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乌合之众第二卷读后感 > 地图 > 乌合之众第二卷读后感,2024乌合之众第二卷读后感范文大全
乌合之众第二卷读后感相关栏目
乌合之众第二卷读后感热门栏目
乌合之众第二卷读后感推荐
乌合之众第二卷读后感

(共 6540 篇)

  • 1、 羊皮卷第二卷读后感

    羊皮卷第二卷读后感(一)

    读过羊皮卷人际交往的学问一篇,它让我想起《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艺术》,要想建立和巩固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在心地正直、与人为善的基础上,因人因事而宜地运用沟通的艺术和处事的圆通。正直,要求顺天应人、合情合理、诚信为本,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艺术,强调心正,合理运用技巧,是和谐人际关系的手段;圆通,强调曲径通幽,追求的是不屈不挠办成事,是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目标。

    古语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对于远离家乡外出求学的大学生来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重视人和这个重要因素。美国着名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说: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一是由于他的专业之八十要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此话也许说得绝对些,但也从另一侧面说明良好人际关系对成就事业的重要性。所以大学生学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掌握其途径,无论是对在校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是对毕业后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都是十分必要的。

    读过此篇我深深的对人际交往的学问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人际交往的艺术和人际交往的目的方面。因此,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把人际交往放到主要地位。

    羊皮卷第二卷读后感(二)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

    阅读了羊皮卷第二卷,我的领会主要是:人一定要有爱心。有一句话说的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只要我们懂得利用这股力量。无论什么事情都可以能到实现的。当别人对自己产生怀疑的态度时,我们用真诚与爱心就一定可以打动他们,使他们可以相信自己!

    世界万物都是有爱的,它对我们的爱,我们要细细品味。世界万物以不同的形式给我们爱。如果我们把它看做是一种爱,那它就是爱。太阳、雨水、光明、黑夜、快乐、悲伤我们在这些爱中成长,它让我们学会不怕困难面对一切挑战!

    我很欣赏这句话,想要批评别人时,咬住舌头,想要赞美人时,高声表达。

    莎士比亚曾说:赞美是照耀我们心灵的阳光,没有它,我们的心灵就无法成长。威廉詹姆士曾说:人性深处最深切的渴望,就是渴望别人赞美。 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无论现在他是你的朋友还是敌人!因此,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去欣赏别人的优点、长处,然后真诚地而不是虚伪地给以赞美,这才是我们以人为本的与人相处之道。

    我该怎样回应他人的行为呢?用爱心,爱使挫折变得温和,爱的力量可以让我面对一切事物时而处之泰然。爱可以产生共鸣的,只要有

  • 2、 《月亮船》之《在第二个星球的故事》读后感

    保冬妮写的《月亮船》真是太好看了!连引子都写得这么动人、可爱。这本书主要写了:阿宝带着他的玩具小熊棕棕在梦幻里登上了月亮宝贝珍贵的月亮船,踏上了漫漫旅途。从骄傲的粉红公主到甜麦圈山里的树叶人。从老树精和哭哭园再到金屋子里的金豆子,每个故事都是惊心动魄,充满让人难以预料的结果。正是这些精彩的、奇妙的、诱人的、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让我爱不释手,情系船儿!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还是《在第二个星球的故事》。保冬妮把吃吃国王贪吃和他特别圆的特点描述的淋漓尽致。虽然吃吃国王的态度一点儿也不好,可我觉得小熊棕棕也不对,他都没跟主人打招呼就想吃桌子上的美食。这和我的一次经历十分相似,记得有一次,妈妈从超市买回来一大堆零食,我以为是给我买的,就拿着吃了一大包,还喝了一瓶饮料。明天一大清早,天还没亮,妈妈就跑来我房间,拎着我的耳朵,把我从被窝里揪了起来,并生气地说:“这些零食,是给我们班级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准备的营养点心,你怎么能偷吃了呢?”我睁开迷惑的睡眼,心想:“唉,贪吃误事呀!”

    我要是面对一些可口诱人的美食的时候,脑海里就会想到谦虚礼让,也许就会避免发生这么多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了呢!美食虽甜,但要取之有道。阿宝是个聪明的机灵鬼,它时刻会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值得我学习的。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一艘属于自己的月亮船!让我们驾驭着人生学习之旅的月亮船儿,去勇敢地驰骋奇幻的科学世界,探索许多未知的宇宙星球!

  • 3、 《第二性》之读后感1500字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是使波伏娃获得世界声誉的代表作,一个最著名、也是最恰当的评语是:有史以来讨论妇女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还被誉为西方妇女的圣经。在这部最全面的展示波伏娃才华的巨著中,她以百科全书式的广博学识、严肃的态度、大胆的笔触,在上卷中俯瞰了从原始社会到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漫长历史过程中,西方妇女处境、地位和权利的演变和有关女性的种种神话,说明了女性并非是天生比男人低劣的第二性,以及女人如何变成了永恒的弱者,下卷中更以敏锐和深刻的洞察力,提示了妇性从童年到老年的整个个体发展史的性格差异,现代女性所面临的艰难的人生抉择和复杂的社会问题,指出她们应该具有怎样的道德观、爱情观和家庭观。

    1949年,《第二性》在法国出版时,在社会上引起两种极端的反应。女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而是后来才变成女人。波伏娃在书中提出这个著名的观点,对这句话的进一步解释女人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命运,是男性硬安在她们头上,用来限制她们的自由的震动了很多人,也包括教皇。梵蒂冈把它列为禁书,而女性主义者则奉为至宝。书在法国上架第一周就卖出2万本,完全超出了一本哲学著作的预期的销量,迄今,它的法文版累计销量已超过300万册,英文版、俄文版、日文版与德文版的销量也以数百万计。

    书分上、下两卷,上卷是它的理论框架。从生物学常识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妇女观,从游牧民族的女人到母系社会、父权社会的女人,再到18世纪贵族社交圈,大革命后至她写作本书时女人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其根本原因,还有文学作品中男作家对女性的态度。在第二卷中,她描述女人是怎样从女孩变为女人,怎样历验各种不同的处境(婚姻、母亲、社交、妓女、中老年),在这些处境中受到怎样的局限,以及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获得解放。到90年代,这部书传到我国的时候,时间已证明它是女性主义的奠基石。波伏娃首先从动物的性生活讲起,从蜜蜂和鱼讲到哺乳动物和人类,讲到男女先天性的差异女人的甲状腺比男人发达,内分泌紊乱影响了交感神经系统,所以神经与肌肉的控制会失常,这种不稳定性与缺乏控制,构成了女人唯情论的基础。

    如果这本书仅仅是讲女人的秘密的话,可能喜欢的人还会更多一些。然而这其中蕴涵着一条清晰逻辑,所有的论据都指向那个名副其实的书名。前面提到,生理性因素导致女人缺乏稳定性和控制力,以致她们对世界的把握能力比较有限。波伏娃后面便讲,这个所谓的

  • 4、 《乌合之众》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 《乌合之众》是一本让我很揪心的又觉得很扯淡的书,因为从一开始他就写了很多我不太理解又有点反对的“情绪用字”。例如p7群体品质的叠加只是愚蠢的叠加,说服我们的逻辑是他觉得“整个世界要比伏尔泰更聪明”,似乎用的是一种智商的平均值作比较,而不是用群众智慧的结晶作对比。再比如p16,他觉得群体是自我人格消失的野蛮人,个人融入集体,就已经使个人在文明阶梯上倒退了好几步。他也是用群体人性丑恶的例子来证明这样的观点的,似乎可以理解他产生这样灰暗想法的根源,但是也无口否认社会文明的进步又是靠群体意识进步和耕耘创造的,这样一系列的绝对的“情绪用字” 让我不得不很小心的去寻找它的基本共识、主旨和论述是什么。枯燥的理论和没有感同身受的例子让我一度想放弃对这本书的阅读,直到读到4/5 之后和第二次阅读这本书时,才发现了它的难能可贵。 在我大多数的不理解或者说不愿理解的偏见主要还是基于2个原因的,首先我觉得他的大多例子都是基于历史的特例作考量,没有经历所以对自己没有说服力。第二个原因就是我觉得他的这种例子在当下不太可能会发生,很多故事都像小说一样在虚构。 可后来的这句话和一些列的理论依据让我开始重新反思: 当一个种族有了自己的性格之后,该种族就获得了结构稳定的集体精神,这使得人们摆脱了缺乏思考的群体力量支配,从野蛮走向文明。 也许是因为我对历史积淀的匮乏和对时事关心分析的太少才导致了一些偏见,所以又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或许过去的历史不会告诉我们什么就是什么,但它可以暗示我们应该避免什么。这种直接对于群体情绪的判断与描写其实是更能引起我们的思考,而不像一些难以觉察隐藏式的雄辩那么狡猾,只是因为现有的经历还有学识的局限才有很多你看不到的很多的群体的一面。所以对那些经典的巨作妄下判断的确不够明智。 我觉得《乌合之众》这本书应该是属于实用书的一种,主要是在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 第一部分它讲道:在群体特征中,群体中个体是无自我人格、责任感低,无意识本能起作用,情感和思想受暗示与传染影响并能立即转化为行动。在群体感情观和道德观中,群体受感情奴役、极端冲动无法认知障碍,群体情绪的夸张、单纯、偏执和形象思考容易掩盖真相。在群体观念、推理与想象力中,群体只能接受简单的观念,形象的事情,他们需要宗教与偶像来引导。 第二部分它讲道:群体观点和信念
  • 5、 乌合之众读后感

    乌合之众是一本值得我们去阅读的书,下面小编整理了乌合之众读后感,欢迎阅读!

    乌合之众读后感(一)

    出于好奇,用这一学期的时间,仔细阅读了吉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勒庞身处思想混乱,歧视纷呈的世纪末,属于法国思想界中“亲英派”的边缘人物。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触发了勒庞对群众心理研究的敏感神经。分享一下我感触最深的四个地方:

    一.在书中他如先知般写到“我们就要进入的时代,千真万确将是一个群体的时代。” 勒庞这里所谓群众进入了历史,是指他们过去几乎不起任何作用的意见,已开始发挥作用。 这也让我们注意到了编报纸的人对群众意见的影响,他们先是迎合群众的感情,然后把这些感情引入特定的行为渠道。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后,对于新闻媒体的报道应加以自我理性的判断,而并非欣然接受思维的同化。另一方面,对于媒体人应清醒的意识到,他们对于群众的感情引导,群众意见的形成,将会拨动时代的冰弦。

    二.“群体中的人日益被大众文化所湮没,这种文化把平庸低俗当做最有价值的东西。” 与过去的社会相比,群众更易于接受自己周围的人的判断和爱好,也让我们想到今天人们对所谓当代人失去自我判断能力的关切。提醒着我们对事物的思考应有自我辨别的能力,在大众文化的环境下形成个体文化的升华,以突破和创新产生新的文化价值。

    三.“我们服从别人的怂恿,它会因为来自集体而更为强大。”

    勒庞对于犯罪群体的剖析中指出其同样符合所有群体中能看到的特征。“群体相对于孤立个体而言缺乏主宰自己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的冲动、易变和急躁性。群体中的某个人对真相的第一次歪曲,是传染性暗示过程的起点,这便体现的是群体的易受暗示和轻信性。”

    巴士底狱监狱长遇害的典型事例:堡垒被攻破后,极度兴奋的人把他围住,拳脚相加,反抗中他偶尔踢到一个在场的人,有人建议让挨踢的人割断监狱长的喉咙,而他的建议立刻博得了群众的赞同。这个挨踢的刚刚干完活的厨子只是出于好奇心进入了人群中,然而由于普遍意见就是如此,于是他也相信这是一种爱国行为,他用一把借来的刀切开那裸露的脖子,成功的执行了命令。这警醒着我们,处于群体之中应提醒自己保持冷静的思考。在歪曲的传染过程中,用个体独立的思考代替这种轻信。

    四.“影响群体头脑时,三种手段最为重要,即断言法、重复法、传染法。”

    通过勒庞对这三点的解释,我有两方面的思考。首先,如果你居于一个领导的地位,你可以应用简洁有力的断

  • 6、 《乌合之众》(优质范文)

    《乌合之众》读后感

    01

    翻看《乌合之众》那几个小时里,内心不经感慨到群体的可敬可畏。或许受时代的限制,书中的一些观点不敢苟同,但仅从群体心理和行为的角度而言,《乌合之众》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无论时间久远,群体心理和行为异常契合的现象,或许是来自人类本身的某个基因。

    02

    现代信息社会中,我们也宛如“乌合之众”,也会盲从跟风。在全球信息化时代,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与全球化的信息爆炸,使我们愈发依赖信息共享,并追求群体的认同感和权威的支持,往往忘记独立思考。

    集体无意识,这是勒庞著述的一个基本理论前提,他揭示的是人一旦到了群体之中,或者说群体属性的人智力逐渐为零!这是全书的中心论点。勒庞说“一个群体中的个人,也不过就是沙漠中的一粒细沙,可以被风吹到任何地方。”这个比喻非常恰当,生动形象的体现了个人被群体化后的表现。这也是为何如今随波逐流现象愈发强烈的原因。社会中传销组织及网络暴力和网络假消息,体现的不仅仅是群体易冲动,易急躁、易变的特征,还有他们易受暗示、易轻信他人以及具有非常偏执的特征,而在网络上便会形成所谓的道德绑架。若单纯认定一种真理或缪误,就易被洗脑,而这么多脑子中只有一种思维,便是群体思维。

    03

    要想打动群体,不能靠抽象的逻辑讨论,而是要靠形象说明,在汹涌的想象波涛之下,群体看不见事实,只愿看念想,不在乎真相,只在乎表象。《乌合之众》因此提出,群众并不需要真理:“群众从来就没有渴望过真理,面对那些所谓的证据,他们会拂袖而去,假如谬论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论。谁能向他们提供念想,也可以很轻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也就是说无明众生,众生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

    在现代社会,人们非常渴望获得正确的信息,得到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万物,前提是学识和科学,才能辨证。

    合上书之后,脑海里面浮现着路遥在《平凡的世界》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在社会进步和个人进步层面上而言,对于个人,要做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很难,但是个人独立意识的保留就会显得非常重要了。不盲目轻信他人言论,不盲目选择被迫社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个人我们能做到的,用辩证的思维逻辑看待事情及个人追求,正所谓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 7、 读《乌合之众》有感

    读《乌合之众》有感

    区党代表安红军

    阅读是一种理念,一种学习方法。阅读有助于增强认知,拓宽视野,提升素养。为进一步提升自身理论修养,结合"三严三实"实践活动,本人选择了《乌合之众》一书进行阅读。本书从群体心理、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等方面,深刻剖析引发群体行为的动因、外部表现特征、社会价值及历史意义。作为朝阳区党代表,要全面提升群体行为理论认识水平,积极探索群体行为的内在规律,做好群体的正向引导工作。

    一、深入阅读乌合之众 全面领会精神实质

    《乌合之众》是一本反集体主义的著作。作者勒庞在书中阐明"个人在群体影响下,思想和感觉中道德约束与文明方式突然消失,原始冲动、幼稚行为和犯罪倾向的突然爆发"的实相,从而"给予作为古典民主学说和关于革命的民主神话基础的人性画面沉重一击".他认为,进入了群体的个人,在"集体潜意识"机制的作用下,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本质性的变化。群体中个人的个性因为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即使没有任何外力强制的情况下,他也会情愿让群体的精神代替自己的精神,更多地表现出人类通过遗传继承下来的一些原始本能。勒庞看到群体的负面形象的同时,也认识到群体的日益重要性,这是一群缺乏组织的人,他们关注着同样的社会热点,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与同处一地、有组织的群体的一样的心理行为。群体虽总是无意识的,但也许就在这种无意识中间,隐藏着它力量强大的秘密。

    二、尊重群众主体地位 激发群体正向能量

    群众是社会发展主体。重视群众工作,激发群众潜质,促进群众这一群体正向发力,推动社会进步。

    一是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人民群众在实践过程中创造了社会财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这在于,人民群众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主体。离开人民群众的实践,物质生产就不可能成为现实,人类社会存续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就是受到挑战。此外,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物质前提。因此,我们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用群众语言及思维方式做好正向引导工作。

    二是群体是社会变革的力量。群体的革命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决定力量。虽然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是在阶级社会中,劳动群众始终处于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因而,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可见,正是人民群众的积极的革命实践推动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 8、 乌合之众的心得

    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想法,此时我们可以去写篇心得体会,把自己的感悟都写出来。这样能够培养我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好的心得体会包含哪些内容呢?

    乌合之众的心得【篇1】

    《乌合之众》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著作,在书中,作者勒庞阐述了群体及群体心理的特征,分析了人们在群聚状态下的道德和行为特征。

    群体无意识,群体不需要真理,是《乌合之众》中的最基本观点。我们常常以为感情都是源于内心,一举一动都极其有道理,其实不然。一个人的绝大多数行动,都是跟着感觉走的,都受到情感、本能、欲望这些“无意识因素”的支配。

    正如“网络暴力”在这个信息庞杂的时代如不褪的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无情席卷过你我的生活,压出一片碎纸废墟。

    犹记当初,一当红流量艺人受邀成为某篮球运动的贺岁形象大使,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网络上的每个角落几乎都充斥着这个艺人的“黑粉”,躲到哪里都逃不开关于他演唱歌曲的恶意调侃,逃不开以他为主角的恶意视频。

    这场浩浩荡荡的网暴狂欢,最初或许只是热爱篮球的人群对于一个技术不受认可的流量小生的排斥,可到了最后,那些言论化作乱剑,乱剑迷作烟尘,烟尘蒙住理智,太多人都不知不觉地随波逐流。

    别说是明星,普通人也逃不开被网络暴力的命运。

    日光本该明亮,我却看见被无良家长污蔑说把孩子打到吐血的小学女老师遭人肉到不敢出门;河水本该清澈,我却看见被服装店主造谣是小偷的女孩绝望跳楼自杀;发声的权利人人本该都有,我却看见因为发表了不同观点的普通网友收到成千上万条的私信辱骂。

    网民们怕被时代汹涌的浪潮远远甩至后面,便争先恐后把“异类”踩进尘埃,却不知以这般方式进入群体,就是一群理性丧失、智力全无的“乌合之众”。

    而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无意识做了“乌合之众”。

    我们常常无意识地不渴求真理,只需要符合我们设想的真理,否则,便拂袖而去。假如谬论更有诱惑力,我们就会无意识地再从那些流言蜚语中挑选我们愿意相信的,同时不忘倒上五彩斑斓的染料,晕染假象,酿成谣言,满天乱飞。

    所以你看,有时重要的从来都不是事实,而是人们想象中的事实。

    书有瑕疵,但瑕不掩瑜,读这本书,至少能让你在这每个人都被群情汹涌的洪流裹挟着向前的时代拨云见月,更能窥清多数世事的本质,更加提醒你应该时刻清醒,保持冷静,理性思考,坚守自我,不盲从外界声音,与随波逐流挥手告别,永做自己的摆渡人。

    保持独立思考吧,少年!当全国人民都说某

  • 9、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读后感

    【篇一:《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读后感】

    这个学期,由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开课以及周老师的要求,为了完成作业我读了《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读了这些平时我避之不及的书后才发现,《毛选》远远没有我想象的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在《毛选》里,毛泽东以其清爽的文风完成了一篇篇清晰又不乏犀利的文章。他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事情的主要矛盾,凡事讲求方法,对战略技术的灵活运用。随着书一页一页地翻过,我好像看到了那一段红色的历史一幕一幕在我面前重演。沿着伟人思维的轨迹我体验到那段历史,我对毛泽东的思想观点体系逐渐立体起来。

    第一、重视农民阶层

    以前我对毛泽东是一点都不了解,他是一名伟大的政治家。他曾经为祖国的统一和复兴作出过很大的贡献,但也曾犯下一些错误。但是在《毛选》里,我看到的是一个对农民有着极其深厚感情的领袖。他很早就认识到农民阶层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并一直致力于发动农民群众的工作。只可惜当时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主义者不愿意接受他的意见而坚持错误的见解。毛泽东为了纠正党内人对农民运动的错误看法,他回到家乡湖南,对当地的农民运动情况做了三十多天的实地考察,这就是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新的人民民主政权,毛泽东把马克思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实践证明,这是中国革命取得的唯一正确的道路。由此看来,毛泽东在报告里表现出来的独立精神和判断能力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后来的中国早已证明了他当时的分析之准确。可以说,共产党能够取得的所有光辉成就,都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正应了那句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点不仅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它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用辛勤汗水养活我们的农民,没有他们,就没有你我今天的幸福生活。

    第二、团结就是力量

    毛主席善搞军事是为世人公认的,但我认为毛主席之所以能成为举世无双的军事天才,还是要归功于毛泽东善于团结世人的本领。这恰恰是为什么毛泽东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最后打败所有的对手,成功建立新中国的原因。

    读过《毛选》的人都能体会到,团结二字占有一个很重要的地位,这是我读毛选的一点深深的体会。毛泽东在多篇文章里不同程度地提到,只有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争

  • 10、 乌合之众读后感汇总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乌合之众读后感汇总,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乌合之众读后感 篇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一个群体之中的人就仿佛在山中穿行,想知道山的面目很难。而《乌合之众》正是告诉我们这座山究竟是什么样子,怎么上山,怎么下山,怎么面对下一座山。

    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其实就骨子里厌恶所谓的“流行”和“时尚”。为什么所谓“大众”喜欢的我就要喜欢?“大众”说好的我就要说好?“大众”是什么?我觉得这个“大众”其实和从小到大没征求过我意见就上台代表我发言的那些“学生代表”“员工代表”一样,不过是有权,有钱人的喉舌和工具而已。我不能阻止他们宣传和演讲,但我可以不认同不跟随。

    。很多人都听过一个笑话。一个路人看到路上有一个人在看天,就以为天上有什么也停下来抬头看。第二个、第三个,更多人也停下来看,什么也没看到就相互询问。最后才知道第一个人不是在看天,是因为流鼻血才仰着头。

    我至今也还记得自己变成乌合之众的一次经历。那是小学五年级的一天下午。一放学就跟着路上的一大群人晕晕乎乎的走到市中心广场,看到很多人往天上扔帽子,我们几个小伙伴也就跟着人群捡地下的帽子一起扔,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也没想过找人去问问。后来才知道那天这个活动是为了一个道听途说来的消息说某个人去世了。我既不知道为什么大家会为了一个人去世那么高兴,也不知道为什么电视台为那个人还健康活着高兴,但是那一年我确实盲目的扔了帽子。

    稍微年长一点社会上开始流行练气功,每天楼下练香功的声音都会比闹钟更有效的把我唤醒。“香~~~”别看都是大爷大娘,一群人聚在一起喊出来也是气势十足。听说大家一起练会散发出特别的香味,我没凑近闻过,但是想想他们那么早去练的原因估计也是怕太阳出来容易出汗,怕会分辨不出到底是香还是臭。

    我自己在家看过“中功”的“带功”录像带。一个大师坐在台上发功,让台下的摇头就摇头,伸手就伸手,还有人又哭又闹完全失控很是神奇。据说大师也是可以透过录像带发功的,但我看的时候既不想摇头,也不想伸手。

    大学里一天和舍友吃了烧烤喝了啤酒,

  • 2023-01-29

  • 2023-02-09

  • 2023-03-30

  • 2021-04-19

  • 2019-10-29

  • 2021-11-19

  • 2019-10-29

  • 2021-06-15

  • 2023-01-21

  • 2023-02-18

  • 2019-09-20

  • 2019-09-30

  • 2019-09-25

  • 2019-10-04

  • 2019-11-06

  • 2023-01-02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01

  • 2019-10-03

  • 2019-10-19

  • 2019-11-0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16

  • 2021-08-28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06

  • 2021-06-29

  • 2022-07-09

  • 2023-02-28

  • 2022-01-11

  • 2019-10-29

  • 2022-02-02

  • 2023-02-07

  • 2022-01-11

乌合之众第二卷读后感
乌合之众第二卷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乌合之众第二卷读后感,乌合之众第二卷读后感大全,乌合之众第二卷读后感2024,更多乌合之众第二卷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