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恋爱惶恐症读后感 > 地图 > 恋爱惶恐症读后感,2024恋爱惶恐症读后感
恋爱惶恐症读后感相关栏目
恋爱惶恐症读后感热门栏目
恋爱惶恐症读后感推荐
恋爱惶恐症读后感

(共 1946 篇)

  • 1、 观恋爱惶恐症有感

    恋爱惶恐症观后感

    莫名其妙地看了一部叫做《恋爱恐慌症》的电影,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只是想看看自己喜欢的演员久别影坛的新作。当然,不得不承认,也因为总怀疑自己也有这种症状,也就被片名吸引了,决定一探究竟。

    就暂时狂妄地把自己当成故事的女主角好了,的确我相信的那个人,我以为的那个人,就那样让我失望了。若是经历过这种痛,你会懂得,你用全部的精力与心血想要好好经营一段感情,想要跟他拥有一段美好的未来。可是,你却发现坚持着的只有你一个人,而你的他却爱上了别人,为别人同样坚持着,那不仅仅是失望两个字能描述完的。这种感觉有点像片中的一个场景,梁若晴发现自己被欺骗后漫无目的地呆在床上,不论别人怎么劝怎么帮助,就是什么都不想做。原来的自己好像一下子被掏空了,泪水止不住地往外流,却也什么都想不了。只知道心很痛,却只能任由它痛着。直到想好办法把自己重新武装起来,用冷漠来对待这个世界,用不相信地态度对待所有接近自己的人,一个个让他们消失在自己的世界里。于是便出现了这样天杀的守则:守则一,永远提防男人。守则二,当你自己的英雄。守则三,没有真正的爱。虽说我没有片中的梁若晴一样过度夸张地把自己保护起来,但是好多感觉,却也真的是想通的,只是戏剧效果还是必然要行为化的,而我的保护则多处于精神层面。

    记得以前的自己是个敢爱敢恨的人,总是轰轰烈烈地开始,再轰轰烈烈地结束。犹如每一个他,都是一页书,我认真地读,但是读完了,这页也就翻过去了,故事也就这样结束了。直到我遇见那个他,我才知道,原来之前的都不算爱。即使我还是说不清爱是什么,但是我想这就是爱吧,跟他爱她一样,不去计较自己的得失,也不懂得责怪。我们也算是同病相怜吧,都因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把自己害的遍体凌伤,你懂得,不是值不值得,是愿不愿意。

    很感谢,我真切地感觉到过被爱的感觉,是你给我的幸福,我会记住。

    但是却也很可惜,确实是你,让我患上这样的恋爱恐慌症,因为相信过而失望了,就不愿意在相信了。许多人说,我们不应该像个被蛇咬的农夫,总不能十年怕草绳吧。可是,现在的我却真的是这样懦弱跟恐惧,可能我还没遇见属于我的真正的那个他吧。像电影里说的:这就是爱情恐慌症,我们都在等待,等待一个可以治疗爱情的处方签。我的处方签呢,在哪里?

  • 2、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导语:《终结拖延症》并不是一本陈词滥调之作,这本书才不会对你说教什么加油工作、多花时间干活之类的。当然,在某些时候,付出最大努力是很重要的。然而,人生中总是有许多成就,是基于一天天的努力的。

    一、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最近把《终结拖延症》这本书读了一遍,趁着新鲜度,赶紧分享一下读后感。

    拖延,通俗来说就是:把事情不断延后,却迟迟不去做。在战拖会里,他们把拖延分为:真性拖延和假性拖延(也叫合理推迟),其中真性拖延是本可避免且后果消极的推迟行为或现象,而假性拖延则是后果无害的推迟。之所以这样分是为了方便归类和讨论,其次生活中所讲的拖延大多是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拖延行为或现象,即真性拖延。

    拖延之所以难以战胜,其障碍主要可以分为三种:

    1)短视近利的拖延思维阻碍迈开第一步;

    2)焦虑烦躁的拖延情绪阻碍行动的进行和坚持;

    3)缺乏行之有效的战拖技术;

    在《终结拖延症》里,作者威廉克瑙斯(william knaus)提出了三管齐下的方法,分别从思维认知、情绪管理和行为实践三个方面来讨论如何破除这些障碍,如何有效战胜拖延。

    首先,先来看看,常见的拖延思维有哪些:

    1)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开始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句已经在义务教育里已经背的滚瓜烂熟的诗句,在计划和行动开始之初,总会被遗忘,究其原因在于:我们总认为时间还很多,离最后期限还很远。尤其是面对那些我们认为会对自己有用,应该去做的事情时,总会把行动无限期往后推迟。

    2)我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是先准备准备吧。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准备充分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准备也会成为一种逃避、开拓的借口,因为准备得越充分,内心对未来就越有把握,心中就越踏实,因而面对的恐惧和焦虑就会少点。这是人的本性,无法避免。可是,就算准备得越充分,也不能让我们对未来有更多的把握感和操纵感,因为总会有不可预知的意外和干扰来打破行动和计划的进行。

    3)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我要准备得更充分。

    这与上面一点类似,不过在完美主义者当中较为常见。但是我认为,相对于拖延思维来说,完美思维对完美主义者的思维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

    4)我觉得我会失败.....

    有些人拖延一些事情是为了不想面对失败的结果,因为一开始他们觉得就算努力去做,还是无法完成,会面临失败的局面。而他们的成败价值观是这样的控制他们:努力了还是会失败,这体现了自己的无能;而如果自己拖

  • 3、 《拖延症》读后感系列

    读后感大全栏目精选:“《拖延症》读后感”,欢迎阅读。

    《拖延症》读后感 篇1

    拖延症是一种不好的症状,生活中有不少人有这种症状,别小看了这区区拖延症这让我们的生活也受到了巨大的阻碍。于是乎我去看了这本借了吧拖延症。

    书中说,人之所以在工作中拖延,是因为觉得工作枯燥,没有热情,自然就没有立刻去做的动力。一旦你爱上工作,对工作产生热情,你就会满怀热情的去做事自然就没了拖延,做事就更有效率。所以让自己爱上工作,你便不会再拖延。

    所以,怎么才能让自己爱上工作呢?

    我觉得书中有一段话写的就很好,同样一件事一个人主动去挖掘其中的乐趣,那么他们就会感受到快乐,就能够将它做的更好。反之,工作就会成为一中负累,让人觉得心力交瘁,工作自然也就流于庸俗了。只要我们愿意在工作中挖掘属于自己的快乐,那么即便我们在建筑工地上干着水泥匠的粗活,也能也能找寻到自己的快乐,也能将工作做的更好。相反,如果我们将工作看作孙悟空头顶上的紧箍圈,认为工作只不过是为了简简单单的完成任务,那我们也就无法把工作做好。学习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实生活中很多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乐之者,他们把自己做的事当作一种快乐,那么,兴趣就来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做一个乐之者。

    然而,拖延症患者如同那雪中的寒号鸟,本应该早点搭建自己的房屋,让温暖的房子抵御冬雪带来的严寒,却偏偏因为自己的拖延拖啊拖啊明天再做吧,天还不冷,明天在搭吧雪还未下结果直到寒雪覆盖全身,心脏停止跳动前才知道后悔:如果能早点,早点做好房子就不会被冻死了吧。

    可说出来容易做出来难,往往更多时候我们无法坚定内心,改掉坏习惯,以至于拖延症越来越严重。就比如说,生活中我就是个典型的拖延症患者。平时妈妈让我写,我总是拖着说明天再写,可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天过去了又是一个明天直到火烧眉毛,拖无再拖的时候才猛然后悔时间不够着急忙慌敷衍了事。我也为此深受困扰,直到我看完这本书《戒了吧,拖延症》。

    从书中我知道了拖延症并不是无可救药的病症,我知道了兴趣使然的重要性,我知道了学会在学习中寻找乐趣,在乐趣中学习。所以说我决定以后再也不拖延了,今天事绝不明天做。在生活中寻找乐趣,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坚持改掉拖延症,向自己的目标进发。

    《拖延症》读后感 篇2

    很不幸,这个寒假,我又被可恶的拖延君给缠上了

  • 4、 恋爱的犀牛读后感

    恋爱的犀牛读后感(一)

    年轻的犀牛饲养员马路爱上了他的女邻居,带着复印机味道和柠檬清香的女孩明明,但是明明不爱他。如同马路的朋友们所说的那样,马路是过分夸大了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差别,但马路坚信,明明是他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太阳光气息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他为了明明做了一个人能做的一切,然而他的爱情在明明的面前不值一提,反而使自己陷入了更加绝望的境地。明明要远赴他乡了,绝望中的马路绑架了明明并且杀死了钟爱的黑犀牛,将它的心作为自己爱情的礼物奉献在明明面前。

    前几天看了久闻大名的话剧《恋爱的犀牛》,很感人,哭了几次,唉

    我想应该是有一种精神在里面的,总有人被那种东西打中,我说不清楚那是什么,它就像一团火,我不能用理智去看待它评论它分析它,它是年轻时所有的火焰,是荷尔蒙在巅峰状态的爆发,带着强烈的性的意味。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是荷尔蒙高涨的要炸开一样,他想献身,想爱一个人或做一个工作,然而就是在这种最热烈的时候却没有出口,不能抒发,不能像烟花一样绽放。他和世界不能融合,自己那么有力却得不到呼应,找不到可以献身的东西,所以迷茫又不肯屈服这是年轻的必然的过程,编剧如是说。爱情是作者写作的一个出口,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所爱的人,对待爱人的方式就是他对待世界的方式,每个人都在寻找与世界的接口。其实爱是自己的东西,没有什么人真正值得倾其所有去爱。但有了爱,可以帮助你战胜生命中的种种虚妄。人要连爱都没爱过。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作者写下杜拉斯的话:爱情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我想这应该也是每个人内心的梦想。

    正像插曲中唱到的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在这个物质,感情、知识、信息充斥我们生活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像我们生命中的过客。在忙忙碌碌之中我们很难再去真正拥有什么,抓住什么,坚持什么,空虚郁闷成了处于忙碌中人们心情的代名词。《恋爱的犀牛》以一种先锋的姿态,反传统的表达方式,反对着现代社会这种情感的不沉积与浮躁。在男主角马路的声嘶力竭的呐喊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感觉到那两个字2020坚持。

    《恋爱的犀牛》是柔弱的:对于所爱的人,我们总是把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微小的细节,作为快乐享受的凭借:他房间刚换的灯泡,他刚吃完的橙子留在手指上的清香,他忘了刮的胡子刺疼了你的脸,这一切作用下神经末梢麻酥酥的感觉就是我们所说的爱情。马路爱上了明

  • 5、 读了《终结拖延症》有感

    导语:工作和生活不可能一开始就是我们喜欢的样子,就像大卫一开始不是大卫而是一块石头。试着告诉自己,这个世界上很多人,为了责任,为了自己爱的人,在做着并不喜欢的事情,那么我们也可以忍受不喜欢的事情。下面请欣赏读后感《终结拖延症》

    一、

    在人文气息浓厚、文艺青年出没的网络社区中,拖延青年们突破5万大关,本不是件情理之外的事情。国外学者们曾经总结了拖延的常见诱因:僵硬完美主义者有之,逃避成功者有之,时间观念缺失者有之,内心纠结反抗者有之,生理多动者有之,早期家庭或教育环境促成恶习者有之甚至连身在异国的文化差异,都可能让你罹患这种我们戏称的拖延症。

    再看看我们这个时代,消费主义、一元价值观所引发的身份的焦虑,本已经让我们深陷洪流,让工作带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常常不是成就感,而是望之欲逃的失败恐惧,这种恐惧常常是引发拖延的元凶;而网页、短信、微博、游戏和其他各种信息源,也都在争抢我们的眼球,把我们并不宽裕的注意力,切割成一种七零八落的碎片化格局,我们原本只适应单任务处理的大脑也备受压榨。全球变暖似乎还没有到达突然紊乱的临界点,但在信息生存环境中,我们像是提前进入了气候剧变的时代,从四季如春进入了寒暑无常。寒暑无常自然容易感冒,不信你可以问问美国灾难片《后天》里的人物。所以我们常说的拖延是信息时代的新感冒,可能暗示着我们在某些方面,已经步入了后天。

    战拖(战胜拖延)无疑是困难的:各种拖延症在具体表现上可以千差万别,但看起来都顽固而容易反复。许多人戏称它为绝症。尤其是跟adhd(注意力缺失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相关的生理性拖延,每每卷土重来,更是让人痛苦不堪。此外,拖延本身的复杂性也增加了我们同它对抗的难度。如果我们可以不太严格地把拖延称为一种症(这个中文词目前还不是个严肃的医学名词),那么它更接近于一个症状性而非病因性的名词。由于这种根源和具体表现上的差异,几乎不存在一种通用于各种拖延症的万能灵药。在我们的社区中,直到现在,也经常看到关公战秦琼的现象:大家围绕某一种方法有用还是没用争论到面红耳赤,最后却发现针对的根本不是同一个问题。这也为我们的探索之路徒增了无谓的内耗。

    目前社区里常用的战拖方法,依我个人浅见,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注重内心成长和价值观梳理,一类注重任务解决和时间管理。当然,像针对adhd等生理诱因的药物方法,似乎也算自成一派。第一类方法,强调挖掘拖延行为的根源,

  • 6、 《恋爱的犀牛》读后感

    《恋爱的犀牛》读后感

    《恋爱的犀牛》讲述了一个简单却执着的爱情故事。犀牛天生视力不好,性格偏执,桀骜不逊,对爱情专一,马路是一个动物园里的犀牛饲养员,性格跟犀牛很类似,他爱上了一个刚刚失恋的女孩子明明。这个女人在别人眼里很普通,但是对于马路,她是特别的,是惟一的。他为她做了几乎能做的一切。但是,明明并不爱马路,因为她执着地爱着另一个人。于是,两个人就在如此简单的故事中演绎了人生最让人扼腕叹息的爱情悲剧。

    在马路眼里,明明是他温暖的手套。而在明明眼里,同样有另一个他, 因此她一直残忍、冷酷的对待马路对她的所有付出。两个痴心的人却都遇到了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他们用尽全力,做所有自己能做的事情,甚至把自己改变的疯疯颠颠,不再是自己了,真是把人摧残的不像话。每一个人都在受伤,却又在伤害,在绝望的无解的命运中挣扎,偏偏每个人又都是那么执着,好像生活只有一个选项。 所以他们的执着只有过程而没有满意的结果,所以说执着不一定成功,但是不执着一定不会成功。

    整个故事并不复杂,中心话题仍旧是千古不变的爱情.犀牛饲养员马路在一个偶然的瞬间爱上了公司的女职员明明,一往情深,百折不挠。但是明明爱的却是另外一位所谓的艺术家陈飞.也是同样的百折不挠,一往情深。一个俗气的三角恋爱的故事,但是却被剧作家和导演及演员们处理演绎的非常动人。当然中间还夹杂了一系列的其他情节,使整个剧情显得不那么单薄.并且由此生发出一种多层混合的美学效果.

    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讲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为了她作了一个人能所作的一切,剧中的主角马路是别人眼中的偏执狂,如他朋友所说过分夸大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差别,在人人都都懂得明智选择的今天,算是人群中的犀牛实属异类。虽然年轻的犀牛饲养员马路爱上了他的邻居女孩明明,但是明明不爱他。

    但马路坚信,明明是他“冬日里温暖的手套,夏天冰冷的啤酒,带着太阳光气息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他为明明做了一个人能做的一切,甚至包括死亡。我们感到了它的热,那属于年轻的,要炸开的生命力,它以疯狂的决心和热情寻找着。一个试图保持尊严的年轻人对生活骄傲而任性地喊着:“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唯一的事,但我决定不忘掉她。”他是如此勇敢,这可能就是“犀牛”经久不衰的原因。

    结尾,马路绑架了明明,掏出了图拉的心献给了她,念完了最后的诗作,可是,真遗憾,一切都结束了。马路最终没有获得明明的爱,这个故事没有美

  • 7、 《终结拖延症》的读后感

    导语:终结掉拖延对你的干扰,你可以活得更精彩,再不用承受那些常与无必要的、自寻烦恼的拖沓相伴而来的痛苦。这样,你就会在需要的时候尽快地爆发出潜力。

    《终结拖延症》的读后感【篇一】

    读罢《终结拖延症》的第一感觉:这绝非你案头上关于拖延症的第一本书,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本。

    拖延,固化成生活里的一种习惯,坏得习惯。改变一种习惯,则是艰苦卓绝的过程。这意味着,单纯的阅读本书并不能改善你的拖延症,也不会对你的日常生活产生过于积极的有益作用。我们需要的去做的能力,这种能力毫无疑问是无法通过阅读一本书所能带来的。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战拖教材,而非一本自助手册。在真的拖延症患者手里,这本名词性术语颇多,阅读感并不算强的书籍,像是一种负担,而难给人以去改变拖延的勇气。换句话说,并非这本书写的不好,而是没有配套服务。这个服务,既包括一个现实中的战拖课程班,还有一个实时督导与反馈的机制。

    当然,书中一些有趣的观点,权且摘录在此:

    一项工作量大的长期工作,其进程很可能被拖延所影响。这时,用表格提示的方法,也许会帮你认清工作的目标、最后期限、时间表,以及受拖延所影响的风险大小。

    个人事务拖延,就是习惯性地推迟你早该进行的活动。

    简单拖延是一种不作为的拖延方式:当你觉得某一任务有些不顺手,或者让你感觉不愉快的时候,对其抗拒、退缩的反应,就是简单拖延。这种拖延,可能会以瞬间的犹豫作为起点。除非你能采取有效的行动,迅速完成任务,否则这一瞬间的犹豫,可能就会触发拖延的自动反应。而犹豫的过程,可能与大脑的工作方式息息相关。

    复杂拖延,是伴随着诸如自我怀疑或完美主义等其他因素的拖延行为。

    无意义的忙乱,也是一种因为逃避不想面对的问题,从而导致潜在紧张的症状。这种忙乱是一种分心欣慰,就像是沿着一条死胡同狂奔到底,毫无意义。

    要从拖延的道路转移到高效率的道路上,第一步通常是这样一种转变:从拖延过程及其思维、感觉和行为当中的自我倾注状态,切换到一种问题解决式的自我观察状态。

    这种待会儿在做的心态,就像一种借据。它相当于预支现在就玩的特权,以后再为现在买单。可是每当借款到期之时,甚至不用等到那个时候,你往往发现利息的高昂。

    在明天再做的思维外衣下,你执行一项任务的条件依赖于先完成另一项。这样你就有理由推迟那些原本紧急的任务了。

    《终结拖延症》的读后感【篇二】

    收到此书的时候我正在床上辗转反侧就是

  • 8、 《拖延症》读后感1000字

    常言道:“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小到大,我们看过很多书,老师会在我们读完一本书后要求写下一篇读书笔记,用来记录下我们在阅读时的一些新的想法与感悟,如何在读后感中全面的总结自己的心得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拖延症》读后感10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拖延症》读后感 篇1

    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新曾说:“永远不要把你今天可以做的事留到明天做。”说的就是今日事今日毕,不要陷入拖延旋涡。然而,不幸的是,许多人往往都抱着侥幸心理,对“拖延”行为甘之如饴。

    比如明明可以马上就完成的工作,非要刷刷朋友圈、看看微博拖到加班才完成,让老板觉得你工作效率低下,提拔无望;明明答应了老婆去交物业费,却想着一会儿看完球赛再去,结果忘了交费停了水电,导致老婆生气等等。

    《戒了吧,拖延症》一书中,作者辰格通过主人公胡小懒这么一个“像你、像我、又像他”,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主人公形象,带我们走进了拖延症的世界,从拖延的可怕危害、行为模式,到拖延再到拖延产生的深层原因,以及如何对症下药来“战拖”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可实操的行动指南。

    作者辰格是从2006年起便开设博客撰写心理学方面的文章,曾策划出版多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深受广大网友和读者认可和喜爱。

    在她编著的《戒了吧,拖延症》这本书中,没有长篇大论的教条性文字,借由主人公胡小懒,把我们带入一个个贴近生活的场景,和他一起经历拖延的煎熬,一起与拖延死死对抗。

    《拖延症》读后感 篇2

    延宕是偷光阴的贼。――英国诗人爱德华·杨格

    正所谓“千防万防,家贼难防”,而拖延这个窃贼正是我们的家贼,当发现了自己存在拖延症,如何战拖呢?

    书中讲到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法国著名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在写作时,有一个特殊的癖好,那就是光着身子写作。对此人们很不解,以为他疯了,其实不然,他让管家在他写作时,把他脱下的衣服都藏起来,目的是为了在该写作时,能够心无旁骛、乖乖地坐在书桌前写作,而不知想那些有的没的,一会儿去泡杯咖啡、一会儿去花园逛逛等。

    当然,这种做法虽然有效,但是比较极端,我们还可以从很多方面逐步改掉拖延这种行为习惯。

    一是重视每一件小事。正所谓习惯成自然,当我们每做一件小事都尽早做、尽力做,逐步养成不拖延的习惯。当行动成为了习惯,就会印刻到我们的思维方式中,不用刻意执行就会去完成,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一想到要做什么就感到麻

  • 9、 恋爱循环观后感 恋爱循环心得体会

    说说实话,我个人不喜欢双重人格,所以没选苏言。子为,喜欢公开的恋情,个人觉得他可能喜欢女主,但是这不是爱,说不定到最后他腻了,又喜欢不公开恋情,然后又选择和他的经济人在一起

    1

    苏言(和我写过的女主撞名了)

    最初并没有太强烈的攻略欲望,可能是知道他是那种温文尔雅的画家,应该没什么大事,但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其他线时我就奇怪他怎么一会儿一个样,就决定第三个攻略他了。没想到一开始就吃瘪了,他竟然如此喜欢郑梦雪,好吧没事,万事开头难。晚上我就愣了,他竟然比我想象中大胆,也不是那种苛求完美的画家,只是一个从小没了母亲的可怜孩子。那个对白天的他印象怎么样,说实话我还是喜欢晚上的他(相信大部分走苏言线的都有这种感觉吧),熙然先喜欢哪个人格有点拿捏不准,因为可能是因为白天他在地铁的保护,熙然心动了,也可能是夜晚他的真实,熙然才动心了。但是希望能够保留两种人格吧,因为消灭哪一个他都太过残忍了,幸好两个他都爱上了熙然,不然一会梦雪一会熙然,受不了

    林子为

    这位宝宝我只能说撩得一手好妹啊,和他一起有种初恋的感觉,因为可以勇敢追逐自己的爱情,不怕面临的问题,像个毛头小子。在青春,有段轰轰烈烈的恋情也是每个少女时代的女孩追求的,而林子为的出现就是那个带你回到青春的人,和他真的甜到拍桌。后来却是蹦出个未婚妻,还是自杀未遂,我想想熙然内心是崩溃的,因为我也懵比了。只是爱了那么久,说分就分确实很难接受,但心疼熙然被人脚踩两条船还不自知的时候。如果他只是喜欢那份普通人一样的恋爱和敢于公开的勇敢,那是不是换个人也可以呢?如果他的未婚妻为了挽回,不惜公开,那是不是他就会回心转意?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也许才是最大的悲哀吧。

    尉迟燃

    这瓜娃子刚开始就和熙然杠上了,好吧正中下怀,我很喜欢冤家聚头。然后就是gay得不要不要的,内心os:就算你是九曲十八弯,我也要把你掰直了! 还在节目里面借子为做挡箭牌,妥妥的谈起恋爱,真是又好玩又刺激。透过事实看本质,才发现原来他的弯只是一把保护伞。爸爸对这个家庭的伤害是坐多少牢都无法弥补的,我很不明白为什么他要把家弄成这样,难道是因为他恶劣的本质吗?但愿尉迟能和他爸爸和好,但是尉迟后面的黑影吓到我了,好像又要发生不得了的事了。

    丁宁

    我很心疼她的,尤其是林陌线她为了熙然被我那时候还不知道她喜欢熙然,因以为她只是当自己是朋友,没想到,她的信里写的让我有了泪点,我相信如果她是个

  • 10、 恋爱读后感(集合7篇)

    读后感书名是一部让人无法忘怀的优秀作品,它是由著名的{作者人名}编写的。 读书后写下读后感,是梳理自己思维和知识结构的好方法,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恋爱读后感”的必知知识,还请您能收藏本网页!

    恋爱读后感(篇1)

    《恋爱的贡多拉》是一部由东野圭吾所著推理小说。

    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是我看的第一本他的小说,当时我没有看懂,梳理不清关系,他的剧情不停的插入,导致我以为他每一小节就是一个故事。直到我看了电影。我才正确的,完整的理解了故事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

    这一次,我看第一遍的时候我就想着快点看完,然后再慢慢梳理情节。于是,我看第二遍的时候专门抽出来一整天的时间,拿一张纸,一支笔,将故事情节梳理了一下。

    回到《恋爱的贡多拉》

    水城最花心的。

    广太最渣。

    日田相较之下是最愚钝、不讨女人喜欢的一个。

    月村是一个在爱情中肯包容、忍让的人。

    爱情中,认清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伴侣类型以及与之相处之道,找一个平衡点,两个人相互接受,却不会觉得委屈的点。爱情中没有谁是一味地付出,都在相互宽容。

    故事结尾,桃实说了一句再见了。

    再见了,是再也不见还是回头再见。爱情,在我眼里是一个复杂而又麻烦的事情,因为害怕错过也害怕选择错误。

    当爱情来的时候,一定要冷静,冷静,冷静。

    我老妈说:作为女孩子,一定不要花男生的钱,你花的是男生的钱,他不会不求回报的给你花。

    老妈还说也不要多给男生花钱,差不多1:1。因为你花的多了,他不是觉得你怎么样,而是觉得你低微。

    老妈语录闺女啊,养你可不比男生花的少,你可不要给我卑微到尘埃里,爱情面前擦亮眼。

    老妈还说我带你吃过那么多国家的糖,连费列罗都是两三盒给你买,大熊妈妈也给你买,你可不要一块三毛的糖就被骗了。

    这本书我不会讲太多,我这篇文章更多的会讲我自己的爱情观。想写关于爱情的文章已经很久了,毕竟我还在一个春心荡漾的年龄。但可能我见过太多不那么美满的爱情,所以我更多的害怕爱情的到来。

    故事中男生出轨,还有女生后期的原谅。谁都不知道哪个才是对的那个人,但静静地等待好吗?

    爱你在心口难开

    听说错误的三观就是和你三观不一致的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我下面要说几类男朋友,是多年以来八卦的我听来的。

    我要慢慢的改变你的三观。听到这句话我惊呆了,这样的男朋友还能要吗?既然三观不一致,那还在一起干嘛?人家都是磨合性格,她这三观都得磨合。

    我们现在

  • 2023-06-17

  • 2021-05-06

  • 2019-11-16

  • 2021-08-30

  • 2021-07-15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5

  • 2023-03-29

  • 2021-08-25

  • 2019-09-23

  • 2023-02-13

  • 2023-07-01

  • 2019-10-28

  • 2019-11-16

  • 2021-04-18

  • 2022-12-19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10-11

  • 2019-10-24

  • 2019-09-23

  • 2019-11-03

  • 2022-05-13

  • 2019-09-25

  • 2019-09-30

  • 2021-08-05

  • 2019-10-28

  • 2021-06-03

  • 2019-11-04

  • 2019-10-28

  • 2019-11-0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0-01

  • 2021-04-23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11-06

恋爱惶恐症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恋爱惶恐症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恋爱惶恐症读后感、2024恋爱惶恐症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