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美学读后感的风景 > 地图 > 美学读后感的风景,2024美学读后感的风景
美学读后感的风景相关栏目
美学读后感的风景热门栏目
美学读后感的风景推荐
美学读后感的风景

(共 5447 篇)

  • 1、 [作品悦读]人人都该懂的美学读后感通用版(7篇)

    在阅读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面对这些问题,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作品悦读]人人都该懂的美学读后感通用版(7篇)”,有需要的小伙伴一定不能错过!觉得有用请收藏。

    人人都该懂的美学读后感 篇1

    在《美学散步》一书中,作者宗白华对审美现象的价值本性进行了深入挖掘。作者从人的本质与价值的本质入手,论证了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活动的思想,论证了作为审美现象的美与价值现象的相关性与本质联系,作者令人信服地将审美界定于价值范畴内。作者在强调审美现象的精神性和文化性的同时指出,审美的秘密可能隐藏于主体客体的关系之中,表现于那可感受、可体味的意义、意蕴、意味之中。它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态。

    读宗先生的《美学散步》,感到扑面而来的生命气息,是生命的节奏和对人生的关怀。就像刘小枫总结的:作为美学家,宗白华的基本立场是探寻使人生的生活成为艺术品似的创造在宗白华那里,艺术问题首先是人生问题,艺术是一种人生观,艺术式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当我们用审美的眼光看学问时,学问已不再是学问,而是艺术,是人生。

    人人都该懂的美学读后感 篇2

    闲闲的碎语,但字字珠玑,品味雕琢的文字,畅游美学的境界,仿佛美玉一般,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体会一份清闲的淡泊,感悟一遭情景交融,宁静的心中,独恋一份美的意韵。

    宗白华先生美的态度即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他在书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这里充满了亲切感与家园感。宇宙之大,无非虚实相生,美无处不在。

    宗先生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丰富的动力学,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

    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新鲜活泼的心境,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

    而宗白华先生似乎轻而易举的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这种境界是一内在自足的境界,无待于外而自成意义丰富的小宇宙,启示着宇宙人生的更深的一层真实。

    它不是从无边的空间指向无限,而是从无边回到万物,返回自

  • 2、 街道的美学读后感

    街道的美学读后感(一)

    《街道的美学》是一本关于街道、广场空间构成方面的书。作者芦原义信是日本建筑协会主席,并着有《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作者对于外部空间的尺度、比例以及一些行为心理学在空间设计上的应用颇有研究。在本书中,作者从文化角度出发,将日本街道空间与西欧的街道空间做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同时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分析了中西方街道格局的图底关系,从街道的自然特征、美学规律、人文特色出发论述了如何发掘城市空间中的视觉秩序规律。

    本书写作于1979年,上世纪60年代欧美建筑界正在刮起一阵人本主义风潮,亚历山大的《建筑的永恒之道》、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文丘里的《建筑的矛盾性与复杂性》,他们的理论虽然各有倾向,但他们都关注到了工业和科技对人的异化,提倡对人性本身的观照。芦原义信在书中这样写,所谓外部空间的构成,就是让巨大的城市达到人的尺度,把大空间还原成小空间,把空间充实得更富有人情味的技术。可以说,作者提倡的街道的美学,是以肯定人的存在为基础的。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着重讲街道空间的构成,下篇侧重城市景观的分析。对于书中的内容,做如下总结:

    (1)内部和外部

    作者开篇发问,为什么西欧的街道总是整齐划一、充满秩序感,而日本的街道总是杂乱无章?这是东西方街道的一个显着差别,西欧的街道总是由建筑构成连续的街景立面,而类似日本这样的东方式国家却没有这样的传统,我们的街道往往缺乏组织,建筑也鲜少面临街道,都是以院落或者围墙作为屏障的。作者认为这是东西方文化对空间的理解不同,我们对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的认识有偏差。对日本人来说,穿着鞋进入的空间是外部,脱了鞋进入的空间是内部,而西欧住宅的基本思想,在于它是城市或街道那样公共的外部秩序的一部分。作者举了旅馆的例子,日本的温泉观光旅店夜间大门上锁,房间不上锁,西欧的饭店则是大门人人都可以进去,里面的房间则要上锁。他认为,西欧住宅的基本思想,在于他是城市或街道那样公共的外部秩序的一部分,相对的,日本住宅的基本思想,在于它是家庭私用的内部秩序,结果在欧洲的家中和外边一样地要穿着鞋,而在日本的家中则要脱鞋。由此作者得出的结论具有内部秩序,同时也就意味着对建筑的外部不关心,充实城市空间的思想是淡薄的。这颇有点像许多人多国人公德与私德的看法,认为中国人私德很好,对外的公德却很差。对此有点存疑,这是对现象的总结,因果必然性却不尽然。

    作者还

  • 3、 《途中的风景之永远的风景》读后感1000字

    “哐当”一声,我愤怒地关上了卧室的门,心中积成的怨恨化成了泪水涌出了眼眶。眼泪一滴一滴地滑过脸颊,渐渐的变成一条河流,最后滴落在我的手心上,冷冰冰的不禁打了个寒颤。我摇摇晃晃地走到书桌前“哗——”雨倾盆而下,我无奈地望着黑云布满的天空,心想:莫非老天爷都要嘲笑我吗?我鞋一滑,摔了一跤,倒在了床上。脑海里一直浮现刚才与妈妈争吵的画面。心里总感觉到不公平。为什么我无法辩解?为什么妈妈不把我的话听完?为什么我做的永远得不到妈妈的认可?为什么妈妈不会真正的体谅我?我并不想争吵,可是妈妈这一次做的太过分了,根本没有想过我的感受,永远都讲我强加于她的想法中······

    争吵的起源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这天太阳火辣辣的,我的头发披散着感觉非常热,突然我心血来潮想扎两个麻花辫,所以就麻烦了一下妈妈,她也一口答应了。她让我拿来了梳子、皮筋,然后又是观电风扇、开空调,接下来还要换皮筋、拿头饰······我的头都转晕了,可还有很多“工作”还未完成,我实在受不了了,就倒在了沙发上。可妈妈以为我懒不肯做便说了我几句。天气这么热心里很是烦躁,再给妈妈这么一说顿时点燃了我的引火线。我与妈妈高声的争辩着,可是妈妈根本不听我说,而且还觉得我在推卸责任。一气之下我冲进了卧室,重重地关上门将妈妈挡在了门外,当然挡住的还有令人烦厌的唠叨声。就这样,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我叹了一口气,眯着眼睛打量着卧室里的一切。因为下雨天空很黑,房间里也是非暗昏暗。昏暗的墙面,昏暗的书桌,昏暗的柜子,还有在昏暗下的我,被昏暗包围的心······“轰隆隆”“轰隆隆”顷刻间闪过一道白光,我的心一惊,然后挪动了一下身子,换了个边躺下了。不经意间,手指碰到了床头的一本书——《途中的风景》。封面很精致,有两个淡红色的天鹅,他们似乎在看着旁边一个小男孩手上闪闪发光的东西。背景是深蓝的湖水,看上去既和谐又漂亮。我的心情似乎平息了许多,心扉悄然打开。我抚摸着封面,然后轻轻地翻开了书,无意中打开到《永远的风景》这篇文章。这个名字让我有了很多的遐想。我一边悄悄地想着,一边静静的看着,文章的每一个字,都触动着我的心。主人公是一名小男孩,他想在生日那天与妈妈一起看一场电影。可是到了影院,发现门票太贵。虽然家庭条件不太好,但妈妈仍然买了票,却只有一张。她把那张电影票给了男孩,而自己却站在门外顶着烈日等了两个多小时。电影结束了,男孩走出电影院真的看到了

  • 4、 美学散步读后感

    篇一:《美学散步》读后感

    《美学散步》是一本不厚、很小的书籍,可是里面的思想却熠熠发光。作者是宗白华先生,因为作者是个诗人,所以整本书的主要风格是诗意浓厚,闲适舒缓,令人读起来非常有趣味,不会失于泛泛而谈,但又不至于过于深奥难懂。

    当你翻开这书时,便会想全心全意一气呵成地看完,不希望中间会有任何间断,因为在看的过程中经常会遇见令人拍案叫绝的美言好句。完整地研读有助于对这本书里的所有思想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对其中东西方文化碰撞有更为深入的把握。当我真的如饥似渴地将这本书狼吞虎咽般读完之后,还是手不释卷。于是我又想重新仔仔细细地将其中所有的思想品味一番,咀嚼一番。所以我采用了通读和一精一读两种方法。通读只让我对这本书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全书风格上讲,文笔优美,行文如云卷云舒,自然而闲适。从其内容来说,交一融中西,有很深沉的哲学蕴于其中,不会艰涩难通,但是你也不能马上获得其中真意,要如散步般,逢到一处好景致时,便要驻足细赏。《美学散步》这部书就是这样的,行到思想灵光闪现处,要静下心来思考,比照自身,有何感悟。这一功夫是后来在细读的过程中才慢慢体会出来的。

    今还记得里面有引用李丽对宗白华《美学散步》的评论,她是这样说的:散步当中有古老周易演绎我们祖先天人合一观念的直观、感知和体验;有禅宗以净的心去体悟观照万物的境界;有老庄、玄学追求的灵气飞扬的思辨智慧;有亚里士多德的明晰合逻辑的理一性一色彩;有休姆经验主义哲学中对感官体验的重视;有康德把时空作为人类感知方式,把心灵作为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的真知灼见;有黑格尔否定的思考的辩证思维;还有在20世纪中西文化碰撞中为人们普遍运用的比较中见同异,同异中辨特征的方法,以及文化溯源的方法。我非常同意李丽一精一警的评价,而且她表达的是那样的紧凑。

    篇二:《美学散步》读后感

    任何一个一爱一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一爱一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

    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中西、造诣极高的,但朱光潜著述甚多,宗白华却极少写作;朱光潜的文章和思维方式是推理的,宗白华却是抒情的;朱光潜偏于文学,宗白华偏于艺术;朱光潜更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学的;宗白华更是古典的,中国的,艺术的;朱光潜是学者,宗白华是诗人。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

  • 5、 心中的风景:风景就在我们的心中

    早上四点多,就睡不着了,于是起床,洗漱,打拳,做饭,吃饭,开锁,出门,去学校。这时候,天已大亮,走在清晨的大街上,迎着秋天凉爽的微风,真真感到的就是一个字爽!

    到了学校,6:20多,门口已经聚集了一些早到的学生,值夜班的九顺老师和门岗闫师傅已经在门口上岗了,只是们没有开。我到了以后,就催促着大家开门,检查学生佩戴学生的情况,开始迎接学生入校了。不一会,6:30左右的时候,董学文、薛庆聪、王国庆、薛小利等第一批老师们就已先后到校了。

    站在校门口,看着徐徐入校的师生,我的感觉是,我好像是在欣赏着一幅幅绝美的风景画。不时的和老师或学生微笑着、轻声的互致着问候,我从心里涌起的是一种种蓬勃的生机、向上的活力。是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的心情或感觉也应该在每一个清晨都如此这般的纯粹着,愉悦着,美好着,向上着。

    在享用着上帝和生活的这般美好的馈赠的同时,我想,在每一个这样的清晨,我们是否也应该向我们自己向我们的学生火周围的人多输送些如此这般的纯粹,愉悦,美好,和向上的情愫或因子呢?而当有些人不这样想着或不这样做着的时候,我想,他不只是在和别人过不去,那简直是在和自己和上帝闹别扭。如此这般的和别人过不去,我想,这是丝毫不会影响到他人的。而如此这般的和自己和上帝过不去,我想,这一定是想把自己踏入十八层地狱。而如果是放在了我们的教师上和教室里,那一定不是我们的福气,也一定是孩子们的灾难。

    早起有风景,而这风景就在心中有风景的人的心中!

  • 6、 《华夏美学》读后感
    《华夏美学》读后感 在“设计美学”的课程学习中,我阅读了《华夏美学》这一书籍,从以儒学为主的华夏文艺一审美的温故,从上古的礼乐,孔孟的人道,庄生的逍遥,屈子的深情和禅宗的形上追索,无不令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令我首先了解的是——所谓华夏美学,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美学。它的悠久历史根源在于非酒神型的礼乐传统之中,它的一些基本观点、范畴,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它所包含的矛盾,早已蕴含在这个传统根源里。从而,如何处理社会与自然、情感与形式、艺术与政治、天与人等等的关系,如何理解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成为华夏美学的重心所在。渐次论述远古的礼乐、孔孟的人道、庄生的逍遥、屈子的深情和禅宗的形上追索。 从先秦两汉的“羊大为美”和“羊人为美”,我理解到所谓“审美”就是感知愉快和情感宣泄的人化,亦即动物性的愉快的社会化,文化化。审美是社会化的东西向诸心理功能,特别是情感和感知的沉淀。我还了解到,中国传统关于审美的意识不是禁欲主义,不但不排斥还包容肯定、赞赏这种感性——味、声、色的快乐,但对这种快乐的肯定不是纵欲主义的,而是要求用社会的规定、制度、礼仪去引导、规范、塑造和建构。华夏艺术和美学是“乐”的传统,是以直接塑造、陶冶、建造人化的情感为基础和目标,而不是以再现世界图景唤起人们的认识而引动情感为基础和目标,所以中国艺术和美学特别着重提炼艺术的形式,而强烈反对各种自然形式。 儒家美学强调“和”,主要在人和,与天地同构也基本落实为人际的谐和。庄子美学也强调“和”。庄子哲学是既肯定自然存在,又要求精神超越的审美哲学。庄子最主要的审美对象:无限的美、“大美”、壮美。指的是不为包括社会伦理道德在内的各种事物所束缚的个体自由和力量的伟大。而孟子的“大”指的是个人的道德精神的伟大,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庄子极大的扩展了没的范围,把丑引进了美的领域。任何事物,不管相貌如何,都可以成为美学客体,即人们的审美对象。 到了六朝隋唐,美在深情。魏晋整个意识形态具有“智慧兼深情”的根本特征,深情的感伤结合智慧的哲学,直接展现为美学风格,即所谓“魏晋风流”。到了宋元,则是美在境界。佛学禅宗强调感性即超越,瞬刻即永恒,因此更着重就在这个动作的普遍现象中去领悟,去达到那永恒不动的静的本体,从而飞跃的进入物已双忘,宇宙与心灵融合一体的那异常奇妙、美丽、愉快、神秘的
  • 7、 美学的读书笔记

    美学是还原生活中的美。喜欢美学的你,快来看看人家写的美学笔记吧。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美学的读书笔记,希望你喜欢。

    美学的读书笔记篇一

    《街道的美学》和《续街道的美学》集中体现了芦原义信以“外部空间设计”为中心的建筑美学思想。1960年起,他即开始研究外部空间问题,为此曾两度到意大利考察。因为作者具有东西方的教育背景,所以作者在书中既引用来自西方的格式塔理论,又引用中国的“阴阳”学说,对日本和西欧国家的建筑环境与街道,广场等外部空间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比较,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兴味的概念;但在我看来,这本书最重要价值在于,芦原义信归纳出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体系,空间观念,哲学思想以及美学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并对如何接受外来文化和继承民族传统问题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在提出这些差异的时候,作者却往往能从一些敏感的生活细节出发,从中挖掘出背后的深刻根源,中西结合,小中见大,令人敬佩。

    同时,芦原义信这部《街道的美学》和《续街道的美学》一扫现代西方建筑理论虽言之凿凿却无法直接指导设计实践的弊端,而把当代许多建筑理论、丰富的知识寓于通俗易懂的流畅文字中,通俗而不浅薄。并且,作者又把这些理论应用于自己的建筑创作,通过自己的大量作品说明这些理论,故理论性强但又不脱离实践。此为此书最大的特点。同时,作为建筑师的他十分懂得利用图示语言,使得本书更加易读。

    美学的读书笔记篇二

    一. 关于“诗(文学)和画的分界”

    一般说来,将拉奥孔的嘴巴雕刻得张大或微开显然不会过多影响人们对创作者的能力的评判。观众评价这件艺术品是按照内心所获得的感受,即以是否产生或产生何种程度的审美愉悦感来评价它的优劣程度,进而以此评价创作者的能力。假设有两座拉奥孔的雕像,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微开着嘴巴的拉奥孔比张大嘴巴的拉奥孔更能激起人们的美感(理由见《美学散步》6-7页 莱辛语),人们便认定前者更有艺术性,而将拉奥孔的嘴巴雕成微开状的那位创作者更富有创作才能。在此条件下,便可以说,艺术反映人的能力。“艺术是一种技术,古代艺术家本就是技术家”(24页)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美是艺术的特殊目的”,“艺术”的一定是“美”的,“美”的却不一定是“艺术”的。因为“艺术”反映的是人的能力,那些未经人加工的自然状态下的事物、风景,就不是“艺术”-虽然它们也会使人产生美感。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

  • 8、 美学三书读后感

    美学三书读后感(一)

    初读《美学三书》是在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年。大学毕业后我去到湖北的一个小城参加工作,在那里我得到了一间杂房和一张书桌。在简陋的环境里,我开始了我的悦读之旅。

    一桌一椅一盏桔黄的灯,人就在灯下神游于上下五千年中。听起来《美学三书》好象是一本书,但实际上它是三本书组成的一个系列,包括《美的历程》、《华夏美学》和《美学四讲》。读完《美的历程》,再读《华夏美学》,越读越着迷,读来觉得满齿生香。

    《美的历程》以时间为线索,从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的图腾与宗教舞蹈开始,讲到夏商周时代的青铜饕餮与线条艺术,讲到先秦理性精神,讲到楚汉浪漫主义,讲到魏晋风度与佛陀世容,经历盛唐之音与宋元山水意境后,来到明清各种文艺思潮。

    打开《美学三书》,触摸的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世界,接受到的是典型的东方的美学启蒙。你听,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的叹息把儒家的仁义道德深沉真挚地感情化了,其精神世界的美,美在一往情深;你看,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样的画面表明,儒者即使奔波劳碌救世济民之际,仍然可以保持着一种超脱的审美情趣;你再细细体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不是又是另外一种超脱的适宜的喜悦,它既非宗教的狂欢,又非世俗的快乐,当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华夏美学》的最后一章曾提到过近代中国美育替代宗教的趋势。再读《美学三书》,我在想,如果你对前进的方向觉得困惑,那么重新温习中华五千年来的美学精粹吧,兴许能从其中找到方向,找到安宁与平静。如若不信,不妨开卷试读。

    美学三书读后感(二)

    前段时间聼説送了我一本书名字2020叫《美学三书》李泽厚,虽然 忙着复习还是抽空看完了,之前觉得美学实在没什么研究的必要,总是没有法学这么实用!看之前有个问题:美学是用来禁锢审美观的吗?看完之后觉得并不是这样的,还是很不错的一本书,《美学三书》是李泽厚先生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自己美学思想的专着,本书分为《美学历程》、《华夏美学》和《美学四讲》三部分,查了一下相关资料,这本书被认为是五十年代美学论战中三派(李泽厚、朱光潜、蔡仪)之一,其特色是现代哲学观念和传统文化精神的融合,我还是对哲学部分比较感兴趣。

    说来还是有点惭愧,一本书读了查不多一个月了,和聼説说要写读后感,读了好久终于读完了,读它并没有特殊的目的,只是觉得不能让拯哥得钱白花啊,呵呵,另

  • 9、 美学散步读后感汇总

    读后感大全精选栏目推选:“美学散步读后感”。

    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仿佛让我身临其境,被书中情怀所感动,读后感不可偏离文章主旨,要充分理解文章要义。您知道我们可以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吗?下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美学散步读后感”,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美学散步读后感 篇1

    意境是艺术家的独创,是从他最深的‘心源’和‘造化’接触时突然的领悟和震动中诞生的,它不是一味客观的描述,像一照相机的摄影。”(79页)这说明了绘画(艺术)与照相机的区别。

    摄影所得的照片记录的只是一种机械的真实,将一瞬间的光与影定格下来,在这一意义上说,照片比绘画更能反映现实,它几乎是丝毫不差(差别的只是精度)地记录下真实的场景,将现象还原至本来面目。

    绘画若在这一点上与其一较短长,必然技艺不如。

    这也许是十九世纪以来写实主义绘画不在占据主流的原因之一。

    无论画家的技巧如何高超,对视角、光线、位置的把握如何准确,都不如摄像机的精确-那种不带人为主观色彩的、近于无情的精确。

    画家是有感情的人(即使他强调自己是在“客观”地描绘),而这种主观色彩正是绘画区别于摄影的标志,也是绘画得以在更高的层面上超越摄影的简单真实(机械真实)的资本。

    中国传统山水画论认为“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崇尚“气韵生动”。

    这种“气韵”并不是虚幻而与现实毫无瓜葛的,这种“真”同样要求“对自然现象作大量详尽的观察和对画面构图作细致严谨的安排。”(李泽厚:《美的历程》169页)中国五代画家荆浩惊异于太行山之美,作了数万本草图,“方得其真”。

    这种“真”自然不是简单的真实,画家在作画时,每一刻的心绪都不同,每一笔都是不同心绪的反映,绘成整体便是无数不同心绪的集合。

    可以说绘画既是空间(平面)上点、线、色彩等的组合,又反映了时间上的心理凝积过程。

    在这一意义上说,一幅画包含了无数幅画,是无数个心理活动凝积的产物。

    因此画是“流动”的,即“美在流动之中”(9页)。

    或认为就算摄影所得的照片不是“流动”的,那么录像总该是“流动”的,它真实记录了事件的前后过程,应该是最真实的“真”。

    我认为录像只是有限张(或者无数张)照片的连续展示而已,它在本质上仍然是相片,仍然只是机械的真实。

    无论多长的录像,它总是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注定它不能反应无限的时间和空间。

    一幅画或许只描绘了一幅图景,却可以蕴藏着无限的刹那

  • 10、 路上的风景读后感

    路上的风景读后感(一)

    当我阅读了《一路风景》时,我不禁赞叹,那是一个个多么好的小故事呀

    童话,顾名思义就是要带给小读者们一个一个的精彩故事,一个一个的深刻道理,通过好故事来表现童话的奥义,这个就是我爱看童话的理由。

    好童话。来自于《一路风景》,它好像一个大挎包。把所有好风景都集中起来,像是一个风景区,只要你细细欣赏,就会有许多收获。

    那天,我阅读了《一路风景》中的《天蓝蜻蜓》,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陶艺家,因凶狠的国王要他造一个全世界最美丽的花瓶给他的爱妃,所以抓走了陶艺家的爸爸和弟弟。但在一个下雨天。由于一位清纯的避雨者香草,的出现,打碎了陶艺家准备给国王的花瓶,这个花瓶非常的昂贵,香草觉得不好意思,无意中找到了巨大的天蓝蜻蜓。经过了和香草的相处,天蓝蜻蜓大约了解了事情的过程,也感觉到香草的愧疚,就和她一起找到了掌管摔烂东西破碎女神。破碎女神因为不想耗费自己的原力来挽救陶艺家的花瓶。经过一番商量后,天蓝蜻蜓做出了一个可怕的决定,它给了破碎女神原力,也因此丧失了宝贵的生命。但它挽救了那个珍贵的花瓶。

    阅读了《天蓝蜻蜓》,我知道天蓝蜻蜓是一个舍己为人的好蜻蜓。他知道,如果,自己不把原力给破碎女神,她是不会黏补好花瓶的。有人问,它不给原力给破碎女神损失的不就是那个花瓶嘛!但很明显,损失的是花瓶,但国王发起怒来,就会要了陶艺家和他爸爸和他弟弟的性命,还可能牵扯到和无辜香草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用自己的性命来换四条性命呢,这样即使倒着来算也值得。

    天蓝蜻蜓的思想,无非就是要教育我们,要舍己为人,做什么事之前都要先想一想别人,再想自己。有时候,你会觉得做好事很值得!

    打开冰心的《新美文牵着炊烟的手》,随手就翻到了《永远的风景》这篇美文,便自然地走进这些文字2020,读完后,不禁思绪万千。

    《永远的风景》这篇美文主要讲的是一个家庭并不富裕的小男孩,他过生日那天,妈妈陪他去看电影。电影票很贵,妈妈没有给自己买票,让他自己去看。令他没想到的是,在他看电影的两个多小时里,妈妈居然一直在等他!妈妈等待的身影,成了他眼中永远的风景。

    这篇美文,再次让我沉浸在母亲那温暖深沉的爱里。读完之后,我不禁对那位母亲产生了崇敬之心。因为,她为了儿子一个小小的愿望,舍去了他们母子二人十天的生活费,却不舍得给自己买张票去看!虽然这位母亲没有给孩子优越的生活条件,但孩子享受的母爱却丝毫不比别人少,因为他也有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10-09

  • 2023-02-05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09-21

  • 2019-10-23

  • 2021-06-09

  • 2023-05-18

  • 2023-04-19

  • 2023-06-18

  • 2019-09-25

  • 2019-11-06

  • 2019-11-12

  • 2021-10-02

  • 2021-08-20

  • 2023-05-25

  • 2019-10-11

  • 2023-06-18

  • 2023-06-08

  • 2023-04-24

  • 2023-05-11

  • 2023-05-15

  • 2023-04-18

  • 2023-03-10

  • 2019-10-28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10-29

  • 2023-04-30

  • 2023-06-28

  • 2023-06-24

  • 2019-10-20

  • 2022-12-08

  • 2021-10-02

美学读后感的风景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美学读后感的风景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美学读后感的风景、2024美学读后感的风景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