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痛点读后感 > 地图 > 痛点读后感,2024痛点读后感
痛点读后感相关栏目
痛点读后感热门栏目
痛点读后感推荐
痛点读后感

(共 7561 篇)

  • 1、 《痛点》读后感

    今天读完《痛点》,一开始看着这书名,以为又是很枯燥的理论的知识,没想到越读越有趣。 在这个大数据充斥,互联网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这本书带领我们观察小数据,观察那些细小甚微的点。 比如西方许多地区的盐罐上有3个漏孔,胡椒罐上有1个漏孔,可亚洲却正好相反:胡椒罐上有3个,盐罐有一个。 冰箱贴的高度、婆媳关系、没有床罩的卧室、厨房调料摆放的位置等等,很多我们日常不被我们察觉的细节。 作者正是通过这些不以为意的小数据来找到人类背后未被满足的欲望,它可能藏于微波炉、药盒、牙刷架甚至是你的自拍。 看作者在不同国家搜集小数据的过程就像是侦探破案,一步步深入,最后找到欲望,直击痛点。 虽然是一本营销类的书,而我读到的是对人类本身的理解。 一:人们越是极力想表现的可能正是他缺少的。 二:人所展现的一面是他希望你看的一面。而真实的却往往不一致。 书中提到大概把自己分为这三种: 一是真实的你; 二是你希望变成的样子;’ 三是你想让别人看到的你。 每个人都会带着面具去应对不同的人,应该没人希望一大早刚起床还没收拾就有不是很熟的朋友来拜访吧,潜在的就是你不想把这最真实的你展现给外人,不经意你已经戴上了面具。 三:那些搜集日常细节背后的欲望不只用在观察别人也可以经常反省自己。 观察自己一些日常不被注意的习惯,周围的一些小细节,思考这背后潜在的是传统?是贪婪?还是炫耀? 毕竟都是凡人,人性的劣根一直在,但清楚自己做某事的动机会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 “对于周围的世界,我们根本没有警醒。”

  • 2、 《痛点》读书笔记600字

    《痛点》读书笔记600字:

    《痛点》这本书的作者是迪士尼、百事可乐、雀巢等著名企业的品牌顾问,马丁·林斯特龙,他入选了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

    知秋觉得做营销的人,非常适合读读这本书。现在互联网发展迅猛,大数据分析成为了很多企业的分析路径。

    但作者指出,你想要挖掘用户需求的时候,除了结合大数据,也要通过对小群体的亲身观察和小数据常识,去捕捉这个社会群体的文化欲望,从而可以击中客户的痛点,掌握无限商机。

    利用小数据寻找用户的痛点,作者提出了7c理论。

    1、搜集,用心去搜集你的用户习惯,兴趣,爱好等。

    2、线索,用户真实的细节。

    3、连接,用户的情感缺口。

    4、关联,用户的情感缺口,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因为什么引起的。

    5、因果,小数据让用户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6、补偿,从用户的情感中,发现用户没被满足的欲望,对此进行补偿。

    7、观念,创意设计可以操作的补偿办法,满足用户的欲望。

    知秋看完这本书的感悟是,大数据重在分析,对于用户个人的情感还是比较少关注的,没有那么个性化。

    但是冷冰冰的数据只是一种分析的工具,如果要做好营销,还是要关注小数据的信息。这本书有很多有意思的分析,抽丝剥茧,用一种理性的思维去分析感性的现象。读书笔记比如说为什么俄罗斯女人的口红会那么红,作者用各种小数据分析,得出很有意思的结论。谷歌意识到,即便掌握了大量的大数据,也没有办法了解人类的动机,大数据时代后的东西,就是小数据。

    这本书的观点还挺前沿的,知秋觉得不管是大数据分析,还是小数据的收集,都说明我们要用多种视角来观察生活和工作。

    这一定会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一样的突破。知秋也争取做个善于观察和总结的人。作者:知秋

  • 3、 《商痛》读后感

    网络化的当下,能静心读书也是一种奢望。何况现在的自己事务繁杂,很难静下心来读书。

    去年历时半年多,读完了余秋雨的文集,收获很大,更一步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真理,但这部书读完了,书的主人杨松喜老师就把这部书送给我了,这是对我读书的一种奖励吧。

    这次读《商痛》还要从认识作者李廷贤老师说起。在一老朋友举行的郑州老照片座谈会上,经朋友小田介绍认识了李老师,其貌不扬,朴实无华。在座谈会现场,答应赠书给我。而后不久,小田联系我说,李老师把签名的书让他转交给我。听小田讲,李老师以前是郑州大酒店的副总、郑州小商品城的总经理,这是郑州火车站地区两个大名鼎鼎的建筑,也是当年上大学时常光顾的地方,没想到若干年后竟与它们的老总有缘。

    几经周转,我拿到这部长篇商场小说,其内容深深吸引着我:通过我们现在生活着的城市----郑州-四海商场,女老总和一群商户的故事,描述了商场、官场、情场、战场的故事。火车站地区、黄河边、体育场、、、等一个个熟悉的场景,周慧莎、邢凯、张河川、赵锡成、五朵金花、、、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12.9银行抢劫案主犯的经历剖析,通过商人群体为载体,描写了大时代的商痛。

    由于地缘,人物和事件的关系,都是我很感兴趣的。特别是书中通过人物的经历描述,分析了人物性格形成的缘由,而性格决定了人的行为方式、做人做事的真实不可掩盖的原生态面目。如商户张河川,因贫穷又好逸恶劳,而被打残了一条腿,为了生计而拼命钻营,为了生活而不择手段,最终形成了他的人生准则:因为东郭先生救了狼却不喂饱它,所以被狼吃了,也没啥稀奇的。而商户赵锡成,好强而要出人头地,义气而又领导力,但在屡次受挫下,铤而走险,成为了银行抢劫案的主犯。警官邢凯,因爱情受伤害,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社会江湖里,游刃有余,八面玲珑,成立官场上的潮儿、、、、、、正应了一个个鲜活的面容,造就了人生的江湖。

    感谢李老师、感谢小田,让我在这静谧的都市之夜,有一本有意思的好书陪伴,有一群鲜活人物陪伴,收获了心灵的放松和精神的感悟!

  • 4、 《每天进步一点点》读后感

    每天进步一点点,听起来好像没有冲天的气魄,没有诱人的硕果,没有轰动的声势,可细细琢磨一下:每天,进步,一点点,那简直是在默默地创造一个料想不到的奇迹,在不动声色中酝酿一个真实感人的神话。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见一点点进步都是来之不易的,任何伟大的成功都不可能唾手可得。我在读完《每天进步一点点》后理解的更为透彻。

    每天进步一点点,听起来好像没有冲天的气魄,没有诱人的硕果,没有轰动的声势,可细细琢磨一下:每天,进步,一点点,那简直是在默默地创造一个料想不到的奇迹,在不动声色中酝酿一个真实感人的神话。

    每天进步一点点,会让我们每天都充满信心。一个人,如果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似滴水穿石,那么今天与昨天就有了大不同。在平静和从容中,只要我们默默地努力,不虚度每一天,不妄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只要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无数个这样的“一点点”累积起来,将会是极为辉煌的胜利。每天进步一点点是简单的,之所以有人不成功,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坚持,不愿意做一些简单重复枯燥的事情。因为越简单容易的事情,人们也越容易不去做它。人与人之间没有聪明与笨之说,只有坚持与不坚持,一个人如果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哪怕是1%的进步,试想有什么障碍能阻挡得住他最终的辉煌?

    当今芸芸众生,愿意踏踏实实干的少了,渴望一步登天的多了,孩子刚出生就恨不得能说话,刚认识几个字就想着当作家,大学刚毕业就想着成为百万富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成了浮躁的借口。结果我们这个社会到处是乱撞的“无头苍蝇”,却少见盯在一处辛勤采撷的“蜜蜂”。“每天进步一点点”理念的提出,无疑是一副“消暑退烧”的清醒剂。“每天进步一点点”重在“每天进步”四个字。所谓“每天进步”就是永不停止向前迈进的脚步,而不是今天进步大一点,明天后天就可以歇歇了。有句俗语叫“不怕慢、就怕站”。为什么“不怕慢”呢?因为再慢,只要一直保持前进的态势,就一定有到达目标的时候,滴水之所以能穿石,不在于它的力量有多大,而在于它的坚持不懈;为什么“就怕站”呢?因为一个人有再大的本事,有再快的速度,如果具有兔子的心态,陶醉在良好的自我感觉中睡大觉,十有*会输给平时不起眼的“乌龟”们,更不要说实现什么宏大的目标了。“每天进步一点点”的价值还存在于对“一点点”的珍视上。阻碍一个人成功的通常不是那些显而

  • 5、 引爆点读后感

    引爆点读后感(一)

    如何制造流行

    如何引爆一场流行呢?作者给出了三个方面的因素:

    1、个别人物法则

    2、附着力因素法则

    3、环境威力法则。

    个别人物法则里面分为内行,联系员,推销员。翻译过来就是一款产品流行,需要有明星人物(或者专家之类)的带领,需要优秀的产品质量,同时需要和当前环境契合的非常好。作者就这三方面举了大量的例子来做说明,解释现实世界中曾经流行的趋势和问题都是如何满足和符合自己的三法则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作者马尔科姆的职业是名记者,有着足够的案例去供给他来分析和讲解,同时记者本身的文笔又足够的优秀,因此写一本书对作者来讲并不是太大问题。但是对于我这种人来讲,上学以来受到的教育就是通过公式来证明问题的真伪。尤其是大学的理工科思维,如果想证明一个问题的真伪,需要使用逻辑严谨,推算准确的公式来完成,这种方式最保险同时也是最繁琐的,这是理工科的典型思维。但是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实际案例,从某款鞋子的流行,到梅毒病的泛滥,从纽约犯罪率的下降,到太平洋小岛自杀率的飙升,文中的大段文字都是在复述曾经发生过的案例,然后就是"理所当然"的证明了自己的结论,中间很少有足够理性的分析和证明。尤其是是对于某个事件的发生,要证明发生的原因,需要将所有可能的结果排除在外才能给出这个结论。举个例子,一辆正在行驶的车突然加速了,可能是油门加大了,可能是车辆重量减轻了,也有可能是遇到下坡路了。排除了所有可能因素之后得出的结论,才是足够让人信服的结论,这是我一直的思维方式,作者的这种案例证明问题的方式,确实很不适应。

    我通过自己的理解,用书中的教条来分析一款现实的案例来进行说明。这个产品就是火爆一时的新浪微博。

    提到关键人物,将这个产品炒热的关键人物,李开复和姚晨肯定是当之无愧。李开复作为目前国内名声最响亮的职业经理人,分别任职过微软,谷歌等一流企业,同时有因为现在的创新工场,一直在国内扩张他的影响力。尤其是一直被国内广大青年和大学生认为是人生导师,他同时满足了联络员,内行和推销员的角色,是个明星人物,难得的关键。而如果你已经过了需要被"指导"的年龄,对人生说教没兴趣了,那么微博女王姚晨肯定是不能错过的,无论是《武林外传》的风靡还是姚晨自己的开朗性格,以及前一阵的离婚风波,都使她的火热程度暴涨,从而也是微博的人气涨。这两个人是典型的明星人物,他们自身都很善谈,他们有各种娱乐和教育的光环,他

  • 6、 痛并爱着

    青年作家郗晓波说过,卡夫卡的《变形记》把我们带往不熟悉的另一世界,而其实,那另一世界原本属于我们的人性之邦,只是卡夫卡试图用另一套叙述方式与技巧来展示我们人性内部的黑暗王国。

    因为我们平时不朝它看上一眼,初见之下,才会感到它是如此的陌生、怪异和难以理解。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称小说家为存在的勘探者,而把小说的使命确定为通过想像的人物对存在进行深思,揭示存在不为人知的方面。卡夫卡的《变形记》就是探究存在之谜的,但他所关注的重点是不可视的内心生活--人的内心同样作为现实的一部分而存在。

    夫卡的小说是梦与真实的绝妙混合,他冷峻的眼光聚焦的是真。在他看来,真若要体现,就必须借助于丑。于是《变形记》中出现了大量的丑陋的意象,卡夫卡毫不客气地放逐了文学的审美价值,似乎他觉得丑就是丑,甚至根本没必要用美作为小说结束之前的一点安慰。所以,一直到小说的结尾,卡夫卡也没有让这些丑陋的意象从背面发出一点美的光芒。

    《变形记》创作于1912年,当时,批判现实主义仍然占据着文学创作的重要地位。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成了甲虫。这个原本含辛茹苦撑起一个家庭的男人突然变成了一家人的累赘,不仅父母对他极度厌恶,甚至平时岁疼爱的妹妹也逐渐对他产生了不满,进而抛弃了他。最后,这一家人竟因为格里高尔的死获得了解脱,重新开始了正常的生活。卡夫卡想用这个故事努力证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完全建立在利用与被利用的基础之上的。一旦这个基础失去,或者二者之间对应关系发生变化,本来看似稳固的人际关系就会迅速瓦解。着也许令为数众多的理想主义者难以接受,但确是不可争辩的事实。这个事实被卡夫卡发现了,而整个故事正体现了表现论的实质--把描写对象陌生化,造成审美主体与客体的距离,从而引起惊异,迫使人从另一个角度探悉同一事物的本质,即离间。卡夫卡通过离间,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同他一样,重新思考,发现这个被习俗观念掩盖的事实。在《变形记》中,卡夫卡对社会中人的放逐与被放逐同样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所有人都不能接受格里高尔甲虫的形象,听不懂他的语言,不理解他的行为。这就意味着格里高尔是被放逐的。而在变形后,格里高尔不吃人的食物,抛弃人的行为习惯,这是他对自己的放逐,或者说是他对其他正常人的放逐。在卡夫卡看来,一个人的思想、形骸不被他人所接受,其后果必然是这个人与其他人的相互离弃。卡夫卡明白:人与人是不相通的;但是,人的骨子里渴

  • 7、 《痛并快乐着》读后感

    这次阅读,我倒是不想采用摘录谈感受的形式,因为在读的过程中,就有了触动心灵的力量。

    当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成为家庭生活的一角,其中的主持人,让我感受到其内涵的时候,他们主持过程中流露出的气质,让我从中受益。不得不感慨:媒体的力量还是很强的。

    语言魅力是大多数主持人都需要有的,而随着语言流露出的思想和正气,渐渐让我感受到。

    前一段时间到书店中,买了《痛并快乐着》这本书。读得过程,渐渐感受到语文课提及的“共鸣”之意。众人读书,反思各有不同。然而,读书过程中,有些共同的,在不同年龄段的读着与作者之间,有一些共同的感悟。在读过作者的书后,将心中的想法清晰化,对生活的意义又深刻了一层。

    白岩松感受到三十岁后的阅读,是让人快乐的。随着读书的积累,我也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上学的时候,是带有功利的阅读。如今,有工作,有家庭,有孩子,励志篇目,教育书目,英文原著,杂志......在一种自然的节奏中,去感悟,去摘录,确实快乐。

    白岩松提到一位名家为晚辈记录日志的时候,我想想自己在灵灵出生之后的育儿日志,感慨做出的是一个多么正确的决定。他们的思想,也恰恰是我所思考的。以前想想渺小的自己,思想比较幼稚。可是渺小的人也会有大思想。呵呵......

    当提及到ab血型的人的话题,也不禁让我感受到我关注自己血型的时刻,其中的话语出奇地相似。乐于思考的人,可能都会经历一条感悟生活点滴的路,只不过,有的人先经过,有的人后经历。

    乐于经历的人,才会感受到思考路上不同的风景。

  • 8、 每天进步一点点读后感

    主要内容

    这个故事主要是讲小和尚撞钟的。刚开始小和尚很认真地按照老方丈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去撞钟, 钟声响亮而悠远。时间一长,他就觉得疲倦 了,没耐性了。然后撞出的钟声不再悠远而是缺乏感召力,老方丈耐心地告诉他:“我们寺院的钟声可不单单是报钟点的,而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小和尚听了,大受感悟,从此安下心,认真撞钟。三年后,老方丈教他诵经、佛理 ,小和尚后来成了有名的禅师。

    读后感

    撞钟看起来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但是如果不用心,不认真的话,也撞不出响亮而悠远的钟声。我从小和尚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学习上还不够刻苦、用心、有时候也缺乏耐性。 读完这个故事 ,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才能为美好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长评价

    这是假期的第一篇读书笔记,从宝贝写的内容可以看出读书很认真,能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读后能联系到自己,这点写的很棒!继续加油!!

  • 9、 《引爆点》读后感

    最近看了《引爆点》这本书。引爆点,顾名思义,就是引爆一场流行。引爆一场消费革命。作者认为一场流行潮的发生取决于三个因素: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现在我从行业的角度,谈谈这三个因素在留学行业中所发挥的作用。

    先说说个别人物法则,它是指个人行为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书中,作者指出有3类人在传播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内行、联系员和推销员。对应到留学行业中,我认为是是权威人士、市场推广人员、留学顾问。留学行业作为服务性的行业非常注重口碑营销,所以人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首先说一下“留学顾问”这一职位,他既充当内行又充当推销员的角色。留学专家掌握了大量了院校信息,留学资讯,能给客户提供优质的职业规划、专业选择、院校申请服务,他们是专家;把自己掌握的留学信息和留学规划服务卖给客户,他们是推销员。所以无论是哪一家留学公司,都不断的把留学顾问的权威、专业植入消费者的脑海中。

    留学行业中的“权威人士”包含的群种很多,其中院校招生官、留学专家、海归名人都可以充当权威人士,也就是格拉德威尔说的内行人。他们能提供留学行业最新、最真实、最权威的信息。很多留学机构喜欢以教育展和招生面试会的形式做市场宣传,这其实就是利用内行人的作用,消费者能与院校招生官直接面对面接触,获取第一手信息,能直接刺激消费。

    再说一说联系人这个角色,在留学行业中由市场推广人员充当。他们是消费者和留学顾问之间联系的桥梁,不直接引爆消费,只负责为企业输送血液,但是输送血液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

    附着力法则是指流行内容本身,他要给人印象深刻,令人难以抗拒,并付诸实施。将这一法则运用到我们留学行业领域的竞争,一家留学机构要在市场中赢得主流地位首先要从产品本身着手。

    一家优秀的企业必须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优质的产品,这个是征服市场的前提条件,也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根基。留学机构属于服务性机构,品牌的维护和服务质量很重要。所以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如何让我们的产品和观念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并且让消费者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选择你?除了产品和企业本身,更重要的是营销手段。

    市场人员在营销时,不仅要对自己的品牌和产品特别的了解,还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了解消费者的市场需求,洞察市场动态,了解同行之间的竞争优劣,有的放矢的进行营销宣传。同时,同一款产品不同的表达方式可能都会产生不一样的传播效果。作为一名市场人员,在发布营

  • 10、 痛并快乐着读后感

    【篇一:痛并快乐着读后感】

    我读了《痛并快乐着》这本书之后,心中犹如一块石头掉入水中久久不能平静我内心深有感触,他那对事物的认真、执着深深的打动了我。他对事业的无私的付出,以及他所说的话都给我一种感动和积极向上。

    现在的社会,节奏较快,竞争十分激烈。我们要现在努力的学习。长大还要尽快的适应社会,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会受到磨难,但我们不能放弃,我们要在磨难中逐渐成长,从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作者第一次做大型事件的记者事,也有犯过错。当时香港回归。作者要做现场记者,坐在一个敞篷车上,可当天又下着大雨,作者全身湿透了,这是他犯的一个错误。但是他不气馁,他吸取经验在两年以后的澳门回归上,表现出色没有一点错误。我们要向他学习,犯了错误不要伤心,要从中受益,以免下次还犯类似的错误。但他在出色表现以后并不是骄傲。还是在积累经验。

    我们要向他学习,现在要专心的学习知识,还要不断增强自己在社会中的自理能力,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去积累更多的经验与知识,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

    【篇二:痛并快乐着读后感】

    借着寒假的一个月时间,我细细的读了白岩松写的《痛并快乐着》,从这本书当中,我感受到了白岩松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工作的认真和一丝不苟的态度,他对电视事业的无私付出令我感动和敬佩。

    图书《痛并快乐着》是一本随笔集,包含了白岩松从1989年毕业至今十年的所见所感。这十年中,白岩松一直活跃在广播电视领域,尤其加入《东方时空》的工作后,特殊的身份,更是令他得以涉身各项社会重大事件的最前沿。他把自己对事物的所见所闻全部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让人们和他一起领略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对于我们来说,有很多事情,在想象中发生的时候,神圣无比,而当真实的发生到来的时候,人们却失望的发现,它并不如想象中的神奇出现这句话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是呀有些事物想象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有些事情往往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走下去,相对于我们而言,必须在这个社会上拼搏与学习,我们只能尽快的适应它,我们要像作者那样坚强,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勇于奋斗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来!

    【篇三:痛并快乐着读后感作文】

    在自己手机上面早就下载了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写的《痛并快乐着》这本书,一直也没有时间好好阅读。今天休息在家,外面下着雨,就有幸阅读了这本书。读着读着,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想要宣泄的激情油然而生。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9

  • 2023-05-10

  • 2019-09-23

  • 2022-12-26

  • 2019-10-16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3-06-28

  • 2019-09-23

  • 2019-11-16

  • 2019-11-02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3

  • 2019-10-17

  • 2021-09-07

  • 2019-09-25

  • 2023-01-23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8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痛点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痛点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痛点读后感、2024痛点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