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为奴十二载观后感 > 地图 > 为奴十二载观后感,2024为奴十二载观后感
为奴十二载观后感相关栏目
为奴十二载观后感热门栏目
为奴十二载观后感推荐
为奴十二载观后感

(共 8687 篇)

  • 1、 《为奴十二载》观后感600字

    文/梦里诗书 长镜头与痛苦的结合,史蒂夫.麦奎因他的电影总能在看似波澜不惊的故事下给人以发人深省的感悟,《为奴十二载》这是一部通过小人物对美国黑奴历史的批判,剧情上或许会让人感觉没有太大的转折和高潮,这是因为这部电影所要在两小时展示的就是那个时代黑人们让人绝望而漫长的苦难。 电影《为奴十二载》用倒叙与插叙共进的表现手法,来展开整部电影的脉络,所罗门作为一名自由的黑人,被人绑架,贩卖到美国的南部种植园的经历,在开头的电影中却并没有开门见山的以正常的时间点来展现,而是以种植园中已经完全绝望的辛苦劳作的奴隶所罗门为电影的开始,这样的电影手法在第一时间,就明确了电影的整个中心,《为奴十二载》在前半段几乎是处于倒叙与插叙共进的时间里,反映了在电影中所罗门由一个正常的自由人意外的一夜之间变为了奴隶,内心的那种从开始的惊讶,到抗争,在到最后绝望的心路历程,以小人物折射出了一个十九世纪美国种族主义和奴隶制度盛行的时代,麦奎因并没有采用一个普通的黑人奴隶为电影的切入视角,而是以一个在当时的美国非常稀缺的自由黑人来讲述这个故事,使得这部电影不同于早期的美国黑人奴隶电影《塔曼果》、《断锁怒潮》等这种典型的反抗题材,以一个自由人的视角来看待经历的这段苦难,使得整部电影更深刻的让人看到那个时代黑人奴隶所承受的悲惨与苦难。 《为奴十二载》或许让人感觉过于的平淡,但绝不代表这是一部平庸的作品,电影是生活的压缩和升华,但在《为奴十二载》中,十二年等于一部两小时的电影,却从头到尾都不曾感觉时间的压减,长镜头的运用在麦奎因的手中,时间让人能明显的感觉反而被慢化,黑人们被鞭打的鲜血琳琳的场景,所罗门逃跑时意外看到其他黑人奴隶因逃跑而被吊死的恐惧,在到所罗门因为对抗监工而被吊起来的羞辱,电影尽可能的将观众停留在黑人奴隶们漫长苦难的生活中,从而来抓住观众的心房,何时才是自由?反抗到绝望,在到意外的解救,电影的结局看似大团圆,但最后的字幕,才引申出了那个时代的悲哀。 还记得不久前《被解放的姜格》,如果说前者是对美国奴隶史夸张化的抨击,《为奴十二载》则是对当年那个时代奴隶和种族主义最好的写实佳作,漫长的苦难下,其实今天的我们或许永远无法对那个时代黑人们的悲遇感同身受,但至少我们能做的是让那段苦难的历史永远不再重演 -
  • 2、 读《为奴十二载》有感

    读《为奴十二载》有感

    徐洋

    这本书是由一个本是自由的黑人,后来被贩卖成奴隶的人--所罗门·诺瑟普所写。作者在父亲那一辈的时候,家族就是自由人了。什么是自由?就是他们可以完全属于自己,和白人一样正常生活,不是任何人的所有物。作者的童年是在人人生来平等的北方环境中长大的,黑人和白人是互相平等的,黑人不受奴役压迫。但是在南方,黑人只是可以工作,可以被榨取生产力的高级动物,是没有权利可言的,完全归奴隶主所有。因为南方需要奴隶,在那里,奴隶的唯一特征就是肤色是黑色的。所以就算你是个自由的黑人,只要你在南方,如果没有自由之身的证明,那么你就会被任何一个白人抓起来,充当为奴隶被贩卖。这就是为什么作者本来是自由的,但却被人作为奴隶奴役了十二年之久,甚至几次徘徊在死亡边缘,差一点就无法见到自己至亲至爱的家人。

    那么到底什么是奴隶制,美国的奴隶制为什么如此盛行?奴隶制,产生于能产生剩余产品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当时认为合法的拥有和控制的制度。在典型的奴隶社会中,法律确认奴隶为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奴隶主对其握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可随意奴役、买卖和杀害。奴隶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任何自由和权利,奴隶的后代也世代为奴。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被占领地区原住民、负债者和罪犯,也有从非洲等地拐卖而来进入奴隶市场的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黑人”在北美洲作为奴隶的唯一特征。北美洲原为印第安人聚居地,而随着英法等国家在这里建立殖民地,大量印第安人作为战俘和被占领地区原住民,自然就成为了供人驱使、随意拥有的奴隶。美利坚合众国成立后,虽然制定了联邦宪法,但是宪法并没有废除奴隶制,反而维护了奴隶贸易。这也是当时的环境造成的。美利坚合众国是北部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共同浴血奋战而创立的,独立后建立的是两个阶级的联合专政。南方和北方各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发展。在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地非常迅速,从而开始了工业革命。而南方实行的则是种植园黑人奴隶制度。美国南部的奴隶制种植园形成于殖民地时期,在南方的广大黑奴过着悲惨的生活。虽然美国的建国者们提出了自由的思想和人人平等,但是并没有将其应用于美国南方的黑奴。为了获得南方奴隶主阶级支持,美国的建国者们在建国时采取了默认奴隶制在南方存在的事实。这样就形成了北方自由制、南方奴隶制的“一国两制”美国特色。

    正是由于北方和南方对黑人截然不同的“待遇”,使得本来在北方幸福自由生活

  • 3、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一)

    很久没有看电影了,自从看过《金陵十三钗》那种心被紧紧的揪着,我便不再喜欢看电影了,从头流泪到结尾,我的心那种被撕裂的感觉,让我至今回忆起来还是隐隐的作痛。

    外面的天气有点阴暗,天气预报说有雨,我也懒得动。就在网上随意看看,看到今天奥斯卡颁奖的片子《为奴十二年》动了看看的兴致,找出来就看起来。

    不错的片子,一个自由人被拐卖做了奴隶。所罗门为了自由不放弃自己,即使屈辱,即使压抑自己的愤怒,也不放弃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帕奇的聪明伶俐无奈的悲哀,甚至渴望死去来解脱自己。人任何时候是团体的动物,而不是独立的个体。所罗门愤怒的摔碎了那刻有自己妻儿的小提琴,小心翼翼的掩藏自己识字的事情。一个人任何时候,只要怀抱希望不放弃自己,终究会有实现的一天,十二年的苦难,终究因为巴斯的出现得到了转机,所罗门重新获得了自由。并且终究一生致力奴隶解放事业。

    一个个自诩高贵的贵族文明人,却一个个在华丽的外衣包裹着一个个邪恶的灵魂,如果一个人的幸福快乐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和掠夺上面,那么他和恶魔又有什么区别呢。万物都是自由的个体,又是团结的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人类和动物植物都一样的,都是自由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剥夺别人的自由。一朵花可以在阳光下自由的开放,一个生命可以在阳光下自由的呼吸,阳光是我们共享的天地之爱,这份爱是无尽的,自由也是如此,没有谁有权利去剥夺。

    自由,是多么的可贵,人类又是多么的悲哀,自诩是高贵的,却又在无情的掠夺,掠夺了多少动物的家园多少植物的家园。我们如蚕蚁吞噬着自然,吞噬着大地,吞噬我们自己的家园。为了享受,我们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家园不断的膨胀我们的欲望。让天空失去了颜色,让大地布满了尘埃,让生命失去了颜色。风吹过的地方,不再是自由的芳香,而是荒凉的摧残和蹂躏。计生标语

    一个人需要自由,难道花草树木动植物不需要自由吗,一切的有情生命都需要自由,这是世界永恒的定律,生命于每个物体都是平等平衡的。如果这世间还有自由,那就是风雨雷电,那就是云水雾霭。

    失去了自由我们如野兽咆哮,那么失去了自由的野兽植物,他们怎么样的哀嚎痛苦,又有谁可以听见。如果人类的自由建立在摧毁动植物的哭泣上面,这样的自由也是悲凉的,苍白的。

    苍凉的心感受着剧中人的痛,更多的感受人类的悲哀,文明建立在痛苦之上,就不叫文明了。人类自诩的文明却是无尽的痛苦和悲哀,却还在沾沾自喜,这才是最大的悲

  • 4、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

    《为奴十二年》是导演史蒂夫麦奎因根据solomon northup的真人真事改编的剧情电影,由切瓦特埃加福特,迈克尔法斯宾德,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布拉德皮特等主演。

    选择看这部影片的主要原因就是2014届奥斯卡金像奖,以及看完一些片段之后的一些印象。影片时长134分钟之久,主要讲述了一个以拉小提琴为生的黑种自由人被诱卖,而后经历了12年之久的努力生活,最后重获自由的故事。剧情的真实性很高,许多场景的设置的确是让人不忍直视。整个过程中看下来,唯一的感受就是,我是多么的幸运。

    作为一部黑奴电影,毫无疑问地,影片中会出现很多对黑奴施暴的场景,这并不是导演想要制造噱头才拍摄的内容,而是历史本身就是这么残酷。在影片中,这种暴力场景被完全赤裸裸地拍摄了出来,好像导演在说:看看吧,这就是事实。对于此,史蒂夫麦奎因说:当然,作为一个电影导演,你需要做的就是了解电影里的情绪的拐点。知道它何时会出现,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是不是会让观众有情绪上的反应。

    在这部电影里,我所设置的这种情绪的极大化的拐点,其实就是用暴力的镜头让人们知道,我们的历史,和我们走过来的路。很可能会有人感到不舒服,那是因为你对影片中的黑人有着魔种感同身受的理解和感情,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这部电影的目的,其实就达到了。我就是希望人们能有这种屈辱和不愉快的体验--因为我们的父辈,曾经真切地经历过这一切。奴隶主完全不把黑人当做人来看,甚至说,连东西都不如,黑人就好像是一个发泄的道具,被靠近一定不会有好事。

    剧情当中,platt也就是solomon,在第一个奴隶主当中反抗的殴打监工的场景多少有点大快人心,但随后的被吊无疑让人不忍直视,电影对于这样的画面停留的时间之久完全超乎我的想象,首先想到的是演员的不容易,然后就想到了真实的经历当中一定是更加残暴的样子。

    切瓦特埃加福特说:作为一个黑人,我很荣幸能参与到这部电影的拍摄之中。很显然,这是一部讲述关于黑人的屈辱历史的影片。他非常严肃,同时也非常具有戏剧性。我所扮演的是一个历经了千辛万苦才回到家中,重新获得自由的角色。在了解了故事之后,我对所罗门诺萨普非常崇敬。所以,能在影片中扮演这个人物,是我的荣幸。

    看到这句话之后看是对这部电影有了另一种认识:之前是一种对于演员献身的不可思议,而现在是对这些演员们的崇敬之情。殴打,鞭笞,以及人性的侮辱无疑都是超越了所看

  • 5、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800字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 今天下午学习完令人头疼的物理,我就迫不及待地躺到了床上。今天要看什么电影呢?我随意滑动着手机屏幕,忽然看到了一部电影:《为奴十二年》。 这个名字有点耳熟啊。我仔细在脑海中搜索着。噢我想起来了,它得过第86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于是我毫不犹豫地点了进去,想品味一下经典。 电影讲述一个生活在纽约的自由的黑人所罗门,受过教育且已婚。随后他遇到两个人,他们许诺在华盛顿帮他找一份工作,当所罗门到了华盛顿才发现自己被诱拐绑架了,从此开始了他的奴隶生涯。经历多年磨难,才依靠一个好心的加拿大人帮忙送信回家。经过一场诉讼,他终于重获自由。 电影总共2小时14分,我很快就看完了。最后的黑屏,清清楚楚地映出了我默默擦泪的模样。这泪,不仅是为里面的主角而流,更是献给所有曾经饱受过奴役的黑奴。 所罗门真是太可怜了,明明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却莫名卷入了这场12年的风波。这不仅在他身躯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的心灵创伤也是无法再弥补了吧。 一个人在失去自由之后,所余下的希望往往就是对生活的渴望。正如影片中所罗门发自肺腑地呐喊所抒发的那样,在失去自由之后,所要的并不仅仅是生存,而是生活。如果说,个体的命运在时代背景下只能表现出一种对生存的基本条件孜孜不倦时,就已经说明这个时代的悲哀已到了某种恐怖的地步。当人们丧失了对自由的渴望、对生活的追求时,一种冷酷就已然形成。还好,结尾的那个加拿大人,是个值得尊敬的白人。他清清楚楚地知道,权利和自由,是每个人都共同享有的。黑奴不该受到这样的待遇。所以,他才会向所罗门伸出援手。这是这部电影里难得的温暖。 正是影片所表现出来的失去自由的痛苦与远离生活的绝望是那么的真实,才凸显了追逐自由的勇气是多么可贵,追求生活的坚韧是多么可敬。失去才会懂得珍惜。看完我才深刻地意识到,拥有自由与生活,是多么珍贵。现在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也有上亿黑奴所作出的贡献。 固定的机位,漫长的镜头,残酷的鞭打,毫不回避的表现伤痕,深刻反映出了当时美国万恶的黑奴制度。几个世纪以来,谁知道,在冰冷的太平洋海底深渊里,躺着多少具黑奴的骨骸呢?数字不重要,人的思想,才是最需要改变的。世界,缺他们一句道歉。美国一位诗人曾满怀悲愤地写道: 大海的深处, 泥泞的沙里, 躺着被人遗忘了的 锁着铁链的人骸 在死沉沉的黑暗里, 闪烁着不幸的奴隶的白骨, 他们从漆黑的巨浪里, 大声呼唤:我们是
  • 6、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范文9篇

    我们会观赏很多经典的电影或者电视剧,思维与故事情节不断地“互动”,产生很多的感触,在观赏的时,脑中不停的有新的感受想法,需要写一篇观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观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为奴十二年观后感范文9篇”,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范文 篇1

    感谢所处的和平年代~感谢相对公平的社会~感谢相对平等的人权。我庆幸我的幸运,生活在一个安定的国家,虽然它有这样或那样的小毛病,但仍不影响我爱她。

    我无法想象如果经历所罗门所经历的事情,是否能和他一样坚强的活下去,并且聪明、机灵、睿智的解决面临的问题,不放弃回家的希望。十二年,400页的书怎能承受这份厚重。读这本书只需要几个小时,但对所罗门来说,这就是12年,一分一秒也没有少,时间不会因为鞭子抽打在他身上而走快一分。我被他感动了,即使是在如此糟糕的环境中,他仍能挖掘人性的美好,对于友善的人感恩,对于身边的人友善。即使身处地狱,仍不会选择做恶魔。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没有买卖就没有拐卖”。当奴隶制走向终点时,拐卖却没有。仍有人去拐卖儿童、妇女、甚至是健康的人,然后当成“奴隶”一样对待。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健康女孩被残忍致残后,街边卖唱”,在“奴隶制”社会,我还能理解奴隶主的残暴行为,但在21世纪的文明社会,怎么还会有人做这种残忍的事!难道说“人本性恶”吗?一直坚信人是善良的,生活是美好的我开始不那么坚定了。

    或许物质经济该缓缓了,是时候注重心理问题。当心里扭曲的人群数量越来越多,社会就扭曲了,每次看微博评论,满满的负能量,恶言恶语和嘲讽。这是怎么了?这是为什么?

    即使巴斯知道“奴隶制”是不对的,用他的力量去改变社会,很明显这份力量很有限。这足以看出一个社会大环境的重要性。但这个大环境又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我是觉得作为一个人,不要放任恶意,也不要低估善意,对他人友善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善意。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范文 篇2

    灵魂哪会分颜色?

                              ----《为奴十二年》

    《为奴十二年》是奴隶制亲历者所罗门.诺萨普的一本自述。

    关乎人权、种族、自由。

    所罗门生活在纽约,在河道上做过运输大宗货物的工作,有时为贵族晚会演奏小提琴养家,妻子拥有一手好厨艺,并以此赚钱谋生,有两个可爱又聪明的孩子。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不幸的事情也随时到来,所罗门被卖奴

  • 7、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汇集13篇

    优秀的“为奴十二年观后感”是我们对您的承诺。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观后感往往是具有主观倾向的。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方向和目标,写观后感除了有作品内容,更要求结合自身和实际,不可夸大。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 篇1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1

    不扯任何与奥斯卡相关的东西,直面电影本身,《为奴十二年》有足够的理由让你发自内心的对它竖起大拇指。多多少少的会有人在观影过程中会感到必须程度的压抑,甚至会有一种可能从未经历过,但却又为之感到难受甚至恶心的感觉。这些感觉不会让你产生厌恶情绪,反而会让你更加富有深度的对其肃然起敬。

    史蒂夫·麦奎因用近乎真实的手法再现了一个残酷时代下的悲情个体,并用一系列近似冷漠的“旁观式长镜头”来制造一种冷酷氛围,以致于让观影者在观看过程中能够分明的感受到一种压抑、难受甚至恶心。固定的机位,漫长的镜头,残酷的鞭打,毫不回避的表现伤痕,这是《为奴十二年》震撼人心的镜头之一。与之类似的镜头还出此刻所罗门被吊在树干上,双脚需要不断的点踩才能保障不被吊死的桥段。闷热的天气,无情的绳索,克制又不回避的长镜头,让发生在十九世纪美国南方的残酷一展无遗。尽管文化的差异和历史的不同,让我们很难真正的产生某种共鸣,但电影所营造的压迫式氛围还是能让我们感受得到失去自由的痛苦是多么令人难受。

    《为奴十二年》没打算靠恶心别人来成全自己,而是透过直逼内心的拷问来引出对自由,对尊严,对生活的思考。没有刻意的夸张,没有顾虑的回避,基于真实的去表现,是这部电影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之一。

    而这样一部在故事情节上并不那么跌宕起伏甚至自始至终平淡无奇的电影之所以能紧紧抓住观众的心,靠的也不仅仅仅是那些令人震撼的真实。而是由这股真实所延伸出来的关于自由与生活的思考好处。一个人在失去自由之后,所余下的期望往往就是对生活的渴望。正如影片主人公所罗门发自肺腑地呐喊所抒发的那样,在失去自由之后,所要的并不仅仅仅是生存,而是生活。如果说,个体的命运在时代背景下只能表现出一种对生存的基本条件孜孜不倦时,就已经说明这个年代的悲哀已到了某种恐怖的地步。当人们丧失了对自由的渴望、对生活的追求时,一种冷酷就已然构成。好在还有像所罗门、帕特茜、巴斯这样的人还保留着对自由和生活的渴求,并在追逐自由与生活的过程中具备着堪称伟大的勇气。十二年,对于一个以前享受着自由,

  • 8、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1000字精选

    读后感大全内容专辑推荐:“为奴十二年观后感”,敬请浏览。

    当我们看到一些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优秀作品时,许多人看完电影后,心里都会涌现许多自己的看法,那就用文字把它给记录下来吧。写观后感时,结构层次要鲜明,重点要放在"感情”上。你最近是否在准备作品观后感的撰写呢?你可以读一下读后感大全的编辑整理的为奴十二年观后感,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篇1】

    不扯任何与奥斯卡相关的东西,直面电影本身,《为奴十二年》有足够的理由让你发自内心的对它竖起大拇指。多多少少的会有人在观影过程中会感到必须程度的压抑,甚至会有一种可能从未经历过,但却又为之感到难受甚至恶心的感觉。这些感觉不会让你产生厌恶情绪,反而会让你更加富有深度的对其肃然起敬。

    史蒂夫麦奎因用近乎真实的手法再现了一个残酷时代下的悲情个体,并用一系列近似冷漠的旁观式长镜头来制造一种冷酷氛围,以致于让观影者在观看过程中能够分明的感受到一种压抑、难受甚至恶心。固定的机位,漫长的镜头,残酷的鞭打,毫不回避的表现伤痕,这是《为奴十二年》震撼人心的镜头之一。与之类似的镜头还出此刻所罗门被吊在树干上,双脚需要不断的点踩才能保障不被吊死的桥段。闷热的天气,无情的绳索,克制又不回避的长镜头,让发生在十九世纪美国南方的残酷一展无遗。尽管文化的差异和历史的不同,让我们很难真正的产生某种共鸣,但电影所营造的压迫式氛围还是能让我们感受得到失去自由的痛苦是多么令人难受。

    《为奴十二年》没打算靠恶心别人来成全自己,而是透过直逼内心的拷问来引出对自由,对尊严,对生活的思考。没有刻意的夸张,没有顾虑的回避,基于真实的去表现,是这部电影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之一。

    而这样一部在故事情节上并不那么跌宕起伏甚至自始至终平淡无奇的电影之所以能紧紧抓住观众的心,靠的也不仅仅仅是那些令人震撼的真实。而是由这股真实所延伸出来的关于自由与生活的思考好处。一个人在失去自由之后,所余下的期望往往就是对生活的渴望。正如影片主人公所罗门发自肺腑地呐喊所抒发的那样,在失去自由之后,所要的并不仅仅仅是生存,而是生活。如果说,个体的命运在时代背景下只能表现出一种对生存的基本条件孜孜不倦时,就已经说明这个时代的悲哀已到了某种恐怖的地步。当人们丧失了对自由的渴望、对生活的追求时,一种冷酷就已然构成。好在还有像所罗门、帕特茜、巴斯这样的人还保留着对自由和生活的渴求,并在

  • 9、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1500字精选

    读后感大全精选专题推荐:“为奴十二年观后感”。

    和书一样,观看电影或者视频也可促进人的成长,我们在观看时可能会产生一些不一样的想法,这时我们可以把新想法记录在观后感上,观后感也是我们个人情感的宣泄口,从中我们畅所欲言。我们要怎么写作品的观后感呢?经过搜索和整理,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大家呈上为奴十二年观后感,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 篇1

    感谢所处的和平年代~感谢相对公平的社会~感谢相对平等的人权。我庆幸我的幸运,生活在一个安定的国家,虽然它有这样或那样的小毛病,但仍不影响我爱她。

    我无法想象如果经历所罗门所经历的事情,是否能和他一样坚强的活下去,并且聪明、机灵、睿智的解决面临的问题,不放弃回家的希望。十二年,400页的书怎能承受这份厚重。读这本书只需要几个小时,但对所罗门来说,这就是12年,一分一秒也没有少,时间不会因为鞭子抽打在他身上而走快一分。我被他感动了,即使是在如此糟糕的环境中,他仍能挖掘人性的美好,对于友善的人感恩,对于身边的人友善。即使身处地狱,仍不会选择做恶魔。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没有买卖就没有拐卖”。当奴隶制走向终点时,拐卖却没有。仍有人去拐卖儿童、妇女、甚至是健康的人,然后当成“奴隶”一样对待。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健康女孩被残忍致残后,街边卖唱”,在“奴隶制”社会,我还能理解奴隶主的残暴行为,但在21世纪的文明社会,怎么还会有人做这种残忍的事!难道说“人本性恶”吗?一直坚信人是善良的,生活是美好的我开始不那么坚定了。

    或许物质经济该缓缓了,是时候注重心理问题。当心里扭曲的人群数量越来越多,社会就扭曲了,每次看微博评论,满满的负能量,恶言恶语和嘲讽。这是怎么了?这是为什么?

    即使巴斯知道“奴隶制”是不对的,用他的力量去改变社会,很明显这份力量很有限。这足以看出一个社会大环境的重要性。但这个大环境又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我是觉得作为一个人,不要放任恶意,也不要低估善意,对他人友善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善意。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 篇2

    今天下午我在优热网看了一部美国大片《为奴十二载》,看完后,感觉非常震撼。

    这样一部直面美国历史上最黑暗一页的优秀电影,却出自一位青年英国导演,史蒂夫?麦昆的手笔。根据真实事件和真人传记改编,《为奴十二载》讲述了1841年,住在纽约州萨拉托加的自由身份的黑人所罗门被欺诈绑架后卖到南方庄园,几易其主,最终

  • 10、 为奴十二年读后感

    为奴十二年读后感(一)

    你能回来就好在一片悲喜交集中,《为奴十二年》这部影片结束了。然而,它的意义和思想远未结束。它反映的善良与冷漠的较量,至今仍在进行着

    《为奴十二年》讲述了19世纪上半叶的一个黑人的故事。所罗门本是纽约的一个具有自由身份的黑人,靠拉琴为生,已经有了家庭。却被两个白人以为马戏团表演伴奏所骗,去了华盛顿,被绑架并卖为奴隶。他竭力逃脱,却没有成功,他被卖到了南方,过了十二年非人的奴隶生活,见到了许多黑人的悲剧。终于,有一位善良的巴斯先生答应帮助他,在一番周折之后,他终于重获自由,回到了家中。

    看《为奴十二年》时,有一个镜头让我特别震惊。当是所罗门被吊了起来,呼吸困难,奄奄一息,许多人从旁而过,却视而不见。在他已经快要死去的时候,一个女士出来,看见了他,但她只是冷漠、呆滞地望了几眼,竟又走了回去,那眼神,是怎样的轻蔑和不屑!人都快要死了,不但不来救,还在高台上欣赏,厌倦以后又走了回去。这人可以说简直是冷漠到了冷血的地步。

    最后,福特先生慢悠悠地走来了,在欣赏了一阵后,他才带着满意的表情,放所罗门下来。他可以说勉强还有一点点善良之心,可惜却被冷漠的巨大冰山包围了。对一个快要死的人,竟然还能这个样子,可以说是禽兽不如。

    《为奴十二年》是在美国南方奴隶制背景下展开的,控诉了奴隶制下人们的自私、麻木、冷漠与残忍。美国后来废除了奴隶制,今天已逐渐消灭冷漠。当今的中国没有奴隶制,可我却明显地觉得,一股冷漠之风,已在社会上盛行起来,许多人的善良之心,已渐渐被麻木和冷漠压制了。

    就拿小悦悦事件来说,首先,那个肇事者就是冷漠的。如果是一个善良的人的话,发现撞到人了,肯定会马上送她去医院。可他不但没这么做,而且还又压了她几次,然后扬长而去!这样的人,除了丧心病狂,还有什么词好形容他呢?

    其次,那些路人也是冷漠的。孩子已经被压得那么惨,那么明显了。他们竟然匆匆走过,装作不知道!这些人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在生活中或许是好丈夫,好妻子,好父亲,好母亲。但是,因为此刻的冷漠,他们是卑贱的人,是可恶的人,是无耻的人,我想不到人怎么会残忍到这个地步。他们和影片中那个对所罗门视而不见的女士,没有什么区别。

    不止小悦悦事件,当今社会上已冷漠成风。小悦悦事件之后,冷漠之势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加强了。我曾不止一次在新闻上看到,一群人叉着手,面无表情地围观着。

    一次又一次的冷漠,最终必然导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4-21

  • 2023-01-17

  • 2019-11-16

  • 2019-09-30

  • 2019-09-23

  • 2022-12-18

  • 2019-10-29

  • 2019-11-16

  • 2023-05-09

  • 2019-11-16

  • 2022-10-13

  • 2019-10-11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11-03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09-21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9-15

  • 2019-10-28

  • 2023-01-27

  • 2019-10-28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16

  • 2023-01-11

  • 2019-11-03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23-01-11

  • 2019-10-28

  • 2019-10-28

为奴十二载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为奴十二载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为奴十二载观后感、2024为奴十二载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