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活着读后感片段 > 地图 > 活着读后感片段,2024活着读后感片段范文大全
活着读后感片段相关栏目
活着读后感片段热门栏目
活着读后感片段推荐
活着读后感片段

(共 2359 篇)

  • 活着

    《活着》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等主演的剧情电影,于1994年6月30日在中国香港上映。

    影片以中国内战和新中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为背景,通过男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坎坷经历,反映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

    该片在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大奖、最佳男演员奖等奖项。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观《禁毒片段》后感

    观《禁毒片段》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关于禁毒的片段,这部禁毒片段的内容,真让我为之惊讶。

    我国吸毒人数近三十八万人,青少年占了绝大多数。其中,死亡的近三十万人。因吸毒破坏公共设施,违反治安,整整占了70%。这是个多可怕的数字啊!而其中一个例子,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毒品的危害性。

    有个家庭的丈夫,原本是一位品质很好的人,他有一个孩子,而且家庭也很富裕,家里什么家用电器都有。但吸毒以后,他完全失去了理智,不但把家里值钱的东西拿出去变卖,换成毒品,而且自己断送了宝贵的生命,给妻子和儿子带来悲痛。看,一个孩子就这样没了自己的父亲。而当时,他家里只有一部黑白电视机。

    看完了这部禁毒片,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吸毒,可以让人失去生命,失去金钱,令家人带来心灵上的创伤,还破坏了社会治安。而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如果没有了这一班青少年,谁来建设祖国?我们的国家可能又回到了贫穷落后、被人欺负的日子。

    是谁夺走了他们的家园?是谁夺走了他们的生命?又是谁带给他们痛苦?那就是毒品!我们一定要抵制毒品、防止毒品、禁止毒品来危害我们的身心!让毒品这只魔鬼从中国的土地消失!

  • 2、 《灯光2》片段读后感
    《灯光2》片段读后感 惠州一中实验学校八年级 李鑫源 买了一本邓野老师的《灯光2》,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读了几个片段,就发觉邓野老师真是文采飞扬,但我并不是完全赞同他的观点。 读了《灯光2》中的《人生难得一知己》,心里,十分佩服邓野老师。因为现在这个社会已经很少人能够做到“为了朋友,为了兄弟,可以倾尽所有而不后悔。”但我对此还有另一方面的见解,首先,人的一生不可能只有友情,或者说不可能只有任何一方面的情感。所以我认为讲兄弟义气是好的,但倾尽所有就有点过了,你不还有老婆孩子吗?我认为对待这种感情做到心中无愧就好。 还有邓野老师的《中国教育之殇》,读了之后深有感悟。对于邓野老师所写的“吐槽之人往往自身不够优秀,但凡有修养、底蕴的人是不会吐槽的,因为他们懂得尊重,懂得理解。”表示深深的质疑。我虽然见识没有邓野老师那么广,但我曾有幸碰到过两位语文老师,我看过他们的些许文章,看完之后发现他们的底蕴非常深厚,他们曾吐槽过2018的中考作文《恒》,所以我并不认同邓野老师的观点。 我觉得吐槽并不就意味着不尊重,而是恰恰相反。我认为那些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情,碍于情面而不敢于吐槽,不敢于去指正别人错误的人才是对人的一种不尊重。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得罪请多包含。 老师的话: 邓野老师是一位善于思考、勤于写作的语文老师,几年前,他出版了个人专著《灯光1》,前不久,《灯光2》闪亮登场,深得老师学生家长喜爱。 不错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本质上讲,读者的每一次阅读,都是和作者的思维碰撞、思想对话。作为语文老师的我经常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积极思考、多写读后感,只要言之成理,就是值得肯定的。我甚至戏言:数学老师需要的是求同,语文老师需要的是求异,试想,一所学校一个年级几百号学生写出的文章如果都是一样一样的,那得有多可怕! 基于此,我大胆推出了李鑫源这则所谓的读后感。

  • 3、 童年片段读后感

    童年片段读后感(一)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童年》这本书中的阿廖沙用苦难的一生和用于拼搏的精神诠释了这个道理。

    阿廖沙那悲惨、令人怜悯,令人感叹,令人同情的童年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阿廖沙自幼丧父,随着父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这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艰苦命运的开始。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外祖父掌管着家里的一切,脾气非常暴躁、视财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时常因为犯错而被痛打;两个舅舅常为了分家而争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没有地位,任丈夫打骂,发泄。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这是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

    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肮脏和丑恶,那幼小的心灵因受到许多许多次沉重打击而深深震动。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样的人,甚至可以说成算是阿廖沙的亲人,保护和支持了阿廖沙它向我们展示了那些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阿廖沙深深地体会到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丑恶。老百姓身处黑暗而不知的奴性与麻木,和年轻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追求自己所希望的生活苦难历程。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是全家人的精神支柱。

    《童年》读后感《童年》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在精神上或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强地走了过来。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丧父,随着父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着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艰哭命运的开始。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外祖父掌管着家里的一切,脾气非常暴躁、视财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时常因为犯错而被痛打;两个舅舅常为了分家而争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没有地位,任丈夫打骂,发泄。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

  • 4、 围城精彩片段+片段赏析

    【精彩片段】

    吃晚饭时,丈人知道鸿渐下半年职业尚无着落,安慰他说:“这不成问题。我想你还 是在上海或南京找个事,北平形势凶险,你去不得。你回家两个礼拜,就出来住在我这儿。我银行里为你挂个名,你白天去走走,晚上教教我儿子,一面找机会。好不好?你行李也不必带走,天气这样热,回家反正得穿中国衣服。”鸿渐真心感激,谢了丈人。丈母提起他婚事,问他有女朋友没有。他忙说没有。丈人说:“我知道你不会有。你老太爷家教好,你做人规矩,不会闹什么自由恋爱,自由恋爱没有一个好结果的。”

    丈母道:“鸿渐这样老实,是找不到女人的。让我为他留心做个媒罢。”

    丈人道:“你又来了!他老太爷、老太太怕不会作主。咱们管不着。”

    丈母道:“鸿渐出洋花的是咱们的钱,他娶媳妇,当然不能撇开咱们周家。鸿渐,对不对?你将来新太太,一定要做我的干女儿。我这话说在你耳里,不要有了新亲,把旧亲忘个干净!这种没良心的人我见得多了。”

    鸿渐只好苦笑道:“放心,决不会。”心里对苏小姐影子说:“听听!你肯拜这位太太做干妈么?亏得我不要娶你。”他小舅子好像接着他心上的话说:“鸿渐哥,有个姓苏的女留学生,你认识她么?”方鸿渐惊骇得几乎饭碗脱手,想美国的行为心理学家只证明“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这小子的招风耳朵是什么构造,怎么心头无声的密语全给他听到!他还 没有回答,丈人说:“是啊!我忘了一效成,你去拿那张报纸来我收到你的照相,让文书科王主任起个稿子去登报。我知道你不爱出风头,可是这是有面子的事,不必隐瞒。”最后几句话是因为鸿渐变了脸色而说的。

    丈母道:“这话对。赔了这许多本钱,为什么不体面一下!”

    鸿渐已经羞愤得脸红了,到小舅子把报纸拿来,接过一看,夹耳根、连脖子、经背脊红下去直到脚跟。那张是七月初的《沪报1教育消息栏里印着两张小照,铜版模糊,很像乩坛上拍的鬼魂照相。前面一张照的新闻说,政务院参事苏鸿业女公子文纨在里昂大学得博士回国。后面那张照的新闻字数要多一倍,说本埠商界闻人点金银行经理周厚卿快婿方鸿渐,由周君资送出洋深造,留学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德国柏林各大学,精研政治、经济、历史、社会等科,莫不成绩优良,名列前茅,顷由德国克莱登大学授哲学博士,将赴各国游历考察,秋凉 回国,闻各大机关正争相礼聘云。鸿渐恨不能把报纸一撕两半,把那王什么主任的喉咙扼着,看还 挤得出多少开履历用的肉麻公式。怪不得苏小姐哥哥见面了要说“久仰”,怪不

  • 5、 关于《校门》片段及其感悟_校门读后感1000字

    从来没有如此坚定的想要实现一个想法,只是一个想法。我想写一本长长的书,写自己的青春年华,写那些曾经出现在生命里又消失不见的人,写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写一切我所见的和我所想的然后把我经历过的那些感动带给别人分享。

    我只是想离开这个地方。

    我深知这个世界的美好,却看到更多黑暗的嘲弄。很多时候我像是在黑暗里独自站上一坐独木桥,无法前行,也不能回头。于是我以沉默的姿态冷冷的和这个世界对峙,可只有我自己知道,心很慌。因为看不清前方的路,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方式继续走下去。

    所以我想离开,我也想像三毛一样去看看撒哈拉沙漠的广阔,去看一看那空气里充斥的,究竟是绝望还是希望。或者到更远更安静的地方去吧,在遥远的云层,在荒芜的边缘。总有一个地方,能让痛苦的灵魂得到救赎。

    请原谅我无法打出全部文章的内容,只是用片段做了对比,一个是对未来憧憬的健康孩子所写的文章,另一个是受尽悲伤的孩子写的,我无法全部打出来,因为很长,与此同时,我的内心不不是那么好受,我反复阅读着,细细品味最后一段话:

    我写这个故事,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去想。小时候自信满满的认为只要有毅力和勇气,就有机会改变这世上所有的不公平。上帝是公平的我想说这只是人们聊以自慰的谎言罢了。有人正在温暖的屋子里享受天伦之乐,有人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在寒冷的雪地里独行。

    我也相信人得本性是善良的,只是这世界太大,我们却那么渺小。所以如今已经认清这一点的我再也寻不回以前的勇气和信心改变世界,这确实不是我们能做到的。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始终生活在阳光下,就否认这世界上的黑暗。

    看过太多不幸的人,我想靠近他们,我想温暖他们。

    哪怕,只做一个莫芊。

    终于,受感动,我还是很有毅力的打完了后记,因为,也许那就是这篇长长的文章的精髓。这段话的每一句都让我很感慨。我看了很多遍,所以,我希望你们也能认真地看,还是说一句,很抱歉没能把全部文章打出来,因为,我想如果你们看到这整篇文章,你们会得到很多不一样的想法。

    尽量去关爱身边沉默的人,他们,也许你只能关爱他,也许周围人会忘记,也许你会忘记,但是,他们不会忘记,因为他们的内心,受到了伤,任何一个能温暖他们的人,他们都会永远记住,尽管不能温暖全世界受伤的人,只要温暖身边的人,就够了!

    接下来,听好:

    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一个人。他不被这个世界接纳,他被所有的人嘲笑和看不起,他只剩下掌心里闪烁着的梦想的微弱光芒。

    如果有这样

  • 6、 骆驼祥子片段读后感

    骆驼祥子片段读后感(一)

    读《骆驼祥子》第四章片段有感

    片段:

    怎么办呢?老头子指着那些钱说。

    听你的!

    再买辆车?老头子又露出虎牙,似乎是说:自己买上车,还白住我的地方?!

    不够!买就得买新的!祥子没看刘四爷的牙,只顾得看自己的心。

    借给你?一分利,别人借是二分五!

    祥子摇了摇头。

    跟车铺打印子,还不如给我一分利呢!

    我也不打印子,祥子出着神说:我慢慢的省,够了数,现钱买现货!

    感想:

    从上文可以看出,祥子买第二辆车,并不想借别人钱,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再挣出一辆车来。这就叫自力更生,会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会面临更多的考验,但我们大都是独生子女,自理、自立的能力不是很强。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认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在改革开放以后,大多数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就更要求我们学会严格要求自己,自理、自立,减轻依赖心理,将来在社会上立足。

    要想自力更生,除了有良好的意志品质,还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与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好好学习,撑起未来的一片天。

    读《骆驼祥子》第十章片段有感

    片段:

    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和那个破布头与棉袄,都像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地立在那里。听说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的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然后,坐在原位,低下头去,仿佛非常疲倦。

    哎!老者像是乐,又像是哭,向大家点着头。到底是哥儿们哪!拉座儿,给他卖多大力气,临完多要一个子儿都怪难的!说着,他立了起来,要往外走。

    吃呀!大家几乎是一齐的喊出来。

    我叫小马儿去,我的小孙子,在外面看着车呢!

    感想:

    读了这个片段,我感到十分温暖:祥子的积蓄也不多,却给需要帮助的人买包子吃;老者对此也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也要有一颗爱心和一颗感恩的心。

    面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给予是快乐的,一个人只要有一颗爱心就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价值,帮助他人的欢乐。奉献使人快乐,使人充实,使人高尚。

    面对他人对自己的帮助,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并用行动付诸回报。

    只要人人都有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读《骆驼祥子》第八章片段有感

    片段: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

  • 7、 《故乡》片段赏析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瓜地,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想一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当“我”记起童年时的“故乡”,浮现在脑海里的首先是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沙地上的碧绿西瓜,整个大自然是那么静谧,那么安详,但在这个静谧的世界上,却有着活泼的生命。这活泼的生命给这个幽静的世界带来了动态的感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捏一柄,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胯下逃走了。”它幽静而沉闷,活泼`而不杂乱。和谐自然,是一个另人心旷怡的世界。
  • 8、 《活着》读后感:为活着而活着

    余华的这本《活着》被几个朋友推荐过了,不知道我是出于偏见还是什么,总觉得这本书大抵描写的也是五六十年代农村的故事,就像《白鹿原》,这类书大多称之为名作,但我好像就是一个单纯喜欢读故事的人,喜欢高潮迭起、迂回曲折,对这类太深刻的作品反而是不大感冒的。

    和朋友聊起读书,这本《活着》再次被提及,我想是应该看看了,从下载下来到读完,两天时间,像着了迷似的,越读越被深深的打动,越是停不下来。

    一个人的一生装进了一本仅仅几百页的书,没有对人物心理浓墨重彩的渲染,只是简单的叙述。讲的人娓娓道来,平静的叙述,听的人心里却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静,这大概就是余华的高明之处吧!

    福贵,又富又贵,多好的名字啊,这也是他的父母对他的期望,光宗耀祖、又富又贵,可他的一生却是潦倒穷困、厄运相随。年少轻狂,仗着家里吃喝嫖赌,等到输光家产,父母离世才幡然醒悟,但觉悟、改变并没有阻止厄运的脚步,在那个年代生活本就难以为继,儿子、妻子、女儿、女婿、外孙又相继离世,只剩下他孤零零的活着,他亲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亲人,与一头老牛为伴,书中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活着不是为外在的事物而活着,而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活着,对福贵而言只是一种生活状态,他的心经历太多苦难,已变得波澜不惊,看透人生的磨难,才豁然开朗,才能够平静的叙述那些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才能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安静的度过人生的黄昏。

    福贵的故事能够打动人不是因为命运给了他接二连三的打击,而是那种经历苦难、看破人生后的豁然开朗,亲人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故事并不离奇,但却是异常痛苦的,当亲人相继离开后,福贵大可以一死了之结束这悲剧痛苦的人生,可他没有,他选择接受,好好的活着,种种地、唱唱歌、和老牛说说话,他困苦的一生让人感慨,但他平静的讲述才真的让人心疼,真的打动人!

    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容要承受众多难以接受的痛苦,却依然要坚韧、顽强,这大概就是生命的力量,活着的意义罢!

    ps:有的酒越品越香,有的书越读越深刻,看来以后读书得沉下去。

  • 9、 优美片段及读后感

    优美片段及读后感(一)

    读《季羡林散文精选》有感

    前段时间无意间在图书馆的桌子上发现了这本书,当时没什么感觉,就随便翻了几页,本以为没什么好看的,因为经常碰到这种情况,也没发现什么好看的书,而且很久没看课外书了,但是那天晚上在图书馆看到闭馆,并且借了回来。自己带的书动都没动,可见当时我是深深的被这本书吸引了。也许是很久没有阅读的缘故,也许是一时兴起,当时感觉这本书很不错,就一直看了下去。我感觉这本书确实挺不错的,毕竟现在很少有人去好好的去看完一本书,除了对自己兴趣很大的,要不就是小说什么的。当然也不能否定看小说是没有好处的,但这种大家的作品越来越很少有人去看了,虽说现在大多数人知道各方面的大家的名字2020,但很少有人去阅读他们的作品。这本书涉及了很多方面,包括人生,爱国,孝道,朋友,世态炎凉,有为有不为等等很多,不过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为有不为这方面,以及季老先生的写作风格。

    对于有为有不为:书中写道: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做的事,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中国有句古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可见善恶是有大小之别的,应该不应该也是有大小之别的,并不是都在一个水平上。什么叫大,什么叫小呢?这里也用不着繁琐的论证,只需动一动脑筋,睁开眼睛看一看社会,也就够了。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为有所不为,一旦为错了,就依然回头。这是我总结这本书关于有为有所不为的主要介太多,但足以让人对此有很好的理解,发人深思。像我们学生现在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自己能够好好想想。

    对于季老先生的写作风格:季老先生学贯中西,所以他的散文涉及的事物多,范围广,文中引经据典之处也颇多,所以需要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味,在咀嚼品味中产生画面感来。如《西双版纳礼赞》中写道:你看那参天的古树,它从群树丛中伸出了脑袋,孤高挺直,耸然而起,仿佛想一直长到天上,把天空戳上一个窟窿。大叶子的蔓藤爬在树干上,伸着肥大浓绿的胳臂,树多高,它就爬多高,一直爬到白云里去。一些像兰草一样的草本植物,就生长在大树的枝干上,骄傲地在空中繁荣滋长。大榕树劲头更大,一棵树就能繁衍成一片树林。粗大的枝干上长出了一条条的腿;只要有机会踏到地面上,它立刻就深深地牢牢地钻进去,仿佛想把大地钻透,任凭风多大,也休想动摇它丝毫。芭蕉的叶子大得惊人,一片叶子好像就能搭一个天棚,影子铺到地上,浓黑一团。读着这样的文字202

  • 10、 西游记片段读后感

    西游记的读后感600字2020(一)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长篇章回体小说,这部小说记载了师徒四人要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种的困难,他们为了取到真经,挑战了八十一种的困难,还受了许多伤呢

    师徒四人最忠厚的是沙僧,他忠厚老实,一心想取到真经,令我感叹不已。

    猪八戒,大家都知道,他好色好吃好玩,一心贪婪,做不成事。他遇到困难时,只想着退缩。他取到真经时,还求佛祖让自己下凡来玩呢!别忘了,他就是这样被玉帝贬下凡来的。

    孙悟空最大的特点是勇敢,他不怕困难,打走妖魔鬼怪。如果师父被抓了,他一定会想办法救出师父。他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唐僧就是啰嗦可是是个善良闵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有昏庸顽固,是非不分。 意志坚强,慈悲善良。 是一个虔诚执着的佛教徒,在取经的过程中坚定,从不懈怠动摇,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屈服,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终成正果。另一方面,又性情和善,连凶残的敌人也可原谅,偏听偏信。

    《西游记》让我领悟到办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绝非易事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经历了众多的险难,并非全是玄虚离奇的就拿我们的学习来说吧,我们经历的每一天又何尝没有困难呢?我们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到高中毕业考大学又何尝仅仅是九九八十一难呢?战胜困难的过程,就孕育了成功唐僧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是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才得以成功这又让我懂得了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的道理。

    中国有四本书非常有名,它们是四大名着:《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还有《西游记》。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西游记》。

    《西游记》的作者是罗贯中,是一部充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唐僧和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的故事。

    在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大师兄孙悟空。他原来是一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他是一个天真烂漫、调皮任性的无拘无束的野猴。他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定海神针;游乐地府撕碎生死簿;大闹天宫,偷吃仙桃仙丹,不把玉皇大帝放在眼里,还自封齐天大圣。用他的七十二变大闹天宫,惹怒了如来佛祖,便被佛祖压在五指山下,唐僧救了他,他便跟着唐僧西天取经。为了师傅的安危奋不顾身的他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他对付这些人从来都不手软,尽管许多时候并不被唐僧所理解,他仍是义无反顾地将他们扫除。哪怕事后又被各路神仙将妖魔领了回去,甚至招致唐僧狠心驱逐,除害护航之心

  • 2019-09-21

  • 2019-10-19

  • 2023-05-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2-07-05

  • 2022-01-09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9

  • 2023-03-07

  • 2019-10-12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活着读后感片段
活着读后感片段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活着读后感片段,活着读后感片段大全,活着读后感片段2024,更多活着读后感片段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