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万物理论观后感 > 地图 > 万物理论观后感,2024万物理论观后感
万物理论观后感相关栏目
万物理论观后感热门栏目
万物理论观后感推荐
万物理论观后感

(共 6666 篇)

  • 1、 2024最全观后感:《万物理论》电影观后感感悟体会

    《万物理论》是一部由詹姆斯·马什执导,埃迪·雷德梅恩 / 菲丽希缇·琼斯 / 艾米丽·沃森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爱情类型的电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万物理论》电影观后感感悟体会五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希望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对您找寻优质读后感提供帮助。

    《万物理论》电影观后感感悟体会1

    看完《万物理论》,对霍金的情史感了兴趣,我想了解一下真实的他们,可是并没有详细说明的,但是看到简和霍金还是朋友,在《万物理论》的放映会上两个人同台出席,霍金在20xx年住进医院,简还特地来医院看望他。

    简,真是一个好女人,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我对于真实的霍金的情况并不了解,所以说的只是电影上的霍金和简。电影是有艺术修饰的成分。看电影相关新闻的时候,提到另一部传记作品《美丽心灵》,就隐匿了妻子多次想离婚的请求,但是这部影片也让我们感动。

    这部影片改编自简的传记书。

    简,一个文科艺术系的高材生,一个信奉上帝的虔诚教徒。霍金,一个理科物理的高材生,一个相信无神论的物理学家。两个根本就不会有交集的人,却会碰撞出爱的火花。

    霍金邀请简去跳舞,霍金不会跳,却用独有的物理理论讲述着舞厅上的人,说得一愣一愣的,还富有幽默感,最后顺势亲吻,理科生不浪漫就不浪漫,浪漫起来不是人。

    他说他会找到一个简单而又优雅的方程式来计算两个人的身份。

    而灾难面临了。

    简却仍旧不嫌弃他,嫁给了他。毫无怨言,十几年都这样照顾一个渐冻人,简说她爱他。

    三个孩子的面世,一个渐冻人的照顾,终于让一个追求浪漫爱情的女人陷入现实生活的窘境。婚姻是持久的,简放弃了一切,放弃了研究中世纪文学诗歌的伟大梦想,放弃了一切,当她可以说出一些毫无关联自己的物理名词的时候,帮着霍金向乔纳森解释物理。

    简对乔纳森说,我对你有感觉,但是我不能离开他。简面对这样惨淡的生活,是乔纳森带给的新希望,可是却不能离开霍金。

    简在知道霍金的病况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嫁给他,给了他希望,已经是很厉害,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一个可敬的女人,更何况照顾了一个人数十年。

    如果没有简,就没有霍金。生活的疲惫终于让简不再愿意爱了,她有些厌烦,在数十年的长期积累下,是个人都有些受不了。

    “我爱过你,我尽力了。”也许就是最点题的一句话。

    我不知道现实中两个人是怎样离婚的,但是我认为电影里的霍金似乎有成全她的意味,霍金完全不顾男人的尊严,让另一个男人介入他们的生活,虽然

  • 2、 观影《万物理论》有感
    3月14日中午忽然听闻博士去世的消息,心中怅然,甚至于,惶惶然。 因为那一瞬我恍然意识到,在这个世界里,在像我一样的芸芸众生眼中,他就是一个符号,一个代表宇宙的符号;一种象征,一种人类智慧水平的象征。太多的人仅仅是将他视为画像上的神明,看惯了他在轮椅上用幽默的语句和人们互动的情景,把他笑对人生的勇气当做理所当然,忘了他本来就是一个疾病缠身,会有生老病死,会终有一天离这个世界而去的人啊。 于是我沉默半晌,找来了《万物理论》。 在这里,他不再是维基百科里冷冰冰的字句,不再是只有成就斐然、才华卓越,而是一个融入了情感与现实的,存在着挣扎于病痛的,活生生的,人。 影片中霍金刚刚被诊断出患上卢伽雷氏病时,他和医生坐在走廊长椅里,医生告诉他:“是运动神经元病。神经元逐步失调,导致控制肌肉运动的脑细胞受损,比如说话、行走、呼吸、吞咽……最后,你将彻底失去运动能力。”霍金迟疑片刻,问:“那大脑呢?”阳光打在他的脸上,就像要将他整个人都虚化。医生看着这个几乎被医学判了死刑却仍旧执着于事业的年轻人,回答到:“你的大脑不会受到影响,你的思维想然存在,但是可能到最后,没人知道你在想什么,你想表达什么了。” 那一刹那,我突然就想到在这之后的霍金:他与人类世界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几乎只剩下一台冷冰冰的机器,他是多么的坚强与不屈,用尽一切力量,即便最快也只能每分钟打出大约15个单词,他也著书立说,用尽量通俗的语言向大众讲述宇宙的神奇与奥妙;即便在之后四十多年的时光中都被固定在轮椅上,他也经常接受各国的学术邀请,全球演讲——他是如此执着的想让这个世界能够听到他的声音,想让人们知道,他在表达什么。 他做到了,突破医学与人类的极限,他以一种常人无法想象的方式做到了:“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 他的意志是如此坚强,以至于让人们忘记他生命的脆弱,以至于令整个世界为之动容。 也许正是因为他知道了自己的生命可能会随时终止,所以他不愿意放弃分秒的时间用于科研事业,这注定了他背后的她生活的艰难与寂寥,也预示着他与她最后的痛苦与无奈。 “我爱过你,我尽力了。” 这是简的无奈,是史蒂芬的无奈,也是现实的无奈。 当时医生说他只能活两年,她无所畏惧,用朝圣一样的方式去爱着他。他就是她的全部,她可以为他放弃事业,放弃追求,放弃原本属于她的一切,只为了在
  • 3、 《万物定理》观后感
    《万物定理》观后感 云阳县实验小学 廖繁东 前段时间,著名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渐冻症病人的史蒂芬·霍金教授去逝了。各种有关他的消息满屏都是。然而,真正了解霍金教授的又有几人?我相信《万物定理》的导演,詹姆斯·马什是其中一个。 《万物定理》这部影片是讲述霍金教授的一部传记片。并不单单只讲述了他和病魔做斗争的故事,还讲述了他和自己妻子的故事,妻子给予他的鼓励、关心、帮助与爱都在里面。这部影片有他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得知患病时的绝望,病初飙轮椅,病重仍然不放弃。各路友人,妻子的帮助下成为一名科学巨人……可以说,这部影片既有霍金教授伟大的一面,也有霍金教授平凡的一面。 在片中,妻子和朋友对霍金的帮助我最无法忘怀。霍金如果没了亲人,朋友的帮助,就真如医生所说:“最多活两年”正是由于亲朋好友的帮助,霍金才同死神斗争了整整五十多年!同样,在我们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的亲朋好友帮助我们,在我们灰心丧气时鼓励我,在我成功时一起快乐,在我迷茫时为我指路。如若没有他们的帮助,不会有霍金,也不会有现在的我们。 有人说:霍金一生中所有的结论都可能是错的,他没找到过证据。但是,我相信,霍金教授选择永不放弃,和死神抗争到底是对的,因为他自己就是证据。 如今,霍金已故去,世上再无霍金,时间再无简史,愿霍金精神一直流传,霍金的灵魂得到升华。
  • 4、 传奇物理学家霍金励志传记片《万物理论》观后感

    偶然地,看了传奇物理学家霍金的传记片《万物理论》,几度泪盈于睫。为霍金,更为简。 影片即将结束时,看着镜头快速回退,离开女王召见的荣耀,穿越几十年的婚姻生活,退回校园,退回他们定情之初,退回他未曾罹患重疾之前,退回他们在聚会上初次见面的那一刻,我心头忽然浮现一句歌词: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是的,就为那一眼,温柔美丽的剑桥才女、年方二十的简怀尔德(jane wilde,又译作王尔德、瓦尔德),付出了她整个的青春年华。 是的,她迷上了那个木讷却有着灿烂微笑和灰色眼睛的青年。为此,在得知他命不久矣之后,她毅然选择了立即与他结婚。之后的日子里,为爱情,为宗教,这个温婉而坚强的女子,悉心照料着她的爱人,生育了三个子女,顽强地经营着这段婚姻,竟然还用20年的时间拿到了自己的博士学位,令人叹服。25年的婚姻生活,9000多个日日夜夜,本该给她力量、与她共同承担生活重担的丈夫却比婴儿还需要照料,在这种情况下,真不知道她是如何度过的。如果当初她知道要照顾他20年而不是陪他度过最后的两三年,她可会依然如此义无反顾? 斯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当然是当代物理学家的翘楚,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坚持研究,智慧火花不断迸发,也非常人可为。但是简,在她爱上他、嫁给他的时候,他还只是个重病缠身、去日无多的学生,并不是伟大的物理学家。是她的爱情照亮了他的生命,给他温暖的家庭生活,点燃他的希望之光,帮助他延续了生命。她为世界挽回了这位本来注定要早逝的天才,她的功劳应该永载史册。 令人遗憾的是,这段伟大的爱情最终还是走到了尽头。霍金离开了简,与崇拜他的私人女护理结婚,也让简用全部生命和热情所经营的这段婚姻最终离散。这对她无疑是一种伤害,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霍金的主动离开,也给了简一个机会,去与多年爱恋她、支持她的乔纳森共度余生,也让乔纳森多年的守候终于有了结果,也算是一个温暖结局吧!
  • 5、 万物生长观后感

    万物生长观后感(一)

    故事冯唐冯唐的小说的极不适合被改编成影视剧的,倒不是说伟大的广电总局会出来裁剪他那有伤风化的故事,而是他那高度自恋的稠腻文笔是极度怪癖化的,是纯文本式的,是支离破碎的,意淫成电影是需要太多话外音旁白辅助的,虽然冯唐的文学视角里有一种类似日本老牌大作家的灵气,敏感而变态,善于从生理结构搭建人物的性格,善于用生殖器官的碰撞表达内心世界的矛盾,有时候半文不白的还真有点修道欢愉处,流光追暮霞的淫荡奢美。

    所以我一直坚信冯唐的故事算搁香港也是不适合被改编成三级片的。稍有阅读经历的人都知道,越是那种网络18线写手攒出来的小黄文越适合被整理成画面,粗浅直接没有任何渊源可言,才是睡前撸管良品。这就好比早年王晶制作的《满清十大酷刑》《素女心经》《官人我要》能够成为一代直男追捧的情欲宝典,甚至还曾在出租屋里和大学女友试着玩过后门别棍无敌风火轮啥的而那些横扫欧洲影展的《9首歌》《情色姐妹》《枕边禁书》《感官世界》则深刻纠结的让人面对白花花的肉体依旧硬不起来。冯唐显然属于后者。(好吧,我收了冯唐100块钱) 而这次电影《万物生长》让人意外的是编剧规避了所有原着里那些絮絮叨叨,碎碎念念的自慰与呢喃。抽丝剥茧提取了一个相对干练的剧本结构,在我国电影尺度容许的前提下算是比较巧妙的保留了那些性暗示,尽管在处理一个主流男青年面对女孩与女人这两种心理和肉体的起承转合上还是有些生硬,但主干线方向抓取的还是相当精准的。台词虽然有很多夹生的饭粒,但论筋道的嚼劲绝非同类青春片所能比拟,尽管这两年青春片已被拍的歪掉了,本文尾端我再对此结案陈述。

    导演李玉 十几年前我还是个青葱拧巴少年,因先天骨子里流淌着断背的血液,故文艺,清高,敏感,自恋。不喜与同学们勾肩搭臂混迹篮球场,生怕摩擦出爱情。闲暇时光常泡在新街口盗版碟一条街,一筐一筐的淘碟,专爱买那种封面有两个麦穗的欧洲获奖电影和一些还未登堂入室的地下导演作品。其中一部用牛皮纸包着的所谓内部电影上面用圆珠笔写着一行字:《今年夏天》导演李玉。坦白说真是粗制滥造啊!我看完之后还和当时担任张艺谋场记的黎光姐姐说,这电影除了不能上映之外还有没有点别的可取之处么?连光都不打,黑漆麻糊的黎光姐说: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我觉得这电影别具一格,这些地下导演用自己有限的钱去拍心中的故事,勇于尝试罕见的女同志题材,已经很了不起了!我羞愧的低下了头,心中暗自嘟囔:你

  • 6、 《万物定理》观后感300字

    《万物定理》观后感 云阳县实验小学 廖繁东 前段时间,著名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渐冻症病人的史蒂芬霍金教授去逝了。各种有关他的消息满屏都是。然而,真正了解霍金教授的又有几人?我相信《万物定理》的导演,詹姆斯马什是其中一个。 《万物定理》这部影片是讲述霍金教授的一部传记片。并不单单只讲述了他和病魔做斗争的故事,还讲述了他和自己妻子的故事,妻子给予他的鼓励、关心、帮助与爱都在里面。这部影片有他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得知患病时的绝望,病初飙轮椅,病重仍然不放弃。各路友人,妻子的帮助下成为一名科学巨人可以说,这部影片既有霍金教授伟大的一面,也有霍金教授平凡的一面。 在片中,妻子和朋友对霍金的帮助我最无法忘怀。霍金如果没了亲人,朋友的帮助,就真如医生所说:最多活两年正是由于亲朋好友的帮助,霍金才同死神斗争了整整五十多年!同样,在我们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的亲朋好友帮助我们,在我们灰心丧气时鼓励我,在我成功时一起快乐,在我迷茫时为我指路。如若没有他们的帮助,不会有霍金,也不会有现在的我们。 有人说:霍金一生中所有的结论都可能是错的,他没找到过证据。但是,我相信,霍金教授选择永不放弃,和死神抗争到底是对的,因为他自己就是证据。 如今,霍金已故去,世上再无霍金,时间再无简史,愿霍金精神一直流传,霍金的灵魂得到升华。
  • 7、 《流浪地球》观后感:万物之中,希望至美

    万物之中,希望至美

    ——《流浪地球》观后感

    张晓晖

    我有个习惯,凡是在观看根据文学作品改编拍摄的影视剧之前,一定要先阅读原着。看到影片《流浪地球》预告后,就赶紧跑去书城购买了小说原着。刘慈欣的科幻作品以前也接触过一些,如《三体》《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等,虽然没有全部读过,但窃以为,对于我这样一个文科生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呵呵)。其实《流浪地球》只是个短篇,讲述太阳氦闪即将毁灭之时,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出一万二千台巨大的地球发动机,希望将地球推出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这个被命名为“流浪地球”的计划分四个阶段: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和新太阳时代。全程预计历时2500年,一百代人。不得不说这是个极富创造力和史诗般浪漫情怀的壮举啊!

    影片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只截取了刹车时代和逃逸时代之间的部分内容进行再创造,再具体点就是围绕地球撞木星这个重头戏,情节设置更为惊险曲折,人物形象更为丰满鲜明,人物之间的情感冲突也更为激烈,特效摄影那啥啥的就更不用说了,毕竟电影拍出来要具有观赏性,视觉冲击必须要强烈,这样才会有票房嘛!其实要做到这些并不难,很多国外科幻大片都做得很好,《黑客帝国》《星际迷航》《阿凡达》等等。那么作为中国第一部硬核科幻片,如何吸人眼球,如何一炮打响,如何剥去技术的外壳,体现原着的思想内涵,确实是个难题。

    好在,这部大年初一上映的贺岁片不辱使命,非常震撼,某些片断甚至让人热泪盈眶,这对于科幻片来说是不多见的。归根结底,科幻片无论多么科幻,最终还是要体现人的精神和思想——科技以人为本,只有做到这一点,才算是好的科幻片。阅读原着时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段话,“我们必须抱有希望,这并不是因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时间,我们都要拥有它。”在影片中有一句台词,“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我认为这就是影片忠实于原着核心思想的地方——万物之中,希望至美!

    当地球即将遭受灭顶之灾的时候,带着地球去流浪是人类得以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但是,这注定是一条充满艰辛苦难和牺牲的漫漫长路。在刹车时代,地球表面温度已降至零下80多度,北京上海等大都市都已变成冰雪覆盖的废墟,荒凉死寂。我们的星球还没有启程流浪就已面目全非了,人类只能移居地下城,在没有阳光,没有春天的洞穴中继续生活,延续希望。在地球发动机出现故障时,各地救援队都在奋

  • 8、 《万物简史》读后感

    通过阅读,我懂得了地球的形成;懂得了地球的周长;懂得了地球的质量;懂得了地球的年龄;懂得了地球的结构,而这一切,都是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得来的!

    最近读了一本的科普书——《万物简史》,作者是美国的比尔·布莱森。

    这本书讲述了宇宙的许多奥密,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点到无限大的宇宙;从无数的元素构成我们的太阳系;从无数岩石构成我们的地球;从地球的诞生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一切都无比的神秘,无比的复杂,但这本书却从天文、地理、数学、化学、物理等多个方面来讲述这些事物,使它们成为有趣的知识。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二部——地球的大小,讲述了很多的科学家不畏艰辛、不断的对地球进行研究,这是人类的好奇心理造成的。诺伍德为了测量地球1度经线的长度历时两年走了330多公里;布格和孔米纳花了10年的时间证明了地球赤道略鼓,两极稍扁;马斯基林为了测量山的重量花了四个月的时间不断的计算;玛丽·安宁为了挖一块蛇劲龙化石花了10年时间。

    多亏第一代原子科学家的献身精神和不畏高度危险的工作,现在的我们才越来越清楚,地球是古老的。

    通过阅读,我懂得了地球的形成;懂得了地球的周长;懂得了地球的质量;懂得了地球的年龄;懂得了地球的结构,而这一切,都是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得来的!

    生命!地球!宇宙!很多的知识都被作者用清晰的笔法汇集到此书。通过这本书,我发现了科学的有趣,我了解了宇宙,了解了地球,了解了生命,了解了万物!越了解生命,我越觉得生命的不易,越了解地球,我越觉得地球的珍贵,正因为科学家们的努力,我才能懂得那么多的知识。

    事物的发展和完善是靠着许多人努力奋斗来完成的,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发明创造更多更好的事物!

  • 9、 万物简史读后感600字:读《万物简史》后感

    万物简史读后感600字 读《万物简史》后感

    《万物简史》讲述了宇宙中的许多秘密,从微小的粒子、原子的组成到生命的来源;从伽利略发明的单筒望远镜到现代化大型哈勃天文望远镜;从小小的单细胞到丰富多彩的动植物;它从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数学等几个方面解释了我们生活的这个宇宙,就像一个百变魔盒。原子、粒子的组成、牛顿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这些纷繁复杂的科学概念通过科学家的讲述变成了非常有趣的东西。

    其中,我最喜欢生命这一节。生命是由无数个没有生命的原子集结在一起而成的,如果用镊子(当然很小)钳出身上的原子,人其实也就是一堆原子尘土。而且,只要是一个生命,就都是运气好得不得了:你每一个祖先都没有被烧死,被压死,被累死,被饿死,都能成功地找到对象、生儿育女,在每一个你的祖先身上都有一段传奇的经历并最终产生了你。每一个生命,都是来之不易的,而且,只要原子的排列出现了一点点的差错,哪怕是最细微的,你现在也许就是啃食岩石表面的海藻,或是像海象那样懒洋洋地趴在岩石上晒太阳,或是在海面上喷一口气,然后钻到海底十八米的深处去吃一口美味的蚯蚓。既然生命是如此不易,我们当然要利用好自己的一生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帮助社会进步,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很多鲜为人知的秘密正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追求,而那些答案和剩下的未被人发现的秘密,还藏在那黑洞洞的宇宙深处中,人类目前已知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想要得到那些藏在更深处的秘密,只有让我们一起去学习,去探索。

  • 10、 读《万物简史》有感

    读《万物简史》有感 《万物简史》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奥秘,在这一段段令人咋舌的文字的背后,是无数个科学家们为追求自然真理的付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随着作者,一同在万物历史的长河中遨游着。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 在此之前,我也读过许多科普名著,但是它们都比不上这一本书,我认为《万物简史》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科普类旷世巨著。作者比尔布莱森用幽默风趣的写作手法,写下了一段段精彩的文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像是在枯燥乏味地浏览书中的故事,而像是在与作者对话,加入了比尔布莱森旅行团跟着导游乘坐时光机,目睹了历史上伟大的一幕幕,进行了一次别样的穿越旅行。文章描写细腻,把每一位科学家的外貌,动作描写得格外细致,把每一个伟大的瞬间都用慢镜头的形式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让我读得流连忘返,最后使大家不禁发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想,这应该就是作者的初衷吧! 正如作者所说:一个星球,一次试验。世间万物大概都是造物者的杰作吧,读了这本书,我好像置身在历史的长河中,去领略这引人入胜的试验。

  • 2019-10-24

  • 2022-04-14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19

  • 2021-09-11

  • 2019-10-22

  • 2019-10-09

  • 2019-09-21

  • 2023-01-26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3

  • 2021-11-11

  • 2023-05-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1-06

  • 2022-11-30

  • 2019-11-08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24

  • 2022-09-20

  • 2019-10-28

  • 2019-09-25

  • 2019-09-20

  • 2023-06-07

万物理论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万物理论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万物理论观后感、2024万物理论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