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萧红有感 > 地图 > 观萧红有感,2024观萧红有感
观萧红有感

(共 9507 篇)

  • 1、 观电影《萧红》有感

    电影《萧红》观后感

    看到这么一则新闻:讲述作家萧红传奇一生的电影《萧红》已于8日在全国上映,即便小宋佳倾尽全力出演,影片在本市却连院线一日游的机会都没有。据记者调查后了解,上海地区的主要影院几乎都没有排映该片,环艺影城仅有的一场也出现零票房的情况。虽然《萧红》遇冷有其特殊原因,但不少电影人认为,文艺片遭遇如此境况令人担忧。

    《萧红》是为纪念萧红诞辰百年而创作的,霍建起一向以文艺气质见长,善于在日常生活柴米油盐中展现人性之美。然而此次出手的《萧红》却让我有小小失望,对于萧红的作品随便点了几笔交代,短暂的31年生命里,萧红虽有与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的四段情,但也不至于大篇幅的镜头都在臆造混乱不堪的爱情(当然,喜欢者则会认为是轰轰烈烈的爱情),作家的思想只字不提,(观后感)东北作家群成了各种滥情西门庆甚至3p,没有营造学和思想厚度,这让《萧红》沦落成烂俗的多角恋爱情片。难怪同场观影的顾长卫、蒋雯丽夫妇出来接受采访时,顾导幽默地说:看完《萧红》,我想看小说《呼兰河传》。

    也难怪霍导演主题跑偏,毕竟萧红这个人物不简单,一辈子都在谈恋爱,怀着汪恩甲的孩子爱上萧军;怀着萧军的孩子嫁给了端木蕻良;最后如花盛年,客死他乡之前还让骆宾基生死不忘。这种白当爹的事除了神经质台湾苦情剧里就真的出现了!那得是多么有魅力的女人啊!这样的人生太给力了,文艺女青年们,你们羡慕吗?

    的确,这部《萧红》票房失利,对于文艺片来说,也不见得多丢人,毕竟现在国内的艺术院线运作尚不成熟,在如今电影蓬勃发展的泱泱大国里,文艺片票房想要有多大作为却有点难度,不见得哪部片都会像《色戒》有梁朝伟,《桃姐》有刘德华这般重量级压阵。笔者来京愈3年,看文艺片也唯有大陆第一家艺术影院北京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而以前传闻院线联合发起的艺术电影放映联盟(afa)早已成为空谈,相比国外艺术院线、政府支持、降低税收津贴让利等优势,中国文艺片境况确实有点惨不忍睹。

    虽然该片有些段落琼瑶般的对白很做作,虽然偶像片般的节奏和风格也很突兀(比如在飘着鹅毛大雪漏洞下激情),文艺片的路子非要往偶像片琼瑶戏的路子上走,那叫一个拧巴。但令人惊喜的是小宋佳奉献的完美表演,她一生坎坷、倔强要强,她需要关爱,才华横溢,她情殇连连,不可方物以至于一些过于戏剧化的细节都被忽略。由于导演的偏离,最终小宋佳很强烈的表现了一个女人的爱情,而没有表现

  • 2、 读《萧红》有感: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

    ——读《萧红》有感

    何瑜

    今天晚上微信何瑜创作室讨论群——热心读者为我作品创建的讨论群。读者心醉连续发出了几段文字。都是现代女作家萧红的作品及评论。

    萧红是我特别熟悉的女作家。大概因为其人生经历和写作追求和我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吧!所以我一直比较关注萧红,特别是雨雪霏霏的青年时代。她写自己经历的那些散文曾引发我强烈的共鸣。我阅读了她很多的作品和传记。我对《萧红传》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今晚心醉发送到群里的文章,勾起了我对于萧红的全部回忆。

    我的思绪从荷叶青青的南京浦口,穿越万水千山飘落到了秋风瑟瑟的庄浪河畔。永登是我生活了五十年的地方。那里有生我养我的故乡何家庄。

    联想到前几个月回故乡遇到的一些事情,不由心潮起伏思绪翻飞,便有了写一些童年故事的冲动。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的出笼。

    在永登县南郊三公里处的满城南门,一个叫何家庄有三户何姓人家居住的大院子里,我有一个和女作家萧红类似的童年。

    在东北那个封建大家庭里唯一疼爱萧红的是祖父。在庄浪河畔的那个三家院里唯一疼爱我的是我的外祖母。

    萧红有一个封建官吏的父亲张廷举,我有一个一岁丧母吃百家饭长大的农民父亲柴秀。

    萧红的父亲张廷举作为继子,在张家大院处境微妙有很多烦恼。在短短四年中,他经历了丧子、丧母、丧妻的接连打击,那种沮丧和悲痛是常人无法理解的。他心力交瘁,苦闷难当,在家里稍不如意,便勃然大怒。偶然打碎一只杯子,他就骂人骂到使人发抖的地步。每从他身边经过,他斜视着你,他那高傲的眼光从鼻梁经过嘴角而后往下流着。

    他的骨子里有男尊女卑的思想,但他又有着两面性。他对萧红的培养是开明与霸道并行。他有轻视女儿之嫌,女儿和家庭决裂后,始终没有伸出温暖之手。在他心里传统文化根深蒂固,那就是家族和个人的面子比什么都重要。

    我的父亲一岁丧母,在舅舅和亲戚家游居,放牧牛羊干杂活养活自己。他身高一米八五左右显得高大挺拔。他从没接受过学校教育,但特别喜欢戏剧表演和“听书”。听说哪里有秦腔表演,砸锅卖铁他都要前去。只要有空他都会去县城书场“听书”。

    西北农村很多男人都喜欢抽烟喝酒,而且在不少人眼里烟酒比老婆孩子重要。大街小巷经常可见步履摇摆,眼睛发直的醉汉。醉卧街道和村道也是常有的风景。但我父亲不喝酒不抽烟,还口无遮拦挖苦讽刺喝酒抽烟的人。年老的时候发现我两个弟弟抽烟,经常冷嘲热讽让他们下不来台面。

    他说话风趣幽默,表情生动飞扬。人称小旋

  • 3、 读燕儿《萧红传》有感2000字

    读燕儿《萧红传》有感2000字

    况燕

    几年前,我在《江山》的一个版块挂了个编辑的空衔,却没有真正地在那里投入过多时间,我就是一个闲散的玩文字的人,自娱自乐,没什么上进心,就是在那时,我认识了宿州女孩燕儿,燕儿在《江山》小有名气,她吸引我的不仅是文字,更多的是她的个人经历。这个女孩身患重疾,瘫痪多年,几经生死,却凭着对生命的热爱,对文学的执着,活出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精彩。

    我想,我跟燕儿是有缘的,江山的偶遇注定我们会成为一生的好友,我们的缘分不仅仅是名字的相同(我的乳名也叫燕),更主要的是我们在思想上是相通的,我总能在她的文字里读懂这个女孩的那颗敏感而灵动的心,她对社会的认识,人生的感悟,以及对梦想的追求,都是让人赞叹的。人一生,会遇见很多人,真正能成为朋友的并不多,而真正能成为知己朋友的更少之又少,所以,我很珍惜跟燕儿的这份缘,一直把她当成是另一个灵魂自由的我。

    一直想去看燕儿,一直因为这样那样的琐事抽不开身,去年年底,燕儿新书《萧红传》正式出版,真心替她高兴,燕儿欣然答应送我一本,因这本书的缘故我终于下定决心去宿州看望这位未曾谋面的挚友。

    两个多小时的行程,几经周折,在宿州大店镇的一个十分偏僻的养老院里见到了燕儿,燕儿跟我想象中的燕儿几乎没什么两样,热情开朗,乐观豁达,容貌俊俏,眼睛里透着灵气,如果不是因为残疾,这个女孩将会有一个多么美满幸福的家庭,如果不是因为残疾,她将会赢得多少人爱慕的眼光,我看着她骨节变形的手和僵硬的身体,心隐隐地疼。

    回到家里,并没有急着去看燕儿赠我的这本《萧红传》,事实上,我对每一本书都是怀着虔诚的心去阅读的,一部作品,就如同是作者的孩子,历经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阵痛才诞生,它是有血有肉有生命的,对作品的尊重就是对作者的尊重,所以,我读书向来很慢,读得很仔细,逐字逐句地去琢磨,尽可能地去领悟作者在写这部作品时的心境以及所要想表达的思想和意图。

    夜深人静时,正是读书时。每晚忙完琐事,我会坐在书桌旁,点一盏台灯,泡一杯花茶,静静地读几页,在淡淡的墨香里,在燕儿委婉缠绵的诉述里走进萧红的一生。如燕儿所说,但凡爱文字的人没有不知道萧红的,但真正深入了解过萧红的人却并不多,借着燕儿的笔我才有机会对萧红这位传奇的女作家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萧红的命运一波三折,在那样的年代,一个女子在毫无背景下,每一步成长都是艰难的,即便这样,她也凭着一股倔强韧性和极高的天

  • 4、 萧红观后感
    萧红观后感 《萧红》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东北年轻女作家萧红的故事。萧红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萧红原名张乃盈,她很热爱读书可是家里人却不让她读书要她嫁人,她就离家出走离开黑龙江去了北平上学。她的未婚夫去北平找她,萧红为此十分感动,她两都离家出走。他们的生活十分贫困,萧红还怀了孩子,可是她的未婚夫后来却离开了她。在她十分落寞的时候他遇到了萧军,萧军很贫穷,但是他却很乐观。他的乐观感染了萧红,他们两个相爱了。他们为了谋生四处奔波,他们去到了上海,他们得到了鲁迅的肯定。生活开始有了改善,但萧红却得到了萧军的背叛。后来萧红认识了端木,他们结婚了,但端木却不能给萧红想要的温暖,萧红的身体也差了。 萧红为了读书离家出走,这等勇气,在我们中呢,我觉得更多的是为了逃避读书而离家出走啊。读书我认为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认为很快乐每个人都喜欢读书,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不读书未来就很狭窄。我们要好好珍惜我们的读书机会啊,想想那些不能读书却很想读书的孩子们。 我们要做一个乐观的人,不管你所处的环境多么悲观,只要你有一个乐观的心,那么不管多苦都能挺过去。当萧军失业之后,萧红和萧军去住旅馆,却连被子都租不起,饭也吃不起,每餐只是馒头蘸着盐吃。每天早上看着其他房间门前的大面包,这完全是一种煎熬。但是他们有着一个乐观的心,他们每天都在努力的想办法活下去,萧军出去找工作,萧红在房间里写作。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最后萧军找到了工作,他们度过了难关。如果他们不是有一颗乐观的心,或许他们早就死在了旅馆里了。 萧军是一个花心的人,至少我是这么认为。他看到每一个可怜的女人都想去爱她们,不管他们是否已结婚。刚开始萧军和萧红在一起,后来萧军又和他学生的姐姐搞在了一起,尽管萧红当时并没有怎么追究问题,但是萧红心里还是不好受的。后来萧军又和阿虚搞在一起,还把阿虚弄怀孕了,还要阿虚把孩子做了,阿虚可是萧红的好盆友啊。萧军这样伤害了多少个女人啊,而且到了最后没有一个女人和萧军一起走。我们要做有责任的人,对人也要真诚,做事也要对得起人,不然就会同时伤害很多人,最后自己也找不到好的伴侣。、 我很佩服萧红,萧红很倔强,很坚强,而且她很有才华,她为了自己想做的事不惜离家。“她是一种很强大的真实,她裸露着,不是身体,而是灵魂。”
  • 5、 《萧红传》(精选范文)

    《萧红传》读后感世间最难说清原由的应该就属缘份二字了,我与萧红作品的缘分也正是如此,早几年喜欢看林徽因的作品时就知道萧红是民国才女之一,也曾想要读读她的作品,借来她的《呼兰河传》没看几页属实读不进去又原样还了回去。究其原因细想是来自我对她名字的一种偏见,萧字无端给我一种萧条悲凉之感,所以会对她的作品产生抗拒。正所谓无善无恶心之体,我承认普通人的烦恼绝大多数是来自于自己的执念。今天来读萧红传,不是因为放下我执只是因为孩子读完了我需要与她交流讨论,带着这样的任务,我走进了萧红的泪雨飘零的世界。如果说杨绛是上天的宠儿,那萧红只能说是上天的弃儿,宠儿给出人生的评价尚且是“人生实苦”,论到萧红更是苦不堪言了。她年幼丧母,年少丧家,被父亲开除祖籍,接踵而来的厄运,让这个瘦弱的女子成为无根的草,连同她的生命,注定漂泊。易经中有个上上卦叫地天泰,与它一卦之隔的下下卦叫天地否,由泰入否只需一卦,而想否极泰来却要经历63卦,易经总共也不过64卦呀。萧红这一生否泰转化的艰难历程,实非我等常人能够体会。萧红的父亲早早为她选定一家与之门当户对的人家,为了逼迫萧红结婚,断了她的学费供给,倔强的萧红在表兄的帮助下逃离家门,可是父亲的势力实在非同一般,逼迫表兄的家长也断了表兄的生活供给,两个半大的孩子几乎流落街头,无奈向父亲低头回到家中的萧红,备受家人的冷落与白眼,不堪精神痛苦的萧红又一次只身出逃,为生活所迫,这一次她竟然与先前死活不肯嫁的汪家公子哥同居在了一起,转了一圈,收获的只有数倍的困难,无可预知的未来,如果当初选择顺从命运,今天或许就不会承受这样多的痛苦了,这究竟是命运的残酷还是自己的任性,亦或是这些所有的难都是难逃的劫,无论你以什么方式,终究是绕不开啊。命运要想折磨一个人,那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怀着身孕的萧红,因为先前逃婚的种种行为被夫家认定不耻,坚决不许她再进家门,汪公子也无力抵住压力悄然离去,只留给已是身无分文的萧红一笔巨额债务。衣不御寒,食不果腹的她,家人近在咫尺去没有伸出援手的,任他是死是活。都要活不下去的萧红只能写信给报社求救,命运又给她安排了一见遇见,虽然遇见的结果令她心碎到肝肠欲断,可是这样一个真心爱她,她也真爱的男人的出现的确算是命运的一次厚待。纵使那个男人是个决绝之人,爱的时候,舍尽生命地待她好,当爱逝去,他却不留半分情分。容若说:人生若只如初见,然而当初见成为

  • 6、 《萧红》观后感

    《萧红》观后感

    电影除了娱乐大众之外,还能让我们了解到很多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没看这部《萧红》之前,我只知道张爱玲,殊不知民国时期还有位与她齐名,有着文学洛神美誉的文坛奇女子萧红。才华横溢的她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中,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世俗,历经反叛、觉醒与抗争,一次次与命运搏击,短暂的一生从未向命运低头!

    《一代宗师》已经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民国武林的群像谱,如今的《萧红》会不会也将民国文坛的生肖百态展现在银幕上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霍建起将它拍成了一部琼瑶式的爱情片,在这其中我们看不到《生死场》,也看不到《呼兰河传》,只看到一个女人和四个男人,一个男人又和三个女人的情感纠葛。让你这样的女人流泪,是全天下男人的罪,如此肉麻的台词,居然被男主人公肖军先后拿来哄骗两个不同的女人,真是颇有《情深深雨蒙蒙》的风骨!

    其实《萧红》影片的前半部分,我们还是能看得到萧红对命运的不屈抗争的,她反对父母包办的利益婚姻,到北平去当进步女学生,却又因为付不起学费而沦为汪公子豢养的金丝雀,丧失了行动自由。接下来汪公子对身怀六甲的她的离弃却促发了她灵魂中的缪斯女神,在那个脏兮兮又狭小的旅店顶棚中,她开始了自己艰难而倔强的文学创作之旅。同萧军的恋爱也是浪漫而有激情,从那个小顶棚内的心灵交汇到洪水中的久别重逢,再到小旅馆里吃着面包蘸着盐的有情饮水饱式相互依偎,物质上的贫穷丝毫没能熄灭这对左翼作家情侣迸发出的爱情火花,反倒让二人的心更加紧密相连,终于在冰天雪地中奏出了爱情交响乐的最强音!

    然而自从物质上有了改善之后,二人的情感裂痕也就越来越深了,男人出轨,女人也有了自己心爱的人,鲁迅先生对萧红的赏识不过是蜻蜓点水,萧红和萧军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结爱情才是影片的主题,大家都成了为爱而活的动物,什么文学才华,什么国仇家恨都纷纷沦为了背景。于是在这种以情为主的基调中,尽管小宋佳卖力地去表演,萧红的人物形象也没有立起来,从头到尾都是苦命、悲情,病歪歪的弱女子模样,即使让大家见证了萧红一生经历的主线,也没能让大家对其产生认同感,不像是满腹才情的文学洛神,倒像是又一个苦兮兮的陆依萍!

  • 7、 萧红传读后感

    萧红这一生颠沛流离,她经历了性格叛逆阶段,也经历了轰轰烈烈的爱情。他有她的离经叛道,她有她的坚守,她有她的执着。

    萧红的母亲早早去世,她有了继母,父亲也总是冷冰冰的,她感受到的温情很少,仅有的温情来自于祖父。祖父是个和蔼的人,是一个温柔的人,也是一个会和孩子交流的人。萧红经常和祖父玩耍,和祖父捉迷藏,撒谎了祖父也总是笑眯眯的,从来不会责怪她。就是这样一个温暖的祖父填充了她的整个童年。萧红的《呼兰河传》用大篇的笔幅描写了和祖父在后花园的童趣,这是萧红仅有的快乐时光。萧红的《生死场》描述了小人物的悲伤,无奈,痛苦,最后向命运妥协。《生死场》中金枝的命运,一个安守本分的良家妇女为了生存,为了挣钱最后进城做了妓女,把钱拿到家里母亲也不问钱的来源,只是一味地希望金枝继续进城挣钱补贴家用。我们感慨金枝的命运!《呼兰河传》中也有这血淋淋的事实,小团圆媳妇活活被婆婆折腾死!婆婆最后也没有后悔,没有反思,还怪小团圆媳妇命的轻贱。吃人的社会,愚昧的社会。人人都自以为是,人人都愚昧,人人都以为自己做的是对的,其实每个人都在酿造一件悲剧事件的发生。

    萧红在爱情里是脆弱敏感的,她与汪恩甲,她与萧军,她与端木蕻良。我想她最爱的人一定是萧军,萧军在我眼里至少是一个坚强靠谱负责任的人。萧军同样是爱萧红的,他欣赏萧红的才华,他爱她,但他更爱她的才华。端木蕻良的文章写的很好,但我觉得他在爱情里是懦弱的,是没有担当的。他总是遇到事情就选择逃避,等事情解决过后他再选择回到萧红身边。有时候觉得萧红这么一个才女,命运总是太凄惨,太坎坷。每次自己不高兴的时候想到萧红时就觉得自己和她比起来幸运了不少。萧红这个人物也是特定时代塑造的,民国这一个特殊时期塑造了很多才女。

    在人生这个长河里,没有什么事情是让自己极度悲伤的,也没有什么事情是让自己极度开心的。所有无论好的事情、坏的事情都不一定是真正的坏事情。也许才女注定要拥有不平凡的人生吧,读她的生平事迹,似乎在读一部小说,而这部小说充满了悲情的色彩。对于萧红来说,她最无忧无虑的时光便是小时候和祖父在呼兰河度过的童年时期吧。因为祖父的疼爱,她可以天真烂漫的在后花园玩耍嬉闹,无聊时也缠着祖父教他背诗,这是人人都羡慕的童年。可是每一个孩子都要长大,都要去面对外面世界的风风雨雨。萧红是叛逆的,她不愿意父亲为她选择的包办婚姻,于是乎选择外出求学来逃婚。

  • 8、 《萧红》电影观后感

    《萧红》电影观后感

    好久没看见这么具有文艺气息的电影了。萧红,以前只是在一些书的序里见到过她的名字对于她我并没有过多的了解。通过这部电影,我想我了解了个大概。

    她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人,魅力强大到哪怕贫病交加,身怀六甲,生命垂危,也一样有人爱。最后结尾那一段阿洛对她的评价,我觉得是非常准确的。

    她的确是一种很强大的真实。我觉得任何一个写出这样的好作品的作家,都是一种很强大的真实。因为他们关注现实,而不是纯粹虚构,总是想借由表现这样的一种痛苦生活而启迪人们去解决一些问题。

    电影《萧红》拍的很唯美,有些画面是只有在小说里面才能看见的,可能导演就是从小说那些美妙的场景中提炼出来的也说不定,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看见为作家以及以作家为主角而拍的这种电影。

    他们也是普通人,一样会肚子饿,会受伤,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操守,萧红就算是那么饿,也不会去偷邻居的列巴圈,这是很能表现气节的事情。

    她的人生很曲折,我不知道为什么,喜欢她的男人,都是那么的不顶用,一个两个刚开始的都是那么的厉害,过多一段时间又都变得那般的鄙陋。第一个直接就跑了。第二个萧军还行,始终是爱她的,但是他的脾气太不好,而且还经常与别的女人勾搭,连萧红最好的朋友阿虚也被他搞的怀孕了。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出轨还能出的这么理直气壮。

    第三个,刚开始的时候看上去很有文艺气质的端木,他的言辞很山盟海誓的。但他不能够担当,总是在逃避责任。换句话来说,萧军是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乐,而端木则是只能同享乐,不能共患难。第四个没有结果,因为并没有开始这段感情,萧红就已经死了。他是在萧红生命垂危的时候爱上她的。这也很能证明她的魅力了。一个女人年龄可以越来越大,但是心里却是可以越来越有魅力的,它是不以年龄的流逝而产生消亡的。比如我在东莞遇见的一个女人,丹姐,她就是这么样的女人。她的年龄有四十几了,但是还是那么迷人,魅力四射哈,男人们为了她争风吃醋,甚至打架斗殴。我就是为了她而被开除的,到现在我还忍不住惊呼,【妖孽兮】。

    我是第一次在电影上看见鲁迅本人,这让我欣喜若狂,他才是我真正的偶像。我看见他的那一刻,真的激动了。好久没有的感觉!鲁迅先生好像是以前经常演周恩来的那个演员演的,演的蛮像的,一身深色长衫,头发依旧像倒立的扫把,只是脸上的妆画的太狠了,那么明显的黑线,我都看的出来是画上去的。整部影片唯美华丽,结尾那白色的冰河更是有一种旷远的美,结

  • 9、 电影萧红观后感
    电影萧红观后感 看了《萧红》这部电影,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位平凡女作家的不平凡的一生。尽管她的一生颠沛流离、短促悲凉,饱受被放逐的寂寞、孤独和痛苦。但她却在困境中追求爱与自由,写下一篇又一篇的经典的小说。 萧红二十岁逃婚,从哈尔滨到北平读书,山穷水尽之时,家里包办的那个男人找到了她并强迫发生关系并同居半年,说回家取钱,却拿着行李一去不回,留下她一个人大着肚子,被当成人质扣在旅馆的阁楼,房东只盼着等她的孩子生下来,卖到妓院里,多少填补那个男人欠下的六百元房租。没有阳光、没有饱饭的阁楼里,她孤独、饥饿、无聊、窘迫,只能在墙壁上吟诗作画打发时间,万般无奈之下向报社打电话求助,报社记者萧军来到阁楼像一束光,点燃了她的人生。这算是萧红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他与萧军在困境中挣扎——他们努力地创作小说,接受着鲁迅先生的指导。很快,他们走出了困境,萧红以为从此以后过上平稳的日子了。却没想到萧军背叛了她,萧红当然十分地生气,但它却无能为力,只能用写小说来舒缓她内心的忧伤,而萧红的小说创作正是她的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后来,萧红认识了端木,他们结婚了,可是端木却是个没有担当的人,很快,萧红病倒了。 萧红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们也是普通人,一样会肚子饿,会受伤,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操守,在最困难的时候萧红就算是那么饿,也不会去偷邻居的列巴圈,这是很能表现气节的事情。 还记得电影中最后的一句台词:她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人,魅力强大到哪怕贫病交加,身怀六甲,生命垂危,也一样有人爱。这是阿洛对她的评价,我觉得是非常准确的。萧红拥有着与别人不同的气质,有人问她:“为什么写作?”。她说:“因为没有其他更快乐的事情去做。她的一生是孤独的,寂寞的,而她是不羁的,有才的,鲁迅先生称她为“一位很有潜力的女作家”,而端木也评价她说是靠感觉和天分去写作。所以她埋头于写作,创作出着名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生死场》,《马伯乐》,其中《呼兰河传》中的火烧云这篇文章仍让我历历在目。 在民族灾难的大背景下,她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一次次与命运搏击,终究在风华正茂的第31个春秋输给了命运。临死前她曾经在纸上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萧红虽然输给了命运,但她却拥有着不屈的灵魂,是她的灵魂造就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 10、 萧红读后感精选

    读后感大全专题“萧红读后感”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读书能使人更充实,丰富,很多人都被作品这本好书所感动,面对作品中从各个角度体现出的深刻内涵,是需要我们用读后感进行记录的。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呢?为此,读后感大全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萧红读后感》,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萧红读后感【篇1】

    初秋的夜晚,我重读了萧红的《生死场》。做为呼兰人读萧红的书,说得上是一种最简洁最直接的一种阅读了。这样一个夜里,凉爽而优柔的微风,就像萧红的笔触,从这悲喜的人生中,一阵阵地从窗外轻轻而过。萧红在序里说,这篇文字给你们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而我,在这个闲散秋夜里,灯光下,任手指捻过一页页的无奈,也无法坚强着对她的文字无动于衷。

    不知道为什么,今年的秋天,风吹得令人抑郁,有一种说不出的抑郁。也许抑郁的不是萧红的文字,而是生与死的轻易和沉重。只是,她以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鲁迅语),用她的率性和敏感,用她的才情描绘着世间的悲欢,力透纸背

    是的,《生死场》浸透着旧中国生场的悲凉。

    萧红为人们展示的是一幅旧中国东北农村的风俗画,画面中,贫苦无靠的农民背向蓝天,面朝黑土,辛勤操劳,累弯了腰,累跛了腿,还是得不到温饱,受着饥饿和疾病的煎熬,生存十分艰难。其中的女主人公王婆,是一个饱受磨难的妇人,她的第一个丈夫虐待她,抛弃了她和孩子,独自跑进关内去了。她为了生存,不得不嫁给第二个丈夫,这个丈夫却病死了。她又不得不嫁给第三个丈夫赵三。可在她老年的时候,儿子因为反抗官府,被枪毙了,她觉得生活无望,愤而自杀,就在将要埋葬的时候,她又活过来了。另一个贫农家的少女金枝,只有十七岁,梦想着青春和幸福。她还没有过门就怀了孕,受到母亲和同村妇女们冷落和嘲讽。嫁过去之后,丈夫嫌她和刚出生的女儿拖累自己,竟把不满一个月的小金枝活活摔死了。还有一个贫农家的少妇月英,本来是村里最美丽、性情最温和的妇女,因为患了瘫病,成了丈夫的累赘,不给她饭吃,不给她水喝,后来死了。好惨啊!这幅画中圈定的是呼兰还是别的地方,可以不假思索,但这个场是旧中国地主的天堂,农民的地狱。读着这些人物,感悟画面中的风俗,思考着人物的命运,心头涌出不尽的忧伤。也为萧红将自己坚强背后的敏感,嬴弱背后的率真,通过笔端将她对人生荒凉感与女性的悲剧巧妙地融为一体,由衷地赞叹,我想这样一种对人生痛楚的绝妙稀释,让我感到了活着的悲哀。

    《生死

  • 2019-10-29

  • 2021-10-04

  • 2019-09-28

  • 2019-10-19

  • 2022-12-09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3

  • 2022-12-08

  • 2019-11-11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2-12-12

  • 2023-01-09

  • 2023-01-16

  • 2022-04-07

  • 2019-09-19

  • 2021-07-06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0

  • 2023-01-05

  • 2021-09-14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0-24

  • 2019-10-28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7-31

  • 2021-07-19

  • 2021-07-24

  • 2021-07-28

观萧红有感
观萧红有感栏目给大家提供丰富的2024观萧红有感、观萧红有感大全等,希望丰富的观萧红有感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供大家参考借鉴!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