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捍卫者观后感 > 地图 > 捍卫者观后感,2024捍卫者观后感
捍卫者观后感

(共 9617 篇)

  • 1、 捍卫者观后感模板

    好的影视作品可以让观众们有所领悟,想必这次的观看能让你有诸多心得体会,将感悟写成观后感,可以让我们印象更加深刻。你是否在寻找作品的观后感呢?你是否正在为写一篇观后感而苦恼呢?为此,读后感大全编辑花时间整理了捍卫者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捍卫者观后感 篇1

    《捍卫者》非常真实客观的电影,让我们做一位真正的爱国者,远离虚伪的政客,这是近年来国产抗战电影的逆流。自然是因为它的题材。它讲述的是淞沪会战之前的宝山之战,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国民党少将姚之青带领部下誓死抵抗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都几倍于己方的日本军队,最终寡不敌众,战死沙场。

    淞沪会战时,28岁的黄埔军校毕业生姚子青营长率600人在宝山驻守,敌强我弱,敌众我寡。日本此战筹备精良,海陆空三面围攻,上有空军轰炸,下有坦克开道,远程还有海上战舰发射硫磺弹火攻战场。我军六百人,手榴弹是要扯一下引线的原始手榴弹,枪打一下要拉一回栓,除此之外,只有血肉之躯和布防的沙袋。

    子青和学长一人为正一人为副,运用战术巧妙周旋,到第六日,增援被日军堵截,宝山失守已在眉睫,学长负伤死去的那夜,敌军的炸弹鸣叫着轰平了营地。姚子青清点人力,算上一个儿童,总共二十五人,首长下令突围。子青站在宝山,身后是浙江、贵州、湖南和广州,他炸平了指挥部,将自己的名字也画到死簿,决心抗战到最后,让手下和儿童,务必把600将士的名单带给世人。那一刻,火光照映中,他并不高大的身躯恍若战神。

    最后一天,子青在巷子里设立了三层防线,在侵略军进城时,他们每一颗子弹都带着恨,每一声呐喊都表达着对无耻的侵略者的愤怒,他们怕死吗?当然害怕,年轻的才十八岁,但是他们知道,身后是家人,是祖国,是祖祖辈辈生存的土地,他们年轻的身躯要做这最后的防线,哪怕阻止鬼子一步,也义不容辞。他们一步不退,他们没有大炮,就抱一把手榴弹突入坦克车底,没有子弹,就拼刺刀,没有刺刀,就肉搏……

    这是一部很血腥而中肯的战斗剧,侵略者不是痴痴呆呆的小丑,我们也没有手撕鬼子的桥段,更没有斗智斗勇,美的五迷三道的女特务。你不会从中意淫到痛扁他们的快感,也没有多么杰出的胜利,更没有美女给你视觉盛宴。这是真实的历史,博物馆珍藏着姚子青的日记本,里面寥寥数语记录着战争的进展,花名册里,六百个将士的名单被认真的一笔勾销,铁血铮铮,永垂史册。

    你看见的是革命先烈在极端的条件下,咬紧牙关浴血奋

  • 2、 捍卫者观后感范文900字(通用4篇)

    读后感大全相关专题:“捍卫者观后感”。

    一些经典的电影是值得我们反复观看的,难以忘怀的情节总是让我们感触颇多,好的作品会引起观众的共鸣,不断地触动内心,对原文的相关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陈述也是一种写作观后感的方式。我们该从哪些角度写作品的观后感呢?或许"捍卫者观后感范文"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捍卫者观后感范文 篇1

    《捍卫者》非常真实客观的电影,让我们做一位真正的爱国者,远离虚伪的政客,这是近年来国产抗战电影的逆流。自然是因为它的题材。它讲述的是淞沪会战之前的宝山之战,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国民党少将姚之青带领部下誓死抵抗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都几倍于己方的日本军队,最终寡不敌众,战死沙场。

    淞沪会战时,28岁的黄埔军校毕业生姚子青营长率600人在宝山驻守,敌强我弱,敌众我寡。日本此战筹备精良,海陆空三面围攻,上有空军轰炸,下有坦克开道,远程还有海上战舰发射硫磺弹火攻战场。我军六百人,手榴弹是要扯一下引线的原始手榴弹,枪打一下要拉一回栓,除此之外,只有血肉之躯和布防的沙袋。

    子青和学长一人为正一人为副,运用战术巧妙周旋,到第六日,增援被日军堵截,宝山失守已在眉睫,学长负伤死去的那夜,敌军的炸弹鸣叫着轰平了营地。姚子青清点人力,算上一个儿童,总共二十五人,首长下令突围。子青站在宝山,身后是浙江、贵州、湖南和广州,他炸平了指挥部,将自己的名字也画到死簿,决心抗战到最后,让手下和儿童,务必把600将士的名单带给世人。那一刻,火光照映中,他并不高大的身躯恍若战神。

    最后一天,子青在巷子里设立了三层防线,在侵略军进城时,他们每一颗子弹都带着恨,每一声呐喊都表达着对无耻的侵略者的愤怒,他们怕死吗?当然害怕,年轻的才十八岁,但是他们知道,身后是家人,是祖国,是祖祖辈辈生存的土地,他们年轻的身躯要做这最后的防线,哪怕阻止鬼子一步,也义不容辞。他们一步不退,他们没有大炮,就抱一把手榴弹突入坦克车底,没有子弹,就拼刺刀,没有刺刀,就肉搏……

    这是一部很血腥而中肯的战斗剧,侵略者不是痴痴呆呆的小丑,我们也没有手撕鬼子的桥段,更没有斗智斗勇,美的五迷三道的女特务。你不会从中意淫到痛扁他们的快感,也没有多么杰出的胜利,更没有美女给你视觉盛宴。这是真实的历史,博物馆珍藏着姚子青的日记本,里面寥寥数语记录着战争的进展,花名册里,六百个将士的名单被认真的一笔勾销,铁血

  • 3、 《信仰者》观后感:用忠诚捍卫信仰

    《信仰者》观后感:用忠诚捍卫信仰

    作者:吕智寅 县社保局办公室负责人

    8月6日晚7点,我怀着对先烈无比敬畏之心在华云影城观看了电影《信仰者》。影片讲述了方志敏同志带领红十军团北上抗日,路途不幸被俘,入狱后在狱中斗争的故事,讴歌了方志敏的崇高品格、浩然正气和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

    观影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方志敏、刘畴西、胡天桃、寻淮洲等一众英雄的形象深入脑海。他们虽然性格迥异,但都有着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

    最让我感动的是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十九师军团长寻淮洲牺牲后被国军挖开土坑,站着土坑边看着仰面躺在土坑里的寻淮洲,国军王耀武脱下帽子感慨万千,为何一个军团长却没有穿棉服?为何共匪穷到这个地步,还有人那么多人跟着他们闹革命?他没有明白,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劳苦的千千万万个同胞将来可以有饭吃,有衣穿。年仅22岁的寻将军为信仰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值得深思吗?

    二十一师师长胡天桃被捕后,当他面对王耀武问及为何身挂破洋瓷碗时,他笑着说:“破么?我母亲讨饭用的!为了天下母亲都不在讨饭,我才要和你们干!”

    听到这段话,我心里波澜起伏,一个跟着母亲讨饭的孩子,因为信仰,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天下穷人一起闹革命。这个破洋瓷碗,是对母亲的思念,更是对共产主义矢志不渝的信仰。就算到了行刑最后一刻,他依然潇洒的对着大家说“再见”,枪声响起,英雄倒下,那一致破洋瓷碗,被刽子手一脚踢入土坑,伴英雄长眠。

    看到这里,心底悲壮油然而生。为了天下母亲不再讨饭,他英勇赴死,这就是一个共产党人的信仰。

    方志敏在狱中,国军为了讨好方志敏,给他换单独的牢房,许诺他高官厚禄,只要他改变信仰,加入国军。顾祝同、蒋介石相继劝说都被方志敏断然拒绝了。面对敌人的诱惑,面对生死抉择,方志敏大义凛然的回答:“敌人只能够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我这次最痛苦的,就是失去为党努力的机会。”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就是一个共产党人的信仰。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的生活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正如方志敏所说的那样:“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今天

  • 4、 捍卫者观后感作文作文1000字通用

    在美好校园时光中作文非常重要重要,坚持文章的写作有利于活动我们的大脑。为了写好作文我们要多阅读好文章,吸取优点。写好作文有没有什么小绝招?请阅读由编辑为你编辑的捍卫者观后感作文作文,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捍卫者观后感作文作文(篇1)

    本年是淞沪会战80周年,80年前的上海,打响了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划最大、战争最惨烈的一场战争--淞沪会战,而此片叙说的就是此次会战中最为惨烈的宝山保卫战。

    淞沪抗战中,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谢晋元800勇士大战四行仓库,姚子青营600勇士死守宝山城也是一场尸横遍野、震惊中外的恶战。爱国将领姚子青率全营官兵死守宝山县城七昼夜,最终悉数壮烈献身。连凶暴的日本人也被我国勇士的精力信服,日军进城后将死者尸身收殓埋葬,并列队鸣枪问候。

    影片里由白恩扮演的姚子青带领600步卒拼死抵抗日军的海陆空三军,战争坚持打了七天直到悉数献身,实在复原了当时抗战的种种事迹。

    我们身后就是你的浙江,你的贵州,你的江西,我们的广东,和你们的四川,今日,守卫的是宝山,保卫的是疆土!预告片里的这句话打动了许多观众。

    你有家仇,我有国恨,敌不退,我不退!《捍卫者》中姚子青说的非常的安静而又铿锵有力,当他来到宝山城下时,他或许现已做好了献身的预备。

    影片的节奏很快,根本不是往日抗日神剧的画风,简直1个小时的时刻都是在紧张剧烈的战场上。

    守城榜首日,日寇兵临宝山,战事危殆,十万火急。

    守城第二日,敌众我寡,走对一步生,走错一步死。

    守城第三日,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守城第四日,毙敌二百有余,伤很多,寇暂退。

    守城第五日,数日激战,伤亡近半,援军、援军。

    守城第六日,援军不至,仲贤殉国,尚存百余兄弟。

    守城第七日,守土有责,誓与宝山共存亡。

    比较敦刻尔克战争,宝山保卫战也是一场不可能取胜的战争,但国人却战争到了最终一刻;比较战狼,淞沪会战没有势不可挡的个人英雄主义;有的是铮铮铁骨的抛头颅、洒热血,影片开头的烦闷和特效的不完美没有掩盖住在场观众的眼泪。到后边姚子青的战前宣导、雨夜点兵以及最终小兵的下跪,着实戳中了我们的泪点,从影院出来时,心里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堵着。

    或许影片如果叫《姚子青》或许《宝山保卫战》能够让人更感兴趣,《捍卫者》这个标签相对而言愈加欧美一些,比方漫威的保卫者联盟等等,加上国产抗日剧,也没有做前期的宣扬,观众对淞沪会战的不了解,使得群众对这部影片的重视

  • 5、 《分歧者》观后感

    《分歧者》观后感

    文/鱼为

    有时候,思维不同,便可成就英雄。而对抗强权的人,正值青春。

    从来没有像浩劫之后的芝加哥那样重视对和平的维系,这个经历了战火洗劫的城市在外围筑起了围墙,生活其中的人被分为五个派系,且遵循派别重于血缘的法律,收藏起内心的冲突,向制度妥协。而每个16岁的少年都会经过电脑分析,选择自己的派别:无私、无畏、博学、诚实、友好然后像父辈一样,安心过一种被规定了的生活,日复一日。

    但并非所有人都是单一型人格,当谢琳伍德蕾被maggie q发现复合型人格之后,不得不面对自己成为一个分歧者的危险境况每个分歧者只能迎接死亡的命运,因为博学派领袖认为,维系城市和平最大的敌人就是人性,派别重于血缘让每个人忠于自己的派系,于是分歧者便因为不能选择固定的派系,成为一个危险的存在。

    美国的青春文学与青春片有相互唱和的共性,向来强调人物的个性,这部由美国狮门影业出品,根据23岁女作家维罗尼卡罗斯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的影片,毫不掩饰其坚持自我对抗权利对人性抹杀的价值观,而这部影片,也被寄予接棒《暮光之城》《饥饿游戏》的作品,自然有其一脉相承的理念和信仰。

    影片率先营造了战后劫生的芝加哥欣欣向荣的景象,尽管城市基建被摧毁殆尽,但人人都对现状保持了极大的满足感,友好派春耕秋收,诚实派维护法律秩序,无私派助人为乐,博学派研究发展,无畏派保卫城市,当一群少年跑过城市街头,阳光下的城市确实有着勃勃生机。但是在选择大典上背离父母的派系,让谢琳伍德蕾踏上了一条危险之路。

    在这之后的很长时间中,故事都将谢琳伍德蕾留在无畏派的训练营里,让她和自己的导师第四产生了深厚的友谊,也正是这漫长的训练,让她逐渐发现自己内心,如果说选择的结果可以被篡改,那么内心的感受,却无法永远被埋藏乌托邦的幻境中,永远会有反乌托邦的灵魂在游荡。

    其实《分歧者》除了被作者构建了一个有违人性的社会与制度,并未加入太多不可思议或违背物理常识的设定,更多的是人和人,人和权利之间的对抗,这是一个人自我觉醒的过程,只是在谢琳伍德蕾要被枪决时低头看了一眼水面上自己的倒影,让结局中的一切仿佛变成了幻境中的幻境,那些终极的对抗,以及所赢取的胜利,或者只是测验中的梦中梦。

    派别有桎梏,精神无极限,或许每个反抗者最大的恐惧,就是在幻想中,赢得胜利。

  • 6、 《暗黑者》观后感

    《暗黑者》观后感

    文/云飞扬2046

    影院开灯的时候,我们的黑好像才刚刚开始;面对诸多国产电视剧或网络剧,我们也没有停止过这个动作。黑的词性渐渐由形容词转变成动词了,黑暗也渐渐让位于暗黑一词。暗黑本是古文或鲁迅先生常常使用的词语,但随着一款同名有戏的出现,这个词语竟被宗教化和妖魔化了。其程度远比黑暗深邃,其所指也变得难以摸索、神秘莫测。

    奇怪的是,苛刻的网友对腾讯自制网络剧《暗黑者》的动作由黑变成了赞。奇妙的是,《暗黑者》首播一周,每集点击量超过2000万。《暗黑者》改编自有中国东野圭吾之称的周浩晖的畅销小说《死亡通知单》。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工科硕士擅长悬疑小说,其中以刑警罗飞系列独步悬疑江湖,至今已先后完成心理悬疑小说、推理悬疑小说、美食传奇小说、情感悬疑小说、武侠悬疑小说等类型多部精彩作品,达百万余字。他的作品大多气氛诡异、悬念迭起、场面大气、结尾多令人发省,在国内悬疑小说界独树一帜,受到众多读者追捧。这部有中国智商最高的社会犯罪小说之称的小说共分为三部,分别为《死亡通知单》,《死亡通知单之二宿命》和《死亡通知单之三离别曲》。

    改编自高品质的悬疑小说的网络剧,自然没有放松对自身品质的要求。《暗黑者》是一部按照美剧形式拍摄的国产季播悬疑剧,季播剧并不新鲜,但完全好莱坞制作手法的国产季播剧着实令人期待。以前两集也即案件第一号之荒墟上下为例,开场完全七宗罪的现场,节奏明快,情节密度高,环环相扣,刀刀见血。不合格的pvc管直插喉咙,案件直指转型期的现实社会,既有对悬疑推理倒吸一口凉气的刺激,也有对针砭时弊、拷问人性的剧情长叹的感喟,当然还有对年轻、时尚、幽默、极具冲击力的故事风格的赞赏。

    《暗黑者》启用《龙门镖局》班底,云集当红明星,阵容华丽。大当家郭京飞化身神探罗飞,带领吕青橙(李倩饰演)法医梁音以及女特种兵(甘露饰演)心理学家穆剑云屡破奇案,解开一个又一个谜团。奇葩专案组中还有扑克脸组长韩灏、警界耻辱尹剑、暗黑萝莉梁音、网游超人曾日华以及不说话先动手的熊原。幽默与悬疑的结合听起来诡异,看起来却刺激男性荷尔蒙。此外,还有诸多大咖客串。宁财神以李倩师傅的身份出现,这个闻不到福尔马林味道喝不下酒的怪人更像是武侠江湖里的怪侠,身怀绝技,出招精准。当然,还会有更多我们也想不到的大咖,这一点也够悬疑的。

    既然是奇葩专案组,成员必定奇葩才是。《暗黑者》打破国内固有刑侦剧模式

  • 7、 《捍卫延安》读后感范文

    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保卫延安》读后感暑假读后感范文,更多读后感尽在小编。

    《保卫延安》读后感

    《保卫延安》是一部著名的“红色经典”,“英雄史诗”,作者杜鹏程从基层写起,描写了一九四七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在国民党军以十倍于我军的绝对优势兵力发动疯狂进攻的情况下,由防御转为进攻,并在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蟠龙镇等有名战役中歼灭数倍于我军的敌人,取得了当时西北战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辉煌胜利的故事,赞颂了无数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精神和许多解放军指战员镇定自若、运筹帷幄的大将风度。

    整本书以解放军某纵队第一连的经历为主线,重点塑造了周大勇等人的英雄形象。“年轻的老革命”周大勇既是英勇无畏的战士的代表,又是冷静果断的指挥员的代表。因为他年轻,又有对敌人无限的仇恨,他起初无法理解我军撤出延安的举动,但他是老革命,他还是理解了党中央的智慧决策,逐步成长为优秀的指挥员。这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形象。

    除了周大勇、卫毅、张培等指挥员和孙全厚、马全有、李江国等战士。书中,作者还第一次描写了彭德怀将军的形象,也是从书中,我认识了彭德怀将军。虽然着墨不多,但我们仍能清楚地看到一个长于作战善于指挥,而又淳朴真诚,甘于清苦,有“人饥己饥”精神的“人民勤务员”。他是一个伟大的模范共产党员,是中国人民的好公仆,是一个伟大的人民勤务员。他关心每一个战士和人民群众,从不摆架子,陈兴允旅长这样转述过他的话:“我们要像扫帚一样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称赞我们,抬高我们,害怕我们。泥菩萨看起来很威严、吓人,可是它经不住一扫帚打。扫帚虽是小物件,躺在房角里并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家都离不了它。”长期革命斗争的锤炼使得他富有中国劳动人民传统的优良品性,他朴厚、博大、真诚、正直,严肃却又慈爱,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虚怀若谷的谦虚精神。他以这样的精神品质来矢志不渝地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服务;把中国劳动人民的优良精神和共产主义的党性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为中国走向解放、统一之路而奋斗。

    书中还从侧面描写了党中央和毛主席运筹帷幄的大智慧,更歌颂了陕北人民对我党我军的拥户和有力支援。以李老汉为代表人物,敌人严刑拷打、威逼利诱,想要知道我党军队的去向,李老汉却故意将敌人引入歧途,自己抱着小孙子跳下了绝壁……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我们革命战争的胜利也是缘于有了这样无数的幕后英雄

  • 8、 捍卫莫斯科 (900字)

    在第一颗炸弹投进莫斯科的时候,莫斯科保卫战打响了!

    德国人还幻想着,苏联人没有任何强有力的防空火炮,然而,德国人的幻想被打灭了,高射炮直指天空。当晚,一共有47架飞机被击落。六枚火焰炸弹和一枚重达250公斤的高性能炸弹落在克里姆林宫地区,还穿透了克里姆林的屋顶和格奥尔基耶夫的天花板。但没有爆炸。8月12日,一枚1000公斤的炸弹落在了尼吉茨基耶。沃多塔广场附近,爆炸形成了一个深12米直径32米的弹坑。九月底,轰炸停止了。莫斯科遭遇了134次空袭,德军投下了1526枚高性能炸弹和45000枚火焰炸弹,三百多架轰炸机参与了这些轰炸。然后,陆军部队大胆行动了。

    德军妄想用坦克压到苏联红军,所以这次行动称为台风。地面部队与德军先遣部队正面交锋。卡图科夫打算采用坦克伏击战术,事实证明,坦克伏击战术还是相当有用。在一次撤离中,士兵把它称为逃亡,这真是一个十分具有讽刺意味的名字。和强敌相遇,整个部队显得士气低靡。德国空军是最残忍的,他们采取每组20至25架的地毯式空袭,即使是幸存者也不省人事,即使是身经百战的士兵和指挥官也难以抵挡德军的空袭。容克87型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是德军闪电战的一个标志,它们轮流俯冲至目标上方投下重磅炸弹,再向次要目标投下轻型炸弹或机枪扫射。这种旋转木马式攻击有时会持续一个小时多。德军师计划成为首批进入莫斯科的幸运儿,只有一个苏军中队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距离莫斯科205公里的地方将德军牵制了几个小时,430名士兵只有29人活了下来,直到撤退时。他们还在继续战斗。

    朱可夫开始重铸莫斯科防御工事,部署军队。莫斯科军校学员被派到这里,当然,不可能只依靠军校学员坚守超过两百公里的防线,后备军队必不可少。朱可夫的命令很明确,严防死守,保住莫扎伊斯克防线。最近的几次夺取苏联阵地的战斗,是最激烈的,损失的坦克数量在激增。首批接近莫斯科的德军已不再是被羡慕的对象。在两条防线投入85万兵力,有13万士兵死伤或失踪,排除被俘人员,只有85000人活了下来。

    11月7日上午8点10分苏联所有广播站都在传播斯大林在红场的演讲。起初一步也不后退是一个要求,最后变成了前进的呼声。

    一个德国人接受了一次审判,被问及这次行动为什么失败,他只说了三个字,莫斯科。

    陕西宝鸡陈仓区车站小学四年级:粉笔头列车

  • 9、 《极盗者》观后感

    《极盗者》观后感 整场电影的观后感就是人们常说的那句话: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绝美的画面配在了一个极烂的故事情节里,让人爱悠悠恨悠悠。 影片的故事情节让人莫名其妙,片中主人公不知道该把他们归入哪类群体,你说他们是大自然的极限挑战者?但他们又干着劫富济贫行侠仗义的崇高事业。可你真用仰视目光投去敬佩时,尽然又发现对于阻拦他们追求信念表现出的对他人生命的无视与冷漠,嗜血与残忍。混迹于灯红酒绿却又要超凡脱俗,蔑视金钱却又要拿命赌钱。然而,他们又显得极其单纯,极其简单。用挑战极限来实现自我精神价值和对大自然的敬畏热爱。这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的不搭调。导演埃里克森.科尔把一个本来是极限运动的故事生拉硬扯的和警匪大战扯在了一起,弄得匪徒不像匪徒,警察也成了不务正业的江湖混混。整场电影就是让观众在无厘头剧情里来回打转,用所有的精力想去捋出个头绪,结果发现一切都是徒然。真不知道是导演的游丝乱了还是观众的发条断了。 话说回来如果你抛开故事情节把它当成一部纪录片来看,那可以说是绝美的上佳之作。影片的画面就是一次次在挑战着观众视觉的底线,美到让你舍不得去眨一下眼睛,屏住呼吸不忍去换一口气。影片镜头大量运用了广角镜头,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壮美和雄浑。同时配合各个角度拍摄和精彩的剪辑,眩晕的特效让你目不暇接。演员也在用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和大自然进行着激情的碰撞。纵身一跳为的是涅槃后的重生,马达的共鸣为的是激情后的诉说,浪花飞溅为的是生命中的精彩,踏雪无痕为的是走进纯净的心灵。他们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生命有时真不在于它的长短,重要的是它的精彩。
  • 10、 《破坏者》观后感

    《破坏者》观后感(一)

    《破坏者》:千万毒资引发的血案

    文/小义大道

    随着敢死队系列电影的火爆,好莱坞的老牌硬汉们又迎来了第二春,无论是布鲁斯威利斯还是史泰龙,自然也包括州长斯瓦辛格。于是终结者也卷土重来,只是这次他扮演的已经成了破坏者。何谓破坏者,从电影中不难看出,他们就是缉毒局的探路先锋清道夫,做得是最危险的工作。而刀尖上舔血的生活,自然而然的让这些队员们的心理产生了扭曲。

    老子干的是最危险的工作,招毒贩恨不说一不小心还容易把自己和家人的命赔进去,最主要的是钱也不多赚一分,这种不平衡的心理逐渐滋长,最终因为施瓦辛格的家人被害演变成了一场黑吃黑破坏者小队将毒贩的赃款付之一炬,但却为自己偷偷藏进了下水道1000万,而正是这一千万毒资,引发了一场队员相继殒命的血案。

    其实,熟悉港片的观众对这种警察黑吃黑的桥段并不陌生。那些吞了黑钱的警察最终肯定没有好下场。不是被自己人盯上,就是被黑道盯上,最终难逃被黑道利用做一些违背原则的事情的结局。而在《破坏者》中,其实与港片的桥段毫无二致,区别不过是故事中的惨案设置的更加鲜血淋淋令人作呕罢了。

    原本,破坏者小队准备将私藏的千万毒资分掉,但是藏匿毒资的地点却不慎暴露,赃款不翼而飞,而缉毒局本身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们也发现赃款少了1000万,因此怀疑到了破坏者小队的头上,但因为破坏者小队也没有拿到钱,所以大家一致矢口否认,内忧外患,队员之间也萌发了不信任,随着队友一个个惨死,究竟是自己人还是危地马拉的雇佣军所为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而真相的浮出水面,也与较真又认真的联邦女探员加入密不可分,正是她的不懈坚持,让真正的凶手无处可藏。然而事实的真相总是残忍的,真凶未必是真凶,真正的罪魁恰是人人都想不到的那个人。电影通过一次黑吃黑的血案看清楚了每个人身上的自私。而大公无私的联邦女探员在片中变得难能可贵,通过她的执着和阳光,照射出了其他人的阴暗与丑恶,将电影的内涵上升到了人性探讨的高度。

    应该说,整个电影在故事上丝丝入扣,情节紧张,悬念重重,演员的表演也相当精彩到位,尤其是展现的每个人的贪婪和欲望,都入木三分。再加上施瓦辛格和萨姆沃辛顿压阵,称得上是硬汉电影的又一力作。

    《破坏者》观后感(二)

    《破坏者》:迟暮英雄的另类破局

    文 / 赤叶青枫

    不知不觉,阿诺斯瓦辛格已经68岁高龄,不过这并不能阻挡其对电影的热情。这位曾经的健美冠军、动作巨星在

  • 2019-11-16

  • 2021-04-26

  • 2021-04-27

  • 2019-10-11

  • 2019-11-06

  • 2019-11-06

  • 2021-05-26

  • 2021-04-18

  • 2021-04-18

  • 2019-11-16

  • 2019-10-28

  • 2021-08-08

  • 2021-04-27

  • 2022-11-05

  • 2019-11-06

  • 2023-05-07

  • 2019-09-23

  • 2021-09-01

  • 2019-11-04

  • 2019-11-04

  • 2021-05-27

  • 2019-11-04

  • 2021-05-26

  • 2021-04-22

  • 2019-11-06

  • 2022-12-13

  • 2023-04-01

  • 2023-04-03

  • 2019-10-28

  • 2019-11-02

  • 2019-11-04

  • 2019-11-04

  • 2021-04-29

  • 2021-04-27

  • 2023-06-09

  • 2019-10-28

  • 2019-11-04

  • 2021-04-27

  • 2021-04-27

捍卫者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捍卫者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捍卫者观后感、2024捍卫者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