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高二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 地图 > 高二守望的距离读后感,2024高二守望的距离读后感范文
高二守望的距离读后感相关栏目
高二守望的距离读后感热门栏目
高二守望的距离读后感推荐
高二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共 8967 篇)

  • 1、 守望春节读后感
    守望春节读后感 李梁 读完《守望春节》这篇文章,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我”以前总是空着手回家,而今年,“我”买了很多东西。每次,“我”要走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给“我”带上很多自己种的东西,“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自己很没良心。 我被文中“我”的爸爸妈妈的那种深深的爱感动了。“我”的爸爸妈妈为了“我”的健康,每逢过年,“我”要走的时候,都给“我”带很多自己种的东西,“我”的爸爸妈妈真爱我啊。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我的爸爸妈妈也很爱我,记得有一次,那是在去年的暑假里,我得了大叶性肺炎,住了院。白天,爸爸和妈妈陪着我,给我讲故事。我要上厕所时,爸爸帮我提着吊瓶;我要喝水时,妈妈给我倒上水,并把水杯递给我,我喝完了水,妈妈就再帮我把杯子扣在蓝色的水瓶上。中午,爸爸先问我想吃点什么,然后骑着车子去外边买。吃午饭的时候,如果我的右手扎着针,妈妈就帮我端着饭盒,我用左手拿着勺子一点一点地挖着吃。下午,爸爸妈妈还经常关心的问我有什么地方不舒服吗…… 我的爸爸妈妈真爱我啊!
  • 2、 读《守望的距离》有感
    读《守望的距离》有感 生活本来就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它不会因为痛苦或者快乐而改变形状。《守望的距离》是周国平先生的一本散文集,里面记叙了他对生活的感受,每一篇散文都扣人心弦。 作者说他的孤独“带着如此浓烈的爱意,爱着田野里的花朵、小草、树木和河流“在这本书中,他怀着对生活的深深爱意,谈人生、生活的境界。他认为一个人不能吧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现实的世界中,在其中随波逐流。“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带着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他告诫人们,不要琐屑的生活淹没自己,不要失去自己,更不要是去精神花园,一个人拥有了精神家园,他就有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守望的距离,正表明精神家园和守望血药恰当的距离,一守望的距离面对人生,面对生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守望代表着一种期待是守候。 合上书,闭上眼,静静的思考,去守望着快乐和幸福。
  • 3、 《守望教育》读后感范文
    《守望教育》读后感 哲人康德曾说过这样的名言:“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星.康德不仅将“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与“头上的星空”亦即无限的宇宙相提并论,甚至认为道德法则要高于自然法则。那么,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正如刘教授所说的:“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接受道德律令。” 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
  • 4、 《守望天山》剧本读后感
    《守望天山》剧本读后感 当我手捧《守望天山》剧本时,就忍不住一口气读了下去,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着我。这部影片主要描写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发生在新疆天山的一个真实故事。故事主人公陈俊贵出生在北方农村,从小受尽多种磨难,做梦长大了去当兵。为了当兵,母亲提着半篮子鸡蛋带着他去找大队书记。母亲让陈俊贵跪下喊书记叫“舅舅”,终于书记同意陈俊贵当兵,他的梦如愿以偿。 之后,陈俊贵随部队去了天山。和战友们一起奋战在筑路工地上。这年深秋,天山忽降大暴雪,一夜之间,施工部队和外界失去了联系,给他们送粮、送菜的汽车也翻入山涧。上级以为他们能固守待援,这一百五十多号人却因此陷入绝境。连长、指导员决定派人送信求救。班长郑林书、陈俊贵等四名战士执行这次任务。他们将仅剩的20个馒头装进挎包里,在雪地里爬行了三天三夜。陈俊贵爬不动了,请求班长把他留在雪地里。班长说不行,我背也要把你背出去。当时,距离有人烟的地方还有几公里。大家都坚持不住了,倒在了雪地上。班长用颤抖的手拿出最后一个馒头,命令年龄最小的陈俊贵吃。陈俊贵靠这个馒头支撑着又走了几公里。后来,被维吾尔老人救下,完成了这次报信任务。而班长和另两个战士牺牲了却长眠在雪地里……。 陈俊贵退伍回到了家乡,当地政府安排他到县里电影院放电影。在以后日子里,他怎么也忘记不了牺牲的班长和长眠在天山的战友们,依然做出决定带妻儿返回天山为战友守墓。 来到天山,他把这些在几公里以外孤单、牺牲的战友遗骨一一都搬到一起,用树枝围成一个小小的烈士陵园,供亲人们和后来人前来吊唁。就这样,在这条件艰苦、缺吃少穿的情况下,陈俊贵在天山始终如一义务守墓整整二十五年。这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至今主人公陈俊贵仍即日以往地在天山为一百六十八位烈士在守墓。 我阅读了不少报告文学作品,唯独这一本让我深受感动,而且热泪盈眶。在当时,陈俊贵放弃了城里安逸的工作,做出重返天山为战友守墓,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甚至受到别人的白眼,儿子不理解父亲的所作所为和妻子的抱怨。正如剧本中陈俊贵的妻子所讲的:“我也是女人,别人也是女人,可我和别的女人不一样,这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 如今,人们不仅要问,对陈俊贵这种行为不可思议!为什么,靠什么精神支撑着他去这样做?“这是一种精神、是诚信守义、是奉献社会”。是当代军人道德情操和奉献精神,讴歌了中华民
  • 5、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守望者的职责是,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瞭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

    周国平《守望的距离》前言

    守望者是什么?适当的距离是什么?永恒的价值又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这本散文集。没等读到正文,我的目光就被目录吸引了。未经省差的人生没有价值,幸福的悖论,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自我二重奏,失去的岁月就连每一篇的题目看起来都那么深奥又有点诗意。这样的题目背后,是怎样的一篇文章?我翻过目录,接着往下读。

    其实,光阴何尝是这样一条河,可以让我们伫立其上,河水从身边流过,而我却依然故我?时间不是某种从我身边流过的东西,而就是我的生命。弃我而去的不是日历上的一个个日子,而是我生命中的岁月;甚至也不仅仅是我的岁月,而就是我自己。我不但找不回逝去的年华,而且也找不回从前的我了。是啊,我们的生命都是由时间组成的,时间的流失就是生命的流失,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无论我们如何努力,也无法回到我们的过去。过去的自己和过去的一切,都随着时间和生命的流失越走越远。

    但是,过去的时间真的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吗?当然不是。我们可以像《守望的距离》的作者周国平先生用纸和笔记录下现在的美好和充实,在现在成为过去时让自己知道,我曾经的生活是那么快乐,这份快乐也会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美丽的痕迹。但是,有些人不珍惜自己有限的时间,把自己的生命都用来打游戏、玩电脑、打牌当他们的时间离开时,又给他们留下了什么呢?愧疚?悔恨?无论这时他们怎样自责都为时已晚,他们的时间已经回不来了。

    过去无法改变,未来还未到来,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现在。所以,我们要珍惜手中的现在,给未来的自己留下一段美丽的回忆。

  • 6、 《守望的距离》的读后感2000字

    读出自己的人生,解读自己的心灵,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书目是《守望的距离》,这是周国平先生的一本散文集,那些魅力的近乎格言和诗句的语言,深深的触动了我的灵魂。掩卷沉思,感觉自己的心灵跟随周国平先生的思绪做了一次长途旅行,旅途中我明白了自己的人生意义,看到了自己灵魂深处的明亮与暗淡。

    周国平,1945年出生于上海市。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有多篇著作,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的探索了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见理趣。他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是花季少年还是耄耋老人,都能从他的文字中获得智与美的启迪。《守望的距离》这本书是迄今为止周国平先生最完整的一个散文集,收集了他1983年至1995年4月间的散文作品。在此期间,周国平先生的生活发生了一连串的变故,因而书中偏多对于人生难题的思考。

    全书共分为十四辑,每一辑都像一泓清泉,洗涤着我的心灵。第一辑存在之谜中,他这样说: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是的,对于世界,我们简直太渺小了,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我们不奢望可以凭借个人的力量去改变它,也不妄想去改变什么,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也有足够的能力去改变自己,我们可以对待工作多一份责任心,对待同事多一份关心,对待自己多一份信心。

    第四辑绚烂归于平淡,用平淡的心境面对复杂的世界和起伏的人生,用超脱的态度来思考人生。正如他在本辑开篇描述的:你今天所拣到的贝壳,在你之前一定有许多人拣到过,在你之后一定还会有许多人拣到。而在第六辑淡泊中的追求,他又提醒我们在匆忙的现代生活的急流冲击下,要保留一颗恬然沉思和爱人之心,给自己留一个沉思遐想的后花园。

    第七辑守望的距离,周国平先生也用它作为全书的名称,因为他觉得守望者的职责是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嘹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我们要守护住人类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因为在商业化时代的今天,最自然、最本质的东西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

    这十四辑,每一辑都有一个主题,但又都是围绕着一条主线来写的,那就是对人生的思考。人活一生很难一帆风顺,难免遇到各种苦难和坎坷,所以周国平先生的笔端显得比较沉重,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性别的读者对《守望的距离》的感

  • 7、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500字

    【篇一:《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不知是受了谁的启发和不知何处而来的冲动,我在闲暇的时候去到了图书馆。看到了这一本(守望的距离》。读着周国平老师给我对幸福的讲述,我突然很有感触。最让我感受深刻的时候幸福的悖论一文。它告诉了我长久以来关于人们对幸福定论的种种猜测和理解。有实际生活,有科学理论,生动而详细。总结了从古至今对幸福的定论和看法。

    周老师对于幸福的功成名就论有这驳斥一说。周老师认为当人们往往觉得幸福的时候却感觉不到幸福,每个人的幸福都是各不相同的,幸福是每个人永恒追求的目标。读了关于功成名就的幸福悖论之后,我感觉到。幸福真的离我们很遥远同时又是那么贴近,好像我们能感受到幸福就在我们身旁的呼吸。对于现在的我们,幸福就是在家里有爸爸妈妈陪伴,在学校有老师同学陪伴。每天能够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不会漫无目的漫不经心的不知所为。幸福就是在我们处于青春期的这个阶段有着青春期的自由和羁绊。如果没有了自由,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很压抑,如果没有了羁绊,我们又会毫不知情的放纵。正是因为有了老师和爸爸妈妈的关心保护,才有了我们幸福快乐的青春期。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幸福就是这样每天的生活。

    周老师还对幸福就是爱情圆满有着驳斥一说,认为从古至今对爱情圆满就是幸福的定论是不正确的。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和定位都是不一样的。有着阶层,受教育层度,社会生活经验的不同。即使有了美满的爱情也不一定有美满的婚姻和以后的生活。所以认为爱情美满并不是真正的幸福。读完了周老师的这些文字之后,我觉得如果爱情美满就是幸福,那么它究竟是离我们远还是离我们近,到底是触手可及的幸福还是遥不可及的梦魇。爱情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太遥远,我们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情感。它会让我们一直这样快乐的生活下去否。不过,我相信周老师所说的幸福对于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定论。

    【篇二:《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读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读月读书读人,然后写诗做人明理。而我认为读周国平,便是在读社会,读生活,读人生,读周国平确实是一种享受。

    有这么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可见周国平在当代的影响力很大。他对人生的态度是乐观积极的,他看重人生精神追求,看轻名利的追逐,乐于淡泊,坚持在充满功利的社会中把持自己。

    在周国平的众多作品中,我最爱读他的《守望的距离》。这守望表示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和关心人类精

  • 8、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1000字

    浮生若梦,何妨当它是梦,尽情地梦它一场?世事如云,何妨就当它是云,从容地观它千变? —摘自周国平《守望的距离》

    人生好似南柯梦,醒后方知幻境中。

    一生中,你追求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总以为人生路漫漫,但仔细想来,人生不过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

    昨天·往事

    昨天,尽是往事;往事,尽付诸流水。

    其实,往事都是该被珍惜的,因为,只有珍惜往事的人才是真正在生活。

    这世上什么不是往事呢?此刻我们所看到、听到、经历到的一切,无不转瞬即逝,成为往事。所以,珍惜往事的人便会满怀爱怜地注视一切,注视即将被收割的麦田,正在落叶的树,最后开放的花朵,大路上边走边衰老的行人……这种对万物的依依惜别之情是爱的至深源泉。由于这爱,一个人才会真正用心在看,在听,在生活。

    然而,在这个日益匆忙的世界上,时间就是金钱,生活被简化为尽快地赚钱和花钱,人们越来越没有工夫也没有心境去怀念往事了。当我们失去了童年,我们还有童心;失去了青春,我们还有爱;失去了岁月,我们还有历史和智慧;可失去了怀念,人与木石无异!

    今天·把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今天”,是最容易失去的。时间如流水,一去不返,到了明天,明天又变成了今天,而每个今天之后都有数不清的明天,那么,你要做的事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呢?时间不会永远停留在现在,今天迟早会变成昨天,那时,你还能像现在如此悠闲吗?

    今天我们活着,就该执着生命,爱护自己,把握今天,度一个浓烈的人生。

    今天我们活着,就该超脱生命,参破自我,宽容今天,度一个恬淡的人生。

    明天·希望

    明天永远都是一个悬念,一个谁也无法预想的未知数。但是,明天也许才是生活的全部意义。如果没有明天,昨天就会成为废墟,如果没有明天,今天就成了尽头。

    明天尽管是看不见,摸不着,甚至到最后也可能如今天一样的虚空,但明天总会为今天的我们赋予希望,给我们源源不断的透支着梦想。

    你的明天,可能会晴天丽日,可能会电闪雷鸣;可能有风平浪静,也可能有惊涛骇浪。你不可能知道你的明天会如何,可是这又怎样呢?即使是未知,也无法斩断我们对明天的希望。

    人生如戏,花开花落,物转星移。谁是这场戏的编剧?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谁会是最后的赢家?

    人生如梦,一晃而过。谁又能把握这

  • 9、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800字

    美,源于距离。

    人生,源于哲学。

    或许我们不明白存在的价值;或许我们不明白人生的含义;亦或许,我们不明白渺小的自己到底有何存在的意义……

    我们不过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你感叹!

    我们太过于渺小,所作所为不过是一些庸俗的不必,我哀怨!

    而当我翻开眼前的这本书,周国平用35万个字告诉我许许多多人生的哲学,我突然明白我一直在虚度光阴,一直在杞人忧天,一直在愚蠢的幻想。

    读《守望的距离》,领悟人生哲学。

    这本书一共分为十四辑,每一辑都有一个主题,周国平在每一个主题里细细阐述自己的人生见解,或平淡细致,或晦涩难读,或平易近人,我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犹如品着上好的观音茶,沁香扑鼻而来。

    其 中,要数我最喜欢的,就是第十辑——《人生寓言》。

    “人生就是一个从一而终的女人,你不妨尽自己的力量打扮她,引导她,但是,不管她终于成个什么样子,你好歹得爱她。”简短的引言,却铿锵有力,不缓不急地告诉你,不论人生是怎样的坎坷,或是怎样的乏味,你至少得热爱自己的人生,热爱自己的生活。短短二十六个寓言,却概述了人生的种种,我务必很诚实的告诉你,我并不能全部理解这些或浅或深的寓言。

    但是,我乐于向你们分享这些,我所明白的——

    从《告别遗体的队伍》里,我明白了生命害怕单调甚于害怕死亡,我们用一生充实自己的生命,无关于结局是否徒劳;从《潘多拉的盒子》里,我明白了灾祸其实源于自己悲观的想象,其实源于愚蠢的人的杞人忧天,因此,勿要用自己的思想来折磨自己,不如去干几件实在的事情;从《生命的得失》中,我明白了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而我们不能一直念叨失去的多少,这只会使我们更加伤心,正如上帝所说:“谁被这个念头折磨,谁的确就是最不幸的人;从《寻短见的少妇》中,我知道了生命得换位思考,有得必有失,想通便好;从《落难的王子》中,我懂得了灾祸发生时,要有一种正确的心态面对……

    合上这本书,已经深夜了,我想,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人生哲学,更是一番大彻大悟的生命含义。

  • 10、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700字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题记。

    《守望的距离》,给予我太多太多对人生的感悟。每每翻开这本书,再合上,这其中的过程仿佛经过了人生悲欢的轮回,让我受到心灵的洗礼,使我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人的一生,思绪万千。有的人获得了学业的成功,而寻找工作却成为了他的负担;找到满意的工作,下一步他又为家庭担忧……如此辗转不断,快乐便不留一丝影踪。毋宁说,人生是侥幸落到我们手上的一件暂时的礼物,我们迟早要把它交还。我们宁愿怀着从容闲适的心情玩味它,而不要让过分急切的追求和得失之患占有了我们,使我们不再有玩味的心情。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福祸之上的豁达胸怀。在终极的意义上,人世间的成功和失败,幸福和灾难,都只是过眼烟云,彼此并无实质的区别。当我们这样想时,我们和我们的身外遭遇保持了一个距离,反而和我们的真实人生贴得更紧了,这真实人生就是一种既包容又超越身外遭遇的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体验。

    古往今来,尽管崎岖坎坷的悲论如缕不绝,可是古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更是令人顿生敬仰之情。“诗仙”李白,才华横溢,无奈仕途不顺。有着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却只能做一个伶人般的御用诗人,终于他扔弃“春风拂槛露华浓”带来的皇上的青眼有加而愤然出京。从此,怀着一颗悲愤的心,遍访名山大川,然而他并未一蹶不振,而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般的洒脱。为了开心颜,怎能摧眉折腰?“诗圣”杜甫,同样的伟大,同样的怀才不遇,却是不一样的人生。他眼见“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悲凉,他心感“无定河边骨”的惨烈,酒并不能换取最后的解脱,只有愁更愁。“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终于未及天命之年而病殁于漂泊的小舟中。

    古人云:“知足常乐。”流星转瞬即逝,但我们期待流星许愿的实现;昙花一现,但我们享受短暂的那片氤氲。不管成功与否,我们不妨享受幸福,让快乐顺着风。让快乐再飞一会儿,别停!

  • 2019-09-23

  • 2022-09-21

  • 2023-01-07

  • 2019-09-27

  • 2019-10-19

  • 2023-06-11

  • 2019-10-19

  • 2023-02-09

  • 2023-05-21

  • 2023-05-05

  • 2023-06-17

  • 2023-06-21

  • 2023-01-15

  • 2023-06-10

  • 2023-05-19

  • 2023-05-11

  • 2023-04-30

  • 2023-05-14

  • 2019-10-24

  • 2022-10-05

  • 2023-06-08

  • 2023-05-28

  • 2023-06-09

  • 2023-04-15

  • 2019-09-20

  • 2023-06-11

  • 2019-09-26

  • 2023-05-04

  • 2023-07-02

  • 2023-04-15

  • 2023-01-05

  • 2023-05-25

  • 2023-04-15

  • 2023-05-17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09-20

  • 2023-06-20

高二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高二守望的距离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优质的2024高二守望的距离读后感,高二守望的距离读后感范文,高二守望的距离读后感大全等,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