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乌合之众读后感1000字以上 > 地图 > 乌合之众读后感1000字以上,2024乌合之众读后感1000字以上范文大全
乌合之众读后感1000字以上相关栏目
乌合之众读后感1000字以上热门栏目
乌合之众读后感1000字以上推荐
乌合之众读后感1000字以上

(共 3695 篇)

  • 1、 《乌合之众》读后感_1000字

    《乌合之众》读后感1000字

    最近陷入了心理学的漩涡,热衷于阅读此类书籍。初次读完这本书,简要总结记录一下这次阅读心得。 书中有文字总结如下: 《乌合之众》的意义在于,勒庞首次阐明了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研究了群体特征和种族特征的不同之处,指出了群众运动的性质,分析领袖与群众、民主与独裁的关系,书中的许多观点后来都得到了验证,也给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基础。 个人记录如下: 群体心理学的作用: 懂得群体心理学,“就像拥有一道强光,照亮了许多历史现象与经济现象。没有它,那些现象就很难看清”。要统治社会,首先必须征服群体,而要影响他们,就必须对他们的心理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 往小了说,管理家庭和工作团队,也必须认识和正确引导群体。 群体的定义及特性: 勒庞所谓的“群体”,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大众或群众,他所说的群体是一个特殊的心理整体,指的是受某一事件、演说、激情、恐惧、爱恨的刺激而聚集在一起,为某个目标或某些精神需求而有所行动的人。他们并不一定要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地点,也不一定要人数众多,有时十来个人就足以构成一个群体。 群体中的个人具有一人独处时所没有的特点,这些特点让人们一眼就能把他们分辨出来,勒庞把这种区别于他人的东西叫做“群体精神统一律”,也就是群体的精神灵魂。 群体的缺点: 人一加入群体,原先的个性便会消失,他不再独立思考,而是随大流,无意识占上风,智力程度减弱,很难做出明智的事情。这也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使喜欢扎堆群体,也需要选对群体。 所谓物极必反,群体的弱点反过来就是极大的优点: 勒庞也清楚地看到,群体虽然理解能力差,但行动能力强;对他们产生影响的暗示会完全瓦解他们的理解力,但也可能很快就变成行动。受到暗示的群体,可以随时为了暗示给他们的理想而赴汤蹈火,如果被引导和利用得好,他们也会表现得大公无私、勇敢无畏、无比忠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堪作高尚的道德典范。 同样,群体和民主也没有必然的关系,恰恰相反。他们缺乏主见,所以需要领袖,需要被管理、被领导。所以,看群体的走向,和群体的带头者直接相关。 群体对社会的影响: 群体分为异质性群体和同质性群体,和不同种族、阶级的关系。 最后介绍了一些具有显著特征的社会群体:犯罪群体,重罪法庭陪审团,选民群体,议会群体。 人类文明的发展造就了各种群体,同时群体的形成促进了文明的发展,改变了文明的走向。

  • 2、 《乌合之众》读后感1000字

    决定群体意见和信仰的可以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间接因素类似于信仰,使群体接受某些信念,并且使其不再接受其它信念,比如民族、传统、时间、制度和教育。民族性格迥异,群体特质也不相同。

    过去的观念、欲望和感情构成传统。民族类似于一个在历史中生长的有机体,通过缓慢的遗传积累过程发生变化,这些恰恰支配者我们,即便自己不曾意识得到。时间是万物的创造者,也是唯一毁灭者。政治和社会制度是民族的产物,制度之优劣并无客观标准,因时因地而异。能够决定制度是否完善的因素,除了实用和时间之外,别无他物。因此,制度无法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民族的幸福也不能到制度中去寻找。教育既不会使人变得更道德,也不会使人更幸福;它既不能改变本身,也不能改变天生的热情。应试教育之批判:使人厌恶自己的生活,想逃之夭夭。工人不想当工人,农民不想当农民,都想吃国家职员这碗饭。在高层是一群轻浮的权贵,多疑且轻信,在底层是对命运愤愤不平的群体,随时都想起来造反。不但没有让人获得生存能力,相反是破坏这种能力。能够帮助我们走向成功的条件是判断力,是经验,是开拓精神和个性。

    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包括(1)形象。(2)词语和套话。这些可以激活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使它更加鲜明,跟重要的是词语本身就是某种形象的代表。词语的内涵古往今来意义早已面目全非,但是其拥有极强的号召力,群众只关注词语,忽视意义。(3)幻觉。人类只有怀抱着希望和幻想才能活下去。科学永远无法担负起这一重任,因为科学不敢做出过于慷慨的承诺,也做不到像幻想一样撒谎。(4)经验是传播真理的手段,也是幻想的敌人。(5)理性。群众不受理性的影响,他们只能理解那些拼凑起来的概念。但是,文明的动力仍然是各种感情,就像是尊严、自我牺牲、宗教信仰、爱国主义以及对荣誉的爱这些东西。

    有群体的地方就有领袖。只有极端的人才能成为领袖。领袖拥有权威,是因为群体的奴性心态。在群体的灵魂中占上风的,并不是自由的要求,而是当奴才的欲望。领袖的名望至关重要,可以用来动员群众。其方式有断言,简洁有力的断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证据;重复,谎言重复千遍就成了真理,这也就是宣传的作用、广告的威力。传染,传染来源于模仿,且任何人都无法逃脱。名望可分为先天的名望(称号、财富、荣誉等)和个人名望(类似于魅力)。通过命令的方式、获取成功可以获得个人名望。但是失败和探讨会让名望流失,此时群众便落井下石。

    群众的意见

  • 3、 《倪焕之》读后感 (1000字)

    《倪焕之》是叶圣陶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关于教育的小说,它比较完整地写出了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这一历史特殊时期的知识分子满怀热情上下求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却不断遭遇失败的命运。

    小说中的主人公倪焕之是一个小学教员,是一个有着崇高理想和追求的热血青年。对于大家,他怀着一切的希望悬于教育的救国理想,将自己的满腔心血都投入到了教育事业中,希望以此获得救国救民的胜利;而对于小家,他希望遇到一个和他一样有着救国救民的理想,热心教育,鲜艳明丽的女子,与他组成一个建立在平等基础上有着共同志趣,互助互爱的家庭。可见,他对教育是爱之深、关之切。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当时的社会环境并没有给倪焕之提供一个实现抱负的土壤。军阀混战的局面,动荡不安的社会,在偌大的中国已放不下张平静的书桌的环境中,他这种带有浓重改良主义色彩的理想是不能实现的。

    在他的社会理想遭遇失败的同时,婚姻生活也面临危机,婚前那个和他一样有着教育理想,活泼鲜艳的金佩璋,在琐碎繁杂的家庭生活中也渐渐的消磨了理想,尤其是在有了一个孩子之后,她对于书本、教育、理想的热情更是荡然无存,使夫妻之间的隔膜越深,这不能不使倪焕之感到他有了一个妻子,但失了一个恋人,一个同志的痛苦和孤独。

    在倪焕之的整个教育实践过程中,他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让我看到了一个怀着理想,不断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光辉形象。最后尽管倪焕之教育救国的理想失败了,但这无疑是当时社会制度的失败。在那样一个动荡混乱的年代,企图走改良主义道路救国的理想,就如同空中楼阁,注定是失败的。

    虽然倪焕之最终失败了,但他的教育理念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教育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同时也是教师体验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我们应该像倪焕之一样热爱教育,忠诚于教育事业。同时,他的教育实践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如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处理好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就像倪焕之所说的那样学校要使学生得到真实的好处,应该让学生生活在学校里;换一句话说,学校不应是学生的特殊境界,而应是特别适宜于学生生活的境界。在学生犯错误时,不易以训斥、体罚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而应该像倪焕之对待犯错的学生蒋华一样,分析其犯错的深层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在现在看来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理想在于热情,理念在于坚持,做事在于实践。在社会大繁荣大发展的和谐坏境中,我们要对教育怀着一

  • 4、 《众神的宫殿》读后感1000字

    日渐偏西,残阳如血。缕缕阳光已如一位老者,饱经风霜,却又显得精神矍铄,仍固执地不肯退居幕后,坚持散发着光和热。沙已渐凉,些许尘埃飘飘扬扬,织就一匹最华丽却又最简单的纱幕,在暮色中闪着醉人的幽光。是什么被遮上了神秘的纱帘?是什么主宰了沙漠的辉煌?我透过层层沙帘,眺望远方,努力看清,风渐起,沙轻扬,我的眼微眯。朦胧中,我看见了神秘的你。“是你吗,金字塔?”我喃喃自语,问着你,也问着我自己。

    还记得金字塔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美丽的建筑之一。锥形结构直指苍穹,在无情的风沙肆虐之中褪去了浮华与尖锐,只留下属于历史的痕迹和文明的古香。岁月匆匆,它已渐苍老,却仍屹立不倒;光阴如梭,它洗尽铅华,只剩下沧桑与神秘。我合上《众神的宫殿》,不由轻问:你究竟存在了多久,金字塔?

    不少人认为胡夫金字塔是法老胡夫的陵墓,是法老统治权威的象征和葬身之地,是他们用来显示身份地位的工具。可是,狮身人面像下三层被水淹过的痕迹,则推翻了已往所有的猜测。难道金字塔万年之前就存在了?那岂不是金字塔是早已有的,只是被法老占据了?难道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只是谬论,而是他们人后来居上,占领他人艰辛成果?种种猜测纷至沓来,本以为的真相黯然,石沉大海。

    那金字塔到底从何而来,又是何人所建呢?带着这个疑问,我翻过薄薄一页,心飞向万里之外的金字塔之巅。缠绕人类千万年的疑问除了金字塔之外,那就是永恒的秘客——外星人了。至此,胡夫金字塔又成为外星人曾占领地球并留下文明的重要依据了。不少科学家纷纷提出自己的猜想,外星人显得愈发强大、神秘了。我不禁有些纳闷了,真是无所不在的外星人又制造了这一谜团吗?

    望着天边已近西的暮阳,眼前又闪现胡夫金字塔那沧桑却岿然不倒的身影。我不由深思:为什么人类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都要归咎于外星人呢?他们是否真实存在先暂且不提,可是,大家不觉得它们的能力太逆天了吗?无论什么难题总能牵涉到它们,留下它们神通广大的身影。虽然这只是猜想,但至少从侧面反映了人类对未解之谜的潜在恐惧和畏难心理。我们正处于21世纪,是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重大时期,冷静的头脑,科学的态度已成为我们看待问题的主要方式。外星人作为未解之谜之一,本身就具有无限的不确定性,把这作为重要依据来揣测问题,这多少是有些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科学是严谨的,是不容亵渎的,用一个不确定、不可信的问题来妄自揣度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劳动成果,我认为这不可取。我

  • 5、 关于《众神的宫殿》读后感1000字

    你知道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哪一个吗?你知道木乃伊是如何制作的吗?你知道各个金字塔分别代表着什么吗?你知道……我相信你现在已经被我一连串的问题所迷惑,其实,我一开始也不太清楚,但自从读了《众神的宫殿》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很多,很多。

    这本书内容丰富有趣,它讲述了古埃及的文字、历史以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还有一些有关金字塔的未解之谜。

    读了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恐怖。

    1922年11月26日,考古学家卡特发现了图坦卡蒙的墓室,便召集了大批的考古学家和探险者进入墓室,在确认了墓室的空气中不含有有毒气体之后,他们大胆地向前走,埃及几乎每一座墓都被盗过,这座墓也不例外,但毁坏的程度不大,他们不知道盗墓者为什么没有把里面的文物全部拿走,几经周折,他们成功地把图坦卡蒙的棺材打开了。

    他们的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几天后,当人们把棺材上的铭文翻译出来时,又为之一震:“谁扰乱了法老的安眠,死神之翼将会降临到他的头上。”果真,不久之后,那些考古学家以及那些去参观图坦卡蒙墓室的人都纷纷死去。他们有的被毒蚊叮死,有的生怪病死去,有的出车祸死去,甚至还有人选择了自杀,最后竟然连他们的家人也受到了牵连。可是主持这次工作的卡特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看到这里,估计我们每个人身上的鸡皮疙瘩都会紧急集合。但随后金字塔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神奇。

    科学家鲍德尔研究发现,把一枚生锈的金币放入金字塔中,24小时之后,它就会金光闪闪;把蔬菜、肉、酸奶放到里面,24小时后仍是新鲜如初;把自来水放进去,24小时后取出,用它来洗脸能保养皮肤,喝了它对身体也非常有益。

    于是鲍德尔发明了金字塔磨刀机,把金字塔磨刀机的四个角对准东西南北,再将已经钝了的刀片一头对着南,一头对着北,不一会儿刀片就会变得很锋利。

    更神奇的是,金字塔还能使里面的生物获得超自然的能量。

    1963年,俄克拉荷马大学的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已经死了好几千年的埃及公主梅纳,她身上的皮肤细胞竟然还有生命力。

    最使人难以置信的是,埃及考古学家马苏博士经过四个月的发掘,在帝王谷下27英尺的地方,打开一座古墓石门的时候,一只大灰猫,披着满身尘土,拱着背,低吼着,凶猛地向人扑来,几个小时后,猫在实验室里去世了。后来经过科学鉴定,这只猫至少也有4000岁了!天哪,它忠诚地守护自己的主人,整整4000年呀!

    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知道了许多,但仍然被更多的迷雾所笼罩:金字塔为何有防腐

  • 6、 《乌合之众》(优质范文)

    《乌合之众》读后感

    01

    翻看《乌合之众》那几个小时里,内心不经感慨到群体的可敬可畏。或许受时代的限制,书中的一些观点不敢苟同,但仅从群体心理和行为的角度而言,《乌合之众》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无论时间久远,群体心理和行为异常契合的现象,或许是来自人类本身的某个基因。

    02

    现代信息社会中,我们也宛如“乌合之众”,也会盲从跟风。在全球信息化时代,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与全球化的信息爆炸,使我们愈发依赖信息共享,并追求群体的认同感和权威的支持,往往忘记独立思考。

    集体无意识,这是勒庞著述的一个基本理论前提,他揭示的是人一旦到了群体之中,或者说群体属性的人智力逐渐为零!这是全书的中心论点。勒庞说“一个群体中的个人,也不过就是沙漠中的一粒细沙,可以被风吹到任何地方。”这个比喻非常恰当,生动形象的体现了个人被群体化后的表现。这也是为何如今随波逐流现象愈发强烈的原因。社会中传销组织及网络暴力和网络假消息,体现的不仅仅是群体易冲动,易急躁、易变的特征,还有他们易受暗示、易轻信他人以及具有非常偏执的特征,而在网络上便会形成所谓的道德绑架。若单纯认定一种真理或缪误,就易被洗脑,而这么多脑子中只有一种思维,便是群体思维。

    03

    要想打动群体,不能靠抽象的逻辑讨论,而是要靠形象说明,在汹涌的想象波涛之下,群体看不见事实,只愿看念想,不在乎真相,只在乎表象。《乌合之众》因此提出,群众并不需要真理:“群众从来就没有渴望过真理,面对那些所谓的证据,他们会拂袖而去,假如谬论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论。谁能向他们提供念想,也可以很轻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也就是说无明众生,众生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

    在现代社会,人们非常渴望获得正确的信息,得到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万物,前提是学识和科学,才能辨证。

    合上书之后,脑海里面浮现着路遥在《平凡的世界》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在社会进步和个人进步层面上而言,对于个人,要做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很难,但是个人独立意识的保留就会显得非常重要了。不盲目轻信他人言论,不盲目选择被迫社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个人我们能做到的,用辩证的思维逻辑看待事情及个人追求,正所谓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 7、 读《乌合之众》有感

    读《乌合之众》有感

    区党代表安红军

    阅读是一种理念,一种学习方法。阅读有助于增强认知,拓宽视野,提升素养。为进一步提升自身理论修养,结合"三严三实"实践活动,本人选择了《乌合之众》一书进行阅读。本书从群体心理、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等方面,深刻剖析引发群体行为的动因、外部表现特征、社会价值及历史意义。作为朝阳区党代表,要全面提升群体行为理论认识水平,积极探索群体行为的内在规律,做好群体的正向引导工作。

    一、深入阅读乌合之众 全面领会精神实质

    《乌合之众》是一本反集体主义的著作。作者勒庞在书中阐明"个人在群体影响下,思想和感觉中道德约束与文明方式突然消失,原始冲动、幼稚行为和犯罪倾向的突然爆发"的实相,从而"给予作为古典民主学说和关于革命的民主神话基础的人性画面沉重一击".他认为,进入了群体的个人,在"集体潜意识"机制的作用下,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本质性的变化。群体中个人的个性因为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即使没有任何外力强制的情况下,他也会情愿让群体的精神代替自己的精神,更多地表现出人类通过遗传继承下来的一些原始本能。勒庞看到群体的负面形象的同时,也认识到群体的日益重要性,这是一群缺乏组织的人,他们关注着同样的社会热点,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与同处一地、有组织的群体的一样的心理行为。群体虽总是无意识的,但也许就在这种无意识中间,隐藏着它力量强大的秘密。

    二、尊重群众主体地位 激发群体正向能量

    群众是社会发展主体。重视群众工作,激发群众潜质,促进群众这一群体正向发力,推动社会进步。

    一是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人民群众在实践过程中创造了社会财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这在于,人民群众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主体。离开人民群众的实践,物质生产就不可能成为现实,人类社会存续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就是受到挑战。此外,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物质前提。因此,我们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用群众语言及思维方式做好正向引导工作。

    二是群体是社会变革的力量。群体的革命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决定力量。虽然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是在阶级社会中,劳动群众始终处于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因而,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可见,正是人民群众的积极的革命实践推动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 8、 乌合之众的心得

    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想法,此时我们可以去写篇心得体会,把自己的感悟都写出来。这样能够培养我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好的心得体会包含哪些内容呢?

    乌合之众的心得【篇1】

    《乌合之众》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著作,在书中,作者勒庞阐述了群体及群体心理的特征,分析了人们在群聚状态下的道德和行为特征。

    群体无意识,群体不需要真理,是《乌合之众》中的最基本观点。我们常常以为感情都是源于内心,一举一动都极其有道理,其实不然。一个人的绝大多数行动,都是跟着感觉走的,都受到情感、本能、欲望这些“无意识因素”的支配。

    正如“网络暴力”在这个信息庞杂的时代如不褪的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无情席卷过你我的生活,压出一片碎纸废墟。

    犹记当初,一当红流量艺人受邀成为某篮球运动的贺岁形象大使,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网络上的每个角落几乎都充斥着这个艺人的“黑粉”,躲到哪里都逃不开关于他演唱歌曲的恶意调侃,逃不开以他为主角的恶意视频。

    这场浩浩荡荡的网暴狂欢,最初或许只是热爱篮球的人群对于一个技术不受认可的流量小生的排斥,可到了最后,那些言论化作乱剑,乱剑迷作烟尘,烟尘蒙住理智,太多人都不知不觉地随波逐流。

    别说是明星,普通人也逃不开被网络暴力的命运。

    日光本该明亮,我却看见被无良家长污蔑说把孩子打到吐血的小学女老师遭人肉到不敢出门;河水本该清澈,我却看见被服装店主造谣是小偷的女孩绝望跳楼自杀;发声的权利人人本该都有,我却看见因为发表了不同观点的普通网友收到成千上万条的私信辱骂。

    网民们怕被时代汹涌的浪潮远远甩至后面,便争先恐后把“异类”踩进尘埃,却不知以这般方式进入群体,就是一群理性丧失、智力全无的“乌合之众”。

    而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无意识做了“乌合之众”。

    我们常常无意识地不渴求真理,只需要符合我们设想的真理,否则,便拂袖而去。假如谬论更有诱惑力,我们就会无意识地再从那些流言蜚语中挑选我们愿意相信的,同时不忘倒上五彩斑斓的染料,晕染假象,酿成谣言,满天乱飞。

    所以你看,有时重要的从来都不是事实,而是人们想象中的事实。

    书有瑕疵,但瑕不掩瑜,读这本书,至少能让你在这每个人都被群情汹涌的洪流裹挟着向前的时代拨云见月,更能窥清多数世事的本质,更加提醒你应该时刻清醒,保持冷静,理性思考,坚守自我,不盲从外界声音,与随波逐流挥手告别,永做自己的摆渡人。

    保持独立思考吧,少年!当全国人民都说某

  • 9、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1000字

    翻阅这本书是被书的名字所吸引,以为讲述的是带有黑色幽默的讽刺小说,看完才知道是研究群体心理的书籍。

    勒庞的这部心理学力作被翻译成汉字只有寥寥200多页,但他却探讨研究了“群体的感情、道德观、观念、信念、意见的变化范围、推理与想象力、分类”等许多与群体心理相关的问题。

    刚开始看的时候有点晦涩,觉得没什么特别之处,说服力并不强,作者所讲述的不过是指出当时所处社会很多重要现象,而这种现象恰巧在目前的社会也广泛存在,这或许就是该书如此畅销的原因。

    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勒庞是一个不顾世俗眼光,凭借自己本能的嗅觉去揭露人类的虚荣心,将种种可悲的人性曝光于公众让人们自己审视。

    他怀着绝望的心态看着群众在法国掀起一场场革命,讽刺那些所谓理性的人,伟大的群众,以及平等和幸福!

    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作者归纳出群体的一般特征:头脑简单、多变、易受暗示以及少数领袖人物的主导作用等,这些都是我们现在社会中依旧存在现象,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当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后,就容易产生与一个人单独活动所没有的感受,会觉得充满支持,自己不是异类,会跟风学着这个小群体其他人的做法,会很轻易地被怂恿喝酒、抽烟、赌博,这些以前自己从来不会沾上的恶习,在此时此刻没有感觉到任何不对。

    最直观的现象比如过马路,国际友人戏称“中国式过马路”,只要在马路两边一群人中,有一个人闯红灯,会接二连三的有人闯红灯,很多人都是跟风,觉得自己不跟着做,会被耻笑,会是异类,只有跟着多数人的路径才不会让自己显的那么扎眼。

    同理可得,同样这群人,在优良社会道德的暗示下,我们也会遵守宿迁文明20条,不闯红灯、礼让行人、不乱扔垃圾等等,这就是勒庞所说的群体中头脑简单、易受暗示的情况吧。

    再比如国外举行的动物保护游行示威,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先有个领袖类的人物带动一小股人游行,再扩大到整个科室、整个院,就跟得了流行性感冒一样,总找不到病源一样,在游行施压时,官方做法是把带头的领袖类人物(类似代表)抓起来,进行谈判,互相商讨后达成一致,马上又恢复平静。

    虽然他们仅仅是群体中最普通的一员,但其中不乏头脑聪明的人,但是群体冲动怎能独立于大众,理性也无法阻止传染。

    当一个人习惯于用推理和讨论方式说明问题时,往往在群体中是没有地位的,因为在观念简单化效应的作用下,面对群情激奋时,他说的一切显的那么的苍白无力

  • 10、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1000字

    人作为社会性生物,注定是没有办法脱离社会独立生存的,个人的力量渺小需要依靠群体力量,对于个体来说,最好的策略取决于种群的大多数成员在做什么,这样一来难免身处各种大大小小和性质不同群体。

    难道就无可避免的成为乌合之众吗?怎么才能最大程度的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思考?《乌合之众》系统的分析了群体的特征,但是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在这本书里,需要读者自己深入思考并从其他地方寻找答案。但我相信看完这本书后人们的想法和生活不会发生什么改变,仍旧会是各种群体中的一员,尤其是在网络世界中,看到不同意见时还是会立刻站队维护自己所在群体,在这一点上我是持悲观态度的。普遍认为艺术家是最具有个性和独立精神的,但是纵观艺术史,看到的也是各种群体:古典主义,立体主义,野兽派,抽象表现主义……同一个群体中的人接受即成的思想这方面与《乌合之众》所描述的并无二致。对此,木心说“艺术,一入主义便不足观”,杜尚给予抵抗的方式是:沉默,缓慢,独处。而他二人得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自己思想上的独立。 另一方面,由于时代久远,现在再看这本书描述的部分内容,更像是一本记录当时社会和思想状况的历史调查报告,与我们所处的社会相去甚远。例如勒庞在第三卷讨论异质性群体的时候谈到了种族,但是这里他混淆了种族和民族(此处民族不是指一个国家内的民族,而是以国家为单位的民族主义)的概念,此书写于1895年,彼时民族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刚刚兴起,还没有形成准确的定义和概念,我们现在谈到的种族主要指不同人种。随着网络信息时代形成的全球一体化,现在即使是不同国家的民族其在群体行为上也越发趋于相同,不再表现出勒庞所说的那种异质性特点。 对于这个网络时代群体的特点,看理想公众号最近的一篇文章《我们的悲欢不相通,我们的趣味也不再相通》很能说明问题,当中有一段描述: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打破了时空限制。即便是社恐,也很容易在网上找到与自己爱好相似、观念一致的人。社交媒体,又为群体互动提供了形态各异的载体。 可是,当我们舒适地使用社交媒体,浏览资讯软件时,却不可避免地进入一个「回声室」:在「我的互联网」上,我看到的观点,皆是自己观点的回声,并认为整个世界就是这样。 这无疑将导致:一方面,信息来源愈发闭塞;另一方面,则是鄙视链的出现。 精准的兴趣匹配之下,人们更习惯于抱团取暖。各类社交媒体,逐渐形成自己的语

  • 2022-12-27

  • 2022-03-24

  • 2023-02-03

  • 2023-01-29

  • 2023-03-30

  • 2023-02-09

  • 2021-04-19

  • 2019-10-29

  • 2021-11-19

  • 2019-09-20

  • 2019-09-30

  • 2019-09-25

  • 2019-10-29

  • 2021-06-15

  • 2019-10-04

  • 2019-11-06

  • 2023-01-21

  • 2023-02-18

  • 2019-09-20

  • 2019-10-01

  • 2019-10-03

  • 2019-11-0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16

  • 2021-08-28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29

  • 2022-03-07

  • 2023-03-27

  • 2023-01-02

  • 2019-10-19

  • 2019-11-06

  • 2023-01-19

  • 2021-11-06

  • 2022-07-09

  • 2021-06-29

乌合之众读后感1000字以上
乌合之众读后感1000字以上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乌合之众读后感1000字以上,乌合之众读后感1000字以上大全,乌合之众读后感1000字以上2024,更多乌合之众读后感1000字以上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