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你心中的旗帜是谁?读后感 > 地图 > 你心中的旗帜是谁?读后感,2024你心中的旗帜是谁?读后感
你心中的旗帜是谁?读后感相关栏目
你心中的旗帜是谁?读后感热门栏目
你心中的旗帜是谁?读后感推荐
你心中的旗帜是谁?读后感

(共 6687 篇)

  • 1、 航天员——我心中飘扬的旗帜——读《你心中的旗帜是谁?》有感

    最近,我读了德育报上《你心中的旗帜是谁》这篇文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篇文章写的是海涅在巴拉克老师的鼓励下,以歌德为心中一面飘扬的旗帜,从而在前进的道路上,拥有了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最终成为继歌德之后德国最伟大的诗人。

    我觉得这个故事很好,就把它讲给妈妈听。妈妈听后也觉得很好,还问我:那你心中的旗帜是谁呀?我就问妈妈:妈妈,旗帜可不可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妈妈问:当然可以,那群人是谁呀?航天员。妈妈说:那能告诉妈妈为什么是航天员吗?

    我模仿电视上的播音员说10月17日7时30分,随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宇航员景海鹏和陈冬开始了中国航天史作文上最漫长的太空之旅。妈妈微笑地对我说:嗯,不错,学的还挺像的哦。妈妈接着又问那你以他们作为心中的旗帜,要学习他们什么呢?我说:听说他们每个人的学习都是超级棒,我要向他们学习。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孩子,航天员除了要有很高的文化知识,很棒的身体素质,还要有超强的自控能力和极高的奉献精神哦。你既然以他们作为你心中的旗帜,以后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专注,无论碰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知道吗?

    我点了点头,暗下决心:以后航天员这面旗帜就在我心中高高飘扬。有了这一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我相信将来即使我不能成为航天员,也会成为一个认真专注,坚持不懈,有自律能力并且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 2、 你以为你是谁读后感

    你以为你是谁读后感

    佛曰:“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蠢,所以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题记

    一只骆驼,辛辛苦苦穿过了沙漠,一只苍蝇趴在骆驼背上,一点力气也不用,也过来了。苍蝇讥笑说:“骆驼,谢谢你辛苦把我驼过来。再见!”骆驼看了一眼苍蝇说:“你在我身上的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你走了,你也没必要跟我打招呼,你根本就没有什么重量,你别把自己看太重,你以为你是谁?这是出自最近轰动朋友圈的《你以为你是谁》。虽是简短的一个小故事,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别把自己太当一回事,在匆匆人生行程中,你只不过是一个过客,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甚至还比不上一粒砂石的分量。学会认识自己,千万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时刻摆正好自己的位子,不要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很重要,但是离了谁地球都照样转。在单位或企业,一个人离去,会有十个人对那个位子虎视眈眈。

    美国著名指挥家、作曲家沃尔特.达姆20多岁就当上了乐队指挥。刚当上乐队指挥时,他自以为得志,有些洋洋得意,忘乎所以,认为自己才华横溢,没人可取代自己的位子。有一天排练,达姆罗施把指挥棒忘在了家里。正当他准备派人去取时,他的秘书突然说了一句:“没关系,向乐队其他人借一下就行了。”秘书的话把达姆罗施弄糊涂了,他楞了一下,随口向乐队成员问了一句:“你们谁能借我一根指挥棒?”话音刚落,只见大提琴手、首席小提琴手和钢琴手分别从上衣内袋里掏出了一根指挥棒。达姆罗施一下子清醒过来,原来自己并不是什么必不可少的人物,其实很多人一直都在暗暗努力,时刻准备取代自己。从此以后,每当达姆罗施想偷懒、飘飘然的时候,他的眼前就会马上出现3根晃动的指挥棒,让他再也不敢停下努力的步伐。

    水低为海,人低为王。别太把自己当回事,要学会谦逊、低姿态做人。

    马俑坑至今已出土清理各种陶俑1000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惟一一尊未经人工修复的。仔细观察,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兵马俑坑都是地下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低姿的跪射俑受损害就小一些。跪射俑作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与两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不容易倾倒、破碎。因此,在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风霜后,它依然能完整地呈

  • 3、 记住你是谁读后感

    【篇一:记住你是谁读后感】

    我到底是谁,有时候我总会忘了我是谁,当我迷失的时候我会看这本书《记住你是谁》,这本书写的是15位哈佛教授震撼心灵的人生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拾起我所丢失的宝贵东西。该书由认识自我、管理自我、领导他人和建立价值观四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由哈佛教授的切身经历构成。

    在第一部分认识自我里,第一个故事是讲述教授的一次登山经历,生命差点结束,最后他被一位妇女救了,妇女没有要求任何回报便离开了。从此这位教授思考着如何报答曾给他恩惠的人,最后他以另外一种方式回报了妇女的村庄,并没有继续去攀登其他高峰,而是学会放松享受并赞美生活。这令我想到参加数学建模选拔赛第一轮时,上交的论文被老师说了非常差,当时听到,就感觉自己像教授一样在攀登山的时候摔了一个很重的跤,但我没有对此过于紧张,而是享受他的批评并赞美老师对我的重视,从而第二轮选拔成功通过,进入了数学建模培训并参加比赛,不太重要的是,我获得了全国二等奖,当然也要谢谢我的队友!时刻记得放松,记得好运带来成功,成功是责任之母,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另一个故事是讲述一位教授还是学生时代的一次考试,那是一场生物考试,对鸟标本进行研究得到信息,而鸟标本被布覆盖着,只露出两条细长的腿和一双爪子。假若是我参加这场考试,肯定无比抓狂,无从下笔,然后早早离开考场。没错,考场里就有一个同学爆发了!最后离开了考场。这位哈佛教授通过这个故事给我们讲述了这样的道理,在未来的道路上,没有什么是可以确定的。我们往往只有一点点信息或没有信息而作出决定,充满了许许多多的噪音,但我们必须面对,并对自己要有信心,不要因为害怕作出错误的决定而丧失良机!

    在第二部分管理自我中,有一个故事是说同学聚会的,毕业后五年的同学聚会总是很危险的事,短短几年时间,同学们并没有以一个很大的眼光来评估你,而是以你的外表,行头来猜测你现在的经历。然而你停着你辆单车在宝马旁边时,你的内心可能会有些沮丧,接着你会为了钱而做你好无兴趣的工作。这肯定是的嘛,就算是我也会呀!15年后的聚会也还是不要去为好。我想这时是我即将成功的时候,所以还是专心做我的事!当你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去冒了多次险的时候,不管失败与否,下次的聚会,我想我听从教授的话,去参加这次聚会。

    在第三部分领导他人中,一位教授的女儿与他爸爸一起去旅游,在摩托车大赛里,看到的华盛顿、杰弗逊、罗斯福、林肯等领袖的雕

  • 4、 《语文教师,你是谁》读后感

    《语文教师,你是谁》读后感

    在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十几年间,语文是什么,语文教师是什么?并且语文是被批评最多的一门学科:耗时长,见效慢。如一文(《语文教师,你是谁》)中所说“人人懂点语文,人人又易轻视语文,批评语文,对语文指手画脚。”包括全国教师基础教育网上的教师网络学习,拿来做例子批评的也多是语文课,数学、英语课是难得一见。语文教师的地位真的沦落到此种境地了吗?

    在上述那篇论文中,作者先质疑了语文教师常见的几种形态:陷身茫茫题海、热衷“葵花宝典”的高级教练;拘泥“标准答案”,唯教参是瞻的搬运工;畅讲天文地理、纵谈古今文化的演讲家;发表教学论文、争取各种比赛奖次和荣誉称号的专业户。

    说实话,我现在还想成为拥有“葵花宝典”的高级教练呢!当然能做到“在尊重学生和教师自我生命质量的教学过程中,也能问心无愧地从容应对考试评价的考验”那就是两全其美。第二种形态正是我当下的写照:把教参上的主要内容抄到自己的课本上,蝇头小字密密麻麻,上课时就可如数讲来,只有这样心里才踏实,教学时方能从容应对。

    如果在上课前,书上没有笔记,心中就无底,不知该如何面对学生。啥时能达到作者所说的“教师应该也必须培养自己独立阅读的心态和超出学生阅读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获得充分的教学自信,焕发出教学创造的伟力。”第三种形态我觉得并不是坏事。

    语言教师应该通晓天文地理,了解诸子百家,只是说不需要成为传经布道的“经师”和百科知识的传递者罢了。第四种形态不能怪老师,老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就是一个普通百姓(说得难听点,教师特有的那一点小肚鸡肠有时还不如一般百姓)。教师写论文不为别的,评职称是首位,职称不仅是社会地位的认可,更代表着现实中的经济利益。

    作者的话带有很重的理想色彩“语文教师应是一个成熟而专业的阅读者,以此促发学生的理想阅读;语文教师应是一个热情而自觉的写作者,以此促发学生的理想写作;语文教师应是一个钟情于语文并把语文教学融入自己生命的实践者,以此才能影响学生热爱语文并获得语文教师自身生命的意义和尊严。”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能有几个教师会安安心心地沉浸于在“语文田野”这块劳作场所上辛勤地进行“田间耕耘” 。

    作者认为: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教什么永远是第一位的问题。教什么怎么教,首先取决于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眼光。教师的学问诉求,即便不能对当下的教育发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能给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带来

  • 5、 《记住你是谁》读后感3篇

    【篇一:记住你是谁读后感】

    《记住你是谁》这是一本被包装得很好的书,如果书籍中有一类可以叫做心灵鸡汤的话,那这本书应该算里面的翘楚之作。它的优点在于它包装的是来自世界顶尖大学哈佛大学的教授的人生故事。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段子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在我看来,看过这本书就等于没有错过新风景。

    说实话,这是一本好书,从编排到故事都很不错。而最让我感兴趣的部分在于《前言》部分提到的哈佛教授的一种上课方式,即每门课程将要结束前的最后一节课,在中国大学一般是老师划重点或者学生跟老师讨价还价问考试范围;而哈佛教师是给学生讲一个他的人生故事,告诉学生他所知道的最好的建议。我在想,一个教书匠和一个教师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师不仅教书同时还肩负育人之责。但是怎么去实现这个之责?在当今大学教师一学期会面对400到500名学生,要大学教师对大学生多么多么的关心,我觉得很难。但这也许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方式,它也是哈佛的一个传统。我听到教授们讲述他们所遇到的挑战,经历的成功,所犯的错误,还有他们像我一样感到似乎要被压垮或深感困惑的那些分分秒秒。所以,作者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分享给我们。

    《记住你是谁》是哈佛商学院15位导师在课程结束前的最后一堂课都要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作为送给学生们的特别礼物。十五位导师的用经验来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做人的基本道德,以及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以便去影响别人。

    细读,这些很有见地,经验的教授,用他们以往的经验,感悟来告知学生,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成大事者的素养。书中,在事业方面,我最喜欢的是第一位教授贾伊耶库马尔阐述时的一句话,好运带来成功,成功是责任之母。在为他人创造运气的时候,你自己也许就登上了最高峰。他让我无时不刻不铭记,责任是做任何东西的前提,是做人之本。而在自我的拼搏上,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杰弗里f瑞波特,提到,对自己要有自信。不要因为害怕做出错误的决定而丧失良机。不要因为贪图安逸而错失改变世界的机会。排除干扰,勇往直前,聆听你的激情,扪心自问,想想自己,想想整个人类,行动起来,做一些真正伟大的事情。这是我从中抄出来的语句。借以激励自己。

    可以说,每个教授都是一本书,他们所说的教诲都让我受益匪浅,值得我们深深体会!

    【篇二:记住你是谁读后感】

    我到底是谁,有时候我总会忘了我是谁,当我迷失的时候我会看这

  • 6、 是谁把你拉向了平庸读后感
    是谁把你拉向了平庸读后感 今天我又看了一遍《是谁把你拉向了平庸》。读书的目的很简单,仅仅是因为朋友提出,才想到要重温一下书中的感觉,也许这与季羡林老先生写的一篇槐花一样,要用新的眼光看待周围熟悉的事物。好吧,有些扯远了,让我们回到主题。 书中有一些话让我感触良久。如:"生活中,不会永远有人告诉我们,竞争对手的实力和能力。于是面对着周围越来越多的人,我们开始茫然不知所措,或者妄自菲薄,主动的把自己“安排”到一个较低的位置上。这也许是前进的路上,许多人都要走的一条路。” 无论在何时,何地。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下秒会发生什么事情。生活就像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其中的演员,你要有你的目标,并且要谦虚。毛主席曾经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我们应当明白这个道理。我们都不曾知道对方有多大的潜力,也不知自己有多少实力。但,我相信,谦虚是我们必不可少的,愿每个人都能学会谦虚,能在别人夸你好时,说一句:“我还要努力。” 愿天下人知道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词——谦虚。更要记住毛老先生的诫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7、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你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

    你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

    如果你是故事的主人公,当你一次次收到神秘人的奇怪来信,你会将其当做恶作剧而不屑一顾、对于未知感到莫名恐惧,还是会执着地去寻根究底呢?

    《苏菲的世界》由挪威著名作家乔斯坦贾德所著,讲述的是一位十四岁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意外发现信箱里放着一封没有写寄信人的名字,也没有贴邮票的信件,上面仅仅写着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就这样,勇敢聪慧的她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一步步踏入了哲学的大门。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的谜团在她眼前一点一点清晰起来。

    以前看小说总是去追求华丽的辞藻、精彩的情节以及动人的情感,可看过本书以后,我却不得不被作者的匠心独具所折服。本书固然是一篇哲学的发展史,但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本书中,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苏菲的导师给苏菲的名为奇怪的生物的一封信中,关于兔子的比喻。一个嚎啕大哭的婴儿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用奇特的眼光面对着这个世界。那么他们就好比生长在兔子细毛的顶端,他们惊讶于种种事物。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打拼,不断前进,也就越来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往那层最舒服的毛皮走去,于是,他们就在那儿安居乐业,感觉非常舒服,不愿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这危险的一步,其中有些人掉下来失败了,但有些人死攀着兔毛不放。可那些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的深处,尽情享受安逸的人们却依然在讨论他们一尘不变的话题:今天股价涨了多少?某某蔬菜现在是什么价钱种种索然无味的琐事,放在他们的嘴里,却等同于嚼一块泡泡糖那么有劲儿。所以说,我们要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走出来,不要只满足于眼前的舒适温暖,泡在蜜罐固然爽快,但那会渐渐磨掉你的意志。我们不如去闯一闯,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兔毛的最顶端,再度以仿佛乍见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

    我们总是玩笑着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真实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去看看这个世界,不要总是觉得凡事都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什么东西的产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它的道理,我们要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发掘。

  • 8、 《你的两个女人是谁》读后感 (100字)

    爱的人是她,娶的却是另一个她;爱的她总看起来那么坚强,总被拒之门外,总有那么多误会,总有那么多磨难,总是一个人去承受一切,总是得不到信任,总是那么讨厌,总是最后的最后才能得到理解;

    娶的她是那么的完美,那么值得去呵护,精明的你却看不到瑕疵,真的在一起之后,才能摘下眼镜看世界。爱情是盲目的,如果陷入了感情的纠葛,最好的方法,应该多参考一下身边人的意见,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一但接成连理,就应该摆正好自己的位置,为自己的索取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为自己的家庭创造和谐,而不是一味的后悔与懊脑。

    编辑推荐:

  • 9、 《你的两个女人是谁》读后感100字

    爱的人是她,娶的却是另一个她;爱的她总看起来那么坚强,总被拒之门外,总有那么多误会,总有那么多磨难,总是一个人去承受一切,总是得不到信任,总是那么讨厌,总是最后的最后才能得到理解;

    娶的她是那么的完美,那么值得去呵护,精明的你却看不到瑕疵,真的在一起之后,才能摘下眼镜看世界。爱情是盲目的,如果陷入了感情的纠葛,最好的方法,应该多参考一下身边人的意见,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一但接成连理,就应该摆正好自己的位置,为自己的索取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为自己的家庭创造和谐,而不是一味的后悔与懊脑。

  • 10、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读后感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读后感 看了刘云山同志关于"三谁"的文章、教育片《开天辟地》和《焦裕禄》后,我感触良多,让我想起了父亲,作为为建立新中国贡献了一生的老父亲,想起他在我上学时的叮咛:"新中国的诞生是许多我知道的、不知道的人民群众付出了生命换来的,你要好好读书,建设国家,回报人民";想起他在我走入工作岗位的嘱咐:"你是一名老师,你要对得起这个称号,真正教育出能够成为国家栋梁的学生";想起他在我走上领导岗位的教导:"如今你也走上领导岗位了,别忘了是谁成就了你,别忘了你是谁"。如今他在99岁高龄还要求我写字要横平竖直,做人要堂堂正正。一切的一切都仿佛是昨天,当我看到这篇文章时,我真切的感受到对我是一次心灵的洗涤。 我是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忘公仆之心。有人把我们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比喻成舟和水,有人比喻成鱼和水,这些比喻都很好,风平浪静舟好行,恶浪滔天船也覆,没有水的鱼只能是灭亡。我们党与人民群众有长期的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传统,也正是这造就了我们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但在现今纷繁芜杂的社会里,有些党员,有些领导干部迷失了自己,忘了"我是谁",他们不再接地气,不再听呼声,不在意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取而代之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站在顶端看到了更"美"的风景,却忘了脚下没有了群众基础的他们,已经站在了万丈深渊之上,粉身碎骨在所难免。 为了谁--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方向目标和价值追求,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只有真正领悟了群众立场的真谛,才会自觉自愿、发自内心地服务群众。因为没去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做事,出现了怕面对群众的现象,如果我们把群众的事做了,做好了,我们完全有信心把"怕"字换成"敢"字,就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我们如果更多地把"相信自己"换成"相信群众",也许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的是更广阔的天地。 依靠谁--得民心者得天下。1921年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建立新中国,从50多名党员到446.6万党员,用"小米加步枪"和人民的"独轮车"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和800万国民党军队,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依靠人民群众。古语有云: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昨天我们党依靠人民群众打下了江山,今天我们还是得依靠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才能守好我们的江山,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是我们党永葆活力的力
  • 2021-04-23

  • 2019-09-25

  • 2023-01-09

  • 2019-10-11

  • 2019-10-12

  • 2019-10-19

  • 2019-09-21

  • 2019-11-04

  • 2019-09-25

  • 2019-09-28

  • 2022-12-11

  • 2023-02-27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10-29

  • 2022-12-26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09-19

  • 2023-01-14

  • 2023-04-18

  • 2022-01-01

  • 2023-06-03

  • 2023-05-11

  • 2019-09-28

  • 2019-09-23

  • 2023-01-10

  • 2023-04-03

  • 2022-01-05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10-29

  • 2022-04-15

  • 2022-02-07

  • 2021-08-20

你心中的旗帜是谁?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你心中的旗帜是谁?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你心中的旗帜是谁?读后感、2024你心中的旗帜是谁?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