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童区寄传读后感 > 地图 > 童区寄传读后感,2024童区寄传读后感
童区寄传读后感

(共 1952 篇)

  • 1、 [热门]童区寄传读后感700字集锦

    读后感大全推荐更多专题:“童区寄传读后感”。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籍,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我们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写完该书籍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次重温这些美好的情节。编辑特别编辑了“童区寄传读后感”,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童区寄传读后感 篇1

    如果有人说,一个打柴放牛的小孩杀死了两个五大三粗的强盗,也许许多人都不会相信。但看了柳宗元的《童区寄传》,我不得不敬佩年仅十一岁的区寄,他面对强盗能表现得那么机智、勇武、果敢,也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话。

    区寄是勇敢的。面对两个凶恶的强盗,他并没有害怕,而是做好随时与强盗斗争的心理准备,然后巧妙地利用时机,杀死了强盗,解救了自己。如果换成别的孩子,很可能早已吓得哇哇大哭,更不用说拿起刀去杀强盗了。

    区寄是机智的。两个强盗把他绑起来时,他假装害怕得发抖,故意大声啼哭,表现出普通小孩常有的模样,达到麻痹强盗的目的。当区寄第二次被强盗抓起来时,他灵机一动,装得非常顺从,再次迷惑了强盗,赢得了逃生的机会。

    区寄的勇敢、机智让我敬佩不已,然而更令我叹服的是区寄出类拔萃的心理素质。他身处险境却沉着冷静,毫不畏惧,即使是须眉男子也会自叹不如。文中写道: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从微伺两字可以看出,他早就做好了逃出魔掌的心理准备,当初的伪儿啼正衬托了他面对强盗时毫不畏惧的心态。区寄第一次能逃走是因为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第二次能逃走是因为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说做这两件事都是极冒险的,一则是刀火无情,可能伤及身体;二则是身旁的强盗ij悍凶恶,一旦被发现就不知会有怎样的遭遇。但区寄做了,不慌不忙、从从容容地做了,所以他成功解救了自己。

    区寄本可以平安回家了,但他想到的是更多人的安全附近百姓的安全,于是他取刃杀之,复取刃杀之。作者只用了九个字来记述区寄杀死两个强盗的过程,这并非说明杀人是件简单的事,而恰恰说明,一件常人所不敢做的事,一个十一岁的放牛娃做了,这是因为他具备了极其果敢的个性心理和非凡的勇气魄力。

    我从区寄的故事想起了报上登过的两则消息。一则是一位女生考上了某名牌大学,在学校里只待了一个星期就背起行囊逃回了家中。原因是,她自幼娇生惯养,从不做家务,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无法一人在陌生的环境生活下去。另一则是有一位

    童区寄传读后感 篇2

    区寄是个农家孩子,放牛打柴时被盗贼劫

  • 2、 从区寄的故事想到的——读《童区寄传》有感

    如果有人说,一个打柴放牛的小孩杀死了两个五大三粗的强盗,也许许多人都不会相信。但看了柳宗元的《童区寄传》,我不得不敬佩年仅十一岁的区寄,他面对强盗能表现得那么机智、勇武、果敢,也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话。

    区寄是勇敢的。面对两个凶恶的强盗,他并没有害怕,而是做好随时与强盗斗争的心理准备,然后巧妙地利用时机,杀死了强盗,解救了自己。如果换成别的孩子,很可能早已吓得哇哇大哭,更不用说拿起刀去杀强盗了。

    区寄是机智的。两个强盗把他绑起来时,他假装害怕得发抖,故意大声啼哭,表现出普通小孩常有的模样,达到麻痹强盗的目的。当区寄第二次被强盗抓起来时,他灵机一动,装得非常顺从,再次迷惑了强盗,赢得了逃生的机会。

    区寄的勇敢、机智让我敬佩不已,然而更令我叹服的是区寄出类拔萃的心理素质。他身处险境却沉着冷静,毫不畏惧,即使是须眉男子也会自叹不如。文中写道: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从微伺两字可以看出,他早就做好了逃出魔掌的心理准备,当初的伪儿啼正衬托了他面对强盗时毫不畏惧的心态。区寄第一次能逃走是因为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第二次能逃走是因为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说做这两件事都是极冒险的,一则是刀火无情,可能伤及身体;二则是身旁的强盗ij悍凶恶,一旦被发现就不知会有怎样的遭遇。但区寄做了,不慌不忙、从从容容地做了,所以他成功解救了自己。

    区寄本可以平安回家了,但他想到的是更多人的安全附近百姓的安全,于是他取刃杀之,复取刃杀之。作者只用了九个字来记述区寄杀死两个强盗的过程,这并非说明杀人是件简单的事,而恰恰说明,一件常人所不敢做的事,一个十一岁的放牛娃做了,这是因为他具备了极其果敢的个性心理和非凡的勇气魄力。

    我从区寄的故事想起了报上登过的两则消息。一则是一位女生考上了某名牌大学,在学校里只待了一个星期就背起行囊逃回了家中。原因是,她自幼娇生惯养,从不做家务,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无法一人在陌生的环境生活下去。另一则是有一位

    高中男生,从小到大学习都非常好,总排在年级第一。有一次,因发挥失常,他在考试中只得了第四名,于是他便不能接受这个事实,竟然精神失常了。

    虽然这两则消息的宣传目的各不相同,但我认为,这两则消息中的主人公同样都缺乏健康的心理素质。那个女大学生要是能勇敢一点,就能克服初进大学时在新环境中的陌生感、孤独感;她要是具备与人相处的能力,要是能虚心求教,那么她

  • 3、 冯骥才《富人区》读后感

    冯骥才《富人区》读后感

    李跃茗酒荟

    冯骥才先生有一篇不像杂文的杂文,题目是《富人区》,说它不像杂文,是因为通篇没有一句辛辣的讽刺,也没有一句冷峻的分析议论。它只是以征询对富人区是否嫉妒的形式,通过对话揭示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仇富。尤其是南方人的那句:何止嫉妒,恨不得把那小子宰了!让我们闻到一股子血腥味,让人不寒而栗。不着一字,尽显风流,这便是它脍炙人口,广泛流传的缘故吧?

    我不想对该文评头品足,只想说一说国人的仇富心态。

    首先,我认为国人仇富有其历史渊源。

    千百年来的阶级剥削,导致了巨大的贫富分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贫富悬殊的写照;为富不仁在国人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杀富济贫成为悠久的阶级斗争传统;富人的富以穷人的穷为代价;大斗进小斗出的剥削方式,肆意宰割奴隶生命的阶级压迫;穷人与富人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其次,国人仇富有其现实的因素。

    你可以看看那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们,有的是靠贪污腐化,侵吞公私财物,权钱交易富起来的,有的是靠弄假作假,坑蒙拐骗富起来的,有的是靠杀人越货,欺压百姓富起来的反正都是暴发户。他们富起来之后,为富不仁,挥霍无度,有几个臭钱就无法无天。体面的外衣掩盖不了他们肮脏的心理。

    再次,国人仇富也是其民族素质的表现。

    在中国,富人总是站在大众的对立面的。南方富人区门口有保安,还养着大狼狗,穷人不能进去,只能在门口扒一扒头。富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为什么不敢让人看一看呢?美国,日本的富人区人们可以随便进出,供人观光。

    美国人,日本人见富思齐,羡慕富人生活,和人家交朋友,向人家学习,参观富人区催人奋进,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态度;而我们的国人视富如仇,嫉妒人家,红眼病发作,恨不得杀了人家,民族素质亟待提高。

    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文明进程,就必须消除这种激化社会矛盾的不安定因素。唯一的途径就是从制度改革入手,让民众在踏上致富之路的起点上公平,过程中公正。决不是让一部分人不择手段地先富起来。

  • 4、 发现利润区读后感

    发现利润区读后感(一)

    那是有一天读商界的一篇文章,讲的是当年红高粱连锁的乔赢,出狱后看完这本书感叹道如果早一天让我看到这本书,我就不会败的这么惨

    书买了,读了,当时理解不深。今天再次翻阅一遍,随着我们目前公司的调整,我感到找到了一些问题的答案。

    企业的宿命就是赚取利润。那么利润在那里?不是每个创业者都明白。一个人没有指南针,在充满绝望和诱-惑的森林里是很容易迷失的。

    重读这本书我觉得从前模糊的概念开始清晰,利润的各种品质和来源,获取的方式慢慢明朗。

    本次阅读体会十分深刻。

    借用书中的一句话来评论本书,这本书写的如此透彻、高明,以至于几乎所有读到过它的经理们都会祈求上帝保佑千万不要让他们的竞争对手看到它,这句话我认为除了恭维,应该有60%以上说出了它的价值。

    书的主要内容:

    1、变化的利润区

    2、22种利润模式

    我希望我所有的朋友能够分享它。

    发现利润区读后感(二)

    美国的四位作者,合着了一本书,叫做《发现利润区》。因为他们的名字2020有点长,我一直记不祝这本书我反复诵读,令人为之振奋,而且充满期待。是的,商业领域中的首要问题就是盈利。如果不是以盈利为目的,那么就很难形成强大的工商业帝国。《发现利润区》这本书,作者试图想解开所有盈利奥秘,所以它注定为一部受争议的作品。因为剖析得越深刻,尺度就难以把握。争议归争议,可以肯定一点的是:《发现利润区》对22种盈利模式进行了高度概括,并非凭空臆造。它是作者对不下百家企业长时间观察、发现和总结的成果。

    当然盈利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现象,利润的产生,各行各业,不同公司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并且更多的盈利模式是在若干年后被总结而发现的,呈现滞后状态。在某些行业里,利润是在两种或三种盈利模式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所以有些盈利模式也是很难模仿的。尽管这样,但《发现利润区》还是带给我们许多思考:在所处的行业里,哪里能让我们赚钱?我们目前的利润区在什么地方?明天的利润区又将转移到何处?为何有的公司能逐年创造持久而高额的利润?为何他们总能先于竞争对手发现该行业不断变动的利润区?为什么有的公司固守传统经营之道,进入非利润区而受到挫折?这些思考,必将让我们发现自己合适的盈利模式,从而把握发展方向。

    着名营销问题专家菲利普?科特勒为该书做了推荐。他说,按照这本书的建议采取行动,那么公司一定能够实现利润增长。他的这种独断和肯定,我们未必赞同。因为不同的盈

  • 5、 无人区影评

    无人区影评(一)

    《无人区》被搁浅了四年时间,这四年的时间里在三位主创人员身上发生了很多事情:宁浩在这个空档拍摄了《黄金大劫案》,上映之后毁誉参半;徐峥也独立执导了自己的电影处女作《泰囧》,成为目前国产电影票房的记录保持者;黄渤在各种类型题材电影中如鱼得水,成为国内极具票房号召力的实力派演员。虽然这四年时间里《无人区》从没在江湖上露脸,但是江湖上却一直都流行着关于它的传说,观众一直没有将它忘记。

    2010年,广电总局一位电影审查会委员公开发表自己对于《无人区》的看法,认为片中的人物可以杀人越货,可以敲诈勒索,可以逍遥法外,可以为所欲为,在这部影片中没有英雄,净剩了大坏蛋了,违背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对于这段评价我不能完全苟同。的确,《无人区》这部电影是反英雄的,片中没有英雄形象,个个都是良心大大的坏。然而,这位总局的审片委员只是看到了这部片子的表象却没有洞悉到这部片子的内核,他所说的大坏蛋实质上就是人在极端环境下的动物性,这种在极端状态下刺激出来的动物本能是最贴近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啊。

    《无人区》的创作源泉可以追溯到宁浩2005年拍摄的《绿草地》。《绿草地》是一部发生在内蒙古边境处人们生活的影片,宁浩想如果拍摄一个现代都市人远离手机、远离网络、远离汽车到一个无人区所引发的一段冒险故事应该挺有意思。宁浩实际上是想探讨人在蛮荒状态下动物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博弈。

    影片一开头通过几组空镜头全景式的呈现出茫茫的戈壁荒漠,杳无人烟。天空中翱翔的鹰隼,地上静待的猎物,以及潜伏在荒漠中的猎手,构成了一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好戏。再加上关于两只猴子寓言故事的画外音仿佛让观众一下子进入了赵忠祥老师解说的《动物世界》中,暗示了在这无人区便是一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动物世界。

    为了表现这个动物世界中的动物性,导演大量采用了一种低机位视角,将摄影机紧贴着地面模仿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周围的世界,宁浩称之为狗视点。在这些狗视点的注视下,在无人区生存的人们便将人类身上的动物性展露无遗,展现出一种动物凶猛的生存本能。据说,黄渤饰演的杀手为了表现出身上的杀气,导演宁浩把他扔到屠宰场里去体验生活,就是为了让他能够浑身都散发出一股杀气。所以,我们看到银幕上黄渤饰演的杀手冷血无情,残酷暴戾,颠覆了之前银幕上的喜剧角色,头上爆出的条条青筋便让观众感受到了一股寒气袭来。

    很有意思的是,片中徐峥饰演的潘肖,他的职业是

  • 6、 第九区影评

    第九区影评(一)

    今天是9月18日,78年前的今天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继而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在这国耻日中不想谈论9.18本身,而是想所以说大洋彼岸的一部新的电影《第九区》,这部电影和9.18事件没有任何关系,而电影本身又外星人的故事。那为何还要将他们牵扯到一起呢。首先还得从这部电影想表述的意义上说起,那就是对人类本性的描绘和剖析上。

    在这里首先不得不由衷的对电影导演表示敬意,因为开始的时候觉得他花了3000万美元竟然把一部科幻电影拍成了一部伪新闻纪录片,并且还把镜头晃得那么厉害、那么没有任何镜头切换技巧是不是在浪费银子。但随着剧情的深入,我开始逐渐体会到该片立意了。我们在约翰内斯堡这个城市,看到黑人和白人之间的百年恩怨还没有消融完全的时候,又偏偏插进来上百万的外星人,他们不去纽约、不去北京,偏偏选择了约翰内斯堡。在接下来我们看到了这些形似蝗虫的卵生动物们,就算他们的技术曾经多先进,但是在许多人的眼睛中也不过是一群虫子。既然是一群虫子,那么对他们的杀戮(白人)或者吃他们的肉(黑人)也就无关紧要了,看到片中主角放火烧掉外星人育婴室时笑着说这些卵劈劈啪啪爆炸的声音真像爆米花时,我想起那些当年被侵华日军笑着用刺刀挑起中国的孩童。接下来的剧情中我们还看到了人们在实验室中用外星人做靶子进行射击试验、还有把为了研究把外星人解剖成一堆一堆尸块,这一切又何曾不像那些被日军当作活人靶子刺杀掉的中国百姓?

    片中的男主角因为接触到外星物质,结果像卡夫卡《变形记》中那个推销员一样慢慢的成了一个和外星人一样的虫子,当在他变形的过程中竟然发生了那么大的转变!他逐渐理解外星人的艰难和困苦,他知道了这些卵生的甲虫们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生物,他们中虽然有些沦落其它星球再也不思进取,靠着垃圾果腹混日,但也有一些还在艰难向着理想而执著努力的,即便过了20年地球年,他们甚至愿意为了理想在关键时刻牺牲自己的生命。渐渐的男主角开始了他的转变,最终他选择了宁愿自己死去也要让哪对外星人父子返回母船,进而回到他们的星球。

    我想我们有时候不能只谈论日军的杀戮和暴行,继而生出那么多的仇恨,而要想一想为何我们人类之间会有这么多的杀戮和那么大仇恨?是我们的本性决定还是另有其因?当然这部电影它也不能解释这个问题,但是我们是不是能从中获得一些感悟?

    最后我还想问那些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当你看到自己那些野蛮的人类在外星武器下那种

  • 7、 798艺术区观后感
    798艺术区观后感一 我早就听说过,在北京朝阳区大山子,有个798艺术区。那一地区在50年代,曾经是前苏联和东德援建我国最大的电子工业区。也曾经辉煌过。 那天我突然也想去看看,我家离那里坐车还算方便,但我一到东直门就有点不知所措了。说实话,那一地区的变化太大了,连我这老北京都找不着北了。以前的东直门一带,还相当的落后,路窄车稀人也少。看看现在东直门,马路上车水马龙,高层建筑鳞次栉比,恍如隔世一般。糟糕的是我一时找不着车站,后来我跟着两个外来年轻人的后边,才找到车站,真是惭愧呀,给咱北京人丢老脸了。我深感己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也许真的老了。 到798来参观的人,大都属于八零后和九零后的年轻人,也不乏外国人,我算是鹤立鸡群了。这个艺术区特别有意思,它即是艺术区,向大众展示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又是生产区。有些厂房和车间里,工人师傅们还在辛勤地工作着。我曾推开一扇门进去,被里面的景像吓一跳。里面机器马达轰鸣,机油味扑面而来,工人师傅们穿着油吃麻花的工作服,像辛勤的蜜蜂一样忙碌着,这种环境我非常熟悉也特别亲切,因为我也曾经在这种环境里工作过,为社会也做过贡献呀! 我在一间不起眼的小店里,发现了几幅装饰在相框里的艺术画。挺幽默的,但文字更幽默,看了忍俊不禁。我将文字记录下与大家分享。 798艺术区观后感二 北京早已经不再“宜居”了,然而在798的艺术氛围还是让人感觉到精神的慰籍,思想是奔放的,表现手法是犀利的,没有人去管生活中的是是非非,让你在心灵的天空中自由的漫步。 红砖的老房子让我们想起80年代工厂的轰鸣声,穿着蓝色工作服父母们穿梭在其中,我们放学后边玩耍、边等父母下班!感觉父母们工作是充实的,工友情谊是深厚的,叔叔阿姨的和蔼可亲的,我们的童年精神上是快乐的! 面对奔放的艺术作品,不由得起第一次拿起笔画画的感受,纸是粗糙的,带着天然的机理!笔是最普通的中华牌2b铅笔,当时市面上很少能看到“自动铅笔”呢!纸与笔的接触,慢慢留下了涂鸦的痕迹,随着懵懂思想的游动,画出我们眼中事物模样,去被大人们当作“简约”艺术作品,可与凡高、莫奈的艺术成就相媲美。然而,目前电脑艺术设计已经逐渐使设计师艺术的想象力缺少,表现手法日趋的相同,快餐式的设计更多的依靠图片素材,抄袭现象严重,设计的原创性又在哪呢?可悲啊!
  • 8、 发现利润区读后感分享模板

    读书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家也许正在埃尔热写的《丁丁历险记》,会为作者的精妙的文笔所赞叹,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一篇优质的读后感包括哪些内容呢?经过收集并整理,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你呈上发现利润区读后感分享,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发现利润区读后感分享 篇1

    美国的四位作者,合着了一本书,叫做《发现利润区》。因为他们的名字有点长,我一直记不祝这本书我反复诵读,令人为之振奋,而且充满期待。是的,商业领域中的首要问题就是盈利。如果不是以盈利为目的,那么就很难形成强大的工商业帝国。《发现利润区》这本书,作者试图想解开所有盈利奥秘,所以它注定为一部受争议的作品。因为剖析得越深刻,尺度就难以把握。争议归争议,可以肯定一点的是:《发现利润区》对22种盈利模式进行了高度概括,并非凭空臆造。它是作者对不下百家企业长时间观察、发现和总结的成果。

    当然盈利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现象,利润的产生,各行各业,不同公司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并且更多的盈利模式是在若干年后被总结而发现的,呈现滞后状态。在某些行业里,利润是在两种或三种盈利模式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所以有些盈利模式也是很难模仿的。尽管这样,但《发现利润区》还是带给我们许多思考:在所处的行业里,哪里能让我们赚钱?我们目前的利润区在什么地方?明天的利润区又将转移到何处?为何有的公司能逐年创造持久而高额的利润?为何他们总能先于竞争对手发现该行业不断变动的利润区?为什么有的公司固守传统经营之道,进入非利润区而受到挫折?这些思考,必将让我们发现自己合适的盈利模式,从而把握发展方向。

    着名营销问题专家菲利普?科特勒为该书做了推荐。他说,按照这本书的建议采取行动,那么公司一定能够实现利润增长。他的这种独断和肯定,我们未必赞同。因为不同的盈利模式,获利的机制很不一样。同时,还有客户的影响力,比如在收购成本、购买行为、价格敏感度、谈判地位等等,这些方面都对盈利模式产生重大影响。事实上,知道这22种盈利模式未必一定能盈利,不知道的也未必一定不能盈利。这22种商业模式是事后回溯所得的,它们并不一定是企业盈利的唯一正解。

    随着这样的解读,问题也就出来了。如果说,22种商业模式是未完成的,是需要不断被补充、更新和替代的,那么按照作者的思维逻辑,与其说是发现利润区,倒不如说是发现那些盈利公司的商业模式。所以有些企业依靠智慧和实践创造出了种种运营模

  • 9、 寄小读者读后感400字:寄小读者读后感

    读完了《寄小读者》使我思绪万千。冰心奶奶不仅仅文章写得生动、搞笑,还不停地回复着小读者们的来信,直到自己生病了,还仍然坚持着回复小读者们的来信,她真的时时刻刻持续着一颗童心,真让人敬佩呀!同时,我也深刻地感受到爱就是生活中坚定的信念。也深切地体会到了冰心奶奶的这一句名言:心是冷的,泪是热的;心,凝固了世界,泪,温柔了世界。

    是啊,心是冷的,泪却是热的,泪,是爱的流露,是真心的付出。

    冰心奶奶在这本书的一篇里写道,她很喜欢大海,也十分喜欢海边的小动物,同样,也很爱护它们。她在回复小读者的时候,曾说起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冰心奶奶正在海边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忽然看见一只海鸟在海里,不飞向天空,她很疑惑,海鸟都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为什么只有这只海鸟不飞呢?于是,就走了过去,原先鸟的羽毛被一些东西刮伤了。于是,她就找来了一些能够处理伤口的东西,细心料理这只海鸟,海鸟慢慢好了,又能够到天空中飞翔了,冰心奶奶由衷地笑了。冰心奶奶的爱让我深深地感动了。

    所以,只要我一看到小动物受伤,就会心痛,就会忍不住的给它包扎伤口。

    我只想跟大家说:心是冷的,泪是热的,让我们大家帮忙别人吧!让我们都流出欣慰的眼泪。

  • 10、 《无人区》观后感
    篇一:《无人区》观后感 “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片中徐峥不断地在发问,最终他用一把大火给出了答案:“人类会用火”。我们一直以来所受的教育认为动物是靠本能行事,而人则懂礼义廉耻,有着一套行为规范来决定其可为或不可为。此规范是国法,是家规,也可能只是主流社会所认定的一些道德观念。但古人又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从这点上来看,似乎人和动物又离得不是太远,善与恶的一线之差也许就在于环境允不允许,诱惑够不够。 看完影片后恰巧看了篇文章《一个普通人离杀人有多远》,此文列举了卢旺达大屠杀:胡图族人在短短3个月内杀死了80-100w 原本是他们朋友,邻居,同事图西族人,仅仅是因为被告知图西人是坏人,然后军队发放了武器;1970年代非常有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随机抽取的斯坦福大学学生角色扮演狱警和囚犯,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实验中包括发起实验的教授(典狱长)在内的所有拥有特权的阶层,都无一例外地变身为魔鬼,开始虐待囚犯。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讲法,一个人之所以会犯罪,会变得很变态并不是这个人的性格特质的问题。相反的一个非常善良的平常非常温厚的人也可能成为凶手。是一些情景,是某种的场景,某种的环境,某种的背景使得一个人忽然堕落,堕落成为撒旦,这就是所谓《路西法效应》。 而《无人区》则是以徐峥一个年轻有为的知法懂法的律师,却堕落成为一个企图毁尸灭迹的罪犯来应验了这一法则。你我皆是普通人,也许有着各色各样的小毛病,但自觉都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扪心自问,当你碰到徐峥所处的困境,一边是牢狱之灾,一边则是锦绣前程,你会不会做出更为正确和理性的抉择?而堕落通常是连锁反应,一步错导致步步错,直至堕入地狱。值得庆幸的是,余男的出现给了徐峥机会,让他克服自身的恐惧,贪婪和怯懦,最终拯救了对方,同时也完成了自我救赎。他用挺身而出和一把大火验证了:“我和你是不同的,我是人。” 片中徐峥名叫潘肖,英文名叫肖恩,十分巧合的是此片的某些场景设定和肖恩潘主演的西部片《不准掉头》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是烈日炙烤下的西部,不见尽头的乡村路,满怀恶意的小镇居民及身处绝境对人性的考验。也许这也是宁浩导演对此片的致敬吧。 看完《无人区》心情非常激动。总所周知,中国电影起点低,又有较为严格的审查制度,以这个标准,《无人区》可以算得上是一部十分精彩的影片了。虽然和国外一流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1-09-02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28

  • 2021-10-29

  • 2019-10-28

  • 2021-04-23

  • 2019-11-03

  • 2019-10-09

  • 2021-04-14

  • 2019-11-03

  • 2019-10-22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0

  • 2023-06-01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0

  • 2023-01-03

  • 2023-05-3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4

  • 2019-09-20

童区寄传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童区寄传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童区寄传读后感、2024童区寄传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