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我的青葱岁月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我的青葱岁月读后感800字,2024我的青葱岁月读后感800字范文,我的青葱岁月读后感800字左右
我的青葱岁月读后感800字相关栏目
我的青葱岁月读后感800字热门栏目
我的青葱岁月读后感800字推荐
我的青葱岁月读后感800字

(共 6877 篇)

  • 1、 倾听岁月的声音作文800字

    外婆已经老了,对什么事都不在乎,唯独喜欢坐在特制的高脚椅上,眯起饱含岁月痕迹的眼睛,静静地享受阳光的沐浴,偶尔,跟我说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

    有一天,外婆自言自语道,你别看我在这儿打盹儿,其实我是在想事呢,想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也是想蹦就蹦,想跳就跳,可现在却哪儿也去不了,唉过了一会儿,外婆又说道:这么好的阳光不是常有的,之后,又合起眼睛继续享受她的阳光。

    听了外婆的话,心理竟泛起一丝细腻的感受,好像平静的湖面,被人用手轻轻的划出了一个浅浅的但却久久不散的漩涡。

    于是,迎着阳光,像外婆那样眯起眼睛,让每一缕阳光倾泻在眼前,不断跃动着,渐渐地,渐渐地,思绪飘了出去

    小时候,日子总是过得很慢,但却很快乐,是那样的无忧无虑,天真快乐,奔跑在田间小道上,聆听自然地声音,体味大自然的神奇与浩渺。

    那时的阳光很明媚,无忧的日子总是多姿多彩的,只要一放学,我们更融入大自然的纯真。在羊肠小道上追逐打闹,与鱼儿戏水,与蜂蝶玩耍,与虫草共处,与漫天云朵融为一体。当阳光的余晖把整个世界镀成金黄色的时候,山间把我们一串串快乐童真的足音印在了一片片火红火红的枫叶上。

    伴随着阵阵杏花雨,迎来了奔跑的夏,刚刚换上夏装,秋的落叶已飘在脚边,还没有看够金黄的秋,漫天已是雪花飞舞。就这样周而复始,我踏上了九年级的列车,太多的期望,叮咛,让我缩紧了本已疲倦的心,心情也随着高低起伏的名次而时起时落,谱成一曲洋溢着青春色彩的歌曲。

    慢慢地,灿烂美好的阳光变成了立志图强,弘扬名族精神,奋力拼搏,实现目标。于是,我被淹没在一堆堆总也说不完的书中。失意时,朋友告诉我:总有一天,我们会站在领奖台上自豪地向新一代学者讲叙我们光辉的历程。忧愁时,融入夜的寂静,独自一人站在高高的阳台上观赏苍穹的夜空,让思绪飘向于里里外外的异国他乡,心会随之变得轻松,宁静;孤单时,停驻在繁忙的人海中,享受闹中有静的安详,我发现,孤单其实也是一种享受。

    岁月匆匆地过,只留我在云海中徘徊,只身一人却从不孤单,因为回忆是最美好的幸福。

    谁与谁相逢,谁是谁的谁,前世的风,今世的尘,其实谁都不是谁的谁!

    倾听岁月的声音,昨日的一切已经走远,明天又将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我会用最期待的心灵去拥抱明天的朝阳。

  • 2、 《我的哈佛岁月》的读后感作文
    《我的哈佛岁月》的读后感作文

    李欧梵先生是我敬重的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者,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年读大学,第一次捧读《铁屋中的呐喊》时的震动和愉悦,及至读到他的《狐狸洞呓语》,始在语言的轻松机智和见解的独到深刻背后了解到欧梵先生“狐狸型”的治学方式和为人的性情,更添了一份学术之外的亲切。

    近来欧梵先生又有新著《我的哈佛岁月》面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我耳闻后忙找来一睹为快,同时也在关注网上报端的书评;其间有两则评论、商榷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先是9月7日《中华读书报》上刊登了徐慈威的一篇《一流学者的“二流”著述——评李欧梵的新著〈我的哈佛岁月〉》,其后半月余,《新京报》“书评版”又登出了一则与徐文商榷的文章(9月23日,《“二流”学者的“三流”著述——兼与徐慈威先生商榷》),署名“舒平”。

    读完《我的哈佛岁月》,我原本想写点什么,一时没有下笔,正巧看到这两篇评论,还是把自己的一点想法写出来。这两篇文章的名字放在一起有点绕,先要解释一通。徐文题为“一流学者的‘二流’著述”,在文中有一段关于“刺猬型”学者和“狐狸型”学者的论述,坦言“我宁愿相信,事实上李先生也是一流学者”,同时他认为“李先生的这本《我的哈佛岁月》,即使不用学术的眼光审视它,充其量只是二流著述”;而题中的引号一方面表明引自原作,另一方面也隐隐体现了徐先生的善意。舒文名“‘二流’学者的‘三流’著述”一看即知化自徐文,舒平先生坚持称《我的哈佛岁月》是“二流”学者的“三流”著述,其实是以退为进的法子,说到底还是想让人承认《我》是“一流”学者的“一流”著述。

    舒平就这个问题首先向徐文发难:李先生在书中明确地说过自己只是“二流学者,三流作家”,(书中欧梵先生说的是和“西方传统中的名家”相比,“以世界大师级的尺度来衡量”,“有时自嘲”,以此自况,这其实是看似自谦实则自负的说法),你非把他归入一流之列,莫不是想“借批判的对象来抬高自己”?进而以此猜测竟得出结论:“国内的批评界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有些批评家专门喜欢拿名人开刀,借此打通自己的成名之路,即使批评的对象不够一流,也非要把他说成一流,否则自己的批评便会显得缺乏分量”。看完这段话我大吃一惊,徐慈威的文章写得很是平和中肯,(相形之下倒是舒平的文章到处显得尖酸),我竟没有看出包藏了这样的祸心,忙按图索

  • 3、 我的沧桑岁月读后感
    我的沧桑岁月读后感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江西的网友龚端军老先生,并有幸拜读了他的自传《我的沧桑岁月》。在之前的聊天中,我知道这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在近70高龄的情况下,居然能写出一部30多万字的自传,这需要多大的精力与意志啊!带着对龚老先生无比崇敬的心情,我认真地通读了自传全文,对他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我有太多的惊叹和感慨。 承蒙龚老先生抬爱,让我为他的自传写篇读后感。在这么一个阅历丰富的老人面前,我恐怕连做小学生的资格都没有,唯一能写的就是真实表达一下自己的敬佩之情,顺便谈点自己的看法吧。 贫穷,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通过阅读龚老先生的自传,我知道老人的童年和少年过得非常凄凉。那种贫穷的境地,恐怕非亲身经历者是无法感悟到的。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龚老先生才具有了一种不畏艰难、敢于迎难而上的精神和毅力,这或许就是他能走出农村,进入部队及进入政府部门工作的动力所在。 俗话说,“人穷志坚”。庆幸的是,龚老先生没有哀叹于自己的不幸,而是勇于同现实作斗争,敢于同不公的命运抗争。当然,纵观龚老先生沧桑的一生,有贵人相助也是他最终取得成功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善良,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动力。在拜读龚老先生自传的过程中,我时常被他老人家一颗善良的心所感动。无论是对家人、对同事、还是对朋友,老人都是以己之善良去应对假、恶、丑。或许有些时候,这种善良在遭遇强大反击时,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时间能证明一切。尤其是龚老先生在对待被组织冤屈的时候,其内心是充满着抱怨和委屈的,但他能放弃报复社会和小人的想法,以坦然面对的姿态正视不堪接受的现实,这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善心?扪心自问,我们有几人能做到? 在自传里,我还读到家人对龚老先生的误解以及百般刁难,以至于让古稀老人独自一人去他乡居住。在这里,我想对龚老先生家人(包括妻子、女儿)说几句话:龚老先生或许做出过伤害你们感情的事,但这些年,他能一如既往地以家为重、以你们为重,这足以说明老先生的心还在家里,并没有被外面的花花世界所迷惑。所以,就这点而言,你们也该原谅老先生的过错,尽到你们为人妻、为人女的责任,让老先生享受到天伦之乐,使他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 多情,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北宋词人柳永在《雨霖铃》里写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 4、 《卖米》读后感:我的纯真岁月
    我的纯真岁月 吴玉华 人啊!这一生总有一些人令人值得纪念的一瞬间,那是一节语文课,令我懂得生命的真谛。 一直卖米,一次心痛,一次感悟,一阵心寒。 当每一次妈妈要带我去逛超市时,她却总是挑最便宜的,为此我还觉得我妈真的太小气,还生过妈妈的气。 《卖米》的那篇文章让我顿悟:人家只是区区的那几毛钱,让我明白庄稼家人只能靠天吃饭,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我心疼他们,过着那样的生活。文中的母亲,宁愿苦自己,也不愿意苦自己的孩子。我想,我的妈妈应该也是这样的吧,她总是为我着想,虽然平时有点抠,但是毕竟贤惠啊!她不肯委屈我一秒! 一个女孩,一路撒满了坚毅的力量。虽然出身贫寒,但是她面对困难依然笑口常开,我欣赏这个北大才女。她有一颗种子已在心中发芽,家门贫寒,父母已老,而弟弟还小,只有拼了命的读书,才能让他们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宁愿躲在被子里默默哭泣,也不让父母知道。一个体贴父母的贴心小棉袄,一个敢于担责的女孩。 从中我也体会到了一些社会现象,“有钱就任性”,老实巴交的农民就要看他们的脸色,真为他们打抱不平。米贩子丑陋的嘴脸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难道他们就一定要赚这些农民人的辛苦钱吗?难道他们一点同情心都没有吗?我不理解也不想理解,对于他们我觉得恶心,甚至是无语。我想:这世界一点真情都没有了吗? 对于世界的冷暖自知,我们也会懂得珍惜粮食,以后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卖米》诠释了一种家庭的力量,一种爱的力量,相互理解,相亲相爱。

  • 5、 《十七岁的青葱年华》读后感

    《十七岁的青葱年华》读后感

    《十七岁的青葱年华》是王纪金老师写的,文中写的他们在高中的生活。

    静下心来,左端一杯茶,右捧一本书,读《十七岁的青葱年华》,我感受到了青春的美好,对青春充满向往。书中印象最深的是张正浩,他表面看起来吊儿郎当,很叛逆,内心却充满温暖情怀。父亲犯了大错,对他不闻不问,可他还是内心很渴望父爱。他对母亲表面冷冷淡淡的,内心却时刻在关心母亲。

    再来说下张正浩的好友龙冰,他虽然学习不好,染上了一些坏习惯,但是只要有人遇难,他就会去帮助。有一次苏珊被打,还是龙冰上前解围,同时龙冰也敢作敢当。

    当然我心中还有愤怒的火花,让我最愤怒的是孙二毛,他是社会上的小混混。有一次,孙二毛叫龙冰帮他销赃,后来被警察发现了,孙二毛被关进监狱,而龙冰却被罚款六千元,这六千元对于龙冰的家庭来说十分困难,他爸爸在监狱里,家里就靠他妈妈一个人撑着。更可恶的是孙二毛出狱后,找到龙冰并绑架他,多亏了警察及时赶到,龙冰才被救了出来

    这本书告诫我们如何珍惜亲情、珍惜友谊、师生情,也告诫老师家长,对孩子要用爱去呵护孩子。

    也许青春的另一个名字叫成长,我相信《十七岁的青葱年华》伴我成长。

  • 6、 《十七岁的青葱年华》读后感800字2024

    《十七岁的青葱年华》读后感800字2024

    奉新县第二中学初二邹佳怡

    暖阳洒向大地,捧一本书,倚在窗前,轻呡一口茶,任茶香在心间弥漫。书本封面上几个大字映入我的眼帘《十七岁的青葱年华》

    青春啊,是个神奇的魔术师,十七岁的孩子呀,总是被青春捉弄!这是这本书的标题,让我心头不禁一颤。

    怀着这样的情绪,我翻开了这本书。时间从我指缝间悄悄溜走。直到看完最后一个字时,我的心久久未平静。

    张正浩是书里的主角,经常被误解为混混,一头碎发,带着做耳钉,给人的感觉就是吊儿郎当的。他其实本性并不坏,只是因为上一代人的恩怨,他做出许多不寻常的行为只是想引起父亲的注意罢了,只不过他用的方法不正确。可他毕竟只有十七岁,在苏珊的鼓励下还参加了演讲比赛和征石头词比赛,他都得了第一。他想要的其实很简单:能有一个完整的父爱。正是因为这样,又得知了诸葛冰雪是孙宝仪的女儿,所以才会通过毁了诸葛冰雪的一生来报复孙宝仪。

    这本书里还有一个女孩打动了我。陈小露,她是一个贫穷的学生,弟弟被病毒夺去了生命。但她没有被贫穷打倒,她一边学习,一边拾荒。后来,因为她的勤奋刻苦,她取得了全年级的第三名,最后还取得了全国作文比赛第一名。但她的坚强是我们难忘,在一个深秋的晚上,她独自一人来到小树林中,手里拿着两个蛇皮袋,捡着垃圾。他不愿接受别人的同情的馈赠,靠着他自己努力挣钱获得别人的认同。

    看完了书中的两人,我想起了我们的不足。他们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可以坚强的生活,为自己而活着。我们呢?我们有优越的生活条件,有美满的家庭,有靓丽的衣服,只知道一味的追求美好,从来未想过要为自己而活。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人生观和价值观,珍惜亲情、友情、师生情,珍惜当下。

    青春是绚丽多彩的,这些十七岁的孩子一起哭过,笑过,疯过,但值得怀念的还是他们在一起学习,相处的日子。相信他们长大以后,回首往事,应该不会后悔过这些快乐又悲伤的日子,这些真实的日子!

  • 7、 青葱岁月读后感

    青葱岁月读后感(一)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特有的东西,那是其他时代无可比拟、无可替代的。若非如此,又怎会有代沟一说?

    《青葱岁月》是70后的青春故事,带着明显的70后烙印,讲述的是1990年前后的事(那早已是上个世纪、上个千年的陈年旧事了)。

    但,人性总是相通的,无论是1000年以前,或是1000年以后。人类基因组计划揭示出的人类生命起源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全世界的人类都起源于一对夫妻(亚当、夏娃),我们的基因是一脉传承的,故此可以通婚,也可以彼此理解。所以,尽管是70后的故事,对现今的时代而言,仍然十分具有可借鉴的意义。

    我是学中医出身的,中华文化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浸润着我的血液和骨髓,那就是:凡事不走极端,柔和中庸,允执厥中。小说《青葱岁月》也是如此,用的是极朴实的话语、极简单的场景,但这些话语和场景背后所要表达的理念、所希冀读者明白的道理却不那么浅显和直白(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如果把一部部的小说比作一道道的菜品,那么《青葱岁月》的口味是极清淡的,就像开胃菜一样,开启的是你的食欲,激发的是你的味蕾(人生的起步阶段,本不该浸染太浓烈的世俗气息,当然也不应生活在象牙塔内)。之所以这样来写这部小说,是盼望读者能像吃快餐或吃番菜那样,比较容易地读完此书,并且潜移默化地被中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所融合融化(中华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润物细无声,她甚至能以美学代替神学)。

    在此,特别真诚鸣谢编辑程歌,感谢她的慧眼识英才!

    程大小姐以其敏锐的目光和独到的见解,在汗牛充栋、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海量原创小说堆里一眼就看到了这部小说(当时这部小说是第一天在网上贴出,同时该小说也刚刚赠与给了远在数万里之遥的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一群青年朋友们)。其后,有七、八个知名网站的编辑都联络我、要求签约,并或约稿或邀我做驻站作者(待遇优厚),但我都婉言谢绝了,一则是一女不二嫁,签约给搜狐了就严格遵守约定;二则是我不准备再写第二部作品。

    《青葱岁月》就像玛格丽特米切尔所着的《飘》(影片《乱世佳人》)一样,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而我,就是一个票友,兴趣所致,随便写写。起因是看到很多自杀的青年、颓废的青年、狠毒的青年、痛苦的青年,深感应试教育的彻底失败。应试教育培养出了很多会做程式题目的人,却培养不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把中国的下一代、下下一代搞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实在令人痛惜不已。因此,站出

  • 8、 《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读后感

    只有屈指可数的商业著作能够历经数十年的考验而成为经典,毫无疑问,《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就是这样一本伟大的著作。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早已记不清曾经向多少人推荐过此书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仍然坚持声称本书是所能读到的最好的商业著作;《商业周刊》把它放在“绝对必读书架”的第一名;《财富》杂志则把它列为xx年度ceo必读书。《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在1963年首次面市时,就立刻成为了超级畅销书。从那时开始一直到现在,它就一直被当作管理者的手册来使用,并被喜爱它的人视为“管理训练”的最好著作。这是一个其他商业人士所无法讲述的故事——它是在一个巨在产业中半个世纪的领导经历的结晶,是对许多戏剧性事件以及创造性的企业经营深刻深察的结晶。当艾尔弗雷德·斯隆于1918年加入通用汽车之际,通用汽车正处在危难之时,人们看不到它的未来。现在,通用汽车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集团,而且是美国经济的标志之一。《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对通用汽车诸如计划和战略、持续经营、财务成长以及领导等企业基本的管理政策和战略概念的早期创新和发展进行了详细描述。

    艾尔佛雷德·p·斯隆(1875-1966),斯隆于1875年5月23日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纽海文,10岁时随父母搬迁到纽约,1895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他后来资助该学院成立了现在闻名世界的“斯隆管理学院”),获电子工程学士学位。 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汽车行业中度过的。他于1918年加盟杜兰特先生(别克汽车的创始人)领导的通用汽车公司。1923年5月,继杜帮先生之后,成为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之后,一直任通用汽车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董事会主席至20世纪50年代。在他加入通用汽车公司时,公司正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风雨飘摇,人们看不到公司的未来。在他领导通用汽车公司的几十年中,通用不但超越福特汽车公司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集团之一,而且成为了美国经济的重要标志。他在汽车行业五十多年的管理经验,不但使自己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成为职业经理人的榜样,而且,对管理理论的发展也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计划和战略、持续成长、财务成长以及领导的职能和作用的研究,对职业经理人概念和职能的首次提出,都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读完《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第一感觉是累。为斯隆先生喊累,为他们中的一切老前辈喊累,为我

  • 9、 奇风岁月读后感800字

    《奇风岁月》是一部完成于1991年的美国小说,这本书的作者叫罗伯特麦卡蒙。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3篇“奇风岁月读后感8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奇风岁月读后感800字一

    暑假,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美国作家罗伯特?麦卡蒙创作的小说《奇风岁月》。它是推理,是奇幻,是惊悚,也是深情动人的成长故事,让我开始了解什么是人生。

    这本书的主题涵盖了亲情,友情,死亡,写作,勇气,正义,善良,恶势力,种族偏见。写了一个简单又不简单,浅显又深刻的一生。小说以发生在宁静的奇风镇的一件谋杀案为线索,讲述十二岁的主人公科里追查凶手,探索奇风世界,探索生命的真相,探索人性中交织的善良与邪恶,探索生与死的意义的故事。但在叙事技巧上,作者让我们感觉到,那男孩同时用两种不同的角度看这个世界,一个是孩子的角度,一个是大人的角度,两者互相交融,形成一种完美的平衡。通过长大成人的男孩回顾过往,我们仿佛也亲身经历了那小男孩的成长过程。

    全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则是那贯穿全文的神秘的力量。“这个世界要求孩子赶快长大成人,要求他们遗忘那神秘美妙又纯真的力量。”《奇风岁月》中反复提到这“神秘的力量”,但却没有给出它的解释,那它到底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童年时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无畏精神以及纯真的心灵,是追求真善美的美好愿望。

    我们在不断成长的同时也“被”丢弃了许多珍贵的东西。从当年作文写“同桌借我半块橡皮”的同学谊,到现在揭露社会的黑暗面的胸怀天下;从当年看见花草树木凋零的悲伤,到现在看见路人倒下却见死不救的冷漠;从当年因得到一粒糖而欢天喜地,到现在却宁可在宝马上哭,也不愿在单车上笑……

    “人之初,性本善。”杜甫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理想;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己任;诺贝尔女性得奖者卡曼以为女性安全和女性权利抗争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他们之所以仍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在这复杂的世界中仍旧持有一颗赤子之心,是因为他们都没有失其本性,还守着那“神秘的力量”。所以,千万不要丢掉我们与生俱来的“神秘的力量”!

    《奇风岁月》,过目难忘的奇书,书写了每一个人的少年情怀。当你找不到感动的时候,当你觉得人生找不到方向的时候,那么就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来看这本书吧,这样你就会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爱和活力。

    奇风岁月读后感800字二

    我攥紧手中的羽毛,在万籁俱寂中前

  • 10、 《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读后感

    《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读后感

    十年文革,其影响之深、涉及之广、破坏之大,广为人知。但其中的艰辛与沉痛,却并非我们这些生于平稳年代的学生所能体会的。作为文革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邓小平,他那跌宕起伏的人生、光辉显著的业绩、卓越深远的才略、坦荡开阔的胸襟,都是值得我们借鉴与称颂的。阅读了《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后,受益非浅。书中讲述了邓小平在文革十年中的经历,在中南海被软禁三年,大儿子被逼得跳楼,高位截瘫终身残疾,他作为一个70岁的老人每天还要为儿子翻身,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文革时在江西剩饭也得吃,说来他对毛泽东也是有刻骨仇恨的,但他写信给毛泽东表示对毛的衷情拥护并希望能有机会出来工作报效他,还保证永不翻案。当毛泽东放虎归山之后他又系统的否定文化大革命,这为毛泽东所不容又一次被打倒。这些人所共知的事,正显出了邓小平的伟人风范。 前贤以正身为揽权之本。世事难尽如人意,人生在世,挫折在所难免。守正道,挫折成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的成就大事前不可少的训练。 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记载了邓小平的三起三落。而邓小平之所以能三次复出,这和他的严于律己、为人厚道、办事公正、顾全大局是分不开的。一个领导人以正立身,就永远立于人民群众这个大地母亲身上,得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就会倒而复起,虽败犹荣。十年“文革”早已结束了。这场20世纪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政治大劫难,早已化为一个遥远的记忆,沉淀在了人们的回忆里。不过,虽然“文革”结束已有20多年,但是,每一个曾经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会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岁月渐渐流逝,光阴一去不复返,但那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情感的烙印,却永远不会消失。十年“文革”,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极其特殊的一页,也是足以让千秋万世去研究去回味的一个年代。十年“文革”,是发展到极端的错误的爆发性的大宣泄,是一个跌宕起伏而又极其复杂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不可更改的历史的客观发展阶段。“文革”所留下来的,不只是沉痛和创伤,更有可以思考可以以兹为戒为鉴的重要历史教训。虽然在“文革”10年中,国家之损失、党之损失、人民之损失巨大而惨痛,但是,它的谬误给人们留下的教训和警示,却是极其重要的。可以认为,如果没有“文革”这个惨痛的教训,那么,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特别是我们的党,可能还不会轻易地从迷雾中走出,可
  • 2019-11-12

  • 2019-11-04

  • 2019-09-21

  • 2019-11-16

  • 2021-10-12

  • 2019-09-21

  • 2019-10-28

  • 2019-09-22

  • 2019-10-20

  • 2019-10-23

  • 2019-10-23

  • 2021-10-12

  • 2019-11-04

  • 2019-09-20

  • 2023-01-10

  • 2019-11-16

  • 2021-08-20

  • 2019-09-20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0-23

  • 2019-11-03

  • 2019-11-04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0-19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11-11

  • 2021-12-11

  • 2021-04-04

  • 2019-09-20

  • 2019-09-20

我的青葱岁月读后感800字
我的青葱岁月读后感800字栏目为您提供海量的2024我的青葱岁月读后感800字,我的青葱岁月读后感800字范文,我的青葱岁月读后感800字大全等,带您走进我的青葱岁月读后感800字的海洋,让您细细品味。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