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 地图 >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2024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相关栏目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热门栏目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推荐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共 5237 篇)

  • 1、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电影反映的是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霍兰先生的大半生教师生涯,一个原本想要成为作曲家的音乐人如何成为一名桃李满天下的优秀教师。 教师,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苦行僧,应该剥去所有被刻意美化过得标签和意义,回归教育最本质的内容,就是一个真实、脆弱的灵魂对另一个真是脆弱灵魂的触碰。无需他牺牲家庭、牺牲自我,教育应该在双方都能够真实自由地做自己的过程中完成。在我看来,老师,与这世上许许多多平凡琐碎的工作并无不同,无需赋予其太多高贵的意义。电影中霍兰的教师身份在不断地强化,而最初的音乐人、作曲家的身份却在弱化,我只是想,霍兰如果只是一个老师,他会吸引这么多的学生为他而来吗?一个老师,首先是人,他的人格魅力才是吸引学生的最重要的东西吧。 电影结尾处那一场盛大的演奏会,与我们现实中的反差很大,现实中有许许多多优秀的老师,在他们的职业生涯谢幕时,我们只能看到他们沉默坚定的背影。他们没有这样隆重的谢幕,而事实上也并不需要这样的落幕。寂寞是哲人世界的常态,也是知识人的本分,花团锦簇、烈火烹油的世界是属于权势精英的。而真正的“英雄”,从来无需这种梦想,他们只想进一步,再进一步,不求生命是否有那种极致的壮丽,只知进一步便有一步的欢喜。
  • 2、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我看了《生命因你而动听》这部影片深受感动,对贺伦老师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原先的问题也随之释然。一部电影浓缩了一个教师三十年的教育生涯,我从中仿佛看到了我的影子。我把这部电影概括为一个教师的成长史,而教师的成长历程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矛盾冲突中展开的。我把贺伦的教师生涯划分为三个时期:教学工作期、职业期、事业期。 贺伦一个酷爱音乐作曲的有为青年,梦寐谱就一支成名的乐曲一举成名,名利双收,但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不能以专业作曲为职业,而是选择了一年有两个轻松假期的教师为职业,成为一名高校的音乐教师,好有充裕的时间用于音乐创作。 工作期的困惑与懈怠,爱好与职业的冲突 初为人师的音乐欣赏课,三十多人昏昏欲睡,默默无闻,交响乐队名存实亡,机械的演奏音符,无和谐与美妙可言,特别是红发女孩的走调,即使是课下的补课也不见效果,贺伦感觉教学了然无趣,她把教学工作看成换取工资的一份工作,测验结果可想而知,甚至大骂学生“滚”。 他按时到校,不耽误一节课,总是放学后捷足先登奔向停车场,用自己的话说时间尽力了。他不关心学校的其他活动,当校长要请他参与课本研修的讨论组时,推脱自己晚上有事,面对校长的指责,他义正严词地述说自己已尽了教师的责任。诚然,我们不能否定贺伦的工作,为红发女孩补课,但五个月学生没有丝毫进步,这却是贺伦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他处在苦闷,失望,愤愤然之中。很能理解贺伦此期的心情,因为我们做教师的都经历过这一时期。 不能不说校长的职责和批评警醒贺伦,虽然影片中只交代了贺伦被切中要害后的疯狂言语,但是影片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内省反思的过程。如果说校长的指责是引发贺伦改变的直接外因,那贺伦的反省是内因。 首先贺伦改变教法,以学生喜爱的摇滚乐为突破口,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入手,但却引发了传统教育观念与教学策略的冲突。 这里我们不能不提两个学生,一个是红发女孩和路易华斯。这两个学生在我们看来特们毫无乐感可言,红发女孩学了三年乐器,还吹走调,从贺伦耐心细致地教红衣女孩学吹音阶,在他的启发下红发女孩终于成功,贺伦从中体会到从来未有的自信和成就感,在学生的毕业典礼上他们师生的交响乐队的演出让贺伦找到了爱好与职业的和谐点。 路易华斯是贺伦遭遇的乐感困难生,他连节奏都打不准,反复练习,没有进步,贺伦
  • 3、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笔记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生命因你而动听,生命因为音乐而更加绚烂,生命也因为遇见一位好老师而与众不同。 影片演绎的是贺伦老师大半辈子的生活,而这也是千千万万教师真实生活的写照。尽管默默无闻,但是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奉献着。或许有很多人也像贺伦老师一样,当初也许是被生活所迫,亦或是为了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而进入教师行业,将其作为一个过渡的跳板。但是我坚信,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一定会让每一位教师无私的付出自己的所有。回想起自己工作的两年时间,想起我带的三年二班,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我希望他们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越远越好。对于他们,我毫无保留,我希望能尽我最大的努力,让他们能快乐成长,每天进步一点点。虽然班主任的工作很繁琐,辛苦。但我带的这个班给我带来的是更多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感情。虽然我还没有结婚,但我常把我的学生们想象成自己的孩子,我爱他们!也许这就是一个教师的本能,可能会有人不解?难道老师不累吗?老师为什么要如此付出?学生走了一届,还会再来一届,走马观花似的换着,哪会有那么多的感情?不是,其实不是这样的。他们不是因为没事做,而是因为其他的事情都没有他们的学生来的重要。学生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学生过得不好,他们会比谁都难过。一旦看到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教师的敬仰,老师们就不会再觉得教师只是一份普通的养家糊口的职业,老师们就不会再觉得站在讲台上只是拥有了俯视一切的优势,而是会感到肩上的责任,会感到来自良心的驱使,让每一位教师倾尽所有,善待每一位学生。或许有些老师回忆自己一生的时候,会觉得大部分人生都在虚度。每天在小小的生活圈里奔波,见者同样的面孔,重复着同样的教学,既没有发迹,也没有成名。但是他们错了,环顾每一位老师的周围,许多人都是因为受到了他的教育而都成了更好的人,而那些人都的勋功章里都有老师的一半,那些人的成功是老师最大的荣誉。 这部影片之所以如此感人,是因为它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教师形象,把师生情谊与家庭亲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冲突而使彼此联系更加紧密。这部影片也给我们广大的教师上了深刻的一课---用心教学,意义就在教学本身。我会用我的真心,谱写一首动听的生命之歌。
  • 4、 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生命因你而动听》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平凡的音乐老师贺伦先生和他的事业,和他的学校,和他的学生,和他的家庭的故事。

    生命的价值应该如何体现?是在于人的思想、目标、方向还是勤奋?是一种让人瞩目的钦佩?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崇拜?还是一种莫名的感动呢?

    人说,生命是个美丽的奇迹。

    生活,就是奇迹绽放美丽的过程。

    或许,平凡是大多数人的定义,但伟大的声息和赤诚的感动是归属于每一个生命的。因为容纳我们的空间太大,而能成为显赫一世、叱咤风云的英雄的机遇又太少,所以我们中的大多数显得忙碌而普通,渺小而挚诚。

    每个人的生命不尽相同,“幸福”也就被多样的人生阐释着不同的定义。《生命因你而动听》,一部讲述师生故事的影片,一个以音乐来呼唤心灵的故事,一份投注长达三十年的激情与狂热,谱写出了主人公贺伦先生(音乐教师)动人的生命乐章。让我们聆听了一个平凡生命演奏出的最令人感动的音乐。三十年的教学,让他桃李满天下,赢得了无数学生的喜爱与尊敬;三十年的摸索与努力,让他笃定“教师”是自己“唯一想做的职业”。影片着实另人感动,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无限的遐想。

    贺伦先生因为生活所迫而做了一名音乐教师,但他却用音乐架起一座与学生与亲人沟通相亲相爱的桥梁。虽然与自己患先天性耳聋的儿子有过隔阂和冲突,但他努力化解了。他用儿子可看到的音乐表达了他的慈父之情,他用真诚引导了儿子可谓成功的一生。

    该影片也向我们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女校长在责备贺伦先生一上完课就匆匆离校(此时的他还只是把教育当作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的行为时所说的那一句:“教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指引方向。”也就是说,为人师者,不能单单只是为人““经师”而已。如果人生真的如影片中所说:“上帝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安放了一个梦,同时又在他脚下铺上了最遥远的距离,梦因此有了许多分岔,我们怀揣着自己的梦等待一个红绿灯,奔向未知的旅途”那我觉得教师就是分岔路口的红绿灯下给人指引方向的那个人,而教育就是教师指引方向的那一个行为。

  • 5、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1000字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生命因你而动听》,是一部同样讲述师生故事的影片。一个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一个真正关心学生成长并给他们指引方向的人,贺伦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奏出了一曲曲动听之歌。 贺伦老师大半辈子的生活,而这也是千千万万教师真实生活的写照。尽管默默无闻,但是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奉献着。或许有很多人也像贺伦老师一样,当初也许是被生活所迫,亦或是为了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而进入教师行业,将其作为一个过渡的跳板。但是我坚信,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一定会让每一位教师无私的付出自己的所有。回想起自己担任茅山小学102班班主任的时候,看着他们稚嫩幼小的脸庞,我希望他们都能茁壮成长,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越远越好。对于他们,我毫无保留,我希望能尽我最大的努力,让他们尽快的适应小学生活。 想成为一个好的老师,拥有一颗真挚热忱的心是必备的条件,但却也是远远不够的。影片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雅各布校长所说的一句话:教师有两个职责:给年轻人灌输知识,但是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使用这些知识的方法。这似乎与中国的一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些类似。一开始的时候贺伦老师因为生活而无奈的当起了音乐教师,他的课堂死板,无趣。一味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可是学生对那些离他们自己生活很远的说教根本没有兴趣,所以这样的学习往往都是不成功的。正如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所说,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老师所教,只是一个表面的灌输。而学生头脑中真正的知识,是他们自己构建起来的。所以教师必须让知识生动有趣,让学生投入到知识的获取与加工中去,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所学变成所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好老师会根据自己的教学成果进行反思,这一重要的步骤会不断的改善教学,使教与学相互促进。所以,当贺伦老师意识到自己教学的不足之后,他做了积极的改变,打破沉闷的音乐欣赏与知识问答,给学生讲摇滚乐,联系流行歌曲向年轻人说明流行和巴赫g大调小步舞曲,在街头游行的时候带领军乐队大弹摇滚乐。贺伦先生教会人们用心去领悟音乐,用心去聆听音乐。当单调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时,当昏昏欲睡的学生热烈的回应他时,他也找到了课堂的乐趣,为生活增添点了快乐。不仅如此,贺伦老师还注重对于不同的学生,根据其兴趣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这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影片中,一个名叫凌的女
  • 6、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800字

    美国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是上世纪一位美国音乐教师mr holland一生的从教经历。电影原名是mr. hollands opus。给留下我很深印象的是以下两段话并使我有感而发。 第一段是mrholland刚上班时校长给他的告诫: you have two jobs. pump them full of data, music data in your case, and give them a compass. point them in the right direction so it doesnt all go to waste. you manage to do that and they will remember you for the rest of their lives. 你有两项职责。一项是给他们灌输知识,按你的工作具体来讲就是音乐知识;另一项是给他们一个罗盘。给他们指出正确的人生方向,这样他们所学的知识才不会浪费。如果你做到了这两条,他们终生都会记得你。 第二段是电影末尾mr holland退休典礼上一个学生的致辞: i came here today to say my thanks to mr. glen holland. i remember him well ... he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my life, i know. and i have the feeling that mr. holland considers a great part of his life was misspent. he wrote this symphony of his to be performed, possibly to make him famous or rich, probably both. that is the american dream ... that is how we measure success, by being rich and famous. on that scale, mr. holland is a failurebut i think he has achieved a success beyond riches and fame. look around, mr. h
  • 7、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700字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济水一中 韩亚丽 《生命因你而动听》是一部关于教育问题的美国影片,看完以后,我更加明白因为有爱,教育才拥有了独特的魅力。 教师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在忙忙碌碌地应付日常教育教学中混过几十年,还是尽职尽责地完成教学任务,还是钟情于教育事业,把自己与学生的生命在知识的相互编织中,发展学生的生命,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了最为精彩的诠释。 影片的主角霍兰德先生酷爱音乐,他曾拥有一支自己的乐队,他有一个宏伟的梦想创作属于自己的交响乐。为了养家糊口,也为了还可以留有空余时间创作自己的音乐,已步入中年的他解散了乐队去学校教书,同时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交响乐创作。在成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之后,他逐渐从开始的把教育单纯的作为职业,迫于无奈上完课便匆匆离校,到后来的主动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补课、开小灶;从开始的迫于生存需要而草草了事,到后来的兢兢业业,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并热爱上教育事业而不忍结束教育生涯。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霍兰德先生人生的蜕变过程,也更深刻的意识到,正是因为他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对学生的爱心、信任和理解,让他获得了学生的尊敬与爱戴,让他的生命变得与众不同。 我也从中看到了教育教学需要的一些技巧知识。纵观霍兰德先生的音乐课前后不同的风格,我觉得教育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要有创新,要讲究方法。片中霍兰德先生起初采取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一味地向学生灌输高深的经典音乐知识,得来的却是学生在迷茫中昏昏睡到,音乐科目的成绩自然也是惨不忍睹。后来他顺应时代特征,把古典音乐与时下流行的摇滚乐联系起来传授。这样既拉近了自己与学生的距离,也让学生渐渐爱上了古典音乐课,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课成绩,同时也使自己获得了传道的幸福感!这一切都来源于霍兰德先生那种敢于打破规则的勇气,敢于创新的精神! 霍兰德先生也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当他面对紧张自卑的凌小姐,采取的方法是让她想象她喜欢的美景晚霞,在感受生命的美中放松心情,使凌小姐吹出了晚霞,然后霍兰德先生又及时地鼓励她,使她收获信心。而对那一位自以为有料的骄傲的高材生,霍兰德先生则是严格要求,以高要求促其上进,还把他带到了黑人路易斯的葬礼上,告诉他,即使是被人认为并不聪明的黑人男孩路易斯能做到的许多事,他却未必可以做到,让他真正认识自己。 霍兰德先生用音乐改变了学生的命运,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他们什么是音乐
  • 8、 观生命因你而动听有感
    观生命因你而动听有感 学期末,所有事情都已完成,在多媒体教室静静的观看《生命因你而动听》这部影片,我的心里洋溢着温情与感动。父子亲情,师生之情,不断地冲击着我们日益麻木的心灵。而城市的喧嚣与浮躁,却在这短短的瞬间,被如阳光般温暖的影所洗涤殆尽,留给我的是无限的回味,无尽的反思。 影片的主角霍兰德先生酷爱音乐,他曾拥有一支自己的乐队,他有一个宏伟的梦想——创作属于自己的交响乐。为了养家糊口,也为了还可以留有空余时间创作自己的音乐,已步入中年的他解散了乐队去学校教书,同时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交响乐创作。在成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之后,他逐渐从开始的把教育单纯的作为职业,迫于无奈而以上完课便匆匆离校,到后来的主动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补课、开小灶;从开始的迫于生存需要而草草了事,到后来的兢兢业业,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并热爱上教育事业而不忍结束教育生涯的发展历程。 我也从中看到了教育教学需要的一些技巧知识。纵观霍兰德先生的音乐课前后不同的风格,我觉得教育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要有创新,要讲究方法。片中霍兰德先生起初采取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一味地向学生灌输高深的经典音乐知识,得来的却是学生在迷茫中昏昏睡到,音乐科目的成绩自然也是惨不忍睹。后来他顺应时代特征,把古典音乐与时下流行的摇滚乐联系起来传授。这样既拉近了自己与学生的距离,也让学生渐渐爱上了古典音乐课,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课成绩,同时也使自己获得了传道的幸福感!这一切都来源于霍兰德先生那种敢于打破规则的勇气,敢于创新的精神!片中霍兰德先生对紧张自卑的凌小姐采取的方法是以让她想象她喜欢的美景——晚霞,在感受生命的美中,放松心情,使凌小姐吹出了晚霞,然后霍兰德先生又及时地鼓励她,使她收获信心。而对那一位自以为有料的骄傲的高材生,霍兰德先生则是严格要求,以高要求促其上进,还把他带到了黑人路易斯的葬礼上,告诉他,即使是被人认为并不聪明的黑人男孩——路易斯能做到的许多事,他却未必可以做到,让他真正认识自己。 霍兰德先生用音乐改变了学生的命运,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他们什么是音乐之美,使生命不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循环,而是闪烁着音乐的点点烛光。生命如歌,如果说美也可以被教授和传承,霍兰德先生告诉了我们其中的一个原因:凭着爱。
  • 9、 观《生命因你而动听》有感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生命因你而动听》,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她横跨人生三十年,描写一个音乐家从走上音乐教育岗位之初的不喜欢、得过且过发展到热爱教育事业并为之倾其一生,最终“桃李满天下”的平凡故事。所不平凡的是这部电影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在西方乃至现在的神州大地上是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的——传授知识和引导。从中可以看出:教师是一份需要全身心投入的职业。 与大多数人的看法一样,贺伦曾天真地以为教师是个闲职,所以才决定用四年的时间扩充财源,同时利用“余暇”作曲,只为完成自己的乐队梦想。当教师不过是他的权宜之计,是达成梦想的跳板,是为了日常生活的妥协。这时候的他对于教书,不过是应付而已,正如后来海伦雅名校长批评的那样,学校里再也找不到一个教师或学生在放学铃声响起后比贺伦更快冲向停车场的。如此心态,上课时学生“睁眼睡”、班级测试一团糟也是必然。 经校长批评后,原本就不喜欢教书的贺伦正打算放弃,可妻子怀孕了。生活告诉贺伦,要保住这个铁饭碗,因为还要靠它来赚奶粉钱。于是,他开始反思,开始摸索,开始把心思放到音乐教育事业上。不论是课堂上的教学,还是课外给薄弱学生的辅导,他都亲力亲为,为学生的进步而不遗余力。他沉浸其中,发现时间完全被教书所占据了。 想成为一个好的老师,拥有一颗真挚热忱的心是必备的条件,但却也是远远不够的。影片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雅各布校长所说的一句话:“教师有两个职责:给年轻人灌输知识,但是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使用这些知识的方法。”这似乎与中国的一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些类似。一开始的时候贺伦老师因为生活而无奈的当起了音乐教师,他的课堂死板,无趣。一味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可是学生对那些离他们自己生活很远的说教根本没有兴趣,所以这样的学习往往都是不成功的。正如着名教育家皮亚杰所说,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老师所教,只是一个表面的灌输。而学生头脑中真正的知识,是他们自己构建起来的。所以教师必须让知识生动有趣,让学生投入到知识的获取与加工中去,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所学变成所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好老师会根据自己的教学成果进行反思,这一重要的步骤会不断的改善教学,使教与学相互促进。 就我而言,老师的生活中,学生与家庭似乎是永恒的话题。为了尽到责任,老师像陀螺一般的旋转着。可是老师
  • 10、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500字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生命因你而动听》是一部关于教育问题的美国影片,看完以后,被感动了,被震撼了。 片子的主角霍兰德先生酷爱音乐,他曾拥有一支自己的乐队,他有一个宏伟的梦想创作属于自己的交响乐。为了养家糊口,也为了还可以留有空余时间创作自己的音乐,已步入中年的贺伦解散了乐队去学校教书,同时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交响乐创作。在成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之后,他逐渐从开始的把教育单纯的作为职业,迫于无奈而以上完课便匆匆离校,到后来的主动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补课、开小灶;从开始的迫于生存需要而草草了事,到后来的兢兢业业,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并热爱上教育事业而不忍结束教育生涯的发展历程。 我也从中看到了教育教学需要的一些技巧知识。纵观霍兰德先生的音乐课前后不同的风格,我觉得教育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要有创新,要讲究方法。片中霍兰德先生起初采取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一味地向学生灌输高深的经典音乐知识,得来的却是学生在迷茫中昏昏睡到,音乐科目的成绩自然也是惨不忍睹。后来他顺应时代特征,把古典音乐与时下流行的摇滚乐联系起来传授。这样既拉近了自己与学生的距离,也让学生渐渐爱上了古典音乐课,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课成绩,同时也使自己获得了传道的幸福感!这一切都来源于霍兰德先生那种敢于打破规则的勇气,敢于创新的精神!片中霍兰德先生对紧张自卑的凌小姐采取的方法是以让她想象她喜欢的美景晚霞,在感受生命的美中,放松心情,使凌小姐吹出了晚霞,然后霍兰德先生又及时地鼓励她,使她收获信心。而对那一位自以为有料的骄傲的高材生,霍兰德先生则是严格要求,以高要求促其上进,还把他带到了黑人路易斯的葬礼上,告诉他,即使是被人认为并不聪明的黑人男孩路易斯能做到的许多事,他却未必可以做到,让他真正认识自己。 霍兰德先生用音乐改变了学生的命运,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他们什么是音乐之美,使生命不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循环,而是闪烁着音乐的点点烛光。生命如歌,如果说美也可以被教授和传承,霍兰德先生告诉了我们其中的一个原因:凭着爱。
  • 2019-09-28

  • 2021-08-21

  • 2023-04-11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1-12

  • 2021-08-24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0-24

  • 2023-04-11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09-25

  • 2019-10-16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24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30

  • 2019-09-20

  • 2021-07-31

  • 2019-09-28

  • 2019-11-23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1-02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2024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