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如梦令读后感700字 > 地图 > 如梦令读后感700字

如梦令读后感700字

发布时间:2022-08-22 来源:互联网

【读书有感】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合集。

多读书可以提升个人的气质和精神品质修养。我相信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书籍的读后感。读后感是阅读一本书之后,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记录。那么,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读后感范文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读书有感】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合集”,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篇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鉴赏一首词。往往要用:心,眼,耳,鼻,舌,身,意,七种感官交叉感悟。心是最难说的一个字。佛经用三藏十二部都没全说清。词人往往只能用‘心’字。心比‘意’高。意如虚空。手通意。所以如来之手连孙悟空都跳不出。人的七种感官感物不同,不仅有高低,各职不同。一般人都丧失俩至三根,每一根或多或少都还不很健全,所以感悟不准确。

常记溪亭,是心与意识,溪为心记住的物,是不磨灭。亭为意造,在一段时间不磨灭。溪对人与万物来说,是最珍贵。作者的心也是这么认为。可以说刻骨难忘。沉醉是五根随心而高兴,还希望心时时带它们去玩。五根感觉要差些,只能用醉来形容。所以不知归路。这里‘归路’是比兴,是心所感觉的路,这里作者感觉身体太放纵了,忘记心来世间的目的。

兴尽晚回舟,一个晚字,当然有后悔之意。舟是渡人与万物的。

误入藕花深处,藕花是长在郁泥里,艰难突破水层。这里只佛看见人们生活艰难而忧郁。

全句是说李清照进入佛门感觉晚了些,但她还是如溪水高兴得很。

争渡,争渡。是一争一渡,再争再渡。争是万物再生存中竟争,万物难逃这个法则,这叫命运。渡是自己生存下来还得舍身躯救别人,这叫生命。比如人在船上,已经危险,明知危险还去驾船渡人。有人在火中,明知去救会死,但还是跳进火中。这时命运与生命就容入一体。.所以争渡四字是人们几千年都没搞清的问题。一般人难以协调。这时受惊得是鸥鹭。鸥鹭是一种能飞但又不肯飞的鸟,有能力救人但又不去救人。清照对这部分人太失望。它不仅学佛。还学易。这首词还包含易经河图与洛书。

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篇二)

六年级古诗改写题目:改写《如梦令》

我独自一人坐在窗口,望着远处的天空,不禁回想起那次郊游。

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温和的阳光洒在大地上,使人感到十分惬意。我漫步走入溪亭,欣赏着湖边美景,心中顿生喜悦的感觉。

我又端来一壶美酒,伴着微风,饮了一杯。再看看湖中那些美丽的荷花,如同妙龄少女般的典雅、柔和、有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半掩着脸,只留给人们一个含苞待放的笑脸;有的依然鼓着苞儿,涨红了脸,似乎正在寻找机会,好好展现一番她那曼妙的身姿;有的已经展开了,似乎说着题目:快来看,我多漂亮!如同小孩的笑脸一般可爱、耐人寻味;还有的在风中翩翩起舞,正在展现她的舞姿,多么令人陶醉呀!真所谓出淤泥而不染!

看着这一幅美妙的荷花图,我不禁连饮几杯,竟忘了自己一杯就倒的酒量,顿时感到头晕乎乎的,眼前事物都有分身术是的,眼花缭乱。突然见到天色昏暗了,意识到题目:天色不早,该回家了。可看的湖面的平静与柔和,不禁撑起小船,在湖面游玩。也不知为何,可能是喝醉了的原因,摇橹时向左,它却向右;往右摇,它又向左,仿佛故意在与我作对般。不知不觉中,我竟然将船摇到了荷花池深处,看着这星罗密布的荷花,无奈的摇了摇头,大呼道题目:该怎度过该怎度过?一阵凉风吹来,使我不禁裹紧了衣裳,脑中只有一个念头题目:快快离开。

于是我便使劲摇橹,发出的声音太大,将正在休息的鸥鹭惊了起来,往天空飞去

想到这里,我便写下了《如梦令》题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篇三)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天道凉好,诗人李清照却感叹那些逝去而繁盛的红艳、绿叶。时光如流水,岁月如针梭,一点一滴洗去那记忆的痕迹,今非昔比,物是人非,原来昨天的记忆真的在不知不觉中遥远。她问卷帘子的侍女,侍女只向外一看,道:“海棠花依然盛开。”那你殊不知,时光已茫然而走,你的青丝已渐长渐白,你的眉梢又染上了岁月的弧痕。

从孩提到童年,从童年到青少,从懵懂天真的玩乐生活,到忧伤感叹时光的无情……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我要像雄鹰一样展翅飞翔。如梦、回梦,褪去红花,生长绿叶,在最美的青春年华,学习无穷无尽的知识,汲取丰富的智慧源泉。不负年华,展望未来,是我为之奋斗的动力,为之进取的目标!同时也在那对比之下,一些醉生梦死,碌碌无为,虚度年华的人,生活永远没有正确的指标,没有方向的指引就永远像在黑暗中行驶的航船,找不着前进的路。

有时我们的成长就像一个轨道,你要小心翼翼的行驶,看清前方的坎坷,知难而上,磨练自己的意志,让自己拥有勇气!时光也会仁慈,但只要你珍惜它,它会使你在一段时间里,学会更多,做更多的事,所谓:“花开堪折直须折”应在最合适的时段做有意义之事,可别“莫待无花空折枝”呀!

辛弃疾言:“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不正应了自己的愁绪吗?噫!不若花谢绿茂,我总惜时比金。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吾知、吾知,趁着青丝还在。

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篇四)

我经常回想起往昔的快乐时光,想起自己游山玩水的经历。

记得夏日的一个傍晚,我悠闲地来到一条溪流边的亭子,溪流清澈干净,偶尔也泛起几朵白花,哗啦啦地流淌不息,奔跑向前。亭子也很美丽雅致,几扇卷帘自然垂下,微风轻拂,丝丝心动。

我斜倚在柱子边,斟着小酒,小口地抿着品味着,太阳也渐渐下山,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而详和。天暗了,变成深蓝色的了,几丝白云依旧停在原地,似乎不曾移动,太阳依旧光芒万丈,依然那么贪玩。她找来云朵姐姐们,与她一起玩化妆舞会。这儿一组红色的,那里一群橙色的,中间一队粉红的,还有浪漫的玫瑰红,可爱的小鸡黄等等,各种或浓或淡的绚丽色彩组合起来,再加上太阳金灿灿的光晕,就如一朵镶了金箔的七彩花一般,明艳且迷人。鸟儿们归林了,叽喳地欢快地叫着,仿佛给这幅生动的画卷配上了天籁之音,很是悦耳。

我坐到船上,陶醉的欣赏着夕阳西下的美景。我不禁大口大口饮酒了,也许是心生快意吧!我凝望着西边的日落美景,嘴里念念有词,感慨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哪!接着,我又将酒杯倒满,举杯邀夕阳,仰项饮酒尽。酒下了肚,忽然觉得好晕。天仿佛就在刹那间,黑了下来。

我游兴已得到了满足,便准备乘船回去,由于喝了太多酒,天又黑了,我醉醺醺地面对着回家的路,却毫无头绪。乘着酒劲儿,我胡乱地选了一条路。

花了一会儿,不知不觉中,我竟侮辱了一片荷塘。荷塘里荷花争奇斗艳,每一朵都争相怒放,粉嫩嫩的,仿佛一触即碎。有的荷花已完全舒展开了,有的还是含苞欲放,不论哪类,都很美,别有一番风采。此时的我,沉醉其中,好像自己也成为了百花中的一朵,仿佛自己就是这花海中的仙子似的,我心里忽然感觉:其实,当一朵不起眼的荷花,也是不错的嘛!

荷叶呈深绿色,经脉呈翠绿色,风儿嬉戏,鼓动了荷叶,使荷叶扭起了腰,在池面上漾起了一圈圈的涟漪。我随口吟道: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哪。

船儿继续向前进,却早已惊动了一群正在休息的鸥鹭,它们扑棱棱地飞起,下了我一跳,将我从沉醉之中拉了回来,酒也醒了一半。

于是,我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如梦令 读书有感



日落西山夜幕, 
灯光闪烁如故。 
抛开电视机, 
还是乔丹最酷。 
看书,看书, 
管他堤岸何处。

《如梦令》读后感500字


夏天,暑气逼人,太阳像火炉像一样炙烤着大地。路边的花草也只能无奈地低下了头。李清照划着小船来到小河中。她边畅饮着 美酒边欣赏着美丽的落日景象。她望着五彩缤纷的彩霞,想到了时光的无情,不时地发出叹息声。李清照不停的喝着小酒,脸上开始泛起红晕,视线也渐渐的模糊了。过了一会儿,酒饮光了,却忘记了回家的路。她坐在一边栖息。天色已晚,李清照还不想回家。因为她已沉醉,所以错误的闯入了藕花深处。她望着亭亭玉立的荷花,很想摘一朵,但由于她已糊不清,难辨东南西北。她又想躺在小船里欣赏这如诗如画的美景:粉红的荷花,碧绿的荷叶和雪白的欧 ,清澈的河水,自由自在的小鱼儿。可她又不得不回家。她迷迷糊糊的划着小船,她划起来轻如鸿毛,不管怎么划,就是不会离开荷花丛中。她就使出浑身解数,吃力地划了起来,刚一开始池中的荷花只是随风摇曳,就在荷花的中央,小船停住了。李清照不甘心,于是就用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划着小船。就在这时,一只只欧 鹭全部腾空而起,在空中翱翔。


因此,李清照经常想起这件往事,就创造了《如梦令》这首词: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精选李清照词读后感合集


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在读过了作品,对于里面的情节非常感兴趣,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选李清照词读后感合集”,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李清照词读后感 篇1

沈谦曾感叹“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一代词宗李清照在那个封建时代用她的才情征服了无数人,千百年之后,她的词亦没有被埋没,正如这句话“她的词,她的人,就如同一坛佳酿,愈陈愈香。”

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李清照是灵动俏皮的。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清新脱俗,不拘一格,让人感觉心情愉悦,一个贪玩的小姑娘跃然于纸上,充满了灵气。然而,作者李易安此时才16岁。

李清照不只是一介女流,玩弄儿女情长,她更有男儿的血性。她目光远大,不拘于闺中之事,她忧国忧民,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展现了她的铮铮铁骨。人人都知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开创者之一,却不知她骨子里流露着的是大义。只可惜那个年代“重男轻女”,无法实现她远大的志向,却丝毫不减弱她的满腔热血。

李易安身上有一种愁绪,无时无刻不感染着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仅十四字诉尽了词人无数愁怨。丈夫离世,山河破碎,李清照的生活从此颠沛流离,没有人理解她的痛,当初不谙世事的少女,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变得成熟,这究竟是好是坏?最后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才是高潮,令我忍不住催然泪下。李清照一代才女,要的不过是一世安定,但这于她而言是奢侈的,只恨天妒骄子。

这本书让我认识并爱上了李清照,她的词无论风格是清丽、豪迈,还是哀愁,无一不吸引着我。

李清照,一代女词宗,独一无二!

李清照词读后感 篇2

读完《李清照词传》,我才知道李清照的一生是那么的艰苦,困难。再回想我们现在的安逸生活,我们又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

李清照,青州人,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少女时期的她,写出来的作品都带有灵性,就像《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般。这些词被一个叫赵明诚的男人看见了,很是惊讶。从此,他的心中就住下了她。

很快,赵明诚便娶了她,但安逸的日子保持不了多久。皇帝驾崩,新帝继位,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在朝廷做官,属于新党派的,而李清照的父亲确是旧党的。新帝更宠爱新党,打压旧党。还禁止联姻,于是李清照被迫无奈,离开京城,回到了京城,也回到了无边的相思。

但不久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因为宰相的迫害,罢官回家,不日去世。赵明诚便也回到青州,两人相见,一起赌书泼茶,其乐融融。不久,朝廷又用起赵明诚,去莱州当太守。便再也没回来,李清照又去莱州找他,得到的却是无尽的寂寞。

赵明诚51岁时因去朝廷上任而感染风寒,不日病死。听到消息的李清照,悲愤交加,又正值战乱时期,李清照一路逃亡,后又再嫁张汝舟。却遭家暴。李清照又是休夫又是上告朝廷,将张汝舟告进监狱。

后来,战乱平定,举朝欢庆。唯有李清照闷闷不乐,因为赵明诚死了,谁与她欢庆。

李清照,一个女子都有胆识,我们男人又岂能输给女生。

李清照词读后感 篇3

一杆红伞,几支梅花,我一眼就被这简洁而又诗意的封面所吸引,但读完本书后我却被著名女词人的晚年愁思给勾住了心神。

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神仙眷侣常常为世人所称道,但世人却不知他们恩爱背后的一笔笔划痕。不过这些事情都可以暂且不提。因为在裂痕越来越大之前,赵明诚已死在进都述职的路上。而我认为,在此之后,李清照彻底地步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

首先是那些好不容易从战乱中挽回的,自己早年与丈夫辛辛苦苦寻来的金石惹的祸。那些珍藏的佳品被邻里乡亲们从墙壁中砸出,被低价售卖给别人,唯留几本破书,几张残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和睦场景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战火连绵、一昧忍让的战乱环境。

再者便是那难消的国仇家恨了。作为提倡报仇雪恨的“主战派”,李清照一向是瞧不起那些懦弱无能的“主和派”的。“圣君大信明知日,长乱何须在屡盟”,这便是在直白地怨刺朝廷了。但纵使李清照有千般才思、万般壮志,却也抵不过一具女儿身。

其实她也有想过去放弃那些深沉的愁怨,去嫁给一个爱她的人,继续去过那种安宁的生活。于是她便这么做了,但她这次却看走了眼,嫁给了一个贪图她钱财、名利的人。待那人发现她收藏的金石早已随着之前的东奔西跑而流落殆尽后,便越发对她不好起来,甚至动辄打骂。而我们的大才女李清照是决不会像那些大字不识的妇女一样忍下这一顿又一顿的毒打的,于是她选择了告官。

据史料记载,宋朝女子告发她的丈夫的同时是要坐两年牢的。李清照带着枷锁上庭,真的被下了大狱,后来经人周旋求情九天之后出狱,此间李清照受的磨难便可想而知了。李清照在写给綦崇礼的答谢信中说到“我用尽一生去追求完美与智慧,却落得难逃万世讥笑的结局”,字字肺腑,可见其内心的伤感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

最后,我想用李清照诗中的两句话作为结尾: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李清照就如那梅花,傲然挺立在雪中。但却因为那宋朝的动乱,始终不能窥得其全貌。

李清照词读后感 篇4

她,是一盏词坛历史的佛门青灯。

题记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是她: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亦是她,她的眉头锁住了历史的清秋,她的哀叹从词河的一头踱到了另一头;她的酒杯从来都是饮尽了酒,饮不尽泪与愁;她的裙带从来都是束了又束,却总是宽悠悠。这便是读词的人与品词的人眼中的李清照。没错,即使是达芬奇的画笔也不可能记下她的笑容。她本应是一盏词坛历史上的佛门青灯,她的舞姿本应是梧桐叶飘摇零落的那一个个梦,风还没来得及碰,便碎了。

然而,飘零的叶纵然有它的萧瑟,我们也不应忘怀它曾经的生机勃勃;散落的黄花纵然有它们的枯瘦,我们也不应忘却它们曾经的美丽妖娆。我们因它们而感伤,仅仅是因为当我们向它们投去目光时,它们已经到了飘零的时刻,我们看到的恰巧是它们的衰落罢了。

李清照,当她的眼泪已经快要干涸,人们才发现了她。于是我们以自己看到的断章为她定格婉约,抑或是忧愁。只是谁能想到在这之前的她也曾是个欢快的诗人、豪放的词人呢?!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烈是婉约所能定格的吗?那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优雅是忧愁所能沉淀的吗?李清照的人生不过是流星划过词河罢了!她的光芒太短暂,而她带着遗憾留下来的余晖却拖得很长很长,拖到了历史的这一端,让人不无惋惜地深情回味着。

李清照,这样一位伟大的女词人,她的漾着笑涡的岁月未免太短暂了吧!这也许是她的不幸,然而谁又能说这不是她的幸运或是她创作诗词的幸运呢?对于古代女子来说,出阁为妇、相夫教子,做一辈子的贤妻良母就是完美的一生了。在那样的封建礼教下,平凡的女人们不需要文采,李清照能留下那么多诗词或许不过是由于她的一生太动荡,她的感慨太多,以至于不得不宣泄出来罢了。如果她的一生也注入了安定,那么她留下的或许只能是一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了吧。

从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盏词坛历史的佛门青灯辉煌了一时,黯淡了一世,却让它那萤火虫般的光点像星星一样缀在历史的词河中,让如今品诗的人们来将它擦亮。

李清照词读后感 篇5

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如夏夜空中的满天繁星,神秘丰富,让人移不开眼。而宋词就是这满天繁星之一,也是这星辰大海中一抹不一样的光彩,它是如此与众不同,夺人眼球。

在我小的时候,只知道唐诗,并且从小就开始接触唐诗,背诵唐诗,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押韵。后来知道了宋词后,发现它的句式杂乱,长短不一,和唐诗大相径庭,可能因为从小接触唐诗的原因,自然对唐诗更喜欢一点。但在不久前,我读了《李清照词传》这本书,改变了我对宋词的看法。我细细品味它们两者的不同和各自的优点,发现宋词不像唐诗那样整齐,但正是那长短不一的句式才使宋词更加别具一格。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即是当行本色也。”中华文坛几千年,但能找出来的女词人却寥寥无几,至于原因,我想可能是因为古代对女子的偏见吧,古代总是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她们一生的工作,似乎就是相夫教子,顺从丈夫的本意。而李清照却与他人截然不同,她不仅有才有貌,更有着别人所没有的人格魅力。这正是我喜欢她的原因之一。

她出身书香门第,灵秀聪慧,少有才名,并工书画,尤擅诗词,手持神笔,写尽世间情感。她爱花,爱酒,敢饮敢醉,敢爱敢恨,既有巾帼之淑贤,更有男儿之豪气,说起“女中豪杰”,人们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她。她有过如诗的爱情、赌书泼茶的情趣,也经历了亲人离世,山河破碎,颠沛流离,发常人之感慨,心怀国家天下。北宋末年,金兵大肆入侵北宋。在战争年代,她凛然执笔,讽喻今古。

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年仅16岁的她就写下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少女的纯真、灵动、俏皮,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鲜活于人前。在《一剪梅》中,她初次与丈夫别离,孤独时时侵心,在万般思绪中,她写下了这首词。她望着大雁归来,多希望其中有赵明诚给她的书信,“花自飘零水自流”,原来一切只是她的幻想罢了,眼前分明是花儿凋落,水自东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相思之苦,刚从紧皱的眉头上下去,转眼又漫上了心头。这首词生动地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浓浓思念。“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认为败就失败了,男子汉大丈夫要敢于面对失败,勇于承担责任,项羽之所以可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虽有退路,却甘愿自刎乌江,宁死不屈。如今国家正是用兵之际,但一些官员却贪生怕死。无奈自己只是一个弱女子,只会写文章,无法上阵杀敌,只能以笔为戎,表达自己的愤慨。

清照,这如名字一样,它品质清洁,照亮了中国文化的词坛,为后人留下了文化瑰宝。她的人格和她的作品一样受人崇敬,她不仅有才华,有学识,还有远大的理想,豪情壮志,爱国情怀。李清照,一位刚毅坚强的女词人。

李清照词读后感 篇6

你从哪里来,带着淡淡的芳香;你又将身往何方,吟唱的词阕余音绕梁。你号易安,可却颠沛流离了一生;你原是小家碧玉,可那铮铮傲骨硬是比一般苟且偷安的男人要刚强。是你啊,散发出生命芳香的美神——李清照。

读你,始于读《漱玉词》,从“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的青春纯情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情长。从唱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到吟凄凉愁苦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我似乎读懂了你。快乐对你来说是短暂的,你弱小的身躯挑起的是沉重的国愁家恨哪!那只曾载着你“兴尽晚回”的小舟如今也“载不动,许多愁”了。

看你,全凭朦胧中对你的感知。我未能有幸见到你,但百年之后人们对你的敬仰丝毫未曾褪消。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受到书香熏陶的你是那样与众不同、卓尔不群。我便仿佛看到了带着文人高雅气息的“婉约派”掌门人,在我脑海里渐渐分明起来。

悟你,是源于你对生命的见解。婚姻的不幸,国家的颓败,并未使你就此消沉,你在奔走呼喊,以项羽不肯过江东来说服当权者。一个弱女子对自己的生命价值已有这般深切的感知,那么你的灵魂何止在岁月中穿梭进化了数百年!

赞你,发自我内心的敬仰。乱世之中,你饱览诗书,精于诗词。在国愁家恨前屹立不倒,为重整雄风而奔走不息。在生与死的面前告诉人们真谛。易安词人哪,尽管那时人们贬低你,排斥你,不认同你,可是你看啊,你的词流传后世,给人以美的享受,激人奋进。你的见解得到人们的广泛赞许。你铮铮傲骨散发出生命芳香如同你的诗词流传后世给人以陶冶。

易安水流长,生命播芳香!

本文作者按照自己对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构思行文,“读你”→“看你”→“悟你”→“赞你”,层层推进,要言不烦。李清照卓尔不群、刚强傲然的高雅形象亦随之在读者面前渐渐分明、清晰和丰满起来,生命的芳香袅袅升腾、四处飘逸。以第二人称的口吻抒情叙事,读来亲切和悦;对比手法和易安词句的有机引用,既丰富了人物的精神底蕴,又提升了作文的文化厚度。查《现代汉语词典》,“小家碧玉”指门第低微人家的女儿。李清照出生于当时颇有声望的仕宦之家,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兼散文家,母亲王氏亦知书能文,其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文中称李清照为“小家碧玉”,似有不妥。然瑕不掩瑜,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将文章写得如此大气而精巧,足见该考生选材构思、运笔行文的功力不凡。

李清照词读后感 篇7

“寻寻觅觅”的动作;“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乍暖还寒”的气候;“旧时相识”的感觉;“守着窗儿”的哀叹;“点点滴滴”的声响——随着李清照的勾勒,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笔尖上,与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与李清照相识,是在公元二零零四年的夏天。因为,那年我来到了李清照的故居——趵突泉。我见到了她在漱玉泉旁边梳头的倩影:修长的纤纤细手在捋着长长的秀发,连她身旁的艳美花钿都失去了几分光彩。那时,我就听老爸说: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就是这首《声声慢》。同时,我也爱上了这位铁骨柔肠的女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称作是《漱玉词》中的压卷之作。全文是在猝然丧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艰苦背景下写成的。尤其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潸然泪下。

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大宋皇帝的软弱无能,致使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偏偏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其实,只有艰苦与困难才能开发出人的最高成就。李清照就是在这个时期创造了,不,应该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声声慢》这首词,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词一开头十四个叠字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寂寞、心酸艰难的生活体验表达的大胆、细腻、贴切、震撼人心。

本来心情就差,再赶上乍暖还寒的暮秋时节,只能“借酒消愁”。酒烈,愁亦烈,酒是压不过心头浓愁的。从“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到“三杯两盏淡酒”,事隔几十年,竟有如此之大变啊!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哪去了?却换到比酒还弄的愁,把烈酒都变成淡酒了!风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啊!

抬眼望去,亦真亦幻的大雁,在空中飞荡,看到他们,李清照便泛起了疑问:是为我和明诚之间捎过“锦书”的大雁吗?哎,现如今,已没了“怕郞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闲情逸致,也没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那还有寄托的深情相思。人约黄昏了,人倍憔悴了,人去楼空了——只有那已经无人理睬、满地堆积的飘零花瓣……

独守窗儿,听帘下细雨声,到黄昏时分,阴雨还在啪啪不停地拍打着心扉,使李清照简直不能自抑。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这么玄妙。

在不眠之夜,心中的一切挂恋,都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大起大落。愁,何时才能消失?恐怕,这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李清照的心中,无法磨灭。

这首词似乎都是非常的普通,并不难懂。但如果您在仔细去品味,您会发现这词中蕴涵着李清照的含蓄与豪迈,透露出她不凡的心境。这首词,字字珠玑,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千锤百炼才造就出来的文字,对于才女李清照而言,这叫信手拈来。这便是李清照的高才在于:第一时间感觉到被拨动的心弦并在第一时间行云流水般地记在纸上。

这首《声声慢》是她卓越成就、天才艺术创造力集中的体现,堪称是一曲千古绝唱。我曾经也写过一曲《声声慢》,不过比先生写的差远了。

声声慢·雨中杂感

拨弦落雨

舞剑飞花

风鸣散尽云霄

好似天公泼墨

莫言萧条

垂杨柳醉冷梦

卷春帘

簟凉悄悄

不止住

愈喧嚣

愈猛笑狂孤寥

吊挂青灵娇瑶

轻举伞

听尘世嘈杂声

袖盈泥香

裙袂为芳飘摇

忽晴霎云巧遇

去来兮

羽扇三摇

至静夜

入诗境

星水月桥

我虽然也是第一时间的感受、第一时间的记录,但是文字功底远不如先生。

我对先生的感情是说不出来的,或许她和我很像,有种敢爱敢恨的性格,还有可能是我们神交已久的缘故吧!所以,能理解先生——

声声慢唱,有唱不完的愁;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故情;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家国很。

这一声声,一次次的撞击着我的心灵,在悠悠慢慢中,我与先生一起追忆往日归来堂中,她与明诚的甜蜜生活以及溪亭日暮时,她与朋友们开怀大饮的沉醉……

李清照先生,请允许我喊您一声“清照”:清照,一路走好!

[参考范文]李清照词传读后感范本合集五篇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阅读了一本书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本书都会有自己的感悟。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书籍的读后感。读后感是人们从书中得出的一些启发和心得。值得推荐的优秀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参考范文]李清照词传读后感范本合集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清照词传读后感【篇一】

沈谦曾感叹“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一代词宗李清照在那个封建时代用她的才情征服了无数人,千百年之后,她的词亦没有被埋没,正如这句话“她的词,她的人,就如同一坛佳酿,愈陈愈香。”

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李清照是灵动俏皮的。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清新脱俗,不拘一格,让人感觉心情愉悦,一个贪玩的小姑娘跃然于纸上,充满了灵气。然而,作者李易安此时才16岁。

李清照不只是一介女流,玩弄儿女情长,她更有男儿的血性。她目光远大,不拘于闺中之事,她忧国忧民,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展现了她的铮铮铁骨。人人都知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开创者之一,却不知她骨子里流露着的是大义。只可惜那个年代“重男轻女”,无法实现她远大的志向,却丝毫不减弱她的满腔热血。

李易安身上有一种愁绪,无时无刻不感染着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仅十四字诉尽了词人无数愁怨。丈夫离世,山河破碎,李清照的生活从此颠沛流离,没有人理解她的痛,当初不谙世事的少女,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变得成熟,这究竟是好是坏?最后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才是高潮,令我忍不住催然泪下。李清照一代才女,要的不过是一世安定,但这于她而言是奢侈的,只恨天妒骄子。

这本书让我认识并爱上了李清照,她的词无论风格是清丽、豪迈,还是哀愁,无一不吸引着我。

李清照,一代女词宗,独一无二!

李清照词传读后感【篇二】

今晚雨疏风骤,也定然是绿肥红瘦。究竟谁肥谁瘦,留给我们自己去思考……

但清秀罩婵娟,才情卓越,我真的为你心动!——题记

第一遍是听了百家讲坛康震教授的《李清照》,从未有过的好奇,让我难忘。第二遍终于让我在学校图书室的一角找到了你,窃喜!于是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你……

一直以来就对宋词情有独钟。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都是我喜欢,那样细腻那样柔美却不失意境。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扬”的齐鲁文化发源地名城济南,文化气氛相当浓厚。父亲---李格非是思想开明的名士。母亲----王拱辰的孙女,善于作文,有很高的文学素养。

所以我一直都以为你是个幸福的女子,容貌出众、名门闺秀、才华横溢集宠爱于一身,这样的女子会不幸福吗?现在才慢慢知道,原来并非我想象如此。我怀揣好奇之心开始走进你的世界里,与你同悲同喜……

在我眼里,你“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你风韵脱俗、你个性张扬,深深地感染着我。

我痴迷你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还有你的另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好一个青睿、有活力,热爱生活、性格爽朗的女子!以至于我在课堂上跟我的孩子们如痴如醉地徜徉在你这束阳光里……

其实,让我最欣赏的还是你那份坦率,不羁的思想,所有这一切能让你敢于直言不讳,无所顾忌地写出那些率真词章,甚至让人才辈出的北宋那些男儿都自叹弗如。

中国历史上诗歌文化灿若星河,也成就了很多伟大的诗人,但女子为诗人却屈指可数。作为一名女子,你没有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走向自然,去感受自然之美,玩赏风景,饮酒惜花,逞露才华,更像男子一样抒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样作为女子,美好的爱情追求在你的笔下却显得那样执着、那样美好、那样独立。《一剪梅》中你酣畅淋漓倾洒你的相思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果不是你对爱情大胆热烈的追求,怎会写出有如此“颇尽离别之意”的词来?你用女子特有的那种细腻,那份与生俱来的敏感去捕捉你心中的感受之时,你可知道,也捕捉了我的心。

当我惊叹你的才华横溢这会,哪想你却生不逢时,北宋破败,金人入汴京。对于丈夫赵明诚的弃城而逃你羞愧难当,继写下千古绝唱的诗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自身都难保,却心系国家,显示出了女子难得的大节大义。赵明诚返回建康,后患疟疾,你接到家书急忙赶赴建康,最后一面还是无缘相见。等你赶到,赵明成已去,至此你流浪于江南。

孤身一人在乱世苟活,又多次遇到南犯的金兵,随身的家当被抢被盗,所剩无几。几车书卷被金兵焚毁。即使是这样,你依旧写出了惊世的词令《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好一个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居无定所,国破家亡,物是人非,前半生悠然生活,后半生漂泊潦倒。在济南生活时还是丰韵,脸色圆润的女子。流落金华时已经面部消瘦。你几十年孤身一人有家不能回,失去至爱的丈夫,终生没有生育一儿一女,最后郁郁而终在离济南老家遥遥之外的临安。人生天地反差之大,但优越的前半生你没有居深闺而有德无才,后半生你没有自叹自哀,自我放弃,留下千古诗词让我们这些后人咀嚼、传唱。

这就是你,即使在刀剑上跳舞,依然舞姿卓群。

宋代的蒋捷说:时光匆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外面虽喧嚣,可对于你,今天的我依然痴迷;痴迷于你的特立独行,痴迷于你的才情卓越,痴迷于你的敢爱敢恨。

忘不了你的那“争渡,争渡”的调皮可爱,你那“和羞走”的美丽娇羞。一份勃勃的生机,一片斑斓的色彩,演绎了你多少的欢乐与朝气。

我想问你,你究竟从哪里来?带着淡淡的芳香;你又将身往何方?吟唱的词阕余音绕梁。你号易安,可却颠沛流离了一生;你原是小家碧玉,可那铮铮傲骨硬是比一般苟且偷安的男人还要刚强。

正如后来人这样评价你——正值花季时期的你已彰显出过人的才华。你的出现在男性主宰重要地位的封建时期是一个精彩的意外,同时也是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群山中突然崛起的一座秀美山峰。

在我心中的你是一位活泼,坚强的女子。

你分明教会了我——人要有海纳百川的精神,才能战胜困难,活出自我,尤其是女子!

清秀罩婵娟,才情卓越,我真的为你心动!

李清照词传读后感【篇三】

回首中华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仿若一部男性作家专史,女性作家屈指可数,大多只以一篇或几篇作品一露峥嵘,题材也仅限于闺阁之中,难成大家。而李清照的出现,无疑为女性文学史上失衡的天平增添了一个分量极重的砝码。

沐浴着齐鲁文化的光华,感受着家族书香气息的熏陶,李清照早年生活在风姿绰约的女郎山和包孕灵秀的百脉泉,跟随着父亲与当世第一流的文学大家吟咏诗文,谈古论今,自小就能写出庸常文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文章,且受到了父辈们的青睐。

京都是无数天子脚下的一方宝地,怀揣着对汴京的无限向往,清照与母亲随后奔赴汴京与父亲一同生活。待清照成年时,她与当时的太学生赵明诚结为连理。夫妇两人情投意合,志趣相投,情感甚笃,也一同搜求金石字画,撰写古书,琴瑟谐美,其乐融融!如清照初婚后的习作《减字木兰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叫郎比并看。”娇嗔中把初婚女子的心事和盘托出,可见郎君如意,两情相悦,乐在其中矣!而赵因官职在身,不免常要小别美妻,此时从清照的习作中不难看出新婚女子对夫君的深深思恋之情。如《怨王孙》里“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可见清照的望夫心切!

怎奈好景不长,父亲李格非在官场屡遭迫害,不久便撒手人间。母亲更是于这个多事时节病逝。明诚感疾,驾鹤西去,相见直要待来生!此时的清照就像被遗弃的孤雁,前路漫漫,等候着她的是颠沛流离与世间险恶。

伤之切,悲之痛,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诸如“吹萧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这类的悼词,任谁目触都不禁催下数行泪。景同人非,物在人亡,焉得不悲?

因此,古代文学史上,清照绝可占据一个席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或许仍不足以阐述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功不可没。

李清照词传读后感【篇四】

你从哪里来,带着淡淡的芳香;你又将身往何方,吟唱的词阕余音绕梁。你号易安,可却颠沛流离了一生;你原是小家碧玉,可那铮铮傲骨硬是比一般苟且偷安的男人要刚强。是你啊,散发出生命芳香的美神——李清照。

读你,始于读《漱玉词》,从“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的青春纯情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情长。从唱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到吟凄凉愁苦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我似乎读懂了你。快乐对你来说是短暂的,你弱小的身躯挑起的是沉重的国愁家恨哪!那只曾载着你“兴尽晚回”的小舟如今也“载不动,许多愁”了。

看你,全凭朦胧中对你的感知。我未能有幸见到你,但百年之后人们对你的敬仰丝毫未曾褪消。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受到书香熏陶的你是那样与众不同、卓尔不群。我便仿佛看到了带着文人高雅气息的“婉约派”掌门人,在我脑海里渐渐分明起来。

悟你,是源于你对生命的见解。婚姻的不幸,国家的颓败,并未使你就此消沉,你在奔走呼喊,以项羽不肯过江东来说服当权者。一个弱女子对自己的生命价值已有这般深切的感知,那么你的灵魂何止在岁月中穿梭进化了数百年!

赞你,发自我内心的敬仰。乱世之中,你饱览诗书,精于诗词。在国愁家恨前屹立不倒,为重整雄风而奔走不息。在生与死的面前告诉人们真谛。易安词人哪,尽管那时人们贬低你,排斥你,不认同你,可是你看啊,你的词流传后世,给人以美的享受,激人奋进。你的见解得到人们的广泛赞许。你铮铮傲骨散发出生命芳香如同你的诗词流传后世给人以陶冶。

易安水流长,生命播芳香!

本文作者按照自己对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构思行文,“读你”→“看你”→“悟你”→“赞你”,层层推进,要言不烦。李清照卓尔不群、刚强傲然的高雅形象亦随之在读者面前渐渐分明、清晰和丰满起来,生命的芳香袅袅升腾、四处飘逸。以第二人称的口吻抒情叙事,读来亲切和悦;对比手法和易安词句的有机引用,既丰富了人物的精神底蕴,又提升了作文的文化厚度。查《现代汉语词典》,“小家碧玉”指门第低微人家的女儿。李清照出生于当时颇有声望的仕宦之家,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兼散文家,母亲王氏亦知书能文,其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文中称李清照为“小家碧玉”,似有不妥。然瑕不掩瑜,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将文章写得如此大气而精巧,足见该考生选材构思、运笔行文的功力不凡。

李清照词传读后感【篇五】

半生烟雨,半世落花

李清照,这位历史罕见的才女,她随着时光逐渐变幻的模样,经历了甘之如饴的爱情过后,独自的地老天荒,如画卷一般展现在我眼前。

想来对这本书并无太多印象,这是因为从前思想太浅,只知词美、人美、意美,不知词或诗的背后,是年少天真活泼的欢乐,抑或是后来世事惨淡的悲凉。这本书里描绘了她的一生,她所保留下来的每一首词作,几乎都在这故事中渐渐道出。她是一位宋朝词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还是苏轼的弟子。在那样一个女子并不受重视的时代,她还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可以随心所欲地填自己的词,尽管朝廷之事扰人,依旧扰不乱她那颗淡然的心。她的一生,以北宋灭亡为明显的分界线,词作从此转变了风格,前半生的岁月静好,后半生虽是人走茶凉,但她还保留着自己那股子才情。战火、朝廷的偏安,世事的难料,让她看透悲欢离合,然而,岁月虽凄凉,她却从不绝望。

她被誉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但其实,她内心深处的浩然正气也时时刻刻影响着她,不然又怎会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的千古名句呢?她是个温婉的女子,曾经乘舟采莲,细嗅青梅;后来与赵明诚结为夫妻,煮酒论诗,醉心于金石书画……世事不问,毫不挂心,岁月里是那样的悠然自得。诗词中无不透出的是活泼灵动。到了后来,却让她遇见了生活的真相,遭受了国家的风雨飘摇,让她何去何从。

虽然命运多桀,经历了那么多起起落落,李清照的生活才显得更加圆满。然而,在这历史长河中,她真正没有被忘却的是什么?是才华。作为一位女词人,在重男轻女的社会,她的才气纵横才让所有人记住了她。如果她仅仅是一个平庸的女子,或许已被许多教条管住了脚步,再也迈不开来。她的才华,是她所拥有的骄傲。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是那样贴切,她的学识,她对人生丝毫不屈服的态度,对周围人事的理解,都是她的才华。她成为了一颗历史中永不磨灭的明珠。

并非岁月深情,而是她的才华惊艳了岁月。

读李清照词《声声慢》有感800字


“寻寻觅觅”的动作;“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乍暖还寒”的气候;“旧时相识”的感觉;“守着窗儿”的哀叹;“点点滴滴”的声响——随着李清照的勾勒,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笔尖上,与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与李清照相识,是在公元二零零四年的夏天。因为,那年我来到了李清照的故居——趵突泉。我见到了她在漱玉泉旁边梳头的倩影:修长的纤纤细手在捋着长长的秀发,连她身旁的艳美花钿都失去了几分光彩。那时,我就听老爸说: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就是这首《声声慢》。同时,我也爱上了这位铁骨柔肠的女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称作是《漱玉词》中的压卷之作。全文是在猝然丧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艰苦背景下写成的。尤其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潸然泪下。

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大宋皇帝的软弱无能,致使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偏偏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其实,只有艰苦与困难才能开发出人的最高成就。李清照就是在这个时期创造了,不,应该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声声慢》这首词,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词一开头十四个叠字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寂寞、心酸艰难的生活体验表达的大胆、细腻、贴切、震撼人心。

本来心情就差,再赶上乍暖还寒的暮秋时节,只能“借酒消愁”。酒烈,愁亦烈,酒是压不过心头浓愁的。从“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到“三杯两盏淡酒”,事隔几十年,竟有如此之大变啊!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哪去了?却换到比酒还弄的愁,把烈酒都变成淡酒了!风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啊!

抬眼望去,亦真亦幻的大雁,在空中飞荡,看到他们,李清照便泛起了疑问:是为我和明诚之间捎过“锦书”的大雁吗?哎,现如今,已没了“怕郞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闲情逸致,也没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那还有寄托的深情相思。人约黄昏了,人倍憔悴了,人去楼空了——只有那已经无人理睬、满地堆积的飘零花瓣……

独守窗儿,听帘下细雨声,到黄昏时分,阴雨还在啪啪不停地拍打着心扉,使李清照简直不能自抑。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这么玄妙。

在不眠之夜,心中的一切挂恋,都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大起大落。愁,何时才能消失?恐怕,这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李清照的心中,无法磨灭。

这首词似乎都是非常的普通,并不难懂。但如果您在仔细去品味,您会发现这词中蕴涵着李清照的含蓄与豪迈,透露出她不凡的心境。这首词,字字珠玑,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千锤百炼才造就出来的文字,对于才女李清照而言,这叫信手拈来。这便是李清照的高才在于:第一时间感觉到被拨动的心弦并在第一时间行云流水般地记在纸上。

我虽然也是第一时间的感受、第一时间的记录,但是文字功底远不如先生。

我对先生的感情是说不出来的,或许她和我很像,有种敢爱敢恨的性格,还有可能是我们神交已久的缘故吧!所以,能理解先生——

声声慢唱,有唱不完的愁;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故情;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家国很。

这一声声,一次次的撞击着我的心灵,在悠悠慢慢中,我与先生一起追忆往日归来堂中,她与明诚的甜蜜生活以及溪亭日暮时,她与朋友们开怀大饮的沉醉……

《李清照词全集》之读后感1500字


相信李清照这个名字没有一个读书的人不知道吧!她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也管她为易安居士,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她的早期生活优裕,当后期金兵入据中原时,她便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从此词风一改往常。

在李清照词全集中我们可以清晰而又鲜明的看到她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由于家庭原因,特别是父亲李格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她的作品与她的成长和生活是分不开的,李清照的幼年时期大部分是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度过的。大约在她的五六岁的时候,父亲做了京官,从此便搬到了京城过上了一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封建礼教的生活,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喜结连理,婚后,他们情投意合,如漆似胶,夫妇擅朋友三胜。他们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她把整个身心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他们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著了《醉花阴》寄给了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落,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词投入其中,诱有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回答: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就让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句话借室内外秋天的景物的描写出了此人白天的孤独寂寞的愁怀。永昼是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以见到词人的内心的无聊痛苦,这两句虽然懒的闲愁,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而这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橱往西只能与丈夫共的。可如今确自己孤眠,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东篱两句便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篱笆下把酒孤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词独酌的离愁别绪。莫道不消魂,席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的匠心所在,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鞠,一边是思妇不满愁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全篇开点为愁,结局言瘦,愁是的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了全词的愁绪因瘦面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点睛,得巧,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了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

我们再看李清照的后期作品《声声慢》

后期生活的李清照因北方的入侵,微宗被俘,高宗南逃,因此他们夫妇也过上了流落的生活,流落异地,多年收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的沉重打击和极大的痛苦,随后丈夫明诚的离去让她痛不欲生,在这极为不安定的年带里,我们便可以看到《声声慢》从而诞生。

从前面的七对叠词里,我们可以领略到音乐美和韵律美,而借以表达了词人对晚年孀尽之苦,丧夫之痛,王国只恨的淋漓尽致挥洒,换暖还寒的多变天气,又怎能修身养息,酒南御寒,伶仃一人,苦不堪言,从三杯两盏淡酒的淡字可以看出作者满心中都是愁,酒力压不住愁,压不住心愁,自然而然酒味没了,用酒的淡,更加衬托词人内心苦闷愁苦。望壮雁南飞,几个你角度写出了词人内心的惆怅,寓情于景,通俗意象,便愁变得更加具体可意蕴无穷,耐人寻味,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珍视王勇《更漏子》其中的几句有天衣无缝的妙用啊,上篇开笔用七组叠词来概括悲切苦闷的心境,奇特而生动,下片主要相继借助眼景物来倾诉忧愁,整首词笼罩在一片贝壳的氛围中。

词是精金美玉,词是七宝楼合,李清照的词是倜傥有丈夫之气,在宋一代已具秦岚胜概。李清照青梅可嗅的少女师大,生活的消明华兹,因为初期之作,虽不是怜花惜木的闺情,但词意玲珑体贴,词意优雅娇嗔,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历经多种心断肠之事,因为词风也层递出可泣可感的奇情韵事,随着金人南下的鉄蹄,李清照淹没在国破家的历史中,丈夫的早逝,文物的丧失,到再嫁婚变的是非,她的后半生遭遇了数不清的劫难,在坎坷的人生中,李清照用她的生花妙笔为我们留下了千古的文学财富。

声声慢唱——读李清照词《声声慢》有感


声声慢唱——读李清照词《声声慢》有感

张语洋

“寻寻觅觅”的动作;“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乍暖还寒”的气候;“旧时相识”的感觉;“守着窗儿”的哀叹;“点点滴滴”的声响——随着李清照的勾勒,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笔尖上,与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与李清照相识,是在公元二零零四年的夏天。因为,那年我来到了李清照的故居——趵突泉。我见到了她在漱玉泉旁边梳头的倩影:修长的纤纤细手在捋着长长的秀发,连她身旁的艳美花钿都失去了几分光彩。那时,我就听老爸说: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就是这首《声声慢》。同时,我也爱上了这位铁骨柔肠的女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称作是《漱玉词》中的压卷之作。全文是在猝然丧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艰苦背景下写成的。尤其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潸然泪下。

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大宋皇帝的软弱无能,致使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偏偏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其实,只有艰苦与困难才能开发出人的最高成就。李清照就是在这个时期创造了,不,应该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声声慢》这首词,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词一开头十四个叠字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寂寞、心酸艰难的生活体验表达的大胆、细腻、贴切、震撼人心。

本来心情就差,再赶上乍暖还寒的暮秋时节,只能“借酒消愁”。酒烈,愁亦烈,酒是压不过心头浓愁的。从“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到“三杯两盏淡酒”,事隔几十年,竟有如此之大变啊!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哪去了?却换到比酒还弄的愁,把烈酒都变成淡酒了!风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啊!

抬眼望去,亦真亦幻的大雁,在空中飞荡,看到他们,李清照便泛起了疑问:是为我和明诚之间捎过“锦书”的大雁吗?哎,现如今,已没了“怕郞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闲情逸致,也没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那还有寄托的深情相思。人约黄昏了,人倍憔悴了,人去楼空了——只有那已经无人理睬、满地堆积的飘零花瓣……

独守窗儿,听帘下细雨声,到黄昏时分,阴雨还在啪啪不停地拍打着心扉,使李清照简直不能自抑。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这么玄妙。

在不眠之夜,心中的一切挂恋,都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大起大落。愁,何时才能消失?恐怕,这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李清照的心中,无法磨灭。

这首词似乎都是非常的普通,并不难懂。但如果您在仔细去品味,您会发现这词中蕴涵着李清照的含蓄与豪迈,透露出她不凡的心境。这首词,字字珠玑,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千锤百炼才造就出来的文字,对于才女李清照而言,这叫信手拈来。这便是李清照的高才在于:第一时间感觉到被拨动的心弦并在第一时间行云流水般地记在纸上。

我虽然也是第一时间的感受、第一时间的记录,但是文字功底远不如先生。

我对先生的感情是说不出来的,或许她和我很像,有种敢爱敢恨的性格,还有可能是我们神交已久的缘故吧!所以,能理解先生——

声声慢唱,有唱不完的愁;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故情;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家国很。

这一声声,一次次的撞击着我的心灵,在悠悠慢慢中,我与先生一起追忆往日归来堂中,她与明诚的甜蜜生活以及溪亭日暮时,她与朋友们开怀大饮的沉醉……

李清照先生,请允许我喊您一声“清照”:清照,一路走好!

读李清照词《声声慢》有感800字2024


“寻寻觅觅”的动作;“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乍暖还寒”的气候;“旧时相识”的感觉;“守着窗儿”的哀叹;“点点滴滴”的声响——随着李清照的勾勒,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笔尖上,与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与李清照相识,是在公元二零零四年的夏天。因为,那年我来到了李清照的故居——趵突泉。我见到了她在漱玉泉旁边梳头的倩影:修长的纤纤细手在捋着长长的秀发,连她身旁的艳美花钿都失去了几分光彩。那时,我就听老爸说: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就是这首《声声慢》。同时,我也爱上了这位铁骨柔肠的女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称作是《漱玉词》中的压卷之作。全文是在猝然丧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艰苦背景下写成的。尤其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潸然泪下。

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大宋皇帝的软弱无能,致使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偏偏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其实,只有艰苦与困难才能开发出人的最高成就。李清照就是在这个时期创造了,不,应该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声声慢》这首词,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词一开头十四个叠字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寂寞、心酸艰难的生活体验表达的大胆、细腻、贴切、震撼人心。

本来心情就差,再赶上乍暖还寒的暮秋时节,只能“借酒消愁”。酒烈,愁亦烈,酒是压不过心头浓愁的。从“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到“三杯两盏淡酒”,事隔几十年,竟有如此之大变啊!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哪去了?却换到比酒还弄的愁,把烈酒都变成淡酒了!风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啊!

抬眼望去,亦真亦幻的大雁,在空中飞荡,看到他们,李清照便泛起了疑问:是为我和明诚之间捎过“锦书”的大雁吗?哎,现如今,已没了“怕郞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闲情逸致,也没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那还有寄托的深情相思。人约黄昏了,人倍憔悴了,人去楼空了——只有那已经无人理睬、满地堆积的飘零花瓣……

独守窗儿,听帘下细雨声,到黄昏时分,阴雨还在啪啪不停地拍打着心扉,使李清照简直不能自抑。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这么玄妙。

在不眠之夜,心中的一切挂恋,都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大起大落。愁,何时才能消失?恐怕,这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李清照的心中,无法磨灭。

这首词似乎都是非常的普通,并不难懂。但如果您在仔细去品味,您会发现这词中蕴涵着李清照的含蓄与豪迈,透露出她不凡的心境。这首词,字字珠玑,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千锤百炼才造就出来的文字,对于才女李清照而言,这叫信手拈来。这便是李清照的高才在于:第一时间感觉到被拨动的心弦并在第一时间行云流水般地记在纸上。

这首《声声慢》是她卓越成就、天才艺术创造力集中的体现,堪称是一曲千古绝唱。我曾经也写过一曲《声声慢》,不过比先生写的差远了。

声声慢·雨中杂感

拨弦落雨

舞剑飞花

风鸣散尽云霄

好似天公泼墨

莫言萧条

垂杨柳醉冷梦

卷春帘

簟凉悄悄

不止住

愈喧嚣

愈猛笑狂孤寥

吊挂青灵娇瑶

轻举伞

听尘世嘈杂声

袖盈泥香

裙袂为芳飘摇

忽晴霎云巧遇

去来兮

羽扇三摇

至静夜

入诗境

星水月桥

我虽然也是第一时间的感受、第一时间的记录,但是文字功底远不如先生。

我对先生的感情是说不出来的,或许她和我很像,有种敢爱敢恨的性格,还有可能是我们神交已久的缘故吧!所以,能理解先生——

声声慢唱,有唱不完的愁;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故情;声声慢唱,又唱不完的家国很。

这一声声,一次次的撞击着我的心灵,在悠悠慢慢中,我与先生一起追忆往日归来堂中,她与明诚的甜蜜生活以及溪亭日暮时,她与朋友们开怀大饮的沉醉……

李清照先生,请允许我喊您一声“清照”:清照,一路走好!

实用范文:婉约词女李清照传读后感(990字)


我们常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进步,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我们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实用范文:婉约词女李清照传读后感(990字)”,欢迎阅读,希望小编的分享可以为您带来帮助。

婉约词女李清照传读后感【篇1】

读完《李清照词传》,我才知道李清照的一生是那么的艰苦,困难。再回想我们现在的安逸生活,我们又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

李清照,青州人,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少女时期的她,写出来的作品都带有灵性,就像《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般。这些词被一个叫赵明诚的男人看见了,很是惊讶。从此,他的心中就住下了她。

很快,赵明诚便娶了她,但安逸的日子保持不了多久。皇帝驾崩,新帝继位,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在朝廷做官,属于新党派的,而李清照的父亲确是旧党的。新帝更宠爱新党,打压旧党。还禁止联姻,于是李清照被迫无奈,离开京城,回到了京城,也回到了无边的相思。

但不久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因为宰相的迫害,罢官回家,不日去世。赵明诚便也回到青州,两人相见,一起赌书泼茶,其乐融融。不久,朝廷又用起赵明诚,去莱州当太守。便再也没回来,李清照又去莱州找他,得到的却是无尽的寂寞。

赵明诚51岁时因去朝廷上任而感染风寒,不日病死。听到消息的李清照,悲愤交加,又正值战乱时期,李清照一路逃亡,后又再嫁张汝舟。却遭家暴。李清照又是休夫又是上告朝廷,将张汝舟告进监狱。

后来,战乱平定,举朝欢庆。唯有李清照闷闷不乐,因为赵明诚死了,谁与她欢庆。

李清照,一个女子都有胆识,我们男人又岂能输给女生。

婉约词女李清照传读后感【篇2】

一杆红伞,几支梅花,我一眼就被这简洁而又诗意的封面所吸引,但读完本书后我却被著名女词人的晚年愁思给勾住了心神。

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神仙眷侣常常为世人所称道,但世人却不知他们恩爱背后的一笔笔划痕。不过这些事情都可以暂且不提。因为在裂痕越来越大之前,赵明诚已死在进都述职的路上。而我认为,在此之后,李清照彻底地步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

首先是那些好不容易从战乱中挽回的,自己早年与丈夫辛辛苦苦寻来的金石惹的祸。那些珍藏的佳品被邻里乡亲们从墙壁中砸出,被低价售卖给别人,唯留几本破书,几张残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和睦场景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战火连绵、一昧忍让的战乱环境。

再者便是那难消的国仇家恨了。作为提倡报仇雪恨的“主战派”,李清照一向是瞧不起那些懦弱无能的“主和派”的。“圣君大信明知日,长乱何须在屡盟”,这便是在直白地怨刺朝廷了。但纵使李清照有千般才思、万般壮志,却也抵不过一具女儿身。

其实她也有想过去放弃那些深沉的愁怨,去嫁给一个爱她的人,继续去过那种安宁的生活。于是她便这么做了,但她这次却看走了眼,嫁给了一个贪图她钱财、名利的人。待那人发现她收藏的金石早已随着之前的东奔西跑而流落殆尽后,便越发对她不好起来,甚至动辄打骂。而我们的大才女李清照是决不会像那些大字不识的妇女一样忍下这一顿又一顿的毒打的,于是她选择了告官。

据史料记载,宋朝女子告发她的丈夫的同时是要坐两年牢的。李清照带着枷锁上庭,真的被下了大狱,后来经人周旋求情九天之后出狱,此间李清照受的磨难便可想而知了。李清照在写给綦崇礼的答谢信中说到“我用尽一生去追求完美与智慧,却落得难逃万世讥笑的结局”,字字肺腑,可见其内心的伤感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

最后,我想用李清照诗中的两句话作为结尾: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李清照就如那梅花,傲然挺立在雪中。但却因为那宋朝的动乱,始终不能窥得其全貌。

婉约词女李清照传读后感【篇3】

沈谦曾感叹“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一代词宗李清照在那个封建时代用她的才情征服了无数人,千百年之后,她的词亦没有被埋没,正如这句话“她的词,她的人,就如同一坛佳酿,愈陈愈香。”

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李清照是灵动俏皮的。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清新脱俗,不拘一格,让人感觉心情愉悦,一个贪玩的小姑娘跃然于纸上,充满了灵气。然而,作者李易安此时才16岁。

李清照不只是一介女流,玩弄儿女情长,她更有男儿的血性。她目光远大,不拘于闺中之事,她忧国忧民,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展现了她的铮铮铁骨。人人都知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开创者之一,却不知她骨子里流露着的是大义。只可惜那个年代“重男轻女”,无法实现她远大的志向,却丝毫不减弱她的满腔热血。

李易安身上有一种愁绪,无时无刻不感染着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仅十四字诉尽了词人无数愁怨。丈夫离世,山河破碎,李清照的生活从此颠沛流离,没有人理解她的痛,当初不谙世事的少女,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变得成熟,这究竟是好是坏?最后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才是高潮,令我忍不住催然泪下。李清照一代才女,要的不过是一世安定,但这于她而言是奢侈的,只恨天妒骄子。

这本书让我认识并爱上了李清照,她的词无论风格是清丽、豪迈,还是哀愁,无一不吸引着我。

李清照,一代女词宗,独一无二!

婉约词女李清照传读后感【篇4】

今晚雨疏风骤,也定然是绿肥红瘦。究竟谁肥谁瘦,留给我们自己去思考……

但清秀罩婵娟,才情卓越,我真的为你心动!——题记

第一遍是听了百家讲坛康震教授的《李清照》,从未有过的好奇,让我难忘。第二遍终于让我在学校图书室的一角找到了你,窃喜!于是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你……

一直以来就对宋词情有独钟。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都是我喜欢,那样细腻那样柔美却不失意境。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扬”的齐鲁文化发源地名城济南,文化气氛相当浓厚。父亲---李格非是思想开明的名士。母亲----王拱辰的孙女,善于作文,有很高的文学素养。

所以我一直都以为你是个幸福的女子,容貌出众、名门闺秀、才华横溢集宠爱于一身,这样的女子会不幸福吗?现在才慢慢知道,原来并非我想象如此。我怀揣好奇之心开始走进你的世界里,与你同悲同喜……

在我眼里,你“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你风韵脱俗、你个性张扬,深深地感染着我。

我痴迷你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还有你的另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好一个青睿、有活力,热爱生活、性格爽朗的女子!以至于我在课堂上跟我的孩子们如痴如醉地徜徉在你这束阳光里……

其实,让我最欣赏的还是你那份坦率,不羁的思想,所有这一切能让你敢于直言不讳,无所顾忌地写出那些率真词章,甚至让人才辈出的北宋那些男儿都自叹弗如。

中国历史上诗歌文化灿若星河,也成就了很多伟大的诗人,但女子为诗人却屈指可数。作为一名女子,你没有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走向自然,去感受自然之美,玩赏风景,饮酒惜花,逞露才华,更像男子一样抒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样作为女子,美好的爱情追求在你的笔下却显得那样执着、那样美好、那样独立。《一剪梅》中你酣畅淋漓倾洒你的相思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果不是你对爱情大胆热烈的追求,怎会写出有如此“颇尽离别之意”的词来?你用女子特有的那种细腻,那份与生俱来的敏感去捕捉你心中的感受之时,你可知道,也捕捉了我的心。

当我惊叹你的才华横溢这会,哪想你却生不逢时,北宋破败,金人入汴京。对于丈夫赵明诚的弃城而逃你羞愧难当,继写下千古绝唱的诗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自身都难保,却心系国家,显示出了女子难得的大节大义。赵明诚返回建康,后患疟疾,你接到家书急忙赶赴建康,最后一面还是无缘相见。等你赶到,赵明成已去,至此你流浪于江南。

孤身一人在乱世苟活,又多次遇到南犯的金兵,随身的家当被抢被盗,所剩无几。几车书卷被金兵焚毁。即使是这样,你依旧写出了惊世的词令《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好一个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居无定所,国破家亡,物是人非,前半生悠然生活,后半生漂泊潦倒。在济南生活时还是丰韵,脸色圆润的女子。流落金华时已经面部消瘦。你几十年孤身一人有家不能回,失去至爱的丈夫,终生没有生育一儿一女,最后郁郁而终在离济南老家遥遥之外的临安。人生天地反差之大,但优越的前半生你没有居深闺而有德无才,后半生你没有自叹自哀,自我放弃,留下千古诗词让我们这些后人咀嚼、传唱。

这就是你,即使在刀剑上跳舞,依然舞姿卓群。

宋代的蒋捷说:时光匆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外面虽喧嚣,可对于你,今天的我依然痴迷;痴迷于你的特立独行,痴迷于你的才情卓越,痴迷于你的敢爱敢恨。

忘不了你的那“争渡,争渡”的调皮可爱,你那“和羞走”的美丽娇羞。一份勃勃的生机,一片斑斓的色彩,演绎了你多少的欢乐与朝气。

我想问你,你究竟从哪里来?带着淡淡的芳香;你又将身往何方?吟唱的词阕余音绕梁。你号易安,可却颠沛流离了一生;你原是小家碧玉,可那铮铮傲骨硬是比一般苟且偷安的男人还要刚强。

正如后来人这样评价你——正值花季时期的你已彰显出过人的才华。你的出现在男性主宰重要地位的封建时期是一个精彩的意外,同时也是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群山中突然崛起的一座秀美山峰。

在我心中的你是一位活泼,坚强的女子。

你分明教会了我——人要有海纳百川的精神,才能战胜困难,活出自我,尤其是女子!

清秀罩婵娟,才情卓越,我真的为你心动!

婉约词女李清照传读后感【篇5】

回首中华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仿若一部男性作家专史,女性作家屈指可数,大多只以一篇或几篇作品一露峥嵘,题材也仅限于闺阁之中,难成大家。而李清照的出现,无疑为女性文学史上失衡的天平增添了一个分量极重的砝码。

沐浴着齐鲁文化的光华,感受着家族书香气息的熏陶,李清照早年生活在风姿绰约的女郎山和包孕灵秀的百脉泉,跟随着父亲与当世第一流的文学大家吟咏诗文,谈古论今,自小就能写出庸常文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文章,且受到了父辈们的青睐。

京都是无数天子脚下的一方宝地,怀揣着对汴京的无限向往,清照与母亲随后奔赴汴京与父亲一同生活。待清照成年时,她与当时的太学生赵明诚结为连理。夫妇两人情投意合,志趣相投,情感甚笃,也一同搜求金石字画,撰写古书,琴瑟谐美,其乐融融!如清照初婚后的习作《减字木兰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叫郎比并看。”娇嗔中把初婚女子的心事和盘托出,可见郎君如意,两情相悦,乐在其中矣!而赵因官职在身,不免常要小别美妻,此时从清照的习作中不难看出新婚女子对夫君的深深思恋之情。如《怨王孙》里“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可见清照的望夫心切!

怎奈好景不长,父亲李格非在官场屡遭迫害,不久便撒手人间。母亲更是于这个多事时节病逝。明诚感疾,驾鹤西去,相见直要待来生!此时的清照就像被遗弃的孤雁,前路漫漫,等候着她的是颠沛流离与世间险恶。

伤之切,悲之痛,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诸如“吹萧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这类的悼词,任谁目触都不禁催下数行泪。景同人非,物在人亡,焉得不悲?

因此,古代文学史上,清照绝可占据一个席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或许仍不足以阐述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功不可没。

婉约词女李清照传读后感【篇6】

读《李清照传》,品宋词滋味,不禁被作者那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世界所折服,顿觉耳目一新,流连忘返。从平时的“不感兴趣”,到一连几天,脑海里不时萦绕的,都是宋词的精彩片段,以至于想静下心来读下一本书,都变得有点困难。没办法,只有停下来理理这纷乱的思绪,写点读后感之类的文字。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代表。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一代才女李清照,从容一生李清照是一位才华出众,成绩卓越的女作家,就“词”这一文学体式来说,她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像《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寥寥数笔,一幅美丽的少女夜游图已跃然而出:一位活泼多情、热爱生活的少女出外游玩,被大自然秀丽的风光所吸引,为了看落日而忘了回家的时间。兴尽而归,泛舟河上,路过一片莲池,想要快点回家而奋力划船的声响,惊扰了池塘边的一滩鸥鹭,扑啦啦展翅而飞;除了词,李清照在诗文上同样有很高的造诣。比如“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除反映出她的创作心态外,比喻的新鲜贴切,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奇巧妙思,不能不令人击节称道。像《乌江》里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更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中项羽那虽死犹荣、傲然孑立的身影,黄钟大吕般慷慨激昂的音响,那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无疑对国难当头的人们具有精神感召的力量,同时对于苟且偷安、昏庸无能的南宋统治者也是一种讽刺。还有《感怀》、《春残》、《分得知字》、《偶成》等诗,或感怀言志、或睹物抒情,也非同一般手笔;李清照流传下来的文章,当首推《金石录后序》,这是清照散文中的代表作。文章介绍了《金石录》的内容与成书过程,回忆了婚后至夫死乱离34年间的忧患得失,有叙有议,文情并茂。全文叙述线索清晰、叙述顺序井然、细节描述生动形象,尤其是贯穿全文的今昔迥异、聚散无常的情感,跌宕起伏,感人至深。《金石录后序》之外,她的《词论》一文,更是彪炳千古,开创文学评论之先河,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论词的理论文章。对于词的品评标准与创作原则,建树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为词学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李清照以一女性而跻身于男性的世袭领地,并以其创作的总体成就及多方面的才华傲视群雄,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中国封建社会史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婉约词女李清照传读后感【篇7】

你从哪里来,带着淡淡的芳香;你又将身往何方,吟唱的词阕余音绕梁。你号易安,可却颠沛流离了一生;你原是小家碧玉,可那铮铮傲骨硬是比一般苟且偷安的男人要刚强。是你啊,散发出生命芳香的美神——李清照。

读你,始于读《漱玉词》,从“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的青春纯情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情长。从唱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到吟凄凉愁苦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我似乎读懂了你。快乐对你来说是短暂的,你弱小的身躯挑起的是沉重的国愁家恨哪!那只曾载着你“兴尽晚回”的小舟如今也“载不动,许多愁”了。

看你,全凭朦胧中对你的感知。我未能有幸见到你,但百年之后人们对你的敬仰丝毫未曾褪消。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受到书香熏陶的你是那样与众不同、卓尔不群。我便仿佛看到了带着文人高雅气息的“婉约派”掌门人,在我脑海里渐渐分明起来。

悟你,是源于你对生命的见解。婚姻的不幸,国家的颓败,并未使你就此消沉,你在奔走呼喊,以项羽不肯过江东来说服当权者。一个弱女子对自己的生命价值已有这般深切的感知,那么你的灵魂何止在岁月中穿梭进化了数百年!

赞你,发自我内心的敬仰。乱世之中,你饱览诗书,精于诗词。在国愁家恨前屹立不倒,为重整雄风而奔走不息。在生与死的面前告诉人们真谛。易安词人哪,尽管那时人们贬低你,排斥你,不认同你,可是你看啊,你的词流传后世,给人以美的享受,激人奋进。你的见解得到人们的广泛赞许。你铮铮傲骨散发出生命芳香如同你的诗词流传后世给人以陶冶。

易安水流长,生命播芳香!

本文作者按照自己对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构思行文,“读你”→“看你”→“悟你”→“赞你”,层层推进,要言不烦。李清照卓尔不群、刚强傲然的高雅形象亦随之在读者面前渐渐分明、清晰和丰满起来,生命的芳香袅袅升腾、四处飘逸。以第二人称的口吻抒情叙事,读来亲切和悦;对比手法和易安词句的有机引用,既丰富了人物的精神底蕴,又提升了作文的文化厚度。查《现代汉语词典》,“小家碧玉”指门第低微人家的女儿。李清照出生于当时颇有声望的仕宦之家,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兼散文家,母亲王氏亦知书能文,其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文中称李清照为“小家碧玉”,似有不妥。然瑕不掩瑜,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将文章写得如此大气而精巧,足见该考生选材构思、运笔行文的功力不凡。

婉约词女李清照传读后感【篇8】

半生烟雨,半世落花

李清照,这位历史罕见的才女,她随着时光逐渐变幻的模样,经历了甘之如饴的爱情过后,独自的地老天荒,如画卷一般展现在我眼前。

想来对这本书并无太多印象,这是因为从前思想太浅,只知词美、人美、意美,不知词或诗的背后,是年少天真活泼的欢乐,抑或是后来世事惨淡的悲凉。这本书里描绘了她的一生,她所保留下来的每一首词作,几乎都在这故事中渐渐道出。她是一位宋朝词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还是苏轼的弟子。在那样一个女子并不受重视的时代,她还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可以随心所欲地填自己的词,尽管朝廷之事扰人,依旧扰不乱她那颗淡然的心。她的一生,以北宋灭亡为明显的分界线,词作从此转变了风格,前半生的岁月静好,后半生虽是人走茶凉,但她还保留着自己那股子才情。战火、朝廷的偏安,世事的难料,让她看透悲欢离合,然而,岁月虽凄凉,她却从不绝望。

她被誉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但其实,她内心深处的浩然正气也时时刻刻影响着她,不然又怎会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的千古名句呢?她是个温婉的女子,曾经乘舟采莲,细嗅青梅;后来与赵明诚结为夫妻,煮酒论诗,醉心于金石书画……世事不问,毫不挂心,岁月里是那样的悠然自得。诗词中无不透出的是活泼灵动。到了后来,却让她遇见了生活的真相,遭受了国家的风雨飘摇,让她何去何从。

虽然命运多桀,经历了那么多起起落落,李清照的生活才显得更加圆满。然而,在这历史长河中,她真正没有被忘却的是什么?是才华。作为一位女词人,在重男轻女的社会,她的才气纵横才让所有人记住了她。如果她仅仅是一个平庸的女子,或许已被许多教条管住了脚步,再也迈不开来。她的才华,是她所拥有的骄傲。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是那样贴切,她的学识,她对人生丝毫不屈服的态度,对周围人事的理解,都是她的才华。她成为了一颗历史中永不磨灭的明珠。

并非岁月深情,而是她的才华惊艳了岁月。

喜欢《【读书有感】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合集》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梦令读后感7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