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花容月貌读后感 > 地图 > 花容月貌读后感,2024花容月貌读后感
花容月貌读后感

(共 9004 篇)

  • 1、 《花容月貌》观后感

    《花容月貌》观后感

    赵薇的青春回忆在中国上演的如火如荼,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法国著名导演弗郎索瓦-奥容的《花容月貌》也用四首七十年代怀旧歌曲、四个季节中一个女孩的故事来展示令人陶醉又困惑痛苦的青春。

    去年凭借《登堂入室》,奥容在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崭获金贝壳大奖和其他众多国际影展奖项,如今的《花容月貌》再一次显示了这位法国影界俊男的执导天才。不过,虽然是国际电影节的常客,《花容月貌》距他上一次凭借《游泳池》角逐金棕榈,也已经过去十年之久了。

    《华容月貌》讲述一个巴黎中产阶级家庭中的女孩,受到最好的教育,却在青春期性冲动和孤独的年龄,选择了背着家人偷偷做妓女的故事。故事从夏天度假女孩与男孩子的第一次交往开始,在法国著名歌手弗郎索瓦兹-哈迪的四首怀旧歌曲伴随下,经历了一年四季,女孩子也随之在风波中成熟成长。影片仿佛布努埃尔1967年《白日美人》的与时俱进版,不带导演的偏见和评判,在保持距离和写实的镜头下,引领观众对青春的理解和追忆。

    对青春少年的描写,是奥容早期作品的重要主题,前作《登堂入室》回归到这一题材,以男中学生为主人公,不过相比其叙事结构层层设套,新片《花容月貌》主角变成女生,摒弃了对叙事技巧的格外追求,依照一年四季的线性变化定下固定框架,在其中再自由发挥逐层递进。奥容对叙事和剧情发展的掌握已经炉火纯青,流畅自然的镜头下,他挖掘青少年成长中的复杂情怀和阵痛,表达她们的孤单,对性和情感关爱的渴望。新闻发布会上,导演坦承,人们往往会将青春期理想化或者浪漫化,我的青春期遇到过痛苦,我也想如实展示今天的年轻人 。如同女主角,镜头下的青春,是充满忧伤的青春。

    影片《花容月貌》中每个角色的选择和表演都恰到好处,不同季节下分别以弟弟、母亲和继父的视角来进入观察。 扮演17岁女主角的年轻演员玛丽娜-沃奇模特出生,这是她大银幕的第一个重要角色,颇带本色的表演,将一个脆弱孤独同时又内心坚决的忧郁女孩,演绎的风情万众,魅力难挡,完全有资格向最后的影后桂冠发起进攻。

    此外,尤其难能可贵的一点,片中虽有大量直接裸露镜头及性爱场面,但在导演写实风格下,并没有过分夸大和挑衅,而是为充分展示一个渴望摆脱常规、探寻欲望的女孩刻画做服务。

  • 2、 花容月貌观后感

    《花容月貌》是一部由来自法国的剧情电影,影片主要由玛丽恩瓦科特和热拉尔丁娜帕亚等主演,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必须要着重强调,这是一个很美的电影,女主的身材很好,模样也是高级美,很喜欢她那忧郁的眼神,低调的衣着和高傲的神情。电影里面有几个镜头巧妙的借助了光影和镜面反射,例如影片刚刚开始的时候女主乘车离开海边时阳光透过车窗打在她的脸上,衬托了她洁净光滑的肌肤,小巧高挺的鼻子和深邃的眼睛,优雅又有气质,美的不可方物。随着车子向前开动,树影也在向前滑动,整个画面都很清洁自然,灵动传神。

    夏天是灿烂的阳光和蔚蓝的大海,对于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而言,性和爱无疑是既神秘又充满了诱惑的。影片的第一幕便是一个透过望远镜观察下的女主伊莎贝尔在沙滩上漫步,她小心的观察了一下四周,确定无人的情况下解下了自己的胸罩,将双汝裸露在阳光下,伊莎贝尔自然的面对自己美好的酮体,毫无羞涩之情,他的弟弟通过望远镜观察着她,又走到她的面前与她嘻戏,这与后来步入青春期后的他面对性得羞涩和回避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也与被她看见裸体而十分羞涩的继父也形成了对比。

    伊莎贝尔的初夜是和自己的德国男友,但是她感受到的仅仅是一次男女之间的生理活动,她对这次原本很兴奋和期待的性启蒙失望透顶,她看到自己的灵魂站在沙滩上冷漠的看着他们,看着德国男友的屁股在她的身体上一上一下,简单纯粹。伊莎贝尔的独特的恋爱观慢慢的建立起来,这无疑是一个契机。

    伊莎贝尔又回到了城市的家里,十七岁的她隐瞒年纪穿着母亲的衣服开始了援交女的生活,她()遇到的第一个男人是一个老乔治,乔治苍老但是优雅,很绅士很温柔,乔治尊重她,喜爱她的美,这是她第一次援交行为,她还有一丝紧张生熟。但是很快她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然而并不是每一词的她都很幸运,有人会粗鲁的对待她,把她当作一个泄愤的工具。有人会看轻她,嘲笑她而完全没有对自己的婚内招妓行为感到丝毫的愧疚。

    但是伊莎贝尔和老乔治之间形成了一个美好的默契,他们相约在6096,彼此欣赏彼此尊重,爱又互不干涉。但是后来在一次女上位的性活动时,老乔治死了,年轻的伊莎贝尔慌了神,慌乱紧张的离开了酒店,伊莎贝尔原本很舒适的双重身份的生活从此被打乱,在努力学习的高中生身份和充满兴奋愉悦的性快感的妓女身份之间她该何去何从,老乔治的死又给她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还没有看过片子并且打算看片子不喜

  • 3、 十月的悲惨——《十月》读后感

    暑假我看了一本《十月》的书。这本书讲了男生刘诗乐,小时候便没有了爸爸,留下他与妈妈相依为命。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他十五岁时,妈妈也因患了癌症离他而去。诗乐和妈妈玩起了一场死人与活人之间的游戏。

    舅舅对他很严格,毫不留情地一次一次当着大家的面打了他,但他很坚强,他只能默默受着其他人的讽刺、嘲笑。这时她想起妈妈留下的钥匙,打开了他的心房。拿着钥匙,他打开了柜子,里面有妈妈留给他的信。妈妈的第一封信说,只要十月七天不哭,就可以打开下一个柜子,领取奖励。这是妈妈精心设计的闯关游戏,没有辜负妈妈的期望,完成了第一个习题,可接下来,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在游戏中。

    读到这里到这里我的心像喝了醋了一样,酸溜溜的。我觉的十月为了完成妈妈给他的习题,不管受到别人的训骂,他都毅然的完成了。这时常人都无法克制的。

    他一次又一次的完成了许多的习题。当他在一次打开柜子时里面有两张剪报,一些婴儿用品和封信,从简报上,那条关于15年前的抢劫案的新闻,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妈妈亲生的,而是他讨厌的历史老师玛丽老师他唐春莲的儿子。

    ,我读完这本书,心里乱糟糟的,仿佛我就是十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当你残疾、受伤她都不会抛弃你她就是妈妈。

  • 4、 纸月读后感

    纸月读后感(一)

    纸月,是一个小女孩的名字2020。

    纸月以前是在板仓小学读书的,但纸月不想在板仓小学读书了。外婆便带着她到油麻地来找桑校长,想让纸月去油麻地小学读书,桑校长同意了。从此,纸月每天从离油麻地有三里地的板仓步行到油麻地小学。纸月的毛笔字2020写得秀丽,不骄不躁;纸月的朗诵,非常好听;纸月的作文,透出一股普通孩子不可能有的灵气,她很快就成为了油麻地小学的骄傲。但是,纸月在油麻地小学上了几星期学之后,便常常迟到,桑桑(桑校长的儿子)觉得奇怪,便起来个大早,去板仓看个究竟。原来,是有人欺负纸月,桑桑为了保护纸月,便拿起两块砖头向欺负纸月的人逼近。桑桑手里的砖头扔出去后,欺负纸月的人中的头儿,刘一水打得桑桑鼻孔出血,刘一水看见纸月做船已经远去了,急忙丢下桑桑,跑到船头上,趴下来卷起袖子,用手将船往回划着。桑桑慢慢地站起来,朝刘一水爬了过去,用头一撞,把刘一水撞下了水。刘一水跑回家换了衣裳,快近中午时,就觉得浑身发冷,乌了的嘴唇直打颤,放学后勉强回到家中。刘一水着凉生病了。刘一水的家长就闹到了油麻地小学,就闹到了桑校长家。这么一闹,就把事情闹大了,事情一闹大了,也就好收拾了。到处都有桑校长的学生。桑校长赔了礼之后,联合了板仓小学,甚至联合了地方政府,一起出面,将刘一水等几个孩子连同他们的家长找到一起,发出严重警告:假如日后再有一丝欺负纸月的行为,学校与地方政府都将对刘一水们以及刘一水等人的家长们进行老实不客气的处理。纸月继续在油麻地小学上学了,可没有想到事情还有余波,桑桑英雄救美的事成了大家议论、嘲笑的对象。比如,上体育课,当他正好与纸月分在一个小组时,以朱小鼓为首的那帮家伙,就会莫名其妙地嗷地叫一声。还有,老师让桑桑朗读他的作文,他的作文本却不见了,大家纷纷在自己的桌肚、书包里寻找,最后,纸月在自己的桌肚里发现了桑桑的作文本,交给了老师。朱小鼓领头,嗷地叫了一声,随即,几乎是全教室的孩子,都跟着嗷起来最后,纸月受不了同学们的嘲笑,离开了油麻地小学。

    纸月是一个文弱恬静,清纯而柔和的女孩儿。虽然她在生活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她勇敢的面对困难,不怕苦、不怕累,坚持每天到离家有三里路远的油麻地小学上学,并能写出一手秀丽的毛笔字2020,老师们喜欢她,同学们崇拜她,就连桑桑这个调皮的孩子也十分喜欢她。柳柳更不用说了,那天听了纸月要留下来过夜,柳柳高兴的蹦蹦跳跳。可见,

  • 5、 月迹读后感

    月迹读后感(一)

    这是一篇立意清新深邃的优美散文。作者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通过中秋之夜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盼月,赏月、争月、寻月的趣味横生的故事的描述,含蓄地表达出光明,美好的事物,只有想方设法去努力追求才能够得到的思想。

    月,有影无踪,但文章题为《月迹》,仿佛暗示这高悬天际的月亮在地上是有迹可寻的,命题机趣地展现出孩子们淳朴天真的内心世界。文中所写,孩子们眼中看到的月亮,的确是从竹窗帘儿溜进来,又爬上穿衣镜,是长了腿的。有了这个发现,当月亮由满而亏而消失的时候,才引出孩子们院中赏月,争月的一幕。为什么要争呢?因为月亮圆满满的。月光玉玉的,银银的多么美好啊!美好事物谁不想拥有呢?争的结果怎样呢?奶奶送来的每人一杯甜酒消除了这场争端。原来,月亮是每个人的。同样是由于奶奶的引导,孩子们便在院外寻起月亮来了。在院里,他们在葡萄叶儿上,磁花盆上,在爷爷的锨刃上都发现了月亮;在院外,他们又在灿烂地闪着银光的河上湾、下湾和河的每一处都找到月亮;后来,甚至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月亮。最后,我由惊叹月亮竟是这么多的。而得了自己的结论: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这愿意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执着地追求。通过寻月,孩子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月亮、天空以及未来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属于他们的,因而眼下就把月亮当成自己的印章按在了天空上。孩子们的意识升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完美实现了。

    这篇散文之所以光彩熠熠,美不胜收,是在于它的立意新,语言美,这也是吸引我的地方。

    月迹读后感(二)

    我们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月迹》

    每个人与月亮都有不解的缘分,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和回忆,对于我来说也有着许多令我难忘的回忆和故事。

    就想贾平凹作者一样,我小时侯也会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坐着看天上的月亮,玩些在现在看来有些愚笨但却可爱的小游戏。

    小时候,还在妈妈怀里的时候就会听到许多关于月亮的故事,最多的便是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那时总是不太明白为什么嫦娥要去月亮上,(.org)但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原来月亮是很漂亮的地方。当然,那只是我当初单纯的想法,认为月亮看上去就很漂亮,自然住在上面也很好。那时候也曾怀疑过嫦娥住在那么小的地方上,不会觉得很挤吗?那时妈妈告诉我小傻瓜,看上去那里很小,但实际上因为它离我们很远,所以其

  • 6、 宗月大师读后感

    宗月大师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富家子弟,原本北京西直门大街一半都是他家的产业。老舍笔下的宗月大师,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不惜自己及家人受苦,也要帮助穷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宗月大师读后感,欢迎阅读。

    宗月大师读后感1

    宗月大师一生中都极为善良,老舍文中提到他为老舍儿时上学问题出手大方,他富时做慈善事业,穷苦时仍做,令其妻子、儿女忍受饥寒,尽管如此他仍旧好善。他的善是大善,更是博爱之心。

    事实上,我认为善良并无大小之分,只要有心做好事,那便是善了。宗月大师的善是接近佛的,他做到了坚持自己的善举,无论周围如何改变,无论贫富贵贱,甚至连妻儿都不顾去救济苦人,这大概是一种最接近佛的慈悲精神了,他竭尽了他的全力去济贫,不吝啬任何东西,直至他离开这个世界。他的善,我认为不仅挽救了很多苦人,他更在传递着善心。他将他一言一行深深地刻在老舍先生的心中,使他能够受益终生成为他的榜样。这才是最接近极致的善吧。

    在现如今,更是有类似地近似传奇的人物。比如感动中国的白方礼老人,从1987年开始便开始了十余年靠自己蹬三轮的微薄但却饱含沉甸甸善的收入资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至他09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白方礼老人他真的是竭尽自己的全力做了挽救孩子们一生的事,他的举动不仅仅是那几千元几万元的学费,他也将他的这种善永永远远留了下来,他将他的这种无私不求回报的爱不仅传递给了那数百位的贫困孩童,更向广大社会传递着这种震撼人心的正能量,这便与宗月大师的大善是相同的。

    正是如此,宗月大师、白方礼老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向我们传递着他们那似乎永无穷尽的爱与无私,教会我们不求回报地奉献,这样,当一切归于平静之时,你所留下的才会远比你能够带去的要多得多。

    宗月大师读后感2

    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这是老舍先生在《宗月大师》中的最后一段话。语言质朴而又真诚。看完文章,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心潮难平:世上竟有如此悲天悯人的人,如此默默奉献、不计名利的人,如此之”傻“,抛却家业、救济穷人的人……

    古人总说,”德怨两忘,恩仇俱泯“”扶公却私,种德修身“,然而,人生在世,恩恩怨怨

  • 7、 山月记读后感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怎么才能防止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山月记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山月记读后感 (篇1)

    《山月记》读后感600字!

    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我读书的毛病是虎头蛇尾。好在这本书各篇的排序颇有意思,我对它们的喜爱程度逐篇递减,前几篇有多感觉惊为天人,《光风梦》就读得有多囫囵吞枣。

    悟净出世后拜访这么多所谓的哲人,听了各种各样的互相矛盾却正确的大道理,但是怎么过好这一生,还是看他自己的选择。“自己的病,还得自己来治”。

    李征与悟净有着微妙相似的懦弱,隐于自恃的一点天赋与才学之后,在自嘲之时不经意就流露出自卑。

    这便是我们,仗着一点点上进的心理,掩饰来源于同辈的压力与不安。

    似乎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遇到无比自信的同辈。我们甚至没有打算成为那样的人,但是我们会纳罕,会叹异,他们活着的样子那么真实地摊开在你的面前,坦率而理直气壮。我们无从得知他们的自信来源于何处,总之那是我们永远无法达到的程度。也许要归结于天性吧。

    悟空是现代成功人士大力宣扬的那种人:“想那么多干嘛,干就完了。”有个词叫苟且红利。大人物的天才是遥不可及也无心追逐的分外之物,而偶然知道身边人细碎的闪光点就能让你时刻忧虑自己在什么时候会黯然失色,于是不动声色地甚至是刻意悄悄的,暗自较劲着,在别人虚度苟且的时候,咬一口那偷来一般的红利。但是并不好吃吧,比悬胆苦多了——那分明是你内心丑恶的具象。人不成虎心成虎。

    从前看文言文的人物传记,第一段往往要从他人“异之”起笔,那些天才的少年们总是显露出不同于他人、不同于时代的特殊气质,才会惹来他人侧目,纷纷“异之”。因此悟净对悟空的叹异,是在叹那种喷薄而出的旺盛生命力与专注,异那种这个时代少有的一派天真自信与满怀无私的热情。

    那是子路,是悟空,那样崇善疾恶,黑白分明,那是他们的眼睛。

    全书最后的汉诗只记了一句:遥见翠微烟上处,一片残云吐彩弓。

    年少时也涂鸦过这样淡雅又盎然的诗句,然而今日只能在这里做李征之悲,诗人只在少年时。

    山月记读后感 (篇2)

    《山月记》读后感800字!

    一本好书,一剂

  • 8、 月到天心读后感

    月到天心读后感(一)

    长大以后才知道,真正的事实是,每一个人心中有一片月,它独一无二、光明湛然,当月亮照耀我们时,它反映着月光,感觉天上的月亮也是心中的月。这句话彻彻底底将月的面纱从心中揭开,曾几何时,我望着圆圆明月许下心愿,只有圆月让我心安,殊不知在我心里月亮的辉煌的光明。

    人们喜欢在月圆之日放飞孔明灯,或是只有圆月让他们才会觉得温和亲切,这样才会慢慢倾吐自己的心事吧,默默诉说祈求着内心的愿望。而小时候非要月圆的时候才闹着吃月饼的事更是让人现在还笑个不停。

    小时候吃月饼是难有的事,家里买回来月饼也是高高放着,要踮着脚尖才能对着那几盒月饼流口水犯痴,妈妈要开了月饼先解解我的馋,但我也是出奇的不愿意吃,非要等着中秋节月亮圆又圆的时候小口小口的吃,谈不上细细品尝,仅仅谈的上是把中秋月圆的月饼当宝贝。

    长大了,就习惯周末邀上几个玩伴,坐在海边栏杆上披撒着月亮细碎的光辉聊着心事讲着生活那些好笑的事,在家里没有月亮,只有微微发热的电灯,再怎么都讲不出心事了。

    让我记忆更加深刻的是那天晚归,拖着疲惫的身体,带着一份满是怨气的成绩单,回到家的路不长,而在小小的步伐延长了许多许多,头上一轮残月更是给忧伤的心增加了几分哀怨,坐在路边,一切都太寂静,而那一轮残月也只能洒下清冷,坐在书房里,望着窗外那一轮残月,不禁有些黯然神伤,曾辉煌的月亮也终将变得暗淡吗?

    久久我的心情才平复下来,再去看那轮残月才发现它的坚强,它用它所有的光辉点亮夜空,慢慢蜕变,慢慢圆润,将夜空慢慢变得更加明亮,它在慢慢残缺,慢慢退化,将夜空慢慢变得暗淡,邂逅圆月,让你领悟到温柔亲切,邂逅残月,让你领悟到坚强。

    无论邂逅怎样的月,但领悟心中光明湛然的月,永恒之美便因为月在心中的永存而永存了我们看月,如果只是看到天上之月,没有见到心灵之月,则月亮只是极短暂的偶遇,哪里谈得上什么永恒之美?

    圆月亘古存在,也许对月的不同感悟,让我们与古人的情感穿越了时间,在文章里碰撞出火花,也许那一瞬间的感受,就成为了永恒的回忆。

    月到天心读后感(二)

    我的家乡是个小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在那儿,我有过太多关于月亮割舍不下的记忆。

    刚升初中的时候,学校离家蛮远的,再加上还要上晚自习,每天到家都要九点多钟。那个时候,早已是众多人家休息的时间了。父亲为了锻炼我走夜路,晚上不再接我。放学之后,一个人要走很远回家,对于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来说,难

  • 9、 十月读后感

    十月读后感

    合上十月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也许是因为十月的坚强,也许是因为出乎意料的结局,但的,还是十月妈妈给他的爱。

    十月他原名叫诗乐,是爱诗的爸爸和爱乐的妈妈起的,后来,大家都习惯叫他十月。在他六岁时爸爸就离开了他,留下他与妈妈相依为命。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他十五岁时,妈妈也因患了癌症离他而去。十月的生活因为妈妈的离去,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换:他寄宿在舅舅家,忍受着表哥的冷漠与敌意,让他濒临崩溃。这时,妈妈留下的钥匙,打开了他的心房。拿着钥匙,他打开了柜子,里面有妈妈留给他的信。妈妈的第一封信说,只要十月七天不哭,就可以打开下一个柜子,领取奖励。这是妈妈精心设计的闯关游戏,十月没有辜负妈妈的期望,完成了第一个习题,可接下来,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在游戏中,他慢慢发现了一个秘密......

    我想,十月是不幸的,他是一个孤独的孩子,他没有了爸爸妈妈,可打击更大的是他居然不是父母的亲身儿子。妈妈并没有让十月沉沦下去,妈妈的一封封信,让十月长大了,他学会了包容,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奋斗......十月慢慢坚强起来,他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习题,他期待着终极大奖,可最后,所有的努力却换来尘封多年的事实十月的妈妈不是他亲身的,而他亲身母亲,竟是严厉的历史老师!这个事实让他崩溃,他开始一度的狠起妈妈来,这时,是女同学芭比娃娃帮助了他。让他感到:虽然妈妈不是真的,可妈妈对他的爱是真的;虽然妈妈不在了,可妈妈的爱还伴随着他走完一生。我猛然醒悟:十月他不曾孤独,有舅母、历史老师、芭比娃娃、表哥表妹等等许多的人陪着他,更何况,还有妈妈的爱一直在。他的妈妈是伟大的,是妈妈的信让他长大了,他已不在是以前那个见猫都怕的小男孩了,他要成为一名男子汉了!

    最后,十月没有回到亲身母亲家,而是选择留在舅舅家。因为这里有关于妈妈的回忆,有妈妈的爱伴随他,他会很快乐。

    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对母亲的思恋;几封书信,跨越了人间与天堂的沟壑。用最最朴素的语言,展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爱的世界;没有华丽的词汇,却刻画了一个坚持不懈的人物形象。这是我对许友彬的看法。另外,我很喜欢这首书中小诗

    花谢后,

    留给蝴蝶的是一肚子的心酸;

    母亲走后,

    留给孩子的是一辈子的爱。

  • 10、 《十月》读后感

    这段时间,我读了一本叫《十月》的书,感受颇深。

    这本书讲了一个叫“徐归帆”的男婴,被舅舅捡回来,让一个刚刚丧失孩子的母亲——月娥,误认成自己的孩子“刘诗乐”了,便把他抚养大了。月娥知道了男孩的母亲是谁,可却一直隐瞒。后来,月娥得病去世了,她在信里让儿子做一些习题,并让他去寻找他的亲生母亲。

    看完这篇文章,我不禁热泪盈眶。月娥对待归帆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好,她为孩子付出的一切,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她不管别人怎么说,她就把归帆当做自己的亲儿子,带着他远走高飞。

    月娥本想让儿子成年后才知道事实,可是她等不到那个时候了,只好用信告诉儿子了。她不想让儿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所以,才把秘密隐瞒了15年,这是母亲的用心良苦啊!

    母亲是假的,可母爱是真的,这隐藏了十五年的秘密中蕴含的是一个无法再育母亲对一个男孩的爱,是母爱!是伟大的母爱啊!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22-01-04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10-1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1-08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09-20

花容月貌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花容月貌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花容月貌读后感、2024花容月貌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