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你那么懂事,一定很辛苦吧读后感 > 地图 > 你那么懂事,一定很辛苦吧读后感
你那么懂事,一定很辛苦吧读后感相关栏目
你那么懂事,一定很辛苦吧读后感热门栏目
你那么懂事,一定很辛苦吧读后感推荐
你那么懂事,一定很辛苦吧读后感

(共 7039 篇)

  • 1、 《你那么懂事,一定很辛苦吧》读书笔记500字

    《你那么懂事,一定很辛苦吧》读书笔记500字:

    行一段路,看一场风景。这本书勾起了我对曾经的校园生活丝丝缕缕的回忆,年少的青涩无知,任性而为,都在不经意间荏苒而过,成长的痛楚,每个人都会经历,而正是这些刻骨的疼痛,才构成我们记忆长河中的一帧帧永不褪色画面。

    我打心眼里不喜欢“懂事”这个词,因为和“懂事”如影随形的,是“委屈”,是收敛了自己的锋芒的妥协,是学会了担当和责任的成熟。

    阿莫学长的这部作品文风清新自然,他所书写的故事对每一个经历过的人来讲都像是一本回忆录,一种对青春的致敬和缅怀。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我的大学时代。高考成绩不理想,去了一个一般般的大学,那时的心情很糟糕。我的第一个室友是一个个子超过1米7的姑娘,她也没考好,特别的努力,关键人还特有音乐天赋,吉他弹得超级棒,还有同班同学要拜师学艺。

    大一那段时间,我们不是在看书学习,就是在看美剧,偶尔来一段吉他放松放松。渐渐地认识了一帮住我们楼下的妹子。

    我们曾经一起买黑暗料理,一起聊八卦,一起去食堂吃饭,都是满满的回忆啊。

    “同样的地方,同样的时刻,再也不会有同样的人,同样的事情了。”读到这句时,感触特别深,离开大学四年了,越走越远,回不去的是青春年华,生活只能一直往前。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本和你关系很好朋友人从你的生命消失了,又来了新的一批,无限遗憾。人生可能就是在成长中学会点什么,失去点什么,努力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一一直走。

  • 2、 《你一定没听过的神秘动物故事》读后感

    我特别喜欢动物,今年暑假我专门选择了一套《你一定没有听过的神秘动物故事》陪伴我度过了愉快的暑期。

    这套书的作者是沈石溪,现为中国作协会员、上海作协理事、全国儿童文学委员。沈老师1952年出生在上海,祖籍却在我们浙江慈溪。当年沈老师初中毕业就远赴云南插队,在云南西双版纳,了解到了许多神秘的动物故事,于是后来沈老师专门出版了这套书。沈老师还写了许多与动物有关的书,比如《红奶羊》、《第七条猎狗》、《狼王梦》等等,《最后一头战象》和《斑羚飞渡》还被收进语文教材哩!

    通过阅读,沈老师告诉我,在动物面前,我们自高自大的人类经常会犯一些“指鹿为马”的错误。比如,在17世纪欧洲人坚信,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1697年探险队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黑天鹅并带回欧洲时,人们无比震惊,异口同声地认定黑天鹅不是一个新物种,而是从地狱里飞出来的黑色幽灵。我通过沈老师的书,了解到了许多动物的习性。但最令我着迷的是这套书中的远古系列和科幻系列。

    在远古系列中,有许多可怕的古生物。如霸王龙和巨齿鲨,它们的咬合力分别是我们现在大白鲨的4倍和8倍。在远古时代分别称霸陆地和海洋。

    科幻系列就更有趣了,这个系列中有龙、凤凰、阿努比斯、狼人、这些都是神化动物哟。各国围绕神化动物都有许多精彩的传说故事。

    比如书中说到一个柏勒洛丰大战奇美拉①怪兽的故事。奇美拉是一种神秘的凶兽,上半身是狮子和羊的特征,下半身则是龙。而且会喷火,奇美拉仗着自己的本领在当地为非作歹,百姓苦不堪言。而柏勒洛丰是一位王子,为了拯救大家,想方设法驯服了飞马珀伽索斯,在珀伽索斯的帮助下,一箭射死了奇美拉,一战成名,成为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之一。

    这些年,我通过不断的阅读,学到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同学们,阅读可以充实我们的理想,丰富我们的情感,教会我们各种本领,让我们一起拿起手中的书,尽情的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吧!

  • 3、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_3500字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3500字

    在此循例根据个人理解,尝试将书中要义进一步浓缩整理:

    一、古典时代:希腊民主,罗马法治

    1、欧洲文明创始基因及其联结方式:

    日耳曼蛮族—支持—罗马基督教会—保存—古希腊罗马学术

    希腊:西方学术源头

    罗马:西方法治起源

    基督:西方道德基石

    日耳曼蛮族:权力分散+绅士(骑士)精神

    2、民主:希腊基于奴隶制度建立,公民不从事生产,只关注公共事务,无领袖,无法典;

    共和:起源于罗马共和国,代表形式是元老院,公权大于人权,有领袖,有法典;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支持精英代议民主;

    二、中世纪:皇教博弈,权力分散,外族入侵

    1、欧洲政府思维基石:“并非所有东西都归国王所有”“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

    2、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三次被入侵:

    公元4-5世纪日耳曼蛮族入侵

    公元7-8世纪穆斯林入侵

    公元9-10世纪维京人入侵

    三、欧洲近代:

    1、15世纪文艺复兴:古典文明回归

    美第奇家族+复兴三杰+莎士比亚

    16世纪宗教改革:基督教权没落,人性回归

    马丁·路德翻译圣经+印刷术传播

    17世纪科学革命:古典走下神坛,相信进步

    哥白尼地心说+牛顿万有引力

    18世纪启蒙运动:理性科学

    狄德罗百科全书+卢梭天赋人权+伏尔泰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19世纪浪漫主义:情感自由+民族主义+文化多元

    四、欧洲语系:

    莱茵河西100-150公里为界,西边是罗曼语系,代表语言法语、意语、西语;东边是日耳曼语系,代表语言德语、英语、荷语。

    五、书中未完全解决的疑问:

    1、日耳曼蛮族为何会在公元3-4世纪入侵罗马帝国?北方发生了什么?

    答:百度了一下,一种比较靠谱的说法是,汉武帝的打击导致匈奴帝国衰落。到东汉时期,匈奴分裂为南北两系,五胡十六国时,南匈奴内迁中原,成为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主要组成部分;北匈奴则在数百年间持续西进,直至欧洲边境,继而驱赶欧洲各北方蛮族南下,最终间接造成了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归根结底是拜汉武帝刘彻和霍去病所赐。

    2、文艺复兴的缘起?古典文明是在怎样的契机下被“重新发现”的?为什么在之前的1000年里没有被“发现”?

    答:比较靠谱的解释是:

    罗马帝国灭亡后的3-10世纪,从日耳曼到穆斯林再到维京人三次长时间入侵,严重阻碍了欧洲的经济发展。

    11世纪后,外族入侵停止,欧洲经济逐渐

  • 4、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范文欣赏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是一部由约翰赫斯特著作的书籍,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有没有看过这本书呢?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关于这本书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本书为澳大利亚历史学家约翰赫斯特为其学生编著的教材课本,主要围绕1800年的欧洲史展开,读来却没有课本的教条,对历史爱好者来说,比较适合入门阅读。主体以历史主线展开,分部分讲述正直,民生,科学等发展情况,有助于读者了解大体历史状况。

    对我启发的一点是在其对欧洲各个国家相互战争的情况,不由让我联想到中国春秋战国的情况。同样是战火纷飞,群雄逐鹿,也同样的思想百家争鸣,技术大放异彩。这一点就会让我有些困惑了,抛却当代人的生活不谈,战争是否是有益于整个人类社会进程的加快呢?

    当然,现代性的世界,以核威慑的几个国家,非到紧急关头,不会轻易爆发战争。但真的不会爆发麽?我想不一定。战争,迟早会有的。一旦某些国家可以反制核威慑以后或者找到另一个拥有话语权的独立适合居住的星球。一帆风顺的时局下,必然会有暗流涌动。当警醒:斗争或者保持竞争力是永恒发展的核心。对星球如此,对国家也是一样,对我们个人而言,同样。

    别想一潭死水,那是留给死亡的,哦,也不一定,没有竞争力的鬼魂同样也不得快活。地狱和天堂,同样躲不开。

    黏黏糊糊不干脆地读完这本书,其实内容很短,但是自己比较懒,所以说读的很黏糊,到最后自己也受不了了,花了几个小时把书读完了。

    因为前面读的很多也不咋记得,而且自己对历史的基础知识也不是()那么多,所以整体印象不是很深刻。但是读到最后,有一个对比,说是欧洲为什么后来走在中国前面,其中的一个观点是中国绝对的中央集权,而欧洲几乎没有这种情况,仿佛整部历史都是小国、种族、番邦之间的你来我往的战争,有些像春秋战国的加长版,正是这种分成就了欧洲的文明;另外一点就是欧洲的君主,或者说整个社会一直都处于一种危机状态,各个角落都充斥着危机意识,这种危机意识成为了变革和进步的动力。当然这种危机来自于正直上的更迭,战争上你来我往,以及自然环境上的耕地少等等。

    除此之外,几个收获是,有必要研究欧洲宗教,基督教,天主教,新教等,可以说是贯穿整个欧洲历史,是深深扎根于整个西方人的意识里的。

    再者,是自我而言,鉴于欧洲成功是由于分裂以及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希望自己在自我修养上切不可被一种思想禁锢到底,希望是有思想斗争的状态,这样才能创造出新的自我。

    整体而言,

  • 5、 读《我一定等她来》有感

    中国自古就有人无信不立的名言,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不诚实守信,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而今天,我读了《我一定要等她来》这篇文章后,更加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这篇文章写的是宋庆龄奶奶小时候为实现教同学小玲折纸的诺言而放弃一家人去做客的珍贵机会。尤其是当我读到哎呀,不行,我昨天答应小珍说要教她折纸的,万一她来了,我没有多不好。我一定等她来!的时候,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多么宝贵的机会,宋庆龄奶奶竟放弃了!同时,我也为她诚实守信的精神而感动!

    我想起了关于自己的一件事情。那次,我和好朋友约好了早晨一起去铁佛寺玩儿,到了约定的时间,她还没有来,我和其他人又等了半天,也不见她的踪影,我们只好出发。一路上,我们都在谈论她的事,心里很不快。第二天,我碰见她,问她的时候,她竟漫不经心地回答:我和妈妈回姥姥家了,忘了!我对她顿生厌恶,从此,我们没再玩过。可见,诚实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只有你真诚地对待他人,他人才能尊重你!

    在生活中,我们讲话的时候,一定要看着别人的眼睛,不要让眼神乱走,这样能显得自己真诚坦然。并且我们要从本质上修炼自己,不说慌话,不恶意,欺骗他人,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人无信不立,让我们谨记这句话,将中华诚实守信的美德传承下去吧!

    河北省沧洲市东光县实验小学六年级 吕相医

  • 6、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未来史读后感900字

    最近,电影《流浪地球》正在热映,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已经看过了,大家有没有想过关于未来的事情呢?如果太阳真的毁灭的话,人来真的会这样吗?在未来,我们会怎么生活呢?相信大家可以在《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未来史》中找到答案,小编整理了一篇网友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未来是什么样的?前些日子《流浪地球》似乎提出了一种假设,这部电影火热上映后,科幻似乎成为一时的潮流,我看着点击量飙升的科幻系列著作,内心忽然有点发怵,不知为何的升起一种抗拒,就像每每一处有人群蜂拥而至的时候,我总想在旁边先当一会儿的旁观者。或许这种感觉便能够解释为何把关于《流浪地球》的观后感一拖再拖?

    但我的确也对科学会发展什么样产生了些兴趣,便下载了这本书来看,看完之后感觉有种郁气塞堵住胸口,让人隐隐生出些不痛快。书里描绘的,是一个不算花团锦簇的未来,相反的,全书充满着一种对未来世界可能存在的远虑与近忧的理智与冷静。

    脑海中还萦绕着那句耳熟能详的话,科技改变生活,然后这本书告诉我,科技可能也在另一方面摧毁着我们的生活。

    千万年前生存下来的适者以灵长类为首,工具的使用解放了我们的祖先在地上爬行的双手,于是人开始直立行走。华夏大地这片孕育文明的沃土之上,先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刀耕火种成为最原始的温暖,临水而居的初心比起诗情画意,更多的应是为了汲水与捕鱼。田垄上碧绿的菜畦,每一抹绿都凝着阳光下的汗滴。颠沛、流离以及辗转、迁徙。看完上下五千年的朝代变换,浮云悠悠,历史像是牛车轱辘慢慢的转。

    合上书页,封皮上醒目的写着《古代史》。

    随着科技逐渐发展,我们能看到的是牛车被浓烟滚滚的火车取代,如今铁轨上的高铁和动车,是古人瞠目结舌也想不到的飞快。高速公路如同一条条血脉把整张中国地图贯穿覆盖,张骞走过的丝绸之路,如今少了许多惊心动魄的色彩。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科技带来的便捷,电子信息、生物科技、人工智能,一个个带着新潮的词进入视线,我们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但未来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似乎又不能说的那么言之凿凿。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科技发展与能源密不可分。人口的激增、高耗能的产业,种种因素耗费着自然界的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都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今的我们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却又远远不够。今天,我在地热温暖的屋子里玩着手机,这是千百年前的祖先们所不可想象的场景,这一画面的背后,是诸多流水生产线之功。

    我们应当常怀忧虑,不是杞人忧

  • 7、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_900字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900字

    整个欧洲史被罗马包揽大半,从公元前八世纪罗马王政时代开始到1806年拿破仑灭了神圣罗马帝国,延续近两千六百年的罗马时代相当于中国从西周到清朝。

    罗马王政时期从前8世纪到前6世纪末,中国大致处于春秋时期;

    前6世纪末到前27年的五百年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直到恺撒搞独裁被元老院刺杀,地中海已经成为罗马的内海,中国从战国到西汉末年;

    前27年恺撒的继子屋大维继承恺撒未竟的事业成为罗马帝国开国皇帝,313年君士坦丁大帝把一度多个皇帝共治的罗马再次统一并把把基督教定为国教,统一的帝国阶段直至四世纪末,对应中国东汉三国两晋时期;

    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分后,西罗马帝国不到100年“败干净”于476年被日耳曼蛮族攻灭,之前的时期称为欧洲的古典时期,此时中国的南北朝还没结束;

    而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继续存在近千年才于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进君士坦丁堡灭亡,熬过了中国南北朝隋唐宋元直至明朝代宗时期,这一千年是欧洲的中世纪时期,1400年以后是近代欧洲。

    罗马帝国时期受到三次主要入侵,4-5世纪日耳曼人入侵,对应中国五胡乱华时期,结果日耳曼人干倒西罗马帝国后其中一支法兰克人建立延续5世纪末~10世纪末的法兰克帝国,是现代法德意三国雏形;

    7-8世纪阿拉伯的伊斯兰教入侵,西班牙一度成为穆斯林国家,并引发后来11世纪末到13世纪末近两百年的由基督教教皇以收复基督教世界失地为目的而准许的九次十字军东征,这一时期的唐朝也于751年和阿拉伯军发生恒罗斯战役,战败后华夏文明从此退出中亚;

    9-10世纪北欧维京人入侵,又正好对应中国五代十国辽国崛起入侵时期,中西方两次草原民族的入侵时间吻合可能与寒潮来袭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有关。

    法兰克帝国分裂后东法兰克变成德国的雏形——德意志,德意志国王奥托大帝觉得自己领导的国家很牛逼媲美罗马帝国,于是神圣罗马帝国绕了一圈再次诞生,从10世纪末到19世纪初又延续八百多年终于结束罗马时代。

    罗马在欧洲部分的疆域大致以多瑙河、莱茵河为界,界线以北受日耳曼人影响大,英德荷北欧等国属日耳曼语系;界线以南受罗马拉丁文影响大,法意西葡等国属由拉丁文演化的罗曼语系;东欧国家大部分属斯拉夫语系。

  • 8、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3)篇

    这本书确实极简,从希腊到近代差不多3000年的历史,却只花了230来页,而且还是小开本。它不像多数通史性历史书那样靠事件来推动,它靠逻辑来推动整本书的结构,赫斯特在一开篇就说,欧洲的历史是希腊和罗马文明、基督教、对罗马帝国进行侵略的日耳曼战士文化三大元素的混合与变异,然后便顺着这三大元素发生、发展、斗争、融合的脉络把欧洲历史上的关键事件进行了梳理,呈现了一个异常清晰的历史的骨架。它像书中提到的“希腊灵感”一样,“答案简单,符合逻辑”,尽管历史无法用数学来表达,但这本书的叙述却也和f=ma、e=mc^2一样简洁、优雅。

    这本书有非常多精彩的观点和极其准确的历史视角,但我从这本书中感受最深的,不是历史知识,而是学习的方法。

    第一,这本书靠逻辑推动,但和国内中学教材那种“逻辑推动”是完全不同的,它不是设定了一个逻辑框架,让所有的事件来适应这个逻辑框架,它的思维方式和叙述方式是正向的,它还原历史场景,然后从事件的推进中找出内在的联系,它的逻辑是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作为一种研究成果,它的逻辑是结论,而不是预设的。找到真实场景、假设、推论,然后结论,这其实正是最经典的学习方法。

    第二,这本书在第一部分讲三大元素的混合这条“整”的主线,第二部分从战争、现代民主产生发展、语言、皇权与教权、百姓生活等多个“分”的支线切入,由整而分最后合于“结语”,讲清了欧洲文明成为“第一”的根本原因。由整而分再和,通过立体而又有层次的视角对同一对象进行分析研究,这也是学习最基本的方法。

    ——转自豆瓣十四姨

    有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文明要比欧洲文明进步,然而世界上第一波稳健的经济发生在欧洲,工业革命也相继崛起,哲学思维、民主制度、人权观念等也是发轫于欧洲,对现代文明各种特质影响至深,为何欧洲会领跑世界前列,值得我们去思考。欧洲文明的基本三大元素: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教义以及日耳曼战士文化。希腊人的观点 :这是一个简单 、符合逻辑 、能以数学表达的世界 。基督教的观点 :这是个邪恶的世界 ,唯有耶稣能拯救它 。日耳曼蛮族的观点则是 :打仗是好玩的事 。这三大元素它们间相互影响和发展,最终形成了欧洲文明的内核。欧洲的政治思维基础是“并非所有东西都归国王所有”,从私有财产出发而衍生出人权观念,是西方价值的核心,也为之后形成的民主共和制的政体产生深远的影响。反观中国古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权利极其明确

  • 9、 《成功一定靠自己》读后感500字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成功一定靠自己》。这本书用了历史上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来说明一则大道理。读过以后,我深受启发教育。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迈克加入了学校的垒球队,他很努力地练习球技,可是一点进步也没有。他失望了,想离开球队。这时教练微笑着对他说:“迈克,其实你很棒,只不过你的手套有问题,我给你这副新手套,你将成为队里最好的队员。”迈克听了十分高兴,他戴上了新手套,充满信心地重新开始了训练。结果他每天都有进步,成绩也越来越好。于是迈克问教练,手套真的有魔力吗?教练依旧微笑着对他说:“其实,这副手套和你原来的那副根本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你对自己有了信心。你要记住,想要获得成功,就只能依靠你自己!”读到这里,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若要成功,没有别的依靠与方法,而是靠自己,对自己要充满信心。做事遇到困难,不能轻言放弃,应该坚持不懈。

    老师也告诉我毛主席的一句名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读了这篇文章,我又联想起学过的课文《第八次》,苏格兰王子布鲁斯经历了七次失败,但他从蜘蛛织网中得到了启发而并没有放弃,又组织起了第八次的抵抗,终于取得了最后的成功,打败并赶跑了外国侵略军,告诉我做事要永不言败,永不放弃,“有志者,事竟成”。

    《成功一定靠自己》这篇文章让我深受启发,我们有时候往往在遇到困难或遭到失败时就气馁了,退缩了,结果自然也就与成功失之交臂了。只有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坚持不懈,永不退缩,才会有机会取得成功。以后,我将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人生目标,坦然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失败,坚持每天做好一件事,认真过好每一天,从小事做起,注意点滴积累,通过努力,通过奋斗,我相信最后能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愿望与目标。

  • 10、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_1400字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1400字

    相对于极其详细厚重的历史书而言,这本书正好让对欧洲历史没有丝毫基础的我了解了欧洲历史的大体框架和基本演变过程,少了很多历史人物和故事,但却让历史进程更加清晰! 说实话,从小到大,我的历史都很差,根本记不住那些人名、地名、事件... 全是一坨浆糊... 如果你跟我一样 那我很推荐你看这本小书 算是历史入门佳品了 它会让你突然间明白很多 以前在历史书上无数次出现 却永远半懂不懂的词汇 比如“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圈地运动” 它会让你 不再会忘记的明白 懂么 我觉得这本书的名字 拉低了它的水平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书笔记 整本书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整个欧洲的文明的形象因素:古希腊和罗马文化;基督教——犹太教的一个奇特分支;对罗马帝国进行侵略的日耳曼蛮族的战士文化。 2.欧洲文化的进化:从神性到理性,科学到浪漫——文艺复兴,分析了文艺复兴以前文化作品和观念的变化,以及其中的宗教改革运动。 3.欧洲在战争过程中各个帝国的疆域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宗教势力的变化。 4.欧洲在战争以及人口迁移过程中语言的变化。 5.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耕种与土地。 6.欧洲为什么可以首先通过工业革命领先亚洲 首先得说明一下,这本书本身写的是非常言简意赅而且思路清晰,但是由于自己地理学得不好,加上一涉及到地域变化的问题,看起来就晕头转向,不知道说的地点发生在哪里,现在看来,历史真的需要与地理结合起来才能融会贯通,缺一不可。 前面关于宗教的问题可能没有多少感触,就最后一点想要谈一谈,工业革命为什么能首先发生在欧洲?作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实际上也是一个方面,欧洲虽然有君主,但是权利受到限制,与其说是封建统治,不如说是精英统治,国王的权利一直都是受到限制的。而在中国,自从明代后期,阻止商人经商,皇帝权利垄断,治国没有危机感(不像欧洲君主那样一直要为自己的治国权利忧心忡忡),没有进步的动力,加上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所以才一直停滞不前… 这本书补充了我很多知识的漏洞,原来耶稣是犹太人,原来法国缘起于日耳曼民族,原来拜占庭帝国就是东罗马帝国,原来英语是日耳曼语系加罗曼语系,所以词汇要比德语法语多出数倍。可能有了这些最简单的基础,才能更读得懂某些历史小说,才能有耐心去读诸如耶路撒冷三千年的教科书式的书。 读懂欧洲的六个关键词:欧洲文明、战争、民主、权力结

  • 2019-11-16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1-04

  • 2019-11-06

  • 2019-09-28

  • 2023-05-15

  • 2022-04-19

  • 2019-11-04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3-01-3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12-12

  • 2019-11-16

  • 2019-10-16

  • 2019-10-24

  • 2022-12-14

  • 2019-10-24

  • 2019-11-12

  • 2019-09-20

  • 2023-01-24

  • 2021-04-2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09-23

  • 2019-09-20

你那么懂事,一定很辛苦吧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你那么懂事,一定很辛苦吧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你那么懂事,一定很辛苦吧读后感、2024你那么懂事,一定很辛苦吧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