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萧红莲花池读后感 > 地图 > 萧红莲花池读后感,2024萧红莲花池读后感范文大全
萧红莲花池读后感相关栏目
萧红莲花池读后感热门栏目
萧红莲花池读后感推荐
萧红莲花池读后感

(共 2364 篇)

  • 1、 感人肺腑的《怀念萧珊》和《再忆萧珊》——巴金与萧珊
    昨夜梦见萧珊,她拉住我的手,说: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我安慰她:我不要紧。她哭起来。我心里难过,就醒了。我听见她在骨灰盒里哭泣。巴金《再忆萧珊》 巴金(19042005年),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无党派人士。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另有佩竿、余一、王文慧等,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代表作为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及《憩园》、《寒夜》,散文随笔集《随想录》、《真话集》等,还有大量译作。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2003年国务院授予其人民作家荣誉称号。曾获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苏联人民友谊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等。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建议建立文革博物馆。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可能没有鲁迅的忧愤深广,没有茅盾的鞭辟入里,没有郭沫若的广博学养,没有徐志摩、朱自清的绮丽文采,也没有沈从文、老舍的鲜明风格;但他强烈的激情、强烈的对于青春冲力的渴望,却让他成为五四青春精神的最好象征。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情感,点亮了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了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璀璨的光辉。 萧珊(19181972年),巴金的得力助手和恩爱情侣。原名陈蕴珍,小名长春(因女友叫她小三而谐音为萧珊),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上海人,父亲是一位商人。他们1936年认识,1944年结婚,在一起生活了融洽、甜蜜、快乐的二十八年,两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萧珊去世后,晚年的巴金写了《怀念萧珊》、《再忆萧珊》、《一双美丽的眼睛》等文章纪念她,实在是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怀念萧珊》写于1978年:今天是萧珊逝世的六周年纪念日。六年前的光景还非常鲜明地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天我从火葬场回到家中,一切都是乱糟糟的,过了两三天我渐渐地安静下来了,一个人坐在书桌前,想写一篇纪念她的文章。在五十年前我就有了这样一种习惯:有感情无处倾吐时我经常求助于纸笔。可是1972年8月里那几天,我每天坐三四个小时望着面前摊开的稿纸,却写不出一句话。我宁愿让(萧珊的)骨灰盒放在我的寝室里,我感到她仍然和我在一起。 《再忆萧
  • 2、 萧红生死场读后感

    【篇一:《生死场》读后感】

    在深夜的灯光下读完《生死场》。那是种什么样的感觉,确实说不清。想笑,又觉着酸涩;想哭,又流不下眼泪。只是心里钝痛着

    萧红在序里说,这篇文字给你们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而我,在这个料峭的春夜里,灯光下,任手指在被窝外面冻得僵冷,也无法坚强着对她的文字无动于衷。

    对于那遥远的农村,是陌生而熟悉的,也许东北和南方有着一片不一样的天空吧。只是同样的落后,同样的朴素,同样的贫穷仿佛一股暖风,直吹进心里,感觉到亲切的来自土壤的芬芳,遥遥远远的,仿佛记忆,在异乡的城市里若隐若现。

    这样一个夜里,尖锐而凛冽的寒风,就像萧红的笔触,从这悲喜的人生中,一阵阵的从窗外呼啸而过

    不知道为什么,今年南方的春天,由于连日的雨,潮湿、阴冷得出乎意料。也许冷洌的不是萧红的文字,而是生与死的轻易和沉重。只是,她以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鲁迅),用她的率性和敏感,用她的才情描绘着世间的悲欢,力透纸背

    欲织繁花为锦绣,已伤冻雨过清明(聂绀弩)。在清明节未到来之前,我敲下这些拼凑的文字,算是为萧红默哀。萧红说自己是《红楼梦》里的人,于是,只好留着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去了

    更多关于喜欢萧红的文字,也由别人写去吧!

    【篇二:萧红生死场读后感】

    初秋的夜晚,我重读了萧红的《生死场》。做为呼兰人读萧红的书,说得上是一种最简洁最直接的一种阅读了。这样一个夜里,凉爽而优柔的微风,就像萧红的笔触,从这悲喜的人生中,一阵阵地从窗外轻轻而过。萧红在序里说,这篇文字给你们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而我,在这个闲散秋夜里,灯光下,任手指捻过一页页的无奈,也无法坚强着对她的文字无动于衷。

    不知道为什么,今年的秋天,风吹得令人抑郁,有一种说不出的抑郁。也许抑郁的不是萧红的文字,而是生与死的轻易和沉重。只是,她以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鲁迅语),用她的率性和敏感,用她的才情描绘着世间的悲欢,力透纸背

    是的,《生死场》浸透着旧中国生场的悲凉。

    萧红为人们展示的是一幅旧中国东北农村的风俗画,画面中,贫苦无靠的农民背向蓝天,面朝黑土,辛勤操劳,累弯了腰,累跛了腿,还是得不到温饱,受着饥饿和疾病的煎熬,生存十分艰难。其中的女主人公王婆,是一个饱受磨难的妇人,她的第一个丈夫虐待她,抛弃了她和孩子,独自跑进关内去了。她为了生存,不得不嫁给第二个丈夫,这个丈夫却病死了。她又不得不嫁给第三个丈夫赵三。可在她老年的时候,儿子因为反

  • 3、 《萧红生死场》读后感(8篇)

    萧红生死场读后感大全(8篇)

    【篇一:《生死场》读后感】

    在深夜的灯光下读完《生死场》。那是种什么样的感觉,确实说不清。想笑,又觉着酸涩;想哭,又流不下眼泪。只是心里钝痛着

    萧红在序里说,这篇文字给你们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而我,在这个料峭的春夜里,灯光下,任手指在被窝外面冻得僵冷,也无法坚强着对她的文字无动于衷。

    对于那遥远的农村,是陌生而熟悉的,也许东北和南方有着一片不一样的天空吧。只是同样的落后,同样的朴素,同样的贫穷仿佛一股暖风,直吹进心里,感觉到亲切的来自土壤的芬芳,遥遥远远的,仿佛记忆,在异乡的城市里若隐若现。

    这样一个夜里,尖锐而凛冽的寒风,就像萧红的笔触,从这悲喜的人生中,一阵阵的从窗外呼啸而过

    不知道为什么,今年南方的春天,由于连日的雨,潮湿、阴冷得出乎意料。也许冷洌的不是萧红的文字,而是生与死的轻易和沉重。只是,她以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鲁迅),用她的率性和敏感,用她的才情描绘着世间的悲欢,力透纸背

    欲织繁花为锦绣,已伤冻雨过清明(聂绀弩)。在清明节未到来之前,我敲下这些拼凑的文字,算是为萧红默哀。萧红说自己是《红楼梦》里的人,于是,只好留着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去了

    关于喜欢萧红的文字,也由别人写去吧!

    【篇二:萧红生死场读后感】

    初秋的夜晚,我重读了萧红的《生死场》。做为呼兰人读萧红的书,说得上是一种最简洁最直接的一种阅读了。这样一个夜里,凉爽而优柔的微风,就像萧红的笔触,从这悲喜的人生中,一阵阵地从窗外轻轻而过。萧红在序里说,这篇文字给你们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而我,在这个闲散秋夜里,灯光下,任手指捻过一页页的无奈,也无法坚强着对她的文字无动于衷。

    不知道为什么,今年的秋天,风吹得令人抑郁,有一种说不出的抑郁。也许抑郁的不是萧红的文字,而是生与死的轻易和沉重。只是,她以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鲁迅语),用她的率性和敏感,用她的才情描绘着世间的悲欢,力透纸背

    是的,《生死场》浸透着旧中国生场的悲凉。

    萧红为人们展示的是一幅旧中国东北农村的风俗画,画面中,贫苦无靠的农民背向蓝天,面朝黑土,辛勤操劳,累弯了腰,累跛了腿,还是得不到温饱,受着饥饿和疾病的煎熬,生存十分艰难。其中的女主人公王婆,是一个饱受磨难的妇人,她的第一个丈夫虐待她,抛弃了她和孩子,独自跑进关内去了。她为了生存,不得不嫁给第二个丈夫,这个丈夫却病死了。她又不得不嫁给第三个丈夫赵三。可

  • 4、 《莲花》观后感

    生命的原点彩塑的魂

    ——《莲花》观后感

    于平

    文章摘自:国家艺术基金官方网站

    这是我第二次进剧场看《莲花》,为的是配合国家艺术基金对2015年度资助项目进行中期检查。说实话,在接到国家艺术基金相关部门的邀请之时,我全然忆不起第一次观看《莲花》时的图像。搜索当时的印象,只记得比较沉闷,比较寡淡;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比较安宁,比较清纯——像我再一次端详着这部《莲花》时的感受。初看《莲花》之时,知道了这是《肥唐瘦宋》(二)的作品,也知道了出品这两部作品的"闲舞人舞蹈工作室"是赵小刚、张云峰共同创办并领衔工作;只是错过了《肥唐瘦宋》的观赏,在观赏《莲花》时的"前理解"中建立不起作为《肥唐瘦宋》(二)的内在关联,这个"关联性"的缺失导致了某种审美焦虑……因而只留下个"啊,莲花,百花丛中最冷艳;啊,莲花,筑坛捧圣濯清涟"的印象!这次观看《莲花》,注意到场刊上有"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工匠塑像的故事创作舞剧"的字样,不过就作品形态而言,我以为还是称为"舞蹈诗剧"为好。

    虽然未看过《肥唐瘦宋》,但因为熟稔赵小刚和张云峰,其实很想知道他们当下的追求与作为。知道张云峰,大概是在1996年。那时刚担任北京舞蹈学院主持院务工作副院长的我,与张继刚等应邀担福建省舞蹈比赛的评委。当时任职龙岩山歌剧团的张云峰引起了我的注意。虽然他那时创作的一个三人舞才得个三等奖(舞名忘了),但我却看到了他的潜力,为他提供到北京舞蹈学院编导专业免费进修一年的机会。这之后,他通过进修再考入本科就都是后话了,留待恰当时另叙。知道赵小刚要稍晚些,具体情形我在署名"洪霁"的一篇文章中提及了。这篇可能是最早推介赵小刚的舞评,叫《传统文化遗韵的舞蹈建构》(载《舞蹈》1999年第5期),有个副标题叫《赵小刚的妻妾成群及其他》。文章开门见山:"赵小刚是北京舞蹈学院编导专业广东班的。这个由广东舞蹈学校来组织教学的大专班在北京舞蹈学院的沙龙舞台举行了‘毕业习作汇报’演出,赵小刚因为汇报演出中的3个作品——《巾帼素描》《春秋》和《妻妾成群》引起了我的关注。我之所以对赵小刚有着特别的兴趣,在于他的3个作品体现出一个共同取向——这就是用舞蹈来建构传统文化遗韵。"

    我突然觉得,眼前的舞蹈诗剧《莲花》不仍是"用舞蹈来建构传统文化遗韵"吗!虽然是7点30开演,但才过7点不久,由黄路霏饰演的"敦煌彩塑"就婀娜地站在幕外的小莲台上,不时地引来观众的

  • 5、 《荷叶与红莲》读后感
    《荷叶与红莲》读后感

    今天我重读语文补充阅读《荷叶与红莲》一文,当我读到:“母亲呵,您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您,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时,顿时恍然大悟,这一篇课文的中心写荷叶对红莲的保护,是为了赞颂母亲对“我”的爱。读到这里,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就油然而生。

    妈妈您不正是那片荷叶吗?而我是那朵红莲,您不但要为我遮风挡雨,而且要关心我的学习,还要教我做人的道理……记得有一年的圣诞节前夜,我企盼着能拿到圣诞老人送的圣诞礼物,就早早地睡了。凑巧妈妈那晚值夜班,妈妈在电话里关照我:“听话的孩子都能拿到圣诞老人送出的礼物。”第二天早晨,当我睁开睡意朦胧的眼睛时,惊喜地发现我的圣诞礼物就在我的枕边,我一个劲的夸奖圣诞老人:您送的礼物可都是我想要的,真神啊!简直比妈妈都好!可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那个圣诞老人其实就是我的妈妈,而妈妈却矢口否认这一点。而且打那以后,每年圣诞节,我都会准时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我也就心安理得的收下了。其实我收下的是妈妈对我的爱。谢谢您,妈妈!

    妈妈是荷叶,我是那片荷叶下的红莲,妈妈的妈妈——外婆不正是更大的一片荷叶吗?我是生活在重重荷叶保护下的红莲,按说外婆可以颐养天年好好享享清福了,可外婆那份浓浓的母爱如涓涓泉水,连绵不断。妈妈和我都是那片荷叶下的红莲,外婆不但关心着妈妈的工作、生活,而且还时时刻刻惦记着我的学习和生活,爱屋及乌这就是伟大、无私的母爱!谢谢您,外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该用什么来回报荷叶对红莲的爱呢?唯有发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妈妈、外婆对我的爱。我是红莲,可总有一天我也会成为荷叶。因为生长在树荫下的小树是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的,所以我现在也需要经受风雨的洗礼。

  • 6、 萧红传读后感

    萧红这一生颠沛流离,她经历了性格叛逆阶段,也经历了轰轰烈烈的爱情。他有她的离经叛道,她有她的坚守,她有她的执着。

    萧红的母亲早早去世,她有了继母,父亲也总是冷冰冰的,她感受到的温情很少,仅有的温情来自于祖父。祖父是个和蔼的人,是一个温柔的人,也是一个会和孩子交流的人。萧红经常和祖父玩耍,和祖父捉迷藏,撒谎了祖父也总是笑眯眯的,从来不会责怪她。就是这样一个温暖的祖父填充了她的整个童年。萧红的《呼兰河传》用大篇的笔幅描写了和祖父在后花园的童趣,这是萧红仅有的快乐时光。萧红的《生死场》描述了小人物的悲伤,无奈,痛苦,最后向命运妥协。《生死场》中金枝的命运,一个安守本分的良家妇女为了生存,为了挣钱最后进城做了妓女,把钱拿到家里母亲也不问钱的来源,只是一味地希望金枝继续进城挣钱补贴家用。我们感慨金枝的命运!《呼兰河传》中也有这血淋淋的事实,小团圆媳妇活活被婆婆折腾死!婆婆最后也没有后悔,没有反思,还怪小团圆媳妇命的轻贱。吃人的社会,愚昧的社会。人人都自以为是,人人都愚昧,人人都以为自己做的是对的,其实每个人都在酿造一件悲剧事件的发生。

    萧红在爱情里是脆弱敏感的,她与汪恩甲,她与萧军,她与端木蕻良。我想她最爱的人一定是萧军,萧军在我眼里至少是一个坚强靠谱负责任的人。萧军同样是爱萧红的,他欣赏萧红的才华,他爱她,但他更爱她的才华。端木蕻良的文章写的很好,但我觉得他在爱情里是懦弱的,是没有担当的。他总是遇到事情就选择逃避,等事情解决过后他再选择回到萧红身边。有时候觉得萧红这么一个才女,命运总是太凄惨,太坎坷。每次自己不高兴的时候想到萧红时就觉得自己和她比起来幸运了不少。萧红这个人物也是特定时代塑造的,民国这一个特殊时期塑造了很多才女。

    在人生这个长河里,没有什么事情是让自己极度悲伤的,也没有什么事情是让自己极度开心的。所有无论好的事情、坏的事情都不一定是真正的坏事情。也许才女注定要拥有不平凡的人生吧,读她的生平事迹,似乎在读一部小说,而这部小说充满了悲情的色彩。对于萧红来说,她最无忧无虑的时光便是小时候和祖父在呼兰河度过的童年时期吧。因为祖父的疼爱,她可以天真烂漫的在后花园玩耍嬉闹,无聊时也缠着祖父教他背诗,这是人人都羡慕的童年。可是每一个孩子都要长大,都要去面对外面世界的风风雨雨。萧红是叛逆的,她不愿意父亲为她选择的包办婚姻,于是乎选择外出求学来逃婚。

  • 7、 萧红读后感精选

    读后感大全专题“萧红读后感”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读书能使人更充实,丰富,很多人都被作品这本好书所感动,面对作品中从各个角度体现出的深刻内涵,是需要我们用读后感进行记录的。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呢?为此,读后感大全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萧红读后感》,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萧红读后感【篇1】

    初秋的夜晚,我重读了萧红的《生死场》。做为呼兰人读萧红的书,说得上是一种最简洁最直接的一种阅读了。这样一个夜里,凉爽而优柔的微风,就像萧红的笔触,从这悲喜的人生中,一阵阵地从窗外轻轻而过。萧红在序里说,这篇文字给你们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而我,在这个闲散秋夜里,灯光下,任手指捻过一页页的无奈,也无法坚强着对她的文字无动于衷。

    不知道为什么,今年的秋天,风吹得令人抑郁,有一种说不出的抑郁。也许抑郁的不是萧红的文字,而是生与死的轻易和沉重。只是,她以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鲁迅语),用她的率性和敏感,用她的才情描绘着世间的悲欢,力透纸背

    是的,《生死场》浸透着旧中国生场的悲凉。

    萧红为人们展示的是一幅旧中国东北农村的风俗画,画面中,贫苦无靠的农民背向蓝天,面朝黑土,辛勤操劳,累弯了腰,累跛了腿,还是得不到温饱,受着饥饿和疾病的煎熬,生存十分艰难。其中的女主人公王婆,是一个饱受磨难的妇人,她的第一个丈夫虐待她,抛弃了她和孩子,独自跑进关内去了。她为了生存,不得不嫁给第二个丈夫,这个丈夫却病死了。她又不得不嫁给第三个丈夫赵三。可在她老年的时候,儿子因为反抗官府,被枪毙了,她觉得生活无望,愤而自杀,就在将要埋葬的时候,她又活过来了。另一个贫农家的少女金枝,只有十七岁,梦想着青春和幸福。她还没有过门就怀了孕,受到母亲和同村妇女们冷落和嘲讽。嫁过去之后,丈夫嫌她和刚出生的女儿拖累自己,竟把不满一个月的小金枝活活摔死了。还有一个贫农家的少妇月英,本来是村里最美丽、性情最温和的妇女,因为患了瘫病,成了丈夫的累赘,不给她饭吃,不给她水喝,后来死了。好惨啊!这幅画中圈定的是呼兰还是别的地方,可以不假思索,但这个场是旧中国地主的天堂,农民的地狱。读着这些人物,感悟画面中的风俗,思考着人物的命运,心头涌出不尽的忧伤。也为萧红将自己坚强背后的敏感,嬴弱背后的率真,通过笔端将她对人生荒凉感与女性的悲剧巧妙地融为一体,由衷地赞叹,我想这样一种对人生痛楚的绝妙稀释,让我感到了活着的悲哀。

    《生死

  • 8、 荷叶与红莲读后感600字
    读《荷叶与红莲》有感今天我重读语文补充阅读《荷叶与红莲》一文,当我读到:母亲呵,您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您,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时,顿时恍然大悟,这一篇课文的中心写荷叶对红莲的保护,是为了赞颂母亲对我的爱。读到这里,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就油然而生。妈妈您不正是那片荷叶吗?而我是那朵红莲,您不但要为我遮风挡雨,而且要关心我的学习,还要教我做人的道理记得有一年的圣诞节前夜,我企盼着能拿到圣诞老人送的圣诞礼物,就早早地睡了。凑巧妈妈那晚值夜班,妈妈在电话里关照我:听话的孩子都能拿到圣诞老人送出的礼物。第二天早晨,当我睁开睡意朦胧的眼睛时,惊喜地发现我的圣诞礼物就在我的枕边,我一个劲的夸奖圣诞老人:您送的礼物可都是我想要的,真神啊!简直比妈妈都好!可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那个圣诞老人其实就是我的妈妈,而妈妈却矢口否认这一点。而且打那以后,每年圣诞节,我都会准时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我也就心安理得的收下了。其实我收下的是妈妈对我的爱。谢谢您,妈妈!妈妈是荷叶,我是那片荷叶下的红莲,妈妈的妈妈外婆不正是更大的一片荷叶吗?我是生活在重重荷叶保护下的红莲,按说外婆可以颐养天年好好享享清福了,可外婆那份浓浓的母爱如涓涓泉水,连绵不断。妈妈和我都是那片荷叶下的红莲,外婆不但关心着妈妈的工作、生活,而且还时时刻刻惦记着我的学习和生活,爱屋及乌这就是伟大、无私的母爱!谢谢您,外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该用什么来回报荷叶对红莲的爱呢?唯有发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妈妈、外婆对我的爱。我是红莲,可总有一天我也会成为荷叶。因为生长在树荫下的小树是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的,所以我现在也需要经受风雨的洗礼。 连元街小学三(1)班 薛轲
  • 9、 读〈荷叶与红莲〉有感
    读《荷叶与红莲》有感 今天我重读语文补充阅读《荷叶与红莲》一文,当我读到:“母亲呵,您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您,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时,顿时恍然大悟,这一篇课文的中心写荷叶对红莲的保护,是为了赞颂母亲对“我”的爱。读到这里,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就油然而生。 妈妈您不正是那片荷叶吗?而我是那朵红莲,您不但要为我遮风挡雨,而且要关心我的学习,还要教我做人的道理……记得有一年的圣诞节前夜,我企盼着能拿到圣诞老人送的圣诞礼物,就早早地睡了。凑巧妈妈那晚值夜班,妈妈在电话里关照我:“听话的孩子都能拿到圣诞老人送出的礼物。”第二天早晨,当我睁开睡意朦胧的眼睛时,惊喜地发现我的圣诞礼物就在我的枕边,我一个劲的夸奖圣诞老人:您送的礼物可都是我想要的,真神啊!简直比妈妈都好!可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那个圣诞老人其实就是我的妈妈,而妈妈却矢口否认这一点。而且打那以后,每年圣诞节,我都会准时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我也就心安理得的收下了。其实我收下的是妈妈对我的爱。谢谢您,妈妈! 妈妈是荷叶,我是那片荷叶下的红莲,妈妈的妈妈——外婆不正是更大的一片荷叶吗?我是生活在重重荷叶保护下的红莲,按说外婆可以颐养天年好好享享清福了,可外婆那份浓浓的母爱如涓涓泉水,连绵不断。妈妈和我都是那片荷叶下的红莲,外婆不但关心着妈妈的工作、生活,而且还时时刻刻惦记着我的学习和生活,爱屋及乌这就是伟大、无私的母爱!谢谢您,外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该用什么来回报荷叶对红莲的爱呢?唯有发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妈妈、外婆对我的爱。我是红莲,可总有一天我也会成为荷叶。因为生长在树荫下的小树是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的,所以我现在也需要经受风雨的洗礼。 连元街小学三(1)班薛轲
  • 10、 读《荷叶与红莲》有感

    读《荷叶与红莲》有感 今天我重读语文补充阅读《荷叶与红莲》一文,当我读到:母亲呵,您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您,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时,顿时恍然大悟,这一篇课文的中心写荷叶对红莲的保护,是为了赞颂母亲对我的爱。读到这里,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就油然而生。 妈妈您不正是那片荷叶吗?而我是那朵红莲,您不但要为我遮风挡雨,而且要关心我的学习,还要教我做人的道理记得有一年的圣诞节前夜,我企盼着能拿到圣诞老人送的圣诞礼物,就早早地睡了。凑巧妈妈那晚值夜班,妈妈在电话里关照我:听话的孩子都能拿到圣诞老人送出的礼物。第二天早晨,当我睁开睡意朦胧的眼睛时,惊喜地发现我的圣诞礼物就在我的枕边,我一个劲的夸奖圣诞老人:您送的礼物可都是我想要的,真神啊!简直比妈妈都好!可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那个圣诞老人其实就是我的妈妈,而妈妈却矢口否认这一点。而且打那以后,每年圣诞节,我都会准时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我也就心安理得的收下了。其实我收下的是妈妈对我的爱。谢谢您,妈妈! 妈妈是荷叶,我是那片荷叶下的红莲,妈妈的妈妈外婆不正是更大的一片荷叶吗?我是生活在重重荷叶保护下的红莲,按说外婆可以颐养天年好好享享清福了,可外婆那份浓浓的母爱如涓涓泉水,连绵不断。妈妈和我都是那片荷叶下的红莲,外婆不但关心着妈妈的工作、生活,而且还时时刻刻惦记着我的学习和生活,爱屋及乌这就是伟大、无私的母爱!谢谢您,外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该用什么来回报荷叶对红莲的爱呢?唯有发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妈妈、外婆对我的爱。我是红莲,可总有一天我也会成为荷叶。因为生长在树荫下的小树是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的,所以我现在也需要经受风雨的洗礼。 连元街小学三(1)班 薛轲

  • 2023-07-04

  • 2021-10-04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8

  • 2023-06-10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1-12

  • 2019-10-11

  • 2019-10-28

  • 2021-05-06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1-06-09

  • 2019-10-19

  • 2019-11-06

  • 2023-06-15

  • 2023-06-07

  • 2019-10-09

  • 2019-11-23

  • 2019-09-19

  • 2021-10-01

  • 2021-04-30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2-04-07

  • 2019-09-21

  • 2019-11-12

  • 2022-04-08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1-09-28

  • 2019-09-23

  • 2021-09-06

萧红莲花池读后感
萧红莲花池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萧红莲花池读后感,萧红莲花池读后感大全,萧红莲花池读后感2024,更多萧红莲花池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