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麦田的守望者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麦田的守望者读后感800字,2024麦田的守望者读后感800字范文,麦田的守望者读后感800字左右
麦田的守望者读后感800字相关栏目
麦田的守望者读后感800字热门栏目
麦田的守望者读后感800字推荐
麦田的守望者读后感800字

(共 3502 篇)

  • 麦田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51年首次出版。

    作者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反映了二战后美国青少年矛盾混乱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代表了当时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和处境。文中崇尚自由的亲切语言受到了热烈欢迎,至今仍被奉为经典。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守望者》观后感800字

    《守望者》观后感 有的时候我特别庆幸,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没有超级英雄的时代,但有的时候我又非常悲观倒不如生活在一个有超级英雄的世界。 超级英雄们凌驾于权利和法律之上,虽然带着一副如小丑般的面具,甚至像小丑一样娱乐大众,像小丑一样孤独。 每个超级英雄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推己及人,拯救世界,哪怕要用一城认得性命和对全世界的欺骗,他们也要对自己所理解的正义从一而终。但是正如布罗茨基说的那样,没有任何恶是不含一点善的,而且可能相反亦然。在我看来,每一个超级英雄都只是上帝的代行者,为了消除恶而背负恶,最后和恶一起下地狱罢了。试问难道把小女孩杀掉喂狗的人的生命就不是宇宙的奇迹么?我一直很在意电影里的漫画,船长为了保护妻儿的生命不惜在海上伶仃漂泊,与尸为伴,但他最终砍杀的海盗却是自己的妻子。 更为可悲的是,守望者们虽然换来了和平,但对于守望者们守护的对象来说,超级英雄也好,造成冷战的政治家们也罢,都只是电视机里的影像,只是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哪怕世界大战近在眼前,卖报的依旧卖报,打劫的依旧打劫,身处越战的妇女,她所在乎的并非是眼下何等的悲惨世界而是那个来自敌国的腹中孩子的父亲能否负起责任。看完船长的故事后,那个孩子也只是把书一扔,直呼无趣,殊不知下一秒他便要飞灰烟灭。超级英雄们像一只精致笼子里面的金丝雀,被挂在孤山的悬崖上放身歌唱,试图用歌声淹没脚下的荒凉。他们穷尽所有想要拯救的,是一个浑然不自觉的世界;人们原是正直的牺牲,却对自己正在成为政治家们的祭品如此麻木,这是一个多么讽刺的笑话! 但纵然如此,我依旧对超级英雄们颇有好感,尤其是对d.c.漫画公司的超级英雄们。d.c.旗下的英雄多为普通人,却比普通人任性得多。他们带上小丑般的可笑面具并非做好事不留名的高尚道德情操,而正是应为身为人类的软弱。他们任性地摘下身为公众的面具,却无法摒弃肉身,人类的懦弱和恐惧无时不刻萦绕这他们,因此他们只能套上头套穿上紧身衣,纵然陷入道德嗯好法律的尴尬处境。退一万步说,监狱里那几十个想要把罗夏粉身碎骨的囚犯正是白罗夏所赐才得以为他们的犯罪行为负责。然而这些同样软弱,只是带上了面具而已的孤独人们却终究脱离了人们,没有朋友,也失去了生活,他们身处似乎是一个与公众脱离,的平行世界,不知埃及王结局如何,我只是知道,幽灵船真正所要的,仅仅只是船长一人的灵魂。 守望者最终终于了结了各自的使命和热血,上一次摘下面
  • 2、 再读《麦田的守望者》

    再读《麦田的守望者》

    “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我知道这不象话。”

    长长的小说到了尾声才第一次出现了与主题相关的描述,要命的是描述得还这么诗意温暖。是啊,原本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充满诗意的。荷尔德林说:“人生充满劳绩,但诗意地生活在这大地上。”一个十六的孩子用自己疼痛的成长经历洞悉了成人世界的一切虚伪,包括师长、室友、女友,甚至父母,唯一留在记忆力的美好就是逝去的十岁的弟弟艾里和他现在努力想要去保护的同样十岁的妹妹菲苾的种种言行。可谁又知道他们在这个充满虚伪的世界里终会变成何种颜色呢?所以有一方净土,有一个守护者就成了一个愿望了。小说最后让菲苾坐在旋转的木马上,那么单纯无邪,而守护在旁边的“我”连下雨了也不在乎,只有一种充实的快乐。此时的“霍尔顿·考尔菲德”是哥哥,更由先前的理想者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行动者。他勇敢地担负起了守护的责任。

    所以整个小说从逻辑层次上来讲,就形象地探讨了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麦田的守望者)的问题。“为什么”当然是重点,这是整部小说的价值所在。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的成长是一个由纯真到虚伪的过程,所以我们的孩子或者我们的童年就成了宝贝,变得稀贵。真是莫大的讽刺,却又如此真实,生生地刺得人心疼。

    《麦田的守望者》于我是一本老书,多年前就读过。年少时有点轻狂,似乎不买老塞林格的账,不喜他笔底下人物的玩世不恭、放荡不羁,便连带的不愿去细想文字底下的那份深沉与温情。昨晚一口气读完,夜不能寐,只为感动,发自内心的感动。我们的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不容易,都值得让人放下一切的伪饰来呵护。但我们做得似乎远远不够,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 感谢老塞林格,让我们自惭自省,更让我们学会担当,担当起原本就应该属于我们的那一份责任。

    最后要说的是,《麦田的守望者》是一本如《小王子》一样精彩的书。

  • 3、 动物硬汉:灵魂独行的守望者

    动物硬汉:灵魂独行的守望者

    ——读雨街野生动物传奇故事

    翻开雨街的美绘版新书,没动窝,扫荡了一本《棕熊哈根》。我迷住了。

    晚饭弟弟一家带一盆螃蟹来,吃喝正浓,九岁的小外甥女早躲沙发去了。不开电视不玩手机,喊也听不见,原来在看《蟒蛇巴布》,半小时啃去一半了。孩子喜欢,是对作者最大的奖赏和肯定,我读完都送她。

    雨街写了三种动物,但他必须了解整个丛林,才能找到广袤的背景下,动物生存与成长的脉络,以及种种历险,奋斗史。动物不相信眼泪,只有打拼学习,所以亦是生命的求索史诗,小草尖尖钻入孩童的眼睛心里,灌输美,勇敢,和智慧。

    由于他开阔的知识,呈现多重、辽阔、苍茫的自然界,大处淋漓,小处生辉。哪怕写树洞里的小小白蚁,他的视野亦纵横丛林,沼泽,云层密布的天空,眼光机警,像狮王一样巡视领地,一切不能逃脱眼底。

    仅棕熊遇到有名的动物就有,跳跳虾,水巴虫,山溪蟹,白蚁,鱼群,蟒蛇,秃鹫,灰狼,松鼠,豪猪,狼獾,鲸鱼,海豚,蜜蜂,麋鹿等。作为主角的蟒蛇、狮王又继续与角马,蛇獴,猎豹,巨蜥,白鹮,胡狼,斑马,野牛,疣猪,野兔,瞪羚,象群,鬣狗,长颈鹿等周旋。每种动物不是一闪而过,而是精准到习性,捕猎,生育,挫折,都有精彩叙述。小不点们萌憨,惬意,闹腾,注意力被一只蝶,一株花吸引,对凶险的感知尚少,不加掩饰地释放热爱与憎恶,就是恐怖的蟒蛇,那种天真淘气也是可爱的。

    它们穿越尖毛草,甘露树,山姜,刺黄莲,猴面包树等,艰难而勇敢的生存。那些奔腾的四蹄,飘逸的毛发,冲天的吼叫,震慑人心。静谧的躁动,隐匿于暗黑的河边,草尖深处,欲望的呼吸一点点喷张,稍一动作,甚至眼神一闪烁,就是你死我活。生命即强悍又脆弱。当失去父母,家园,独自面对陌生丛林,它们没有机会沉浸孤独,无助,哭泣,它们流浪,结盟,奋战,受伤,称王或死亡,养育后代,保护母性,解决纷争,既恪守着古老的遗传祖训,又主动向其它动物学习新的经验,如果没有人类的干预,它们按照自然的筛选,进化,活得勃勃生机。

    雨街以强大的内心,写出它们坚毅而湿润的灵魂。也说出了脆弱不是本性,只要勇敢地出击,定会增长智慧,战胜苦难,为自己赢得尊严。

    雨街的语言诗性,韵味。动物不能言,悲伤愤怒或喜悦以嚎叫和动作表示。雨街以敏锐的感知,把生涩的术语,用简洁生动的比喻,三言两语点拨清楚,且都是小朋友耳熟能详的事物,轻松在未知未见中搭起了桥梁。

    比如,三只小熊像地下钻出的蘑

  • 4、 再读《麦田的守望者》600字2024

    “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我知道这不象话。”

    长长的小说到了尾声才第一次出现了与主题相关的描述,要命的是描述得还这么诗意温暖。是啊,原本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充满诗意的。荷尔德林说:“人生充满劳绩,但诗意地生活在这大地上。”一个十六的孩子用自己疼痛的成长经历洞悉了成人世界的一切虚伪,包括师长、室友、女友,甚至父母,唯一留在记忆力的美好就是逝去的十岁的弟弟艾里和他现在努力想要去保护的同样十岁的妹妹菲苾的种种言行。可谁又知道他们在这个充满虚伪的世界里终会变成何种颜色呢?所以有一方净土,有一个守护者就成了一个愿望了。小说最后让菲苾坐在旋转的木马上,那么单纯无邪,而守护在旁边的“我”连下雨了也不在乎,只有一种充实的快乐。此时的“霍尔顿·考尔菲德”是哥哥,更由先前的理想者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行动者。他勇敢地担负起了守护的责任。

    所以整个小说从逻辑层次上来讲,就形象地探讨了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麦田的守望者)的问题。“为什么”当然是重点,这是整部小说的价值所在。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的成长是一个由纯真到虚伪的过程,所以我们的孩子或者我们的童年就成了宝贝,变得稀贵。真是莫大的讽刺,却又如此真实,生生地刺得人心疼。

    《麦田的守望者》于我是一本老书,多年前就读过。年少时有点轻狂,似乎不买老塞林格的账,不喜他笔底下人物的玩世不恭、放荡不羁,便连带的不愿去细想文字底下的那份深沉与温情。昨晚一口气读完,夜不能寐,只为感动,发自内心的感动。我们的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不容易,都值得让人放下一切的伪饰来呵护。但我们做得似乎远远不够,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感谢老塞林格,让我们自惭自省,更让我们学会担当,担当起原本就应该属于我们的那一份责任。

    最后要说的是,《麦田的守望者》是一本如《小王子》一样精彩的书。

  • 5、 麦田的守望者读书笔记

    麦田的守望者读书笔记

    这真是一本,极其贴合我的心的书。我觉得,我的身上,有着一些霍尔顿的影子。或者说,霍尔顿本就是以众多那种年纪的人所拼凑在一起的人。我的意思是指,众多青少年的叛逆混合在了一起,成为了霍尔顿。就像eminem说的slimshady一样,每个人都有slimshady的影子,每个人也都有霍尔顿的影子,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部分人选择了压制这部分影子。

    霍尔顿觉得每个人都是虚伪的,都是在带着面具在扮演着一个自己并不是的角色。对此,我是赞同的。曾几何时我也觉得身边的关系都像泡沫一样,一戳击破。只是霍尔顿很勇敢,他敢于把自己所想的全部说出来。

    霍尔顿的形象,从某种角度上讲,我是羡慕的。我从来没有像他那么大胆,从来不敢逃课,从来不敢斗殴,从来不敢做出他那样出格的事。而当他成为了一个怂货的时候,我又觉得他好可爱,叫了小姐却又不敢有进一步的举动所以早早的把钱给了那人然后打发她走了。还有后来,霍尔顿到菲比家里去借钱,他和菲比之间也是令我觉得无语但还是蛮好玩的。

    他身上天生就喜欢揭露虚伪。但他自己和他所说的那些虚伪的人的差别却又并不见得有多大,既然差别不大又为什么要那么说呢?因为太讨厌了,这些虚伪的人最好统统消失,就算自己一起消失也无所谓,因为目标就是虚伪消失。

    霍尔顿的内心,看得出是非常纠结,挣扎,矛盾的。为什么会如此纠结矛盾略带颓废?很多人归为美国战后废掉的一代的原因。对此我不予置评。但是,这种纠结挣扎矛盾颓废可能像以霍尔顿为代表的那批人那么明显的不多,但是,这种内心感受,肯定是每个青少年都会经历过的,最多就是没霍尔顿那么大胆,或者说,比霍尔顿更懂得考虑一下后果,但也同样,比霍尔顿更愿意忍耐。我不知道这种忍耐是否更好,或者说尽管我知道霍尔顿那种生活方式并不好。但是,换个角度来看,他对于一切的揭露,其实是我们缺乏的,而且是缺乏很久的。我们自以为得体的包容了大部分看不惯的现象,然后那种现象蔓延滋长,逐步逐步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感觉烦躁异常却又无可奈何,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种下的恶果。我并不是要说霍尔顿那样对一切都带有否定的态度有多好,但是我觉得,如果只有两者中的一个,那样必定是不大可靠的。中国千年来都有说阴阳协调,所以我认为这两种不同极端的性格应当都有所具备,这样的互补才是最合适的。

    还有很多人说,《麦田的守望者》其实是在讲对于童年美好的最后一次的抓住的机会,但是我却并不

  • 6、 麦田的守望读后感

    麦田的守望读后感(一)

    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我的职务就是在那里守望我只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

    读完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一个少年形象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他是大人们眼中的坏孩子,因为他所作的、所想的一切都不像话,他的成绩也是那样的糟糕,几乎没有人喜欢他他就是全书的主人公霍尔顿。

    他的讨厌周围肮脏的世界他讨厌伪君子,讨厌周围的虚假的人,却又不得不跟他们交往;他讨厌电影,却不得不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去那里消磨时间霍尔顿没有真正好的朋友,只有肮脏的阿克莱、表里不一的斯特拉德莱塔等室友,但他又不得不跟他们交往,他厌恶他们,却又无奈,他无法改变现状。他不想和他们同流合污,成绩自然会很差。他看不惯周围的世道,所以他苦闷、踌躇、彷徨,自己的心事也只能被自己扛着。

    霍尔顿一直都希望自己可以变得很勇敢,但是实际却是他一直都很胆小,被别人欺负后只能在做白日梦的时候幻想着可以把他打败,他连一个瘦弱的女人都制服不了,更何况别人呢?他被学校开除后,都不敢贸然回家,蹑手蹑脚地回去还一定要躲避着父母。他一直都在用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安慰自己,却没有胆量去做真正意义上的叛逆。

    他是青春期的少年代表,从他的经历里可以清楚的看到与家长的代沟,家长总希望他像哥哥一样可以成为出人头地的人,可是他的理想也只是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站在悬崖上,捉住不断奔跑的孩子。大人总认为霍尔顿是一个败家子,是一个不良少年。但他有自己的思想,在他那半成熟的心中还存留着点点梦想,即使它在那污浊的世道变得那样的细微渺小。

    霍尔顿是明智的,是聪明的,他看透了社会的本质。他的朴素和善良,是他所在的年代很少的,虽然他的有些思想还比较幼稚,虽然他有许许多多的缺点,但他反抗现实、向往美好世界的纯洁的一面是不可忽视的。

    作者借助笔下的霍尔顿,活灵活现的展现了自己的想法,用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关于那所谓叛逆的想法,讲述了成熟与不成熟之间的过渡,大人与青春期少年之间的代沟。

    霍尔顿的那个只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梦想,那个为了不让小孩子掉下悬崖而站在悬崖边救孩子的形象,那个纯洁无私的想法,天真幼稚却又些许成熟的心事,渐渐放大

    《麦田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名着。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有着敏感、好奇、焦躁、不安、想发泄、易冲动的个性。这与我身边的人都很相似,他是我们心情的真实写照,他做的事情

  • 7、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800字

    美,源于距离。

    人生,源于哲学。

    或许我们不明白存在的价值;或许我们不明白人生的含义;亦或许,我们不明白渺小的自己到底有何存在的意义……

    我们不过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你感叹!

    我们太过于渺小,所作所为不过是一些庸俗的不必,我哀怨!

    而当我翻开眼前的这本书,周国平用35万个字告诉我许许多多人生的哲学,我突然明白我一直在虚度光阴,一直在杞人忧天,一直在愚蠢的幻想。

    读《守望的距离》,领悟人生哲学。

    这本书一共分为十四辑,每一辑都有一个主题,周国平在每一个主题里细细阐述自己的人生见解,或平淡细致,或晦涩难读,或平易近人,我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犹如品着上好的观音茶,沁香扑鼻而来。

    其 中,要数我最喜欢的,就是第十辑——《人生寓言》。

    “人生就是一个从一而终的女人,你不妨尽自己的力量打扮她,引导她,但是,不管她终于成个什么样子,你好歹得爱她。”简短的引言,却铿锵有力,不缓不急地告诉你,不论人生是怎样的坎坷,或是怎样的乏味,你至少得热爱自己的人生,热爱自己的生活。短短二十六个寓言,却概述了人生的种种,我务必很诚实的告诉你,我并不能全部理解这些或浅或深的寓言。

    但是,我乐于向你们分享这些,我所明白的——

    从《告别遗体的队伍》里,我明白了生命害怕单调甚于害怕死亡,我们用一生充实自己的生命,无关于结局是否徒劳;从《潘多拉的盒子》里,我明白了灾祸其实源于自己悲观的想象,其实源于愚蠢的人的杞人忧天,因此,勿要用自己的思想来折磨自己,不如去干几件实在的事情;从《生命的得失》中,我明白了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而我们不能一直念叨失去的多少,这只会使我们更加伤心,正如上帝所说:“谁被这个念头折磨,谁的确就是最不幸的人;从《寻短见的少妇》中,我知道了生命得换位思考,有得必有失,想通便好;从《落难的王子》中,我懂得了灾祸发生时,要有一种正确的心态面对……

    合上这本书,已经深夜了,我想,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人生哲学,更是一番大彻大悟的生命含义。

  • 8、 《麦田的守望者》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麦田的守望者读后感:

    《麦田的守望者》已完结,在豆瓣上我只给了一颗星的评分。首先这本书被施咸荣翻译毁了,通篇词汇贫乏,语法不通,更没有按照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来翻译,信、达、雅没达到一个要求。其次,介绍说这是美国首部反对英雄主义的作品,我觉得根本没有涉及英雄主义,这只是一部反应处于青少年时期的男孩子普遍的一种状态,回不去的童年,无法适应成年人的世俗规则,个性的突显以及找不到出路的彷徨、苦闷。霍尔顿最后进入精神病医院只是这种状态的一个极端例子,作者用夸张的手来描写这种狂风暴雨的状态!所以,我想读下原著,试试看我能不能爱上这本书。

    麦田的守望读书笔记好句摘抄:

    学校越贵族化,里面的贼也越多。

    有些人老得快要死了,就像老斯宾塞那样,可是买了条毯子却会高兴得要命。

    霍尔顿对斯宾塞说:“听我说,先生。别为我担心。我是说老实话。我会改过来的。我现在只是在过年轻人的一关。谁都有一些关需要过的,是不是啊?”

    我自己从来不跟任何人说“good luck!”。你只要仔细想一想,就会觉得这话真是可怕。

    有一种长得十分漂亮的家伙,或者一种自以为了不起的人物,他们老是要求别人大大帮他一个忙。他们因为疯狂地爱着自己,也就以为人人都疯狂地爱着他们,人人都渴望着替他们当差。说起来确实有点儿好笑。

    所有的窝囊废都恨别人叫他们窝囊废。

    你们这些窝囊废就是这个毛病。你们从来不肯讨论问题。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你是不是一个窝囊废。

    通常我很喜欢坐火车,尤其是在夜里,车里点着灯,窗外一片漆黑,过道上不时有人卖咖啡、夹馅面包和杂志。我一般总是买一份火腿面包和四本杂志。我要是在晚上乘火车,通常还能看完杂志里某个无聊的故事而不至于作呕。

    你不一定非得通过猥亵关系才能理解一个姑娘。

    ***金钱,到头来它总会让你难过得要命。

    姑娘们的问题是,她们要是喜欢什么人,那么不管他是个多下流的杂种,她们总要说他有自卑感;要是她们不喜欢他,那么不管他是个多好的小伙子,或者他有多大的自卑感,她们都会说他自高自大。连聪明的姑娘也免不了。

    一嘟噜(哈哈,每次看见这个词都好想笑啊,像是放在面前一串紫葡萄那样。)

    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

  • 9、 麦田的守望者读后感

    麦田的守望者读后感范文一

    《麦田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名着。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有着敏感、好奇、焦躁、不安、想发泄、易冲动的个性。这与我身边的人都很相似,他是我们心情的真实写照,他做的事情都是我们想做而又不敢做的。

    从书中我也体会到了教育需要顺性而为,在于引导而不是强制,也就是大人们常说的读书只有自己要了才读的好,靠别人逼是没有用的。孩子之所以能够无拘无束地做游戏,首先在于主人公给了提供了一个释放童心,张扬个性的精神家园麦田。这次的语文月考中,有一道类似主题的题目,就是让我们体会只是不可能永远是老师灌输给你的;而一个月左右前,在某个语文的讲座上,我也曾看到过内容类似的文章,其中很明确的给出了一个精辟的结论教是为了不教。仔细想想一点也没错,我们现在学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

    理想是人生的路灯,它带着人走向未来,走向光明。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纵然生活让我们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过是暂时的,都会过去,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理想。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会更美好!

    《麦田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名着,其中谢幕时的一番话写出了作者心中的理想教育: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转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祝我整天的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麦田里得守望者。这番话我们仔细揣摩了一下,会得到一些启示。

    第一、 教育需要顺性而为,在于引导而非强制。孩子之所以能够无拘无束地做游戏,首先在于主人公给了提供了一个释放童心,张扬个性的精神家园麦田,或者允许孩子们进入麦田,却有很多的规定。这样孩子们兴趣达不到极限,也不会有自由精神,更不会有创新精神,甚至会觉得恐喝。

    第二、 教育的成功的智慧在于找到支点,起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生命成长。守望者并不是一名游戏的旁观者,而是敏感地发现了游戏中的关键点悬崖,守候于此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这不正是我们所谓的抓住契机吗?智者与方法变是无形的支点。

    守望是一种习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一种品质。为了学生的成长,教育需要更多麦田守望者。

    《麦田守望者》读后感范文二

    《麦田的守望者》这本书的主人公霍尔顿是四门功课不及格而

  • 10、 《麦田的守望者》之读后感1500字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塞林格将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岁的中学生尔顿考尔菲德从离开学校到曼哈顿游荡的三天时间内,并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愤怒与焦虑是此书的两大主题,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

    《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受到重视,不仅是由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通过第一人称以青少年的说话口吻叙述全书,更重要的是,因为作者用现实主义的笔触,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中产阶级子弟苦闷、彷徨的精神世界,真实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实质。人活着除了物质生活外,还要有精神生活,而且在一个比较富裕的社会里,精神生活往往比物质生活更为重要。美国在战争中发了横财,战后物质生产发展得很快,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中产阶级的人数也激增。

    但广大人民的精神生活却越来越贫乏。空虚。五十年代初美国政府奉行杜鲁门主义和麦卡锡主义,遏制共产主义,国际上加剧冷战,国内镇压进步力量,核战争的恐怖笼罩着每个人的心灵,有些人粉饰太平,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另有些人看不惯庸俗、虚伪的世道,想要反抗,却又缺乏光辉的理想,找不到一条光明的出路。因此美国有的当代史家把美国的五十年代称为静寂的五十年代或怯懦的五十年代。

    有些青年人以消极的方式(主要通过酗酒、吸毒、群居等颓废的方式)对现实进行反抗,史家称他们为垮掉的一代或垮掉分子。本书作者塞林格和他笔下的人物如本书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实际上也是垮掉分子的代表,但垮得还不到吸毒和群居的地步,如霍尔顿尚想探索和追求理想(包括爱情理想),因此他向往东方哲学,提出长大成人后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种理想当然幼稚可笑,但说明作者有点像鲁迅在《狂人日记》里提出来的那样,尚有救救孩子的想法。霍尔顿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他的性格较为复杂,有受资本主义社会耳濡目染的丑恶一面,但也有反抗现实、追求理想的纯洁一面。

    本书在艺术上颇具特色,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可以说开当代美国文学中心理现实主义的先河。从表面上看,霍尔顿不求上进,抽烟、喝酒。乱谈恋爱甚至找妓女,简直是个糟糕透顶的坏孩子,如果光看这些外表上的不良倾向,当然无法真正理解像霍尔顿这样的孩子,而我们多少成年人却往往用简单、粗暴、主观的方法去对待青少年(包括自己的子 女),从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23-02-07

  • 2019-10-24

  • 2019-09-19

  • 2019-09-28

  • 2020-02-26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3-01-27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10-20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22-05-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24

  • 2019-11-06

  • 2023-01-20

  • 2023-02-26

  • 2021-04-17

  • 2019-09-20

  • 2022-04-12

  • 2019-10-11

麦田的守望者读后感800字
麦田的守望者读后感800字栏目为您提供海量的2024麦田的守望者读后感800字,麦田的守望者读后感800字范文,麦田的守望者读后感800字大全等,带您走进麦田的守望者读后感800字的海洋,让您细细品味。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