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托尔斯泰的镜子读后感 > 地图 > 托尔斯泰的镜子读后感,2024托尔斯泰的镜子读后感
托尔斯泰的镜子读后感相关栏目
托尔斯泰的镜子读后感热门栏目
托尔斯泰的镜子读后感推荐
托尔斯泰的镜子读后感

(共 5793 篇)

  • 1、 《托尔斯泰的镜子》读后感800字

    灵魂的探索之路_托尔斯泰的镜子读后感800字:

    托尔斯泰的一生都在名利场内外挣扎,不知所从。他是时代的镜子,也是那个时代独一无二的为底层人民呐喊的贵族,更是一个勇敢毅然的凡人。他次次在离与留之间徒然的徘徊,让自己的灵魂长辞在一个小小的方形土堆。但他的灵魂是复活了的,因为人们一直敬仰着他伟大广博的胸怀。

    一直认为托尔斯泰做出离开的决策是伟大的,这是他灵魂的觉醒。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跨越了一次次心灵的障碍,终于奔向了更广阔的幅原。他安息时,内心一定是幸福的,他的梦想、他的人生和他的精神是圆满的,此生无愧也。

    托尔斯泰能被如此高度的评价,和他所用的镜子是分不开的。镜子测量人的良心,是最铁面无私的,它其实就是人的道德,人的反省工具,人的行为准则,可以让人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它反映了人的内心:欲望和渴求在它面前无所遁形,让人得以修补自己的瑕疵。孟子用其日三省吾身,太宗用其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你可从中看出自己的渺小,于是努力着,期待着在镜中看到更美好的明天。镜呵,是人生的写照啊:你给人生一个微笑,于是镜也回之以笑。生活的态度,镜给予你的态度,未来你面对人生的态度。

    当托尔斯泰看向镜子时,他看到了自己迷茫,痛苦,在暴风骤雨里寻着自己的灵魂,晕头转向,犹豫不决,有两条路等着他选择:一条阳光灿烂,春暖花开;一条荆棘丛生,狭窄幽暗。他用前半生抉择着,却一无所获。在后半生,他用镜子照了照,发现春暖花开背后是一条无所去从的死胡同;荆棘丛生背后有良田、美池、桑竹在镜中,他看到了两种举止的自己。镜子还是无言,他却下定了决心。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快乐的/日子/终会来临。我们都在梦想的角逐台上奋斗,踏着荆棘向前行走,前方是无尽的荆棘,那或许是我们人生的至暗时刻。拿出镜子照吧,照着广阔的蓝天,照照悠闲的白云,永远以天降斯人自勉,再继续前行,怀着追梦人的心境,长风破浪,直济沧海;因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镜子在,灵魂在,生命在,生活在。作者:乐恒嘉

  • 2、 忠实的镜子--读《镜子小史》有感

    我喜欢镜子。每天清早,当我刷了牙,洗了脸,总是习惯地走到镜子面前,梳梳头,整整衣服,系好红领巾。可是,有关镜子的履历,我却一无所知。我翻开《中国现代科学小品选》,一下子就被叶永烈伯伯写的《镜子小史》吸引住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镜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理发店里,装着一面面宽大的镜子,让人们欣赏自己满意的发型;汽车上有反光镜,提醒司机注意人们的安全;舞蹈排练室里有大壁镜,让舞蹈演员选择最美好的舞姿献给观众;商店试衣间里有穿衣镜,让人们把衣服穿得更漂亮,把生活打扮得更美好......

    然而,在《镜子小史》这篇文章,我感受最深的还是这段话:镜子永远是那样忠实,毫不隐瞒地告诉你,你的脸上有没有污斑。在生活当中,人们不能没有镜子。我觉得,在思想上,人们也不能没有共产主义道德这面镜子。没有这面镜子,我们的一言一行就没有衡量的标准。

    读了《镜子小史》,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应该与忠实的镜子交朋友,用它照着我们的一言一行。那些恭维我们,欺骗我们的镜子,绝对不是我们的朋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是多么需要一面忠实地反映我们真实面貌的镜子啊!

  • 3、 生活的镜子读后感

    生活的镜子读后感

    学校里发了一本《生活的镜子》,我看了,有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仙鹤》讲的是在我国北方的乌裕尔河那里,一个名叫虎儿的小男孩因为不懂区别鸟蛋,掏了两只仙鹤蛋回家。爷爷为了保护仙鹤,自己孵蛋,不辞辛劳地把小仙鹤孵出来,并抚养大,直到小仙鹤归队。我读了,很受感动。为的是爷爷为了孵蛋贡献出了崭新的黑布面、白羊皮大皮袄,为的是爷爷早、中、晚、夜里都摸上半个小时仙鹤蛋,为的是爷爷每天把小仙鹤带到食物多的地方去吃食。我看到爷爷这样保护仙鹤,又想到了很多。

    世界上有许多保护环境的人,但也有许多残害动物的不法分子。我真希望大家都能保护动物。蝗灾的危害大家都很清楚,蝗群所经之处,粮食颗粒无收,给人们带来多么大的灾难呀!这还不都是因为捕杀青蛙吗?伤害动物等于伤害自己,某种动物泛滥成灾的例子难道还少吗?残害动物的人们,快觉悟吧!不要再伤害动物了,他们是我们的朋友!如果生态失去了平衡,那我们将会遭受灾难,如果等到那时你们才觉醒,那就太迟了!

    让热爱环境的人们都携起手来,让我们一起为地球出份力,一起保护动物吧!因为,伤害动物等于伤害自己。为了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请放下捕猎的工具,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和动物交个朋友吧!

  • 4、 托尔斯泰传的读后感

    篇一:托尔斯泰传读后感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

    《托尔斯泰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描写了一代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生命最后三十年的心路历程和人生遭遇,真实地再现了托尔斯泰最后的人生是如何悲壮地落幕的。

    读《托尔斯泰传》有感

    “一百年前,俄罗斯一位伟人为我们这一代点燃了一支最纯真的火炬,照亮了我们的青春。”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1828年列夫·尼古拉耶维奇出生在莫斯科南部的小村里,直到八十二年后去世,他一直没有离开家乡。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有两位热心肠的女人照顾托尔斯泰和他的四个兄弟姐妹。

    他曾亲吻一匹老马,为了曾经使他受苦而求他原谅。此时他未来的才华已露出端倪:他有想象力,常为自己想象的故事伤心落泪;他那从不休息的大脑总是努力去思索人们内心之所想;他早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他锐利的目光,能在丧礼参加者的脸上看出他们是否真的悲痛。

    他自己说,他五岁时便已经第一次感到,“人生并非一种享乐而是十分沉重的苦役。”

    他的成绩平平。他称自己的少年时代为荒漠时期:“一片黄沙,吹来阵阵炽热的狂风。”他很孤独,头脑总处于狂热状态。他自知长得丑,为了和别的“体面人”一样,他也去赌博,糊里糊涂得欠了一身债。“那真是彻头彻尾的放荡。”罗曼·罗兰评价道。

    “绝对的真诚”救了他,在他行为最放荡的时候,他也能头脑清醒地对自己作出毫不留情的批判。这种独立判断的做法,在他年大学时候已经用来批判社会习俗上和思想上的迷信。他看不起大学传授的知识,不愿做正规的历史研究,因思想大胆而被停学。

    1852年,托尔斯泰的天才初次开花结果,他写出了:《童年》、《一个地主的早晨》、《袭击》、《少年》。

    《童年》对他的成名颇有帮助。而凌驾在这一切作品之上,成为这第一道山脉最高峰的作品,是托尔斯泰最美的抒情小说之一,也是他的青春之歌的高加索诗篇——《哥萨克》。正如他自己所说:“青春万能之神,逝而难再的冲动。”从这一点来看,此书是独一无二的。

    托尔斯泰的婚姻美满,使他在十到十五年间尝到了多年没有的和平与安宁。于是,他在爱情的庇护下从容考虑和实现他脑子里的杰作——十九世纪小说之牛耳的鸿篇巨

    制《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宁娜》。

    在随后的作品中,托尔斯泰又将这些保持精神健康的训诫加以补充。《我们该怎么办?》,《我们的信仰是什么?》,《艺术批评》,《什么是艺术》??一种以爱来缔造人类的联合,另一种则向爱的人敌人作战,

  • 5、 托尔斯泰的《复活》读后感

    托尔斯泰的《复活》读后感

    托尔斯泰是人类文化史上灿烂的巨星。他的三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他的代表作,世界文学宝库中永不磨灭的珍品。而复活是他世界观发生剧变后,呕心沥血写出的最后一部长篇巨著,公认为是托尔斯泰创作的顶峰,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的总结。《复活》写的是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和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精神的复活,主要是聂赫留朵夫精神的复活。小说中多次写到,在聂赫留朵夫身上,精神的人与兽性的人经常在较量。聂赫留朵夫大学时期是一个纯洁、热诚、朝气勃勃,有着美好追求的青年,进入军队和上流社会后,过起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兽性的人统治了他,精神的人被压制了,沉睡了。他第二次见到玛丝洛娃,以及后来的七八年,便是兽性的人统治着他的时期。正是这一时期他诱奸了玛丝洛娃,并将她抛弃,可怜的玛丝洛娃被主人赶出门来,在走投无路的境况下沦为妓女。浑诨噩噩,过起醉生梦死的生活。因为往事是如此令她痛苦与厌恶,她尽量不去回忆,将那些伤心的过去抛之脑后。就这样一个原本纯洁美丽善良的少女成了一个对世事心灰意冷、失望透顶、几乎麻木的人。 作者以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故事为全书之纽带,而将大量笔墨用于描写聂赫留朵夫对社会、人生的观察和见解之中。于是,我们一次次读到聂赫留朵夫在精神之人与兽性之人之间如何艰难抉择的片段。 与玛丝洛娃的巧遇,可谓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再次打开了聂赫留朵夫心中的阀门,封沉其中的善良,羞耻心,此文来源于网络心,同情心…一并涌出,汇聚成了精神的人,与那个兽性的人进行对抗。于是,眼前那层灰暗老化的角膜脱落了,使他对社会与生活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对整个贵族阶级、对待封建官僚制度、对待宗教、对待法律和监狱以及对待革命者。在他心中,革命者是极好的人,精神道德面貌高于一般水平。他对于他们充满了敬意,对于劳动人民充满同情和此文来源于网络护之心,而对于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对于贵族充满厌恶。在《复活》第二部中写到:他“看着这些人那干瘦而强壮的四肢,那粗糙的土布衣服,那黑黑的、亲切的、风尘仆仆的脸,感到自己置身于这些全新的人以及他们那种真正的人类劳动生活的正当情趣和苦中作乐”,感到自己进入了一个美好的新世界,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上等社会。”而“想起了柯察金之流那个游手好闲、穷奢极侈的世界以及他们那种低下卑微的生活情趣”,就感到厌恶。 《复活》一书如实地描绘了人民的悲惨境况;描
  • 6、 《生活的镜子》读后感

    自从我读了《生活的镜子》这本书以后,对我的启发甚大。我懂得了:生活,是一个丰富开阔的大课堂。生活的际遇表面似乎很偶然,好像是由地域的不同导致的。实际上这是必然,是由人的观念造成的。要记住:机会握在每个人自己手中。而生活是一场场无形的考试,每个人的言行表现都是在为自己的人生答卷打分。

  • 7、 情绪的镜子读后感
    情绪的镜子读后感 非常非常喜欢作者的文字,还有她洞悉这世界奥秘的深邃眼光。更喜欢她温婉的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和她那种经历过死荫幽谷之后回头望的那种波澜不惊的沉稳。让我深深的体验那句话——苦难是化妆的祝福。可是又有多少人能从苦难中站立起来呢。但林凯沁不仅做到了而且还成为了他人的祝福。 这本书告诉我人生没有太迟也没有太烂到不能去改变。社会总告诉我们说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年纪的事。对于耽误了时间的人来说,年纪一大把再做小孩的事似乎很羞耻。因为这样的羞耻感我们耽误了多少改变的机会呀。作者17岁读中学,23岁中学毕业,40岁读研究所,走的并不是常人的道路,但又有何妨呢?人生在何时沉淀都有它的道路吧。所以不要怕太迟,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不放弃,改变一点再一点。人生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吧。 作者在她娓娓道来的故事里充满着很多智慧的领悟。在处理冲突上怎样互换心理的三种状态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弹性适当的使用这三种状态即使在剑拔弩张的情境之下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还有,书中对孩子成长的路程的体验:“离家是为了回家,离家是为了有机会再回来”。如果父母都能真正理解这个道理可能会大大减少孩子青春期的挣扎。放开手,信任他,他不会走的太远而且会回来的更快。 书中最引发我思考的一句话是:“生命不固执就温柔,不迷思更美丽”。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否固执,但是确实认为自己不够温柔。我对温柔的理解是:宽容,接纳,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遇事不紧张、不坚硬、不倔强,是一种乐于接受改变的勇气。真不知道我有过多少错误的坚持,错过多少改变的机会。但是没关系,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在余下的岁月里,现在是最年轻的时候,面对学习新的领域,我要勇往直前。 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烙印生活着,文化的、家庭的、生长经历的不同,使得每个人的人生脚本都大不相同,或一帆风顺的或充满荆棘的,但无论怎样自己都可以让自己的人生过得精彩。就像一副画,有时候画错了,你可以选择把它扔掉也可以选择去修改,覆盖颜色,勾勒线条直到完成它。它终究会成为一副与众不同的作品。 最后用书中的文字作为结束: “这是一群我所熟悉的自己,如果问我一切要不要重来?当然不!打桥牌,最有意思、最精彩的是,拿到一手烂牌,却能面不露畏惧之色且绞尽脑汁让对手赢在边缘,这才叫得意!而把一本不怎么好的人生剧本,好好的
  • 8、 《镜子的法则》读后感

    《镜子的法则》读后感

    很少有书能触动我的内心,《镜子的法则》做到了。这是一部充满爱与感动,也将带给你无比勇气与启发的心灵佳作。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故事展开的。一位平凡的家庭主妇荣子正在为儿子的问题而担心不已。她上五年级的儿子优太在学校受人欺辱,却不肯向他承认,更对她的关心非常不耐烦。荣子决定向精通心理学的友人矢口求助,而矢口竟一语道破荣子之所以面临这一的难题,是因为她一直在内心深处无处原谅一个人为什么儿子的问题会和荣子自己心中的积怨有关?当荣子在矢口的神秘指引下,逐步探究内心的脉络,才发现自己多年来和父亲之间未曾愈合的心灵裂痕,始终深深印象着他的人生。在这一个荣子必须拿出勇气面对自己纠结已久的问题,学习与他人生中最困难的一项功课 — 原谅与宽恕。

    看这本书时,有点想哭的感觉因为荣子有太多与我相似了。荣子抱怨自己父亲的文化程度低粗俗常抽烟喝酒。而我老是抱怨爸爸抽烟喝酒每次看到他抽烟我都会很讨厌并会说他。爸爸,抽烟对身体真的不好我希望你能戒掉抽烟的坏习惯。以后我在也不抱怨因为他毕竟是我爸,以后有什么事都心平气和跟他说,不吵架。

    里面的一段话说得很好。现实人生,是映照我们人生的一面镜子,存在内心世界的因,造成了现实世界里的果,当我们照镜子时,如果头发乱了会怎么做,当然是伸手去抚弄自己的头发而不是去整理镜子里的头发。同样的,要解决人生中遇到的问题,一味在外界找原因是徒劳的,解决问题的根源在你的内心。过去的记忆和创伤,通过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现实人生。认真体察自己的内心,聆听他们,接受他们,慢慢放下和宽恕种种现实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就是镜子的法则。

    《镜子的法则》告诉:我们人生中的现实,是反映我们内心的明镜。“境由心生”,我们糟糕的处境是因为我们内心的烦恼。因为担忧心爱的儿子受到同伴的责备,照射出荣子对父亲的责备;因为心爱的儿子不体谅自己,照射出荣子不体谅父亲;因为心爱的儿子不尊重不信任自己,照射出荣子不尊重不信任父亲。有果必有因,困境皆因心魔而生,心魔是由过往的成长经历积成,符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童年的经历进入到潜意识,影响成年的应对方式。

    按照《镜子的法则》的说法,我们对生活的很多态度缘于对父亲的态度,比如与丈夫和与儿子的关系联系于对父亲的关系,习惯把丈夫看作父亲,把儿子当作自己。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那母亲的影响呢?让母亲情以何堪?让没有父亲的单亲家庭的

  • 9、 《情绪的镜子》读后感

    《情绪的镜子》读后感

    “时间是无言的老师,它的静默被人以为无为,它的充裕被人以为无度,我们总在它里面放肆的挥霍,在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狂傲中,未知它的来去。”

    非常非常喜欢作者的文字,还有她洞悉这世界奥秘的深邃眼光。更喜欢她温婉的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和她那种经历过死荫幽谷之后回头望的那种波澜不惊的沉稳。让我深深的体验那句话——苦难是化妆的祝福。可是又有多少人能从苦难中站立起来呢。但林凯沁不仅做到了而且还成为了他人的祝福。

    这本书告诉我人生没有太迟也没有太烂到不能去改变。社会总告诉我们说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年纪的事。对于耽误了时间的人来说,年纪一大把再做小孩的事似乎很羞耻。因为这样的羞耻感我们耽误了多少改变的机会呀。作者17岁读中学,23岁中学毕业,40岁读研究所,走的并不是常人的道路,但又有何妨呢?人生在何时沉淀都有它的道路吧。所以不要怕太迟,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不放弃,改变一点再一点。人生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吧。

    作者在她娓娓道来的故事里充满着很多智慧的领悟。在处理冲突上怎样互换心理的三种状态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弹性适当的使用这三种状态即使在剑拔弩张的情境之下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还有,书中对孩子成长的路程的体验:“离家是为了回家,离家是为了有机会再回来”。如果父母都能真正理解这个道理可能会大大减少孩子青春期的挣扎。放开手,信任他,他不会走的太远而且会回来的更快。

    书中最引发我思考的一句话是:“生命不固执就温柔,不迷思更美丽”。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否固执,但是确实认为自己不够温柔。我对温柔的理解是:宽容,接纳,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遇事不紧张、不坚硬、不倔强,是一种乐于接受改变的勇气。真不知道我有过多少错误的坚持,错过多少改变的机会。但是没关系,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在余下的岁月里,现在是最年轻的时候,面对学习新的领域,我要勇往直前。

    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烙印生活着,文化的、家庭的、生长经历的不同,使得每个人的人生脚本都大不相同,或一帆风顺的或充满荆棘的,但无论怎样自己都可以让自己的人生过得精彩。就像一副画,有时候画错了,你可以选择把它扔掉也可以选择去修改,覆盖颜色,勾勒线条直到完成它。它终究会成为一副与众不同的作品。

    最后用书中的文字作为结束:

    “这是一群我所熟悉的自己,如果问我一切要不要重来?当然不!打桥牌,最有意思、最精彩的是,拿到一手烂牌,却能面不露畏惧之

  • 10、 忠实的镜子--读《镜子小史》有感作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镜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理发店里,装着一面面宽大的镜子,让人们欣赏自己满意的发型;汽车上有反光镜,提醒司机注意人们的安全;舞蹈排练室里有大壁镜,让舞蹈演员选择最美好的舞姿献给观众;商店试衣间里有穿衣镜,让人们把衣服穿得更漂亮,把生活打扮得更美好……

    然而,在《镜子小史》这篇文章,我感受最深的还是这段话:“镜子永远是那样忠实,毫不隐瞒地告诉你,你的脸上有没有污斑。”在生活当中,人们不能没有镜子。我觉得,在思想上,人们也不能没有共产主义道德这面镜子。没有这面镜子,我们的一言一行就没有衡量的标准。

    读了《镜子小史》,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应该与忠实的镜子交朋友,用它照着我们的一言一行。那些恭维我们,欺骗我们的镜子,绝对不是我们的朋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是多么需要一面忠实地反映我们真实面貌的镜子啊!

    ··

    ·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2

  • 2021-11-1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1-05-01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0-23

  • 2023-05-20

  • 2021-08-26

  • 2019-09-20

  • 2021-04-0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5-08

  • 2021-11-07

  • 2019-09-22

  • 2019-11-03

  • 2019-11-08

  • 2022-07-12

  • 2022-12-05

  • 2023-06-16

  • 2019-09-28

  • 2019-09-21

  • 2019-10-22

  • 2019-10-19

  • 2023-01-24

  • 2023-05-1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0-16

  • 2019-09-20

托尔斯泰的镜子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托尔斯泰的镜子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托尔斯泰的镜子读后感、2024托尔斯泰的镜子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