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鸟中诸葛—乌鸦读后感 > 地图 > 鸟中诸葛—乌鸦读后感,2024鸟中诸葛—乌鸦读后感
鸟中诸葛—乌鸦读后感相关栏目
鸟中诸葛—乌鸦读后感热门栏目
鸟中诸葛—乌鸦读后感推荐
鸟中诸葛—乌鸦读后感

(共 2611 篇)

  • 1、 读《鸟中诸葛—乌鸦》后感800字

    今天闲得无聊,正好爸爸要去图书馆查资料,所以我就做了个“小尾巴”。

    走进图书馆,一排新上架的科普书籍映入眼帘,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匆忙和爸爸打了声招呼飞奔而去,投入了科普知识的海洋……不知何缘故,我在一本书的前面放慢了脚步,《鸟中诸葛—乌鸦》?!,乌鸦是诸葛?我们常说“乌鸦叫,祸来到”、“报丧鸟”等等,都是些不雅之描述,何来诸葛之说?带着疑惑和惊讶我翻看了起来。

    书中这样写道:鸟类学家研究发现,乌鸦堪称“鸟中诸葛”,其聪明机灵的程度令人吃惊。它可以利用行驶汽车来碾压坚硬的核桃,从而获得果肉。它还可以利用重型汽车在公路上高速行驶产生的震动力迫使小虫子爬上地面的原理来饱餐一顿。看到这里,我忽然觉得乌鸦的聪明程度并不亚于我们人类,现在我们人类只不过借助了科学的仪器而得以生存,而乌鸦呢,却利用自己的智商在现有环境下自然生存。带着无比敬佩的心情,我继续往下看,其中有一段解释了“乌鸦叫,祸来到”这一偏见性说法,其实乌鸦属于杂食性鸟类,它特别喜欢吃动物尸体的腐烂物质,长期的生活习性使得它嗅觉特别灵敏,它能在很远的距离嗅到尸体分解而发出的微弱气味,当动物或者人类在临终前,由于机体新陈代谢发生严重障碍,导致部分细胞组织开始变性分解并发出腐败气味,而这种气味会让带有敏感嗅觉的乌鸦们不约而来,而正由于这种不约而来导致了这一偏见说法流传至今。此时此刻我对乌鸦具有这么敏感的嗅觉感到佩服的同时,觉得我们人类冤枉了它们。更值得一提的是,乌鸦之间很重感情,其程度已经近似人类了,当有乌鸦遇难时,乌鸦们会举行“隆重”的葬礼,包括“悼词”仪式和遗体告别仪式等等,并且在葬礼后它们久久不愿离去。

    时间过得真快,到了闭馆的时间了,我依依不舍的把书放下,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虽然只是一本还未看完的书,但是它给我带来的震撼力是庞大的。在我们人类现实生活中以貌取人、以偏概全的现象随处可见,如果我们再不改变旧观念,受害的就不仅仅是书中的乌鸦了;而在如今金钱的世道里,我们人类之间的感情又是如此的虚伪和脆弱,和乌鸦们比较起来真是自叹不如呀!

    一本好书,好书中的乌鸦,乌鸦本身聚集的智慧和情感,感动着我。

  • 2、 “彩乌鸦”系列中的《火车老鼠》读后感

    2012年7月24日 星期二 晴

    《火车老鼠》读后感

    今天,我读完了彩乌鸦系列中的《火车老鼠》这本书。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只叫斯特凡的老鼠。有一天,斯特凡在火车站寻找吃的,它跑进了一辆火车里,睡着了,等它醒来,火车已经开动了。它先到了传说中的老鼠的天堂瑞士巴塞尔。可到了这儿它才发现瑞士人很爱干净,老鼠没有吃的。于是,斯特凡和瑞士田鼠威廉又搭上开往法国巴黎的火车。不过在这趟火车上,它们被发现了,人们要用灭鼠喷雾器杀死它们,幸亏它们跑得快,从通风管逃走了。到了巴黎,它们又发现法国人喜欢养猫,有猫在家,担惊受怕,斯特凡开始后悔了,它想家了,于是,它决定坐火车回到自己的家乡慕尼黑。不过这一次它们的运气太差了,它们上了一辆马戏团专用火车。没办法,斯特凡它们只好跟着马戏团来到了英国。马戏团里有好多白老鼠,它们教斯特凡学会了走尼龙绳等好多本领,斯特凡也能够上台表演了,并且大受欢迎。

    最后,斯特凡还是决定回家,它们向白老鼠告别,逃出了马戏团。斯特凡又坐了轮船、火车、农民卖马铃薯的车,终于回到了家,终于又见到了爷爷、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

    斯特凡的冒险之旅真是有意思啊!而且,斯特凡的那种我一定要回家的坚定的信念,让我非常感动,我始终相信,斯特凡一定能够找到它的家人。

    书中讲到了很多国家,我最喜欢法国。那里有很多美食:比如有一种名叫巴盖特的长条形面包是法国人的最爱,还有品种繁多的奶酪、香浓的鹅肝酱、红酒泡橄榄每次看到斯特凡大快朵颐的时候,我也忍不住要流口水。我也很喜欢英国,斯特凡跟随马戏团在英国演出,英国人很热情,而且,2012年第30届奥运会马上要在英国伦敦举行了,真是巧合呀,我提前感受到了英伦风情。要是我也能到英国伦敦去看奥运会,那该有多好哇!

  • 3、 《乌鸦》读后感

    《乌鸦》读后感

    没想到自己会在一种比较沉重抑郁的情绪中读完这部小说。 与其他众多描写海外游子们历尽艰辛而终获成功的同类题材不同,这部作品中的一群怀着绿卡之梦的大陆女性,虽屡经磨难、饱受屈辱(当然,这也是她们自己的自由选择),却没能、也没有指望实现自己的梦想,除了身心俱疲、伤痕累累之外,她们仍然是一群”漂泊女人”。作品也许具有一定的写实性,但肯定会被许多人视作反英雄主义、反理想主义的怪胎。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小说堪称留学题材中的”另类”。我很佩服作家敏锐、犀利、冷酷的洞察力,我也很欣赏她的才情与娴熟的文学技巧,特别是那种新鲜、冷艳的语言,带有几分诡谲之气的叙事风格。但我很难说喜欢她所讲述的这些故事。 因为它们实在难以让我轻松起来。 不轻松的原因也不仅仅在于其沉重的故事外壳,更主要在于,小说中这群人的生存行为,有如一面镜子,烛照出人性中(包括我们许多人)真实而丑恶的存在状态,让我们颇不自在。 单纯从故事层面看,小说并没有摆脱描写男女关系的窠臼。作品还较多地涉及到性。但作家平静、随意而冷漠的性描写,却使我们有如面对一尊苍白的写生模特,不会对之产生任何淫秽、罪恶抑或纯洁、崇高之感。在作家笔下,性就是性,如同吃饭穿衣,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这群女子谋生的一种手段。而在以金钱为上帝的现代男权社会中,女性要想过上稳定、舒适、体面的生活,就必须依附于某个有能力的男人。这时性还是女人战胜对手、赢得男人的必要武器。特别是在那个男人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的狭窄岛国上,对这群梦想如当地的一种外徙来的乌鸦一样(虽不讨人喜欢,却能顽强扎根)的女人来说,一个有实力的男人便是一张绿卡、一种稳定的象征。女人们将不免为此爆发一场以性为中心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正是通过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层面--男女关系的故事外衣,作家向我们展示了,在生存成为第一法则的特殊环境下,人性的扭曲、异化及其真实状态。为了生存并长期居留,她们撒谎(”我”直到小说的结尾才向将死的柳透露自己的真姓名,但谁又敢保证这次就是真的呢?),相互欺骗(芬因为嫉妒,暗示”我”她将与实际上深爱着”我”的柳结婚,促使”我”下意识地做出杀死柳的疯狂举动),向每一个可能帮助自己实现绿卡之梦的男人献媚,甚至毫无羞耻地卖淫……在如动物般的厮杀中,她们相互提防,互设陷阱,尔虞我诈,明争暗斗。当然,她们也偶尔向沦为弱者的对手施以援手
  • 4、 乌鸦喝水读后感

    乌鸦喝水读后感 智慧是宝藏,等待你挖掘沉睡的资源;智慧是火焰,让你的心灵和思想腾起征服一切的烈焰;智慧是熔岩,只有迸发出来,才有耀眼的光和炽热的温度。只有善于思索,拥有智慧的人,才会取得人生的成功! 《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大家并不陌生吧,聪明的小乌鸦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将石子叼到瓶子里,终于喝到了瓶子里那少的可怜的水,这难道不是智慧的表现吗?如果小乌鸦没有想到用石子智慧来解决自己的口渴,那么它也许就会渴死。我们人类不也是如此吗? 人类有时因为一时的愚蠢,一时的疏忽就会酿成大祸。反之,有的人只是突然间灵感激发,便想出了常人无法想到的智慧。如果你是一位智者,那么就应该坚持自己的真理,让智慧属于自己,用智慧来帮你完成一切。 在一次招待会上,一位西方问同恩来:中国人民银行的资金有多少?周恩来机智地将当时人民币面额总数18元8角8分作答。既不汇露国家机密,又保持了应有的礼貌。 中国有句谚语鸟靠翅膀兽靠腿,人靠智慧鱼靠尾是的,每一个人的头脑中都存在着智慧,就考验人们是否能够将这种智慧挖掘出来,智慧是一层窗户纸,只有勇于捅破,才能见到美好的明天;智慧是一棵树苗,只有用思索的肥料与敢于尝试的水来浇灌它,才会获得成功。 智慧是一套严密的知识体系而被称为神秘的成果,当然与人类已经拥有的知识体系密切相关。现在的我们应该努力的学习知识,将知识化为智慧的马达,让智慧在我们的心中充分的发挥出它的光和热。 从《乌鸦喝水》中,我想到了智慧。如果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一位智者,那么现在就让我们用智慧向着各自追求的目标努力吧!

  • 5、 乌鸦兄弟读后感

    乌鸦兄弟读后感(一)

    今天,我看完了作者金波写的《乌鸦兄弟》这本书。书中写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让我看了回味无穷,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其中有则就是《乌鸦兄弟》,讲述了在一棵大树上,住着两只乌鸦兄弟。有一天,它们住的巢破了一个小洞,老大想:鸟巢破了老二一定会去修的。老二想:老大一定会去修的。结果谁也没去修。洞口破得越来越大。寒冷的冬天来临了,北风呼呼地吹,雪花纷纷地飘,两只乌鸦还是你推我让,谁也没动手去修。就这样,在一个非常冷的夜里,两只乌鸦都冻僵了,真是自作自受。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要热爱劳动,不要有依赖的心理,更不能懒惰,无论是学习,还是在生活上都要勤快,只有这样才能过上幸福的日子。

    乌鸦兄弟读后感(二)

    《乌鸦兄弟》的故事讲了乌鸦兄弟俩同住在一个窝里,窝破了之后,兄弟俩都不去修,都想依赖别人去修好,自己等着住,只好冻死了。

    乌鸦兄弟,你们太懒了,要是窝破之后大家动手及早去修好,不就冻不死了吗?

    小朋友们也应该记住:凡事都要靠自己动手,不要依赖别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乌鸦兄弟读后感(三)

    今天,我读了一篇有趣的文章《乌鸦兄弟》。这个故事讲的是乌鸦兄弟俩同住在一个窠里,有一天,窠破了一个洞。大乌鸦想:老二会修的。小乌鸦想:老大会修的。结果谁也没有去修。日子一天天过去,洞越来越大,天气也越来越冷了,可兄弟俩还是没有动手。最后,窠被风吹到地上,两只乌鸦在风雪中冻僵了。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做个有责任心的人。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不能总依赖别人,幻想着别人会来替我们解决。你看乌鸦兄弟俩,又自私,又懒惰,如果它们两兄弟中有一个肯主动些,而不在计较中耽误了时间,就不会落到最后被冻死的结局了。试想,在班集体里,如果每天的值日扫地,你怕多扫了一寸,我怕多扫了一尺,谁都不扫的话,那我们的教室岂不成了垃圾堆了吗?

    小朋友们,让我们都来做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吧!

  • 6、 《乌鸦喝水》读后感

    导语:这个故事主要叙述乌鸦找水喝的过程,表现了乌鸦找不到水喝的着急,可是找到水又喝不到嘴里的无奈,最后它想出好办法,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终于喝到了水的喜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乌鸦喝水》读后感,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乌鸦喝水》读后感

    《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讲的是从前,在动物王国里好久好久不下大雨了,动物们很渴,有的动物被活活渴死了。在这个动物王国里生活着一只乌鸦,有一天,乌鸦实在是渴的受不了了。便飞去去寻找水源。

    乌鸦飞了好久好久,飞得眼冒金星,突然,乌鸦看见了半瓶水。她正想喝可是他的嘴巴太短了喝不到。乌鸦想了很多办法,可是都无济于事,乌鸦正想放弃的时候。忽然,她看见了一堆石子。她把石子衔在了嘴里,扔到了瓶子里面,瓶子里的水越升越高,最后,聪明得乌鸦靠自己的智慧喝到了水。

    《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到了一个道理;只要你肯动脑筋,无论多么困难,你一定会想出办法去解决。肯想办法的人是不会吃亏的。

    记得有一次,我想做一个大船,便拿来一张纸,可是我的力气用得太大了,一不小心纸被撕破了。我很伤心,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把那张大纸分成了许多小纸。叠了很多小船。我又变得很开心起来。

    我很喜欢《乌鸦喝水》这个童话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乌鸦喝水》读后感

    今天我在爷爷的帮助下,依靠学过的汉语拼音,读了一则乌鸦喝水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只口渴得乌鸦发现自己没法喝道瓶子里的半瓶水,就在它口渴无奈的时候,它突然发现了瓶子周围有许多小石子。它想:如果我把小石子装进瓶里,水不就升高了吗!乌鸦就把周围的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装进瓶子里,乌鸦终于喝饱了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怕,要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去完成一些困难的事情。我们在学习时遇到拦路虎时,也应该学乌鸦这样做。例如:当我们读课外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可以利用学过的汉语拼音认字,达到通读故事理解文章,只有不怕苦畏难,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乌鸦喝水》读后感

    《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讲的是从前,在动物王国里好久好久不下大雨了,动物们很渴,有的动物被活活渴死了。在这个动物王国里生活着一只乌鸦,有一天,乌鸦实在是渴的受不了了。便飞去去寻找水源。

    乌鸦飞了好久好久,飞得眼冒金星,突然,乌鸦看见了半瓶水。她正想喝可是他的嘴巴太短了喝不到。乌鸦想了很多办法,可是都无济于事,乌鸦正想放弃的时候。忽然,她看

  • 7、 乌鸦反哺读后感

    乌鸦反哺读后感(一)

    读了《乌鸦反哺》这篇故事,我非常感动。

    乌鸦小时候,是由爸爸妈妈找来食物,然后再一口一口喂给它吃,渐渐地,小乌鸦长大了,它的爸爸妈妈也老了,飞不动了,也不能出去找食物了。这时候,小乌鸦没有忘记爸爸妈妈的哺育之恩,不管刮风下雨,天天飞出去找吃的,找到吃的,就一口一口地喂爸爸妈妈,等爸爸妈妈吃饱了,它自己才吃。

    它真是一只孝顺父母的小乌鸦!我也要像小乌鸦那样孝敬我的爸爸妈妈。

    乌鸦反哺读后感(二)

    课文讲乌鸦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小鸟便将觅来的食物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

    由此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给了我生命,世界上又多了一个嗷嗷待哺的生命。当我会说第一句话和会走第一步的时候,爸爸妈妈

    是费了好多好多的时间和汗水,而我们还不知道爸爸妈妈的辛苦,只知道吃睡。当我到了两岁的时候,我终于会说话会走路了。两年呀!爸爸妈妈教会了要费尽多少心机养育我。如果没有爸爸妈妈就没有我的现在,让我想起了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感谢爸爸和妈妈。

    现在我已经十一岁了,爸爸妈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哺育我长大。妈妈每天早早的就起床帮我洗衣服、做饭、送我上学还要做自己的工作,(.org)为了多挣点钱放弃了干了好多年的工作开了一间店铺,每天要更早的起床一直忙到很晚才能回来。而爸爸呢,又要忙自己的工作还要帮助妈妈一起管理店铺,还要关注我的学习。

    每天早上我起床的时候爸爸妈妈已经出去工作了,爸爸妈妈太辛苦了。父母对我的恩情我永远都忘不了,就像小乌鸦一样我要永远的感谢他们,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乌鸦反哺读后感(三)

    我今天读了一篇材料,名叫《乌鸦反哺》,它的主要内容是:小乌鸦小时候有老乌鸦来养等到老乌鸦老了,小乌鸦就反过来,来养自己的父母。

    读了这篇材料后,我觉得小乌鸦很孝敬父母。小乌鸦的父母老了,捉不动虫子了,小乌鸦就把自己捉的食物嚼碎,一口一口的来喂父母。试想如果小乌鸦不孝敬父母:老乌鸦可能会饿死,他的朋友也不会和他玩,说他是个败家子,坏孩子,他的父母也一定会恨他,说我们以前白养活你了,你个狠心的孩子,他还会感到难受。可事实上小乌鸦孝敬父母,他们的父母一定会夸他是个好孩子,我们这么多年来真是没白养你啊!也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别人的夸奖,还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会得到一个孝敬父母的名号,他自己也会很很高兴。

    现实中有一些人和小乌鸦一

  • 8、 白雪乌鸦读后感

    白雪乌鸦读后感(一)

    《白雪乌鸦》讲述的竟是一个关于鼠疫的故事。

    一百年前,一场鼠疫在东北大地上蔓延,共有六万人为此失去生命,仅有两万多人的哈尔滨傅家甸,疫毙者竟达五千余人。

    迟子建用她沉静而饱满的叙述,带我们走进那座曾被灾难笼罩的城市。小说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在白色的环境下,染上了黑色死亡的墨汁,虽然风趣言语的穿插,还是无法压制心中的许多阴霾。这个北方出生的作家,骨子里有着北方白雪皑皑的情愫,在小说中总是能洋溢中一种纯净,单纯的活力。沉闷混沌的日子、迷惘诡异的氛围,将人们在这场因捕猎旱獭而导致的灾难中的生离死别、爱恨情仇渲染的可感、可触。

    故事发生在作者迟子建的故土,那儿是中国的最北端,在广袤的东北平原的大地上,生活着朴实、勤劳的中国北方的劳动人民。但是清朝末年,政治腐败,闭关锁国的美梦被外来的坚船利炮给打碎,中国人民,尤其是东北三省的人民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书中不断提及的俄国和日本觊觎中国领土的野心和分别由俄日修筑的中东铁路、南满铁路也都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自从清政府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中国便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随着领土的大片割让,乌苏里江的坚冰终于被打破了,俄国人在中国的领土上修建了中东铁路,于是遥远的西亚文化乃至陌生的西欧文化也随之进入了中国东北。再加上日本南满铁路的修建,除了加速了对我国东三省自然资源的掠夺,还毫不留情地改变了我国东北的自然与生态环境,在形成对中华文化挤压的同时,构成对我国原生态人文环境的威胁与破坏。

    而随着强权入侵的,除了先进的科技、异域的文化,自然潜藏着多种灾难的可能(包括亡国灭种的可能)。迟子建的故事,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从头一年的深秋霜降在节气中,无疑是唱悲角的。开始,到次年的初春榆树的枝条也刚刚变得柔软结束,半年的鼠疫,夺去了无数的生灵,傅家甸的人们妻离子散,人们在自然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脆弱和渺小。但是作者用她温柔而坚强的笔触,使我们感受到了对待生命的释然。

    再大的苦难,人们还是挺过来了。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近几年发生的机场大灾难,06年的印尼海啸;08年的汶川大地震,10年的玉树地震;sars、甲流我是怀着沉重的心情读完这本小说的,但是,除了沉郁的心境,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敬畏。

    书中人物极多,作者从平民百姓着手,有名有姓的几达上百位,多为贩夫走卒、引车买浆者流。正是这些栩栩如生、饱满

  • 9、 诸葛亮读后感

    诸葛亮是三国时代一位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诸葛亮让我们知道凡事不一定要用力量去解决事情的。

    诸葛亮读后感【1】

    《诸葛亮传》主要写了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平生经历,以及魏蜀吴三国的争斗。

    在人们的眼中,诸葛亮是一个神通广大的人。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都有对诸葛亮的称赞。诸葛亮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这几点:

    一、他会用人。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蜀国的败落是因为诸葛亮不会用人,但事实证明诸葛亮一直是蒙冤受屈的。比如说得到诸葛亮赏识的姜维,原只是一个小官位,但诸葛亮一眼看出姜维的能力,以至于发挥了姜维不但骁勇善战、而且足智多谋的这块金子。再比如说赵云,诸葛亮同样看到了他的能力,以至于赵云成为诸葛亮今后最好的合作对象。

    二、诸葛亮有智慧。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利用吴国的孙权和大将周瑜、鲁肃等人的疏忽,巧占荆州。周瑜和孙权大怒,周瑜又让孙夫人出嫁,来杀刘备,但诸葛亮派赵云前去,成功避开锋芒。

    三、他战斗经验丰富。正是因为诸葛亮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才抵挡得住司马懿的团团进攻,好几次让司马懿吃了败仗。

    四、礼贤下士,法道兼济(法律、道德兼用),懂得治国安邦。吴蜀再次联合以后,进入了短暂的和平期。而这时,诸葛亮减税增收,减少百姓税收,打击贪官,大批生产蜀锦,建设诸葛堰、煮制井盐。短短数月,这些资源已经为蜀国支起了巨大的护盾。之后,诸葛亮又立“宪法”制定“八务”“七诫”“六恐”“五惧”其目的在于使一切制度化,不需要特别努力,大家就能遵从。

    诸葛亮的哲学,人们至今还在研究,我们要向诸葛亮学习,学习他的成功之道。

    诸葛亮读后感【2】

    我喜欢看书,并且看了很多很多书,不过最让我难忘的书就是《三国演义》,这本书里有很多的故事,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这个故事很有趣,让我给你讲讲吧:三国时期,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双方在赤壁大战。在东吴,孙权的手下有一个叫周瑜的人,他才华横溢、心胸狭窄。还有一个备的手下叫诸葛亮的人,诸葛亮足智多谋,知天文,知地理。周瑜怕诸葛亮知道自己的作战计划,就想杀他。周瑜要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完不成就要杀头,别说三天,就是三十天也造不出来啊!第一天诸葛亮对他的好朋友鲁肃说:“去准备二十只船,一只船上有一千个稻草人,二十个人。”到了第三天,诸葛亮开着船到曹军那里,曹操命令士兵往船上射箭,过了一会,诸葛亮回去了,让士兵把船上的箭拔下来,

  • 10、 争议小说《乌鸦》读后感

    没想到自己会在一种比较沉重抑郁的情绪中读完这部小说。

    与其他众多描写海外游子们历尽艰辛而终获成功的同类题材不同,这部作品中的一群怀着绿卡之梦的大陆女性,虽屡经磨难、饱受屈辱(当然,这也是她们自己的自由选择),却没能、也没有指望实现自己的梦想,除了身心俱疲、伤痕累累之外,她们仍然是一群"漂泊女人"。作品也许具有一定的写实性,但肯定会被许多人视作反英雄主义、反理想主义的怪胎。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小说堪称留学题材中的"另类"。

    我很佩服作家敏锐、犀利、冷酷的洞察力,我也很欣赏她的才情与娴熟的文学技巧,特别是那种新鲜、冷艳的语言,带有几分诡谲之气的叙事风格。但我很难说喜欢她所讲述的这些故事。

    因为它们实在难以让我轻松起来。

    不轻松的原因也不仅仅在于其沉重的故事外壳,更主要在于,小说中这群人的生存行为,有如一面镜子,烛照出人性中(包括我们许多人)真实而丑恶的存在状态,让我们颇不自在。

    单纯从故事层面看,小说并没有摆脱描写男女关系的窠臼。作品还较多地涉及到性。但作家平静、随意而冷漠的性描写,却使我们有如面对一尊苍白的写生模特,不会对之产生任何淫秽、罪恶抑或纯洁、崇高之感。在作家笔下,性就是性,如同吃饭穿衣,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这群女子谋生的一种手段。而在以金钱为上帝的现代男权社会中,女性要想过上稳定、舒适、体面的生活,就必须依附于某个有能力的男人。这时性还是女人战胜对手、赢得男人的必要武器。特别是在那个男人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的狭窄岛国上,对这群梦想如当地的一种外徙来的乌鸦一样(虽不讨人喜欢,却能顽强扎根)的女人来说,一个有实力的男人便是一张绿卡、一种稳定的象征。女人们将不免为此爆发一场以性为中心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正是通过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层面--男女关系的故事外衣,作家向我们展示了,在生存成为第一法则的特殊环境下,人性的扭曲、异化及其真实状态。为了生存并长期居留,她们撒谎("我"直到小说的结尾才向将死的柳透露自己的真姓名,但谁又敢保证这次就是真的呢?),相互欺骗(芬因为嫉妒,暗示"我"她将与实际上深爱着"我"的柳结婚,促使"我"下意识地做出杀死柳的疯狂举动),向每一个可能帮助自己实现绿卡之梦的男人献媚,甚至毫无羞耻地卖淫……在如动物般的厮杀中,她们相互提防,互设陷阱,尔虞我诈,明争暗斗。当然,她们也偶尔向沦为弱者的对手施以援手,这也是她们生存与相互依赖的需要,而一旦发

  • 2023-01-16

  • 2023-07-01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9

  • 2022-09-24

  • 2019-10-19

  • 2019-10-09

  • 2023-04-04

  • 2019-10-19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16

  • 2019-10-19

  • 2023-01-23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11-06

  • 2023-01-10

  • 2023-04-18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1-11-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09-08

  • 2022-04-09

  • 2019-09-20

  • 2022-03-03

  • 2019-09-23

  • 2023-04-24

  • 2019-09-20

鸟中诸葛—乌鸦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鸟中诸葛—乌鸦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鸟中诸葛—乌鸦读后感、2024鸟中诸葛—乌鸦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