰恰是为生命主体服务的,对生命主体本质认识的模糊就使各种医学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有了随意性,而这种随意性就导致了各种医学的研究根本无法从生命本质上获得理论支持,各种医学的共融就成为一句空话。

    从根本上讲,目前各种医学,各种医学之间的对抗矛盾是符合事物规律的,因为医学并没有从根本上对生命本质达成共识,因此中西医结合的提法才是不科学的。生命生存环境包括各种适应或不适应生命生存的环境,这些都是客体,客体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变化因素,人类对这些因素只能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而不断揭示客体的本质。特别是科技进步带来的更多的环境变化,人类需要一个不断的认识过程,这就带来了更多的变数。

    从理论研究方面讲,主体、客体都是医学研究的主体,但是各种医学却较少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或者即使研究也没有从自然科学的层面去揭示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即将主体与客体作为一个统一体为研究对象,这就是1+x医学把生命与物质、生命与环境作为统一体研究的真实目的。把生命与物质、生命与环境作为统一体进行研究,就使医学对生命健康的研究,对疾病的研究,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研究都必须站在统一体的不可分割的思维方式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医学的任务。但是由于主、客体又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将两者作为统一体进行研究,不仅要体现医学研究的真实内涵,同时也要反应主体与客体各自的内涵,这就是将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总和的研究用1+x表示的真实涵义。

    主体用1表示,客体用x表示,在研究主体的本质时,一定要考虑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在研究客体本质时也一定要体现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在医学的任何研究中,都要考虑事物的全面性,而不能从一方面得到的本质去替代或

  • 2、 《医学源流论》读后感

    《医学源流论》是一部集中反映徐大椿医学思想的论著,其中有大量篇幅集中反映了徐氏的辩证用药观。有关元气学说的论述、辨病与辩证、病与主症、病与主方、方与主药的关系,亡阴亡阳之分辨,重视药性专能,提倡溯源治学,反对滥用温补等观点对后世颇有影响。

    他在《源流论》里以很大的篇幅论述了元气和生命以及疾病的关系,并专门写了“元气存亡论”的论文。认为元气在体内首先是一种生理状态和活动支柱,亦即功能表现和物质基础;若机体受到创伤后,它在体内可产生一种免疫功能;若元气受损或衰竭,则表示疾病的预后不良乃至死亡等等。故在治疗一切疾病时, 都要以保护元气和挽救元气为根本的前提。他认为元气包括元阴元阳两个方面。肾之真水是元阴,命门之火是为元阳, 阴阳相贯, 水火既济, 生化之机才会永恒不息。“命门为元气之根, 真火之宅, 一阳居二阴之间, 熏育之主,而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 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在治疗用药时, 元阳不足患者定慎升提发散之品; 元阴不足患者, 慎用辛热香燥伤阴耗津之剂。这一系列论述, 增添了医者对元气、命门更深刻的理论研究, 长期的临床观察, 详尽阐明了命门的实质以及元气和它的关系。

    他在《源流论》里强调临床医学的规范化思想,认为“医者必能实指其何名,遵古人所主何方,加减何药,自有法度可循。乃不论何病,总以阴虚阳虚等笼统之谈概之,而试以笼统不切之药,然亦竟有愈者,或其病本轻,适欲自愈;或偶有一二对症之药,亦奏小效,皆属误治”批评某些医生“惟记方数首,择时尚之药数种,不论何病何症,总以此塞责,偶尔得效,自以为功。其或无效,或至于死,亦诿于病势之常”徐氏在强调规范化的同时,并未否定灵活性的重要性。“病有经有纬,有常有变,有纯有杂,有整有乱,并有从古医书所无之病,历来无治法者 ,而其病又实可愈”。在没有陈法可守的情况下,医生应当发挥主观的创造性,运用巧思奇法, “然后天下之病,千绪万端,而我之设法亦千变万化,全在平时于极难极险处参悟通澈 ,而后能临事不眩”。这种来自个人体悟、高度灵活的技巧,在临床实践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是任何规范无法全部包容或完全替代的。

    徐氏对于方药的配伍运用也很有见解,他坚决反对那种不顾病人具体病情动辄用猛烈之药截邪气或以峻补之药遏制邪气而取得一时疗效的做法,反对不辨虚实滥用补药,他认为用药之力除考虑其寒热温凉补泻之性外,还要考虑其气、味、色、质、形及所生之地,

  • 3、 医学类图书读后感

    医学类图书读后感范文一

    《诸医论》--讲了几位古代著名医家治病的高超技术。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五零二。《古今图书集成》共一万卷,是一部大型类书,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清代康熙年间陈梦雷等原辑,雍正时蒋廷锡等重辑,其中《医部全录》凡五二零卷,约九百五十万言,为我国至今规模最大的一部医学类书。

    《诸医论》运用比喻手法和众多的成语典故,对扁鹊、仓公等十六位医家的学术造诣、诊疗特点,予以简要的评议,既形象生动,又委婉含蓄。第一段颂扬了先秦两汉时期的四位名医,扁鹊的诊断,仓公的巧思,张机的辨证,华佗的手术,各具特色;第二段赞美了唐宋时期的五位医家,孙思邈的自得之妙,庞安时的启秘发微,钱仲阳的因时为变,陈无择的深于鞫谳,许叔微的灵活运用,各有所长;第三段称誉了金元时期的四位大家,张元素的家法,刘完素的寒凉,张从正的三法,李东垣的希声,各得其妙;第四段对南宋三位医生的评论却一反前例,而各具褒贬。

    通过阅读《诸医论》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归纳总结著名医家的治病思路,了解其用药特点,深化对中医理论的认识理解。

    医学类图书读后感范文二

    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这句话是我在一位德高望重的医生的博客中看到的,当时感觉说的非常好,就记了下来。

    今天读完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发现这句话正是这篇文章的一个非常恰当的缩影,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这不正是孙思邈所强调的行医所必需的精与诚吗?在《大医精诚》中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即为精;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此为诚.不论是这位医生的话,还是《大医精诚》这篇文章,两者都极为准确的概括出了作为医生这两个最基本的品质--技术精湛,品德高尚。

    自古至今,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很多的名医,像李时珍,孙思邈,张仲景等等,他们不但技术精湛,医德更是高尚,正因此才被当时的老百姓所推崇,被历史所铭记。祖国医学繁荣发展离不开诸如此类的人。他们本着仁术、仁心治病救人,为后代的医者树立了榜样。像东汉茗仪张仲景以救人活命为己任,以仁爱救人为准则,指导自己的医疗实际活动。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著成了《本草纲目》的巨著,该书吸取了后代本草著作的精华,纠正了以前的错误,

  • 4、 《心身医学》读后感1000字

    《心身医学》读后感1000字

    徐玮

    这篇文章是袁老师的学生徐玮读《心身医学》的感想。《心身医学》是袁老师赠与他的研究生们的一本专业教材。徐玮在读完该书后,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解读该书所强调的心理因素在心身疾病中的重要影响,并阐述了她对于心身疾病的看法,最后提出了她关于如何避免心身疾病的观点。

    《心身医学》读后感

    《心身医学》这本书是医药教材,并且该书的编委们多在医学院或者医院工作,但这本书的视角和中心思想"很心理学".(抱歉,我主观上将心理学和医学默认为是两个领域)。我所说的"很心理学"是指,针对某些疾病的治疗,编者主张寻找心理原因并解决心理问题,并不是单纯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说明,即使从医学的角度也得承认心理因素对某些疾病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有些时候心理因素应该是第一位被考虑的。

    对书名的解读是我认为这本书"很心理学"的原因之一。我曾在发言中提过"身心疾病",老师当时提醒我用"心身疾病"更合适,因为这样更能体现心理因素对躯体疾病的影响和重要性。这次看到《心身医学》这本书的名字,又让我想起老师当时对我的提醒。也正是因为曾经有老师的提醒,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知道"心理因素"在这本书的内容中占据了多么重要的位置。

    书中还有一些思想也体现了编者对心身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因素的重视。第一,编者在归纳引发疾病的因素时提到心理、生物和社会因素。进一步阅读作者对社会因素的解释会发现,其实很多社会因素也是需要通过"认知"这一中介变量实现,从本质上说,社会因素只是诱发了疾病,真正导致疾病的还是心理因素。第二 ,编者在介绍诊断程序时,阐明医生需要详细地了解患者的现病史,尽可能查明起病的原因,同时记录患者诉说时的表情、态度以及其他特殊情况。这种对患者的深入了解和对其"知、情、意"的观察也不同于一般门诊时的快速问诊。第三,编者强调在给患者解释疾病或作诊断时,除了关注症状外,还要关注症状本身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即让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症状,减少症状带来的焦虑和恐慌。第四,在考虑疾病的影响因素时,编者强调患者的人格特点,尤其是"自我中心"这一特点,这与袁老师说的"绝大多数心理问题背后的核心性格问题是自我中心"不谋而合。第五,编者在讨论治疗原则时,强调治疗对患者人格的完善作用,这与袁老师说的"咨询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来访者完善人格"也是不谋而合的。

    关于心身疾病,我觉得它可以被看作是机体不恰当

  • 5、 医学生读书心得

    社会ҽѧ教学设备的平均先进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医教水平的重要度量衡。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医学生读书心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医学生读书心得范文1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第一次读到这八个字的时候,我就感到它沉重的分量。医生自古以来就是一份备受尊重、光荣而神圣的职业。因为医生保卫着人们幸福生活的基线生命健康。

    入学一年多来,尽管我还不能说是入了神圣的医学领域,但我已初步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我应该从何做起。

    有人总结出这样的一个公式:成功=1%灵感+99%汗水。在这儿我要说:优秀的医生=100%的爱心+100%的细心+100%的信心。

    爱心是作为一名医生最起码的保证。爱是一切道德的基石,一切礼仪皆从中产生。父母对子女的护爱,子女对父母的敬爱,正常人对老弱病残的关爱,战士对祖国的忠爱离开了爱世界将变得麻木、凄凉、悲怆。《爱的奉献》的歌词更可以说是歌颂爱的经典,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生命的源泉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有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最神奇最美丽的语言,那就是爱,它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人们的心灵。有了这种语言,人类可以在春天播种希望,在秋天收获幸福。医生就是这样一份职业,只要我们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才能托起爱的这一片七彩阳光,才能去温暖他人,才能在施与爱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

    细心是作为一名医生出色完成工作的条件。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医生的事业不允许任何毫厘之失。如果说一切都可从头再来的话,那只有生命才能给出一个绝对而有力的否定。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有义务使生命得以延续。我们即将成为医生大军中的一员,就该对得起世人对我们的称呼。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素有白衣天使之称的所有医务人员的形象。除人类病痛,助健康之美。我们更有责任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没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没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没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将暴露出对生命的践踏,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任,对医生这一神圣职业的亵渎,对医药卫生事业这一美好形象的玷污。

    信心是医生对自己能力的肯定,是医生本身的考试。信心不是凭空捏造的,更不是凭嘴巴说出来的。它来自于日常学习的厚积薄发。荀子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杜甫如果没有读书破万卷,那如何能下笔如有神呢?信心是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的。对每一条医学理论的熟悉,对

  • 6、 读医学书籍读后感2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欣赏了作者的作品后我有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我们在写读后感的时候,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写作品读后感有什么必要的方面吗?以下由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医学书籍读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读医学书籍读后感【篇1】

    暑假里,我读了《李时珍与本草纲目》,读完后我了解了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自幼对医药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落榜后,就以行医为业。他刻苦钻研大量古代医学书籍,发现其中有不少错误,决心写一本部比较完善的药物学着作。为此,他走出家门,虚心求教。有一次,在乡间他听说曼陀罗花用酒吞服,会使人麻醉大笑,就不畏艰险,攀登云雾缭绕的武当山,从陡峭的崖壁上采回这种花,亲口品尝,并进行临床验证,说明它确有麻醉的效用。经过27个春秋的研究,他在晚年写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书有一百九十多万字,收入药物一千八百多种,医方一万多个。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李时珍是个勤奋的人。他年轻时虽然科举考试落了榜,但是他仍然在努力地学习医学方面的知识。经过长期不懈努力终于写出一本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着《本草纲目》。我们要学习李时珍不怕困难,刻苦钻研这种精神,在学习上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读医学书籍读后感【篇2】

    《本草纲目》是由明朝杰出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针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成就的基础上进行多方考证,花了将近30年时间而写成的。它是东方药学巨典,具有医学之渊海,格物之通典的美誉。

    读了这本书,我惊奇地发现医学界竟是如此神奇,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平凡的物体竟可成为治病的良药。比如水部中的露水,书中这样注名着,露是阴气积聚而成的水液,是润泽的夜气,再道旁万物上沾而成的,味甘,性平,无毒,秋露水凛成夜晚的肃杀之气,宜用来煎润肺的药,调和治疥、藓、虫癞的各种散剂。想不到吧,平凡的它们,却有不平凡的医疗作用,相信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平凡的物体等着人们去发现它们的价值,那将会带给我们另一个惊奇。从这里我也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生活中注意观察是非常重要的,它会使我们学到很多东西,发现很多东西,同样也可以解决很多疑问。再刚刚露水的例子中,我们发现书中记载的任何药物,他都有有注明有毒或是无毒,这跟人差不多有善恶之分,提醒我们用药要注意,就像我们生活中要小心与人打交道一样。

    《本草纲目》里还收集了很多有医疗作用的花草树木的

  • 7、 大医精诚医学生读书心得

    《大医精诚》论述了相关医德的两个异常:第1个是精,要求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还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下面是带来的《大医精诚》ҽѧ生读书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大医精诚医学生读书心得

    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这句话是我在一位德高望重的医生的博客中看到的,当时感觉说的非常好,就记了下来。今天读完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发现这句话正是这篇文章的一个非常恰当的缩影,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这不正是孙思邈所强调的行医所必需的精与诚吗?在《大医精诚》中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即为精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此为诚。不论是这位医生的话,还是《大医精诚》这篇文章,两者都极为准确的概括出了作为医生这两个最基本的品质--技术精湛,品德高尚。

    自古至今,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很多的名医,像李时珍,孙思邈,张仲景等等,他们不但技术精湛,医德更是高尚,正因此才被当时的老百姓所推崇,被历史所铭记。祖国医学繁荣发展离不开诸如此类的人。他们本着仁术、仁心治病救人,为后代的医者树立了榜样。像东汉茗仪张仲景以救人活命为己任,以仁爱救人为准则,指导自己的医疗实际活动。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著成了《本草纲目》的巨著,该书吸取了后代本草著作的精华,纠正了以前的错误,并冒着违反统治者意志的危险列举服食丹药的害处。该书不仅学术价值高,而且道德价值也很高。

    篇二:大医精诚医学生读书心得

    《大医精诚》论述了相关医德的两个异常:第1个是精,要求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还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2个是诚,要求医者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并且要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

    从古至今,文明社会都非常注重道德建设,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那样形成的。中国民族素以礼仪之邦文明于世,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道德之准则,从而形成了资料丰盛而独具特色的道德传统。本文作者孙思邈先生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典范,成为历代医录和百姓景仰的伟大先师之一。

    医人不得侍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

  • 8、 [推荐]医学类书籍读后感范文700字

    读后感大全栏目推荐你阅读“医学类书籍读后感”等专题内容。

    医学类书籍读后感范文(篇1)

    《医学的历史》是由希望出版社出版的,英国罗伯特玛格特写的一本专门史读物。全书分为了八大章节,简单地介绍了医学的历史。全本书图文并茂,穿插着医者们的故事,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历史读物。

    第一章原始人类,其中只有一个小节,巫术与经验医学。主要介绍了原始时期,巫医合二为一的医生起源。

    第二章早期文明,分为四个小节,分别是美索不达米亚、中东、古印度医学和中国传统医学。主要介绍了原始的、没有系统化的,早期的医学在各个非西方的文明古国的发展。

    第三章古典时代,分为六个小节,分别是古希腊、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之后、医药百科学家、妇产科之父和盖伦。主要介绍了欧洲古典时代,几位杰出的医学人物,以及其当时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章黑暗时代,分为罗马的衰落、阿拉伯学术的兴起、萨勒诺的学校、大学的创立、瘟疫和传染病、行会、药房和医院。主要介绍了,黑暗时代,西欧医学遭遇发展的缓慢的尴尬局面,和阿拉伯医学吸收其他文明成果后的异军突起。这与当时大部分科技的发展遭到的际遇,大致相同。

    第五章文艺复兴,分为七小节,分别是医学和人道主义、艺术和解剖学、盖伦学派的终结、梅毒和感染理论、帕拉塞萨斯、伯雷和他外科学以及产科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文艺复兴期间,医学的蓬勃发展及其成果。当中还特别提到了达芬奇,称之为“解剖学之父”。

    第六章17世纪,分外五小节,分别是科学的黄金时代、哈维与血液循环、物理医学和化学医学、第一个显微镜学家和发展与偏颇。而在17世纪的医学发展中,哈维的血液循环论,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而引进物理学和化学到医学中来,无疑是对过去医学的.经验主义一种质的飞跃,医学也进入了可以量化的时代。而医德的重要,也在这个特别的世纪被重提。

    第七章18世纪,分为五小节,分别是启蒙时代、博哈弗和追随者们、现代病理学奠基人、催眠术和顺势疗法和牛痘接种的发现。其中又一个有趣的关于万物有灵论,在医学研究方法上的争辩。

    第八章近代以来,分为十小节,分别是硕果时代、巴黎学派、麻醉术、军事医学与现代护理、消毒、公共卫生、战胜感染、x射线出现以后、神经疾病和精神疾病和医学的过去与未来。消毒的重要性被发现,无疑是医学史上的又一次重要飞跃。从此以后,因医学器材不洁,而带来的细菌感染,逐渐减小。而x射线发现后,从

  • 9、 《人体生命医学》读后感1500字-探寻生命与疾病的奥秘

    一部反思生命和生命健康,复兴中医的重要著作

    笔者于三月前经朋友推荐而读到一本复兴中医的理论性著作《人体生命医学》。此书的作者是浙江省一位名叫潘德孚的民间中医师,从该书行文来看,潘老先生显然有深厚的中医功底,曾以精湛的医术救人无数。然而潘老先生显然并不满足于以术治人的境界,除了认真总结中医治疗的基础问题外,还不断学习和反思,收集资料写成了这部重要的复兴中医的理论性著作。

    他的好多观点是颠覆性的,给患者带来了希望和曙光,让人们看到了中医发展的无限前景。譬如是生命生病,不是身体生病,癌症就是肿毒,没有什么了不起,癌症是慢性病,并非必死,发热不是疾病,而是生命在抵抗疾病,疼痛不是疾病,而是生命的求救信号,医学按市场运作不是治疗疾病,而是制造病人,思想、生活、环境的不和谐,才是生病的根本原因,不是细菌,治病的根本道理是调节平衡,最好的医生是病人的自愈能力,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没本领的医生等等如一句句石破天惊的呐喊,颠覆着人们对于疾病,对于健康、对于生命、对于医生,对于医疗市场的看法。

    全书共十二章,从生命的形成讲起,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然后对生命进行定义,生命是信息运行的一个自组织的过程,身体是物质性的,生命是非物质性的;第三章叫人体生命的特性:个体特异性、多层次性、多系统性、整体性、适应性、动态性;他归纳了其中的关键词:1、是生命生病,不是身体生病;2、每个生命都是特异的;3、任何疾病现象都是生理现象,而且,应该以生理现象为主角;4、任何疾病都是整体的疾病,不是某个部位病灶的生病;5、任何微生物冒犯人体,人的生命都能与之相互适应,必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6、任何疾病都是动态的,所以,固定病名、固定用药犯了刻舟求剑的低级错误;7、人体是多层次的,生命对付疾病是分层次的;8、人的生命的多系统性等等。

    第四章叫做生命信息的运行。本章他提出生命是动态的。生命以其不停运行活动来显现它的存在,故运行有序则成为健康,运行障碍就叫做生病,由此可知,潘老先生将生病视为生命信息运行障碍;在第五章里,作者给生命一个图解,人体生命由三个系统组成:一是躯体系统,二是本能系统,三是意识系统。这个顺序是由外到内的;在本章里作者还强调了一个重要的概念生命力,指出:只要生命存在就必然有生命力;生命力是一种自己发展自己的能力,也就是信息运行的动力;也是一种保卫自己的力量,应称为生命的自组织能力,也就是

  • 10、 《医学不能承受之重》读书笔记800字

    《医学不能承受之重》是一本有关健康教育和医学知识与文化的小书,但它却素描了一个充满万千气象的、浩渺无限的大大的社会。本书的作者是一个执着和具有历史责任感的“道德共同体”,他们用自己真诚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身体、疾病、死亡与生命、医患关系等沉重话题,以及对医学这一神圣事业的静静沉思,带我们思考医学、健康、生命这个我们无法回避的话题,帮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健康盲区,厘清对医学和健康的误解。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复杂,医患矛盾愈演愈烈,恶性伤医事件时见报端,医疗活动及医院的正常秩序深受影响,医患关系成为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点。虽然国家相继出台一些医闹入刑等法律法规,可是取得的效果杯水车薪。不知不觉间,医患这个本该紧密联系的一体已成为舆论的对立面。何故?这之间有患者对医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不尊重;也有医生对患者的不耐烦、无同理心、没责任感;但是归根结底的,还是这个社会的问题,诚如书中所说:“清洁的思想正在流失,清洁的正气正在稀疏”。 “因为无知,所以蔑视”,简单八个字,是对恶性医闹和伤医事件最简单直接的概况。为什么无知,是因为我们的社会没有合理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医学的探索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相反各种媒体报道医学伟大成就、“神化”医学的消息铺天盖地。长期以来逐渐让医学成为新的“迷信”。患者期望越高,但由于医学的局限性,往往失望就越大,这种强烈的落差,必然造成患者心生怨恨,进而对医生不理解、不信任、不尊重也就不难理解了。而社会媒体的进一步放大,使这种不理解、不信任、不尊重逐渐扩大甚至变成了一种广泛的共识,如此恶性循环,造成了今天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 医患关系,归根结底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从社会层面去解决,而社会又是人的社会,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都要和医学打交道,所以我建议每一个人都应该阅读《医学不能承受之重》这本书,因为它会帮助你认识生活,信任医学,懂得爱,并坚定公平正义的信念,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揭示了医学的真相,呼吁我们唤起人性的真善美。》

  • 2022-10-26

  • 2022-04-28

  • 2019-09-20

  • 2021-12-31

  • 2022-03-1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1-12-04

  • 2021-12-16

  • 2022-03-31

  • 2021-10-05

  • 2021-10-25

  • 2021-10-30

  • 2023-05-0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6

医学读后感
医学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医学读后感,医学读后感大全,医学读后感2024,更多医学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