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狩猎者读后感 > 地图 > 狩猎者读后感,2024狩猎者读后感
狩猎者读后感

(共 2380 篇)

  • 1、 《狩猎者》观后感

    《狩猎者》的观后感

    清明节的前一天,老师带我们看了一部电影《狩猎者》。

    故事情节是这样:盛夏时节,鬼子的一辆军车,在山区树林里遭到我军一个连的伏击。一阵密集的弹雨过后,一名侥幸的鬼子夺路而逃,但没跑去多远,就被布在草丛中的绳扣吊在树上,绳扣是一个叫山子的十五六岁的男孩布下的陷阱,男孩抢了鬼子的枪,参了军。再一次阻击战,他的战友老胶东三槐等十三名八路军战友惨遭鬼子杀害,于是,山子发誓为他们报仇雪恨,山子踏上为战友的复仇之路。

    让我最难忘的是片中这一片断:山子捡起老胶东留下的中式步枪,从泥水地里找找出了十八颗子弹,又把老胶东三槐等十三名战友的遗体摆成一排,向他们的遗体告别后就出发,去敌人主基地给那十三位战友复仇。看到这里我的心灵为之一震,要知道一支部队去攻打敌人的基地也不一定能生还,何况他还只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啊,后来看到有两个鬼子骑着车,被他几枪就打死了,我的心放下了。当他来到敌人的基地,又看到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杀死了几个敌人,我们为他喝彩。等到他只有一发子弹时,敌人发现了他,两名敌人向她靠近,他一枪打过去,一颗子弹竟然杀死两个敌人,太解恨了。其他敌人向她靠近,只见他拿出手雷,引爆了敌人的基地,他太勇敢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要爱护我们的国家,但是这句话不要只挂在嘴边,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要像山子那样,不怕牺牲,和敌人决一死战。

  • 2、 电影《狩猎者》观后感

    电影《狩猎者》观后感

    《狩猎者》描述了抗战时期,一个普通的猎户家的孩子,在失去所有亲人后,偶然成为了一个小八路。后来,在与大部队失散后,独自与日军斗争,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狙击手的故事。

    我是在快看完《狩猎者》时,才意识到我原来看过这部片子,不过,当时没看全。但是,无论看全与否,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第一次看这部片子后,我对靳东扮演的张连长竟然没有任何印象,或说没有很深的印象。当然,即便是第二次看这部片子我对张连长的印象也不能算很深。

    在《狩猎者》中,靳东几乎颠覆了以往我们对他的印象。这是一个我们多少有些陌生的靳东。当他身后即便有一个连的弟兄时,我们也感受不到荣少曾经的气场。同样是身穿军装,我们看不到沈剑秋呈现给我们的英气逼人的帅气。担任阻击任务时,他的身上也没有一丝一毫岳振生的镇定沉稳。或许最难过的是,一直被众多粉丝津津乐道的靳东的拿枪姿势,在这部戏中,别说酷了,不难看就不错了。

    这是一个好像连名字都没有的人,更多的人只记得他的职务是连长,姓张。这也是一个没有任何特写的人物,更多的人对他的印象恐怕都没有那个老胶东深刻。估计,没看过靳东戏的人,绝不会在这部戏中意识到他的帅,也没有人能看到他身上英雄气,更没有人能感受到他有什么气场。

    曾以为只要靳东演过的戏,我就能写出观后感来。即便那个我看不懂的《玉树开花》,我也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多字。但《狩猎者》真的难倒我了,整整一个月,我不知道如何落笔。这样一个带着草帽的八路军连长实在让人难以去重视他帅气与否,而当全戏以那个小猎户何远山为突出时,他就更不能有任何抢戏的表演。怎么写?这实在是挺折磨人的一件事。

    还好,终于有一天我的思路被打开了。因为我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了张艺谋,我突然想起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演员说过的一件事。他说他刚出道时,曾参演张艺谋的某部片子,当时老谋子告诉他,如果你把这个角色演得大家都记不住你,你就成功了。据那个演员说,张艺谋的话让他明白了原来还有这样一种表演。谢天谢地,我终于知道我该怎么写了。

    为了好好写这个观后感,我又重新看了一遍这个片子。我意识到,张连长无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否则很多情节没办法展开。仔细回想那些对手戏,靳东的表现虽不便于用可圈可点来形容,但绝对是非常到位的。只是,戏份太少了,少得我们差点忘了他。当他跟何远山谈心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他足够的耐心。被何远山追上时,他生气的样子,好可爱啊。和老胶东谈话

  • 3、 食荤者读后感1000字(3)篇

    因追热剧《都挺好》看到石天冬经营的私人厨房以“食荤者”命名,在这里帅气阳光的石天冬用心做出的各种精美食物套住了女主人公苏明玉的胃和心,好奇心的驱使在书架上挑了阿耐的这本《食荤者》。这本书算中篇小说篇幅不长,描述了商界中食荤者的百态,突出表现女主人公林唯平在成长进取过程中,在尽量不损人的条件下,如何独善其身,她二十九岁,理工科出身,已是一人之下千人之上的外企高层,难得的是不满足于任人宰割的管理人身份,不屈不挠的向老板阶层转变,她的睿智机敏,精明强干,又不失小女人的温柔,这些素质促使着她不断的向更高层的精英团队进步,最后事业爱情双赢,同为女人让人折服!世上女人各有不同,有特立独行的,有寄生虫性的,象林唯平哪样凌厉,精明,独立,能力非凡,能成就一番事业,做到真正的财务自由的女人不多,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女人如我。书中所说:食荤者,商场如战场没有一个是吃素的!商人无利不往,前一秒还是推杯换盏的生死兄弟,下一秒为了利益就可能兵戈相向,当然做的是洋洋洒洒不露声色。佩服于故事中浸淫商场的大佬们杀伐决断,精明过人的处世之道。食荤未必是吃人 ,但是一定是钩心斗角,争取最大利益。面对社会,面对生存,面对挑战,有人是主动食荤,有人是被动食荤,有人是被迫食荤,有人更是逃避食荤......商海如战场,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吃相如何,全在于个人的品行。食荤者并不代表谁对谁错,是他们是一群不愿吃素的食荤者,每个人个性里都有好有不好,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感觉都是一群真实地为自己生活的人。看书的乐趣在于你可以与书中感兴趣的人物共灵魂,可与作者共灵魂,亦中作为书外人保持灵魂独立,看书如个人荤素喜好,食荤食素有营养的不妨饱食!n

    不知不觉已经看完阿耐第5本著作了,一如既往成功地塑造了商场上打拼的食荤者—不是吃素的人。这本书故事相对简单,算是中短篇小说。围绕女主林唯平因外资制造工厂的家族模式运营弊端—最高权力人去世引发的内斗争权,导致被波及,投靠对手企业。从与对手企业谈跳槽条件,到独立撑起一个制造型企业,怕功成后被兔死狗烹而私下建立贸易公司谋取利益,直至与新老板破冰和相爱结婚结束。虽然故事没有长篇小说那样剧情大起大落,但是商场弱肉强食的本质,商人无利不往的本性展露无遗。即使林唯平最后与尚昆结婚了,但是她也是小心经营婚姻,就怕步白月儿或关太太的后尘,毕竟花无百日红—也许这就是尚困每次最后闭口不谈的话。看似大

  • 4、 艾伦·图灵传:如谜的解谜者读后感1000字(3)篇

    “你说我是个谜,

    其实我们都是谜,

    在苦痛中开始,在折磨中结束。

    被卑微的事物拖向死亡,

    把崇高的理想,背负到诸天至上。”

    这首诺贝尔的小诗是《艾伦图灵传.如谜的解谜者》(以下简称《图灵传》)一书的译者孙天齐在译者序中献给图灵的。在看这本书之前,但觉这首诗蕴含着哲思之美,而看完此书之后再回过头品味这首诗,一种难受的情绪震颤心弦,忍不住掩卷叹息。图灵这样一位超越了天才一般的存在并影响了世界的伟大人物,他的行为思想对于与他同时代的大众乃至今天的我们而言就像是一个谜,少有人能真正读懂这颗孤独而又自我的灵魂,就连他“像白雪公主那样,吃了一只毒苹果”后的英年早逝,也浸透着谜之浪漫又悲伤的气息。

    但笔者认为《图灵传》并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人物传纪,单就文笔而言,这本书的可读性并不强,文风平铺直叙又平淡,且书中不少篇幅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数论术语和理论细节的描述,读起来着实烧脑,笔者花了较长的时间认真读完了此书,作为一个非相关专业的伪理科生,虽然一边读一边很努力地搜阅相关的学术概念和原理,但学术部分仍读得半懂不懂。这是一部由数学家写的人物传记,也带着作者本人的思想投射在其中,本书作者安德鲁.霍奇斯是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位数学家,现任牛津大学沃德姆学院的院长,他是图灵的忠实崇拜者,也因其与图灵相同的同性恋身份,怀着对图灵的深深的崇敬和同情,以数学家的理性、冷静和准确笔调叙述了图灵的个人成长经历、学术思想和主要贡献,以及由图灵串联起来的一战至二战及二战后时代的英国社会文化,西方情报部门密码工作的创建和发展,近代数学、逻辑学、人工智能和形态学的发展过程。对于想在对图灵已被大众舆论和传播贴满标签的认知之下,试图解谜这位已然作古的传奇人物,并从他的经历和思想中获得启发的虔诚读者,这本书不可不读。

    写人物传记类著作的读后感,很容易写成对人物本身的感受。但对于这本传纪,笔者更愿意跳出书评,谈谈我对图灵的思想和与之相关的科学、战争和政治的一点微不足道的认识。但如罗素所言:“蠢货对智者的言谈所作的翻译,永远都不可能准确,因为他会不知不觉地把他听到的话翻译成他自己能理解的东西”。因此,这仅是经过了从作者(作者同样是一名智者)到译者,再到看到译著的第三手的读者,虽不至于蠢货但却平庸的心智水平的理解。

    人物传纪一般以时间为序,这本书从图灵童年起笔,霍奇斯笔下的童年时期的图灵与当时英国中产阶级中大多数的

  • 5、 看不见的舞者读后感1000字

    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下去,我们遇到的东西有很多,有很多东西会迷住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不清为爱的道路,你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事坏的,当然,阅读这件事情永远都不是坏的,看不见的舞者读后感1000字一起来欣赏一下!

    记得余秋雨说过这样一句话,阅读是唯一摆脱平庸的方法。我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诗集里三百八十三首诗歌一一拜读涵咏之后,即便很多篇目都不能确切理解他遥不可及的深度和高度,但还是被芳侠姐诗歌里面流露出来的大爱大美所折服,也似乎感觉到自己内心因此而得到的升华。

    这样的升华首先来源于诗歌中多次出现的意象:包括雪、麦子、太阳、火焰、青鸟、燕子、玫瑰和向日葵。不管是白里透着蓝的含有孤独的雪粉,还是晶莹如冰的雪花石,抑或充满爱意的金雪,都给人纯洁的,像《年轻时候的每样事物的单纯存在》,我读到了这事物的让人熨(yǜ)贴,让人温暖的功效。麦子不管是金黄的还是沉默的,抑或是呼喊的,或者拥有针尖似的麦芒的,它让我明白了只有富实才能幸福的道理,领悟了来自高远清澈的心灵下拥有的非常辽阔,以及像针尖的麦芒的不屈。诗歌里不止一次的赞美太阳,崇拜太阳,让我理解了无论现实多么阴暗,终抵不过内心拥有阳光。我看到了一颗烈焰焚烧也改变不了的诗意生活的安顿的心,看到了《燕子》即便听从命运的驱使,但那种隐忍的人格更加光辉。玫瑰的芬芳,氤氲着勤奋的舞者,让人倍受鼓舞。向日葵的专注,如同我们对父亲的敬仰,永生力量。

    其次来源于诗歌色彩的特点,景色更多的呈现白,蓝,金黄。让我明白诗人内心的纯净,并因为纯净的心和混杂的世界猛烈冲击下的忧郁蓝,悲伤的蓝,孤独的蓝。以致我在《白纸竖起的绝望》中看到了在理想和现实中,诗人坚毅的认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那就是只有诗歌才是她快乐的源泉。即便现实如一只《蟹》那么霸道,她也清醒在《晨光,那青色的箭矢》里。《从被蜜蜂吻过无数次的额头》上,我仰望到了一个肉体的人走向至高精神境界接近神的可能。这种可能让我们的诗人有了一般人都没有的高度,那种高度在诗人的心里有着世人不可触及的锐利。她之所以有那么多蓝色呈现,就因为她的高度,让她孤独在《枣花落》的音乐里;让她高处不胜寒。没有尘世的喧嚣和热闹,只有高处的孤独,悲凉,荒凉,更有不被理解的哀伤。所以她大声呼喊金黄的麦子,金黄的太阳,她设想做一株麦子和满地的麦子一起幸福地享受金黄的太阳所给予的普遍温暖。当诗人《看见小鸟欢快地啄食米粒》时,她自己更愿意做这样的

  • 6、 《攀登者》影评1000字

    《攀登者》影评:何以对情感戏见仁见智 电影《攀登者》影片讲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成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完成中国人首次登顶珠峰的故事。真实故事只有比电影更艰苦、更加悲壮,当年克服万难的攀登珠峰,每个人都背负着巨大的荣誉感,唯有牺牲多壮志,前仆后继勇往直前,这在电影中多次出现,令人泪目。然而,影片为了戏剧性做了改编,但还是基本忠实呈现了两次登顶中的真实状况。对于虚构的两段情感戏见仁见智,与其说是想让人物更丰满,不如说是补充了气象、医疗和后勤等支援团队的形象,真实故事中像他们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这最能体现出的集体主义精神,在雪山大全景的航拍中荡气回肠。 应该说,对于登山冒险题材而言,中国电影几乎是个空白,这种题材的电影太过于难拍,以前的中国电影在技术和资金方面都难以达到国际水准。而有着视觉奇观电影,在珠穆朗玛峰壮观的背景之中,中国登山队员面对着一次又一次的生命极限挑战,珠峰顶是人类世界最接近天空的地点,正是因为如此,才吸引登山队员不断向峰顶发起挑战。影片里像热爱登山运动的人,他们眼中看世界,可能就是看到那一座座高峰,他们的人生目标就是要攀登到这些高峰之巅,一览众山小。 也就是说对于影片人物中方五洲如此、曲松林如此、杨光和李国梁也如此,在他们的生命中,登顶珠峰是必须完成的人生目标,这是为了国家的荣誉,也是为了他们的理想。真正的攀登者绝对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团队协作,是依靠科学,敬畏自然。而在影片记录历史的意义远大于其商业娱乐性,两次攀登是特殊年代的壮举,是每个中国人都需要了解的历史事件,但如果这部电影不提起,只怕很多人还不了解这群了不起的英雄。 在这部电影里,感情戏是这部片子最为人诟病的存在,也一并使得节奏不对,完整感不强。诸如哎呦,我的胖妞那里,作为电影院普普通通一名观众,其中的情绪真实的反映了这一段的差劲、尴尬。像这样的登山题材作为少见的类型片,最大的成功秘诀当然是扬长避短,登山的种种危险,珠峰上空的样子、珠峰的生态、峰顶俯瞰视角,以及关于要人还是要摄影机的选择都可以多做文章,这都是新鲜却也让观众觉得有趣的地方。而且,影片中贯穿全影片的主题确实升华了电影的高度,因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没有对世界的探索就没有人类的进步。 换句话说,关于攀登的叙述,如何登山、什么时候登山、需要哪些准备,影片的细节很多,给了足够令人信服的铺垫,配合三次登山
  • 7、 《狩猎》影评600字

    《狩猎》影评:每一个人都是狩猎者 《狩猎》这部影片在理性的叙事和令人感到寒冷的镜头之中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阴暗面和人遭受群体排斥时心灵所遭受的巨大痛苦。 卢卡斯让卡拉尔感受到了温暖和安全,于是卡拉儿将自己亲手做的礼物送给卢卡斯,希望他会喜欢自己,但卢卡斯不肯收下礼物,还说亲他是不该做的事。于是卡拉儿向院长撒了弥天大谎。卡拉尔的心理:我这么可爱,你竟然讨厌我,你等着。 孩子们和卢卡斯相处的特别愉快,但幼儿园院长因为卡拉尔的一句话便轻易地怀疑卢卡斯性侵,并通知了家长提高警惕,立即喊来警方介入调查。院长的心理:我管理的幼儿园中千万不能发生这样令人作呕的事情。卡拉晚上告诉我的事。听后我并不确定,我必须找个人证实一下。 西奥是卢卡斯最好的朋友,一起打猎,一起骑着摩托车远行,偷别人家树上的果子,彼此的挚友,也严重受到别人的影响相信绝对不是女儿撒谎,尽管他也不是十分的肯定。西奥的心理:我不相信我的好朋友干出这样的事情,但镇上的人们议论纷纷,我又不得不信,毕竟无风不起浪呀。 镇上的居民们不愿看到卢卡斯,不欢迎他,甚至去超市购物也遭到了恶意拒绝。居民心理:这样的人渣竟然出现在我们的镇子上,还在幼儿园做老师,真让人感到恐惧!难怪我孩子晚上老做噩梦呢,希望警察赶快带走他。 警察带走了卢卡斯,经过调查无罪释放。但人们怀疑鄙夷的眼神仍不肯放过善良的卢卡斯。卢卡斯毕竟还是社会人,当一个人被孤立和异化的时候,这种被排斥带来的对人的伤害是巨大的,更何况这种排斥和有意的异化是冤枉的。所以当教堂里面对孩子纯真的合唱,卢卡斯近乎崩溃。 影片中卡拉尔的一句谎言看似是导火索,让卢卡斯的人生顿时跌入低谷。但最深的根源却是任性阴暗的一面,总是习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带着先入为主的偏见,用诱导性的语言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卡拉尔算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所以当她说出谎言后,人们迅速站在社会道德的高地,人的社会性毫无保留得被曲解和误用,对无辜的卢卡斯群起而攻之。而善良木讷的卢卡斯却始终保持着他的本心,也让人们在这部影片人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 影片的结尾是卢卡斯的儿子马库斯的成年仪式,这一幕让人耐人寻味。成年意味着一个人从此加入了社会群体。在社会这个舞台上,每一个人有美好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狩猎者,至于中枪倒下的猎物是否无辜,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 8、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1000字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1000字

    白下进校马瞬琴在冬天寒冷的假日里,读着陈震老师的书——《做温暖的教育者》,很受感动。我在思考,作为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不仅仅要做一个温暖的教育者,更要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

    做温暖的教育者,需要我们在工作时,充满爱心、充满真心、充满公心、充满慧心。让我们的服务对象能真切感受到我们平等、理解的爱。这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而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则是我们每一个教研员应有的追求。

    智慧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决定处理和发明创造的潜力。智慧的研究者,是指研究者在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决定事物并在实践中遵循事物规律、实现行为目的的过程中,始终以研究的心态参与其中,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得到新的认识,取得新的成果,与此同时增强并发展着自身的这种研究潜力。我想自己是一名从事幼儿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自己也在不断地提升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我感到成为智慧的研究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我终身的追求。

    教研员的主要工作是开展高效的教师教育,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程研究与编制导论》一书中,斯腾豪斯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三条途径:透过系统理论学习;透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教师的学习同儿童的学习一样,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验证、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新信息,从而建构整合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构成教育潜力的过程。斯腾豪斯的后二条途径都涉及“研究”。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是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超多的研究证明,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引领教师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个专业的教研员,要和一线教师组成学习研究共同体,和教师们一齐,用心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帮忙教师逐渐由新手型向成熟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要引领教师研究,就务必了解教师研究的本质和主要特征,我认为,教师研究的过程就是教育教学的过程,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教师研究是为了教育教学而研究,是在教育教学中研究。教师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专业自主”——对于教师个人来说,意味着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决定、决策。完整地说,“专业决

  • 9、 《敲门者》的读后感1000字
    《敲门者》的读后感1000字

    《敲门者》一书,散中有整,自成一体。全书以《海上星空》为先导,从地缘文化的角度勾勒了当代海派的面貌。依次导入对海派画家、全国画家和美术现象群体的评价。最后以探讨中国文化中国油画性质的《大地苍茫》作为结语,气势充沛。毛时安评论的画家有朱屺瞻、沈柔坚、程十发、杨可扬等海派已故前辈艺术家,有晁楣、周韶华等开宗立派的老艺术家,也有林曦明、方增先、张桂铭、陈家泠、杨正新、萧海春、陈逸飞、施大畏、俞晓夫、丁绍光、田黎明等一批海内外知名的艺术大家。“法天贵真,不拘于俗。”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艺术家心灵的大门,引领我们从中看到新时期以来上海和中国美术取得的历史性进步,在他们的作品中发掘出艺术品质和精神含量。就像雨果的名言那样:“我们不能超过天才,但我们可以和天才并驾齐驱。”

    敲门者,是一个富于隐喻的意象。如果把画家当作人类广袤精神大地上的敲门者,他们用一辈子的生命、热情和执着,去敲击艺术的大门,创造出刻着他们生命的印记,属于他们自己的一个崭新的色彩和线条交响的艺术世界的话,那么,评论家的责任就在于用自己的心灵去叩开艺术家的心灵之门。“怀素自言初不知。”评论家是美术王国的敲门者。作为上海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毛时安始终以其专业的敏锐眼光、良好的理论修养、鲜明的艺术价值观、饱满的激情、评论写作的文采和用功勤奋,闻名于业内。30多年来,他坚持以公正理性的态度取舍、遴选出优秀的作品,用心灵去解读美术家创作的幅幅作品,用不亚于艺术家的敏感心灵去捕捉画面上和画面后那些最微妙最激动人心的东西。比如,他从油画家俞晓夫不是什么是什么的缝隙中窥见他迷宫般的图像背后宏大叙事思辨的历史戏剧。他把海派大师程十发放在时代急流里考察,勾勒了“程线”一波三折的艺术魅力。他最早敏感地从美学的立场高度激赏周韶华《大河寻源》的艺术自觉。他用结实而文采四溢、自成一体的文字,把自己赏评时内心隐秘激动的片刻和极为独特的审美见解,把这些作品不同寻常的特点呈现在读者和艺术家眼前。他评价方增先晚近人物画的浑茫之境“让人与山、人与自然变成了一个值得我们去爱的浑然整体”。说张桂铭的画是阿q微醺后看到的未庄的风景,说陈家泠画荷花“灵魂追寻着花魂的游踪,追寻着袅娜的花香”。在知青油画展和50后油画展的序言中,他倾注了对一代人的满腔情感和理解。更重要的是

  • 10、 电影狩猎者观后感600字

    狩猎者观后感(1)

    《狩猎者》根据网络小说《抗战狙击手》改编而成。据说《抗战狙击手》是风靡2006年网络的一部原创军事小说。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在我八路军一个连的一次伏击战中,鬼子的一辆军车在山区的树林里遭到了伏击,军车上的所有日本鬼子无一幸免,除一人外,全部死于八路军的枪弹之中,而这最后一个毙命者,是栽在一个孩子手下的,这个名叫何远山的十五、六岁的孩子布下了陷阱,成功地用绳结把鬼子吊死在树梢上,然后在八路军的眼皮底下迅速捡起了鬼子的枪就跑。

    枪当然被八路军追回来充公了,可捡到枪的孩子却不依不饶,硬是一路跟着八路军,想要回他捡到的枪。八路军试图用跑步前进的办法也没能将孩子甩掉后,只好留他暂住一晚,天亮送他走。可他是冲着枪来的,怎会轻易离开?

    伙头军“老胶东”在得知了男孩父母在鬼子的扫荡中双双身亡之后替他求情,于是小小年纪的他就这样被留了下来。但他毕竟是个孩子,连长不放心让他跟着连长打阻击仗,想让他跟着大部队撤退,他却大吵大闹。这事惊动了来看望连队的王团长。当他知道小孩会拆枪时,以比拼枪法作为条件,决定他是走还是留。

    比试的结果,二人都把枪打在了钢盔的正中,钢盔上只留下一个枪眼。但谁也不信端枪姿势独特,瞄准还睁着两只眼睛的小孩能打得那么准。何远山百口莫辩,只好随着大部队转移,但半路上他却逃跑了,跑回了战场。

    开始,大伙都以为这个孩子是个累赘,但战斗打响后却发现何远山的枪法出奇的好,有效地打击了敌人,拖住了敌人进攻的步伐,为大部队的转移赢得了时间。可惜的是,阻击虽然成功了,“老胶东”等十三人却因寡不敌众命葬敌军战火下,只有何远山幸存了下来。

    何远山从大雨中醒来,发誓要为战场中牺牲的老胶东大叔,三槐哥等人报仇。从此以后,何远山在与部队失去联系的日子里,用“老胶东”留下的枪和从泥水里扒出的十八颗子弹,与鬼子斗志斗勇,在鬼子的活动区内游击作战,并百发百中,为所有人,包括路上遇到的小女孩全家报了仇。

    故事在一声枪声中结束了,而观众似乎仍意犹未尽。

    个人觉得,这出电影的拍摄是成功的,演员的功夫也很到家,真情演绎,毫无做作之嫌。看着何远山弹无虚发,一枪纳一条鬼子的命,非常过瘾,也非常解恨。只是看完后回过头来想想,我却不太明白影片所要宏扬的是什么?是信念?是复仇?是英勇顽强?还是仅仅为了再现伟大抗日战争的惨烈与悲壮?

  • 2019-11-02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17

  • 2019-09-26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0-17

  • 2022-12-14

  • 2019-11-04

  • 2019-11-06

  • 2019-11-04

  • 2021-05-08

  • 2022-05-24

  • 2019-10-17

  • 2021-06-30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28

  • 2019-11-04

  • 2019-09-28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24

狩猎者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狩猎者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狩猎者读后感、2024狩猎者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