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高原读后感 > 地图 > 高原读后感,2024高原读后感
高原读后感

(共 4123 篇)

  • 1、 高原读后感精选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有新的想法,我们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在读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高原读后感精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原读后感(篇1)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悠扬的歌声飘荡于心际,不知怎的,这是我读完了席慕容的散文摄影合集《我的家在高原上》后的第一反应。

    显而易见,慕容是渴望成为那样一个女子的穿着鲜红的裙子,从山坡上唱着歌走下来,白色的羊群随着她温顺地走过草原,在草原的尽头,是那样一层又一层的紫色山脉用她自己的话说,此乃初心也,因为她血管里流淌的是一个自春徂冬,旦旦逐猎,乃其生涯的古老民族的血液。

    作为一个游牧民族的后裔,慕容与生俱来透着一股世代相传的豪情壮意,我原也以为,像这样一个以翱翔四海的神鹰与奔驰八方的野马为其图腾的民族是不该有什么儿女情长的。不过如今看来这恐怕是我的偏见了。作为一个女性,其文字里行间无处不弥漫着一股温情柔意。在慕容的笔下,不论男女老幼,都对故土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以至于当其父得知多少年来一直铭记于心的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句中的长城外乃长亭外所误时,竟潸然泪下此间情意,从未背井离乡的我又怎能真正领悟?

    或许是由于我看惯了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之类的所谓千古名句吧,总以为我们就是文明,对方则是野蛮,如同幼年的慕容一样。也同慕容一样,直到通过汉文翻译偶然得知了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几句,我方才恍然大悟原来在战争中,每一个民族其实都有自己的悲苦。

    身为一个女作家、女诗人、女画师,慕容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了抒发初心的重担。其实,与其说这本书是她个人情感的流露,不如说更是她对这个拥有着羊奶的醇香与马蹄的坚定的民族无微不至的关怀。细腻的笔触所及之处,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如同咀嚼橄榄,回味无穷。这是一支曾经横扫亚欧的部队,他们拥有着一望无际的原野;这是一位这支部队的女儿,她拥有着一双明亮的眼与一颗善良的心。她要用笔头与镜头记录下遥远的思念与寻根的点滴。

    人与人之间,没有比和睦更重要的事;族与族之间,没有比和平更重要的事。谁不爱蓝天白云,鸟语花香?谁不恨硝烟蔽日,流弹掠空?可喜的是,天下安澜,慕容得以闻一闻草的青,尝一尝奶的白;可悲的是,风波未

  • 2、 高原读后感精选4篇

    书虽然是死物,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丰富我们的生活,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读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在读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高原读后感精选4篇”,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高原读后感(篇1)

    今天,我们学了《青海高原一株柳》。

    这往篇课文介绍了这棵神奇的柳树竟然奇迹般的在青海高原上活了下来。大家也都知道,青海高原的地势凶险,有嶙峋的山峰,但这一株柳树与这些的东西作抗争,如:雷电,鹅毛大雪和暴雨风沙等,可是它并不向命运屈服。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个人的故事——霍金。

    霍金21岁的时候,不幸患上了卢伽雷氏症,但有着重病的他并不向命运低头,而是好好读书、研究……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霍金在科学界成了名人,成了科学巨匠。他还用语音合成器完成了一本科学巨著《时间简史》。

    这株柳树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了下来,而现在我们缺少的正是这种坚强和毅力。我们做事总是很难才能支持下来。

    青海高原的树虽然很难活下来,但这一株柳成了青海高原上的一个亮点。这株柳树不仅存活了下来,还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这棵树大约有两合抱粗,粗实而坚硬。它还非常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请大家想一想,一株柳树竟然可以如此顽强的活下来,要是你,你可以吗?

    这棵柳树的生命是复苏了又被冻死,冻死了又复苏。而现在我们的生活根本无法承受这种打击,一旦有了一点挫折,自信心就会被打击,削弱。如果无法承受惊心动魄地打击,无法完成困难的事情,就很难像柳树一样重新振作起来。

    这棵树需要艰苦卓绝的忍耐力之后才长得如此挺拔、结实。而我们却远远不如它,是因为我们付出的太少了,太微弱了,我们做的事是微不足道的。

    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像柳树一样的人,不要做一个远不如一棵树的人。

    虽然这是一棵树,但是它能教给我们知识,启迪我们的才华,它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笑对生死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高原读后感(篇2)

    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读完了它。看的第一本是它的第十部《无边的游荡》,只因它的 名字很有意思,然后怀着一颗游荡的心情去读,一开始很文艺,后来写的越来越现实也越 来越深刻。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某些社会难点和热点问题都在这里有了充分的体现,在物 欲横流,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面

  • 3、 你在高原的读后感

    你在高原的读后感

    我们家从古至今就爱交往一些有趣的人。这些人今天看不仅是可爱,而且还可疑;大概是他们害了我们。当一场场麻烦包括战争过去了,有些人升了,成了,走了,成为人们交口赞誉的英雄;而我们家既没有刻到碑上,也没有记到书上,反而经受了数不清的屈辱。这真不公平。

    这是小说在第一章所描述的。刚开始时我并不能懂其含义,只是觉得这部长篇巨着应该有所不同,最起码它是近年来少有的作品之一,在这个快餐文化满世界充斥的年代里,它应该是独树一帜的。但到真正的进入阅读之后,才发觉这部书它并不好读。其实,书的开篇已经把全书的中心做了交代,只是因了本人的愚笨而不得其意罢了

    于我而言,对该书的持续阅读时间已有月余,算是时间比较长的了。今日,此书已阅完搁下,就想着要说点什么。可怎么开头呢?还没有想好。当我为自己调制好一杯咖啡坐下时,方才回味全篇。从开始的慢慢细读、品味,到后来不耐烦的大幅度、跨越式读法,以致最后的内心感觉 沉重,我自认为此书真的不好读。

    要说它不好读,也就想摆点理由,算是给自己找个不好读的借口,以为有这么三点可以说明:

    其一,不大适合当今人的阅读习惯,尤觉可读性欠缺那么一点点。本书从语言到故事,从形式到内容,还有讲究的韵致和意境,均属纯文学写法,也就是说它不是那么的通俗易懂,总体感觉故事情节不紧凑。尤其是对书中地质地理环境的表述,更觉是那样的含糊其辞(这或许是自己的认知和了解欠缺所致),我呢是一直也没有搞的清楚而且还想搞清楚。

    其二,是有政治的味道,但表述不够坦诚。这个派别(作者说的很含蓄,并未表明)从开始之初到最后的胜利缺乏最基本的人性,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缺乏对人的关心,让今人看来其完全是以利用之手段,等到被利用者效能已逝,再采取所谓的秋后算账或是卸磨杀驴,真的是不公平,是不仁、不义之举!其实,我以为作者可以明说啊,这样或许会赢得读者的尊重,不要让读者去猜、去假想,而是应该让读者更明白一些。一个派别有了问题不可怕,关键是要一步步改进才会有更好的发展,这就如同人一样,谁又能无错呢?

    其三,独立成书的故事性以及结局不能令人满意。《你在高原》共有书10部,每本在460多页,从字2020数到写作时间都可谓最长久,应该是故事性更强一些的。可《家族》故事呢,描写时的前后时光交错,人物也是一会过去,一会现在,艺术性的描写多、感想多,不少地方是散文诗的描写方法;还有就是故事的结局难以

  • 4、 诗文集《高原骄阳》读后感
    诗文集《高原骄阳》读后感 《高原骄阳》,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喜欢这个名字,就像喜欢高原,喜欢太阳,光听其名就感同身受满满的正能量。我了解它的意义,因为我曾经真真切切地坐在高原上看过太阳,从指缝穿过的阳光,伸出手就能抓住头顶的云天,望着远处的雪山及满地的绿草和牛羊,那种感觉多么幸福,那种姿态多么骄傲,纵使时光匆匆流去,那番景象却仍记忆犹新,梦里魂牵梦绕,醒来看到了窗外的太阳。 作者马张留先生是一位人民教师,同时也是我的老师,虽然没有听他讲一堂课,看他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一个字,为我批改一次作业,甚至没有见过他一面。这位老师在我脑海中的印象一直是个模糊的轮廓,然而他传播的力量在我心中却是十分的活跃并时时鼓励着我,那种平凡的力量可以叫我释放自己潜在的激情与不肯面对的真实情感,让我更相信更坚持,在那一条充满愿望的道路上。 我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因为我怕自己粗糙的文字和浅薄的学识无法表现作品的灵魂,或许我也是怕见笑。对于老师的作品我读不敢妄自评价,文字是艺术是心灵之窗而不是技术,如果要用技术来评判一个人的作品成功与否,那么我相信这世界上很少是有人合格的。相同的事物不同的人不同的眼光、见解与感受。我们不能硬把作者的文字强拉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来,而是要把自己带到他们的世界里去,去感受去发现,用他们的情感来认知自我,文字没有好坏,只是情感表露的方式不同。如果那样的文字能走到我们的世界那就是共鸣,而未曾体验过的学着享受,在别人的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对于本书我从头读到尾,每一篇都能让我陷入沉思,或者回忆或者共想或者一同感伤,他写到了春秋冬夏,写到了幸福家乡,写到了钢筋水泥,写到了童年过往,写到了追逐与梦想,写到了爱恨别离,写到了岁月的苍桑,写到了沿途风景,写到了生命的迹象,那么的真实。那些我们爱的、恨的、怕的都化作绵绵柔长的文字,一遍一遍地在我们眼前回放,有时却高歌激昂。 但是不管作者选用什么样的字语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他的诗歌他的文,其文字本身都蕴含着宁静的灵魂。对于这点我倒是很释然,我相信这就是作者的内在,心中没有宁静成不了一名好教师。我也很感谢老师赋予自卑的年轻人温暖的力量,在那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听他的话,我选择勇敢地走下去。 柏 彩 霞 年4月2日
  • 5、 《我从西藏高原来》读后感

    我从小就喜欢绿色。我妈让我买衣服我都要绿色的。我妈说:看你全身,穿得像个绿青蛙。我叫:就算我变成邮筒,我也要绿衣服。这也是我从军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我从西藏高原来》的开头。

    故事中的毕淑敏,一位女作家,17岁时参与女军,认识了一些朋友,并光荣地成为了第一批在青藏高原的女军,在看似艰苦的高原生活中,发生了一个接一个的快乐故事。她们的工作相当于是名军医,所以,百忙之中还可以利用检验处的称重天平来玩;在冰冷的雪地上她们化寒冷为快乐,把冷冰冰的雪当成雪糕来吃,吃到冻得受不了了才肯安安稳稳地睡觉

    这些故事真有趣,让我眉毛上挂钥匙,真是开眼了。文中毕淑敏和她朋友间的快乐生活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了,觉得如果我上了青藏高原(假设),也能像毕淑敏她们一样,将难题化为快乐,无忧无虑地玩耍、工作吗?我想,如果模仿毕淑敏她们的方法,再加上我的创意点子,我一定会比她们更快乐!

    在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快乐的事情。小学生受到老师的表扬会快乐,和同学们一起玩会快乐;工作族受到老板的奖赏、支持的球队获胜也会快乐一把;老人们和同龄人下下棋、练练太极,也会笑一笑。每个人,每种人都有快乐的时候,只要你拥有快乐的心态,快乐就无处不在!

  • 6、 《青海高原—株柳》读后感600字

    谈到柳树,大家一定会用婀娜多姿、风情万种这些词来形容。而我学了这篇课文——《青海高原—株柳》后,那粗壮、高大的一株柳树,深深地震撼了我。

    课文主要写了在广袤无垠、只有青草覆盖的青海高原上生长着一株神奇的柳树,它熬过持久的干旱,躲过严酷的寒冷,经历了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但顽强地生存了下来,终于成就了高原上的一方独立、壮观的风景!

    尽管青海高原环境十分恶劣,但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这株柳虽身处逆境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真是令我敬畏。

    塞内加曾说过:“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的确,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是在逆境中不屈不饶,最终获得了成功!就如贝多芬,在耳聋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作曲,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再说人称“宇宙之王”的霍金,尽管在21岁时就已经全身瘫痪,只有三根手指能活动,长期被禁锢在轮椅上,但是他没有悲观退缩,而是乐观向上、勇敢顽强地生活下去,靠着对科学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发现了黑洞的蒸发性,推论出黑洞的大爆炸......令世人敬仰。

    面对着青海高原的这株柳和这些名人,我的心中满是惭愧。因为我在生活中做有些事时都没有坚持下来。记得在游泳时,原本以为很简单,可哪想到刚下水身体便不受控制地往下沉,而我也喝了几大口水,差点把我给呛死,一气之下,心想:哼,这什么啊,怎么可能学得会!我不学了!几天后,看到小伙伴们都开心地游泳,可一想到学游泳的痛苦,便又打消了这个念头。直到现在,我都不会游泳。如今回想这件事,总是很后悔。哎,当初为什么不能坚持一下呢?为什么要被所面对的小困难打败呢?

    由此可见,逆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它既是强者走向成功的铺路石,也是弱者走向毁灭的加速器。我很欣赏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名言:“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人生因挫折而精彩,让我们在逆境中成长吧!

  • 7、 《青海高原——株柳》读后感400字

    大家还记得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青海高原——株柳》这篇文章吧。

    那是一棵神奇的柳树,它在高原风雪和雷轰电击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它靠的是不为人知的毅力和韧劲,那是一种坚贞的力量,那是一种无法用文字来形容的精神。这株柳树的灵魂伫立在青海高原上。我仿佛看到了它的灵魂在跳舞,在与名贯古今的灞河柳作比较。灞河柳就像“温室的花木”十分纤弱。作者为了赞扬青海高原上的那一株柳树,才用了许多笔墨去写家乡灞河边的柳树。最后一个自然段乃是神来之笔,画龙点睛,把柳树那种给人生命力的震撼和感召以及作者本人对柳树的崇敬描写得淋漓尽致。

    你可能觉得我小题大做,但是如果你深入了解这篇课文的话,你就会明白陈忠实的意思了。他不仅仅只描写了柳树,他还通过柳树来暗喻人。其实人与这株柳树相同。只要你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屈不挠,最终都会成为生活的强者。也许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想过要放弃、逃避,但是如果你一直坚持完成你的心愿,你会看到自己的风采,做真正的自己。

    青海高原上的那一株柳树成为了一道壮丽的风景,恶劣环境下的人成为了一颗璀璨的星星。

  • 8、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

    第一次读《青海高原一株柳》是在开学刚发书的时侯,我读了以后被文中这棵柳树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

    这是一株在高原的柳树,本应长在平原上的极其平凡的柳树,却长在了青海高原上。在寸草不生,怪石嶙峋的青海高原上,作者在李家峡水电站门口发现了这株大柳树,这是青海高原上的唯一的一株柳树,令作者很吃惊的是:这棵柳树怎么能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长成这么大,这么粗壮?

    作者通过想象:这棵柳树在上天给它的九十九条死亡之路中硬是用自己不屈不挠的精神开拓了条生存之路。作者又把自己家乡的柳树和这株高原柳了比较,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却相差何远!发自内心地赞扬了这棵柳树的不抱怨,不畏惧,坚持抗争,顽强生存的品质。

    我想,在青海高原上的柳树好比是被生活残酷折磨和打击的人,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不同的,生活给予我们的不会是完全公平的,但我们每个人的毅力应该是公平的,生活的希望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的,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努力,用毅力和艰韧去不断地追求,生活中就会有奇迹。像霍金那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勇敢面对危险,让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这棵柳树就是一个精神的缩影,一个教会我们如何从困境中走向成功,学会在逆境中生存的缩影。

  • 9、 我的家在高原上读后感

    我的家在高原上读后感(一)

    在看席慕蓉的《我的家在高原上》,一时间感慨颇多。席的文字2020是淡淡的,没有任何的奢华,看得出这样的文字2020完全来自于内心深处,这样的散文只有在夜色这样沉静时才能读通,这是心灵的相同。完全不同于余秋雨或是安意如的卖弄文采,所以这样的文字2020是真诚的。

    席是内蒙古人,却从小都没有见过那片草原,成年后的她回于那片土地,内心的激动不是文字2020所能表现的,犹如我站在三叠泉前的忘乎所以,犹如一年前我渴望去泸沽湖追寻梦中的感觉。血源这种东西是难以用岁月阻断的。都德说只要一个国家的语言不丢,这个国家便存在,还有人说只要这个国家的文化不丢失,这个国家便存在。以前认为很对,现在想来恐怕犹有嫌多啊。一个民族不论它的外在形式如何改变,血脉是永远不会变得,那是属于生命与灵魂的,一旦归于那片土地,所有的一切便回来了,甚至无需语言,如婴儿天生便懂母亲的话语一般。真的,那是血液里代代相传的民族自豪感。蒙古人很幸福,有那片草原可以遥想;满人们也有东北的黑土地可以畅游;其实对于中国的很多民族来说都有他们的最初的栖息地可以为家,那么身为汉人的我们呢?到底该以何处为家?神州大地吗?还是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我们说到底只是平凡的人,很难有这样的胸襟以天下为家,那么我们灵魂最后将归于何处?现代化的进程让我们将搬家习以为常,鄙弃封建的思想让我们丢失了故土的情怀,也许户口本上的祖籍所在地已经难觅熟识的亲友,也许我们压根没有在那居住过,但当我们真的回到那片土地时,我们会以普通旅游者的姿态扫视那片土地吗?像东坡那样到哪爱哪固然好,但落叶终究是要归根的。

    席说在那遥远的草原已经开始了半牧半耕,并且是耕地只会扩大而不会缩小。是,这是两个民族间的同化,为的是生存,真的很痛心当草原也变成了耕地,牧民不再是牧民。于是蒙古人关于家乡的回忆又回归于梦里,再也不存于现实。社会真的要把我们变成无家可归的人吗?天下大同固然是好,但人活着该有自己的信仰,这一点我很是欣赏西域的藏民们,真的很怕西部的开发让这种信仰丢失。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悠扬的歌声飘荡于心际,不知怎的,这是我读完了席慕容的散文摄影合集《我的家在高原上》后的第一反应。

    显而易见,慕容是渴望成为那样一个女子的穿着鲜红的裙子,从山坡上唱着歌走下来,白色的羊群随着她温顺地走过草原,在草原的尽头,是那样一层又一层的紫色山脉用她自己

  • 10、 读《高原上的火炬》有感

    这几天,我读了很多的书,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前天读的那篇文章《高原上的火炬》,直到现在,那高天和孩子们心中的火炬依然在我的心里燃烧。

    这篇文章是这么说的:刚刚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的女大学生高天,本应可以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的,但她毅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到西边的甘肃省宁夏的西吉县三合中学去任教。当她来到了这儿时,这种恶劣的环境让她这个从小在大城市生活的大学生很不适应,但她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并最终建了一所希望小学。

    读完后,我掩书沉思,脑海里浮想联翩,眼前总是浮现出那些书中正在刻苦学书的同学们的背影,他们让我深受感动。在他们的学校里,教学楼是非常简陋的,不是墙上少一层皮,就是梁上缺一块瓦,但是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却仍然发奋学习,不断进取。令我最为感动的是在下雨时和晚上学校停电时,有些同学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说:屋顶的瓦都已经残缺不全了,那下雨时不就得停课了吗?晚上没有灯,那还能上课、写作业吗?不,你们全都想错了,他们下雨时就把一些瓷盆放在地上接雨,在这嘈杂的乒乓声中,他们依然在认真学习,晚上学校停电时,他们就点燃拇指长的蜡烛,在这零星的昏暗的烛光下,他们依然在不懈努力。难道这一切不使我们其中的某一些同学感到惭愧吗?

    我们现在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里,享受着老师的呵护和同学们的关怀,但是在这样卓越的环境下,还有许多同学不好好学习把心思和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娱乐上把学习抛在脑后,难道你面对那些生活困苦但却依然认真学习的同学们,不感到惭愧吗?

    说到了这儿,我不得不说说高天了。我觉得高天那种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现在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被父母娇生惯养,遇到一点儿挫折就放弃,总是长不大。这样做最终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啊!

    今后我希望大家向高天和那些刻苦学习的同学们学习,争取作得比他们更好!

  • 2019-09-25

  • 2019-11-03

  • 2019-10-24

  • 2019-09-20

  • 2022-03-19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1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1-23

  • 2023-01-07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1-12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1-12-07

  • 2019-09-21

  • 2019-11-12

  • 2019-10-24

  • 2022-12-15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1-11

  • 2019-11-04

高原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高原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高原读后感、2024高原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