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诸葛亮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诸葛亮读后感600字,2024诸葛亮读后感600字范文
诸葛亮读后感600字相关栏目
诸葛亮读后感600字热门栏目
诸葛亮读后感600字推荐
诸葛亮读后感600字

(共 4353 篇)

  • 1、 诸葛亮诫子书读后感(优质范文)

    每当背诵“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的时候。就会联想起现实中的一些事来:有的教师职称没有评上的时候,或者在单位没有评上先进的时候,或者看到别人被提拔,而自己还是原地不动的时候,就想不开,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什么呢?为什么好处总是别人的?于是就烦恼生气,甚至得病,影响身心健康。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读后感大全网提供给您优质的阅读读后感的平台,希望您能喜欢。http://www.dhb100.com

    根本的原因就是把名和利看得太重,始终放不下名和利。当你得不到的时候就烦恼,就生病,有的时候还会走极端,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如偷盗抢劫等,就是把金钱看得太重,当通过合法劳动得不到的时候,就想用非法的手段。

    所以说我们要学会开导自己,我们不能改变现状,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金钱是身外的,荣誉是过去的,地位是暂时的,只有身体是自己的。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如果我们把名和利看得淡一点,把健康快乐作为我们的最高追求,这样我们不就想开了吗?我们追求的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我们追求的层次不就更高了吗?进而对工作中的名和利看得更开,不被其所困、所扰、所累。这样就会提高我们的生活境界、生活质量,我们就会得到健康快乐的人生。

    只有淡泊名利,才能有更高的志向,把人们的共同的快乐和幸福作为个人个追求的目标,就会有持久的快乐。只有静下心来认真的思考,才能对事物的规律有更清楚地认识,才能对人生有更深的领悟,才能在努力奉献的过程中少犯错误。心浮气躁,不能静下心来,是不会真正地认识世界,也不会真正地领悟人生。因此,只有淡泊才能明志,只有宁静才能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的《诫子书》虽然短短八十六字,但阐述的却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它不但对古人的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现在的育人工作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www.dhb100.com

  • 2、 向诸葛亮借智慧 读后感(3)篇
    向诸葛亮借智慧 读后感 第(1)篇

            赵老师的文章写的平实有趣,只是一个序言就写的如此丰满:先是讲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再讲这本书的主旨是什么,然后讲这本书讲的是大学问但是用一个一个故事把道理引出来让大家都能看懂而且这个名著的解读跟其他人的不一样,最后讲这本书与大家见面是人类参不透的机缘天命,在人事上感谢《百家讲坛》的看重与展示平台,对于个人的努力付出自己给自己了一个小激励“我又成长了”,临了还不忘向自己借用的资源载体“孔明先生”致敬!看到这我都笑出声了,可爱的赵老师聪明智慧风趣幽默,有人情有智商!

    怎样讲诸葛亮?是讲《三国演义》中传说的神?还是讲《三国志》里面真实的人?非常欣赏赵玉平老师的总结“讲诸葛亮,不讲真身没有根,不讲化身没有魂”。诸葛亮有两个,一个是《三国志》等史书里面的诸葛亮,他是客观真实,体现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另一个是诸葛亮的化身,他是《三国演义》小说塑造的诸葛亮,包含很多演义的成分,浓缩千百年来我们民族的经典智慧。所以我们不光要看历史考证人物,更要解读这些智慧。诸葛亮不仅仅代表一个人,这三个字里面有我们民族的心灵史,是我们民族智慧的化身。所以讲诸葛亮,不讲真身没有根,不讲化身没有魂,一定要把两者结合起来才有味道。

    如何把故事讲好,让读者爱看?赵老师用吃来比喻写文章真的是让我受教了,受教的不是学会怎样讲故事,而是学会了怎样克制住贪吃的欲望,哈哈,无论结果如何总之是学习了吗!关于吃的原则在这分享下:

    1、戒目食——所谓目食,就是品多量大,眼前摆的满满的,看得饱满,吃的有限。其害一是浪费,二是乱神。口未食而害已生,此为食家大忌。

    (1)吃东西如写文章,务必简洁清爽,按量奉上,主次分明,意未尽而箸已停。贪多过量、贪大求全是大忌。

    2、以常养——家常菜最是养人。山珍海味、奇材妙品,皆非长久之计,不可多食,不可久食,久则生病。

    (2)如同写文章,不必说得玄妙高深,但凡能从眼前的事情出发,使用平常话语,讲得妙趣横生,那才是高境界。

    3、留余味——人之相交,难在适可而止。一夕欢宴,倾心交谈,能及时收场留些余味最为重要。食物也如此,珍馐美馔、妙味菜品,取用也需适可而止,留些想头在心里。

    (3)写文章也是如此,须得控制篇幅,控制语言,适可而止,留有余味。

    4、尽一品——不求品多量大,但求发挥食材本性,烹调得法,在一品之中证得味之正道。

    (4)此理仿佛读书,必

  • 3、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珍藏版大全集)读后感1500字(3)篇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珍藏版大全集)读后感1500字 第(1)篇

    君子:心存良善的好人,上以赤心报效国家,下以孝心敬事父母,人家不理解他,他不恼恨不怨嗔,人家夸赞他谄媚他,他不倨傲不凌人。哪怕身处为难之中也能独善其身,不改远志,谦和而不自卑,包容而不怯懦,虽千万人吾往矣。

    在远古的五丈原,蜀军的军帐之中,一个一身白衣,满头花白的老人,躺在卧榻之上,垂死之前,用尽平生最后一丝气力在做最后无力的挣扎,他再也无力拿起妻子在他出仕时相送的羽扇了,那双曾经炯炯有神的眼睛,在油灯微弱的灯光下,依稀还能看见反射着光亮的泪水,他在怀恋,怀恋大汉江山、先主刘备、家中的妻儿,叔父诸葛玄,怀恋这一生无法忘却的一切,仿佛这一切只是一瞬,但又是那么遥远...

    那是平常的不能在平常的一天,年幼的诸葛亮同伙伴们玩耍后归家,看着家里走进走出的达人们,每个人脸上都有着抹不去的阴霾,虽不懂发生了什么,但心里还是有一种不安的感觉,叔父诸葛玄抱起他,走到奄奄一息的父亲床头。他已经有一段日子没有见过父亲了,只知道父亲外出办事,为何如今再次相见竟是这般情景,他只记得父亲临终前把自己与家人拜托给叔父照看。从此叔父诸葛玄带着一家人颠沛流离,大哥诸葛瑾与后母顾氏在曹操屠城的乱军中辗转流亡到了东吴。那里,对于年幼的诸葛亮来说,是一个遥远的地方,深深的思念,只能埋藏在心中。后诸葛玄被人害死,少年诸葛亮便带领家人来到了荆州,投奔叔父故友蒯越,蒯越曾与叔父为大姐定下姻缘。这一来,便在隆中居住了下来,以农耕为生。

    多年后,他已娶妻黄月英,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他深知在这种兵荒马乱的年月,虽自己现在可以偏安于此,但谁又知道未来还能否过着这样平淡的日子,况且这一身报复投放何处。此刻他已经在心里为自己选择了一位认可的主公,只待时机的到来。

    隆中对

    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刘备被诸葛亮的远谋深深折服,遂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对于诸葛亮来说,他已经做好了随时出发的准备,他等待的只是这一天这一人。但他可能不知道,这一走,便是一辈子。面对着刘备携手诸葛亮离去的背影,水镜先生司马徽叹了口气,说道:“孔明虽得其主,但不得其时啊”。

    赤壁大战

    时间如白驹过隙,曹操平定北方后,挥师南下,直取荆州。而此时的荆州,刘表已经亡故,大权已落入次子刘琮之手,刘琮知道,自己能有今天的位置,是靠舅舅蔡瑁的权势得来的,而自己虽有荆州之主之名,但大权却不在自己之

  • 4、 《诸葛亮传》读书笔记

    《诸葛亮传》主要写了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平生经历,以及魏蜀吴三国的争斗。

    在人们的眼中,诸葛亮是一个神通广大的人。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都有对诸葛亮的称赞。诸葛亮上知天文,下识地理,料事如神,在刘备三顾草庐时,按当时的局势就能布出三分天下战略目标,是古代中凤毛麟角的顶尖智者之一,虽然他并没有能帮蜀统一全国,但这丝毫不能动摇我对他的崇敬。

    军中他不能武,但给他几千士兵就能擒获一员武艺高强的敌军大将。诸葛亮为蜀国创下了一个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神话借东风、排八掛阵、草船借箭让无数智者自叹不如,在徐庶离开刘备时也不住赞美孔明,说:此人比我胜百倍,陆逊说:我不如孔明,周瑜说:既生瑜,何生亮,这一个个事实无不表明诸葛亮的才。

    在文学方面他更为出色,一个《前出师表》陆游就赞不绝口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出师表里流露他那颗赤胆忠心,我最敬佩孔明的忠,他的忠集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刘备的忠贞不渝,二是对匡复汉室的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即对国家的忠诚不二。诸葛亮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不仅在当代辉煌,就是现代也是无懈可击的真理,值得后世思考。

    诸葛亮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这几点:

    一、他会用人。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蜀国的败落是因为诸葛亮不会用人,但事实证明诸葛亮一直是蒙冤受屈的。比如说得到诸葛亮赏识的姜维,原只是一个小官位,但诸葛亮一眼看出姜维的能力,以至于发挥了姜维不但骁勇善战、而且足智多谋的这块金子。再比如说赵云,诸葛亮同样看到了他的能力,以至于赵云成为诸葛亮今后最好的合作对象。

    二、诸葛亮有智慧。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利用吴国的孙权和大将周瑜、鲁肃等人的疏忽,巧占荆州。周瑜和孙权大怒,周瑜又让孙夫人出嫁,来杀刘备,但诸葛亮派赵云前去,成功避开锋芒。

    三、他战斗经验丰富。正是因为诸葛亮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才抵挡得住司马懿的团团进攻,好几次让司马懿吃了败仗。

    四、礼贤下士,法道兼济(法律、道德兼用),懂得治国安邦。吴蜀再次联合以后,进入了短暂的和平期。而这时,诸葛亮减税增收,减少百姓税收,打击贪官,大批生产蜀锦,建设诸葛堰、煮制井盐。短短数月,这些资源已经为蜀国支起了巨大的护盾。之后,诸葛亮又立宪法制定八务七诫六恐五惧其目的在于使一切制度化,不需要特别努力,大家就能遵从。

    诸葛亮为人正直,至亲的人违法也决不徇私,马谡不听王平之谏乱扎营,导致蜀

  • 5、 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三国演义》这部书主要讲的是蜀、魏、吴三国纷争的故事。它叙述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到西晋太康元年三国统一为止。描写了近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在书中,我知道了有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样的恶贯满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样小心眼的人。在三国演义里,我最欣赏的任务是诸葛亮。

    诸葛亮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别人用什么计谋都骗不了他。他能利用自然环境及气候变化来完成用兵之计。就说草船借箭吧:因为小心眼儿的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便刁难他,并企图除掉他,但这雕虫小技怎能瞒得过诸葛亮的火眼金睛 ,他利用气候的变化,和曹操的愚钝 向曹操借了十万余支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哈!诸葛亮果然不简单!他用自己独特的兵法和对大自然知识的了解,轻轻松松地借到了十万支箭。真是了不起!他那灵活运用天气变化和知识令我敬佩不已。 

    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

  • 6、 我最喜欢的人物:诸葛亮

    读完《三国演义》,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

    诸葛亮打过许多战役,有:《火烧新野》《七擒孟获》等。其中,我最喜欢《七擒孟获》。

    主要讲了诸葛亮在成都时,蛮王孟获侵犯蜀国。诸葛亮擒住了他七次,又放走了他七次。又一次,孟获请兀突骨来帮忙,引来三万藤甲军去攻打蜀国。但诸葛亮在盘蛇谷用火打败了它们。最后孟获终于被降服,诸葛亮又把所夺之地还给了他的事情。

    从中,我感受到了诸葛亮的料事如神,他知道孟获不会去树林茂密的地方,就把他们引进了盘蛇谷,用火打败他们。我有感受到了诸葛亮的宽容大度,孟获三番五次的找理由逃跑,他都不生气,还设宴让他压压惊。如果我是诸葛亮,肯定不会放他走,即使放他走,也会把他棍棒打出,让他看看我的厉害,更不会设宴请他压惊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我们要宽容对待别人,不能用武力逼迫他。如果逼迫他了,他迟早会回来找你算账的。如果宽容了他,他就会想,我都这样对他了,他都能宽容我,我以后不能这样了。事情当然也就解决了。

    读完全书,诸葛亮令我十分敬佩,他胆大心细,料事如神、才华横溢,我要向他学习。

  • 7、 读诸葛亮喂鸡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智谋超群,神机妙算。关于他的传奇故事有许多许多,不如,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等等。据说他小时候曾用诡计把老师都骗过了呢!

    诸葛亮天资聪颖,爱动脑筋,老师司马会很喜欢他。司马会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精通天文地理,还懂得兵法。诸葛亮一心想把老师的知识都学到手,可仅靠上课那点时间怎么够呢?

    学堂外的院子里养着一只大芦花鸡,司马微用它来计时。。每天司马徽定点给它喂食,时间久了,一到点芦花鸡就喔喔喔地叫,司马徽一听便知道是下课的时间了。诸葛亮想:要是能让芦花鸡晚点儿叫就好了。聪明的诸葛亮很快有了主意。他上学时在口袋里装上一些小米,估计芦花鸡快要打鸣了,就抓起一把小米扔出窗外,芦花鸡见到吃的自然顾不上叫了,过一会让他就在扔一把,直到扔完为止。

    延长了上课的时间,猪哥亮就可以听老师讲更多的课了,他心里暗暗为此高兴。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司马徽渐渐感到有点儿不对劲儿,怎么每堂课都好像要上很久呢?

    终于有一天,司马会发现了诸葛亮的小动作。他很生气,要把诸葛亮赶走。诸葛亮着急了,走了怎么跟老师学习呀?他赶紧实话实说,并向老师认了错。司马徽看他是为了多学知识才这样做,气就全消了,并更加喜爱这个好学的弟子。

  • 8、 我眼中的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字孔明,号卧龙,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和思想家。

    诸葛亮初出茅庐,就一鸣惊人,他是智慧的代表,是有思想、有头脑的一位大人物,诸葛亮是被人们敬仰的,他能预料一切,他的尽职尽责更是使人们向他学习。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能呼风唤雨,有着超常的能力,能未卜先知,诸葛亮为刘备立下汗马功劳。如七擒孟获、草船借箭、大摆空城计等等。

    在锦囊妙计一回中,诸葛亮更是令人高看他一眼:孙权接受了周瑜的美人计,要刘备到吴国来迎娶他的妹妹孙尚香。实际却是想把刘备擒住威胁蜀国,刘备临行前,诸葛亮让赵子龙保护主公,并给了他三个锦囊,告诉他里面有三条妙计,让他按照锦囊中的妙计依依实行,结果赵子龙安全地把刘皇叔与孙尚香送回蜀国。

    诸葛亮不但尽心尽力辅佐刘备,在主公过世后,又帮助刘备之子刘禅开创基业。可这时的诸葛亮已年近花甲,在一次战争前便过世了。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在临死前也不忘给后主刘禅写了一篇《出师表》,真可叹他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使后人对诸葛亮的身世感慨不已。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把诸葛亮刻画得淋漓尽致,他的尽职尽责令我们感慨。我相信,诸葛亮一定会被后人所传颂。

  • 9、 《诸葛亮传》读后感
    《诸葛亮传》读后感 《诸葛亮传》主要写了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平生经历,以及魏蜀吴三国的争斗。 在人们的眼中,诸葛亮是一个神通广大的人。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都有对诸葛亮的称赞。诸葛亮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这几点: 一、他会用人。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蜀国的败落是因为诸葛亮不会用人,但事实证明诸葛亮一直是蒙冤受屈的。比如说得到诸葛亮赏识的姜维,原只是一个小官位,但诸葛亮一眼看出姜维的能力,以至于发挥了姜维不但骁勇善战、而且足智多谋的这块金子。再比如说赵云,诸葛亮同样看到了他的能力,以至于赵云成为诸葛亮今后最好的合作对象。 二、诸葛亮有智慧。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利用吴国的孙权和大将周瑜、鲁肃等人的疏忽,巧占荆州。周瑜和孙权大怒,周瑜又让孙夫人出嫁,来杀刘备,但诸葛亮派赵云前去,成功避开锋芒。 三、他战斗经验丰富。正是因为诸葛亮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才抵挡得住司马懿的团团进攻,好几次让司马懿吃了败仗。 四、礼贤下士,法道兼济(法律、道德兼用),懂得治国安邦。吴蜀再次联合以后,进入了短暂的和平期。而这时,诸葛亮减税增收,减少百姓税收,打击贪官,大批生产蜀锦,建设诸葛堰、煮制井盐。短短数月,这些资源已经为蜀国支起了巨大的护盾。之后,诸葛亮又立“宪法”制定“八务”“七诫”“六恐”“五惧”其目的在于使一切制度化,不需要特别努力,大家就能遵从。 诸葛亮的哲学,人们至今还在研究,我们要向诸葛亮学习,学习他的成功之道。
  • 10、 诸葛亮诫子书读书笔记300字

    对于每个人来说,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是需要鸿鹄之志或远大志向的,但仅有一腔豪情壮志却不付诸行动,也是无济于事的。要实现志向,就必须发愤图强,提升自我,积聚能量。

    《诫子书》中说道:“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是人一生的必修课,只有坚持不懈努力学习,才能攀上知识高峰。有了远大志向,学习就会有动力,从而学得更好。 对我来说,每天认真听课和高效作业非常重要。我生性好动,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经常难以专心做好一件事,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打退堂鼓,以至于学习成绩起伏不定,学习状态时好时坏,离“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境界还很遥远。 诸葛亮二十八岁就当了军师,这是因为他从小热爱学习,博览群书,善于思考,他既有理想志向,还有付诸行动,我想当前正是我们求学的黄金期,如果我们都能像诸葛亮一样,宁静修身,专心治学,学习怎么会不好呢?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22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6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2

  • 2019-09-20

  • 2023-05-01

  • 2023-01-2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22-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2-11-18

  • 2023-02-07

  • 2019-09-21

  • 2019-10-19

  • 2022-09-24

  • 2019-09-26

  • 2022-09-21

  • 2019-11-11

诸葛亮读后感600字
诸葛亮读后感6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优质的诸葛亮读后感600字,诸葛亮读后感600字范文,2024诸葛亮读后感600字等,为大家撰写诸葛亮读后感600字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