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谋杀论文读后感 > 地图 > 谋杀论文读后感,2024谋杀论文读后感
谋杀论文读后感相关栏目
谋杀论文读后感热门栏目
谋杀论文读后感推荐
谋杀论文读后感

(共 6071 篇)

  • 1、 [参考]史学论文读后感(1750字)

    真正的读书源自内心的热爱,这份爱纯粹天然。在观看了优秀的书籍之后,心中都会感触颇多。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读书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那么,我们如何去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参考]史学论文读后感(1750字)”,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史学论文读后感(篇一)

    《典论》的作者是曹丕,“奸雄”曹操的儿子,但是这篇文章里好像他不怎么得老爸真传,倒是很受当时的风尚“尚通脱”所影响,认认真真的批评了诸多的文学家和文学家的创作态度。曹丕这个人好像除了喜欢葡萄外并没有什么过分的所谓帝王嗜好。陈寿对他的评价也是不高不低,可能是因为他只当了六年的皇帝,但是也兢兢业业的做了不少事情,至少他发展了屯田制,解决了通货膨胀问题,对百姓还是很好的。

    在《典论论文》里,他开头就批评文人,接着又开始批评有代表性的人物写作的弊病,后来对当时文人的创作态度和世人对文学的态度加以批评,然后开始说写文章是怎么一回事情,最后十分感叹。整个文章逻辑性比较强,论述也很严密,确实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只是曹丕的感叹好像没什么实质的作用,因为自从他实行九品中正制后,“举秀才,不识书”好像已经合法了,“文人”不识书,那又有什么创作态度可言呢?抛却这些时代的背景不看,单看这篇文章,便不难发现读过之后受益良多。

    曹丕对能写好文章是颇为看重的,直接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确,事实也如此。至于文章的思想,那是“气”,这个只能意会,怎么言传倒还真是不好说。而大多数人对文学的态度,曹丕也说的很清楚:“常人贵远贱近”。想易中天当时讲三国时,一开始想说曹操是英雄,就必须说出鲁迅先生如何评价曹操,然后才能说出曹操是英雄这样的话。其实曹操是不是英雄,并不是要谁说,就像1+1等于几?爱因斯坦说是2,小学生也说是2,那是因为之前爱因斯坦说过吗?不是,因为事实上它就是等于2,和谁说没有关系。人们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而看重别人的毛病,所以以长击短,这是对较为有名的文人更能体现,之后易老师再讲“先秦诸子”时就很“潇洒”了,首先是动作多了,言语随和甚至是随意了,我想这是他的真性情,但是他好像忘记了在《鲁豫有约》中曾今说过:“有没有教室很有区别”,在电视上讲,就应该考虑到很多人并不喜欢老师很随意。我们的文化不像西方,是像歌剧之类的有直观欣赏度的文

  • 2、 读后感大全:小论文-听警报有感

    就在刚才,我们这儿全城响起了警报。刚响起来那回我是有点害怕的:是不是出什么事了?从窗口探头往空中去看:天空湛蓝,阳光灿烂;再往楼下看看:新建的煤气管道也没有事。听同学说,这是防空演练。这警报已经连续响了三次,现在还在响,这是第四次了,我开始觉得有些厌烦。楼下也没有多少人,大家都知道这是演练吧。可是仔细想想,如果真的有一天,这个警报真正发挥了它自己的作用,我们却以为这又是逃生演练,这不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吗?感觉怪怪的!

    用同学的话来说这就是“烽火戏诸侯”的效应。的确,我也这么认为。想必大家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吧?牧童几次喊叫“狼来了”,村民们急急忙忙跑来帮忙,却发现这只是个游戏。这不是和频繁的演练很相似吗?村民们厌烦了,狼却真的来了。可是无论牧童怎么呼喊,村民们都不再来帮助。这不和“我们认为这又是演练”很相似吗?我倒是也不大清楚这逃生演练的用处,一年规定一天来做逃生演练就好了,频繁的演练真是会令人感到不耐烦!而且,这还会使演练失去了原先的作用,万一灾难真的来了,那可怎么办呢?

    对此我的建议是,每次演练之前先做一点提醒,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若是灾难真的降临,群众们发现这次警报没有提醒,一定会做好逃生工作。如果每次演练前都没有提醒,大家每次都往下跑,久而久之,人们就会产生“噢,又是演练,不用理会”的心理,这反而会适得其反了。

    也许你认为我的想法会很幼稚,我承认是有点,但我不得不说,这的确是演练需要填补的空白,如不把这个洞补上,又如何能保证群众的真正安全呢?亡羊补牢,犹时未晚!

  • 3、 《谋杀论文》观后感

    《谋杀论文》观后感

    很少有机会在大银幕上看到西班牙语电影,在上海影城看《谋杀论文》时,前排一溜儿都是拉丁裔观众,这也让本次观影别有一些意味。据说本片有原著小说,内地没有引进出版,在此完全不知小说版本是怎样设置悬疑及解释过程的。至于电影,则是从头到尾就是送给观众无数的细节,又刻意不将真相告诉观众。其实本片角色并不多,然而他们行为动机却不可而知,非此即彼的凶手的真实关系不仅彼此不知观众也是惘然,然而《谋杀论文》却犹如西班牙和阿根廷足球一样,技术真是漂亮,摄影、配乐和演员的气质,都足以令观众不去管结果和真相如何,事实上本片难以归类为律政、侦探、悬疑、惊悚等类型片,而是杂糅了法律、精神分析、意识流等元素的开放式文本。

    里卡杜达林饰演的法学教授罗伯特,与一群弟子在课堂上讨论真相与正义的纠葛与战栗,尤其是老朋友之子甘萨罗从西班牙慕名到阿根廷拜师,两人都是高智商且充分有意的展示智力优越基础的思索,却被窗外一桩奸杀案打扰。罗伯特陷入迷狂般的好奇之中,动用一切资源试图找出真相,而甘萨罗则以此案为例做论文研究。单身的罗伯特,越来越怀疑甘萨罗,为此找到诸多老朋友、受害者之妹来寻求帮助,且试图请君入瓮,以他人的生命为代价。《谋杀论文》至少告诉我们,罗伯特嗜酒、甘萨罗挑战罗伯特、受害人姐妹容易被魅力男吸引、凶手极其聪明、正义没有降临即便师徒都在较劲、他们都有机会进入对方家中、且都有谋杀时不在场证明、很可能是父子关系,凶手要么是精神分裂的罗伯特,要么是谋杀且挑衅的甘萨罗,整部电影在潮湿而暧昧的意识流里穿行,里卡杜达林在《谜一样的双眼》的精彩表演对于本片观众来说,本身便是象征没有答案。

    《谋杀论文》与《谜一样的双眼》构成互文勾连关系,前者很可能是幻想、幻觉或者是对高才学生的臆想,也可能是超级计划中的嫁祸,当然也可能是学生显摆自己的才能,试图引起名师的认可,再或者就是学生干的,先是谋杀行为本身,再就是以论文的形式打击老师,他或许知道自己是老师的私生子,也许他们之间根本就没有这层关系。而在教授的幻灯片里,葡萄牙和阿根廷的受害者与学生妈妈的长相神似,也仅仅是他在脑海里的构建。而在《谜一样的双眼》里卡杜达林饰演的本杰明埃斯波西托,是个已经退休的法院调查官,对于一件25年前的强奸杀人案念念不忘,试图通过写小说来回到过去。其中又涉及他与女上司艾琳娜的感情纠葛,在小说中他欲言又止,现实中终于可以讲出。他本人

  • 4、 abc谋杀案读后感

    【篇一:读《abc谋杀案》感】

    人与人的邂逅充满着神奇,但却在机缘巧合的背后也有暗藏杀机的一面。而财富的聚集,情感的纠结,往往成为犯罪的导火索。犯罪之后,当我们叩问心灵,述说人性时,究竟几是真假?我们不得而知。

    继读罢侦探福尔摩斯的机智与冷静之后,这个暑假,我又拜读了有推理界小说女王之称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大作《abc谋杀案》。

    故事讲的是一个富家公子因仰慕哥哥的巨额财产,而谋划了一起连杀三人的连续杀人案。其间,他已杀死前两个受害人为障眼法,最后使他的哥哥毙命,又嫁祸给一个有癫痫病的退役军人。而在侦探波洛受委托期间,这个富家公子将三个受害人的亲属全部集结起来,意图摆脱罪责。但最终,由于波洛弄清楚了杀人动机后,破解了此案。被嫁祸的洗清了罪责,而真正的犯人被绳之以法。

    读罢此书,在惊叹波洛的惊世推理才能之余,不禁感叹人性的真面目。

    欲望,人的欲望最为可怕,它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心灵中最恻隐的一面,使人心狠手辣,;它可以吞噬一个人心中最柔软的称之为良心的地方,使人变得可怕,唯利是图,整日为了私利勾心斗角,不惜犯罪。文中的富家公子,弟弟克拉克因为觊觎哥哥的财富,而不惜逆法律之大不韪而为之。同样的,也为了哥哥卡斯特的财富,秘书格雷小姐百般亲近兄弟两人,妄图分到一杯羹。但弟弟把哥哥杀了,可弟弟又入了狱,到头来她人财两空,白白消耗了青春。当然在这部作品中,亦不乏流露出人性光辉的典型。这使本来一片死寂,满是心计的小说中添了一抹亮色。正如文中唐纳德对受害人玛丽深沉的爱,以及她死后,他对她没日没夜的思念,不过是因为一个情字。也正因为他的深情,使他枯木逢春受害人的姐姐梅甘最终与他携手向明天。当然也少不了我与波罗的深厚的情谊。着点点滴滴,让人心头一暖,竟忘却了谋杀案的痛。

    我国古代沿袭下来的思想人性本善使我们学会了宽容他人。而欧洲的人性本恶论,却可以使人约束自己的行为,加强自身的修养。

    人性,它到底善恶与否?它如同一个百变女郎,时时变幻着她的妆容,让人分辨不出几时才是她的真面目。尤其是当欲望与她共坠爱河后,便如同进入了万丈深渊,无法自拔。

    所以,纵使身陷你争我夺的钱全世界,也要坚信:便永远会有一抹人性的曙光。

    【篇二:读《abc》谋杀案有感】

    开学初,为了让我休息了一个暑假的脑细胞再次活跃起来,我就去图书馆借了一本阿加莎克里斯丁的推理小说《abc谋杀案》,因为我曾经在另一部小说中看见作者引用

  • 5、 论文读后感

    论文读后感范文一

    酷狼朋友罗克的故事太多了,我非常感兴趣。他是一个聪明的发明家。他研究了人体能量吸收器,把人自身散发的热量攒成电,大伙儿从此不用交电费了,他还研究出防暑疫苗,打一针凉快一夏天,还有防寒疫苗,文凭针,官运针,愉快针,孝顺针他甚至还能捣鼓出人造龙卷风,使善良反败为胜,战胜邪恶,他还发明了垃圾炼金机,能把垃圾炼成黄金,那叫彻底的变废为宝!罗克还是个教育家,他发明了50句家长忌语和50句教师忌语,可最后还是宣告失败,他任地球-球长后,不仅解决了计算机万年虫的困扰,还从此免了后代的n年虫之忧,罗克甚至还当上上帝,让孩子在六岁时学会父话,能够和 母语讲得一样流利。他是一个奇思妙想的发明家,我非常喜欢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也想和他一样当地球球长和上帝,为人类造福。也想我平时除了认真钻研。刻苦学习以外,还能积极动动脑筋。记得有一次,我的地球仪褪色了,变得模模糊糊,看不清,只得让他退休了。我想这样要买许多地球仪,得用许多钱,不是很浪费吗?怎样能让地球仪不褪色呢?要么把它放在柜子里,可是又放不下,怎么办呢?这时,我看见桌子上有一只三江购物的袋子,把它套在地球仪上,打一个结,怎样非常方便,要用时只要把袋子拿掉。我已经用了5年了,但地球仪还是跟刚买来的一样新。在生活中,我就是这样爱动脑筋。当然,像故事中的罗克一样成为一个发明家,还远远不够。必须克服各种困难,加倍努力。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创新。

    论文读后感范文二

    最近读了池莉的《来来往往》、何顿的《丢失了自己的女人》,这也许是目前描写中年危机文学作品中的代表作吧。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事业上的成功人士,又都同样面临着爱情、家庭的危机,但这只是表面的问题,实际是每当人在日复一日地向前走的时候突然停下脚步来,看看过去,看看未来,会有一种茫然。 现实是经不起推敲的,正如爱情一样是脆弱的。生活中戏剧性的东西其实并不一定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我想大多数婚姻在最初缔结的时候,总也应该是真心诚意的吧,是因为爱情的吧,然而,世界每天在变化,不可阻挡,但无论岁月如何流淌,我们每个人内心的童话,总会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冒出来,也或者有了合适的温度、湿度,她就滋生出来了,让你我对现实本身产生不满并开始憧憬和向往,我们无法摆脱可心又不甘。多年前,人们说懒得离婚,时至今日,虽然更多的人更直截了当地抛开过去迎向崭新,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一种生活和感情的中间状态的存在

  • 6、 谋杀似水年华观后感 谋杀似水年华心得体会

    剧情跌宕起伏,环环相扣。从最开始的叶清潇视角到后来的田小麦视角,非常连贯,不会让人感觉怪()怪的。故事曲折而动人。里面的每一个人物,他们的人生都很不容易。

    1

    看完电影以后我整个人觉得怅然若失,说实在的,这个故事还真没什么能够触动我的,或许因为年龄和心智,所以懂的东西太少,见识太少,所以感触并不是那么深,按我自己的想法去写,狗子多多包容。

    【盛赞爱的最高境界】

    电影里面他貌似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样子,但我更喜欢游戏里给我带来的影响,帅气,温柔,有担当。他可以为了小麦,为了秋收去顾及一切,哪怕最后他将死在秋收手里,他一点都不在乎。他最在乎的,是小麦,那个和他在操场上散步,一起聊天的田小麦。他可以坦然地接受秋收是他的弟弟,可以对秋收关怀备至,他唯独不能释然的是对小麦的爱。

    【秋收爱的最深层次】

    电影中他和游戏里一样疯狂,但某个镜头不一样。游戏里他是对着老师弹吉他,你说那是爱吧,我还真没看出来,你说那是什么呢?我还真不知道,我智商可怜,看不懂。所以我毅然决然放弃推测。其实他对小麦的爱我感觉来得很快,几乎是见面几次,住在一起一些时候就爱上了,年少轻狂不懂事可以理解,但没想到再度回归时他仍然爱上了她。可惜她却觉得那道鸿沟,是他们之间最恐怖最遥远的东西,她跨过去一次了,便不会害怕跨过去第二次。我喜欢这个剧情,没错,鸿沟神马的最好玩了,坠下去可以粉身碎骨,可不尝试那就是懦弱无能。爱情的面前,无从选择,有时候不尝试就会错过,在小麦选择跨过去寻他时就已经最真实最好的证明了,她不是讨厌他,而是害怕失去他。

    【田小麦爱的最圣洁者】

    为什么圣洁呢?她生活在一个最孤独的环境里,爸爸的工作让她失去安全感,只会充斥着无限的害怕,恐惧,久而久之她已经麻木了,比如说她对爸爸的态度,再比如说她瞧不起秋收。为什么瞧不起?打心底里瞧不起么?如果用瞧不起我觉得更多的还是有点嫉妒吧,他被爸爸带回来,享受着和自己一样的待遇,为什么?小麦不知道秋收母亲死了,所以就肆无忌惮地将这些年的埋怨发泄在他身上,仿佛就像在怒喝自己的父亲一样,直到她发现自己陷进去时,101次求婚,就如同他们之间的爱情,101层地狱,就如同他们的鸿沟。

    【田爸爸爱的最宽容者】

    他是个警察,他在知道真相后选择了隐瞒,他不希望秋收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可他也为秋收的一生感叹悲哀。但他唯独不能允许的就是秋收带着仇恨来爱他的女儿田小麦,他的女儿在他眼里可以放

  • 7、 论文读后感大全

    论文读后感大全,读论文总会有自己的想法,那就写下来吧!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论文读后感大全,欢迎阅读!

    论文读后感大全【1】

    1835年秋天,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考试中的一篇题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到要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他认为如果人只是为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的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他进一步发挥他的思想。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把自己的想法都写进了这篇文章中,教师看了大为惊异,深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老师对这作文只作了思想丰富,理解深刻。这八个字的评语。

    这告诉我们理想重要,立志重要,周恩来总理少年时期便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

    论文读后感大全【2】

    中佛罗里达大学傅萧萧博士的论文读后感

    在全球旅游中,仅仅重申新兴市场作为主要的旅游客源或是目的地(p. 419) 的重要性已经是老生常谈,从这点来看,李想博士的文章恰逢其时且富有建设性。

    如今,越来越多的来自新兴世界地区的人参与到旅游实践中,然而在学术领域里,我们对这类市场的研究却很滞后。

    当发展中国家显示出相当的增长势头和经济潜力时 (p. 419),新兴市场就不仅仅是一个情境或是一个背景,还是一种机制,一种促进消费者行为形成、中介的机制,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应该重新认识 (reconfigure) 消费者行为。

    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非常符合这一情形,故而中国旅游市场研究者应该更细致地理解其消费者的心理机制和行为表现。

    为什么的问题

    作为新兴市场(尤指中国)的旅游研究者,我常常收到这样的问题,中国文化有怎样的独特之处?或是中国消费者与西方消费者有怎样的区别?虽然这些都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想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在李想博士文章里,我得到了一些启发。

    文章中,李想博士从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宏观和微观角度描述了新兴市场情境与其他市场的区别问题,其中有一个观察尤其吸引我,同时也是我在近来研究中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

  • 8、 谋杀启事读后感(3)篇
    谋杀启事读后感 第(1)篇

    有时候看完国外的小说或者名著,故事很令人回味,但是主角以及各个配角的名字是一个都记不住,有点尴尬。不过得去记下,不然突然冒出一个人名,你会觉得出现地莫名其妙,而这个名字却会是关键。尤其是阿婆的书,看着每个人似乎没有联系,但是到结尾,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尤其著名的是那本《东方快车谋杀案》。复杂的写作手法以及逻辑思路。

            本书我印象最深的是圆圆,因为她名字好记,性格开朗,充满热情以及相信温暖。其次是洛蒂。人在某些时候确实会阴暗,且不觉得自己错误。但是她,居然能做到充满温情地去谋杀,觉得这是游戏,充满刺激,只有在即将发生的时刻“手抖的厉害”。她最爱的邦尼,知道她的一切,对她绝对是爱与忠诚,能让她觉得冰冷可怜的一生中有点温情,但是邦尼太老了,会不小心说出一些事,比如叫错她的名字。她给邦尼过了一个欢乐的生日,在睡梦中死去,但从此也没有陪她度过余年。孤独可以杀死任何人。

            我想最赞的是,阿婆描写的洞察力那么强的是一个业务侦探,一个有点风湿病的,爱打毛线的满头白发的老妇女,看着就能让人想象到一个很八卦的老人。不过不同一般老人,她能洞悉,能联系,有点格物致知,不知道这个词这么用是否合适。和印象中的侦探终于不太一样,不再是冷冰冰的,毫无温情的大帅哥或者美女之类的完美的人物。本来就是啊,琼打翻了牛奶,这才是生活啊。当然,也许是我接触的世界太小,身边没有这般厉害的人物。

            扯的有点远。最近下雪了,虽然很冷,但是感受到了来自朋友的温暖,让我慢慢有点相信生活并不是冷冰冰。以前会像洛蒂那样埋怨生活,但是好在我没有走偏。好在有她们。

    谋杀启事读后感 第(2)篇

    断断续续看了好久,名字实在太难记。猜的到凶手,猜不透人性。

     “生性懦弱而又心地善良的人往往最容易背信弃义 一旦他们对生活抱有怨恨 他们原有的一点儿道德力量便会被怨恨消耗殆尽”

    谋杀这种事,亦或是恶,做过一次,就真的滑入充满漩涡的沼泽了。

    谋杀启事读后感 第(3)篇

    读这本书是因为在阿加莎的系列推荐序中,推荐了三本,分别是《东方快车谋杀案》《长夜》和《谋杀启事》。很典型的阿加莎式本格推理小说,凶手其实不难猜,我大概在书读到一半就猜出了凶手和诡计(当时动机没猜到)。读阿加莎的书很好的一点就是,读者不再是旁观者,信息很全面,读者也可以作为侦探参与其中,发现蛛丝

  • 9、 读《曹操谋杀董卓》有感

    今天我看了《曹操谋杀董卓》这个故事,我想大家应该也知道董卓是一个很坏的人。所以曹操就想去谋杀他。现在让我把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吧!这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因为董卓很坏,经常杀人。所以让大臣们很不服,他们商议怎样杀死董卓。曹操自告奋勇的去杀董卓谁知失败了,还被董卓追捕。陈宫知道后就投靠了曹操。曹操到了吕伯奢家,误会他们要捉自己。把他们一家给杀死了。陈宫知道后就自己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觉得曹操是想杀董卓为民除害,可是没有杀成这也不能怪他。但是我觉得曹操疑心太重了,这使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我觉得曹操不应该对别人起太大的疑心,因为曹操到吕伯奢家是代表他信任吕伯奢,那就因该要相信自己的眼光没有看错,不要对他们一家起疑心。我们要记住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读了这篇故事更让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对。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别人这样才会有美好的事情发生。读了这个故事突然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信赖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小男孩有一只珍珠鸟,可这只鸟却很害怕他。但小男孩坚持相信小鸟会理他,而没有坚持要小鸟不害怕他。终于有一天小鸟终于跟他玩了起来。小男孩就写下了一句话,这句话就是: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所以说我们要信赖别人,而不是怀疑别人。同学们,你们知道了吗?

  • 10、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

    【篇一:《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

    在辛普朗东方快车上,一个名叫雷切特的美国富翁被杀害了。同节车厢的其他十几位乘客和乘务人员都成了怀疑对象,但所有人都有不在场证明,排除外来人员作案的可能后,侦破工作陷入了僵局。

    雷切特原名卡塞蒂,是位臭名昭著的绑匪头子,他绑架并杀害了很多儿童,小黛西阿姆斯特朗便是其中之一。尽管小黛西的父母支付了巨额赎金,但小黛西还是被撕票了。这让身怀六甲的阿姆斯特朗夫人悲痛欲绝,在产下一个死婴后撒手人寰。阿姆斯特朗先生因无法承受妻女相继惨死的打击,不久之后也自杀身亡。但是被警方擒获的卡塞蒂却依靠绑票得来的巨额财富,以及手中掌握的很多人的秘密,钻了法律的漏洞逃脱了制裁。随后,他改名换姓离开美国,成了一位悠闲的绅士,靠着利息在国外旅行。

    但阿姆斯特朗一家的仆人、朋友、亲人,从来没有忘记过他们。若干年后,他们成功策划了东方快车谋杀案。卡塞蒂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说到这里,读者就明白了,这节车厢上的其他乘客,除了波洛、医生和布克之外,全都无一例外的参与了谋杀。因为对故事梗概很熟悉,搞清楚他们是如何谋划的才是我读下去的动力。

    通过《尼罗河上的惨案》和本书,我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写作风格有了粗浅的了解。开篇通常是对各色人物的介绍、前情铺陈,随后发生命案,再后来便是波洛对所有嫌疑人、证人的反复问讯。真相就在反复问讯中一点点水落石出。听着是不是有点枯燥,但实际上读起来非常引人入胜,让人欲罢不能。下一步我打算找来这两部电影看看,尤其是《尼罗河上的惨案》,埃及壮丽的风光太令人向往了!

    【篇二: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

    谁说西方就不会徇私枉法呢,这《东方快车谋杀案》就是因为这样,让人猜不到凶手是谁吧,呵呵。

    看侦探小说的习惯,猜凶手是必然会做的了,但是这部小说简直让你绝望,12个凶手。你无法想象的自己可以一早就断定一车人都同谋,通常都是猜测某人或者某几个合伙的嘛,所以,阿加莎又赢了。

    这应该是很早之前的小说,听说n年前就已经有电影了。可惜的是我这人对侦探小说的兴趣来的比较迟,没有欣赏过该电影,据说颇为经典。如果看书的话,一日就可以看完了,篇幅不是十分长。只是我不太喜欢这个系列的翻译方式,比较拗口,读起来没有畅快淋漓之感。这应该是和书里面大部分都是欧洲贵族身份有一定关系,最大关系还是作者的写作方式,不是很对我胃口,虽然,大名鼎鼎的侦探小说家,希望这只是翻译的问题。

    波洛侦探的我

  • 2019-11-16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7

  • 2019-11-04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0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10-28

  • 2023-06-24

  • 2019-11-06

  • 2019-09-26

  • 2019-11-16

  • 2023-01-09

  • 2019-10-09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5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0-1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6-19

  • 2019-09-20

  • 2019-11-04

  • 2023-06-01

谋杀论文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谋杀论文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谋杀论文读后感、2024谋杀论文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