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农村社会学读书笔记 > 地图 > 农村社会学读书笔记,2024农村社会学读书笔记
农村社会学读书笔记相关栏目
农村社会学读书笔记热门栏目
农村社会学读书笔记推荐
农村社会学读书笔记

(共 1444 篇)

  • 1、 何谓社会学读后感 读书赏析(3)篇
    何谓社会学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1)篇

    杨宏峰--《何谓社会学》。

           一本社会学入门书籍,书中举了很多形象鲜活的例子,使人不觉得枯燥乏味。我认为社会学是每个人必须要涉猎的学科,于大局中观生活,于细微处看人生。

           社会是什么?社会是一种社会关系体系,是以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以人与人的交往作为纽带的人类生活共同体。而学科最初得名于孔德,经过k•马克思、h•斯宾塞、e•迪尔凯姆、m•韦伯等学者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有独立研究对象、理论、研究方法和范式的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与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人口变动、民族、城市、乡村、社区、婚姻、家庭与性、信仰与宗教、现代化等领域。其方法论思想是多元的,比如以e•迪尔凯姆为代表的社会唯实论,认为人存在于社会之中,其行为和思想都并非纯粹服从于个体理性的,而是受到社会的塑造、限制乃至决定。另有以m•韦伯为代表的社会唯名论。自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第一次把社会学列入课程起,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大起大落:五四运动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革新,使中国社会学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然而文革时期社会学的停滞不前又使其跌入谷底,到最后改革开放后的重建,社会学才又被重视起来。而反观当今之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素质低,环境约束趋紧,干群矛盾大等诸多的现状也注定了社会学之于中国的重要性。

          现今社会理论被认为社会学分支,涉足多个科学区域譬如人类学、经济、神学、历史等等。第一种社会理论几乎跟社会学同时诞生。社会学之父-孔德创立第一社会理论-社会演化理论。在19世纪,三大社会理论分别是社会进化论、社会周期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虽然它们现在被认为是过时,但是它们却产生了新理论,像新进化论、现代化的社会生物学、后工业化的社会理论及多边理论。

           总之,“有多少个社会学家,就有多少个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横跨经济、政治、人类学、历史及心理学等学科领域,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包括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都可以归结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我们处在社会中,生活便是社会学。

    何谓社会学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2)篇

    社会学关注人、家庭、社区、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等与人相关的思想意识、社会结构。研究社会学主要有四个方法:结构功能主义学派、冲突理论学派、符号互动论

  • 2、 社会学精要 读后感(3)篇
    社会学精要 读后感 第(1)篇

    李银河的社会学读书札记——《社会学精要》读书总结

    李银河的这本《社会学精要》是她学习社会学的读书札记,内容高度概括而又条理清晰。结合中国历史与社会现实,李银河也在书中融入了她学习社会学理论的所思所想,可以说,《社会学精要》从头到尾都是知识点、重点。这篇读书总结是对她书本内容的再概括再提炼。

    一、社会学研究领域及其分类

    (一)17个主要的研究领域

    文化、社会、社化、社会群体、社会分层、种族、性别、越轨行为、家庭婚姻、教育、宗教、政治、经济、社会变迁、社会运动与群体行为、人口、都市

    (二)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分类(李银河的个人观点)

    1.文化:文化、社化、越轨行为

    2.社会:社会、社会群体、社会分层、种族、性别

    3.制度:家庭、教育、宗教、经济、政治

    4.社会变迁及其他:群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社会与文化变迁、人口、都市

    二、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定量(研究除了注重对象的性质,还设法度量这些性质)

    1.调查(survey)

    社会研究中最常使用的方法

    方式:抽样、问卷

    类别:一次性调查、定组(panel)调查

    优点:可以获得比深入个案研究或观察一类定性方法更加准确的结果,既省力又省时

    缺点:只顾及尺度的整齐划一,而丧失了研究的深度

    用途:适用于民意测验、市场调查等(盖洛普的民意调查和金西教授关于人类性行为的研究)

    2.实验(experiment)

    方式:设计控制组与实验组

    优点:研究结果的意义十分明确并可重复进行

    缺点:人为因素过重

    实验:适用于对某项方案、政策可能带来的后果的研究

    3.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

    方式:以文献为研究对象进行间接研究

    优点:使研究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不像直接研究本身可能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而造成研究的失真,文献不会因为研究过程而发生变化

    缺点:研究只能限于那些形成文献的东西,难免有重大的遗漏或偏见,文献研究有可能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或者原因

    用途:适用于对对象变化趋势的研究,如对科学、技术、政治、家庭、妇女地位等内容的变化趋势的研究

    (二)定性(研究只看重对象的性质)

    1.深入个案研究(intensive case study)

    方式:深谈、查阅文献档案

    优点:所得材料十分具体,研究过程充满灵活性,与对象交谈过程可能使研究者得到与题目有关或者题外的启发从而丰富研究成果。将对象作为一个生动的整体来研究,而不

  • 3、 《街角社会》读书笔记

    《街角社会》是威廉富特怀特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街角社会》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到您!

    《街角社会》读书笔记一

    自从接触到社会工作这个专业后,我就对社会学所涉及的研究方法十分感兴趣,特别是实地研究。我好奇于要如何开展实地研究的计划,好奇于如何让当地人接纳自己并让自己融入当地并成为其中一份子,更好奇于如何能够做到真正的客观态度记录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我渴望能够更切身地接触到实地研究这种社会研究方式,然而却一直没有找到一本真正让我能够深入了解实地研究法实际情况的书,直到第一次接触到美国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威廉富特怀特撰写的《街角社会》,才让我对实地研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街角社会》主要是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大利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主要是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组织)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对这一观察过程、所获资料及结论的翔实而生动的记述。而这本书最独特之处是作者怀特是以被研究群体一一街角帮一员的身分,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活动中来进行他的研究的,即实地研究,而且怀特采取的是典型的参与观察法,就是通过亲身与被研究者接触,从而拿到最真实第一手数据。这也正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

    读完整本书,我真的是受益匪浅,从中最大的收获的更深刻地了解了实地研究,特别是实地研究的过程。关于这方面,我在接触到这本书之前就已经在课本上学习了理论知识:(1)选择研究背景;(2)获准进入;(3)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4)实地研究中的记录。当我带着这些理论上的知识去读《街角社会》时,所有的理论知识都转化成为引导我读这本书的线索,而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又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些理论知识,从而转化为更加有力的专业知识。从怀特选中科纳维尔,到他找到社会工作者的帮忙认识了多克而得以进入社区;从他跟随多克穿梭于街头巷尾以认识社区里的人用尽自己的努力以获取大家的信任并建立了友善的关系,再到最后他整理自己的记录作出的结论,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艰难和阻碍的过程,而这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也正是关于实地研究方式的最好实践教材。而在这个过程中,还涉及了另外一个我所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客观进行参与观察的方法。正如怀特在书中所说:当研究者走出大学,每次仅仅到实地去考察数个小时的时候,他可以把他个人的社会生活与实地生活分开。他的角色问题也不十分复杂。另

  • 4、 《微粒社会》读书笔记

    微粒社会,真的是一个很别致的词,听着似乎是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沧海一粟,然后组合成了这个世界。然而,《微粒社会》却不是文艺的讲这个社会的,而是探讨数字化的今天,当每个单体被高度解析,成为一个个粒度的数据。这样的社会是怎样的呢?在这样的社会中,我们将何去何从呢?

    前言中作者从一位妈妈对精确掌握自己4岁患病儿子的信息引出话题,说明精确数据分析带来的优质结果,更主要的是验证了精确数据的可掌握性。只要愿意,只要用心,每个个体的数据都能够被自己或者别人精确的掌握,从而分析出一系列的结论。

    很多人看到这里就会想到大数据,是大数据又不是大数据。当这些个体数据聚集在一起被分析的时候就是大数据,是集体、脱敏数据的分析,但是当这些属于仅仅是你个人的全部数据时,这算不上大数据,却足够对分析你的行为、信用、情绪等等。

    差异革命

    韦伯有一个充满了传感器的盒子,他称他们为“社会测尺”,这些仪器能够记录人员的交流信息,包括身体姿势、活跃程度、说话的腔调、情绪(如愤怒、紧张等)。在这样的视角下,人和人之间、团队之间、公司之间的差异都会暴露出来。在这种数据显微镜下,呈现的差异是巨大性的。这也就是数据时代出现的差异革命。在这个数据化的时代,只要愿意,单体之间的数据是可以量化的,人和人之间的差异远远超出想象。

    这种精确的量化,对优秀的人来说,或许意味着清楚的了解自身状况,然后进行优化;对于敏感性差,提升速度慢的人来说,或许就会在这个时代中落后。这种革命带来的差异化结果,会加剧收入的不太平等,倾向于高收入的会更高,低收入的会更低。尽管这样,社会的整体效率还会是提升的。

    智能革命

    相对于差异革命,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智能革命更好理解。自从阿尔法狗战胜柯洁,或者说是战胜李世石开始,人工智能威胁论从未停止过,但是最后究竟会发生到什么程度,也不过是凭空猜想,也是凭空恐惧。

    看这本《微粒社会》让我对人工智能又有了新的认知,突然觉得未来人与机器的差距或许真的越来越小,人越来越理智化,机器越来越人性化。到那个时候,除了人事碳基,机器是硅基之外,人和机器的差别在哪里?智能决策越来越深入人的生活,帮助人类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最优决策,那么未来,当任何事都选择最优的时候,人的价值在哪里?

    或许人与机器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是情感动物,有情绪,能够感知情绪,并做出适当的回应。目前不能替代的工作中,创造是其中之一,但是当机器学习过众多曲

  • 5、 《与社会学同游》读后感

    《与社会学同游》读后感

    文/史子翾

    社会学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很少去思考的问题。实话说,社会学对于我们来说,也许真的有些高深了,但对于社会学具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我看来也是十分必要的。《与社会学同游》就是这样的一本书。这本书并不像教科书一样,面面俱到的将社会学全部呈现在我们眼前,而是选择从社会学的人文关怀角度,是那种可以发现人类行为的无比丰富性,能够在人们习以为常的行为之中展现专业思考的学问。

    首先说什么社会学。其实整本书都没有明确给社会学下定义,但是第一章和第二章中有许多相关的句子可以给我们提供线索。比如社会学尝试的是理解社会;社会学价值无涉的;社会学是论述进步的学说,是神学的世俗继承者,是统驭各门学科的学问;社会学问题永远是去理解社会交往中正在发生的事情。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社会活动并非人类社会某一个隔绝的领域我们可以利用这些零散的信息拼凑出一个我理解的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以社会活动为研究对象,中立地揭示社会真相的学问。

    本书的第四章,就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进行了说明。第四章提出了社会决定论:社会如同监狱,人如同囚徒。社会对人的囚禁主要通过社会控制和社会分层两个方面。社会控制包含但不仅限于暴力,羞辱、嘲讽、规劝和议论都是控制机制。关于社会控制,可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说明,想象自己是一组同心圆的圆心,每一个圆圈代表一个社会控制体系。最外层的圈可以理解为政治和法律,内层的圈就是职场,朋友,家庭。由此可以比较地理解,一个人置于社会中意味着处于许多力量的拘束和控制之下。所以我们在生活中时常会产生置于的念头:好像全社会都压在我头上。另一方面,社会分层把社会塑造出一个等级体系分明的金字塔。阶级是其中一种分层类型,阶级社会中,人的社会地位基本上由经济标准决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的地位并非固定不变,许多人一生的社会地位是有变化的,好坏起落的变化都有。阶级地位生产出某些可能性或机遇,甚至是个人能够预期到的在社会中的命运。

    既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就是监狱和囚徒的关系,那么我们到底有没有可能逃脱这一关系,成功越狱呢?

    书中告诉我们:能。

    本书的第六章,介绍了抵制社会控制系统的三种手段:变革、超然和巧妙利用。

    所谓变革,说白了就是革命,一个人不承认当前社会的的权利界定,并且有一群人追随,就是革命。

    所谓超然,就是成为隐士,像陶渊明、释加牟尼那样,逃离当下社会体

  • 6、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读书笔记

    初读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略有不易,因此我在大致读完全本的基础上,再细读每一章节,学习中国人民大学毛寿龙教授的读书方式,试着给本书的每一章节写读书笔记。

    从整本书来看,亨廷顿认为,在国家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是稳定的政治秩序,其政治秩序模型的建构逻辑是:社会变迁是根源,稳定政治秩序是目标,权威与制度化是保障。

    一.政治差距

    这一小节,亨廷顿提出,在现代化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关注经济差距,经济发展所和政治不稳定,只是从表面上的因果。而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政治差距,即一个政府的权威和效能。

    20世纪50年代,世界向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前进,特别是亚非拉国家纷纷进行了民族独立运动,但是在现代化过程中这些国家却遭受着动乱与不稳定。亨廷顿认为造成这些国家动乱的原因不仅仅需要关注这些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还需要关注其政治差距。而一个政府有无效能是区分国家之间的政治差距,仅仅以经济差距来解释这些国家的政治不稳定或者来判断这些国家的政治发展是不合时宜的。亨廷顿指出: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并不总是正相关的,亚非拉国际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随着现代化而发展,而是衰朽。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趋势?亨廷顿指出:“在很大的程度上,这是社会急剧变革。新的社会集团被迅速动员起来卷入政治,而同时政治体制的发展却又步伐缓慢所造成的”(p4)即随着经济的发展,政治参与会不断的扩大,但若政治趋势制度远远落后于政治参与,其结果必会造成政治社会的不稳定。

    为了阻止政治衰朽,一个现代化过程中的国家更应注重建立政治权威的重要性,而不是政治自由。亨廷顿认为,在强大的政治权威建立之前,政治自由例如选举只会造成政治社会的分裂,瓦解公共权威。

    二、政治制度

    在政治社会的发展中,政治制度很重要,在辞海中:“政治制度”一词解释为“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广义包括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

    亨廷顿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团体,如何将这些社会团体链接起来,形成一个政治共同体,这就需要政治制度在其中发挥作用。对于一个政治共同体来说,一个好的政治制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政治共同体的发展水平依赖于该社会政治组织和程度获得支持的广度及其制度化的程度。

    所谓制度化,即制度所蕴涵的价值取向和角色期望实际结合进人格系统并按照制度所提供的价值取向和角色期望行动的过程。“政治制度化是组织和程序获取价值观和稳定性的一种进程”(p1

  • 7、 《法律社会学导论》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

    《法律社会学导论》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

    《法律社会学导论》是罗杰.科特威尔所著,作者认为,法律具有两种面孔:一方面,它是一种学说和观念的集合,能够被逻辑地或者教义地解释和发展;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对特定机构及其实践的社会生活进行调整的机制。所以,除了作为一种抽象的逻辑事物外,法律也必须被看作是一种社会经验之事实。法律规则只有适用于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才能体现出其含义和意义。从而,将法律作为一种服务社会目标的社会现象进行严谨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从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法律和社会的关系是难以割舍的,然而对于它的研究和探讨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却把它作为一种游离于社会的孤立现象来加以分析,至多也仅仅局限于从法律与社会的某些目的相结合或从社会的某一方面来研究和论述。而把法律置于社会整体的视野中来观察和描述,那是法律社会学产生以后的事了。

    罗杰·科特威尔认为,对于法律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把法律置于社会背景的不同画卷里,并以不同的笔触来描绘它,本书作者首先试图解决的就是研究和观察法律的角度问题。在广阔的人类历史画卷里,法律很明显是脱胎于社会母体的,法律的社会意义不是既定的,而是赖于社会状况的变动而变动的,这种变化在不同社会里千姿百态,而法律本身则几乎是无能为力的。

    本书主要分为法律的社会基础、作为社会变迁工具的法律、作为整合机制的法律、法律权力与意识形态、法律的接受与法律的正当性、法律的职业守护者、法官、法院、纠纷、法律执行与法律援用、以及法律预测等及部分构成,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法律的社会基础。

    首先,作者论述了民俗与伦常,法律起源于或者说必须起源于伦常。伦常逐渐演变成法律,后者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而与前者相区别。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民俗和伦常也渐渐地发生着改变。但是萨姆纳认为,通过有意识的立法从根本上改变民俗的余地很小。“立法必须立足于既有的伦常,立法要想行之有效,就必须与伦常保持一致”社会生活自身具有活力,法律、哲学、宗教和道德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事物,只不过是这种活力的各种表现而已。它们深深扎根于社会发展过程中,却几乎无力改变这种进程。道德是伦常中的禁忌和命令的总和,它界定了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因此,道德从来就不是直觉性的,而是具有历史性、制度性和经验性的。哲学和伦理学同样是伦常的产物。从现代观念来看,民俗和伦常的起源并不必

  • 8、 《低欲望社会》读书笔记600字

    《低欲望社会》读书笔记600字:

    大前研一非常不认同安倍经济学,他的《低欲望社会》把安倍经济学说的非常蠢。至于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可能还得经过时间的检验吧,这个我就不能评论了。

    大前研一还说“老后破产”这样的事情都比较个别的现象。一般的日本老人都会有年金(养老金)、商业保险、租房等被动收入,即使退休不工作,一个月也有两万左右人民币的收入。但是日本老人不爱消费,甚至现在日本年轻人也都不爱消费了。因为大家都为未来的风险做储备,让钱躺在银行里更有安全感。

    大前研一还举了意大利老人的例子。意大利人在晚年的任务就是把钱花光,不会给子女留下存款。

    这一点我觉得不一定是真的,首先我还是觉得家族传承是必须的,不管中产阶级还是精英阶级,财富和资产的传承是家族持续兴旺的重要因素;其次,所有国家的养老金都是只够生活而已,想要环游世界还是要靠年轻时候多赚钱,养老金哪那么禁得起祸祸。

    大前研一又举了美国人的例子,60岁的美国男人还像小伙子一样去酒吧撩妹,而同年龄的日本老人就只是在家附近遛遛狗而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日本人在年轻时只注重工作,没有培养能够延续终身的兴趣爱好,即使出门旅行也仅仅是跟团,并不会自己设计行程。

    我觉得吧,这是不是也和日本人的英语发音有关系啊,哈哈哈,不是黑,就是一个思考。

    最后大前研一还建议日本老人把自己的养老金捐出来,去cover国家的负债。这个“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想法也是比较清奇,直接就站在上帝视角挑战人性了。不过这个我倒觉得有那么点道理。现在的养老金是渐渐透支着国家未来的钱,透支过多国家就会破产哒。而且,日本还总是看起来没有什么朋友的样子,不像冰岛、希腊,还有整个欧洲给托底。嗯,是个奇招!作者:岱岱show

  • 9、 社会学想象力读后感模板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有些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作品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社会学想象力读后感模板,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社会学想象力读后感【篇1】

    初读《社会学的想象力》这本社会学的名著,“不明白,混乱,沉闷,”充斥着我的脑海,慢慢开始品读一回,我又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读完以后,我感叹作者的内容翔实,思路清晰,临界深度。虽然我对于这些例证的研究相当不足,不过其中的关键、哲学的见解让我觉得十分有趣,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人的多样性。我很佩服作者用延伸的思维观察到了人类主体的多样性,不同学科,不同重点在这里得到集中展现。

    由于我的职业也涉及到教育,所以对于治学我也很敏感。米尔斯的总结简易而独特,他列举了的七种方式刺激社会学想像力的方法堪称经典,也同时适用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当然对于文章我也有很多我不明白的地方。例如,在第一章中,作者凭什么就断定我们的时代是焦虑和冷漠的?我认为这只是一个人偶尔的心情?作者也没有给出一个基础描述,这样的写作容易引发读者尖锐的批评,我觉得这是一点作者不够高明的地方。

    不过,细微的瑕疵在所难免,我们不能够单纯因为一点瑕疵全盘否定《社会学的想象力》的意义。《社会学的想象力》之中还是有很大内容,我们还需要慢慢揣摩,我希望更多的读者欣赏这部作品。

    社会学想象力读后感【篇2】

    不得不说写这篇读后感不仅是在考验我的记忆力,同时也是在测验我有没有社会学想象力。虽然《新社会学想象力》部头不大,但抽象度很高,读后给人一头雾水的感觉,而就是这样难读和难懂的书,我竟然还将读后感的草稿弄丢了。所以,现在看到的这个读后感是我重新写的。除非记忆力非常好,能一字不漏进行叙述,否则第二次和第一次写出来的定然有很大差异。对于我这样一个记忆力不是很好的人来讲,第二次和第一次写出来的差异应该还比较大。没有完整读过《社会学的想象力》,就去读《新社会学想象力》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可能有很深的感触,也或许没有多大感觉,对我来讲,属于第二种情况,因为《新社会学想象力》和赖特middot;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它们之间并既没有直接的继承和发扬关系,同时在内容上也没有多大联系,仅是在书名上有较多

  • 10、 《与社会学同游》读后感800字

    社会学,一个有点冷门的学科,却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因为社会学中,有着奴役与自由的本质。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社会对个人的全面控制。有人把社会比作一座大监狱,它利用人渴望被群体接受的心理,来操控人的思想和行为,让再桀骜不驯的人也得回归轨道。

    伯格是在社会学学科内外的广阔背景中引导着我们开始这趟旅程的。首先进入眼帘的风景是社会学学科的主要理论图景和社会学的视野,而这些可以启发并且丰富我们对日常平凡琐事的理解。伯格从人文视角出发,指出了这一学科与历史学和哲学的密切关系。

    然后,这趟旅程向我们展现了社会学的追求――社会学的视野是放眼于人类生活的广博、开放的视野,是摆脱了束缚的视野。

    第三站我们进入了社会的微观层面,去看一看每个人是如何形成自我形象和世界观的,在这里我们发现我们的自画像不断在变化,因为我们回忆过去的经历时往往反复进行新的解释。所以我们说,一个人有多少观点,他就有多少不同的人生经历.

    接下来的几章人在社会、社会在人、社会如戏 联系甚为紧密,仿佛一串连环炮弹,一波又一波的冲击并重建着我们的三观。一番狂轰乱炸之后,心灵的世界仿佛清静了许多,社会原来这般摸样。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想想在你每次面临人生转折点之际,身边的人,尤其家长老师还有各种关心你的长辈,总会嘱咐一句,要学会适应新环境。当你毕业面临就业,走向社会那天,他们更是语重心长告诫你,一定一定要适应社会。所谓的适应就是,别管社会给你事先设定了什么跑道,你只管跟着大家跑就是。千万别脱轨,千万别偏离跑道,千万别掉队。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我们想做的事、想要的东西,真是完全自发、来源于内心吗?还是说承受着法律、家庭、职业、身份带来的重重压力,只是尽力表现出人们所期望的样子?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种控制无处不在。而意识到这一点,正是脱离控制、走向自由的第一步。

    这本书让我们时刻保持怀疑,反思“常识”,然后才能构建自己的世界。

  • 2019-10-11

  • 2019-09-25

  • 2022-03-29

  • 2022-10-14

  • 2022-12-04

  • 2022-04-16

  • 2022-12-21

  • 2022-04-13

  • 2023-01-09

  • 2019-09-19

  • 2019-09-25

  • 2022-12-30

  • 2019-11-12

  • 2022-10-24

  • 2019-11-12

  • 2021-09-27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23-06-17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0-11

  • 2019-11-11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09-20

农村社会学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hdh765.com)农村社会学读书笔记栏目为大家提供农村社会学读书笔记、2024农村社会学读书笔记,农村社会学读书笔记摘抄,农村社会学读书笔记大全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