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万物的签名读后感 > 地图 > 万物的签名读后感,2024万物的签名读后感
万物的签名读后感相关栏目
万物的签名读后感热门栏目
万物的签名读后感推荐
万物的签名读后感

(共 4432 篇)

  • 1、 万物的签名读后感(3)篇

    “ 生命的本质,我们看不穿;但生命的造化,我们了然于心。”

    万物的签名,英文书名为the signature of all things,书名译得很好。以前就很喜欢《美食、祈祷与恋爱》这部电影,读完整本书才知道万物的签名是就是同一个作者伊丽莎白·阿尔吉特的新书,又多了几分好奇。

    这本书以18、19世纪为背景,把植物学、神秘学、旅行日志、进化论、废奴制糅杂在一起,是一本生动的历史集。地域跨越美国费城、荷兰阿姆斯特丹、英国伦敦、塔希提,是一本横跨大洋的地域集。我觉得这是一本关于女人的书,更具体的说是一本以一个女人为主体周围人像的肖像集。

    读完这本书,我想了很多问题:

    1.人的复杂性。阿尔玛的父亲亨利出生于贫困的家庭,对自己命运不满的亨利在成长过程中目睹了荣华富贵的生活,富有学习和冒险精神的他,通过扎实的学习、异域的探险、机会主义的投机、制造,做起了异域植物的倒卖、药用植物的栽种等工作,积累了庞大的财富。他有智慧:能察觉到金鸡纳树的药用价值,并加以利用;洞察了安布罗斯的深层的一面;有胆识:独自远行;有魄力:掌控巨大的商业帝国之后吸引有学识的人来家中进行知识的论辩,给阿尔玛的一生都带来了影响。母亲更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女性,在那个年代,难能可贵:曾说“不亲自教孩子思考的父母,是不可原谅的”;能因材施教:对阿尔玛和普鲁登丝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追崇尊严,将体面与道德奉为圭臬,奉行苦中作乐的格言:工作本身即是奖励。

     关于人性复杂的描写也许是好的文学作品共通的部分。就像是类似于天生的冒险家的亨利,他有恶的一面:偷窃、势利、自私,也有善的一面:有家庭责任心、惜才。我看到了他的复杂,可惜的是,在豆瓣的阅读评论里有读者却说,“这家人都是神经病”,认为这样的人物因病态让书的可读性降低了。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倒是觉得就如村上春树说的:“所谓讲故事,就是要下降到意识的底层区,下降到心灵黑暗的底部去。作者从那片地下的黑暗中寻觅自己需要的东西,即小说需要的养分,带着它返回意识的上层领域,并且转换成文章这种具备形体和意义的东西。”这些黑暗就像是这本书中想要表达的有深度的复杂。若是一味用健康、道德去审视文学作品,那不如不读。毕竟,小说不是心灵鸡汤,专门用来抚慰人心的。

    2.有关进化论的讨论。我与阿尔玛有着一样的疑问。我可以理解人内心的自私因子,也知道人的选择大多会被社会同化。因为资源的有限性,物种之

  • 2、 《万物的签名》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万物的签名》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终于读完这本400多页的长篇小说,也终于开始动手写读后感。全书围绕着女孩儿阿尔玛的一生展开,从她未出生到即将离去结束,有太多的故事和情感,也许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长篇小说。

    在阿尔玛小时候,给我深刻印象的是她的家庭对于一个女孩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阿尔玛的母亲是一个严肃、独立的女性,她教导自己的孩子要学会独立思考,这对于一个女孩儿来说,是具有极大意义的。我们一直要求女孩儿们学会独立,但在决定她们观念的幼年时期,却潜移默化的教她们依附他人,一直以来这都是一个简单的难题。读书时,可能会觉得阿尔玛的母亲过分严肃、不近人情,的确,很难看到阿尔玛与母亲间的温情时刻,而这也是阿尔玛最后性格过分理智,情商偏低的原因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阿尔玛最终被教导成为一个有思想的独立女性,这是成功的。

    而在这个家庭中,阿尔玛的长辈——母亲的女仆则扮演了更具温情的角色。她是阿尔玛感到害怕、无措等小女儿心态,无法向父母寻求安慰时,能够依靠和倾诉的港湾——就在地下室的栏杆后面。当然,她同时也是睿智的,女仆的角色让她对庄园上下了如指掌,也知道很多秘密,而她的人生阅历让她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突发事件。因此,在阿尔玛的人生中,她是那个能够给予安心的人,也时常教给阿尔玛一些生动且有效的生活技巧。

    至于阿尔玛的父亲,一个曾经经历过苦难,曾经试图让自己成为绅士的男人,在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取大量的财富,迎娶到一位高贵优雅的妻子后,远离家乡,来到充满机会的美国,建立起巨大的庄园和庞大的商业帝国。他给阿尔玛带来的除了优越的生活环境外,还有庞大的知识资源——餐桌上和会客室里的知识辩论、图书室的书籍还有他早年纵横四海的见闻、经验。他不是个称职的父亲,没有给阿尔玛真实的支撑,但他身上的“匪气”多少影响到了阿尔玛,使阿尔玛在获得了母亲的精英教育和女仆的关怀外,拥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果断决绝的行动力。

    虽然在阿尔玛父亲最后的生命阶段中,他成了将阿尔玛困在庄园的唯一理由,但在之后的一些只言片语中,我们可以读到这个男人对女儿的喜爱,也许对于他来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阿尔玛才是最重要的人。

    其实如果阿尔玛身边的人际关系只是这么简单,那么阿尔玛可能只是个拥有庞大知识体系的单纯的分类学家。她一生都不会离开庄园,不会远渡重洋去塔希提。

    她也有少女怀春的时候,喜欢那个经常来家里参加

  • 3、 《万物简史》读后感

    通过阅读,我懂得了地球的形成;懂得了地球的周长;懂得了地球的质量;懂得了地球的年龄;懂得了地球的结构,而这一切,都是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得来的!

    最近读了一本的科普书——《万物简史》,作者是美国的比尔·布莱森。

    这本书讲述了宇宙的许多奥密,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点到无限大的宇宙;从无数的元素构成我们的太阳系;从无数岩石构成我们的地球;从地球的诞生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一切都无比的神秘,无比的复杂,但这本书却从天文、地理、数学、化学、物理等多个方面来讲述这些事物,使它们成为有趣的知识。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二部——地球的大小,讲述了很多的科学家不畏艰辛、不断的对地球进行研究,这是人类的好奇心理造成的。诺伍德为了测量地球1度经线的长度历时两年走了330多公里;布格和孔米纳花了10年的时间证明了地球赤道略鼓,两极稍扁;马斯基林为了测量山的重量花了四个月的时间不断的计算;玛丽·安宁为了挖一块蛇劲龙化石花了10年时间。

    多亏第一代原子科学家的献身精神和不畏高度危险的工作,现在的我们才越来越清楚,地球是古老的。

    通过阅读,我懂得了地球的形成;懂得了地球的周长;懂得了地球的质量;懂得了地球的年龄;懂得了地球的结构,而这一切,都是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得来的!

    生命!地球!宇宙!很多的知识都被作者用清晰的笔法汇集到此书。通过这本书,我发现了科学的有趣,我了解了宇宙,了解了地球,了解了生命,了解了万物!越了解生命,我越觉得生命的不易,越了解地球,我越觉得地球的珍贵,正因为科学家们的努力,我才能懂得那么多的知识。

    事物的发展和完善是靠着许多人努力奋斗来完成的,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发明创造更多更好的事物!

  • 4、 万物简史读后感600字:读《万物简史》后感

    万物简史读后感600字 读《万物简史》后感

    《万物简史》讲述了宇宙中的许多秘密,从微小的粒子、原子的组成到生命的来源;从伽利略发明的单筒望远镜到现代化大型哈勃天文望远镜;从小小的单细胞到丰富多彩的动植物;它从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数学等几个方面解释了我们生活的这个宇宙,就像一个百变魔盒。原子、粒子的组成、牛顿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这些纷繁复杂的科学概念通过科学家的讲述变成了非常有趣的东西。

    其中,我最喜欢生命这一节。生命是由无数个没有生命的原子集结在一起而成的,如果用镊子(当然很小)钳出身上的原子,人其实也就是一堆原子尘土。而且,只要是一个生命,就都是运气好得不得了:你每一个祖先都没有被烧死,被压死,被累死,被饿死,都能成功地找到对象、生儿育女,在每一个你的祖先身上都有一段传奇的经历并最终产生了你。每一个生命,都是来之不易的,而且,只要原子的排列出现了一点点的差错,哪怕是最细微的,你现在也许就是啃食岩石表面的海藻,或是像海象那样懒洋洋地趴在岩石上晒太阳,或是在海面上喷一口气,然后钻到海底十八米的深处去吃一口美味的蚯蚓。既然生命是如此不易,我们当然要利用好自己的一生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帮助社会进步,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很多鲜为人知的秘密正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追求,而那些答案和剩下的未被人发现的秘密,还藏在那黑洞洞的宇宙深处中,人类目前已知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想要得到那些藏在更深处的秘密,只有让我们一起去学习,去探索。

  • 5、 万物简史读后感

    篇一:万物简史读后感

    这些天在看一本书——《万物简史》。拿起来厚厚的书,今天看完,他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那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那里去?”这一千古命题做了精确的阐释。让我了解自己的存在是多么的万幸,准确的说是无数个万幸成就了今天存在的我们。我们坐在电脑旁,敲打键盘表达独特的自我的时候,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先,他们一步步的小心翼翼又谨慎的进化成就了现在相对高尚的我们。否则也许现在的我们是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又可直立又可潜水的两栖动物呢!也感谢地球为我们提供了危险又赖以存在和生存的空间!

    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地质学家、化学家等等,为了了解和探索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曾经在课本上看到的那么简短的一句话,一个看似简单的公式。在百年前,是经过了那么漫长而艰苦的实验、讨论、证实才找到相对的真理!甚至是牺牲了生命换来的。同时对于科学家们遗憾的是自己的科学结论往往都是在老年或过世之后才被肯定。

    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让我在惊讶了解了万物的存在和发展,同时也让我感觉存在的不易、幸运与责任!

    篇二:万物简史读后感

    在最近,我新读了一本书,书名叫《万物简史》。说实话,我从来没有读过这么科学,这么生动,这么令人叹为观止,能让人真正学到知识的好书。

    这本书以世界万物为主题,从大到无边无际的宇宙,到小地肉眼根本看不见,但是却起着重要作用的质子;从我们依赖的地球,到地球上的化学元素;从一些伟大的发明和人物,到威力巨大的自然灾害;从令人惊叹的生命进化史,最后又到了被我们人类统治的糟糕的地球。所有的数据都详细而精确,汇聚了所有科学中的真理,语言生动有趣而优美,几乎到处都运用到了一些修辞手法,不禁引人入胜。

    我特别喜欢读一些有关生物的书,《万物简史》正好是我的最爱。不过,与其它书不同的是,我还特别感谢这本书,是它让我知道了,科学是如此引人入胜,让我不知不觉遨游了知识的海洋,探索宇宙与世界的奥秘,思索人类的未来······谢谢它让我知道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科学结论及数据,如在二叠纪的生物大灭绝令95%的生物退出了生命的舞台,一个字母i上面的点里面有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个质子!

    特别感谢本书的作者——英国的比尓·布莱森,也特别感谢《万物简史》,是他们给予了我这一个缤纷绚丽的科学世界。“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

  • 6、 万物简史的读后感

    万物简史的读后感范文一

    读完厚厚的一本《万物简史》,我感到意犹未荆这真是一本最打动人的科普书。

    作者比尔布莱森自称这本书是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他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这是一本可以从任何一页任何一行任何一个字开始把你吸引的书,就像是在聆听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你可以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去与达尔文、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巨匠一起遨游科学的海洋,探索宇宙和世界的奥秘。在这本书里,作者不是在陈列知识,而是用满腔热情把知识做成工艺品,让人读来舒畅,有时忍不住要拍案叫绝。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发现第一批陆地动物鱼甲龙化石的瑞典古生物学家贾维克居然数错了手指、脚趾的数量,还把化石藏了48年不让别人看

    这本书的语言风趣幽默,在读到描写哈雷这位科学家的文字时,我一下子笑出了声。其实,类似这样的语气和描述在书中比比皆是。哈雷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在漫长而又多产的生涯中,他当过船长、地图绘制员、牛津大学几何学教授、皇家制币厂副厂长、皇家天文学家,是深海潜水钟的发明人。他写过有关磁力、潮汐和行星运动方面的权威文章,还天真地写过关于鸦片的效果的文章。他发明了气象图和运算表他惟一没有干过的事就是发现那颗冠以他名字的彗星。他只是承认,他在1682年见到的那颗彗星,就是别人分别在1456年、1531年和1607年见到的同一颗彗星。这颗彗星直到1758年才被命名为哈雷彗星,那是在他去世大约16年之后。

    虽然已经读过很多的科普书,但我要说,《万物简史》是到目前为止,我读过的最打动人的一本科普书。

    《万物简史》的读后感范文二

    生命是一团原子的化妆舞会、我们在宇宙里的存在是个奇迹

  • 7、 《万物生长》读后感

    《万物生长》读后感(一)

    本书的开篇是这样一段话:

    世界上有两种长大的方式:

    一种是明白了;

    一种是忘记明白不了的,心中了无牵挂。

    所有人都用后一种方式长大。

    我觉得我已经长大了,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但当我翻开《万物生长》,

    认真看秋水从高中毕业到博士毕业的从初恋到女友到老婆的这段真实中夹杂着几许虚构的故事时,

    我觉得自己重新长大了一次,我被感动了,我感到我心里的某跟弦,被拨动了。

    我最喜欢的是第十八章。因为我看到了我大学时光的影子。

    秋水念的是医学系,我念的是生物系,我们都学过动物植物生物学,无机有机化学,还有一堆数学物理。

    当初那么头疼的科目,在冯唐笔下却如此有生气,如此灵动。北大之于他,又何尝不是厦大之于我?

    我想起自己早上7点起床,乐呵乐呵的背着起码8本书然后汽车走路去上课或者去上自习的情景。

    我想起自己酷爱在学校图书馆三楼外语书架旁边的隐蔽小桌子放下书包,然后摊开书小睡20分钟后醒来,习惯性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流口水,然后喝口水开始看书的情景。如果你恰好看到了我,应该发现我一边的脸颊和耳朵潮红,脸蛋上有一排均匀的锯齿印。

    我想起一路的凤凰花,想起翠湖,想起偶尔飞落的鸟屎,想起夜幕降临时独自拿本书在长廊上朗读的情景。真的仿佛就在昨日啊!

    也许每个人看了,都或多或少的能重拾起一些大学生活的点滴吧。当然,我想起的更多是在英国时候的场景,就让我慢慢想吧。时间很快,我去年5月17号回的国,转眼间已经快一年了。不知道明年这个时候,我会在哪里,在做什么,跟谁在一起,在想些什么。还是留给时间去解答吧。

    《万物生长》读后感(二)

    看了《万物生长》,个人感觉,电影比原着更加闹腾,冯唐眼里的柳青,王小波眼里的吴清扬,王朔阳光灿烂的日子,石老康的晃晃悠悠

    每男人缅怀的,是那个时代,也是一种情怀

    当文艺片遭遇商业时代,它必须妥协,要知道,这是一个无利不起早的金钱世界。电影中,作者的感觉与自说自话的虚空缥缈少了很多,笑点很多,少了那份说不出来的苦涩超然,更接地气了。

    范冰冰的演绎的确实差着事儿的,对比汤唯的《黄金时代》,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呵呵,各花入各眼吧。汤唯是我的女神,没露胸没露屁股,但就是迷人,其实,喜欢一个人从不需要理由。记得《大话西游》里那句经典的废话不?:需要吗?不需要吗?需要吗?

    曾经有一个中国导演说她,是中国唯一一个看起来像读过书的艺人,这话,我不置可否。

    总觉得还差

  • 8、 万物简史(精选范文)

    《万物简史》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奥秘,在这一段段令人咋舌的文字的背后,是无数个科学家们为追求自然真理的付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随着作者,一同在万物历史的长河中遨游着。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在此之前,我也读过许多科普名著,但是它们都比不上这一本书,我认为《万物简史》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科普类旷世巨著。作者比尔·布莱森用幽默风趣的写作手法,写下了一段段精彩的文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像是在枯燥乏味地浏览书中的故事,而像是在与作者对话,加入了“比尔·布莱森旅行团”跟着导游乘坐时光机,目睹了历史上伟大的一幕幕,进行了一次别样的穿越旅行。文章描写细腻,把每一位科学家的外貌,动作描写得格外细致,把每一个伟大的瞬间都用慢镜头的形式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让我读得流连忘返,最后使大家不禁发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想,这应该就是作者的初衷吧!正如作者所说:“一个星球,一次试验。”世间万物大概都是造物者的杰作吧,读了这本书,我好像置身在历史的长河中,去领略这引人入胜的试验。

  • 9、 读《万物简史》有感

    读《万物简史》有感 《万物简史》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奥秘,在这一段段令人咋舌的文字的背后,是无数个科学家们为追求自然真理的付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随着作者,一同在万物历史的长河中遨游着。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 在此之前,我也读过许多科普名著,但是它们都比不上这一本书,我认为《万物简史》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科普类旷世巨著。作者比尔布莱森用幽默风趣的写作手法,写下了一段段精彩的文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像是在枯燥乏味地浏览书中的故事,而像是在与作者对话,加入了比尔布莱森旅行团跟着导游乘坐时光机,目睹了历史上伟大的一幕幕,进行了一次别样的穿越旅行。文章描写细腻,把每一位科学家的外貌,动作描写得格外细致,把每一个伟大的瞬间都用慢镜头的形式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让我读得流连忘返,最后使大家不禁发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想,这应该就是作者的初衷吧! 正如作者所说:一个星球,一次试验。世间万物大概都是造物者的杰作吧,读了这本书,我好像置身在历史的长河中,去领略这引人入胜的试验。

  • 10、 读《万物有灵》有感
    一个国家伟不伟大,其道德程度如何,是可以由这个国家如何对待动物这一点来衡量的。 ——印度圣雄 甘地 在这本书中,我们将读到严谨、优雅却有力的文字。其中的力量,源自于作者对人类所保持的可耻的种族观所做的温和却果敢的抨击。在生命的大家庭中,我们是动物世界里永远的婴儿,因此,我们需要其他生物来告诉我们,我们是谁。 chapter 1 动物有灵魂吗 我与书的作者一样,认为动物是有灵魂的。这本书的作者不是一位动物学家而是一位牧师,所以可能他书中的宗教类言论大于科学类,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书的内容远比寻常的科学研究报告来得生动有趣,深入人心,更会引起我心中的共鸣。关于“灵魂”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灵魂,是在我们活得最战战兢兢且奋发专注的生命阶段里,隐身于各种艰困及脆弱时刻背后的力量。它让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自成一个小宇宙,并且以某种程度反映那完整的世界,而不仅仅是宇宙中一个无意义的碎片。 作者希望通过讨论不同层面的动物体验来探讨动物与人的联系,从而引发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其他的物种,关心我们共同的家园——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 事实上当人们问及动物是否有灵魂时,事实上也在问:他们是否也会努力让生活不只是单纯的奋力求生,而是能活得有尊严、活力和质量。 chapter 2 生命都有终点 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有离开世界的那一天,不论在漫长或短暂的一生里都经历了些什么,最后我们都会抵达相同的那一个终点——死亡。 正如作者提到的一只低地母猩猩可可和大象泰瑞莎和崔斯那样,并不是只有人类才会意识到死亡,并不是只有人类会对死亡产生悲伤痛苦的情绪。可可会因为宠物猫球球的死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涉及“猫”的事物表现出“伤心—皱眉”的手语情绪表达。象群会因为一头象的死亡会为它默哀,建造安息之所,并且相互安慰。可见动物对同伴的死去也同样会产生强烈的情感。既然动物也会心碎、痛苦,那么当我们人类肆意残杀动物时,是否应该多些慎重少些冷酷。作为深切思考过死亡与人生意义这类问题的人类,其实在早期的宗教传统中就有表现出对于动物的关心。例如“罗摩衍那”“不害”;佛教;耆那教徒;《希伯来圣经》等。这些宗教经典,我基本只听说而并没有看过,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十分符合实际的。 凡是生命,必有终
  • 2019-09-21

  • 2023-01-26

  • 2021-09-11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3

  • 2021-11-11

  • 2019-10-22

  • 2019-10-29

  • 2021-08-02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24

  • 2022-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1-06

  • 2022-11-30

  • 2019-11-08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0

  • 2023-06-07

  • 2023-05-07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1-12

  • 2019-10-28

  • 2019-10-17

  • 2023-05-05

万物的签名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万物的签名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万物的签名读后感、2024万物的签名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