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为奴十二年读后感 > 地图 > 为奴十二年读后感,2024为奴十二年读后感
为奴十二年读后感

(共 882 篇)

  • 1、 为奴十二年读后感1000字通用

    常言道:“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学生时代,我们看过许多书,多数老师会让我们记录下读完一本书后的感想,用来记录自己当时阅读后的一些体会和感触,读后感你知道怎么写更好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为奴十二年读后感1000字通用,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为奴十二年读后感【篇1】

    周围一片死寂,什么声音也没有。我大声叫喊,却被自己的回声吓了一跳生活在19世纪美国纽约黑人所罗门诺萨普被黑奴贩子绑架,那时他三十岁,正值壮年,已拥有自己的家庭(妻子和三个孩子),对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与愿景,失去自由证明的他,沦为有血有肉却任人摆宰割的奴隶,他为了寻回爱与亲情,为回家而进行的抗争竟持续了十二年之久。

    这是一个关于坚持、勇敢、自由、善良的爱的故事,展现了生命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即便是现在,自由仍是弥足珍贵的,俗话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机智勇敢、坚定博爱的所罗门以他的信念为我们叙写了追逐自由的传奇,他鼓舞着全世界,警醒了所有时代。

    奴隶主的血腥奴役与随意杀戮充斥着所罗门整整十二年(18411853)。这黑暗无边的日子里,他曾极力辩解,声明自己为一名自由黑人,换来的却是无情的棍棒。小提琴是他唯一的心灵寄托。他曾夺过抽打他的鞭子,痛扁过惨无人道的奴隶主;在黑暗的沼泽中长途奔袭,在残暴与酷刑之中挺身而出。伊莉莎和她的孩子们分离的悲惨命运,帕西被污辱、被摧残的心酸,威利逃跑后被抓回后的代价无一不看在所罗门眼里,无一不反映着奴隶制的残酷。伯奇、提贝茨、埃普斯的狠毒与福特、查普林、巴斯的善良是人世间最大的反差。

    犁地、播种、摘棉花、收玉米、伐树、砍甘蔗、喂猪、砍柴一年四季总有干不完的活等着。(摘棉花的新手第一次下棉花地时,会结实地挨上一顿鞭子。这样以达到这个奴隶干活的最大限度,晚上称重之后就知道他摘棉花的能耐了。之后每天晚上他都必须摘够相同的重量。要是少于这个量,主人就认为他显然在偷懒,理应受到鞭子的惩罚,不管奴隶们多么疲惫,多么想睡觉,晚上抱着篮筐走进轧棉坊时只会感到害怕。要是不够重量,没有完成指定的任务,他们知道自己又要遭殃了。要是他超过规定量一、二十磅的话,那么第二天主人一定会按照新的标准来称量明天的重量。因此,不管是多了还是少了,他们总是心惊胆战。在整个采摘棉花的季节里,奴隶几乎没有哪天不挨鞭子(把茎秆上的枝杈碰断要挨鞭子,落后要挨鞭子,睡过头要挨鞭子,就连奴

  • 2、 关于为奴十二年读后感精选

    读书可以帮助我们不断的成长。在读作品时我们应该更加沉浸其中!将从书中的领悟和见解记录下来,写成文章,就是一篇读后感。写作品的读后感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编辑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为奴十二年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为奴十二年读后感【篇1】

    这天花了两个多小时把这部奥斯卡看完了,一向都很喜欢奥斯卡电影,让人思考很多。

    去年看过一部电影《奇异恩典》,讲的是为了废除奴隶制的一个年轻人奋斗一生的故事,今年则是从一个黑奴的角度去深刻的体会这个历史的伤痛点。

    我很难过,为了以前那么多人被人毫无人性的虐待而死。这天马来西亚一架飞机坠毁,死了很多很多人,我就是很难过,我生活在南京这座城市,心里很沉重,这座城市经历过得伤痛太多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被屠杀的名字写了那么那么多,那么大那么大的万人坑。

    我真的很难过,为了那么多生命没法好好生活好好珍惜自己的家人珍惜自己的朋友,就遭遇了历史的不测或者命运的不公,我真的不明白上帝看到这么多人死掉这么多家庭支离破碎会多么难过,既然如此为什么让那么多生命就此消失。

    人类的宗教史也好,政治史也罢,礼貌经济发展史也好,都是血腥的满目疮痍,我懂得十分少,但是就我读过的几本历史书和几本宗教书,都是这个样貌,为什么不能和平的一齐生活?

    法律就永远是正确的吗?奴隶制以前是合法的;国家领导人就永远是正确的吗?德国的希特勒残忍的杀害了那么多犹太人,但是他们到底做错了什么;跟社会持续节奏一致就必须是对的吗?马路上奄奄一息的人你拍个照片扭头走掉就是常态;我一向都是个很笨的人,从来都不懂得太多的人情世故,如果你是我的朋友,我会认真的关心你,不管其他的;很多时候,我的想法很单纯,但是我就是想问一句,到底怎样了?为什么对简单的真善美反而不屑一顾?

    社会上会根据年龄划分层次;会根据工作性质划分;会根据国籍区别;那为什么没有一种度量衡能够根据爱心和善良、诚实、智慧来区分人?真的是因为这些是不可测度的吗?那工作性质和国籍也都是非数值型变量,那为什么还是能够用?如果国家能够颁布一部法律,给每个人建立诚信记录和档案,爱心记录和档案,根据这些记录能够增加积分,这些积分能够跟考大学申请学校排行、退休后的养老金制度、信用卡透支额度和工作申请诚信、爱心档案绑定起来,那社会风气是不是会好很多呢?

    很庆幸的是故事主人公能够遇到一个肯帮他而不出卖他的人,很庆

  • 3、 最新实用!为奴十二年读后感汇总7篇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面对这些问题,小编为大家收集了“最新实用!为奴十二年读后感汇总7篇”,欢迎阅读,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为奴十二年读后感 篇1

    今天下午我在优热网看了一部美国大片《为奴十二载》,看完后,感觉非常震撼。

    这样一部直面美国历史上最黑暗一页的优秀电影,却出自一位青年英国导演,史蒂夫?麦昆的手笔。根据真实事件和真人传记改编,《为奴十二载》讲述了1841年,住在纽约州萨拉托加的自由身份的黑人所罗门被欺诈绑架后卖到南方庄园,几易其主,最终重返自由的故事。

    电影第一个镜头就是田地特写,然后直切一排毫无生气地等待主人训教的黑奴,然后就是重复的劳动,类似的镜头,又在影片中反复数次出现,时代的背景,奴隶人性的压抑、自由的剥削以及商品属性,就通过几个镜头暴露出来;夜晚与身边女性黑奴的互慰,又切到与妻子的同床温情,似曾相识却迥然不同的情境,触发男主对家庭和自由过往的回忆。

    配合充满质感的画面,影片还有效的运用了穿插的歌谣来渲染彼时黑奴的境况和心中的苦楚,棉田里的劳动应和,以及在累死同伴葬礼上的吟唱,将疲惫认命的苍凉和无以附加的悲恸推向了高潮。而饰演监工的保罗?达诺在片中有段调侃污蔑逃跑黑奴的歌曲,在演唱时,穿插着黑奴们的各种劳作场景,即调节了节奏,又增加了多元的表现手法,还让观众感到两种对立的情绪正在以一种微妙的方式被催生着。

    《为奴十二载》并非完美的电影,但它对一个如此熟悉的题材的把握方式不说是绝后,却几乎是空前的。它并没有提供一个新颖的视角,它只是凝视得特别用心,直到一切模糊之后却又重现,展开了一个新的格局。我不想只是生存,我想要活着。即使在遭遇不公的待遇时,主人公所罗门诺瑟普依旧有着这样的信念。正是这点让我认为这次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它是绝对的实至名归。

    为奴十二年读后感 篇2

    作者的真实故事,文字很平实,那被绑架为奴的12年经历就像是过尽千帆的人在回忆往事一样娓娓道来。作为读者来说反而是这么平实无华的文字更能激气内心的波澜。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说到:“我生来是一个自由人,在一个自由州享受了三十年的自由时光。”在那样一个大多数黑人沦为白人的奴隶时代背景下,在

  • 4、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善良与冷漠的较量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善良与冷漠的较量

    你能回来就好在一片悲喜交集中,《为奴十二年》这部影片结束了。然而,它的意义和思想远未结束。它反映的善良与冷漠的较量,至今仍在进行着

    《为奴十二年》讲述了19世纪上半叶的一个黑人的故事。所罗门本是纽约的一个具有自由身份的黑人,靠拉琴为生,已经有了家庭。却被两个白人以为马戏团表演伴奏所骗,去了华盛顿,被绑架并卖为奴隶。他竭力逃脱,却没有成功,他被卖到了南方,过了十二年非人的奴隶生活,见到了许多黑人的悲剧。终于,有一位善良的巴斯先生答应帮助他,在一番周折之后,他终于重获自由,回到了家中。

    看《为奴十二年》时,有一个镜头让我特别震惊。当是所罗门被吊了起来,呼吸困难,奄奄一息,许多人从旁而过,却视而不见。在他已经快要死去的时候,一个女士出来,看见了他,但她只是冷漠、呆滞地望了几眼,竟又走了回去,那眼神,是怎样的轻蔑和不屑!人都快要死了,不但不来救,还在高台上欣赏,厌倦以后又走了回去。这人可以说简直是冷漠到了冷血的地步。

    最后,福特先生慢悠悠地走来了,在欣赏了一阵后,他才带着满意的表情,放所罗门下来。他可以说勉强还有一点点善良之心,可惜却被冷漠的巨大冰山包围了。对一个快要死的人,竟然还能这个样子,可以说是禽兽不如。

    《为奴十二年》是在美国南方奴隶制背景下展开的,控诉了奴隶制下人们的自私、麻木、冷漠与残忍。美国后来废除了奴隶制,今天已逐渐消灭冷漠。当今的中国没有奴隶制,可我却明显地觉得,一股冷漠之风,已在社会上盛行起来,许多人的善良之心,已渐渐被麻木和冷漠压制了。

    就拿小悦悦事件来说,首先,那个肇事者就是冷漠的。如果是一个善良的人的话,发现撞到人了,肯定会马上送她去医院。可他不但没这么做,而且还又压了她几次,然后扬长而去!这样的人,除了丧心病狂,还有什么词好形容他呢?

    其次,那些路人也是冷漠的。孩子已经被压得那么惨,那么明显了。他们竟然匆匆走过,装作不知道!这些人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在生活中或许是好丈夫,好妻子,好父亲,好母亲。但是,因为此刻的冷漠,他们是卑贱的人,是可恶的人,是无耻的人,我想不到人怎么会残忍到这个地步。他们和影片中那个对所罗门视而不见的女士,没有什么区别。

    不止小悦悦事件,当今社会上已冷漠成风。小悦悦事件之后,冷漠之势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加强了。我曾不止一次在新闻上看到,一群人叉着手,面无表情地围观着。

    一次又一次

  • 5、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

    《为奴十二年》是导演史蒂夫麦奎因根据solomon northup的真人真事改编的剧情电影,由切瓦特埃加福特,迈克尔法斯宾德,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布拉德皮特等主演。

    选择看这部影片的主要原因就是2014届奥斯卡金像奖,以及看完一些片段之后的一些印象。影片时长134分钟之久,主要讲述了一个以拉小提琴为生的黑种自由人被诱卖,而后经历了12年之久的努力生活,最后重获自由的故事。剧情的真实性很高,许多场景的设置的确是让人不忍直视。整个过程中看下来,唯一的感受就是,我是多么的幸运。

    作为一部黑奴电影,毫无疑问地,影片中会出现很多对黑奴施暴的场景,这并不是导演想要制造噱头才拍摄的内容,而是历史本身就是这么残酷。在影片中,这种暴力场景被完全赤裸裸地拍摄了出来,好像导演在说:看看吧,这就是事实。对于此,史蒂夫麦奎因说:当然,作为一个电影导演,你需要做的就是了解电影里的情绪的拐点。知道它何时会出现,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是不是会让观众有情绪上的反应。

    在这部电影里,我所设置的这种情绪的极大化的拐点,其实就是用暴力的镜头让人们知道,我们的历史,和我们走过来的路。很可能会有人感到不舒服,那是因为你对影片中的黑人有着魔种感同身受的理解和感情,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这部电影的目的,其实就达到了。我就是希望人们能有这种屈辱和不愉快的体验--因为我们的父辈,曾经真切地经历过这一切。奴隶主完全不把黑人当做人来看,甚至说,连东西都不如,黑人就好像是一个发泄的道具,被靠近一定不会有好事。

    剧情当中,platt也就是solomon,在第一个奴隶主当中反抗的殴打监工的场景多少有点大快人心,但随后的被吊无疑让人不忍直视,电影对于这样的画面停留的时间之久完全超乎我的想象,首先想到的是演员的不容易,然后就想到了真实的经历当中一定是更加残暴的样子。

    切瓦特埃加福特说:作为一个黑人,我很荣幸能参与到这部电影的拍摄之中。很显然,这是一部讲述关于黑人的屈辱历史的影片。他非常严肃,同时也非常具有戏剧性。我所扮演的是一个历经了千辛万苦才回到家中,重新获得自由的角色。在了解了故事之后,我对所罗门诺萨普非常崇敬。所以,能在影片中扮演这个人物,是我的荣幸。

    看到这句话之后看是对这部电影有了另一种认识:之前是一种对于演员献身的不可思议,而现在是对这些演员们的崇敬之情。殴打,鞭笞,以及人性的侮辱无疑都是超越了所看

  • 6、 《为奴十二年》读后感_1200字

    《为奴十二年》读后感1200字

    向光而生

    用两天的零散时间看完了《为奴十二年》,相比之前看过的长篇《地下铁道》,故事没有后者的起伏跌宕,却以真实的叙述动人心魄。

    故事以第一人称开始,讲述自己的人生,平静中透着唏嘘,理性中不乏痛苦。查了一下,这本书发表于南北战争结束后6年,对于当时是有着其特殊意义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很多情节取材于此。揭露了奴隶制度的大幕下掩盖的一段鲜血淋漓的历史。我想未曾经历过的人,永远都无法体会其中的痛苦,而唯有感同身受,我们才会懂得慈悲。哪怕对于诺萨普本人来说,在被贩卖之前,他也只能从父辈的口耳相传中体会奴隶制度带给他的同胞们何等恶劣的劳作条件,何等卑微下贱的社会地位。而他的生活虽然艰辛,但是也算平淡安宁和乐幸福。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黑人,和他的妻子儿女们怀揣着最不起眼的梦想,用心去爱,去劳动,在熙熙攘攘的世界努力向前。直到两个陌生人的出现,将他的人生拖向了绝望和痛苦的深渊。

    诺萨普被从自由的北方贩卖到了南方深处,远离家乡、亲人,饱受折磨。其中有一个片段让人印象深刻。他和其他被贩卖的黑人交谈,发现这些人从小就在南方长大,世世代代都是奴隶。对他们来说,世界的规则就是白人为天,黑人为泥。他们从来不知道自由是何物。因此,当诺萨普和亚瑟准备夺船时,是不敢叫上这些“同族”的。恐惧和无知,让这些人最终成为奴隶制的牺牲品。与之相对的,是同样受所处社会环境影响和蒙蔽的白人牧师。作为一个神职人员,他宽容、高尚而公正,拥有受人爱戴的品格和性情,但是“一个人可以占有另一个人,并将其视为私有财产”这种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观念却是根深蒂固的。他本人也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有任何的罪恶。尽管当今的我们看到这些片段会带有深深的谴责感,但那是由于我们站在后来者的高度上俯看过去。唯有时间才能真正证明一切。

    当诺萨普最终被贩卖、被转手,在无耻之徒的折磨下奄奄一息时,他心中对家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对生命的企盼却是前所未有的强烈。是这些渺茫的希望给了他在绝望中前行的动力。家、自由、生命,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原来是这样弥足珍贵。总是在失去后,才有人了解。

    故事最后,仍然让我感到很压抑。已经重新成为自由人的诺萨普,仍然无法出庭指控夺了他的自由人证明,把他买到南方的伯奇。只因他是黑人。在纽约这个自由州,诺萨普这个自由人却不能自由的指控给予他12年努力生活的罪魁祸首。

    想想,12年间,诺萨普有无

  • 7、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800字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 今天下午学习完令人头疼的物理,我就迫不及待地躺到了床上。今天要看什么电影呢?我随意滑动着手机屏幕,忽然看到了一部电影:《为奴十二年》。 这个名字有点耳熟啊。我仔细在脑海中搜索着。噢我想起来了,它得过第86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于是我毫不犹豫地点了进去,想品味一下经典。 电影讲述一个生活在纽约的自由的黑人所罗门,受过教育且已婚。随后他遇到两个人,他们许诺在华盛顿帮他找一份工作,当所罗门到了华盛顿才发现自己被诱拐绑架了,从此开始了他的奴隶生涯。经历多年磨难,才依靠一个好心的加拿大人帮忙送信回家。经过一场诉讼,他终于重获自由。 电影总共2小时14分,我很快就看完了。最后的黑屏,清清楚楚地映出了我默默擦泪的模样。这泪,不仅是为里面的主角而流,更是献给所有曾经饱受过奴役的黑奴。 所罗门真是太可怜了,明明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却莫名卷入了这场12年的风波。这不仅在他身躯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的心灵创伤也是无法再弥补了吧。 一个人在失去自由之后,所余下的希望往往就是对生活的渴望。正如影片中所罗门发自肺腑地呐喊所抒发的那样,在失去自由之后,所要的并不仅仅是生存,而是生活。如果说,个体的命运在时代背景下只能表现出一种对生存的基本条件孜孜不倦时,就已经说明这个时代的悲哀已到了某种恐怖的地步。当人们丧失了对自由的渴望、对生活的追求时,一种冷酷就已然形成。还好,结尾的那个加拿大人,是个值得尊敬的白人。他清清楚楚地知道,权利和自由,是每个人都共同享有的。黑奴不该受到这样的待遇。所以,他才会向所罗门伸出援手。这是这部电影里难得的温暖。 正是影片所表现出来的失去自由的痛苦与远离生活的绝望是那么的真实,才凸显了追逐自由的勇气是多么可贵,追求生活的坚韧是多么可敬。失去才会懂得珍惜。看完我才深刻地意识到,拥有自由与生活,是多么珍贵。现在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也有上亿黑奴所作出的贡献。 固定的机位,漫长的镜头,残酷的鞭打,毫不回避的表现伤痕,深刻反映出了当时美国万恶的黑奴制度。几个世纪以来,谁知道,在冰冷的太平洋海底深渊里,躺着多少具黑奴的骨骸呢?数字不重要,人的思想,才是最需要改变的。世界,缺他们一句道歉。美国一位诗人曾满怀悲愤地写道: 大海的深处, 泥泞的沙里, 躺着被人遗忘了的 锁着铁链的人骸 在死沉沉的黑暗里, 闪烁着不幸的奴隶的白骨, 他们从漆黑的巨浪里, 大声呼唤:我们是
  • 8、 为奴十二年读后感1000字

    为奴十二年读后感1000字

    篇一:为奴十二年读后感

    我这个人只接受我喜欢的东西,不会太多关注喜欢之外的东西。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与这本书有缘。

    有一次,二楼的同事上来聊天,谈到书本,他说他最近看到一本很好的书,荣获奥斯卡奖的。当时我正在看《偷影子的人》,只记得他说过是本好书,但是我并没有感兴趣,因为一听书名,不是我感兴趣的。

    第二次,我这同事又上三楼了,这次他拿走了我的一本叫做《挪威的森林》的书,我很热情的说,拿去!《挪威的森林》和《白鹿原》去年11月份买的,《白鹿原》看到一半了,但是由于买的是盗版的,看的很不舒服,所以一直拖到现在都没有看,他拿去看的时候,我一点舍不得的感觉都没有,因为是盗版的,没有什么感情。他拿走的时候,承诺给我带他之前一直推荐的好书。我当时心里想,也可以。但是并没有抱多大希望。谁知道第二天他就给我带来了《为奴十二年》这本书,我都惊讶他的守承诺!我没有对这本书抱太多期望,因为书名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是既然他拿来了,我就得早点看完,好还给他。

    于是上个星期到这个星期,我一有空闲时间就抓紧看这本书,但是周末看得最多。因为周末的时间很充裕。与其周末无效率的备课,还不如高效的看书。

    有些事情,不接触的话,什么感情都没有。但是一旦认真对待了,就会投入感情。对于这本书也是这样的,我一看就完全沉浸在作者的故事中,随着的作者的讲述,此起彼伏的。

    这本书是由一个本是自由的黑人后来被贩卖成奴隶的人——所罗门——诺瑟普所写。作者在父亲那一辈的时候,家族就是自由人了,何为自由——就是不是任何白人的所有物,完全属于自己。和白人一样生活。作者的的童年是在人人生来平等的北方环境中长大的,黑人和白人是互相平等的,黑人不受压迫。但是在这个国家的南方,黑人是没有权利可言的,在南方,黑人只是更高级的动物,完全归奴隶主所有,因为南方需要奴隶,而奴隶的唯一特征就是肤色是黑色的。所以就算你是个自由的黑人,只要你在南方,如果没有自由之身的证明,那么你就会被任何一个白人抓起来,充当为黑人被贩卖。

    作者本来在北方幸福的生活着,但是有一次因为一次生意的原因,相信了披着羊皮的白人狼的诱惑,被骗到了华盛顿,在华盛顿的时候被卖到更偏远的州市。从此沦为了奴隶,而这一晃眼就是十二年的奴隶生涯,在这十二年的奴隶生活中,作者亲身感受到奴隶的卑贱,奴隶主完全不把奴隶当人看,完全是另一种牲畜。

  • 9、 《为奴十二年》读后感_1500字

    《为奴十二年》读后感1500字

    【文以情美】

    不知道为什么打开了这本书,结果越看越被吸引,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文字之所以动人,都源于它来自于真实的生活,用心了,动情了,文字也就活了,更何况是一个人亲口诉说这为奴十二年来的种种悲惨境遇呢?

    当他是自由人时,他叫诺萨普;当他是奴隶时,他叫普拉特。从自由到奴隶,短短不到几天时间;从奴隶回归自由,却用了12年。本是家有娇妻三宝,却顷刻只剩下了孤独的自己,等待他的是无尽的鞭打和人性的黑暗,当然,还有或隐或现的光亮。不是没有像福特老爷那样好的奴隶主,只是这样的奴隶主太少了,又或许是呆在这样的奴隶主身边的时间是极其的短暂;也不是没有像巴斯这样的有智慧有胆识有情义的人,只是等到这个人普拉特花了近十二年。所幸,普拉特最终还是等到了这么一天,十二年的隐姓埋名,十二年的忍辱偷生,十二年的低声下气,十二年的流落异乡,十二年的分离,这一段苦难总算是揭过去了!

    我觉得这里面除却个人的某些能力之外,命运之神是眷顾着他的,命运没有让他死于天花,死于沼泽地,死于粗暴的奴隶主手中,死于异乡,没有成为一桩黑人失踪之谜。就在他每次觉得自己快要死时,他就那么奇迹般地恢复,然后挺过去了!

    但是,诺萨普不只是在说自己这段悲惨的经历,他更想说的是奴隶制度,种族问题,这增加了文章的思考意义。

    文章有以下这么一段话,是关于他曾经被关押的一个地牢的描写:

    与院子相连的房子有两层高,房子正面紧邻着华盛顿市的一条大街。从外面看,这里只不过是一处幽静的私宅。谁也不会料到它被用作罪恶之牢。这么说也许有些奇怪,但站在这栋房子里可以清晰地看到矗立的国会大楼。自称爱国主义者的议员们在那里吹嘘自由平等的时候,不远处的奴隶们却被束缚在铁链之中。国会大楼咫尺之近的地方竟然藏着这样一个奴隶监牢!

    还有这么一段关于当时奴隶处境的描写:

    我迅速爬起身来,拿着毯子跟上他。路上查普林告诉我,他料定提贝茨会在晚上回来杀我,他怕提贝茨来杀我时没人能作证。即使他在一百号奴隶面前把刀插进我的心脏,根据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律,没有一个奴隶能作证他杀了人。

    就是这么可笑,但又真真切切的存在,触目惊心。包括后来诺萨普成功被解救后发现伯奇(当时贩卖他的人)还在逍遥,于是他上诉,结果却是伯奇却被无罪释放。“在那些相信贩奴者言辞的人眼里,奴隶贩子的辩解都比我的有分量。我是一个可怜的黑人——一个被蹂躏、贬低的种族。人类的法庭

  • 10、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范文9篇

    我们会观赏很多经典的电影或者电视剧,思维与故事情节不断地“互动”,产生很多的感触,在观赏的时,脑中不停的有新的感受想法,需要写一篇观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观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为奴十二年观后感范文9篇”,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范文 篇1

    感谢所处的和平年代~感谢相对公平的社会~感谢相对平等的人权。我庆幸我的幸运,生活在一个安定的国家,虽然它有这样或那样的小毛病,但仍不影响我爱她。

    我无法想象如果经历所罗门所经历的事情,是否能和他一样坚强的活下去,并且聪明、机灵、睿智的解决面临的问题,不放弃回家的希望。十二年,400页的书怎能承受这份厚重。读这本书只需要几个小时,但对所罗门来说,这就是12年,一分一秒也没有少,时间不会因为鞭子抽打在他身上而走快一分。我被他感动了,即使是在如此糟糕的环境中,他仍能挖掘人性的美好,对于友善的人感恩,对于身边的人友善。即使身处地狱,仍不会选择做恶魔。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没有买卖就没有拐卖”。当奴隶制走向终点时,拐卖却没有。仍有人去拐卖儿童、妇女、甚至是健康的人,然后当成“奴隶”一样对待。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健康女孩被残忍致残后,街边卖唱”,在“奴隶制”社会,我还能理解奴隶主的残暴行为,但在21世纪的文明社会,怎么还会有人做这种残忍的事!难道说“人本性恶”吗?一直坚信人是善良的,生活是美好的我开始不那么坚定了。

    或许物质经济该缓缓了,是时候注重心理问题。当心里扭曲的人群数量越来越多,社会就扭曲了,每次看微博评论,满满的负能量,恶言恶语和嘲讽。这是怎么了?这是为什么?

    即使巴斯知道“奴隶制”是不对的,用他的力量去改变社会,很明显这份力量很有限。这足以看出一个社会大环境的重要性。但这个大环境又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我是觉得作为一个人,不要放任恶意,也不要低估善意,对他人友善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善意。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范文 篇2

    灵魂哪会分颜色?

                              ----《为奴十二年》

    《为奴十二年》是奴隶制亲历者所罗门.诺萨普的一本自述。

    关乎人权、种族、自由。

    所罗门生活在纽约,在河道上做过运输大宗货物的工作,有时为贵族晚会演奏小提琴养家,妻子拥有一手好厨艺,并以此赚钱谋生,有两个可爱又聪明的孩子。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不幸的事情也随时到来,所罗门被卖奴

  • 2023-04-24

  • 2023-01-01

  • 2023-01-08

  • 2019-10-28

  • 2019-11-16

  • 2023-01-17

  • 2019-10-28

  • 2019-10-11

  • 2023-04-28

  • 2019-10-29

  • 2019-11-04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11-02

  • 2019-10-17

  • 2023-05-03

  • 2019-09-20

  • 2023-01-0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7

  • 2022-12-12

  • 2023-01-0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10-20

  • 2019-09-20

为奴十二年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为奴十二年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为奴十二年读后感、2024为奴十二年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