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吾国吾民读后感 > 地图 > 吾国吾民读后感

吾国吾民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01-15 来源:互联网

有关吾国吾民读后感精选6篇。

读后感大全专题“吾国吾民读后感”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吾国吾民读后感(篇1)

在选课的时候我和同学一起选了现当代文学赏析这门课程,之后又听其他同学说这个老师是一位非常有趣同样也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老师,因为这个缘故,在老师的作业要求下,我选择了这部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

林语堂先生本名叫林和乐,是福建龙溪人,他是中国现代着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吾国与吾民》是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的。在林语堂老先生的作品中有很多非常着名的,有《生活的艺术》《我的话》《苏东坡传》等等。

《吾国与吾民》一书由称作为《中国人》,很清楚的让人从字面就可以理解到一些意思,另外它还有一个英文书名是“My Country and My People”,这部书不仅仅是林语堂先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他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局面,中国出现危机,中国人民慢慢的变得麻木,对于国家的发展显得无所适从,林语堂作为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他又以崭新的理论,探究了潜在和必然的希望,断言了中国是伟大而不会轻易分解的。在当时的中国发展之下,有许许多多的中国青年对于中国的发展阐述了诸多观点,但是往往都是一些局限于表面的事物。而林语堂先生林语堂用一种客观而冷静的态度勾勒当时的中国,用含蓄的口吻道出中国人性格养成的历程,是为了让中国人了解国情,冷静的解决问题。

《吾国与吾民》这一本书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中国人民、中国人之德性、中国人的心灵、人生之理想、妇女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文学生活、艺术家生活、生活的艺术、中日战争之我见,在每一章中都具体描写了中国事物的发展,点点滴滴的文字中都透露了作者渴望救国,深切爱国的感情。 在《中国人的性格》这一章中,林语堂先生写出了中国的特点,他有力批判性的文字写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腐败的所在,而不是官方,或许只有身处其境,才能明白林语堂的一番心思。从历代以来,中国沦为封建社会,历代的领导者很多都是消极迂腐,社会遗留下来的问题使得中国人也变得消极避世,成为侵略者眼中的羔羊,林语堂对这些社会残留的问题都进行了分析解释。

在林语堂的书中可以找到这样的一句话 “我能坦白地直陈一切,因为我心目中的祖国,内省而不疚,无愧于人。我甚能暴呈她的一切困扰担忧,因为我未尝放弃我的希望,中国乃伟大过于她的微渺的国家,无需乎他们的粉饰。她将调整她自己,一如过去历史上所昭示吾人者。”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林语堂先生是多么的热爱祖国,但是他不是溺爱,而是勇于对批判,从多方面让人们认识到真正的中国。

而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中国早已不是那个受侵略严重的社会了,中国进步了,人们的思想也得到了大大的解放,但是仔细想想,我们的社会真的是没有暴力,没有侵略的完美社会吗?不是的。要想达到更高标准的要求,不仅仅是需要我们做好表面文章,更需要我们从内在出发,看了林语堂先生的这本《吾国与吾民》,我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责任感出现了。

吾国吾民读后感(篇2)

有人说过,对中国人精神的理解最透彻的,向世界介绍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最有成就的作家就是林语堂先生。读完《吾国与吾民》一书后,我对此观点深表赞同。

林先生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对中国精神文化的透彻理解,还在于他把中国的精神文化阐释给了全世界,在中国还处在比较封闭的年代,让世界更了解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文化。

本书主要围绕一个中心—“中国人何以为中国人”展开论述,从各方面而又客观的讲述了中国人的各种特性,比如说中国人:老成温厚、和平主义、知足常乐等等。作者认为,形成这些人物特性的原因是在于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思维、民族特色具有稳定性,就算是在当今全球文化大同的趋势下,中华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但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还是不会轻易改变。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可能对我们本国人来说没有绝对的吸引力,但是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向在那个时代不了解甚至误解中国的西方人清晰的从各方面介绍了一个健康而真实的中国和中国人。

我认为,现代人读此书不仅可了解过去的中国,也可重新认识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文化。

吾国吾民读后感(篇3)

《吾国与吾民》成书于1934年,距今已有七十八个年头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在变,生活方式也在变,但根深蒂固在个体和我们的民族的.骨子里的东西是不变的。让你认识自己的同时,还要让你窥到自己身后的影,这正是此书的价值所在。有人说过,对中国人精神的理解最透彻的,向世界介绍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最有成就的作家就是林语堂先生,林先生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对中国精神文化的透彻理解,还在于他把中国的精神文化阐释给了全世界,在中国还处在比较封闭的年代,让世界更了解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文化。

话说回来,判断一部作品伟大与否,绝不能用后世的视角来审视,而应当回溯到创作的当时当地,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来考量。《吾国与吾民》的创作出版至今已经80年,依然对人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及精神内涵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这样来看,这部作品无疑是伟大的。正如所有伟大的作品一样,《吾国与吾民》必将继续穿越历史的隧道,拨开眼前的迷雾,对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娓娓道来。这本书的自序里,作者的一段话最令人感慨:“我堪能坦白地直陈一切,因为我心目中的祖国,内省而不疚,无愧于人。我堪能暴呈她的一切困挠纷扰,因为我未尝放弃我的希望。

吾国吾民读后感(篇4)

《吾国与吾民》成书于1934年,距今已有七十八个年头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在变,生活方式也在变,但根深蒂固在个体和我们的民族的骨子里的东西是不变的。让你认识自己的同时,还要让你窥到自己身后的影,这正是此书的价值所在。有人说过,对中国人精神的理解最透彻的,向世界介绍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最有成就的作家就是林语堂先生,林先生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对中国精神文化的透彻理解,还在于他把中国的精神文化阐释给了全世界,在中国还处在比较封闭的年代,让世界更了解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文化。

话说回来,判断一部作品伟大与否,绝不能用后世的视角来审视,而应当回溯到创作的当时当地,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来考量。《吾国与吾民》的创作出版至今已经80年,依然对人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及精神内涵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这样来看,这部作品无疑是伟大的。正如所有伟大的作品一样,《吾国与吾民》必将继续穿越历史的隧道,拨开眼前的迷雾,对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娓娓道来。

这本书的自序里,作者的一段话最令人感慨:“我堪能坦白地直陈一切,因为我心目中的祖国,内省而不疚,无愧于人。我堪能暴呈她的一切困挠纷扰,因为我未尝放弃我的希望。中国比那些小小的爱国者要伟大得多,所以不需要他们涂脂抹粉。”林语堂先生不是不爱祖国,也不是如书中写的那样“无可无不可”,而是清楚地知道中华民族虽然千疮百孔,仍有极强的生命力,绝不会为外族轻易毁灭。这样热忱又冷静的情怀,如今的所谓学者们不知道还有几个人可以望其项背。即便才情达到如此高度,林语堂先生仍然保持着若谷虚怀,“我欢迎人们为我辩护,也接受人们对我的批评。”林语堂先生将中国人的根刨得清清楚楚,脉络分明,但依我拙见,时代的发展已经转变了太多的传统观念,书中很多论断在今天早已不能适用,这一点在分析中国人心灵的女性化和妇女生活的章节中尤为明显。

《吾国与吾民》诞生的重要促成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对这本书作出过评价:“它写得骄傲,写得幽默,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外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研究、描述中国人的书有很多,从余秋雨的文化散文系列,到《第三只眼看中国》之类外国作家的作品,不胜枚举。但这些后来的作品都极难超越写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吾国与吾民》。依我看,其关键就在于其作者林语堂先生多样的成长环境和丰富的生活经历。作为一个中西文化的混血儿,林语堂既在中式文化中深深浸染过,摸得到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又饱受过西方教育,能够跳出中国看中国。

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着作。更值得称道的是,它是由一位中国人写的,一位现代的中国人。他的根基深深地扎在过去,他丰硕的果实却结在今天。

吾国吾民读后感(篇5)

久闻《吾国与吾民》大名,知道它是林语堂先生的成名之作,是用英文撰写的,也知道书的原意是向外国人介绍中国。几年前,我也在林语堂先生的散文集中看到过几个章节,非常喜欢他的文风。但把这本书完整而认真地读完,却是最近的事。

《吾国与吾民》诞生的重要促成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对这本书作出过评价:它写得骄傲,写得幽默,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外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 研究、描述中国人的书有很多,从余秋雨的文化散文系列,到《第三只眼看中国》之类外国作家的作品,不胜枚举。但这些后来的作品都极难超越写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吾国与吾民》。依我看,其关键就在于其作者林语堂先生多样的成长环境和丰富的生活经历。作为一个中西文化的混血儿,林语堂既在中式文化中深深浸染过,摸得到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又饱受过西方教育,能够跳出中国看中国。

幽默一词,是林语堂先生的杰作,他将英文中的humor创造性地如此音译。而幽默的风格也自始至终地贯穿着这部《吾国与吾民》。若不是有创作背景介绍,读者几乎很难想象,这本书竟是写于最动荡的年代。诚然,每一个读书人都关心国家的前途,但林语堂没有学鲁迅,去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他的书中,没有字字句句都剑拔弩张。他仿佛独处于世外,心平气和而又无比诚挚地,澄清着淤积的历史偏见,展列着沉淀的璀璨文明。

为求客观公平地评价中国,向世人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林语堂自己认为必须要摆脱主观意识、既成观念,不受武断思想的左右、排除西方观念以及政治、经济、宗教等因素,完全像感觉自己跳动那样去感觉事物,由自己心的眼睛去观察事物。

事实证明,林语堂先生的确几近完美地完成了这个重任。读《吾国与吾民》,可以感到作者似乎是在往一张一尘不染的白纸上作画,清晰干净无比。他从文化差异中捕捉中国文化的独特之美,灵巧而又不偏不倚,绝非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而能为。

这本书的自序里,作者的一段话最令人感慨:我堪能坦白地直陈一切,因为我心目中的祖国,内省而不疚,无愧于人。我堪能暴呈她的一切困挠纷扰,因为我未尝放弃我的希望。中国比那些小小的爱国者要伟大得多,所以不需要他们涂脂抹粉。林语堂先生不是不爱祖国,也不是如书中写的那样无可无不可,而是清楚地知道中华民族虽然千疮百孔,仍有极强的生命力,绝不会为外族轻易毁灭。这样热忱又冷静的情怀,如今的所谓学者们不知道还有几个人可以望其项背。

即便才情达到如此高度,林语堂先生仍然保持着若谷虚怀,我欢迎人们为我辩护,也接受人们对我的批评。林语堂先生将中国人的根刨得清清楚楚,脉络分明,但依我拙见,时代的发展已经转变了太多的传统观念,书中很多论断在今天早已不能适用,这一点在分析中国人心灵的女性化和妇女生活的章节中尤为明显。

林语堂先生能够凭着自己对民族的了解,预测中国在抗战中的胜利。但他毕竟不是传说中可以用水晶球预测未来的吉普赛人,无法料想几十年后的社会面貌。这一点,作为读者,我们当然要十分理解,还要理解到:读书不能尽信书。

话说回来,判断一部作品伟大与否,绝不能用后世的视角来审视,而应当回溯到创作的当时当地,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来考量。《吾国与吾民》的创作出版至今已经80年,依然对人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及精神内涵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这样来看,这部作品无疑是伟大的。正如所有伟大的作品一样,《吾国与吾民》必将继续穿越历史的隧道,拨开眼前的迷雾,对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娓娓道来。

吾国吾民读后感(篇6)

我可以坦诚相见,我并不为我们的国家感到惭愧,我可以把她的麻烦公之于众,因为我并没有失去希望。中国比她那些小小的爱国者要伟大的多,所以不需要他们的涂脂抹粉,她会再一次恢复平静,并且她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如此自白,林先生的性格便跃然纸上,令人情不自禁产生这样的念头:“这定是一个率真的作家。”

历来并不乏剖析中国人品性与生活习性的文章与著作,但读来或则过褒扬近乎谄媚以期宣传之效果,或则过批判近乎无情并因之令人悲悯而缺乏客观性。一本阐述中国的著作,它的价值应足以当得起阐述中国者,不能犯上述任何一点毛病。这样的作者必须立于客观的地位,其客观的程度足以领悟全部中国人民的旨趣,这样的人才不是轻易找得到的。但正如赛珍珠女士所说:可是出乎不意,与历来伟大著作的出世一样,《吾国与吾民》不期出世了。它满足了我们一切热望的要求,它是忠实的,毫不隐瞒一切真情的。

作者以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并与西方人的性格,理想,生活等做了相应的广泛深入的比较。你会惊叹于作者简纯的风格,而这种简纯偏又不影响作者对真理领悟的陈览。

林先生确是立于了客观的地位,无论是揭露中国的弊端,抑或是陈述其美好之处,他总是在扮演着一个叙述者的角色,但绝不只是信息的传送者,我们往往被他感染。

有时,我们甚至会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中国人写的,如若是中国人,怎能这样坦诚,信实而又毫不偏颇地论述他的同胞?可细读全书,这又分明是一个中国人写的!如若不是中国人,又怎能如此富有诡辩与学识,幽默与澄明将中国人剖析的如此之深刻?每每读起林先生的文章,脑海中想到的竟是鲁迅先生,总不免要作一番对比。后者往往让人醍醐灌顶却又悲悯无奈,而前者虽平淡谦和却极具启示。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这本书是写给纯朴而忠恕的一般人的”,这也就是为何此书能够与绝大多数的读者达到认知上的共鸣与契合。

这里,我仅摘录一段本书中作者关于道教的论述,供大家欣赏。“每个中国人的心头,常隐藏有内心的浮浪特性和爱好浮浪生活的癖性。生活于孔子礼教之下倘无此情感上的救济,将是不能忍受的痛苦。所以道教是中国人民的游戏姿态,而孔教为工作姿态。这使你明白每一个中国人当他成功发达而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失败的时候则都是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义是付镇痛剂,所以抚慰创伤了的中国人之灵魂者。”

读后感》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吾国与吾民》(优质读后感)


刚读完《吾国与吾民》时,我有一种意味深长的感觉。中国,这个古老而又伟大的的民族在五千年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前进着,但封建思想也跟着固定下来,深深驻扎在现代人的灵魂深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现在,中国人的经济水平越来越高,但精神上的东西越来越匮乏。几十年、几百年前,中国人在艰苦的坏境下创造生活,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娱乐场所蜂拥而起,因为现在的许多中国人都不思进取,特别是青年,都成了宅男宅女,毫无作为。

不只是匮乏奋斗精神,连大家的信任都出现了危机。


前段日子,常常有人帮助路边的老人而被敲诈,以至于人们在马路上,看到一位老人摔倒,可能有人会上前去帮助,但围观人群就会去劝,说“小心被敲诈”“拿个手机拍下来,以后作证据”。也许这是围观人群的不对,没错,他们是不对,可为什么他们要如此做呢?就像上文说的一样,常常有人帮助路边的老人而被敲诈。因此,是那几个为钱而忘恩的老人才会引来人们的“小心”吧。有位老奶奶被车撞到后对人千恩万谢,但她得知自己需要支付大笔的医疗费用时,马上翻脸不认人,硬说是把她撞到后才帮助她的。最后告上法庭,可笑的是法官竟判定被告人罪名成立,理由竟是是“你没有撞她,怎么去扶她?你有犯罪的倾向,所以罪名成立。”被告人只能忍气吞声支付了巨额医药费,那位老奶奶其实心知肚明,除非她人性已丧,不然她一定会悔恨一辈子的。公共的信任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人性危机中慢慢丧失的。中国人的弱就体现在这里,这和《吾国与吾民》中描写的封建何其相似,正如鲁迅写到的“在中国,一个人倒在马路上,围观的人之中不想上前帮助乃至高兴的应有尽有”。是啊,中国人从强者变成了弱者。

但如果中国人都成了弱者,也许早在百年前就灭亡了。

中国人生来就有一种忍耐性,从而造就了中国人中的许多伟人。那一段屈辱的历史也许给了中国人的忍耐性加了一剂强化药。那时的中国比其他国家要落后许多,所以外国侵略者便企图灭亡中国。但中国人忍耐着,不放弃每寸土地,所以终将侵略者赶出中国的领土。现在也有许多青年正忍耐着,发奋学习。比之开头说的宅男宅女,他们才是强者,

中国人其实已强了许许多多,但千年的封建文化,使中国人要真正去弱变强,还须更加努力。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篇一: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有人说过,对中国人精神的理解最透彻的,向世界介绍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最有成就的作家就是林语堂先生。读完《吾国与吾民》一书后,我对此观点深表赞同。

林先生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对中国精神文化的透彻理解,还在于他把中国的精神文化阐释给了全世界,在中国还处在比较封闭的年代,让世界更了解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文化。

本书主要围绕一个中心中国人何以为中国人展开论述,从各方面而又客观的讲述了中国人的各种特性,比如说中国人:老成温厚、和平主义、知足常乐等等。作者认为,形成这些人物特性的原因是在于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思维、民族特色具有稳定性,就算是在当今全球文化大同的趋势下,中华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但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还是不会轻易改变。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可能对我们本国人来说没有绝对的吸引力,但是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向在那个时代不了解甚至误解中国的西方人清晰的从各方面介绍了一个健康而真实的中国和中国人。

我认为,现代人读此书不仅可了解过去的中国,也可重新认识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文化。

【篇二: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在选课的时候我和同学一起选了现当代文学赏析这门课程,之后又听其他同学说这个老师是一位非常有趣同样也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老师,因为这个缘故,在老师的作业要求下,我选择了这部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

林语堂先生本名叫林和乐,是福建龙溪人,他是中国现代着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吾国与吾民》是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的。在林语堂老先生的作品中有很多非常着名的,有《生活的艺术》《我的话》《苏东坡传》等等。

《吾国与吾民》一书由称作为《中国人》,很清楚的让人从字面就可以理解到一些意思,另外它还有一个英文书名是MyCountryandMypeople,这部书不仅仅是林语堂先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他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局面,中国出现危机,中国人民慢慢的变得麻木,对于国家的发展显得无所适从,林语堂作为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他又以崭新的理论,探究了潜在和必然的希望,断言了中国是伟大而不会轻易分解的。在当时的中国发展之下,有许许多多的中国青年对于中国的发展阐述了诸多观点,但是往往都是一些局限于表面的事物。而林语堂先生林语堂用一种客观而冷静的态度勾勒当时的中国,用含蓄的口吻道出中国人性格养成的历程,是为了让中国人了解国情,冷静的解决问题。

《吾国与吾民》这一本书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中国人民、中国人之德性、中国人的心灵、人生之理想、妇女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文学生活、艺术家生活、生活的艺术、中日战争之我见,在每一章中都具体描写了中国事物的发展,点点滴滴的文字中都透露了作者渴望救国,深切爱国的感情。在《中国人的性格》这一章中,林语堂先生写出了中国的特点,他有力批判性的文字写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腐败的所在,而不是官方,或许只有身处其境,才能明白林语堂的一番心思。从历代以来,中国沦为封建社会,历代的领导者很多都是消极迂腐,社会遗留下来的问题使得中国人也变得消极避世,成为侵略者眼中的羔羊,林语堂对这些社会残留的问题都进行了分析解释。

在林语堂的书中可以找到这样的一句话我能坦白地直陈一切,因为我心目中的祖国,内省而不疚,无愧于人。我甚能暴呈她的一切困扰担忧,因为我未尝放弃我的希望,中国乃伟大过于她的微渺的国家,无需乎他们的粉饰。她将调整她自己,一如过去历史上所昭示吾人者。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林语堂先生是多么的热爱祖国,但是他不是溺爱,而是勇于对批判,从多方面让人们认识到真正的中国。

而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中国早已不是那个受侵略严重的社会了,中国进步了,人们的思想也得到了大大的解放,但是仔细想想,我们的社会真的是没有暴力,没有侵略的完美社会吗?不是的。要想达到更高标准的要求,不仅仅是需要我们做好表面文章,更需要我们从内在出发,看了林语堂先生的这本《吾国与吾民》,我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责任感出现了。

【篇三:吾国与吾民读后感作文】

《吾国与吾民》成书于1934年,距今已有七十八个年头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在变,生活方式也在变,但根深蒂固在个体和我们的民族的骨子里的东西是不变的。让你认识自己的同时,还要让你窥到自己身后的影,这正是此书的价值所在。有人说过,对中国人精神的理解最透彻的,向世界介绍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最有成就的作家就是林语堂先生,林先生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对中国精神文化的透彻理解,还在于他把中国的精神文化阐释给了全世界,在中国还处在比较封闭的年代,让世界更了解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文化。

话说回来,判断一部作品伟大与否,绝不能用后世的视角来审视,而应当回溯到创作的当时当地,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来考量。《吾国与吾民》的创作出版至今已经80年,依然对人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及精神内涵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这样来看,这部作品无疑是伟大的。正如所有伟大的作品一样,《吾国与吾民》必将继续穿越历史的隧道,拨开眼前的迷雾,对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娓娓道来。

这本书的自序里,作者的一段话最令人感慨:我堪能坦白地直陈一切,因为我心目中的祖国,内省而不疚,无愧于人。我堪能暴呈她的一切困挠纷扰,因为我未尝放弃我的希望。中国比那些小小的爱国者要伟大得多,所以不需要他们涂脂抹粉。林语堂先生不是不爱祖国,也不是如书中写的那样无可无不可,而是清楚地知道中华民族虽然千疮百孔,仍有极强的生命力,绝不会为外族轻易毁灭。这样热忱又冷静的情怀,如今的所谓学者们不知道还有几个人可以望其项背。即便才情达到如此高度,林语堂先生仍然保持着若谷虚怀,我欢迎人们为我辩护,也接受人们对我的批评。林语堂先生将中国人的根刨得清清楚楚,脉络分明,但依我拙见,时代的发展已经转变了太多的传统观念,书中很多论断在今天早已不能适用,这一点在分析中国人心灵的女性化和妇女生活的章节中尤为明显。

《吾国与吾民》诞生的重要促成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对这本书作出过评价:它写得骄傲,写得幽默,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外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研究、描述中国人的书有很多,从余秋雨的文化散文系列,到《第三只眼看中国》之类外国作家的作品,不胜枚举。但这些后来的作品都极难超越写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吾国与吾民》。依我看,其关键就在于其作者林语堂先生多样的成长环境和丰富的生活经历。作为一个中西文化的混血儿,林语堂既在中式文化中深深浸染过,摸得到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又饱受过西方教育,能够跳出中国看中国。

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着作。更值得称道的是,它是由一位中国人写的,一位现代的中国人。他的根基深深地扎在过去,他丰硕的果实却结在今天。

【篇四: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吾国与吾民》是一部值得我们珍重与留念的,她成书于民国我国民林语堂之手。他站在历史与现实,矛盾与冲突的角度之上,深刻的对比与刻画了吾国吾民的国民特性以及此种特性之历史的文化的外域的深层次根源和现实考量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国家,他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是一个有着广袤国域的国家,他的文化差异明显;中国是一个有着众多民族的国家,他的文化丰富多样。正是上述因素是其文化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交融着,互补着,并且较为和谐的演进着。当然,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和以汉族文化为主体中华文化构成了《吾国与吾民》的基本内涵,也构成了华夏文明的基石。

当我们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潮下,我们显得有些沾沾自喜,我们似乎忘却了那沉淀而又厚重的历史遗产,那深深地植根于我国民之中的本能的难以踢出的民族劣根是否随着历史的演进而消亡呢?而那优秀的民魂是否得到大力弘扬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文化是本书的一个核心词汇,她包括传统的现代的。在林书堂看来这包括民族性格、习惯、传统、精神、文艺作品、社会制度、追求等等。

崎岖而漫长的中华文化是我们迥异于古代的希腊、罗马、埃及、印度文化的一个表式,中华文明虽历经磨难却未曾中断,时至今日依然坚挺,也成就了她特有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质。为什么我们的文明经久不衰?为什么我们的国民奴性难改?为什么我们的国民缺乏进取与创新?

是地域、气候、人种?是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还是生物进化之必然结果?

林语堂先生以客观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向我们真实的呈现了我国民之特性,自然与社会因素是我国民性格形成之本源。自然经济的脆弱性使生活在大河流域额人们渴望统一,渴望和平。他们需要中央集权领导和庇佑,

俗语云: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统治者在君权神授的光环下毫不客气的吸食和压榨着被统治者,只是有时候他们更加注重技术罢了。中国的大众世世代代延续着这一历史潮流,这种垄断性强权性的官僚性统治环境正是我民族奴性的根源,但这客观上也增加了我们民族的适应性。

天下大势,分久必和,合久必分虽有主观,但仍有借鉴意义。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在重复着八百年一个周期的轮回。而每一次无不因有新鲜的,强悍的外族或有外族基因的民族所重新焕发生机。

在全球化的今天,过去的历史将永远不会重现,各国家和地区间的交流迈入了新的时代,而我们中华民族就是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中华民族的雄起必将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吸收一切外部优秀文化成果。我相信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智慧将会在中华的崛起中再次应验。

【篇五: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林先生本书中表达的观点或立场,我并不完全赞同,好歹过去了一个世纪,思潮改向回流不知几何,也无甚可执着争辩的必要。但作为深受传统中国礼教浸淫,又得以学贯中西的作者的独特视角,使本书上升到了一个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林先生在当时给外夷展示中国文化之作,却在百年后,让传统文化不幸遭灭顶之灾的我们看了新鲜。(不知这算不算出口转内销了:p)而当时那样一个中西方文化初次交融的时代,对于现在身在异邦求学的我,也是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林先生是位典型的中庸派,那么个文言白话,中西思想大战得不可开交的时代。他只摇摇头摆摆手:有什么对错好挣,大家都有道理的嘛。至于有人批判他,给他戴不爱国的帽子,他也只无辜的缓缓说声:我并不是不爱国的别人称赞他,轻视他,他都不为所动,总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赏他的鸟写他的小文章,一副云端里懒得看厮杀的悠哉样子。真的被惹急了的时候,骂人也骂得温吞。他的文章里没有经世济学的大智慧,也没有钱钟书那些犀利的小聪明,只是不紧不慢的说:你看,这件事是这样的,却总能让人会心一笑。拿来做枕边书再适合不过。

可是,倘若某事某人严重违背了他的原则或价值观,属于大逆不道之类。他也是毫不客气的,譬如《武则天传》。评价一位执政者,单单从它的性别或取得政权的手段就予以定性,然后从一个主观鄙视的基调上一路铺开,显然武断。有人说他作武则天传讽刺慈禧,故而有失偏颇,我深表怀疑那他选择苏东坡又有什么政治意味了?倒是配合之前的中庸,温吞等特质,我实在不能不把他鉴定为儒家思想的贯彻者贯彻得理想而忠贞。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骨子里全是传统礼教的那一套呢。

林语堂先生对中国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文学生活、日常饮食及人生的最后归宿,都有精辟的见解。读后,细思,被著者的理性和睿智所折服。在写到中国的学府制度时,说,总说一句,无人能相信,亦不能使人相信,谓把心理学,宗教,推销术,英国宪法史这样叠床架铺的累积起来,可以培养出一个有学问的人。没有人相信,也不能相信,谓试验一个人对于莎士比亚乐府体会程度,可以用下述的方法:解释莎翁名著的一节,或叫他回答依利莎白时代的惯用语。

看了上述文字,返观现在的教育制度,不知诸位有何感想?学校是什么?至今有些人还很糊涂。应该明确:学校不是通往衣食无忧和上层社会的坦途,而是人的不断完善自我的路。如果教师仅是挟着本子贩卖常识,教育又能给孩子留下什么呢?为孩子的人生奠基,不是一句美丽的谎言吗?

我们不得不关注教育的后果。走出校门的学生,素质如何?对于素质,有人这样说: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全忘掉,剩下的就是素质。果真这样,学生把莎翁名著的著作日期和依利莎白时代的惯用语全忘掉,教育的苍白就会显现出来,我们不愿意看到。

足以让人欣慰的是,新课程为我们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理念要求教师在注重学科教学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命的发展。以前从未有的教育现象进入了课堂,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星星之火必定燎原,我们相信,这是一个绝好的开头。

《吾国与吾民》成书于1934年,距今已有七十个年头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在变,生活方式也在变,但根深蒂固在个体和我们的民族的骨子里的东西是不变的。让你认识自己的同时,还要让你窥到自己身后的影,这正是此书的价值所在。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我可以坦诚相见,我并不为我们的国家感到惭愧,我可以把她的麻烦公之于众,因为我并没有失去希望。中国比她那些小小的爱国者要伟大的多,所以不需要他们的涂脂抹粉,她会再一次恢复平静,并且她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如此自白,林先生的性格便跃然纸上,令人情不自禁产生这样的念头:“这定是一个率真的作家。”

历来并不乏剖析中国人品性与生活习性的文章与著作,但读来或则过褒扬近乎谄媚以期宣传之效果,或则过批判近乎无情并因之令人悲悯而缺乏客观性。一本阐述中国的著作,它的价值应足以当得起阐述中国者,不能犯上述任何一点毛病。这样的作者必须立于客观的地位,其客观的程度足以领悟全部中国人民的旨趣,这样的人才不是轻易找得到的。但正如赛珍珠女士所说:可是出乎不意,与历来伟大著作的出世一样,《吾国与吾民》不期出世了。它满足了我们一切热望的要求,它是忠实的,毫不隐瞒一切真情的。

作者以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并与西方人的性格,理想,生活等做了相应的广泛深入的比较。你会惊叹于作者简纯的风格,而这种简纯偏又不影响作者对真理领悟的陈览。

林先生确是立于了客观的地位,无论是揭露中国的弊端,抑或是陈述其美好之处,他总是在扮演着一个叙述者的角色,但绝不只是信息的传送者,我们往往被他感染。

有时,我们甚至会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中国人写的,如若是中国人,怎能这样坦诚,信实而又毫不偏颇地论述他的同胞?可细读全书,这又分明是一个中国人写的!如若不是中国人,又怎能如此富有诡辩与学识,幽默与澄明将中国人剖析的如此之深刻?每每读起林先生的文章,脑海中想到的竟是鲁迅先生,总不免要作一番对比。后者往往让人醍醐灌顶却又悲悯无奈,而前者虽平淡谦和却极具启示。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这本书是写给纯朴而忠恕的一般人的”,这也就是为何此书能够与绝大多数的读者达到认知上的共鸣与契合。

这里,我仅摘录一段本书中作者关于道教的论述,供大家欣赏。“每个中国人的心头,常隐藏有内心的浮浪特性和爱好浮浪生活的癖性。生活于孔子礼教之下倘无此情感上的救济,将是不能忍受的痛苦。所以道教是中国人民的游戏姿态,而孔教为工作姿态。这使你明白每一个中国人当他成功发达而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失败的时候则都是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义是付镇痛剂,所以抚慰创伤了的中国人之灵魂者。”

读后感1500字《吾国吾民》


古时边境异族侵犯,中原大地多于混战分裂后复归于统一,之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实则中华始终为中华,不过是政权更易而文化融汇,却并不曾为真正外来势力所倾覆。究其原因,有当时交通联络不甚紧密,世界尚处相对封闭之状态,故发起战争者多为周边民族;而边境民族多为夺中原政权而来,处于统治之时反倒更积极接受汉族文化,以控制下层汉族基体。现在看来,古时混战结果实则是异族与汉族间互相吸收同化而使中华民族更趋庞大之过程。

然论及中国近代之西方侵略者,这性质则大为不同。彼时正当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世界孤立状态被打破、航运发达,西方资产主义者艳羡中国之地大物博而催发黄金热,乃为利益所趋到达中国,及后更上升为整个资本主义国家之政事,便谋划发动殖民地侵略。古言利益熏心,西方资本主义者本为利而来,而又与中国隔千万里重洋,对于中华文化无甚了解,仅有的便也只是好奇甚或反感不理解,这利益的巨大吸引以及心理上的不甚苟同便让西人有了吞并蚕食四万万人民之中国的可恶念头。

然为何中国能在这悠久并历经周而复始分分合合的历史中生养至期颐之龄?而又在西人大举入侵时顿陷崩溃与毁灭?这似是类于成也萧何败萧何之事。中华民族之德性是其优越的生存本能,一种新奇的、超自然的、非凡的活力,他们是中华民族之弱点,同时亦为生存之力量。这一德性,正如书中猪狗之说,狗往往喜欢咬弄猪,而猪只能报之为唔嗯他甚至竟或愿意变成一只真正的猪,因为它的生活实在够舒服。所以也不致羡慕狗他唯一所巴望的是:狗不要来纠缠他,好让他独个儿自在着。中国倒希望独个儿自在着,倘若说西人能予中国以缓步使之自在发展,中国必是遵于自然继续温和而极缓地平静呼吸着。但历史车轮驶过一地,碾过一方,怎会忽略了庞然中国。非洲原始部落尚不得置身其外,当哥伦布的历史之船驶向非洲土地,这既是原始部落人民深重灾难的开始,也是历史所赐予的考验。而中国如此耀眼于东方,又如何能逃脱历史的磨难呢?幸而吾国因民族庞大、幅员辽阔,方勉勉强强躲过覆灭之灾。

而民族德性,如书中所说,中国人则有圆熟、忍耐、无可无不可、老猾俏皮、和平、知足、幽默、保守,拣其一似皆非积极优秀,甚乃为消极恶性,然失其一者,似又非为真正之中国人。大多生长于欧美各国的华裔人士,虽有黄种样貌、中国血统,但其价值观念、内里品性表现于其行事作风当中却是完全西式的。细究此等德性,其中可寻偏于自然之影子,模糊而矛盾多样,却又是无可言说的和谐。正如中国人烹饪时常说的盐适量、水少许、火候一定,并无西人几克、几分、几度之精确考究,但偏偏中国人更善于烹调且美食如许。中国人因之德性模糊而矛盾多样,他便欲求心的地位,而不复虚劳以争取不可达到之目的,由此便显圆熟,他会循规蹈矩地行走、脚踏实地地劳务,前方有旗帜鲜明,他便知那正是他该走的路,而冒险进取则少有出现在其头脑中。于是,他还会了忍耐,因其要如虔诚教徒般行走、劳务,故此他又保守,同时这也使其能包容任何的边境异族,甚至神奇地吸收融汇,正如大海所能兼容并蓄纷繁杂乱之水生动植物。如此种种,似乎冥冥之中受着某种力量的牵引,中国人生就了古怪而和谐的诸多德性。

如此说来,中国人之德性似又使其成为可爱又可恨之人。则对待诸如民族劣根性问题,实应慎重,中华民族之绵延流长与此等德性休戚相关,关于此等德性,不可否认其中确存劣等之可能,怕只怕揭其坏絮之皮便可显其优良之内。正如书中所言:有时他的祖系自尊心理占了优越,而正当的自尊心理与无意义的古热,只隔着一线之差,则甚危险。有时他的羞耻本能占了优势,而真切的革新愿望与肤浅的摩登崇拜,又只隔着一线之差,当亦不妥。要避免此等矛盾,确乎非是轻易之工作。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通用5篇)


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实很多作品会引发读者的感同身受。我们在读作品时,不能一带而过粗略的看需要仔细阅读。这时我们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我们新的收获,写好作品的秘诀有哪些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吾国与吾民》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篇1】

有人说过,对中国人精神的理解最透彻的,向世界介绍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最有成就的作家就是林语堂先生。读完《吾国与吾民》一书后,我对此观点深表赞同。

林先生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对中国精神文化的透彻理解,还在于他把中国的精神文化阐释给了全世界,在中国还处在比较封闭的年代,让世界更了解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文化。

本书主要围绕一个中心—“中国人何以为中国人”展开论述,从各方面而又客观的讲述了中国人的各种特性,比如说中国人:老成温厚、和平主义、知足常乐等等。作者认为,形成这些人物特性的原因是在于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思维、民族特色具有稳定性,就算是在当今全球文化大同的趋势下,中华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但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还是不会轻易改变。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可能对我们本国人来说没有绝对的吸引力,但是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向在那个时代不了解甚至误解中国的西方人清晰的从各方面介绍了一个健康而真实的中国和中国人。

我认为,现代人读此书不仅可了解过去的中国,也可重新认识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文化。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篇2】

《吾国与吾民》成书于1934年,距今已有七十八个年头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在变,生活方式也在变,但根深蒂固在个体和我们的民族的.骨子里的东西是不变的。让你认识自己的同时,还要让你窥到自己身后的影,这正是此书的价值所在。有人说过,对中国人精神的理解最透彻的,向世界介绍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最有成就的作家就是林语堂先生,林先生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对中国精神文化的透彻理解,还在于他把中国的精神文化阐释给了全世界,在中国还处在比较封闭的年代,让世界更了解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文化。

话说回来,判断一部作品伟大与否,绝不能用后世的视角来审视,而应当回溯到创作的当时当地,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来考量。《吾国与吾民》的创作出版至今已经80年,依然对人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及精神内涵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这样来看,这部作品无疑是伟大的。正如所有伟大的作品一样,《吾国与吾民》必将继续穿越历史的隧道,拨开眼前的迷雾,对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娓娓道来。这本书的自序里,作者的一段话最令人感慨:“我堪能坦白地直陈一切,因为我心目中的祖国,内省而不疚,无愧于人。我堪能暴呈她的一切困挠纷扰,因为我未尝放弃我的希望。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篇3】

在选课的时候我和同学一起选了现当代文学赏析这门课程,之后又听其他同学说这个老师是一位非常有趣同样也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老师,因为这个缘故,在老师的作业要求下,我选择了这部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

林语堂先生本名叫林和乐,是福建龙溪人,他是中国现代着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吾国与吾民》是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的。在林语堂老先生的作品中有很多非常着名的,有《生活的艺术》《我的话》《苏东坡传》等等。

《吾国与吾民》一书由称作为《中国人》,很清楚的让人从字面就可以理解到一些意思,另外它还有一个英文书名是“My Country and My People”,这部书不仅仅是林语堂先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他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局面,中国出现危机,中国人民慢慢的变得麻木,对于国家的发展显得无所适从,林语堂作为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他又以崭新的理论,探究了潜在和必然的希望,断言了中国是伟大而不会轻易分解的。在当时的中国发展之下,有许许多多的中国青年对于中国的发展阐述了诸多观点,但是往往都是一些局限于表面的事物。而林语堂先生林语堂用一种客观而冷静的态度勾勒当时的中国,用含蓄的口吻道出中国人性格养成的历程,是为了让中国人了解国情,冷静的解决问题。

《吾国与吾民》这一本书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中国人民、中国人之德性、中国人的心灵、人生之理想、妇女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文学生活、艺术家生活、生活的艺术、中日战争之我见,在每一章中都具体描写了中国事物的发展,点点滴滴的文字中都透露了作者渴望救国,深切爱国的感情。 在《中国人的性格》这一章中,林语堂先生写出了中国的特点,他有力批判性的文字写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腐败的所在,而不是官方,或许只有身处其境,才能明白林语堂的一番心思。从历代以来,中国沦为封建社会,历代的领导者很多都是消极迂腐,社会遗留下来的问题使得中国人也变得消极避世,成为侵略者眼中的羔羊,林语堂对这些社会残留的问题都进行了分析解释。

在林语堂的书中可以找到这样的一句话 “我能坦白地直陈一切,因为我心目中的祖国,内省而不疚,无愧于人。我甚能暴呈她的一切困扰担忧,因为我未尝放弃我的希望,中国乃伟大过于她的微渺的国家,无需乎他们的粉饰。她将调整她自己,一如过去历史上所昭示吾人者。”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林语堂先生是多么的热爱祖国,但是他不是溺爱,而是勇于对批判,从多方面让人们认识到真正的中国。

而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中国早已不是那个受侵略严重的社会了,中国进步了,人们的思想也得到了大大的解放,但是仔细想想,我们的社会真的是没有暴力,没有侵略的完美社会吗?不是的。要想达到更高标准的要求,不仅仅是需要我们做好表面文章,更需要我们从内在出发,看了林语堂先生的这本《吾国与吾民》,我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责任感出现了。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篇4】

我可以坦诚相见,我并不为我们的国家感到惭愧,我可以把她的麻烦公之于众,因为我并没有失去希望。中国比她那些小小的爱国者要伟大的多,所以不需要他们的涂脂抹粉,她会再一次恢复平静,并且她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如此自白,林先生的性格便跃然纸上,令人情不自禁产生这样的念头:“这定是一个率真的作家。”

历来并不乏剖析中国人品性与生活习性的文章与著作,但读来或则过褒扬近乎谄媚以期宣传之效果,或则过批判近乎无情并因之令人悲悯而缺乏客观性。一本阐述中国的著作,它的价值应足以当得起阐述中国者,不能犯上述任何一点毛病。这样的作者必须立于客观的地位,其客观的程度足以领悟全部中国人民的旨趣,这样的人才不是轻易找得到的。但正如赛珍珠女士所说:可是出乎不意,与历来伟大著作的出世一样,《吾国与吾民》不期出世了。它满足了我们一切热望的要求,它是忠实的,毫不隐瞒一切真情的。

作者以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并与西方人的性格,理想,生活等做了相应的广泛深入的比较。你会惊叹于作者简纯的风格,而这种简纯偏又不影响作者对真理领悟的陈览。

林先生确是立于了客观的地位,无论是揭露中国的弊端,抑或是陈述其美好之处,他总是在扮演着一个叙述者的角色,但绝不只是信息的传送者,我们往往被他感染。

有时,我们甚至会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中国人写的,如若是中国人,怎能这样坦诚,信实而又毫不偏颇地论述他的同胞?可细读全书,这又分明是一个中国人写的!如若不是中国人,又怎能如此富有诡辩与学识,幽默与澄明将中国人剖析的如此之深刻?每每读起林先生的文章,脑海中想到的竟是鲁迅先生,总不免要作一番对比。后者往往让人醍醐灌顶却又悲悯无奈,而前者虽平淡谦和却极具启示。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这本书是写给纯朴而忠恕的一般人的”,这也就是为何此书能够与绝大多数的读者达到认知上的共鸣与契合。

这里,我仅摘录一段本书中作者关于道教的论述,供大家欣赏。“每个中国人的心头,常隐藏有内心的浮浪特性和爱好浮浪生活的癖性。生活于孔子礼教之下倘无此情感上的救济,将是不能忍受的痛苦。所以道教是中国人民的游戏姿态,而孔教为工作姿态。这使你明白每一个中国人当他成功发达而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失败的时候则都是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义是付镇痛剂,所以抚慰创伤了的中国人之灵魂者。”

读后感》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篇5】

《吾国与吾民》成书于1934年,距今已有七十八个年头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在变,生活方式也在变,但根深蒂固在个体和我们的民族的骨子里的东西是不变的。让你认识自己的同时,还要让你窥到自己身后的影,这正是此书的价值所在。有人说过,对中国人精神的理解最透彻的,向世界介绍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最有成就的作家就是林语堂先生,林先生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对中国精神文化的透彻理解,还在于他把中国的精神文化阐释给了全世界,在中国还处在比较封闭的年代,让世界更了解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文化。

话说回来,判断一部作品伟大与否,绝不能用后世的视角来审视,而应当回溯到创作的当时当地,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来考量。《吾国与吾民》的创作出版至今已经80年,依然对人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及精神内涵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这样来看,这部作品无疑是伟大的。正如所有伟大的作品一样,《吾国与吾民》必将继续穿越历史的隧道,拨开眼前的迷雾,对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娓娓道来。

这本书的自序里,作者的一段话最令人感慨:“我堪能坦白地直陈一切,因为我心目中的祖国,内省而不疚,无愧于人。我堪能暴呈她的一切困挠纷扰,因为我未尝放弃我的希望。中国比那些小小的爱国者要伟大得多,所以不需要他们涂脂抹粉。”林语堂先生不是不爱祖国,也不是如书中写的那样“无可无不可”,而是清楚地知道中华民族虽然千疮百孔,仍有极强的生命力,绝不会为外族轻易毁灭。这样热忱又冷静的情怀,如今的所谓学者们不知道还有几个人可以望其项背。即便才情达到如此高度,林语堂先生仍然保持着若谷虚怀,“我欢迎人们为我辩护,也接受人们对我的批评。”林语堂先生将中国人的根刨得清清楚楚,脉络分明,但依我拙见,时代的发展已经转变了太多的传统观念,书中很多论断在今天早已不能适用,这一点在分析中国人心灵的女性化和妇女生活的章节中尤为明显。

《吾国与吾民》诞生的重要促成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对这本书作出过评价:“它写得骄傲,写得幽默,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外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研究、描述中国人的书有很多,从余秋雨的文化散文系列,到《第三只眼看中国》之类外国作家的作品,不胜枚举。但这些后来的作品都极难超越写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吾国与吾民》。依我看,其关键就在于其作者林语堂先生多样的成长环境和丰富的生活经历。作为一个中西文化的混血儿,林语堂既在中式文化中深深浸染过,摸得到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又饱受过西方教育,能够跳出中国看中国。

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着作。更值得称道的是,它是由一位中国人写的,一位现代的中国人。他的根基深深地扎在过去,他丰硕的果实却结在今天。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600字


刚读完《吾国与吾民》时,我有一种意味深长的感觉。中国,这个古老而又伟大的的民族在五千年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前进着,但封建思想也跟着固定下来,深深驻扎在现代人的灵魂深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现在,中国人的经济水平越来越高,但精神上的东西越来越匮乏。几十年、几百年前,中国人在艰苦的坏境下创造生活,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娱乐场所蜂拥而起,因为现在的许多中国人都不思进取,特别是青年,都成了宅男宅女,毫无作为。

不只是匮乏奋斗精神,连大家的信任都出现了危机。

就拿郭美美事件来说吧。之前,红十字会每个月从社会各界收到的捐款都上亿,然而郭美美的几篇微博上的炫富,人们便怀疑她和红十字会有关联,因此之后的捐款数额成倍下降,有的地区捐款甚至是零。那些贫困山区里的人该怎么办?就因为人们的无端猜测他们就又要过上贫苦的生活?郭美美为了满足自己虚荣心,却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波动。不过,也正因为人们的不信任,这场风波才得以酿成。真正该反省的不只是郭美美,那些乱加以评论的人更应该反省。

前段日子,常常有人帮助路边的老人而被敲诈,以至于人们在马路上,看到一位老人摔倒,可能有人会上前去帮助,但围观人群就会去劝,说“小心被敲诈”“拿个手机拍下来,以后作证据”。也许这是围观人群的不对,没错,他们是不对,可为什么他们要如此做呢?就像上文说的一样,常常有人帮助路边的老人而被敲诈。因此,是那几个为钱而忘恩的老人才会引来人们的“小心”吧。有位老奶奶被车撞到后对人千恩万谢,但她得知自己需要支付大笔的医疗费用时,马上翻脸不认人,硬说是把她撞到后才帮助她的。最后告上法庭,可笑的是法官竟判定被告人罪名成立,理由竟是是“你没有撞她,怎么去扶她?你有犯罪的倾向,所以罪名成立。”被告人只能忍气吞声支付了巨额医药费,那位老奶奶其实心知肚明,除非她人性已丧,不然她一定会悔恨一辈子的。公共的信任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人性危机中慢慢丧失的。中国人的弱就体现在这里,这和《吾国与吾民》中描写的封建何其相似,正如鲁迅写到的“在中国,一个人倒在马路上,围观的人之中不想上前帮助乃至高兴的应有尽有”。是啊,中国人从强者变成了弱者。

但如果中国人都成了弱者,也许早在百年前就灭亡了。

中国人生来就有一种忍耐性,从而造就了中国人中的许多伟人。那一段屈辱的历史也许给了中国人的忍耐性加了一剂强化药。那时的中国比其他国家要落后许多,所以外国侵略者便企图灭亡中国。但中国人忍耐着,不放弃每寸土地,所以终将侵略者赶出中国的领土。现在也有许多青年正忍耐着,发奋学习。比之开头说的宅男宅女,他们才是强者,

中国人其实已强了许许多多,但千年的封建文化,使中国人要真正去弱变强,还须更加努力。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1000字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3000字


可以说,这是我第一次拜读林语堂先生的书。看完以后,着实觉得其思想极为精妙。而身为国学大师,其对中国人有着其独特而又严谨的看法。从中国南北方的不同开始讲起,谈中国人的心理,谈中国人的生活,并客观的评价中国人。这是令人所敬佩的,身为中国人,能客观的看待自身,而不是身在此山中的片面。

在我看来,其文中想解读出的,中国人的特色,最具影响力的就是其家族制度,但细分的话,我想可以分成这六类,德性上的忍,思想上的情,哲学上的度,社会上的家,文学上的诗和艺术上的书法。而前三者所想体现的是中国人精神层面的特点,和与西方人的比较。后三者则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基点,也可以说,中国特色就是以家、诗、书法为中心,衍生出来的中国式生活。

接下来就以我个人的观点,来谈谈林语堂先生所想的中国人吧。首先,便是中国人的精神层面的特点。忍,情,度,其实是放在不同情况下来讨论的。忍,主要是处事;情,主要是理事;而度,则是万事之则,无论是处事、理事其讲究的无非就是中庸之道。就如中国所特有的中药,所谓是药三分毒,药量过了,可能会引起另一种疾病,或者是加重病情;而倘若,因良药苦口而不愿服用应有的剂量,那么可能病情就无法得到好转。无论是过,还是缺,都不是可取之路,唯有中庸之道,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这于许多欧美的极端处事方式,还是有极大的不同的,虽然中国自古以来,朝代变迁、民族变换,但很少会出现种族灭绝的行为。按照古代的做法,如西周的法律制度中的举轻世重原则(举轻世重原则: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平定新国家,轻刑法;一般诸侯国,常刑;叛国,重刑),其对于异族讲究的更多是安抚和同化,这也是为什么经历了多次民族浩劫的中国,能在世界之林中屹立不倒的重要缘由之一,用林语堂先生所说的便是她(中国)如何在亲率魔手下维护其生存,而且事实上反吸收了侵略民族的新血胤,转以自荣,而能不丧失其民族特性并保存固有文化之存续。此种种族本质的抵抗力之关键,即为中华民族继续生存的关键。相反,对待印第安人,对待犹太人,欧美国家所具有更多的惯性思维便是种族灭绝政策,而这又是为什么欧美文化无法像中国文化如此博大精深(相比而言)。

当然,除了中庸之道,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生存,还有的便是她的忍,外国人曾感叹,中国人真的是忍耐力极强的民族,而为何如此?追其根源便是家的制度。但我选择不马上过渡到解读家族制度的问题,我想先讲讲理事上的情,因为它同样跟家有关,甚至影响到了整个中国社会。

褒扬上来说,中国人看重情,凡事讲情面,社会不再冰冷,更多的是家的温馨。但是,贬义上来说,情理情理,先情后理,足可见,情在中国社会的重要性,正是由于过分的讲究情分,而忽视理性,这就是为何中国法制的进程如此缓慢、受阻的原因之一。带来的更多的负面信息就是徇私舞弊。关系户可以说是遍地开花,上至皇宫,下至家族,关系、情面决定了一切。而且,又因为情,所以中国人更具有的是女性型的思考方式,而缺乏科学精神,因为中国人是不会因发表四种洗涤盆碟方法的时间与动作之比较,而复得沾沾自喜的。而之所以产生这种之重分析,不重实践、不重机械的研究的情况,正是情过分高于理的一大特点。

但回过来说,精神层面上的忍和情的形成,追其根本还是家的制度所带来的影响。那又是何种联系呢?

首先,我们得清楚中国的家族制度。中国文人的一生志愿无过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中国的古代封建社会,又可谓家天下,所以说实在,无非就是个人,上升到家庭,再上升到大家族的过程,因为平天下而连带着地位上升的也是他所在的家族。所以用林语堂先生的言语来说便是中国是一个个人主义的民族,他们系心于各自的家庭而不知有社会,此种只顾效忠家族的心理实即为扩大的自私心理。而家的观念的产生则应归功于孔老夫子,当然不是说其不是,孔子先生当初的原想是回复西周时的等级制度,

维持社会的秩序,但是一定程度上却,加固了家族内等级身份的结构。再接下来的商鞅变法,更是把家联为一个集体,再接下来的灭族政策,更可以看出家族制度越来越加剧加深。因此,家的观念凌驾于社会之上,而在环境的不断熏陶影响下,中国人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唯家是图的特殊的社会观念(本想使用畸形,但是观念都是想像出来的,而且虽然其有弊端也有良好的一面,所以使用特殊一词),仅志在光耀门楣而为家族中的好分子,但是营私舞弊,敲诈勒索,对于公众是一种恶行,对于家族却是美德的中国式共产主义,限于家族内部的合作,产生了盗窃狂的结果,然而妙不可言的是,其竟然带有了利他主义的色彩。所以可以说中国是一盘散沙,而散沙不是个人,而是一个个家族。而日本则是一块花岗岩。但是那一盘散沙,你之多仅能使他散开,沙粒固然还是原来的沙粒,而花岗岩爆裂开来以后,可能其性质就发生了根本上的改变。综上所述,家族制度是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色产物,有利有弊。

回过头来谈谈忍和情就来源于家族制度。家族制度中的等级森严的契约关系,使忍尤为重要,家固然是家,它更像是缩小的政权,所以忍术极为重要。而情,则是家族制度最为本质的血缘关系,产生了特殊的情感纽带。所以说,精神层面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家族制度为根本。而区别于家族制度这种政治生活,一个人的真实面目是在其褪去社会身份后,在闲暇时间所表现出来的状况。所以可以说,书法和诗便是未直接联系,或者说是脱离于家族制度束缚的艺术表现形式,或者是消遣吧。

书法可谓是中国艺术的经典,无论是中国的建筑,绘画都是符合书法的笔法的。就建筑而言,骨架结构的显露和隐藏问题,等于绘画的笔触问题,那简略的笔法不是单纯的用以描述物体的轮廓,而很多的建筑都是作为其余笔画的中心支撑点。而中国南方瓦房的建筑,则体现了以曲与直线想协调的特点。而中国绘画重的是意向描写,所以空白的位置也是画的一部分,相比于外国习惯将整张纸填满的习惯,足以体现书法的影响之大。总之,书法对于艺术的影响举足轻重。

如果说书法是艺术的基础,那么诗则是文学上的基础,无论是戏剧,还是散文,甚至小说,都无时无刻不出现诗的身影。诗,其实准确的说是中国的歌剧,戏剧可能是看一遍就厌烦,而歌剧则是百听不厌的,而诗便是如此,越吟味越浓。相比信仰力量相对不足的中国,诗可以说是一种感情的寄托,或者说是文人的信仰和终生的追求。

以上就是我对林语堂先生的《吾国与吾民》一书的一点拙见。其全书讲述的中国人活灵活现,而又切合实际,富有幽默感,实在令人佩服。自己虽然身为中国人,但未必真的理解中国。可能林语堂先生是一种理解,或许可以根据他的理解继续深入,抑或是选择。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感悟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感悟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读书笔记摘抄:

其实人类退化的信号,倒不在乎龌龊。而却恰恰在乎畏惧龌龊,而且从一个人外表来批评他的体格和品行之健全与否,实在是危险的。

中国人的圆熟非自书本中得来,而出自社会环境,这个社会见了少年人的盛气热情,会笑出鼻涕。

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一、《吾国与吾民》讲什么

《吾国与吾民》,国学大师林语堂征服东、西方文坛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这是一部全景剖视国人精神与生活的史诗巨著,品赏浪漫雅致的东方情调,直指国人灵魂的最深处。虽然他讲的是数十年前中国的情形,但即使在今天,对我们也很受用。

这本书描写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以冷静犀利的视角剖析了中国这个民族的精神和特质,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民族形象。

整本书最激发人的地方,就在于林语堂的幽默。从幽默中看到智慧,从睿智中看透中国人的国民性。

二、阅读本书,透视和剖析中国人隐藏在表面之下的内心深处奥秘

1、中国人的四种美德

自古以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中国人认为知识的培育发展在于智慧的领悟。而从领悟出发,培育出和平、知足、镇静、忍耐四种美德。由此林语堂描绘出十五种民族德行的特性。这些特性中有美德、也有非美德,有中性品格,也有恶行。而一切的特性都包含在“圆熟”这个词里。

2、“圆熟”的中国人

“圆熟”是一个消极的国民品性,显示出一种静止消极的力量,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老于世故”。这种文化品行以支持力和容忍力为基础,缺乏进取和争胜精神。这种文化让人在任何环境下富有妥协精神而自足于和平状态。中国人把心的位置看得太高了,以致剥削了自己的希望和进取欲,无形中生成一条普遍的定律:幸福是不可以强求的。这种“圆熟”不是来自书本,而是来自社会环境,是几千年来中国特有的社会政治园地孕育的。

3、中国人的理想

中国人的理想,林语堂指出,孔教为中国人民的工作姿态,道教为游戏姿态。每一个中国人当他成功发达而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失败的时候则都是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义是服镇痛剂,抚慰了创伤的灵魂。何尝不是这样?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即使片刻的光阴,想到山水田园、树影月光、斜阳晚钟,心情便会奇迹般由烦躁嘈杂变得澄澈安宁,在现实主义的潮水中涌出几许浪漫主义的情愫。

三、整本书最激发人的点,在于林式幽默下的大智慧

通过收听我为大家精读的这本书,你会发现,有智慧才能产生真正的幽默。这种大智慧下的幽默,让我们对中国人的思想品性有了深入骨髓般的认识。

有关于读后感(精选6篇)


您知道怎么写好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吗?读作者的作品会让人忍不住进行思考。我们撰写读后感时,要紧密联系原文,却不可直接复述原文,以下为我们为您分享的有关于读后感。

有关于读后感(篇1)

最近,我阅读了加里D·鲍里奇着的《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在阅读过程中,我自觉把书中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与日常教学经验相对照后发现,这是一本非常适合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实用工具书,它给予了我们行动指南,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帮助我们解答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更促使我们反思然后改进。

本书用了大量生动鲜活的课堂教学案例,告诉我只有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才能使自己成为有效教师。

1、课堂的有效管理

虽然教师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便自然给学生留下领袖、权威的感觉,但是能否在长期教学过程中赢得学生的喜爱与信任、尊敬与崇拜,则需要教师投入情感与智慧。

首先是建立课堂的规则。开学的第一堂课,做完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我会展示一些学生的作品集,引导学生感受儿童画的“趣”和“美”。随后我会下发学习通知书,明确美术学习的工具,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遵守纪律、带齐工具、勤动手脑。

其次是师生合作。我会带领学生整理美术学习材料袋。整理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铅画纸、手工纸、彩色卡纸、宣纸、复写纸、刮蜡纸、皮纸等多种绘画材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最后是情感交流。我会带领学生阅读美术书、参观美术教室,告诉学生,本学期我们将学习画画、泥塑、纸工等美术本领,开展多样化的美术活动,激发学生美好的学习愿景。

有效的课堂管理,还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精心维护和管理,例如真诚的情感交流、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策略方法的运用等。

2、明确目标,清晰授课

要想成为有效教师,一定要研究教材、大纲、课程标准,明确课程设置方针、目的,分析单元主题目标,合理设计课时计划。因此,我们必须学习,例如阅读美术学科相关的教学论书籍,研究每一册教材,合理制定三维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因此,我经常购买一些书籍自学,例如钱初熹着的《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程明太着的《新编美术教学论》等,曾令格主编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设计》等,了解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学习有效的美术活动设计。

课时计划是一个系统过程,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和怎样学?备课时,首先要系统把握单元目标(具体的教学目的和目标)。其次要分析学情,关注学生的学习特征,使课时内容、三维目标等,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最后是根据既定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完成上述两项后,清晰授课便是落实的环节。清晰授课需要教师口齿清楚,表达准确,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特殊习惯,使要点易于理解,难点得以有效分解,使学生按逻辑顺序逐步理解概念、方法等。这一切需要教师不断修炼,加强自身的业务素养,涉及情感、态度、组织、经验等方面。

3、有效的策略,多样化的教学

吸引注意、告知学习者目标、激发学生回忆前提学习内容、呈现刺激材料、引发期待行为、提供反馈、评估行为是构成课时计划的骨干,而有效的教学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则是骨干上的血肉。因此要想成为有效教师,必须学习多种教学策略,例如直接教学策略、间接教学策略、提问的策略、认知学习策略等。学习为了实践,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策略与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融合,合理恰当的体现。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体现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例如师生交互、小组合作、各种游戏、比赛、实验、研究等。

4、巩固学习兴趣、体验成功愉悦

要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开放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体验到相互信任和信心,计划和组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教师要主动走近学生,因为当教师向学生靠得越近,沟通就变得越为互动,也就有越多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目光交流、声音的变化、身体的移动等。

要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教师还应改注重鼓励和评价。例如对于学生回答的鼓励和表扬,作业的讲解评价等。对于美术学科来说帮助学生整理作品集、展示学生作品等也是鼓励、表扬的有效方法。美术学科也应该有测试,包括美术知识和实践操作两方面,测试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小组竞答、书面测试、主题绘画等。

教师能够影响学生的认知行为和情感行为,因此关键点便落在了“有效”两字上。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努力研究课堂行为和方法、重视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有关于读后感(篇2)

近日在网上收集了关于《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的一些学习资料。通过学习对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和确保学生的成功率这五种行为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着重谈两点:

一、清晰授课

在清晰授课方面,《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一书中提出,清晰授课就是指教师向全班呈现内容时的清晰程度。告诉学生课时目标;为学习者提供先行组织者;在上课开始时,检查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先前学习内容;缓慢而明确地发出指令;知道学生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的当前水平或略高于当前水平进行教学;用举例、图解和示范等方法来解释和澄清;在每一节课的结束时进行回顾总结。有效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1)使要点易于理解,书中提出,要尽量使用简单的句子作为课堂用语,讲解重点知识时应注意规范用语,语言清晰,不能使用语义含糊、有歧义或不明确的句子。2)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3)循序渐进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教学中特别要注重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每个知识点。

要做到清晰授课,我认为首先要清晰备课。书中提出,每堂课教授之前,教师必须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在头脑中形成整堂课的具体框架,甚至某些细节问题。其次,要做到清晰巩固。课上和课后巩固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明确任务,摆正方向,点明重点。清晰授课还包括清晰讲评。每一次练习都要在让学生做之前教师亲自做一遍,了解其中难易题目的分布,对于一些容易错的难题尽量多找相关知识点,不仅要详细解释本题,更要举一反三,联系其他,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保证他们能够牢记而且熟练运用。

二、多样化教学

良好的开端,往往给学生带来亲切的感觉,留下难忘的印象,富有艺术性的开端,可以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学、爱学,因此有效教学要巧设开头,先声夺人,用最短的时间,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小学导入新课的方法要多样化,教师可经常采用:

1、歌曲式导入,

2、提问式导入,

3、图片、幻灯等电教手段导入,

4、悬念式导入,

5、复习式导入等等。

书中提到“丰富教学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问题——你可以问许多不同类型的问题,如果把它们与课时节奏和序列结合起来,就可以产生出富有意义的多样化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掌握提问的艺术。”因此,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是提升学生兴趣的导向,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除了提问外,多媒体教学也是较好的多样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灵活、多样的呈现教学内容,展示相关教学资料的声音、图像及影片。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开展情境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多样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还包括词汇教学多样化、听力教学多样化、语法教学多样化和阅读理解多样化等等。

在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地理论联系实际,争取做一名有效教师。

有关于读后感(篇3)

这个月我看了古文观止这本书,有着深奥的道理,使我甚至有点看不懂虽然有译文翻译但我只用书下的解释来破解原文,有时侯看一片需要20分钟那时我看得头都大了,真得想放弃了,但每当我灰心丧气的时侯,妈妈总会送我四个字:聊胜于无因此我坚持在看这本书。

古文观止这本书运用了许多文焉文,讲述了殷商时期和西周时期的历史故事、文中运用了许多《论语》《老子》《孟子》《墨子》……来生动得描古代故事。其中叔向贺贫令我映像十分深刻,使我终身难忘,文章讲述了韩宣子家境十分贫困,叔向知道了他的心思,却向他祝贺这令韩宣子疑惑不解。叔向举了栾武子等人的例子。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凡事只要能传播美德,遵纪守法各诸侯也能归顺于你。

的确在生活中的贫穷并不代表你的品德贫穷,只要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有益处的也能交到许多朋友,俗话说得好,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如果你很有钱但贪得无厌,违法乱纪,放利聚财,为所欲为,人家也不会理你,说不定还会讨厌你,不喜欢和你做朋友。我有一个叔叔,因为住在乡下,那个村很贫穷,盖得都是毛草房,每次下倾盆大雨的时候,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但他们有乐观的心态,白天大伙都去干活了,干得满头大汉也不觉得累,因为有了付出也就有了回报,由于多年的操劳手背粗糙得像老松树皮,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手心上磨出了几个厚厚的老茧现在他们都改上了三层小楼。我被他们的行动感动了。

心灵美,才能创造家的幸福。

有关于读后感(篇4)

有效教学让课堂更精彩,但须做到:

一、有效备课。

一备目标。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关注“双基”目标,忽视其他目标的达成,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他们需要关心,更需要尊重,所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知识同样重要。作为数学教师,除了关注学科本位目标,更要关注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目标。

第二备教材。“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材,努力做到真正把握教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展开:一是读懂教材,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二研究教材,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三是吃透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自己的学科认知结构。

第三备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仅仅从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去设计教案,而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因而在上课时就会出现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失去实效。所以说只有关注学习起点,才能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课前调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二是抓准切入点,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三是亲历过程,关注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

二、有效指导。一是把握指导时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五不”,即学生能理解的不讲解,学生能叙述的不替代,学生能操作的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不暗示,学生能提问的不先问,保证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二是指导适当,就是教师话语不重复,意思表达清楚,指导内容针对性强,即学生想了解的内容、难以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导,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往往表现在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与学生期望得到的指导的一致性上。

三、有效互动。有效互动就应该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课堂如果缺少了互动就缺失了课堂的生气,就缺失了生命的灵动。有效互动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对教学内容、学情、教学环节、教学手段、教学用具以及对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见)。

二是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平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有效互动的基础;三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的有效互动的重要条件,兴趣是激发学生真实互动的内在动力,关注与倾听是实现课堂有效互动的必要的修养。所以说只有充分考虑到了以上条件,才能实现互动的真实有效和生成。

四、有效管理。教师也是管理者,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管理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师生之间的沟通则变得顺畅,教学效果就高。反之再充分的教学准备都将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故而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管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效管理它要求教师具备特有的专业素养,要求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情感,使教学内容、教学信息的传达达到最佳的效果。

五、有效练习。练习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是教学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必须紧扣和服务于教学目标,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对学生有意义、有价值,还要有趣。难易要适度,数量要适当,目的要明确。

有关于读后感(篇5)

自教学活动诞生起,教育实践者和教育研究者就一直希冀着,以最少的教学投入获得最大的教学产出,重视并寻求有效地教学方法和途径,例如夸美纽斯提倡的班级授课制,就是为了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教学作为一种活动,如何改善过程绩效实现教学目标,也是教师最中山的问题。这段时间我学习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谈一点对有效课堂教学的体会:

(1)及时调整课堂,给学生腾出空间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课堂上一旦出现有效的生成,教师就应该及时调整好,给学生腾出空间。当然,能不能合理处理还需教师临场应变的能力,大凡特级教师名师上课艺术与一般普通教师的最大区别就是他们善于抓住并利用好学生生成的资源,这也是一堂精彩有效的课的重要决定因素。有时候课堂有“意外收获”,这种“意外收获”,只有当课堂氛围非常好,师生互动热烈,思维极度活跃时,才有可能出现,在这个教学过程里,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适时调整教学进程,使数学课堂成为有生命的课堂。

(2)尊重学生,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

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的则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磨灭,这样培养学生显然不是很有效。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会火山爆发般吐露出来,这时不让学生去自主研究也不行了。

(3)给学生留足空间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这些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学生留足空间。此外,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应该做到这样几点:教学语言要有艺术性、教学方法要有灵活性、教学过程要有情感性、教育手段要有策略性。以上几点,既是“传道、授业、解惑”有效性教学必不可少的内涵,又是一名教师综合实力的反映。具备这样几点,非一日之功,需要千锤百炼。

有关于读后感(篇6)

近期抽空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真的让我从中领会了许多知识,从而也形成了我对有效教学的理解:有效教学包括有效果(effectiveness)和有效率(efficient)两个层面。而要使教学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就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时间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和资源因素。

一、时间因素

对于科学的教学来说,有些内容是通过课时教学能够实现的,并能马上测量的,是教学的短期效应。拿英语这门课来说,就是这堂课下来,学生能学会使用那些字词,掌握那些句型结构,能用英语进行某项活动。有些内容则是需要通过长期的教学才能逐步形成的,而且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是教学一个长期的效果。《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英语》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长期目标,是英语有效教学的.长期效应。英语教学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各有其作用,但短期效应是有长期效应的基础,教学的长期效应是有效教学的终极目标,“舍长求短”是与新课程目标相违背的。英语教学有效性与否的评价不应只停留在短暂的单位课时,还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对教学效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方可体现全面性。

二、教师因素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无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师执教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谓“英语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所有行为。这道出了英语教师教学有效性的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意向,教师首先需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日常英语教学当中,学生出现厌学现象则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的表现之一。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学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英语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要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英语课堂语言使用的适度性,教师过于流利地使用过于深奥的语言都不好让学生理解,反而会使英语教学成为无效或低效。

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首先要具有扎实英语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水平。其次得具有很强的英语课堂教学监控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先进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以及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充电和不断开展反思性研究的意识。当然课前充分的教学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学生因素

教学的直接对象就是学生,学生是英语有效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参与程度就是评价有效教学与否的重要依据。而学生作为主体,他的参与绝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或静心默读,或朗读,或潜心思考,或积极争辩,或大胆陈述,或仔细扎笔记等都是学生参与的重要体现。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真正参与是需要客观的分析,不能臆断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有学生想参与但没有参与课堂的能力和勇气,当然也有不想参与的学生。因而英语有效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差异上开展的,否则教学就是无效的教学或者是低效的教学。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有的习惯成为“ eaders”、有的习惯成为“fo owers”。有的个性张扬、有的喜欢沉默。有的口头表达能力突出,有的则在书面上表达出其强项。有的对任何事物有好奇心,有的则对一切都很漠视。有的努力学习英语为了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有的则只想安逸地度过三年的高中生活。有的英语基础扎实,有的英语基础则不达小学生水平。

因此,英语有效教学必须是建立在教师充分了解学生个体的情况下开展的,只有对学生信息进行综合的了解,有效教师才能设计出学生外语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四、资源因素

《浙江省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出:英语课程资源是指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实施英语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英语教材、教学设施、文字音像、网络信息等物质条件,以及包括学生、教师、家长和有助于英语课程实施和发展的一切可利用的人文环境、人才及其智力资源等在内的非物质条件。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是促进英语有效教学的重要辅助条件。

因此要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英语有效教学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物质条件,使知识内化为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要求极力营造非物质条件,使优良学校校风、学风以及教师风采、学校的文化环境建设成为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有效教学》的阅读我才刚刚接触它的皮毛,今后还将继续深入阅读,要达到触及它的精髓,把自己的每一堂课都上的有效,追求高效课堂是我的目标,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坚决杜绝负效教学,努力避免无效教学,革除低效教学,追求高效教学。让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自主快乐的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有关绿野仙踪读后感(精选6篇)


知识无涯,而生命有限。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心中常有波澜。读后感的联想要注意形式。你写出来的读后感质量高吗?编辑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绿野仙踪读后感,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绿野仙踪读后感 篇1

绿野仙踪的内容讲的是小女孩多罗茜是一个没有父母的可怜的孤儿,她住在美国堪萨斯州一个牧场的小屋里。一天多罗茜正在小木屋里和她的小狗托托玩耍,突然天上刮起一股巨大的龙卷风,把小木屋和她们一起卷上了天空,在天空中越飘越远,多罗茜跟它的小狗托托都很惊慌,不知道自已会在天空中飘向哪里。

风终于了,小木屋稳稳的落在了地上,多萝茜不知道自己被风刮到了什么地方,她推开门一看,啊!好漂亮的地方,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一条小河蜿蜒盘旋在草地中间,像一条银色的带子铺在绿毯子上,草地上点缀着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小花,美丽极了!原来多萝茜被刮到了一个叫“芒奇金国”的地方,那里的每个人长得差不多都一样,多萝茜在这个陌生的地方看到什么东西都很奇怪。

多萝茜和小狗托托在“芒奇金国”逗留了一些日子,她们想家了,她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她开始踏上的艰难的回家之旅。

在回家的路上她遇上了很多困难,同时也结识了新朋友可爱的稻草人、善良的铁皮人和胆小的狮子。他们一起翻山越岭,稻草人帮助大家赶走了来捣乱的乌鸦,铁皮人帮肋大家吹断了挡路的树枝,狮子把大家一个一个背过了河,他们齐心协力的克服困难,一起战胜了凶暴可怕的巨蛛兽,最后打败了最邪恶的西方女巫。稻草人想给自己要一个脑子,铁皮人想要一个心脏,狮子想要一个胆量,他们一起要去“奥芝国”实现自己的愿望。

在去奥芝国的路上他们有说有笑,遇到困难互相帮助,真是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到达奥芝国完成了自己的愿望。

看完绿野仙踪,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友谊是最重要的,在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友谊就会在第一时间帮助我们渡过难关。我喜欢这本绿野仙踪。

绿野仙踪读后感 篇2

这是一本富有知识和道理的书,使我在学习和生活中受到了很多启发。

故事中的女孩罗茜和爱姆婶婶、亨利叔叔生活在堪萨斯州一个牧场上。因被一股旋风刮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在奥芝国的好心女巫指导下,她踏上回家的路程,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回到家的故事。

这本书吸引我的不仅是那精彩的故事情节更是它给我带来的启迪。最突出的一点是:做任何事都要有恒心和毅力,才有成功,才能遇见风雨后的彩虹。

在读书的过程中,罗茜那勇敢的表现、善良的心地、坚强的意志,让我感到自己很渺小,为自己的懦弱而羞愧不已。有时我会问自己:“如果我是萝茜,我会不会像她一样勇敢地克服重重困难呢?”

一次,妈妈帮我报了琴法班,一开始我满怀热情努力学,可坚持了一段时间我就觉得学习琴法很苦很累,很枯燥,多没趣!每天一练就是一小时,手指敲在键盘上生疼,手臂又累又酸,腰也挺得发麻;最让我觉得委屈的是,练琴时,小伙伴们都在玩儿呢,我的心也跟着伙伴们的欢笑声飞出了窗外,因此学得心不在焉的;随着学习的深入,要学很多乐理知识,我心里直发慌,想打退堂鼓了。看完这部童话后,我决心像萝茜一样鼓足勇气,用不懈的追求和奋斗的精神来面对各种困难,克服学习上的一切不利因素,勇敢地挑战自我!于是我坚持下来了,只用了三年的时间,我的单排键电子琴通过了九级考试,xx年仅用半年时间,我攻下了双排键五级考试,并获得了优秀等级。期间我还参加了各级器乐比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学校和我们的小县城增添了无限的荣誉。

是罗茜的精神鼓舞着我,陪伴着我,使我终于懂得了做事要坚持不懈,要战胜自我,不怕困难,最终遇见风雨后的彩虹。

绿野仙踪读后感 篇3

绿野仙踪的读后感篇1

暑假里,妈妈送给我一本书,名叫《绿野仙踪》。读了它,我思绪万千。

这本书讲的是小女孩多萝茜被台风刮到了一个虚构国度——“芒奇金”国,在那里她得到了善良女巫的帮助,一路上路途险要,又结交了稻草人、铁人等几个朋友,最后终于回到了家乡。不过,我最受影响的是她打败西 方女巫的故事。

多萝茜是奉国王之命去打败西方女巫的。她虽然有点勇气,但在书前的我还是有些担忧:女巫法力那么高强,她又这么弱小,这样贸然前去能行吗?没想到,她竟然打败了法力高强的恶女巫!在西方女巫那儿的时候,她 天天为女巫做苦役,女巫还是对她很残暴,终天有一天,她突然一气之下意外打死了女巫!她要有天大的力量,要有超人的智慧,更要有惊人的勇气!假如她没有勇气,只有力量和智慧,那她一定不会打败恶女巫。多萝茜, 你太勇敢啦!我钦佩你!她只是泼了女巫一身水而已,但,面对面貌凶恶、法力高强的女巫,况且是自己孤身一人的情况下,又有几个人敢做呢?

我很喜欢多萝茜和她的朋友们:她们为了实现愿望,坚持不懈,一往无前。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她们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战胜了恶女巫、狼、飞猴、森林怪物!他们永不放弃的这种精神真是可嘉呀!我也想跟着 多萝茜一起去看看翡翠城呢!

回到现实,我不禁惭愧起来:多萝茜拥有这么大的勇气,自己和她年龄相仿,又做得如何呢?面对比自己稍高点的健身器材不敢上;面对有人做不道德的事不敢见义勇为;面对一个拿不准的数学题不敢举手提问,每天挂 在嘴边的尽是“我不敢”,“我不行”… …同样是女孩,为什么差别就这么大?日后,我一定要向她学习,做一个有勇气、自信的人。

是啊,生活中需要勇气。如果人人都像多萝茜一样,世界还会更美好。同学们,请你们拿出勇气,做一个自信的人吧!

绿野仙踪的读后感篇2

读完了美国莱曼·弗兰克·鲍姆的,《绿野仙踪》,我读它不仅因为它是世界名著,而是因为他惊险的情节和深刻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了我。

他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堪萨斯的小姑年多萝茜的故事。多萝茜和小狗托托被龙卷风带到了奥茨国。为了回家,在北方女巫的指导下,去找奥茨大王寻求帮助。在去的路上,他认识了稻草人、铁樵夫和胆小狮,他们为了实现愿望,结伴同行。

多萝茜从玉米地救出稻草人,在大森林里使铁樵夫获得自由,和胆小狮一起同行,这里体现出了多萝茜的互助友爱之心;怒斥胆小狮;与西方女巫斗争······这些体现了多萝茜有着勇敢和不畏艰难的精神。

稻草人为了有一个聪明的脑袋,和多萝茜一起去找奥茨大王。可是路上每到紧急关头的时候,总是稻草人想到办法。在不知不觉中,稻草人已经有了聪明的脑袋。

铁樵夫为了去寻求一颗心也加入了去奥茨国的行列,在在路上经历的险阻,同伴的互助,早已让铁樵夫有了一颗心。

胆小狮为了寻找胆量,与他们一起去找奥茨大王。在途中,是胆小狮驮大家飞跃绝境,用自己的身体拖船带大家上岸······胆小狮在与困难斗争中,已经具备了胆量。

最后,没有脑袋的稻草人有了脑袋,没有心的铁樵夫有了心,胆小的狮子成了森林之王,而多萝茜回到了堪萨斯大草原。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就是他们一路上团结友爱、不畏艰难的结果。

读完了这本书,这个圆满的结局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多萝茜他们的曲折和艰辛,使我懂得了团结的力量有多大,同时也使我明白了勇敢的重要性。多萝茜、稻草人······他们每个人都是我们的好榜样。

绿野仙踪的读后感篇3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遇到一丁点的困难就知难而退,轻易放弃了。其实,很多时候这可能已经离成功很近了,跨过这道坎,前面就是一片坦途。这是我最近看了《绿野仙踪》之后的感悟,这本书不仅有趣,还告诉我们了很多道理。

这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多萝西的小女孩和一只叫“吐吐”的小狗,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了一个神奇的国度,通过梦赤金人的帮助,他们知道可以去找一位叫OZ的巫师才能回家,在途中他们遇到了想要脑子的稻草人、想要一颗心的白铁樵夫、想变胆大的狮子,最后终于如愿以偿。

合上书之后,我思绪万千,就像书里的主人公多萝西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也都在向着自己梦想前进。当碰到挫折感到气馁时呢,就让梦想作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而在前进的路途中,我们也会遇到自己的朋友,和我们一起为了梦想同行。

我们应该向故事中的多萝西、稻草人、白铁樵夫以及大狮子学习,遇到困难不要害怕,不要放弃,努力想办法克服困难,这样才能得到想要的一个好结果。

这使我想起了我学游泳时的经历,教练让我们练习从泳池边跳入水中,看到别的小朋友陆续跳入水中,我有些害怕,紧张的双腿不停发抖,心里扑通扑通乱跳,终于还是轮到我了,我一边向泳池边走去,一边在心里给自己打气:我是最勇敢的!在教练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纵身一跃跳入泳池,哇,原来也没有那么可怕嘛!克服了心里的恐惧,我很快就学会了游泳。

虽然绿野仙踪是一本童话书,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但是,也有很深的寓意,并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遇到困难不要退缩,不要放弃,要勇敢地去面对,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绿野仙踪的读后感篇4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由莱曼·弗兰克·鲍姆编写的童话书《绿野仙踪》,这本书把我带进了童话王国,使我感受到了纯真的梦幻。书中的故事也使我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变得比以前更敢、更自信了。《绿野仙踪》以虚构的奥兹国为背景,讲述了美国堪萨斯州的小姑娘多萝茜被龙卷风卷到了一个叫孟奇金的地方,好心的女巫指点她到翡翠城去找奥兹国大术士帮忙送她回家。

路上,她先后遇到了稻草人-----他需要一副脑子;铁皮樵夫-----他需要一颗心;胆小狮子-----他需要胆量。他们结伴而行,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来到了翡翠城。由于他们的出色的表现,大术士帮助他们实现各自的愿望,稻草人得到了一副脑子;铁皮樵夫得到了一颗心;胆小狮子得到了胆量,多萝茜也如愿,带着小狗托托回到了家乡,回到了亲人身边.在读书的过程中,多萝茜占据了我的思想,多萝茜似乎就是我好朋友,我的心也随着多萝茜的经历不时地欢喜、紧张、惊异、难过。她那勇敢的表现、善良的心地、坚强的意志,让我感到自己很渺小,为自己的懦弱而很不好意思。因为以前,我一看见狗就害怕。有时我会问自己:“如果我是多萝茜,我会不会像多萝茜一样勇敢地克服重重困难、并帮助其他人呢?”看完这部童话后,我决心像多萝茜一样鼓足勇气,用不懈地追求和奋斗的精神来面对各种困难,克服学习上、生活上的一切不利因素,勇敢地挑战自我,我相信我一定能做到!我喜欢《绿野仙踪》,它让我有了好朋友---多萝茜;我喜欢《绿野仙踪》,它给我带来快乐;我喜欢《绿野仙踪》,它给我带来勇气;我喜欢《绿野仙踪》!

绿野仙踪的读后感篇5

美国儿童文学作家莱曼。弗兰克。鲍姆的《绿野仙踪》相信大家都读过吧!这是他最著名的一部作品。

这个故事讲述了女孩多萝茜和她的小狗托托被龙卷风吹到一个陌生又神秘的国家——奥兹国。从此,多萝茜开始了她的神奇之旅。

在路上,她分别碰见了稻草人、铁皮樵夫和胆小狮。多萝茜凭借她的善良、勇敢、聪明与坚持,经历重重关卡,终于回到了她的家乡——堪萨斯大草原。

比起多萝茜,再看看自己,我可就差远了。一年级的时候,我制定了一个“九点计划”,要求是在晚上九点时上床,刚开始几天都坚持得好好的,可没过几天,我的“九点计划”就泡汤了。在九点的钟声敲响时,我还在弹钢琴哩!此后,我的“九点计划”也没有延续下去!

好习惯益终生,所以,我一定要向多萝茜学习,学习她做任何事情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再来谈谈稻草人、铁皮樵夫和胆小狮吧!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助人为乐,尤其是铁皮樵夫,它做到了自己说的“助人乃快乐之本”,它们也是我学习路上的好榜样,以后我也要力所能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帮助他人成为我快乐的源泉。

奥兹大王,伟大的奥兹大王,竟然是个马戏团的“糟老头”!从来没有人见过他的真面目,但是他去给翡翠城的人民带来了幸福,虽然他根本不会什么魔法,只会腹语,他还是尽力帮助稻草人、铁皮樵夫和胆小狮它们完成了各自的心愿!其实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十全十美,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绿野仙踪》不愧为世界名著,从《绿野仙踪》中我学到了很多,它使我受益匪浅,它带给我无穷无尽的启发。

绿野仙踪的读后感篇6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叫《绿野仙踪》的书,这本书是美国的著名作家莱曼·弗兰克·鲍姆的作品。这篇故事让我知道了很多道理,我现在就给你说说吧!

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遇到困难不要紧张,要去想办法克服困难。还让我知道了胆小的人遇到恐惧了不要害怕,要去突破一下。因为有勇气并不表示恐惧不存在,只是敢面对恐惧、克服恐惧才行。这是胆小狮让我知道的道理。那些没头脑、老忘记拿东西或老是丢东西的人,要慢慢的改正。直到不忘记东西为止。这是稻草人告诉我的道理。

像那些没心没肺的人、贪婪的人、懒散的人、自以为是的人······都应该

学习别人那些优秀、优异的地方,把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改正过来,让自己更优秀。

《绿野仙踪》让我知道了: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再难的一件事也总有解决的方法,如果身上有很多不足和缺点的人,要及时改正。遇到麻烦要仔细想想怎样解决,不要把自己不会做的事推给别人。

绿野仙踪的读后感篇7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叫《绿野仙踪》的书,我看完之后深受感动,就让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吧!

《绿野仙踪》原名叫做《奥芝术士》。讲述的是一个叫多萝西的小姑娘和她的叔叔亨利、婶婶爱姆住在美国堪萨斯州,不幸的是多萝西被一场龙卷风吹到了一个叫孟奇金的地方。从此,多萝西开始了惊险的旅程。

一个好女巫告诉她:奥芝国有四个女巫,北方的女巫和南方的女巫都是好的,其中一个是她(女巫)。只不过要想回到叔叔婶婶那儿,你可以寻求奥芝的帮助。

多萝西和她的托托(狗)一起走上了艰难的路程。她一路上交了三个朋友,稻草人——他需要一副脑子,铁皮樵夫——他需要一颗心,小胆狮——他需要胆量。他们结伴而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来到了翡翠城。稻草人有了脑子,铁皮樵夫有了心,小胆狮有了胆量,可多萝西还没有回到堪萨斯州,就在她绝望的时候,南方好女巫告诉她鞋子的魔力可以送她自己回家,就这样多萝西回到了新家……

我觉得多萝西很坚强,我要向你学习,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绝望,因为希望就在前方!我要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

绿野仙踪读后感 篇4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在向着目标奋斗的道路上,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诱惑。然而,当你战胜这些问题时,你会懂得许多道理。”读了《绿野仙踪》这本书,我深受启发。这句话像火花一样闪耀在我心里。

多罗茜和她的小狗托托被一阵威力无比的龙卷风吹到一个遥远而神奇的国度——奥之国。为了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多罗茜遭遇了种种惊险,经历了千辛万苦。在漫长的路途中结识了稻草人、铁皮人和胆小狮,他们结伴而行,互相帮助,克服种种困难与磨难,一起度过了那些不可思议的奇特岁月,最后实现了各自的心愿。

文中写道:“多萝茜和她的朋友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磨难,仍然有坚强的信念”回顾我们的生活中,想一想,现在有多少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我们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干什么事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没有体验过辛苦和磨难。和多萝茜比起来我们所谓的磨难简直是九牛一毛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时常以为我们还很小,不让我们做事情,一直呵护着我们,可是总有一天他们都会老去,我们就不能再依靠爸爸妈妈。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长大后才会对更大的磨难不屈服,以书中主人公——多萝茜做目标更加努力地挑战困难,继续前进。

书中,还让我感慨的是,在困难和诱惑面前,书中的稻草人希望拥有一颗智慧的头脑,其实稻草人在情况紧急的时候脑子比谁转得都快,总能想出一个个机灵的点子,胆小的狮子希望自己拥有勇气和胆量,事实上,胆小的狮子在危险的时候也会胆大起来,甚至敢与怪兽奋力搏斗……

她告诉我们: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我们应该学习书中的主人公,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努力奋斗。

绿野仙踪读后感 篇5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十分有趣的书——《绿野仙踪》,这本书故事曲折动人,令我爱不释手。

《绿野仙踪》是美国作家莱曼?弗兰克?鲍姆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品。它问世于1990年,立即闻名遐迩。这部童话讲述一位名叫多萝西的小女孩被一阵威力无比的龙卷风吹到了奥兹国。她决心要回到堪萨斯大草原,回到叔叔婶婶身边。她在途中遇见了一个想要脑子的稻草人,一个希望有颗心的铁皮人和一头需要胆量的狮子。他们结为好朋友,互相帮助,携手协作,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历尽艰险,遇见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最终,他们凭借非凡的智慧和顽强的毅力,都如愿以偿。作品一再强调要有头脑、有爱心、有勇气,有信心以及团结互助,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通过读这个故事,我感受到多萝西是个勇敢的小姑娘,她遇事不慌张,爱动脑,很聪明。她善良的心地、坚强的意志,让我感到自己很渺小。看完这部童话,我决心像多萝西一样鼓足勇气,用不懈的追求和奋斗的精神来面对各种困难,勇敢地挑战自我,我相信我一定能做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齐心协力的精神。记得有一次,学校举行拔河比赛,我们组的队员个子都不高,而对方每人都很高,所以我们都没有信心,可老师鼓励我们说:“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打败对方。”听了老师的话,我们重新鼓起了勇气。比赛开始了,老师带领拉拉队员喊道:“一二三,加油!”我们拼尽全身的力气,齐心协力把绳子拉向了我们这边。我们胜利了!

读了《绿野仙踪》,我明白了小伙伴的重要性,懂得我们做什么事都要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做好。我们要珍惜朋友,让友谊的花朵永远盛开。

绿野仙踪读后感 篇6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叫《绿野仙踪》的童话书。

桃乐丝是美国的堪萨斯的一个小女孩,一天,她被一场猛烈的龙卷风吹到了奥兹王国。

北方女巫告诉他,只有奥兹大王才能帮她回到家乡,可是奥兹大王居住在遥远的翡翠王国。

途中,他遇到了没有头脑的稻草人、没有心脏的铁皮人和胆小的狮子,他们都想寻求奥兹大王的帮助,于是加入了队伍。

他们翻过高山,趟过急流,用智慧战胜了凶残的猛兽开力大,在田鼠皇后的帮助下脱离了罂粟花地,终于到达了翡翠王国。奥兹大王答应帮助他们,却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杀死邪恶的西方女巫。

西方女巫法力无边,还有野狼、乌鸦和飞猴这些强大的召唤兽,桃乐丝他们根本不是对手。后来铁皮人和稻草人也在战斗中被飞猴打死了。幸好桃乐丝无意中发现了西方女巫的弱点是害怕水,于是她用水将西方女巫融化掉了,又救活了铁皮人和稻草人。

再次回到翡翠王国,大家才发现奥兹大王原来是一个假魔法师。虽然他还是为稻草人装了个脑子,为铁皮人装了颗心,又给了狮子一瓶能让它变得胆大的药水,但他无法帮助桃乐丝回到家乡。

飞猴告诉桃乐丝,南方女巫可以帮助她,于是她们又开始寻找南方女巫。一路上,他们遇到了打人树、陶瓷人、大蜘蛛、大尖头人等危险的东西,历经千辛万苦才找到南方女巫,最后在南方女巫的帮助下回到了家乡。

这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桃乐丝虽然是个小女孩,但她却勇敢地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稻草人虽然没有脑子,但因为他很用心,有时候也能出一些不错的主意。铁皮人虽然没有心,但是他对伙伴们却很真诚。而狮子,虽然很胆小,但遇到危险的时候,却敢于冲在前面保护伙伴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有缺陷,但只要我们勇往直前,就一定会得到成功!

有关中国震撼读后感精选6篇


好书就像明灯,指明我们来时的路和归去的路。作品用不同的方式给大家一种新的阅读体验,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你是否在苦恼怎么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经过整理,栏目小编为你呈上中国震撼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1

今年看的第一本书,充满了正能量,抵消掉之前许多因为看了太多负面报道负面评论而产生的负能量,效果大概相当于连看30天新闻联播。

同意书中的几个观点:

一、如果中国真能崛起的话,不光是一个民族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国家即代表一个文明,文明的主体即一个国家。与中华文明同样久远的文明要么消亡,要么四分五裂,作为一个统一了的文明型国家当今世界只此“拆呐”一家,别无分店。文明型国家具有超大型人口,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用担心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问题,文明复兴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产生新标准的过程。有些方面,我们应该主动与别人接轨,有些方面则是需要别人最终与我们接轨,中国人需要逐渐摆脱掉弱国小民心态,建立培养此种自信。

二、判断一个国家成功与否,不能简单地套用民主还是专制这个标准,而是应该用良政和劣政来评判。程序正确不会必然带来美好的现实,而是要从实际效果去检验政策有效性。民主的形态应结合各国各文明内在特点,遵从其内在逻辑,因此民主形式应是多种多样,不能一味地套用西方标准。迄今为止西方民主制度从未在一个非西方文明的国度中获得真正的成功。西方文明强调的是个人价值,而中华文明甚至东亚文明强调的是建立在人与人关系上而形成的秩序,因此西方讲究的是不同个体以及群体之间的博弈而带来的相互制约和平衡,而中华文明则更能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在统一的基础上前进。因此强势单一的政府的领导比西方式的多党竞争更复合中国乃至东亚各国发展的需要。

三、中国模式有可能超越西方模式,成为各国追求现代化和民主化的指南针。所谓中国模式即没有固定死板的模式,无招胜有招,在大胆学习他人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调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以及混合经济和对外开放几个原则。作文中国的崛起可以启发各国,让其认识到在决定国家前进方向上必须摆脱掉西方强势的话语权,认认真真地从本国本民族文化历史传统中寻找方法和答案。

写这本书的作者不是什么五毛粪倾,而是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曾遍访100多个国家,也算见多识广。偶把这些发出来也是希望那些天天在网上骂骂咧咧怨气冲天的人兼听则明一下。先说哈,可以骂,但最好不要打脸,实在要打,也请看完本书后再打。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2

中国近30年发展创造的经济奇迹,是非常伟大的。中国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总结中国模式离不开房地产,进行中外对比也离不开房地产。

中国人向来特别谦虚,总是爱用国外的语言体系来衡量中国的情况。这样一衡量,就麻烦了,没自信了,没话语权了,没自己的模式了,也没了对未来的信心。这是错的,我们不能完全套用国外的理论体系,得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即便要用国外的,也要把它的实质情况搞清楚,然后再进行比较。

中国的平均温度没有意义

20XX年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按人均计算,却只能排到一百名以后,真是一会儿膨胀,一会儿难受。为什么会陷入这么麻烦且说不清楚的境地呢?是因为我们对中国本身没有进行细分,这是有问题的,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来判断全中国的情况。

打个比方,拿气温来说。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可以说平均气温多少多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就全中国说平均气温,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从中国最北的漠河,到最南的南沙群岛,有时气温相差好几十度。所以,如果总是用国际通用的语言或标准来描述中国的情况,就有可能总也描述不清,甚至越描越乱。中国的事得分片儿来说。说平均气温,如果分成东北、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西北、青藏高原,就会相对比较准确了。分析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也一样。

准发达板块与发展中板块

我们一提到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就说高得离谱,完全可以跟纽约、东京、香港比了,而中国人均收入在世界排名很低,这个悖论让中国房地产人都很纠结。如果懂得中国即世界,我们就能知道,中国即使是房地产行业,也要分块儿来讲。我们不能把整个中国跟一个欧洲国家比。事实上,中国光苏州一个城市的人口就跟瑞士差不多,所以拿苏州跟瑞士比就比较合适,如果拿整个中国跟瑞士比,那人均就没法比,就好比拿大海比小湖,容易对比出问题来。

中国的房地产也可以大概分成两个板块,一个以东南沿海及一线城市为主,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这个板块叫准发达板块。另一个叫做发展中板块,就是中西部地区,这个板块更大。

比的应该是家庭净资产

用购买力平价来说,可以认为准发达板块人均GDP大概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么中国整个发达板块经济总量有多大?大概是30个中等欧洲国家之和。单单一个上海的经济总量,就接近芬兰一个国家的量,相当于两个希腊了。中国几个一线城市的公共投入,像是地铁、高铁以及体育馆、图书馆等,都是参照国际一流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的,比如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北京的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等。这样看来,上海、北京正在跟纽约、东京这些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比肩,广州、深圳等也是一样,瞄准的是世界最发达的城市。

再来看人均情况。如果按照纳税收入来比,中国人均收入很低,世界排名很靠后,甚至落后于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菲律宾、泰国这些国家。但中国的情况实际上是人为偏低,因为中国人的很多收入是没有计入纳税收入的,我们和其他国家不在一个同等可比较的范围内。深圳农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表面上看,他们几乎没有收入,但在深圳人人都知道当地农民非常富裕,有好几套房子在出租,这些却都没纳入收入统计。这样比就显然不对了。

应该比什么呢?应该比家庭净资产,即家庭总资产减去负债。这么一比,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沿海板块的家庭净资产不比美国家庭差。去年的统计,美国中位家庭净资产约合60~70万人民币,而中国沿海板块家庭比这高多了,甚至城镇也跟这差不多。当然,美国有过度消费、过度借债的问题,而中国人很勤奋、很省钱。但即便这样,也是可比的。美国次贷,就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也给你贷款,而在中国则绝对不给你贷,当首付涨到3成甚至5成时,楼价却都不跌,这是解释为什么中国沿海房价高的原因之一。这其中很多疑问需要解开,否则房地产从业者都没有自信了。

两个板块间的互通与流动

中国同时存在着一个准发达板块和发展中板块,这使得中国的未来更有前途,因为准发达板块和发展中板块之间有人口流动。中国每年新参加工作的人口中,仅包括大学和高中毕业的知识青年就将近1300万人,这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比如捷克的人口。而由于中国人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语言,又减少了这种流动性的障碍。再加上高铁的四横四纵,连起整个中国,使得中国的未来有很多可能性。

如果是一个小国家,例如瑞士以手表为主要产业,如果手表卖不动,国家就有可能出现问题。而中国有很大的腹地,像是现在准发达板块的生产成本高了,便可向发展中板块转移,富士康、TCL这类企业正在进行这种转移。中国的沿海发达板块带动内陆发展中板块,两个板块之间的互动推动中国城市化进一步加强,决定了中国的未来。

这就是中国的情况,不能简单地去跟其他国家做比较,要不然无法弄懂中国房地产市场。研究中国问题要有国际视野,但又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的语言模式和话语体系,这有利于目前中国解决自身问题。

注解:购买力平价: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又称相对购买力指标,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使我们能够在经济学上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现行的货币汇率对于比较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产生误导,购买力平价汇率对于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生活水平较精准。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3

中国模式主要有八个特点,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

经济学家张五常认为中国经济奇迹的最大秘密就是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特别是“县际竞争”,因为土地所有权的决策主要在县一级政府,“通过承包责任合约的扩展……政府机构与私人企业之间的合约安排,佃农分成于层层承包的串联”,产生了“令人敬畏的经济力量”。经济学家史正富也认为,中国的“三元主题”(中央领袖,部门科层,地方政府)良性互动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关键所在。

“实事求是”是中国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互动的产物,避免了过去西方理性主义所包含的种族主义和唯我独尊等历史局限,强调了一切理性活动都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而检验的标准是这些活动是否有利于人民的整体利益。

政府是必要的善。在一个游戏规则完全由发达国家制定的世界上,不通过强势政府来推动经济,参与国际竞争,一个发展中国家根本就发展不起来,恐怕最多也只能跟在发达国家后面爬行。

学者潘维有一个很好的论述:中国历史上,一个开明的皇帝代表一个朝代,具体做事的是一个儒家执政集团,好的朝代延续数百年之久,远远超过美国的整个历史,一个朝代及其儒家执政集团代表的是“天命”,其跨度一般都是上百年。

关于政党的合法性,努力克服各种危机的本身就是政绩合法性的一部分,甚至是巩固政权合法性的最好时机。

现代花完成后的西方发达国家形成几个特点:一是政治与经济已基本分开,谁上台都不大会影响经济,不大会影响普通百姓的生活;二是这些国家享有了比发展中国家多几十倍的人均资源,作文也就是说国家有资本去承受政治内耗;三是中产阶级已成了社会主体,中产阶级倾向稳定;四是西方精英阶层通过数百年的政治历练,已经获得了掌控国家主要资源和权力(如国会、金融、媒体等)的能力。这些条件满足后,西方国家才开始搞一人一票的。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同时实现所有的人权,所以一定有轻重缓急。中国人没有按照西方的逻辑去做,我们把消除贫困作为核心人权,实现了近四亿人脱贫。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4

中国的发展有属于自己的模式,这种模式并非完美,但其总体的成功还是令那些采用西方模式的非西方国家望尘莫及,而西方国家本身也因此而受到了震撼。

但在国内,由于种种原因,不少人对自己国家的崛起仍心存疑虑,他们对这种特殊的中国模式产生怀疑,甚至认为中国走这条道路,是死路一条。但事实上,《中国震撼》这本书告诉我们中国此刻的崛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这本书中,作者首创了文明型国家的概念。所谓文明型国家,就是摆脱了西方学者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对立起来的思维方法,能够把这两类国家的长处结合在一起的国家,这是他的创见。他认为,今日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代表了一种不同性质国家的崛起,是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崛起。

与此相对应的,作者通过大量的事实说明陈述了一个道理:没有一个非西方国家取得过模仿西方模式的成功。

对于这种说法,我深以为然。这不仅仅是一种振奋人心的说法,更是一种充分认识自我、是一种建立在在中国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和 960万平方公里广阔疆域的与众不同的华夏大国的国情分析和当前历史阶段分析的基础上的必然结论。

文明型国家的最大的智慧就是求同,因此我们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未来也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变和发展,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这正是小平同志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要义所在。

可以这样说,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不是转型,而是一种创新汲取别人之长但不放弃自己的优势。中国既是一个文明型国家,同时又是百国之合。历史上中国也是成百上千的国家慢慢整合起来的。这种国家的特点,四个超级因素,人口、地域、历史、文化,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有世界上最充沛的人力资源,有最大的市场,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传统,有独立的思想体系,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文化资源。

如果我们放弃中国模式,转而照搬西方模式,我们的四大特征、四大超级因素,很可能一瞬间就转变成我们最大的劣势,就是百国之合变成百国之异。百国之合的人口成为中国混乱动荡的温床,百国之合的疆土成为四分五裂的沃土,百国之合的传统成为不同传统对抗的借口,百国之合的文化成为不同族群冲突的根源。

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有多种原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们的政治精英、知识精英完全为西方话语捕获,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经济崩溃的世纪浩劫。

这篇文章中,首节的不再误读自己留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他总结了中国崛起这个不争的事实。告诉国人,中国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已没有理由缺乏信心。对于腐败、环境污染、贫富差距这些目前中国存在的问题,作者也没有回避,而是通过不同国家的对比分析,告诉我们这既是发展中的矛盾,也是许多发达国家还没有解决的普遍矛盾。

与我们惯常思维不同的是,作者强调要先肯定自己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再逐步解决困难。的确,为百年屈辱史所累的国人当下的问题,就是太不自信。就像面对半杯水,很多人只看到空的一半,而看不到满的那一半。殊不知,困难是要解决的,但需要一步步来。正是有了发展,才能有谈下一步问题解决的资本。不肯定这一点,下一步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

过去承认中国落后是实事求是,今天承认中国的巨大进步也是实事求是的。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应该做一些未雨绸缪的长线思考,我们需要新的大国意识,需要自己的话语权,需要更加理性从容的国民心态。中国崛起至今日,我们应该确立自己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文化自信。

中国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会是人类现代化历史上最精彩的一幕,这种国家的崛起对世界影响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具有超大型的规模,在改变自己之后,就要开始改变世界。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5

省委书记罗志军的推荐,使我有机会看到了张维为的新作《中国震撼》。这是一本介绍中国崛起,中国崛起的原因分析,通过对印度、东欧国家、东亚国家在经济、民主等上分析,如何看待西方的民主及价值观。

中国的崛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点可能我们感受不深,甚至我们怀疑是否是媒体的误导,让人民沉醉在虚幻的海市蜃楼。数字是真实的,20xx年,我国的GDP超越了日本,也许有人说,我们的人均还在世界排名的多少名之后,这也是事实。但我国的GDP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高速增长,这也是事实。就城市对比,我们的上海超过了纽约,我们的基础设施,其新、其建设速度之快,也是世所罕见的。现在,我们已经有许多在世界上引以自豪的建设,比如高铁、新能源、航空航天等等。任何一个实事求是的人都应该看到、肯定中国的巨大发展。而且,这种发展正为全体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信心,给人民带来实际的利益并推动这个国家一如既往的发展。

中国的发展,源于她独特的文化、广阔的地域、庞大的人口,源于她的悠久历史、语言,她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是推动这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在这个世界上,她是仅存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什么她能够历经劫难而屹立在世界东方,这与她的文化密不可分,她强调和谐、她重视家庭、家族,每一次外敌的入侵,不是她文明的消失,而是文明的包容与再生。她广阔的地域,东方日出西方雨,她有广阔的生存空间,丰富的资源,保证她的发展需要,也使任何一个入侵者无法将她彻底消灭。人口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包袱,巨大的人口基数将使任何发展的平均数缩小,换个角度,人口也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不论外面风云变幻,中国自身的需要都可以消化一切生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无疑是中国人民二十世纪最正确的选择,这条道路使中国走上了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

作者到过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也曾经担任过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翻译,广博的阅历和深邃的眼界,使他有机会、有能力将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进行对比研究。

印度是中国的近邻,也是文明古国之一,近年来发展速度在世界上也是亮眼的国家。印度的领导人、舆论都在讲要超越中国,西方世界也越来越看好印度,其重要原因是印度的民主制度。印度究竟如何?作者从直观视角,既看到了这些年印度软件产业、医药产业的较快发展,也指出了印度存在的问题,根深蒂固的种姓差别、政治制度的软弱、家族化等问题,印度与中国的差别不是一、二年,差别是明显的,民主的印度不能解决印度的发展。

东欧巨变以后,民主同样没有使她们与西方坐在同一条凳上,她们是欧洲的二等公民,民主化以来,这些国家有的分裂了,有的经历了战争,民主没有带来玫瑰,是斗争、是痛苦、是经济下降、是生活困难,一句话,没有他们想象的美好。

东亚是我们的周边国家,许多国家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但他们在不同时期走上了西方的民主制度,菲律宾有了近百年历史,日本在二战后也走上了这条路,韩国、台湾地区在经济现代化以后也走上了西方民主之路,事实证明,民主没有消灭腐败,民主只是政客斗争的工具,政客们将精力用在了如何赢得选举,而不是如何治理好国家。

中国要有自信、要有信心,我们选择了一条符合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尽管这条路还有艰难险阻,我们还有许多的不完善,但我们要学习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但决不能照搬西方的一套。我们要与世界接轨,但我们发展了,作为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发展了,世界也应该与我们正确的标准、经验、做法接轨。世界上决不是只有一条发展道路,只有一个价值标准,我们要探索,西方也应该探索。

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

中国理念对世界的可能影响:实事求是、民生为大、整体思维、政府是必要的善、良政善治、得民心者得天下与选贤任能、兼收并蓄与推陈出新、和谐中道与和而不同。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6

中国近30年发展创造的经济奇迹,是非常伟大的。中国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总结中国模式离不开房地产,进行中外对比也离不开房地产。

中国人向来特别谦虚,总是爱用国外的语言体系来衡量中国的情况。这样一衡量,就麻烦了,没自信了,没话语权了,没自己的模式了,也没了对未来的信心。这是错的,我们不能完全套用国外的理论体系,得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即便要用国外的,也要把它的实质情况搞清楚,然后再进行比较。

中国的平均温度没有意义

20xx年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按人均计算,却只能排到一百名以后,真是一会儿膨胀,一会儿难受。为什么会陷入这么麻烦且说不清楚的境地呢?是因为我们对中国本身没有进行细分,这是有问题的,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来判断全中国的情况。

打个比方,拿气温来说。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可以说平均气温多少多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就全中国说平均气温,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从中国最北的漠河,到最南的南沙群岛,有时气温相差好几十度。所以,如果总是用国际通用的语言或标准来描述中国的情况,就有可能总也描述不清,甚至越描越乱。中国的事得分片儿来说。说平均气温,如果分成东北、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西北、青藏高原,就会相对比较准确了。分析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也一样。

准发达板块与发展中板块

我们一提到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就说高得离谱,完全可以跟纽约、东京、香港比了,而中国人均收入在世界排名很低,这个悖论让中国房地产人都很纠结。如果懂得中国即世界,我们就能知道,中国即使是房地产行业,也要分块儿来讲。我们不能把整个中国跟一个欧洲国家比。事实上,中国光苏州一个城市的人口就跟瑞士差不多,所以拿苏州跟瑞士比就比较合适,如果拿整个中国跟瑞士比,那人均就没法比,就好比拿大海比小湖,容易对比出问题来。

中国的房地产也可以大概分成两个板块,一个以东南沿海及一线城市为主,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这个板块叫准发达板块。另一个叫做发展中板块,就是中西部地区,这个板块更大。

比的应该是家庭净资产

用购买力平价(注解见文章末尾)来说,可以认为准发达板块人均GDP大概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么中国整个发达板块经济总量有多大?大概是30个中等欧洲国家之和。单单一个上海的经济总量,就接近芬兰一个国家的量,相当于两个希腊了。中国几个一线城市的公共投入,像是地铁、高铁以及体育馆、图书馆等,都是参照国际一流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的,比如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北京的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等。这样看来,上海、北京正在跟纽约、东京这些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比肩,广州、深圳等也是一样,瞄准的是世界最发达的城市。

再来看人均情况。如果按照纳税收入来比,中国人均收入很低,世界排名很靠后,甚至落后于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菲律宾、泰国这些国家。但中国的情况实际上是人为偏低,因为中国人的很多收入是没有计入纳税收入的,我们和其他国家不在一个同等可比较的范围内。深圳农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表面上看,他们几乎没有收入,但在深圳人人都知道当地农民非常富裕,有好几套房子在出租,这些却都没纳入收入统计。这样比就显然不对了。

应该比什么呢?应该比家庭净资产,即家庭总资产减去负债。这么一比,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沿海板块的家庭净资产不比美国家庭差。去年的统计,美国中位家庭净资产约合6070万人民币,而中国沿海板块家庭比这高多了,甚至城镇也跟这差不多。当然,美国有过度消费、过度借债的问题,而中国人很勤奋、很省钱。但即便这样,也是可比的。美国次贷,就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也给你贷款,而在中国则绝对不给你贷,当首付涨到3成甚至5成时,楼价却都不跌,这是解释为什么中国沿海房价高的原因之一。这其中很多疑问需要解开,否则房地产从业者都没有自信了。

两个板块间的互通与流动

中国同时存在着一个准发达板块和发展中板块,这使得中国的未来更有前途,因为准发达板块和发展中板块之间有人口流动。中国每年新参加工作的人口中,仅包括大学和高中毕业的知识青年就将近1300万人,这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比如捷克的人口。而由于中国人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语言,又减少了这种流动性的障碍。再加上高铁的四横四纵,连起整个中国,使得中国的未来有很多可能性。

如果是一个小国家,例如瑞士以手表为主要产业,如果手表卖不动,国家就有可能出现问题。而中国有很大的腹地,像是现在准发达板块的生产成本高了,便可向发展中板块转移,富士康、TCL这类企业正在进行这种转移。中国的沿海发达板块带动内陆发展中板块,两个板块之间的互动推动中国城市化进一步加强,决定了中国的未来。

这就是中国的情况,不能简单地去跟其他国家做比较,要不然无法弄懂中国房地产市场。研究中国问题要有国际视野,但又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的语言模式和话语体系,这有利于目前中国解决自身问题。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有关吾国吾民读后感精选6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吾国吾民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