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经典读后感 > 地图 > 经典读后感,2024经典读后感范文
经典读后感相关栏目
经典读后感热门栏目
经典读后感推荐
经典读后感

(共 5743 篇)

  • 1、 邹中棠《归宿》读后感:终极关怀的大成经典

    《归宿》一书由邹中棠所著,是一本关于()终极关怀的大成经典,是值得我们是品读借鉴的,你读后有什么感悟?下面小编带来的是邹中棠《归宿》读后感:终极关怀的大成经典。

    在研读中棠老师著作《归宿》和学生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在领悟老师的智慧之余,书中主人公李致公先生的一言一行、音容笑貌,无不在演绎着现实中中棠老师那大爱苍生、风流不下流的英雄本色。字里行间,无时无刻不跳动着中棠老师的英雄脉搏和气概。

    直到读完《归宿》后才恍然大悟。

    从一个按一个的故事当中让我学会和领悟到来实真谛。里面隐藏着,各种智慧,集儒释道之大成。教会了我们透过现象看看本质的智慧,让我们明白一个人怎样从的假我欲望感性理性固化中寻找到灵性,从而灵光乍现找到真我。同时感受到中棠老师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成为一化圣人,铸教育魂造福天下的情怀格局。

    《归宿》是在诠释人生到死的终极意义,书中的故事架构将人生百态浓缩到里面,从而透过故事看清中棠老师的人生哲学思想本质。老师告诉我们,人活着必须有自己的使命,才能体验高尚人生和崇高境界。直致到不可思议的化境状态。大化无我,随物化形!唉,书读完了,心灵深处有一种无言伤感,我的归宿在那里?我从那里来?要到那里去?我们必须义无反顾的追随您!

    感恩中棠老师您的辛勤教导、感恩老师让我懂得怎样触摸到人生更高更高的高度、是您点燃了我的使命、开启了我的智慧武装了我的灵魂,让我去触摸生命的高度!仁者无敌,大爱无疆。我爱您尊敬的邹中棠老师。

  • 2、 经典即人生读后感
    经典即人生读后感(一):站在智者和勇者面前,我汗颜 商丘市第一实验小学 吕雪明 一口气读完了陈琴老师的《经典即人生》,虽然因为时间紧来不及细细咀嚼,但是我已经完全被书中深刻的见解和细致入微的描述给深深地吸引了,好像这么多年来自己的心声完全被一个人畅快淋漓地描述出来了一样,现在才知道自己的很多想法只停留在美好的梦想,现在却早已有人实现并做得格外的好,我仿佛井底之蛙一样,在孤陋寡闻里做着梦,而外面的世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样作为语文老师,陈琴老师是一位有涵养有文化有底蕴的老师,而自己却显得浅薄得多。同样是上语文课,陈琴老师呈现的是朴实深厚的课堂,而自己却在教学程序里精雕细琢,忽视了学生的存在。 现在似乎忽然醒悟,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根本,而教师的表演如果占了课堂的主流,就是再花哨的表演也算不上真正的优质课。而我们的教学却恰恰走在这个主流里无法自拔。 我们用一整年的时间去教两本语文教材,看起来分析得很透彻,学生不会作文不会阅读理解。陈琴老师用相同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几百卷,写下千万言,这是何等的效率? 一百年来,我们是在以教外语的方式教母语的。那种条分缕析,那种掰开揉碎似的讲解无疑是浪费了大好的时光,如果一个孩子读了很多书但是一篇也没有背会的话,就等于把书又还给了作者,蜻蜓点水似的学习不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写作业就无从谈起,所以诵读和积累是语文学习的根,陈琴老师的这个观点我十二分地赞同。 做了十几年的语文老师,现在才领悟到陈琴老师那句话的分量:教人求学问者自己不一定真的有学问,教人读书者自己不爱读书,教人作文者自己不会写作,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想这更是我的悲哀,我一直都在教学生学习,但是自己常常无暇学习,我一直在教学生作文,但是自己却很少写出一篇文章。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的如此,一个会读书的老师才会教书,一个能写作文的老师才能教出好的作文,之前自己做的,真的是太少太肤浅了。用误人子弟来形容自己一点儿也不为过,看着陈琴老师的书,我一边嘘唏赞叹一边觉得汗颜,自己这些年来究竟都在做些什么啊?不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吗?倘若我再不警醒和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真的枉为人师了。 想到那个句子: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自己苦苦寻觅了很久的语文教
  • 3、 《经典即人生》读后感
    我要去富阳 --读《经典即人生》所感 写下这个题目,先要说说我接触《经典即人生》的缘起。 我是好未来教育旗下智康一对一的一名语文老师。去年,我有幸接触到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这孩子曾跟随陈琴老师学习过,他很喜欢陈琴老师。孩子妈妈对我说,很遗憾,陈老师去了杭州,没法再教他了。我问孩子妈妈,陈老师讲课有什么特点?孩子妈妈说,陈老师很博学,能很好地驾驭经典,也能很好地调控孩子。我又问孩子,你为什么喜欢陈老师。他说,上陈老师的课不算是上课,那是“读经”,比较好玩。我在意外与好奇之余,打开了孩子妈妈给的陈琴老师的博客。 通过博客,我为陈老师深厚的积累所震撼,便抢占先机般地关注了她的博客;读着她的博文,我了解到陈老师已经出了一本名为《经典即人生》的书了。于是,我迫不及待地买来看了。看后,直如醍醐灌顶。同时,也深感自己作为一位语文老师的不足。 其实,我在接触《经典即人生》之前,也曾在尹建莉女士的教育专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上读到过关于语文教育的建言,当时已经意识到及早让孩子建立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并且我自己也已经是实践者了--我的孩子已经三岁半了,《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及唐诗等,我都和她一起背诵了一些。但是,透过尹建莉女士的书,我只是认识到阅读经典的重要,却不知该给孩子读哪些经典,也不知当以何种方式进行。另外,有趣的是,我曾发现我的孩子愿意听我诵读经典,却不大有耐心听我讲长篇童话故事。我有点怀疑自己让这么小的孩子接触“古董”会不会有问题--现在知道是由于她当时年龄小,没耐心听那么长的故事。而就在那迷惑的时候,我接触到了陈琴老师的《经典即人生》。陈老师的话,及时地点醒了我。我也才确信,我正走到了“读经”的路口。 读完《经典即人生》,因为我本人非常欣赏书里的一些观点和做法,对陈老师本人的风骨也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所以我很快就把此书推荐给家长们--我所在的公司有二个群,一个是小学升初中的交流群,一个是广州初中交流群。群里的成员,除了我们公司的几个维护群的伙伴,就是些关注孩子学习并经常相互讨论的家长。推介之初,我向家长们宣传了陈琴老师的经典素读理论。没想到有的家长马上就回应说,陈琴老师的课,我也听过,觉得很赞。还有家长说,可惜广州的初级中学以及高级中学中,鲜有能贯彻经典素读理念的,都是以传统教材为纲。甚至,有的家长看我
  • 4、 白色经典读后感800字2024

    【第1篇】

    抗日救亡的烽火在胶东半岛昆箭山区燃烧。王官庄贫农冯仁义,为逃避恶霸地主王唯一的迫害,两年前只身闯关东,留下仁义嫂拉扯着五个孩子艰难地度日。牛倌出身的共产党员姜永泉领导乡亲们武装暴动。仁义嫂的大女儿娟子拿起父亲的猎枪参加这场殊死的战斗。暴动胜利,王官庄群众公审并枪决了王唯一,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仁义嫂冲破重重阻力,支持娟子当妇救会长,投入抗日斗争的洪流。秋末的一个夜晚,国民党特务、王唯一的叔伯兄弟王柬芝奉命回到王官庄。他伪装进步,骗取群众信任,当了小学校长。其妻虽出身破落地主家庭,却不甘做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不堪丈夫的精神折磨,爱上了长工王长锁,并生下女儿杏莉。王柬芝利用妻子的隐私,挟制王长锁为他传送情报,进行特务活动。伪军分队长、王唯一之子王竹根据王柬芝的情报,带领日伪军洗劫王官庄,残酷地杀害了副村长七子等人。群众怀着仇恨的怒火祭奠烈士,村党支书德松、娟子的弟弟德强等参加于得海团长率领的八路军。

    作品所塑造的母亲——仁义嫂的形象,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而丰满的革命母亲英雄形象,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同时,也标志着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可以看出,作者是怀着无限的深情来塑造母亲的形象的,鲜明地刻画了母亲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征:慈爱心肠和革命意志。

    作品把母亲置于王官庄极其严峻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在公与私、生与死的抉择面前,充分展示她性格中慈爱心肠与革命意志这两个特征,真实地描写了她的觉醒和成长,具体地写出她从一个只知爱自己子女的母亲到爱革命、爱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为革命奉献一切的革命母亲的性格发展过程,并注意揭示母亲性格发展过程中多方面的矛盾心理,使得母亲的形象血肉丰满,也使得读者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怎样变为灵魂高尚的革命母亲的过程。当大女儿娟子拿起猎枪参加革命活动时,母亲的一家正处在极端困苦的生活中。大伯一家数口被恶霸地主王唯一害死,丈夫又被逼走,母亲独自拉扯着5个年幼的孩子,娟子是她唯一的帮手,母女相依为命,而且,斗争的环境又是那样的险恶,母亲怎么能不为娟子担惊受怕呢?但是,公审大会和娟子亲手枪毙大仇人王唯一的现实教育了她,“有一种东西,像是一把火从她内心里烧起来”——母亲的革命意识开始苏醒了。面对封建家族的传统压力,她更加认定“娟子是好孩子”,毅然支援娟子干革命工作。敌人烧毁母亲的房子

  • 5、 儒家经典读后感

    儒家经典读后感(一)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孟子》这本书,这是一本能教育我们怎样做人的书,同时也是一位良师益友,《孟子》的读后感。

    所谓闻名不如见面,今天,我就有幸读到了这本能让我们终身受益的书。

    关于教我们怎样做人的书我读的不多,但也涉猎过一些,比如《三字2020经》、《弟子规》等。但这本书对我影响比较大。这本书主要写了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身边发生的一些故事,我读后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里有几个故事深深地记在我的脑海里,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做《师友之道》。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孟子说过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心,这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为政治应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交友不能看这个人的财产和地位,重要的是看这个人是否有才能,值不值得让你学习,这样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在这本书里还有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成熟自己》。

    在这个故事里讲的是仁义,这个经常听到的词,在孟子看来,就好像良好的种子一样,种下去以后生根发芽,耐心呵护,最终使之成熟收获。如果种下去了,但没有收获,那和杂草没什么区别了。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每个人都要追求人生目标,都要追求自己理想的人格,如果半途而废,那自己付出的再多努力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通过读《孟子》这本书,使我真正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我爱这本书,我不会忘记它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在茫茫人海中,和所有心中满怀激情的年轻人一样慢慢的摸索前进。我一直认为:前人总结的经验教训固然重要,但真正来说,有些事情非得自己琢磨出道理来。 我们往往很容易被自己的惰性打败,很容易被自己的弱点打败,也容易受不良习气的干扰。《儒家经典语录》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这段话是说:能够做到诚恳的人,往往是选择了善道而坚持不渝地实行它的人。这种人往往还要广泛地学习知识,详尽地探讨事物的原因,谨慎认真地思考问题,明确地辩别是非,并且切实地去做。诚 ,是一种执着;诚,是一种信念;诚 ,是一种精神。懂得笨鸟先飞,就是诚;懂得笨鸟多飞,就是诚 ;懂得学以致用,就是诚;懂得契而不舍,就是诚 。 所谓精诚所至,

  • 6、 经典常谈的读后感

    经典常谈的读后感(一)

    这个暑假我读完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一书,该书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囊括了朱自清先生对于例如四书五经等一系列诸子百家作品的独到见解,可谓是国学入门书,让我深有感触。

    朱自清先生的这本书的书目编排顺序上依次是:说文解字2020,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书中自序中说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按照传统的已经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所以这样一个比较循序渐进的次序也让读者能更好地来理解该书的宗旨。朱先生也说,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史,子,集就必须先从理解字2020义开始,所以他选择把《说文解字2020》放在第一位,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通观整本书,朱自清先生不仅对于每一部着作都做了精辟的解释,其中更包含了他自己独到的见解。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它不仅仅是所谓的经典常谈,更是一本对于经典着作的导读。

    纵观世界,现在全球一体化已经深入我们的内心,世界市场也已经初具规模,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新的文化,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已经越来越少的在关注我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少的家庭会给自己的孩子接受最传统的教育,越来越少的孩子了解我国古代还有如此精妙的作品,当然这也包括我自己。在读《经典常谈》这本书之前,我只知道我国古代有一段时期百家争鸣那段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我并不了解它们,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我国古代的作品,是我国历史上最璀璨,也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虽然,我们目前无法改变这些我国的传统文化正在走向没落的现状,但我相信就目前而言经典是不会消失的。如果我把经典比作一个景点,那么这一景点一定需要一个向导,而朱自清先生的这一本书正好充当了这一角色,他在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何谓经典,更介绍了这些经典可以流传千古的原因,在这本夹叙夹议的书中,我了解了我国古代经典的博大精深。

    那么然是经典常谈,那么这也就说明我们不应该却忘记这些经典,因为无论什么时候,学习这些经典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有意义的。

    经典常谈的读后感(二)

    最近读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一书,自朱自清先生逝世已六十余年年,看了这本书,书中字2020里行间都闪现出他嚼饭哺人孜孜不倦的精神,使人追怀不已,并为其短暂的生命而惋惜。

    书中从普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出发,对《说文解字2020》、《周易》、《尚书》、《诗经

  • 7、 经典常谈读后感

    经典常谈读后感(一)

    最近我读了朱自清先生撰写的《经典常谈》一书,朱先生离开我们已有62年了,他作为我国现代作家以及他的优秀的散文作品《背影》、《荷塘月色》等永垂在我的心中。看了这本书,就觉得书中字2020里行间都闪现出他那种嚼饭哺人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使人对其追怀不已,并为其只有50岁的生命而惋惜。

    作者在书的序言中阐述了何谓经典,经典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由中国文字2020记载下来的东西。然后说明经典都包括哪些书籍,这些书籍共有十三种。这十三种书籍的作者,产生的原因,书的内容,及该书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分别逐一地作了介绍,这种夹叙夹议的过程就构成了全书的内容。这本书既可以看做是散文集,又可以看做是教科书,因为朱先生在书的序言里说,经典训练是中等以上教育里的必要项目之一。他的这一主张得到当时教育部的认可和教育界许多人士的赞同。

    如果把接触经典的人比作游客,那么朱先生很像一位向导。当游客想要参观一个岩洞时,他先在洞外给讲说一番,让游者心里有个数,不至于进了洞去感到迷糊。他可真是个好向导,自己在里面摸熟了,知道岩洞的成因和演变,能按真际讲说,绝不会说这儿是二龙戏珠;那儿是八仙过海,是某高士,某仙人塑造的,求真而并非猎奇的游客自然欢迎这样的向导。

    经典常谈读后感(二)

    这个暑假我读完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一书,该书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囊括了朱自清先生对于例如四书五经等一系列诸子百家作品的独到见解,可谓是国学入门书,让我深有感触。

    朱自清先生的这本书的书目编排顺序上依次是:说文解字2020,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书中自序中说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按照传统的已经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所以这样一个比较循序渐进的次序也让读者能更好地来理解该书的宗旨。朱先生也说,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史,子,集就必须先从理解字2020义开始,所以他选择把《说文解字2020》放在第一位,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通观整本书,朱自清先生不仅对于每一部着作都做了精辟的解释,其中更包含了他自己独到的见解。

    经典常谈读后感(三)

    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它不仅仅是所谓的经典常谈,更是一本对于经典着作的导读。

    纵观世界,现在全球一体化已经深入我们的内心,世界市场也已经初具规模,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新的文化,作为新时代的我

  • 8、 经典着作读后感

    经典著作读后感(一)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这本书你一定不陌生吧!我喜欢《弟子规》,特别是余力学文这部分。

    余力学文这部分讲的是怎样学习。我尤其喜欢这句: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妨把学习计划定得宽松一些,但在实际执行时要抓紧用功,不懈怠、不偷懒。只要工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通达了。我在生活中也是这样,该玩的专心玩,该学的认真学,不能一心二用。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告诉了我读书方法。是啊,遇到好词好句和不懂的地方要做好笔记,以便向别人请教,这不正是爸爸妈妈教育我要做的吗?

    我喜欢读书、看书。自从我看了余力学文中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时,知道了把书读好要有信心,还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三者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这使我联想到我读书时的情形。我只是一味地看,虽然很用心,但并没读出声,只是默读。所以我的读书水平一直没有提高,直到看了《弟子规》以后,我才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改正了。

    经典著作读后感(二)

    红楼梦里面有很多我喜欢的人物,比如贾宝玉、袭人、宝钗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林黛玉,为什么呢?因为作者把林黛玉与众不同的特点。

    林黛玉是古典名着《红楼梦》中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四大家族贾家第四代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宝玉的姑表妹,贾母的亲外孙女。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

    黛玉聪慧无比、琴棋诗画样样俱佳,尤其诗作更是大观园群芳之冠。

    在《黛玉葬花祭花魂》这篇文章里,更突出了林黛玉多疑与敏感,多疑表现在黛玉在敲怡红院的门时,晴雯没有开门,黛玉又听见宝钗和宝玉在里面说说笑笑,不禁流下了眼泪。敏感表现在当第二天,宝玉来找黛玉,黛玉哭个不停。

    黛玉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离情别绪。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比如在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湘云和黛玉在月夜作诗,湘云作了上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了下句:冷月葬花魂。就表现了黛玉离别时的情绪。

    曹雪芹对每个人物的形象刻画的都不一样,而且还清清楚楚的、对比鲜明,尤其是林黛玉丰满的人物形象,这正是写作的妙处,我们要认真学习他的写作方法呀!

    经典著作读后感(三)

    《西游记》读后感

    在我众多的书中,有一本特别显眼的、红色封皮的书,

  • 9、 经典读后感

    经典读后感(一)

    这几天,徐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国学经典》这一本书,并且还给我们打印了这本书里比较好的名言,让我们多背,让这些名言永远做我们的生活导航。我们通过多读、多背,渐渐的了解了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我们就可以以字2020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没有一个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意气的人。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的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最高境界读名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着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经典读后感(二)

    今天,我把妈妈给我买的《经典阅读》这本书全部都看完了,在这本书里面我看到了许多许多的童话故事,有灰姑娘、有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还有飞上天的鱼,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个哈哈笑

  • 10、 《活着》经典语录_经典语句_名句摘抄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经典句子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活着经典句子摘抄,欢迎阅读赏析!

    活着经典句子精选:

    1、人是为了纯粹的活着而活着,而绝非为了活着以外的事情而活着。

    2、这孩子也不做错事,让我发脾气都找不到地方。

    3、鸡养大了变成鹅,鹅养大了变成羊,羊大了又变成牛。

    4、他是可以看到自己过去的模样的人准确看到自己年轻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如何衰老。

    5、那件绸衣我往身上一穿就赶紧脱了下来,那个难受啊,滑溜溜的像是穿上了鼻涕做的衣服。

    6、那时候最多的就是子弹了,往哪里躺都硌得身体疼。

    7、老子就是啃你家祖坟里的烂骨头,也不会向你要饭。

    8、女人啊,性子上来了什么事都干,什么话都说。

    9、我知道他不会和我拼命了,可他说的话就像是一把钝刀子在割我的脖子,脑袋掉不下来,倒是疼得死去活来。

    10、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缺乏热情,仿佛是道听途说般地只记得零星几点,即便是这零星几点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记忆,用一、两句话表达了他们所认为的一切。

    11、抬担架的都猫着腰,跑到我们近前找一块空地,喊一、二、三,喊到三时将担架一翻,倒垃圾似的将伤号扔到地上就不管了。

    12、这钢铁能造三颗炮弹,全部打到台湾去,一颗打在蒋介石床上,一颗打在蒋介石吃饭的桌上,一颗打在蒋介石家的羊棚里。

    13、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14、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15、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活着经典语录集锦:

    1、俗话说是笨鸟先飞,我还得笨鸟多飞。

    2、我知道他不会和我拼命了,可他说的话就像是一把钝刀子在割我的脖子,脑袋掉不下来,倒是疼得死去活来。

    3、你的命是爹娘给的,你不要命了也得先去问问他们。

    4、人啊,活着时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时候也会想个法子来宽慰自己。

    5、福贵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喜欢回想过去,喜欢讲述自己,似乎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

    6、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7、女人都是一个心眼,她认准的事谁也不能让她变。

    8、那时候最多的就是子弹了,往哪里躺都硌得身体疼。

    9、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

    10、那件绸衣我往身上一穿就赶紧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19

  • 2023-06-1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22-10-08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8

  • 2022-03-18

  • 2023-05-24

  • 2023-05-06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19

经典读后感
经典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经典读后感,2024经典读后感,教您怎么写经典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