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迷失观后感 > 地图 > 迷失观后感
迷失观后感

(共 4635 篇)

  • 1、 迷失观后感

    它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心灵上的震撼,更在于灵魂上的深思熟虑。要想写好一篇观后感,就应该结合实际,深入展开思考。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更加熟练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要想写好一篇作品的观后感,就应该包含作品的基本信息和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推荐阅读文章“迷失观后感”,它将为您提供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获取更多信息呦!

    迷失观后感 篇1

    20xx年3月1日,海南三亚街头,凌晨的巷道里,聚焦了一批年轻人,是什么让他们丧失了理智,在那个人头攒动的夜晚,任性、叛逆的行为,让他们必须面对法律的惩罚。

    事发当晚凌晨时分的监控录像画面显示,一群男女聚集在一起,半个小时后,另一拔人也到了现场。突然,双方发生了冲突,两群人撕扯着殴打在一起,又有几个人举着木棍冲进混战的人群。听到警方巡逻车到达,这些年轻人一轰而散,四下奔逃,年仅14岁的胡洪亮却直直倒在地上,血流了一地,再也没有醒来。警方抓获了酒后行凶的15岁少年李海涛。据家人反映,李海涛平时在家很听话,事发前一天还与父亲商量好了第二天去学校的事情。

    是什么让懂事听话的乖孩子,瞬间变成杀人凶手?

    只为了一句不称心的话,就出手打人;只为了一次轻微的挨打,就呼朋引伴;只为了一个出风头的'机会,就打群架;只为了一时脑热的冲动,就杀死了一个人。只为了所谓的“帮朋友”,就迎来了几年的牢狱生活。

    如果再给一次机会。不因为一些琐事而记恨于心;不因为出风头而出来打架,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

    可是,时间难改。即使再怎么仟悔,也回不到那时了。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严格规范自己,不要让一时脑热酿成大祸(迷失的青春期观后感)。

    若能再来一回,他们没有喝酒,没有学会去酒吧,没有学会交坏朋友,没有学会凌晨不回家,就不会有这件事的起因;若能再来一回,他们能想到事情的后果,能有坚强的意志力,能有自我控制能力,就不会有这件事的后果。

    机会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会再来,时间不会倒流,做过的事情也不会更改。

    所以,我们不要等事情发生了再去弥补,要学会遇事冷静,才能避免坏事的开始。

    青春期的我们应该去理解别人,遇到事情要控制自己,冷静下来,想想该不该去做这件事,后果会怎么样,在交朋友这方面,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出什么可交,什么人不可交,看清是非。

    在学校听老师话,生活中听父母,邻居,亲戚的话,因为他们绝对不可能害我们,只是往好的方向指导我们,看完《

  • 2、 迷失观后感600字

    主角们最后在另一个平行宇宙都得到了好的结局,同时他们找回了在岛上的回忆,恍如隔世。而我,也有相同的感觉。从我看《迷失》第一季第一集开始,到现在看完了第六季最后一集,四年时间过了。主角们通过在岛上的历练,都得到了不同的成长,而我,也从一个幼稚的孩子成长的更加成熟。 看剧的过程中,我想到了太多的东西以至于我很难将他们完全列出来。我吃惊于benjamin的老谋深算,johnlocke出色的野外生存技能,jack的领导能力,sawyer吸引女孩的魅力,sayid出色的格斗技能和机械上的学识太多太多是我所向往的,但是这些人都有自己的困惑,jack和john的父亲给他们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sawyer纠结于让自己家庭破裂的凶手,benjamin痴迷于权力却失了真正重要的家人,sayid一直背负着自己曾经的罪孽无法释怀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困惑,没有谁是完美的,但却正是这样才让每个角色都鲜活饱满,我看到了人生。 曾经的我也有许多困惑,即使到了现在我还是有许多困惑,但这些年的成长让我也懂得了许多,没有完美的的人,每个人都是特别的,我会羡慕我所不拥有的,但我同时不会忘记我自己已经拥有的,只有接纳自己,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剧集到了最后,jack接受了自己的父亲,原谅了他也原谅了自己,sayid在hugo的引导下接受了自己的过,继续做一个好人,john原谅benjamin在另一个宇宙曾谋杀自己,ben也袒露了自己的心声,双方一笑泯恩仇 正如剧集的题目《迷失》一样,我也迷失过自己,因为自己以为明白了一些事情,内心的变化导致行为的不妥,我的朋友离我而,心中的痛苦无法言喻,背负着痛苦,我开始修行,希望自己能开心起来,结果一无所用,我更加痛苦具体的过程就不言表,终于一天,我接受了现实,我的朋友离我而已无法改变,我接受,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静。我的所有经历我都接受它,不论痛苦或是快乐,正是这些独特的经历让我们每个人都不同,正是有这些独特的经历我才是现在的我,我不想变成任何其他人,我只想做我自己,更好的自己。 《迷失》中的人物接纳了自己的过,铭记了岛上的时光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然后勇敢的继续新生活。而四年里我也学到了最重要的一课: 接纳自己,然后继续生活下。
  • 3、 迷失的青春期观后感

    迷失的青春期观后感(一)

    这个星期天我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回到学校,因为晚自习是班主任,所以要早早的回学校。

    晚自习的时间班主任在多媒体上给我们放映了关于青少年的节目《迷失的青春期》光从名字上我们可以联想这正是我们现在正处于的阶段,所谓“青春期”多少谎言,多少泪水,有多少迷茫,又有多少叛逆?

    利用了两节晚自习的时间,同学们看完了老师为我们放映的节目,从头到尾同学们看的都非常认真,因为我们正处于节目中所表现孩子年龄一样的岁月,正因为他们和我们的年龄差不多,同样处于青春期,同样拥有着叛逆,冲动,自以为是的心理。

    青春期的我们正生活在充满冲动遇到事情不能够控制自己,没有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险。

    青春期的我们对于父母不能做到百依百顺,反到父母对我们越来越宠爱,对他们感到厌倦,一件小事父母做的不对就生父母的气,甚至有的骂父母打父母,可是有一点我们会后悔,正因为我们做事冲动,所以青春期对我们来说并无好坏,它是一把“双刃剑”有好的一面,当然也有坏的一面。

    青春期的我们应该去理解别人,遇到事情要控制自己,冷静下来,想想该不该去做这件事,后果会怎么样,在交朋友这方面,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出什么可交,什么人不可交,看清是非。

    在学校听老师话,生活中听父母,邻居,亲戚的话,因为他们绝对不可能害我们,只是往好的方向指导我们,看完《迷失的青春期》我深受启发,应该更努力的去生活学习。

    迷失的青春期观后感(二)

    昨晚看了一个法制节目《迷失的青春》,看的时候我感到很震憾,看完之后,我感到心情沉重,不仅在为这些花季少女感到心痛,同时也在反思我们现在的教育。

    提起“女孩”会让我联想到单纯、可爱、阳光、善良、温柔等一些美好的词语,怎么也不会和暴力的殴打联系在一起。可是女生打架事件目前是屡见不鲜,网络上也流传着许多校园女生打架的视频,看了让人感到很心痛。曾简单的认为打架群殴只能和男性联系起来,可现在看来,暴力已经和性别没有关系了。看到那些年轻的像花儿一样美丽的女孩,在粗暴的对另一个女孩实施群殴,就好像看到美丽被邪恶撕扯的面目全非,不堪入目。

    深思打架的原因多种多样,具体分析如下:

    1、现在的青少年中,许多人认为这样的打人反而是一种光荣,是自己能力超强的表现,让别的人都怕,才能证明自己是有本事。

    2、一些人曾经被人打过,于是出自对自己的保护,也加入打人的队伍,通过这种方式,来使自己强大起来。

  • 4、 网瘾写真《迷失的少女》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一场电影,片名叫《迷失的少女》。讲的是一位读高中的女孩名叫彩仪,她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里。因为从小母亲就离家出走,抛下小彩仪和弱智的弟弟,缺乏母爱的她失去家庭的温暖,失去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她形成了自暴自弃的人生观念,误入歧途,滥交朋友。因朋友诱惑,导致她沉迷于网络,后来在曹老师的苦心教导下,她终于又重新回到课堂,用功读书,不过中途她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所以她决定离开学校出去外面赚钱,途中历经了许多艰辛

    观看完影片,我感触很深。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的用途非常广泛,它给生活、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使我们享受着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方便;与此同时,网络的危害也是巨大的,特别是我们青少年的明辨是非能力和自主能力还比较差,更加容易沉浸于网络游戏或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例子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例如:我懊恼,如果能够早点认识到网络游戏的真实本质,我就不会踏上犯罪的道路,更不会有25条生命的逝去。这是来自北京市未成年犯罪劳教所的小芳对自己曾沉迷于网络的忏悔,她是2002年北京市蓝极速悲剧的策划人之一。我希望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给同龄人警示,可以提起全社会对网络的关注,能够唤醒哪些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的孩子们。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和血腥正是挑逗人类主宰欲望的诱惑,黄色信息的蔓延正侵蚀着人类的本性,赌博,迷信等等的负面信息肆意传播,这些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发育和成长产生过最严重的影响,最终把我们推向犯罪的道路。小芳的追悔发人深思。片中彩仪就是经常上网而荒废了学业,当她反省过来,想要用功读书时已经是为时过晚了,如果当时她不沉迷于游戏就不会有后来的那些人生挫折,沉迷网络的代价是沉重的,彩仪的遭遇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当时当她遭遇家庭的不幸时能够勇敢的面对生活,不自暴自弃,而是向着自己的理想利用自己的音乐天赋的话,那么她的前途将会充满阳光。

    我既同情彩仪的不幸遭遇,更气愤她的不明智、走歪路,沉迷于网络。在此,我向全世界学生发出呼吁:我们要深深吸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好好学习,认识网络的利弊,谨思慎行,才能走出一条健康发展的阳光大道。

    老师的评语:小作者观察深入、细致、全面,能够认识到片中主人公走上网络的原因和网络的利弊,做到了读与感的密切结合,感由文得,情由心出,写出了真情实感,中心明确。

  • 5、 迷失的青春期观后感3篇

    电影可以赋予我们创作的灵感,可能不同的人对同一部作品产生了不同的想法,而观后感在帮我们梳理剧情的同时可以记录这些内心的共鸣。写观后感时不要盲目的写其它内容,以防与原作脱轨。您从作品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呢?编辑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迷失的青春期观后感》,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迷失的青春期观后感 篇1

    迷失的青春期观后感(一)

    这个星期天我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回到学校,因为晚自习是班主任,所以要早早的回学校。

    晚自习的时间班主任在多媒体上给我们放映了关于青少年的节目《迷失的青春期》光从名字上我们可以联想这正是我们现在正处于的阶段,所谓“青春期”多少谎言,多少泪水,有多少迷茫,又有多少叛逆?

    利用了两节晚自习的时间,同学们看完了老师为我们放映的节目,从头到尾同学们看的都非常认真,因为我们正处于节目中所表现孩子年龄一样的岁月,正因为他们和我们的年龄差不多,同样处于青春期,同样拥有着叛逆,冲动,自以为是的心理。

    青春期的我们正生活在充满冲动遇到事情不能够控制自己,没有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险。

    青春期的我们对于父母不能做到百依百顺,反到父母对我们越来越宠爱,对他们感到厌倦,一件小事父母做的不对就生父母的气,甚至有的骂父母打父母,可是有一点我们会后悔,正因为我们做事冲动,所以青春期对我们来说并无好坏,它是一把“双刃剑”有好的一面,当然也有坏的一面。

    青春期的我们应该去理解别人,遇到事情要控制自己,冷静下来,想想该不该去做这件事,后果会怎么样,在交朋友这方面,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出什么可交,什么人不可交,看清是非。

    在学校听老师话,生活中听父母,邻居,亲戚的话,因为他们绝对不可能害我们,只是往好的方向指导我们,看完《迷失的青春期》我深受启发,应该更努力的去生活学习。

    迷失的青春期观后感(二)

    昨晚看了一个法制节目《迷失的青春》看的时候我感到很震憾,看完之后,我感到心情沉重,不仅在为这些花季少女感到心痛,同时也在反思我们现在的教育。

    提起“女孩”会让我联想到单纯、可爱、阳光、善良、温柔等一些美好的词语,怎么也不会和暴力的殴打联系在一起。可是女生打架事件目前是屡见不鲜,网络上也流传着许多校园女生打架的视频,看了让人感到很心痛。曾简单的认为打架群殴只能和男性联系起来,可现在看来,暴力已经和性别没有关系了。看到那些年轻的像花儿一样美丽的女孩,在粗暴的对另一个女孩

  • 6、 迷失的青春期今日说法观后感

    2016年3月1日,海南三亚街头,凌晨的巷道里,聚焦了一批年轻人,是什么让他们丧失了理智,在那个人头攒动的夜晚,任性、叛逆的行为,让他们必须面对法律的惩罚。

    事发当晚凌晨时分的监控录像画面显示,一群男女聚集在一起,半个小时后,另一拔人也到了现场。突然,双方发生了冲突,两群人撕扯着殴打在一起,又有几个人举着木棍冲进混战的人群。听到警方巡逻车到达,这些年轻人一轰而散,四下奔逃,年仅14岁的胡洪亮却直直倒在地上,血流了一地,再也没有醒来。警方抓获了酒后行凶的15岁少年李海涛。据家人反映,李海涛平时在家很听话,事发前一天还与父亲商量好了第二天去学校的事情。

    是什么让懂事听话的乖孩子,瞬间变成杀人凶手?

    教育专家表示,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行为特点主要有三个:

    1.未成年时期,情绪的兴奋性高,情绪的波动性大,具有极大的冲动性,既表现为热情活泼,又易急躁,激动,好感情用事。做事往往思虑不周,想到什么做什么;

    2.对自身的控制力不强,行事无固定行为准则,往往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计后果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向有关当事人或无辜群众实施攻击行为,进行报复;

    3.未成年人所处的年纪有其特殊性,心理素质发育还是半成熟状态,他们往往与同伴关系紧密,常常会团体行动;

    这起事情发生的起因仅仅是两个十多岁女孩儿在喝了酒的情况下互相看不过眼而纠集两伙人展开的报复。如此意气用事的举动,却改变了两个少年的一生。胡洪亮鲜活的生命就这么结束了,而一时冲动的李海涛不仅要面对法律上的惩罚,内心的自责与煎熬也会伴随其一生。

    这起悲剧的发生不禁让人反思,在父母眼中乖巧懂事的孩子,怎么能做出这种事情,怎么能拿刀捅人呢?现代教育中,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素质及行为准则教育是否有所缺失?

    青少年的行为准则观念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家庭教育,这种基本都是无意识教育,基于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叮嘱或者唠叨,例如:不能做这件事、那种行为会损害什么等等;另一部分是学校教育,这种与家庭教育相反,恰好是有意识开展的。例如:学校有专门的思想品德课等。课堂上有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哪些是违法犯罪行为,将要承担怎样的后果。

    青春期是孩子的成长期,也是危险期,学校和家庭要给予这个时候的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爱,哪怕有的时候孩子做出在成人看来不可理喻的行为,家长和老师也要用耐心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 7、 迷失东京影评

    迷失东京影评(一)

    我一直笃定地相信,两个在艰难时分互相温暖的人,会滋生出微妙的爱情。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了那个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电影《迷失东京》便是这样一个故事。

    让我们先抛开爱情不说,说一下二位主人公。

    一个新婚两年的年轻女子,因为丈夫在东京的工作而随他来到了这里,可丈夫却忙于工作冷落了她,连一起坐下说话的时间都没有,更别提了解她因为身处他乡而产生的内心的孤独。她唯有借吸烟、泡酒吧、听cd、独自短途旅行来排解。

    一个已婚20多年的中年男人,和妻子育有孩子,无可避免地面临中年危机。而且事业上,不巧作为一个老影星他又行将过气。这次是来东京是为了拍摄一个威士忌酒的广告,日本的接待方对他很和善,甚至为他安排了“特殊服务”,但是东京的一切还是与他格格不入。

    他们沦落异乡,偏偏这个异乡不是英国不是澳大利亚,而是日本东京,这里没有他们熟悉的语言,没有他们熟悉的面孔,甚至连人们做事情的方法都让他们感到陌生。二人既然“同是天涯沦落人”,那就“相逢何必曾相识”了。在酒店的酒吧里他们开始了交流,眼波传达出绵绵友善的情意,并在接下来搭起讪来。

    慢慢地,两颗心开始靠近,并滋长出了微妙的情愫。可是现实的条件下两个人不可能有结果,在短暂的心灵交汇之后,他们又回到了各自的生活,而这段在东京的经历也许只是会变成影响他们一生的美好回忆。

    如果注意过《迷失东京》的海报,就会发现海报的最上面有一行字,“everyone wants to be found.”这是整部电影的主旨。作为charlotte,她希望她的摄影师丈夫能多关心她一点,把她从每天在东京的“留守生活”中解救出来。她的丈夫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的妻子在夜里坐在窗边看着东京的夜景那些绚丽的霓虹时心里是多么无奈,而在白天charlotte一边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一边抹眼泪的那种落寞。那种感觉我想只有亲身经历过寂寞的人才能真正地体会——那种即便世间热腾喧嚣却依然与你无关的感觉,你对于世界,只是个陌生人。作为bob,他已面临了生活上的中年危机和事业上的瓶颈,30多种雷同的地板颜色放在他面前,妻子逼问他做出一个选择,这无疑是家庭生活的一个悲哀——在感情的热潮慢慢退去之后所无可避免地进入每日柴米油盐酱醋茶阶段。他与妻子的交流想必除了家务琐事之外,也没有什么别的话题了。但作为家里的顶梁柱,bob也需要

  • 8、 《迷失东京》影评600字

    《迷失东京》影评 《迷失东京》我已经看了三遍,看一次写一次影评,这对我来说是史无前例的。 一开始的时候,只是想要一个拥抱,后来又多了一个吻,一不小心又多了一段婚姻,一个孩子,等一切消失之后才想起来,原来一开始的时候只是想要一个拥抱。 片中的男女主角,各自有自己的婚姻,鲍勃和妻子结婚25年,夏洛特和丈夫结婚两年。影片的开始,是鲍勃接受三得利的邀请去拍三得利的广告,而夏洛特则是陪着丈夫去工作。一个正在经历中年危机,另一个则怀揣着对未来的恐惧。整部电影没有什么跌宕起伏,但是很耐看,很值得回味。 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在外面旅行,好像是忘记带耳机还是嫌麻烦没戴,总之,我是全程静音看完的,这种观影感受不是随便什么电影都能给我的。为什么能静音看完,因为我能从这部电影里看到寂寞。年轻的时候看过一本书,讲述了寂寞和孤独的区别。后来《春光乍泄》中,黎耀辉又说我原本以为我和何宝荣不一样,但其实寂寞起来,每个人都一样。我不禁在想,人一生寻找一个伴侣,是为爱多一些,还是为排解寂寞多一些。 我相信鲍勃和夏洛特一开始和爱人在一起,决定共度余生,都会说:我们是为了爱。但是当爱情的冲动渐渐消失,对未来,对现实,或许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鲍勃对生活失去热情,妻子寄来地毯样品让他选,他看都不看一眼,随便说了一个颜色,夏洛特给朋友打电话,说起自己对这段婚姻的迷茫,但是朋友有事没听清,她便立刻挂断。在有人陪伴时,两人都很正常,是那种非常融入社会的正常,只有夜深人静,一个人的时候,才能展现出真正的自我。这种剧情放在城市里简直就是绝配。在我眼里,夜半的城市,简直就是寂寞的代名词。回忆起大学时每一个靠着窗边听广播,每一个三更半夜陪着别人走路的夜晚,无论是那个收音机,还是那些人,都在帮助我排解寂寞。有时有很庆幸自己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因为本来属于寂寞的夜晚,我把它奉献给了睡眠。不是我想早睡,只是怕习惯了那种寂寞。 不知不觉走到今天,我也有了我的爱人,关于爱情,我选择只字不提,因为说不出,为爱也好,为责任也好,为寂寞也好,我愿常伴她左右。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个很神奇的人,我喜欢那种孤独的感觉,同时也享受陪伴的乐趣。
  • 9、 观《迷失东京》(LostinTranslation)有感

    《迷失东京》(lostintranslation)观后感

    东京的街头。熙熙攘攘的人流,各种颜色和大小的招牌从悬在人们的头顶,巨大的卡通恐龙被投影在写字楼的外墙上;马路上汽车的轰鸣、商店的广告和其他的声音混成嗡嗡的背景音。一辆奔驰车缓缓行驶于拥挤的车道上。忽然,车里的乘客,一个西装革履,面色疲惫的中年男子,bobharris,在窗外的人群中发现了一个背影:柔软的金色长发,黑色的大衣,大红色的手提包,迈着似乎犹豫的平缓步调。他停车走出来,快步追上了那位女士。hey,you!charlotte随之转过身,看到是他,又惊又喜。harris拥抱了她,而charlotte在他的怀里哭了;他轻抚她的长发,在她耳边低语了几句,又吻了她。接着,他们分开了。harris一边退后,一边微笑着注视着她,渐渐地没入人群。charlotte又鼓起了精神,擦去眼泪,转过身,笑着朝前走去,也慢慢地消失在远处

    这就是电影《lostintranslation》的结尾。translation常用的意思是翻译,但它还有另一个意思:向另一种本质、形式或外表的转变。影片中的男主角bobharris是一个辉煌不再,开始厌倦家庭生活的中年男影星;女主角charlotte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结婚,还不知道自己要将来做什么的女孩子。显然,他们都是lostintranslation。harris来东京拍广告;charlotte随在日本工作的新婚丈夫来到东京,顺便游玩一趟。他们住在同一家酒店。就着样,两个迷茫的人相遇了。他们一起出去玩,在房间里面看电视,去吃饭,互相温暖了对方那颗空虚而又有些焦虑的心。两星期后,harris拍完广告,回美国了;而charlotte留在了东京,两人就这样分开了。一个平淡、波澜不惊,甚至还有点闷的故事。

    这不是一部令人激动的爱情片。按常规思路,两个寂寞的人相遇后,应该首先渐渐相爱,接着激情做爱,最后告别旧爱,开始幸福的新生活。然而在本片中,虽然两人都对自己的配偶有些不满,又都挺喜欢对方,但是他们没有更进一步。这是不落俗套的一笔,而且也更凸现了电影的主题:迷茫和人与人之间的慰藉。

    东京是一个再好不过的背景:这里繁华,喧闹甚至疯狂;日本人礼貌和含蓄,但近乎虚伪。想想车窗倒映出的五光十色,那个舔我的丝袜的妓女,那个把一大堆日语翻成一句英文的翻译,游戏厅里沉醉的玩家,色情舞厅在这喧嚣和狂乱中,何处可

  • 10、 观《迷失东京》有感

    观《迷失东京》有感

    蘑菇丸子碎

    毕业后还住在学校,竟有种无处容身的感觉,像是一个把房子租出去的房东,虽拿着钥匙,再进家门却恍然屋是人非,坐在自己的沙发上倒拘谨的像是寄人篱下了。比如坐在图书馆却没法上网,比如去不了之前一整年都没怎么去的食堂,比如想要洗澡却需要跑去健身房。当然最后一点若算上强制健身,倒也是个优点。

    百无聊赖的周日下午,只好翻出以前下载的老电影,想来一部一小时零四十一分钟的《迷失东京》,应当足以打发午饭后没精打采昏昏欲睡的自己了。

    可是这电影意外的好看。

    真的好看。

    如果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不过是一个与妻子不和又遇上中年危机的男子和一个因丈夫太忙而闲着没事的女子,在异国他乡机缘巧合的相遇,共度美好时光派遣孤独寂寞的简单故事。然而,或许是比尔莫瑞含蓄的眼神,或许是斯嘉丽约翰逊真挚的笑容,他们之间发乎情止乎礼却张力十足的对手戏,这两个美国人在东京这座城市因格格不入而略显呆萌的喜感,一切都自然又生动,有淡淡的幽默。像风吹一片叶子pia在你脸上,你没法不注意到这片鲜活,忍俊不禁,再揉揉眼睛。

    虽然不想剧透,可是电影中的几幅画面一直留在我脑海中让我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一个妓女敲开比尔莫瑞的门,想要勾引他却因为日本人奇葩的英语发音而导致沟通障碍,引发误会蜜汁尴尬。斯嘉丽走在东京的寺庙里听和尚们庄严肃穆地念经却没法被打动反而倍感孤独,给朋友打电话可是别人很忙,只好坐在窗前对着街景发呆。两个人一起吃火锅可是都抱怨难吃,抱怨去餐厅竟然要自己动手煮饭。比尔陪斯嘉丽去看病可是一个坐在等候座位上和人鸡同鸭讲,惹旁人发笑,一个茫然看着医生不懂他在解释什么。镜头中多次闪过他们各自无所事事打开电视,不停换台却每一个都看不懂,只好无奈关上电视发现自己更加无聊。他们的孤独、寂寞、无聊、无措让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而他们仅仅来到东京几周。

    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中到底有多难融入?我总是乐观的考虑这个问题。语言不通?可以学啊,说不好也还有肢体语言。难以理解的文化习惯?可以从了解背景与历史开始慢慢接受,至少长了见识。吃不惯的食物喝不惯的凉水?可以自己做饭啊,更何况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美食。我一直相信所有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只是需要去学习,去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包容。

    八月即将远赴马德里的我呢,惶恐不是没有,只是一直将它埋在心底,直到《迷失东京》让它从重重禁锢中挣脱。可能几个月后上映一部新

  • 2019-09-23

  • 2019-11-04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1-08

  • 2022-12-18

  • 2019-10-20

  • 2023-01-18

  • 2023-01-28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0-16

  • 2021-10-08

  • 2019-10-24

  • 2019-10-16

  • 2021-11-19

  • 2019-09-20

  • 2019-10-12

  • 2019-10-12

  • 2022-02-18

  • 2022-02-25

  • 2022-03-02

  • 2022-04-16

  • 2022-04-18

  • 2022-04-18

  • 2022-03-14

  • 2022-04-06

  • 2022-04-01

  • 2022-02-25

  • 2022-02-26

  • 2022-03-01

  • 2022-03-03

  • 2022-02-19

  • 2022-07-08

  • 2022-12-03

  • 2022-12-13

  • 2019-11-04

  • 2022-03-01

迷失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迷失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迷失观后感、2024迷失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