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钱学森转读后感1500字 > 地图 > 钱学森转读后感1500字,2024钱学森转读后感1500字范文
钱学森转读后感1500字相关栏目
钱学森转读后感1500字热门栏目
钱学森转读后感1500字推荐
钱学森转读后感1500字

(共 940 篇)

  • 1、 钱学森转读后感

    钱学森转读后感(一)

    最近,我看了《钱学森传》,钱学森是我国导弹、火箭以及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是人们心中的科学圣人。他的爱国之心、坚定信念和创新精神,使我心怀崇敬、感触良多。

    钱学森身上有着中华民族浓厚的传统美德。他的奉献精神,他的民族气节,他的艰苦朴素,还有他的高尚品格,无不令人敬仰。其中给我最深的触动是他爱国主义者的情怀,书中讲述的爱国主义情怀是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当他身在异国他乡,羁绊难归时,在美国法庭上大声宣告: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的根在中国。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囚禁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还顾不上洗去一路的风尘就立刻投身到了新中国的科技建设中,以一个普通科学工作者的姿态积极工作。在条件艰苦的荒漠,成功研发了两弹一星,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爱国,这两个鲜红的字2020眼,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里。它激励我把祖国放在心间,以祖国利益至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向上,为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了爱国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如何将它的能量发挥出来呢?钱学森向我们展示了一位科学家的创新力量。钱学森28岁时就与导师一起完成卡门钱近似公式,创立火箭与航空领域中的若干重要概念,开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两门学科,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科学的力量和价值。在21世纪的今天,对于正在崛起的当代中国,学习钱学森的爱国奉献精神极其重要,而对于我们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我们的工作可能没有什么高科技,甚至平凡,但是我们一样会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爱国、敬业、创新、奉献的精神。

    从现在起,我们会树立远大的世界观、人生观,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动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我相信,只要我们像钱学森先辈一样,用严谨的人生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每个人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钱学森转读后感(二)

    读完《钱学森传》后,感触很深。让我记忆很深的地方是五、六章永别美国和我回来了,北京。可能是有一点同感的缘故,读完了这两章后,我思绪万千,可为师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钱学森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钱学森受困美国这段时间内,他一直都没有放弃回国的希望。在它回国之前的5年时间里,他在美国的房子的墙边始终放着3个轻便的箱子,随时准备拿上箱子乘飞机回国。这使我十分惊讶经过美国当局无休无止的折磨后,他回国的意志依然坚强,他至始

  • 2、 读后感1500字《转山》

    那一年,你转山转水

    郑洁(2010 级法学) 那一年,你 24 岁,还是个没有完全长大的孩子,还会因为失恋而选择逃避,因为年轻 而萌生疯狂向往。那一年,在寒意渐生的 10 月,你独自踏上从丽江到拉萨的征程,千里单 骑走滇藏。也是那一年,你开始了你人生的流浪,在最贴近生命的神性与内质的地方,转山又转水。 我一直在想,究竟是什么让你如此坚执地踏上那途程,果真只是像你说的,想要寻找一个没有思念的地方,或者是要为之努力,哪怕可能失败但至少也要在失败面前看见 自己如何就范?但我想,是不是还因着你天生对自由、对远方的渴望,如若不然,你又怎 会在那之前就只身前往疆藏,又一路走过云贵湘。不管怎样,重要的是,你出发了,带着你 自己的向往,也带着众人的关切与期望,走在了路上。

    台湾有一部名叫《练习曲》的电影,讲述一个少年以高雄为起点的逆风向环岛骑行。 那少年只有一辆单车,一把吉他,一个行囊,和一对听不清这世界的耳朵。他说,有些事情 现在不做,就一辈子都不会做了。是啊,有些梦想是只属于年轻的时光,好比远行,好比流 浪。有多少人曾经在内心里生发过这样的念头,一闪而过,或是久久存留,但又有多少人真 正去践行过这些浪漫又略带疯狂的梦想。在这本书的序言里,推荐者说,因为《转山》,因 为谢旺霖,我们都有了出走的理由。但在我看来,却不仅是如此。我们可以轻易地找来一长 串出走的理由,也许一句话,也许一首歌,而《转山》不过是给我们众多的理由再增添一个。 重要的是,是这本书,是这本书的作者,为很多人完成了他们心里未了的愿望。不管你是正 当年轻,还是早已不再有充足的精力与热情,你都会在这里找到你此刻或者曾经的梦想。

    我无法忘却那写在书中的惊与险:在梅里雪山,因为天黑路峭,连人带车翻滚倒,单车 后轮和半个身体悬在断崖之外。在怒江边上,被藏獒和另一恶狗袭击,只能用石头自卫,好 不容易化险为夷。在波密,深夜被胃部的疼痛转醒,因为食物中毒而上吐下泻,接连两天再 无饮食,以为接近死亡??我也无法忘却那书中的善与美:那些磕等身长头的朝圣者,满怀 虔诚,一路叩拜,用身体丈量天地。直贡梯寺神秘的天葬,那是藏人原始与坚忍的信仰。还有那些一路上遇到的给予过帮助与鼓励的人们,让人看到前方的希望。我想,这是不是就是 内心的追求,一种亲临现场的感受,无所取代,忘记过去,无暇于未来,一生当中,仿佛只 为了这一刻而努力存在。

    在书里,作

  • 3、 《钱学森手稿》读后感1500字

    最近我读到一本好书,即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钱学森手稿》。这本书是钱学森同志的学生郑哲敏送给我的,他是这本书的主编。郑哲敏同志告诉我,学森同志当年在美国长达20年学习和工作的手稿,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钱学森在美国的同事和好友弗朗克马勃教授,在学森匆忙回国以后,细心收集、整理并长期妥善保管,于上世纪90年代送给我国的。这是一份难得的世界科学精神的宝贵财富。我虽不懂得英文,也不懂得力学专业知识,但看到学森同志当年做学问时写得清秀流畅的一串串英文,工整严密的数学公式推导,大量复杂的数值计算,严格规范的作图制表,再加上编者通俗易懂的中文说明,使我看到了在《手稿》中所体现的闪闪发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作风。它使我这个曾经在科学战线工作过的老人,边读边想,勾起我许多美好和幸福的回忆。

    记得我与钱学森同志第一次见面,是xx年春节后在北京阜成门外的西郊宾馆。当时有200多位科学家聚集在那里,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领导下,研究制订我国12年科学规划,即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我作为郭沫若院长的助手,主持中国科学院的日常工作,并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秘书长。刚一上任,陈毅元帅就谆谆告诫我:“各学科的负责人,是科学元帅(意为科学大师),绝不要从行政隶属关系来看待,要从学术成就来看待。尊重科学,首先要做到尊重学者。中国的科学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一定要重视发挥科学家的作用。”这段谈话对我教育至深,至今仍记忆犹新。它成为我在科学院工作的座右铭,也成了我与钱学森同志及众多科学家建立深厚友情的思想基础。

    当时,钱学森同志是力学所所长,还担任12年科学规划综合组组长。那年我42岁,钱学森同志长我两岁半。40多岁的他,身材不高,宽阔的脑门下,一双深邃睿智的眼睛,白静的脸庞透着秀气,思维活跃,知识渊博,离开祖国20年之久,仍说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浓重的京腔京味,使我感到惊讶。他所作的关于核聚变的精彩报告,令人眼界大开,使大家看到了当时世界科学技术的前沿。

    在讨论制订规划的过程当中,钱学森发言很积极,他用自己的智慧给规划出了不少好主意,特别是亲自主持制订的第37项任务《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我感到既志存高远又切实可行。郭沫若院长看后更是诗兴大发,当即挥毫赋诗一首:“赠钱学森———大火无心云外流,望楼几见月当头。太平洋上风涛险,西子湖中景色幽。冲破藩篱归故国,参加规划献宏猷。从兹十二年间事,跨

  • 4、 钱学森观后感1500字
    钱学森观后感1500字(一) 在看这场电影之前,我对于钱学森的了解似乎只停留在“两弹一星”的丰功伟绩上,而在看这场电影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意识到是一个演员在演一步电影,而是在看一个叫钱学森的人如何渡过他光辉而又艰难的一生的,他根本不需要任何的剧本,他也正是他自己人生戏的导演,在这场电影结束后,我才终于明白了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价值, 影片中赋予了钱学森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他儒雅、安静、 耀眼、淡然、无私、坦荡、纯粹。更重要的,是他完美的诠释了“爱国”两个字的深刻含义。 钱学森——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所有的荣誉集于一身,被他“无情”的抛之脑后的是,加州理工大学的终身教授,美国优越的生活。他固执到回到中国过清贫的生活,当时的中国与美国比起来,就像现在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与居住豪华别墅的商人富豪,只为了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完成自己的抱负,向中国实践自己的爱国之心。 影片中当看到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候,他那孩子般纯真的笑打动了我,原来发自内心的笑容是那么的美,也许在钱学森身上用“美”并不贴切,但是我真得不知用什么词语来展现它。幕的开始与后面的接应的那一画面,也同样是卫星的发射成功,也同样是震撼人心的时刻,在所有人为之狂欢的时刻,却惟独他一人现出深邃的眼眸,那眼神似乎穿过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是因为成功对于他来说已经不足为奇了吗?是因为这种场面使他麻木了吗?……这在电影中似乎没有讲到,我想他是在为我们中国担忧,为后人担忧吧。 生活在美国的几十年,他始终有一个目标,就是学习最先进的知识,将之用诸于中国,使中国变得像美国一样强大,他刻苦钻研,一步步的紧追知识的步伐,却时时刻刻的关注着中国的发展状况,当学有所成的时候,回国之心慢慢的侵袭着他,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回国。” 就这样被莫名的罪名加以软禁,失去自由,最后在周恩来总理多次的努力下,才使其终于返国。对于这种来之不易的机会,钱学森更加珍惜,回国后,教授航天知识,在这一部分,电影中有所体现,震动了我,因为那一刻让他回想起了在美国授课的情形,与此刻是截然不同的,从而引发
  • 5、 钱学森读后感300字:钱学森读后感

    这天我读了钱学森这一书,我被钱学森的爱国之心所深深打动了。

    钱学森1934年毕业,去了美国留学。他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我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此刻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钱学森又一次表达了他的思念祖国之情:?祖国此刻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钱学森不仅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当美国的高级将领不让他离开时,他的决心也一刻没有动摇,最后,钱学森回国了,他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读完里这篇文章,我感慨万分。钱学森那种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着实令我感动。想想看,是祖国养育了我们,让我们生活在这完美的国度中。在那么落后的时代,作为一位大科学家,钱学森首先想到了祖国,我们也要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祖国!

  • 6、 转山读后感

    转山读后感(一)

    有一种单纯的感动,每一个人都值得拥有;有一种美丽的邂逅,每个人都想拥有;有一种感性的冲动,代表此时此刻的心情。看了《转山》,因为简简单单地一句话:在路上。我不敢用在路上这样神圣的词汇,我没有权利说什么自己也想要那样一种生活,我更加没有必要去长篇大论论述什么。但是,我想要写东西,就像那一种单纯的冲动一样,我仅仅是想要写一些东西。

    因为一种简单的冲动而想要看这部电影。当开始的时候,我认为这也许又是一个狗血的为哥哥完成他没有完成的使命或者说爱好。我在想我是否应该关掉电脑去看书。但是我犹豫了一下决定看下去。它没有让我失望,或者更加确切的说给我带来了生命中另外一点曙光。因为面对死亡、分离、爱情、亲情的时候,我们显得那么的脆弱。但是那都不是我们停下来的理由,我们仍然拥有我们自己的梦想,拥有那样一种简单的信仰为自己、为哥哥。脑海中反复出现几个不完整的碎片。母亲说:他喜欢你。儿子说:她喜欢你。简简单单的他跟着朝圣者做着简单的朝拜动作,匍匐在地上,虔诚、简单、毫无杂念。我身上有七个钢钉,但是我仍然决定上路,他们说我这是找死,但是我想说那样一种简单的想要去路上的感情打败了一切,我仍然活着。这样简单的三个片段形成了我对于整部剧的感情基调,放下一些东西,拾起令一些东西。选择一些美好,放弃另外的风景。这就是《转山》,这就是我的感悟。

    生活中的我们也常常会失去自己的方向,忘记自己的目标,甚至于连安安静静的生活也是奢侈的愿望。

    梦想不是奢望,是星空中的光辉;

    现实不是迷茫,是上帝对我们的考验;

    雪山征服不了我们年轻的生命,

    阳光给了我们美丽的希望,

    一双腿、一架单车、一颗执着的心,

    无论是豺狼、野豹、风霜、雪雨,

    抑或是雾霭、刘岚、霓虹;

    特大号的雪山冰淇淋是晓川的梦想,

    为哥哥完成尚未完成的骑行是家豪的希翼,

    所以他们可以坚持属于他们的梦想和勇敢;

    空中飘洒着泥土的芬芳,

    生命是用来精彩的,

    梦想是用来行动的,

    即使是死,我仍然要像烟火般绚烂。

    转山读后感(二)

    昨晚无意间翻到了电影频道,看到了刚刚开始播放的影片《转山》。影片的名字2020深深吸引着我,脑海里也马上有了疑问,山为什么会转呢?带着这个疑问,我看了完整部影片,才明白了这个转字2020的来之不易。在藏语中,转山本意是一种祈福的仪式,即朝圣者绕着大山不间断地行走,以肉体的磨炼还得心灵的平静。而把这个意义推而广之,则

  • 7、 转山影评

    转山影评(一)

    灵堂、一张年轻的脸、一片诵经声这是电影的开场,一个年轻的生命逝去了。在失去至亲之人的伤痛中,另一个年轻人却被死者的一本日记点燃了青春。他是死者的弟弟,他要帮早逝的哥哥实现那个青春的梦想骑车从丽江到拉萨。

    不要在死时再感叹,要是我们当年去过那里就好了。电影中的某角色如是说。这是一句足以让如今绝大多数年轻人汗颜的一句话,曾几何时,梦想被封进了落满灰尘的阁楼,变成了哂笑的对象。而一旦青春的生命戛然而止,那梦想便成了最绝色的伤。

    从丽江到拉萨,这是一段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长度近2000公里,落差起伏多次大于1000米高原之路。这是怎样的一段旅程?这是一段无比艰辛的旅程,是我等俗人仅从他人口中知道、仅从媒体上获悉、仅在某天头脑发热豪言要挑战的一段旅程。但对片中的书豪而言,这是一段帮死去的哥哥实现梦想的旅程,是一段青春被点燃的旅程,于是他义无反顾的骑车上路了。

    当书豪爬上滇藏线最高点的东达拉山丫口,拿出朝圣女赠予的五彩纸符洒向天空时,影院中的我们跟他一样完成了一次心灵的释放、一段生命的旅旅。梦想离我们有多远?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是错过,而只有少数幸运的人能在某个瞬间被点燃青春,去实践梦想之路。这段旅程未必成功,但已没有遗憾,因为他们的青春曾为梦想熊熊燃烧过。

    其实对于本片,相比于同类型的《练习曲》(2006),我更喜欢后者。因为后者更细腻也更饱满,而本片的几处情节颇有刻意而为的造作之感。但这依然是一部值得你到电影院去看的一部电影,因为它是一部诚意之作,尤其是想比于今年的若干部侮辱观众智商的所谓商业大片。11月3日,本片即将上映,如果你不想去看某些坑爹的电影,那不妨选择在影院随本片的主人公开始一段梦想之旅。

    转山影评(二)

    关于《转山》,从东京电影节拿奖到而今在院线放映,看到的大多数评论文章都在表达震撼、眼泪、生命力度等等这些人类普遍情感,还有些善于从现代都市病、从朝圣信仰来解读影片,不过我还是想说,作为一部近乎纪录片的电影,里面有好也有不好。

    《转山》通过张书豪为了完成逝去的哥哥的遗愿只身前往丽江,开始了从丽江到拉萨的骑行。这是一场人类征服自然超越自己的行动,其间崇高和伟大自然不用多说。此类人与自然关系的影片首先就弥补了中国类型片的不足,这是贡献。国外有《127小时》等等,而中国可以说,我们有《转山》。其次,一个70余茧人的剧组乔在零厂下30度郧的极

  • 8、 《转山》观感

    《转山》观感

    自山起,至水兴,笑看风云因为热爱生命,所以必须走出去,今晚在网上把一直想看的《转山》一口气看完了。

    作为一个喜欢出行的人,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片尾川哥的总结,因为热爱生命,所以必须走出去。

    尽管,电影在某些地方,特别是对人物内心的描述还不够细腻和到位,但跟随镜头的记录,仍然强烈体会得到这份感觉。

    亲人离世的打击和茫然,让年轻人以完成哥哥生前定好的骑行拉萨的计划来抒发其思念。可以说他是打着冲动上的路,目的很简单,就是骑行到西藏。一路上,他遇到种种人和事,逐渐改变其最初的目的,渐渐的他开始明白哥哥当初的追求。

    一路艰险、一路风光、一路幸福、一路挑战、一路坚持,积蓄的感情,在他以强弩之末势摇晃中骑上米拉雪山垭口时,得到点燃。

    来到拉萨的他,收获了最珍贵的心灵洗涤。

    当这段经历渐归平淡后,他适时收到了曾经的患难骑友,又上路后给他邮寄的照片。一段文字,再次提醒我病好了后我就出发了,我朋友说我找死,我说不,我想好好活下去,因为热爱生命,所以必须走!

  • 9、 名人转读后感1000字

    古今之成大事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

    ——题记

    用苦痛换来欢乐

    世界上曾经有一位音乐家,由于不出众的外表,他不常与人亲近,但由于他特有的性格和那属于他的思想方式,造就了一位世界级的音乐大师——路德维希·冯·贝多芬。

    回想起他的音乐,悠扬而深情,充满着忧郁气息的色彩:有轻快舒展的,像《田园》;有深情浓郁的,像《命运》;有悠扬振奋的,像《英雄》……每当听起这些蕴藏深长的交响曲,不由地感叹贝多芬那超乎常人的思维与独特的理解,就因为这些才缔造出那么多发人深省的旷世音乐。

    这位音乐大师却是在那鲜为人知的过去中磨练出来的。他的童年可谓悲惨,他的命运可谓坎坷。在创作名曲时,他几乎都是呆在黑暗的小阁楼。内心的孤独,生命的苦楚,这些都成为他的创作来源,不是吗?在生命中挣扎,在痛楚中创作,谱写着非同于凡人的命运,讴歌着苦痛换来的欢乐。贝多芬大师的一生,只是为了艺术牺牲罢了。让人铭记于心的是久传于世的乐章。

    愈使我痛苦就愈让我喜欢

    米开朗琪罗,这位大师的一生都在忍受着政治、教皇、家庭的胁迫,性格上的优柔寡断更使得他无力反抗。自闭,使得他无法主宰自己,而且否定了自己,摧残自己。他的天才与一个在背叛他的心灵结合在一起。性格上的脆弱造成他一生的悲剧情节。然而他用一种极为谦卑的爱来爱着自己的亲人。但,终生陪伴他的只有永远的孤独。回望过去,他创作许多应该给他带来希望与自豪的作品,但他无法欣慰。他做了他可能做的一切,但他觉得自己虚度了一生。可怜白发生!

    怀着怎样一种沉重的心情读完他的一生,我知道他一定要用一种轻蔑的眼神注视着我想要对他表示关怀与同情。悲悯的一生。他以怎样一种勇气叩问这个丑陋的世界。也许值得同情的是像我们这些卑微的以他人的伤痛搜刮快乐的根本不懂得生命的人。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在我小学的读书生涯,列夫·托尔斯泰这位老先生可谓我的指明灯:史诗般的恢弘气魄与明亮诗意的《战争与和平》,波澜与不安骚动的《安娜·卡列尼娜》,还有悲天悯人的《复活》。

    这位老先生坚持不懈地用笔尖向世人播撒爱的种子,然而讽刺的是他为了寻求真理客死异乡,且无亲朋好友在他的身边。为什么他会在耄耋之年独自踏上火车之路,尔后不治而逝?哎,还不是他的思想与家人之间的不同,使得其沟壑越来越深,终于……

    漫天花雨,是你们高贵灵魂的祭。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10、 名著读后感~水浒转~
    名著读后感~水浒转~

    读了《水浒传》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英雄们的豪情壮义,仗义疏财。先说智取生辰纲的七条好汉。智取生辰纲,是梁山好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发端。这一段好汉壮举,轰动了水浒世界里的江湖。但是晁盖一伙,做下这桩弥天大案,背后的真实动机又是什么?是为了劫富济贫?还是说为了准备"农民革命"?显然都不是。黄泥冈上,这一伙好汉劫得了十万贯金珠,而后大概经过坐地分赃,晁盖、吴用等回了晁家庄园,三阮则"得了钱财,自回石碣村去了。"随后并没听说他们有济贫的打算,也没见他们准备扯旗造反(或曰起义),如果不是东窗事发,保不准他们真的就此安心做了富家翁,一世快活。因此,这桩大案,打劫的固然是不义之财,但其实质,说穿了,就是一次黑道行动。

    再看鸳鸯楼上那幕血案,武松连刃十数人后,一片血泊之中,从容地将桌上银酒器踏扁,揣入怀里带走;而即使粗心卤莽至极的角色如李逵,沂岭之上杀了假李逵后,也没忘进房中搜看,"搜得些散碎银两并几件钗环",都拿了──李逵虽极端厌烦女色,但也知这些沾满了脂粉气的钗环可以换钱换酒,照拿不误。而后,还去李鬼身边,搜回了那锭被骗去的小银子,在这种事儿上,黑旋风也足够细心。

  • 2019-10-19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09-20

  • 2021-05-21

  • 2019-11-02

  • 2021-08-14

  • 2023-04-08

  • 2019-09-20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21-08-14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1-05-09

  • 2021-08-08

  • 2019-10-17

  • 2019-10-29

  • 2021-05-0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2-08-18

  • 2019-10-19

  • 2019-10-17

钱学森转读后感1500字
钱学森转读后感15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钱学森转读后感1500字,2024钱学森转读后感1500字,教您怎么写钱学森转读后感15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