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 地图 >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2024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相关栏目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热门栏目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推荐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共 6298 篇)

  • 1、 必备!守望的距离读后感(1020字)

    古人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每个人在看完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值得推荐的优秀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备!守望的距离读后感(102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篇一】

    《守望的距离》是周国平先生的一本散文集,里面每一篇散文读了都让人觉得扣人心弦,每一篇散文都体现了周先生对待生活充满激情与热爱,对待人生充满睿智与希望!而散文里那些魅力的近乎格言和诗句的语言,也深深的触动了我的灵魂。

    从周先生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一位智者的沉思,一位长者的感悟,也找到了一份力量去面对凡尘中的一切琐事。周国平在自序中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守望者,与自己在人世间的遭遇保持一个距离,有了这个距离,也就有了一种看世界的眼光。而做一个守望者,职责便是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了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这样,即使到头来你在物质上一无所有,但你在精神上一定是一个富翁。这是多么深邃的思考啊。其实,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人的使命不仅仅是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现实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随波逐流。

    人生是场边走边唱的戏,有太多的欢喜和悲伤要我们用一生去品尝,去守望,去记载。但人生也终究是美的,不管这其中夹杂着多少零乱不堪的东西,从中领悟一份真谛,得一份智慧,然后始终平和而从容的走下去,一直到结束也不会害怕,这就是一份完美的世俗人生!

    周先生将这本集子命名为守望的距离,我想也正表明了人生的守望需要恰当的距离。以守望的态度来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守望代表着一种期待,它期待的是一个完美的世俗人生。

    以守望的姿态来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应该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守望中含着期待,而这种期待是不浮躁、是踏实、是宁静、是信心十足。读他的书,我的心变得轻松,思想变得澄澈,对生活有了更新更积极的理解。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篇二】

    最近阅读了周国平先生的守望者的距离一书让我感触颇深,这本书内容饱含哲学思想,人文思想和人生寓言,并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与激情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含睿智深刻,虽然是上个世纪的作品,今日读来,这些散文作品依然触动人的心弦,因为我们都是热爱生活之人,希望寻求

  • 2、 守望春节读后感
    守望春节读后感 李梁 读完《守望春节》这篇文章,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我”以前总是空着手回家,而今年,“我”买了很多东西。每次,“我”要走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给“我”带上很多自己种的东西,“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自己很没良心。 我被文中“我”的爸爸妈妈的那种深深的爱感动了。“我”的爸爸妈妈为了“我”的健康,每逢过年,“我”要走的时候,都给“我”带很多自己种的东西,“我”的爸爸妈妈真爱我啊。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我的爸爸妈妈也很爱我,记得有一次,那是在去年的暑假里,我得了大叶性肺炎,住了院。白天,爸爸和妈妈陪着我,给我讲故事。我要上厕所时,爸爸帮我提着吊瓶;我要喝水时,妈妈给我倒上水,并把水杯递给我,我喝完了水,妈妈就再帮我把杯子扣在蓝色的水瓶上。中午,爸爸先问我想吃点什么,然后骑着车子去外边买。吃午饭的时候,如果我的右手扎着针,妈妈就帮我端着饭盒,我用左手拿着勺子一点一点地挖着吃。下午,爸爸妈妈还经常关心的问我有什么地方不舒服吗…… 我的爸爸妈妈真爱我啊!
  • 3、 读《守望的距离》有感
    读《守望的距离》有感 生活本来就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它不会因为痛苦或者快乐而改变形状。《守望的距离》是周国平先生的一本散文集,里面记叙了他对生活的感受,每一篇散文都扣人心弦。 作者说他的孤独“带着如此浓烈的爱意,爱着田野里的花朵、小草、树木和河流“在这本书中,他怀着对生活的深深爱意,谈人生、生活的境界。他认为一个人不能吧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现实的世界中,在其中随波逐流。“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带着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他告诫人们,不要琐屑的生活淹没自己,不要失去自己,更不要是去精神花园,一个人拥有了精神家园,他就有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守望的距离,正表明精神家园和守望血药恰当的距离,一守望的距离面对人生,面对生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守望代表着一种期待是守候。 合上书,闭上眼,静静的思考,去守望着快乐和幸福。
  • 4、 《守望教育》读后感范文
    《守望教育》读后感 哲人康德曾说过这样的名言:“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星.康德不仅将“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与“头上的星空”亦即无限的宇宙相提并论,甚至认为道德法则要高于自然法则。那么,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正如刘教授所说的:“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接受道德律令。” 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
  • 5、 《守望天山》剧本读后感
    《守望天山》剧本读后感 当我手捧《守望天山》剧本时,就忍不住一口气读了下去,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着我。这部影片主要描写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发生在新疆天山的一个真实故事。故事主人公陈俊贵出生在北方农村,从小受尽多种磨难,做梦长大了去当兵。为了当兵,母亲提着半篮子鸡蛋带着他去找大队书记。母亲让陈俊贵跪下喊书记叫“舅舅”,终于书记同意陈俊贵当兵,他的梦如愿以偿。 之后,陈俊贵随部队去了天山。和战友们一起奋战在筑路工地上。这年深秋,天山忽降大暴雪,一夜之间,施工部队和外界失去了联系,给他们送粮、送菜的汽车也翻入山涧。上级以为他们能固守待援,这一百五十多号人却因此陷入绝境。连长、指导员决定派人送信求救。班长郑林书、陈俊贵等四名战士执行这次任务。他们将仅剩的20个馒头装进挎包里,在雪地里爬行了三天三夜。陈俊贵爬不动了,请求班长把他留在雪地里。班长说不行,我背也要把你背出去。当时,距离有人烟的地方还有几公里。大家都坚持不住了,倒在了雪地上。班长用颤抖的手拿出最后一个馒头,命令年龄最小的陈俊贵吃。陈俊贵靠这个馒头支撑着又走了几公里。后来,被维吾尔老人救下,完成了这次报信任务。而班长和另两个战士牺牲了却长眠在雪地里……。 陈俊贵退伍回到了家乡,当地政府安排他到县里电影院放电影。在以后日子里,他怎么也忘记不了牺牲的班长和长眠在天山的战友们,依然做出决定带妻儿返回天山为战友守墓。 来到天山,他把这些在几公里以外孤单、牺牲的战友遗骨一一都搬到一起,用树枝围成一个小小的烈士陵园,供亲人们和后来人前来吊唁。就这样,在这条件艰苦、缺吃少穿的情况下,陈俊贵在天山始终如一义务守墓整整二十五年。这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至今主人公陈俊贵仍即日以往地在天山为一百六十八位烈士在守墓。 我阅读了不少报告文学作品,唯独这一本让我深受感动,而且热泪盈眶。在当时,陈俊贵放弃了城里安逸的工作,做出重返天山为战友守墓,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甚至受到别人的白眼,儿子不理解父亲的所作所为和妻子的抱怨。正如剧本中陈俊贵的妻子所讲的:“我也是女人,别人也是女人,可我和别的女人不一样,这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 如今,人们不仅要问,对陈俊贵这种行为不可思议!为什么,靠什么精神支撑着他去这样做?“这是一种精神、是诚信守义、是奉献社会”。是当代军人道德情操和奉献精神,讴歌了中华民
  • 6、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守望者的职责是,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瞭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

    周国平《守望的距离》前言

    守望者是什么?适当的距离是什么?永恒的价值又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这本散文集。没等读到正文,我的目光就被目录吸引了。未经省差的人生没有价值,幸福的悖论,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自我二重奏,失去的岁月就连每一篇的题目看起来都那么深奥又有点诗意。这样的题目背后,是怎样的一篇文章?我翻过目录,接着往下读。

    其实,光阴何尝是这样一条河,可以让我们伫立其上,河水从身边流过,而我却依然故我?时间不是某种从我身边流过的东西,而就是我的生命。弃我而去的不是日历上的一个个日子,而是我生命中的岁月;甚至也不仅仅是我的岁月,而就是我自己。我不但找不回逝去的年华,而且也找不回从前的我了。是啊,我们的生命都是由时间组成的,时间的流失就是生命的流失,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无论我们如何努力,也无法回到我们的过去。过去的自己和过去的一切,都随着时间和生命的流失越走越远。

    但是,过去的时间真的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吗?当然不是。我们可以像《守望的距离》的作者周国平先生用纸和笔记录下现在的美好和充实,在现在成为过去时让自己知道,我曾经的生活是那么快乐,这份快乐也会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美丽的痕迹。但是,有些人不珍惜自己有限的时间,把自己的生命都用来打游戏、玩电脑、打牌当他们的时间离开时,又给他们留下了什么呢?愧疚?悔恨?无论这时他们怎样自责都为时已晚,他们的时间已经回不来了。

    过去无法改变,未来还未到来,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现在。所以,我们要珍惜手中的现在,给未来的自己留下一段美丽的回忆。

  • 7、 《守望教育》读后感(2)

    《守望教育》读后感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

    康德曾说: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地、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星。康德将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与头上的星空亦即无限的宇宙相提并论,认为道德法则要高于自然法则。

    那么,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刘铁芳先生特别在文章中提到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他强调,知识和故事是教育中两个并行的要素,一个让我们获得对世界与自我的认识,另一个则凭借真实可感的生命跌宕起伏来抚慰作为听者的我们的生命。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着,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正如刘铁芳所说的: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接受道德律令。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

  • 8、 《守望教育》读书心得

    《守望教育》读书心得

    是听人说起《守望教育》这本书后才去翻阅它,读后曾与人交流过自己的所思所想。近日偶尔得空再读案头上的《守望教育》一书,掩卷之余,总感觉应该写点什么,抒发心中之体会与感触。恰逢学校要求每位老师撰写读书心得,便坐在案前,敲击键盘,留下以下文字2024做读后之感。他日若另有心得,再作补充。

    读到一本好书是不容易的,读到一本能产生共鸣的好书是令人高兴的。而在这喧嚣功力的社会,还有一批像刘教授这样沉静思索的人是值得庆幸的。我知道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刘教授有着非同寻常的境遇,干着非同寻常的事业。他之所以事事比他人做得好,首先取决于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也确实说明了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刘教授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书中讲到,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着一个一个的教育事件,我们的教育生活就是由一个一个的教育事件积累而成的。正是那些活生生的教育生活故事,有意无意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我们自身在教育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教育叙事就是讲述我们教育生活的故事,讲述那或隐或显地蕴涵着教育意义的故事,那影响着学生和我们自身生命的细微脉络就可以在故事叙事的过程中清晰地展现出来,同时,也展开我们的教育生活如何发展与改善的可能路径。我想这一点许多教师读很有体会。每当有学生犯错误时,我们时不时的用自己经历过的事,或是自己遇见过的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就是应用了教育叙事的方法。教育叙事就是一扇打开我们的心灵通向教育生活的意义世界的门扉。

    刘教授所说的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这一认识应该说也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在我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也能体会到,虽说在教学中我们对后进生的确也很关心,但能够像刘铁芳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对待

  • 9、 守望的天使读后感

    守望的天使读后感(一)

    暑假,我看了 《守望的天使》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让我读了后有很大的感想。

    《守望的天使》讲述了有个叫奇奇的小男孩,一天他和他的朋友一起玩,他的朋友说:我有两个天使,天使其实就是我的父母。但是,奇奇非常烦他的父母,因为他们总是唠唠叨叨。我认为,他这样想是不对的。

    在我们有困难的时候,父母伸出他们援助之手;在我们饿的时候,父母给我们做饭,不管好不好吃,这也是他们的心意;在我们把衣服弄脏的时候,父母又伸出双手帮我们洗衣服;父母随时随刻都在帮助我们,父母的爱是伟大的。

    《守望的天使》文中把父母比做成天使,汤米说:如果我也有两个天使就好了。其实他也有两个天使就是他的父母,只不过汤米没有理解父母对他的爱。

    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他们用无私而伟大的爱呵护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他们把身边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孩子,在任何时候都无怨无悔,这一切都是因为爱。

    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去看看 《守望的天使》这篇文章,一定会有很大的感悟的。

    前天,向朋友借了一本神州阅读,做老师所布置的摘抄作业。一拿回书,我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每读完一篇,就感觉余香满口了,但是没想到,读到守望的天使的时候,我竟然被感动的哭了。

    守望的天使那篇文章采用的是对话的方式,写了三毛与邻家男孩的谈话。三毛告诉男孩,每个人都有两个天使守护着自己,当老的一批天使走了,新的天使也长大了,也要去守护他们的孩子,并告诉男孩每个人的守望天使就是自己的父母。男孩听后回答,他长大了不要当守望的天使,因为那样太痛苦了。并且他的父母很烦人。三毛说:也许男孩现在不明白,以后也会明白的。

    是啊!每个父母都是一个守望天使,他们守护着孩子,因为太爱他们守护着的孩子了,所以往往流了一生的眼泪。等到被守护的孩子长大了,父母都会离开孩子。因为孩子长大了,要离开他们寻找自己的生活。父母们都很想念孩子,可是孩子们正在拼搏人生呢!只有在再也找不到父母的时候,想念父母的时候时,才发现,他们已经不见了。

    就好比我吧!总是因自己固执想法热父母生气,可他们太爱我,所以不管怎样,都会默默去承受和一切,只因为爱我,所以不管怎样,他们常常因此流泪。可对我的爱,胜过了一切与所有,就像守望的天使。

    我非常谢谢这篇文章,是他让我明白了父母的艰辛。我爱守望的天使,当然,更爱我那守护着我的父母!

  • 10、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800字

    美,源于距离。

    人生,源于哲学。

    或许我们不明白存在的价值;或许我们不明白人生的含义;亦或许,我们不明白渺小的自己到底有何存在的意义……

    我们不过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你感叹!

    我们太过于渺小,所作所为不过是一些庸俗的不必,我哀怨!

    而当我翻开眼前的这本书,周国平用35万个字告诉我许许多多人生的哲学,我突然明白我一直在虚度光阴,一直在杞人忧天,一直在愚蠢的幻想。

    读《守望的距离》,领悟人生哲学。

    这本书一共分为十四辑,每一辑都有一个主题,周国平在每一个主题里细细阐述自己的人生见解,或平淡细致,或晦涩难读,或平易近人,我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犹如品着上好的观音茶,沁香扑鼻而来。

    其 中,要数我最喜欢的,就是第十辑——《人生寓言》。

    “人生就是一个从一而终的女人,你不妨尽自己的力量打扮她,引导她,但是,不管她终于成个什么样子,你好歹得爱她。”简短的引言,却铿锵有力,不缓不急地告诉你,不论人生是怎样的坎坷,或是怎样的乏味,你至少得热爱自己的人生,热爱自己的生活。短短二十六个寓言,却概述了人生的种种,我务必很诚实的告诉你,我并不能全部理解这些或浅或深的寓言。

    但是,我乐于向你们分享这些,我所明白的——

    从《告别遗体的队伍》里,我明白了生命害怕单调甚于害怕死亡,我们用一生充实自己的生命,无关于结局是否徒劳;从《潘多拉的盒子》里,我明白了灾祸其实源于自己悲观的想象,其实源于愚蠢的人的杞人忧天,因此,勿要用自己的思想来折磨自己,不如去干几件实在的事情;从《生命的得失》中,我明白了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而我们不能一直念叨失去的多少,这只会使我们更加伤心,正如上帝所说:“谁被这个念头折磨,谁的确就是最不幸的人;从《寻短见的少妇》中,我知道了生命得换位思考,有得必有失,想通便好;从《落难的王子》中,我懂得了灾祸发生时,要有一种正确的心态面对……

    合上这本书,已经深夜了,我想,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人生哲学,更是一番大彻大悟的生命含义。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1-08-28

  • 2019-09-20

  • 2023-05-24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守望的距离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守望的距离读后感、2024守望的距离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