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人类简史读后感 > 地图 > 人类简史读后感

人类简史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党员书评:读《人类简史》有感。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在阅读作者的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其实最好的阅读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党员书评:读《人类简史》有感”,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党员书评:读《人类简史》有感

刘文斌 电子1413

无知的人类犹如井底之蛙,殊不知我们不知道的世界有很大,天空不是圆的,有远比井里多的多的水的江河海洋,人类简史讲的不止是某个民族(国家)或者人类的角度,而是也在整个大自然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待人类发展历史。从古代到现代,全书到高潮迎接在结尾,那就是人类的可能的未来,给人以无比的震撼,读史使人明智,我们并不是要去改变我们的历史,我们在历史中犯下的错误我们是要吸取智慧,前人的智慧前人的错误都是我们可以借鉴可以思考的,进而我们将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为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加一份力量。

人类并非一直就拥有如此的智力,智人起源于非洲,在之前我们与当今的黑猩猩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人类在不断地进化中,不单单是像动物一样传达简单的信号,人类在进化中有了文字,有了语言,有了宗教,有了想像力与创造力,也才有了当今的人类,我们也并非一成不变我们也身处于大自然不断进化的洪流中,进化的终点是什么,谁也不得而知。人类在进化初期的农业革命,让世界上的人口数量实现了飞跃,看似实现了人类长期以来征服自然的第一步,可是果真如此吗,物质不断进步,人类欲望的不断扩大,有了战争,有了人与人的不平等,发展的人类回到了自己起源的非洲带来的确实无尽的苦难与战争,是人类征服了植物自然还是自然改变了人类,或许这也是自然安排的人类的进化。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和认识上的偏差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人类的历史也充满了偶然性,基因变异让人类走出了那边热带雨林,走上了自然界的顶端,一个苹果让牛顿让人类的近代物理学的框架的完成多推进了许多,一个理解错误的答案,让柏林墙轰然倒塌,加速了德国的发展与进步,如果在上方谷没有这一场大雨,三国的历史会走向何方,如果普鲁士军队来到拿破仑与威灵顿打得不可开交的滑铁卢战场迟了两个小时,世界又将转向何方?就在一个个看似偶然又是必然的历史中,人类历史就根据这些偶然和必然不推前进不断改变。

人的思想是不断改变,每一个时代都有着各自的局限性,但是总体的思维是走向越来越开拓的。从母姓氏族社会到重男轻女到封建社会,乃至到现在都还影响着许多人许多的家庭,在古代甚至有缠足这样的事情发生,这都是男性在社会中过于占据主导地位产生,现代社会已经逐渐摒弃了,女性依旧可以独当一面,可以在这个社会中凭借自己的能力创出天。在科学还不足够发展的过去,神学和宗教长期控制着人们的思想,进化论,日心论,地圆论,就像在混沌的旧社会中思想的星星之火,在社会不断发展中形成燎原之势,打开人类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大门但是,宗教依旧对当今社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更多地体现在文化上,马丁路德金一句我有一个梦想的呐喊,唤醒了人们对人们生而平等无论肤色的意识,同性恋的合法化,是人类对每个人的性取向的尊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让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思想的限制与差异日渐缩小,未来的人类必将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思想的局限性也将慢慢减弱。

当今社会是智能社会,信息社会,机器人的日趋智能化,一方面为人类带来了许多便利一方面也为人类带来了许多不利,人类更加懒惰,智能机器人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他们也正在不断抢占更多人的工作岗位,抢占更多的人类的资源,如果不引起注意加以控制,欧洲殖民者对非洲人类对作为可能反过来发生在当今人类的身上。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金钱的味道——读《人类简史》有感


“这是一部从10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而我对其最感兴趣的,便是书中第三部分,关于金钱的那一段。

我们一般使用的人民币,纸张厚实,不易破损。有一元额度的,也有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的,甚至还有一百元的。而我们得到的货物,只要清点好这些彩色的小纸张,数出相应的数值,交于商人,便得到了我们想要的货物。

那是什么,使我们相信,那些彩色的小纸张,与那些货物的价值相等呢?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基督徒和穆斯林,虽然各自的信仰不同,但是他们使用的货币,是互通的。原因就在于,宗教信仰的重点是自己相信,但金钱信仰的重点,是“别人相信”。如今,人类社会已经达成了统一,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些颜色不同,色彩差异巨大的薄薄的纸张,有价值。就像以前,古人们认为黄金白银青铜有价(当然,如今也有价),所以这便成了古人们交易的必需品。因为大家都相信这些东西有价值,所以可以用来做交易。同理,当今社会的人们相信这些纸张有价,所以他们用来做交易。但你要是真去问别人,为什么钱有价,那他一定会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作答。不是因为他笨,而是因为别人相信。正是因为别人相信钱有价,所以我也相信钱有价,所以我用它来做交易。
所以,上文中所问的问题的答案,便是“别人相信”。
在别人相信为大背景的基础下,“我相信”,便诞生了。无数个“别人相信”渐渐演变了成了“我相信”。至此,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体系,便悄然诞生。

读《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有感


读《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有感

对酒当歌茶飘香溢

哈哈,先介绍一下牛掰的作者吧:以色列人尤瓦尔·赫拉利,1976年出生,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最受欢迎的教授,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第十届文津图书奖得主。除此之外,他还对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等领域知识信手拈来。再看看翻译林俊生,台师大翻译学硕士,光看他这部翻译就让我景仰不已。

只要你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这本书总有让你感兴趣的吸引你的章节,同时,如果你对世界,人生充满了迷茫,这本书也可以让你找到答案。

它不仅仅只是一本告诉你事件发生时间的历史书,也是一部发人深思的哲学书,他看待问题的角度好像超过了360度,哈哈,因为我实在找不出一个合适的角度来说明他到底是站在地球上?宇宙上?还是在穿越时空的隧道里?

第一章:一种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动物

人啊,不要太把自己当人看……

大约135亿年前,经过了所谓的大爆炸,能量、时间、空间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之后经历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演变,直到大约250万年前,在东非开始有了最早的人类。而我们知道的历史学大约出现在7万年前。从250万年后到7万年前,这其中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有一拨被叫做"智人"的人,由于可能为了适应环境,也可能为了生存,或者也可能是基因突变,这些"智人"逐渐的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他们把其他的和他们很像的动物赶尽杀绝,征服了世界。那为什么是智人征服世界而不是恐龙,长毛象?或者是其他的如老鼠等等之类的别的动物呢?让人难以辩驳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们有了独特的语言。

第二章:知善恶树

现代人擅长的八卦居然有这么长远的历史渊源……

其他的动物也有语言,为什么最后是智人征服了世界?

某次偶然的基因突变,改变了智人内部大脑的连接方式,让他们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思考未来。几乎就像是吃了《圣经》里那棵知善恶树上的果子,这次突变,让智人有了与其他动物不同的语言。那么不同在哪里呢?不同在他们可以合作起来"说别人坏话".是不是感到和现代人很像?哈哈哈!这种"说坏话"的合作能力能让他们增进彼此的关系。就是现代人所说的"八卦"!就如同两个非常著名的历史学家在餐厅吃午餐时,也不会聊世界大战,核物理学家在研讨会场茶叙时也不会聊夸克,他们更多的是在聊哪个教授逮到老公偷吃,哪些人想当系主任或是院长。哈哈,是不是觉得现代人为自己的八卦找到了根源?慢慢的,他们会讨论虚构的并不存在的事物。这件事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他们可以一起想象,编织出种种共同的虚构故事。这些虚构故事赋予了智人前所未有的想象,那些虚构的故事就像胶水一样把千千万万的个人、家庭和群体结合在一起,这种胶水,让我们成了万物的主宰。我想,各类宗教的最初起源也不过如此吧!能编好故事的精英们最厉害的地方在于还能够自圆其说,让无数的众人相信他们的故事。于是他们中的精英就成了宗教的领导。哈哈,是不是觉得宗教没有那么神秘了?

第三章:亚当和夏娃的一天

现代人的肥胖居然也找到了合理的基因继承……

这一章很有趣味的为现代胖子们的吃吃吃找到了历史的根源:采集者祖先在当时当地没有高热量的甜品,想吃的话,就只有一种来源:熟透的水果。石器时代的女性碰到熟透的水果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立刻吃,直到吃不下为止。哈哈,和现代的很多胖子是不是很像?碰到好吃的怎么也得吃到嗓子眼来。这种"贪吃基因"被一次次的继承下来,所以胖子们要想减肥,就一定得在这辈子,不,可能还要有下辈子都得与这个祖先留给你的"贪吃基因"抗争,记住,减肥的方法之一是管住嘴哦。

还有一个更有趣的事情,绝对颠覆你的夫妻观。哈哈,我忍不住想笑。某些演化学家认为古代的采集部落并不是一夫一妻制,而是一群人住在一起没有私有财产,女性可以同时和几个男人(和女人)有性行为,而她们认为要想有质量高的基因传给下一代,必须和好几个男性有性行为,她们认为孩子聪明是凝集了多个男性的好的基因才可以。所以他们的孩子不知道真正的父亲,而父亲也不知道哪个是自己的孩子,要知道人类知道用染色体来确定男女性别以及依靠DNA确定一个孩子只有一个父亲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了。部落里所有成年男女一起养育部落的小孩子。于是,对孩子的教养就没有了偏心。 哇塞,好先进的的育儿方式!不就是现在大力提倡的优秀道德模式——人人爱我,我爱人人么!但是现代人坚持一夫一妻制和核心家庭,每个单位就是一对儿嫉妒的情侣加上他们的孩子,男男女女对彼此和孩子都有强烈的占有欲。于是乎,离婚率居高不下,大人小孩的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问一句,有人想回到从前吗?哈哈哈哈哈哈

第四章,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

抢地盘,任何的原始积累向来就是血淋淋的……

智人们在认知革命后得到了新技术,组织能力,甚至是眼界,于是他们走出了亚非大陆,来到了澳大利亚,就是在他们登陆澳大利亚的时候,他们仿佛进入了神奇的世界,到处是他们没有见过的生物。为了生存,他们对澳大利亚的大型动物进行了疯狂的猎杀。当他们还在亚非大陆时,那里的动物已经学会了远离长相类似智人的生物,但是澳大利亚的生物根本就没有见过这种生物,不懂避让,不懂危险,他们通通成了智人手中的美食。智人们所到之处就是血流成河,后来他们也到了北冰洋,西伯利亚,美洲等等地方,不到两千年的时间,长毛象,地懒,双门齿兽等等几十种50公斤以上的动物惨遭灭门。所到之处整个破坏了当地的生物链。这是不是可以为某些现代人的野心勃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找到一些历史的根源呢?

第五章:史上最大骗局

直立?爬行?哪一个更好?

这一章触目惊心,从此智人们进入了农业革命。本以为历史的发展,智人们的智慧会让他们生活更美好,但是当他们从采集走向农业的转变后,却出现了大量的疾病。如椎键盘突出,关节炎和疝气。因为智人们身体的演变并不是为了从事弯腰清石块,努力挑水桶。他们适应的爬爬果树,追追羚羊,但是不得不这样的时候,他们的脊椎,膝盖,脖子和脚底就得付出这样的代价。这种生活方式。究竟是我们驯化了小麦,还是小麦驯化了我们?野生植物的荒野变成了片片麦场,人口密度增大,成员染病比过去严重。最后累积的效应就是让远古的采集者开始花整天的时间在烈日之下挑水务农。而他们的生活方式也从狩猎变成了依靠老天爷的脸色来吃饭,于是他们慢慢的学会了驯养动物来增加他们在青黄不接时的食物补给,如驯养鸡鸭牛马驴等等。这些可怜的动物们从原来的野生,变成了家养,寿命大大的减弱。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延续着这种模式,而且他们的待遇更加可怜。农业革命能学到的最后一课就是——很可能物种演化的成功,并不代表个体的幸福!

第六章:盖起金字塔

智人中的劳心者为自己的剥削行为披上了华丽的外衣。

前文说过,智人靠着相信共同的虚构的神话故事,建构起来社会秩序,如《汉莫拉比法典》,《独立宣言》等等,那么怎样让这件事顺理成章的为金字塔塔尖的人服务呢?并且让后世子孙也奉为圭臬呢?就是对外的说法绝对要坚持让他们感到千真万确,绝非虚构,永远要强调,这种维持社会稳定的秩序是个客观事实,是由伟大的神或是自然法则所创造的。我想用伏尔泰的话最可以诠释了,他说"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神,但可别告诉我的仆人,免得他半夜偷偷把我宰了".这句话的意思我理解是一定要让仆人相信有神,这样才对他有威慑力,他才会认为我当主子他当仆人是上天的旨意,不可违抗,一旦让他知道了真相,他就会没有顾忌的做出很出格的事来。 哈哈哈哈哈哈,我认为这才是最大的谎言,控制人的思想,现在很多很多的团体,集体……以及让人着迷的各种信仰不都是这样的吗?——给你洗脑。

第七章:记忆过载

这一章讲智人开始有了数字文字的记载。伟大的数字图画让智人们越来越智慧。

第八章:历史从无正义

女人有子宫,但不一定非得生孩子,同性恋也是自然的产物,突然想到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应该再加一句,比人的胸怀更宽阔的是自然,自然它无所不能,不需要定义,存在的就是它宽广的胸怀可以包容的。

历史的铁则告诉我们,每一种由想象建构出来的秩序都绝不会承认自己出于想象和虚构,而会大谈自己是自然,必然的结果。这时出现的两种不同阶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利用宗教和科学虚构故事找借口,给自己洗白,让被统治阶级认为被统治是一种极其自然的现象。于是,我们需要如何才能判断"什么是真正在生物学上有所不同而什么又只是人类说的煞有介事,自找借口"?作者说一项黄金法则就是"天生带来允许,文化造成封闭",什么意思呢?就是天生自然的生物学可能性无穷无尽,文化却要求必须实现某些可能性,封闭其他可能性。这里有颠覆人生观的例子:例如,女人天生能生小孩,但是有些文化里却是非生不可。男人就能从彼此身上得到愉悦,但某些文化极力阻止他们实现。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根本没有什么自然不自然,只要有可能发生的事就是自然。演化本来就没有唯一目的——看来文化是很不自然的产物啰!

第九章:历史的方向

如果你看不清事物发展的本来面目和脉络,那是因为你站的不高哦。

这一章让我第一次理解了什么是"文化".

文化就是让数百万计的陌生人能遵照着这种人造而非天生的直觉,合作无间。历史的趋势从鸟瞰的高度拉到太空间谍卫星的高度,能够一目了然的就是它走向了分久必合。这期间各种鸟瞰的大事,无非就是历史大道上的小小颠簸罢了。

第十章:金钱的味道

所有人类创造的信念系统中,只有金钱能穿越几乎所有的文化鸿沟。金钱万物可换,万众相信。拜金就是这样来的吧?

第十一章:帝国的愿景

我对这一章不太感兴趣。

第十二章:宗教的法则

宗教认为世界有一种超人类的秩序,而且并非出于人类的想象或是协议。并且以它为基础,发展出他认为有约束力和规范的价值观。也就是说,宗教一定要同时具备"普世特质"和"推广特质".比如农民需要对他们的羊有绝对的控制:他们对羊实施强制配种,或是阉割公羊,或是阻止流行病的爆发。但到底要怎样才能实现保证羊群繁衍壮大呢?这个时候必然就会引进"神",神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神可以和动植物沟通,当然可以替人类和沉默的羔羊对话了。人类承诺要永远崇敬某些神灵,换取人类对其他动物的控制权。后来出现了不仅仅以神或是超自然力量的宗教,如道教和儒教。这一章最起码让我知道了各种宗教都不是自然的,都是智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想象出的。我小时候被传统的母亲教育的,或是说禁锢的思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哈,是时候可以把它放在一边了!

第十三章:成功的秘密

学习历史,不是为了要知道未来,而是要拓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未来的可能性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第十四章:发现自己的无知

吉尔伽美什计划想解决一个令人烦恼,有趣又重要的事情:死亡,但是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他多了几分智慧,他体会到从神创造人类开始,死亡就是人类必然的命运,必须学会接受。

第十五章:科学与帝国的联姻

第十六章:资本主义教条

这两章没看出什么有意思的内容

第十七章:工业的巨轮

暴利的背后是为智人服务的所有其他动物的悲哀!

大西洋奴隶贸易并非出于对非洲人的仇恨,现代畜牧业也并非出于对小动物们的仇恨。这两者背后共同的推手就——冷漠。为智人们提供食物的各种动物被智人们认为没有感觉,没有情绪也不会感到痛苦,但是一项实验却实实在在的打脸了智人。一个小孤儿猴子在面对假的布猴和金属丝猴子时,即使金属丝猴子有温度,有奶嘴可吸,它还是紧紧抱住布猴。实验人员把金属猴和布猴离得更近一点,小猴子就宁愿在布猴怀里探过身体去吸奶嘴,一旦不吸了,又依偎在布猴怀里。以后的跟踪调查显示,这只猴子长大后有高度的焦虑和侵略性。幼崽和母亲在一起才是最自然的。生产线上的鸡鸭鹅,就是工业化时代的牺牲品。这是不自然的,不符合生物学的。

第十八章:一场永远的革命

想到一切会回到原点是不是心里会平静下来!

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污染猖獗,很多人称这是"自然的毁灭",作者称这是"自然的改变".因为自然是无法毁灭的。若干年后,说不定主宰这个星球的会是老鼠蟑螂,哈哈,到那时,智人又回到与其他动物没有区别的境遇了。

第十九章: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幸福,智人们从被称为智人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结果到现在我们还在探求,佛教的教育似乎更合理一些!

这一章是这本书的升华部分,整章都在讨论幸福!历史学家问卷调查后,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结论:金钱确实会带来快乐,但是有一定的限度,超过限度之后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另一项有趣发现则是疾病会短期降低人的幸福感,除非病情不断恶化或是症状带有持续的让人无力的疼痛,否则疾病不会造成长期的不快。还有一项更有意思的发现,那就是美满的婚姻和幸福相辅相成。在美满的婚姻中,即使没有很多的金钱,即使有些疾病,只要有美满的婚姻就能有快乐。再后来,又发现快乐并不在于外在的条件,而在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期望之间是否相符。

更有意思的是生物学家也用了一样的调查问卷,但结合了生化和遗传因素,他们得出的研究结果更令人大感震惊。生物学家认为人的心理状态并不是由外在的因素来决定的。而是由神经,神经元,突触和各种生化物质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催产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而定。我们能够唯一快乐的原因就是身体内发出快感的感官感受。但生化系统还对快乐有多种限制——只会维持在恒定水平。让我们只会短暂的感受到快乐,但不会永远持续。如果说快乐程度由1-10分,有些人生化机制天生开朗,情绪大约稳定在八分附近,而悲观的人情绪大约稳定在五分附近。所以我们要想快乐,就努力的提高自己的生化机制分值啰!

然而,作者最后却提到了佛教的观点,佛教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主观感受这件事。佛教认为人的主观感受没有任何实质或意义,它就像电石火光的波动,每个瞬间都在改变,不论你感受到的是快感或是不快,觉得生命是否有意义,这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已。人要想追求幸福,离苦得乐,就别再追求一瞬间的感受。如此一来,虽然感受疼痛,却不再感到悲惨,虽然愉悦,但不再干扰心灵的平静,于是,心灵变得一片澄明自在。这样产生的心灵平静力量强大,是那些穷极一生疯狂追求心灵愉悦的人完全难以想象的。佛教给我们的建议,除了别再追求外在成就之外,同时也别再追求那些感觉良好的心理感受就好了,苦的来源不在于感受本身,而是对感受的不断追求。我们对佛教的尊敬,实在不能仅限在拜拜佛,烧烧香,佛教里博大的旷世的精深的内涵,需要每一个膜拜者静下心来潜心研读方可能领略其皮毛吧。

第二十章:智人末日

达尔文理论美妙的地方,就是并不需要有某位智慧过人的设计者来解释为什么长颈鹿会有长脖子。但是将来有三种可能可以让智慧设计取代自然:生物工程,仿生工程,无机工程。现在已经有很多的领域渗透着这三种智慧。但是,我们究竟想要变成什么?我们究竟希望自己想要什么?却是作者留下的悬念。智人这个拥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负责,贪得无厌而且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的动物正在主宰着世界,天下危险,恐怕莫此为甚!!!

本书就这样结束了,却想让人再翻几遍,有的篇幅让人忍俊不禁,有的篇幅让人揪心揪肺,有的篇幅让人豁然开朗,有的篇幅让人心如止水,有的篇幅让人茅塞顿开,整个篇幅高屋建瓴运筹帷幄的让人纵观人类史。原来认为几千年就是历史长河,看了这本书,几千年只是燕雀低飞的高度。看起来很过瘾,合上书很回味。作者才思旷达敏捷,译者文笔生动晓畅。非常值得拜读。天哪,太精彩了!!!!

读《人类简史》有感-优秀读后感2200字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乍看之下,悉以为又是一本学究色彩浓重的专业型著作。读起来才发现恍若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已经做好了一本正经接受专业术语轰炸的思想准备瞬间土崩瓦解,不知不觉中,人类数十万年的历史就从这几百页书稿走进了心里,还自带了鸣锣开道的音效,被这薄薄一本书里高度浓缩的各个学科知识和作者无限大的脑洞震惊了许久。

实际上,这本看起来像史学专著的《人类简史》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其实并不专业。它没有对史料的严谨分析,也没有对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影响等进行多方面的推导和论证。甚至书中所包含的内容都是超乎历史研究本身的,涉及到宗教、人文甚至还有物理学科等,有趣的是,这些涉猎甚广的学科知识在一本简史中同时存在,却丝毫没有违和感。整本书几乎是一口气读完,除却全书中比比皆是的奇思怪议和新鲜观点,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框架和立场。有人说,这是一本开启上帝视角来俯视人类的整个发展过程的书。在如此小的篇幅里可以有一个如此大的框架,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视角的宏观性。但是就个人感觉而言,赫拉利并非以一个纯粹的学者的角度在写这部简史,更多的是站在一个真正而纯粹的历史学家的角度,对人类社会这数万年的发展进行了深刻检讨和反思。古语有云:人凡读书,先要晓得作书之人是何心胸。同样的,只有回归到真正的历史中,站在历史本身去看,去听,去研究,才能更加真切的去挑拣那些偶然和必然。这种回归,从书中的字里行间都可以见到。

记得以前常听到这样一个形容人类的词语:高等动物。的确,人类是从古猿一步步进化到现在的样子,这已经成为常识性知识。但实际上,已经霸占食物链顶端的人类似乎早已经把人和动物之间划上了一个界限。即使勉强承认,也要加上高等二字,以便显示出人类的与众不同。这已经成为一种带着普遍性的根深蒂固的观念。以至于刚看到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这句话时,着实吃了一惊。仔细想来,倒也是这么个道理。在这地球上,生物存在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亿万年前,直到大约七万年前才有了智人的出现,而后逐渐发展才有了今天相对于其他动物的特别。

但是对于一直生活在当下的时代的我们,最多也就是在要求背诵古诗词的时候走神想一下,古代的人每天都干什么呢?至于去想想自己或者人类在史前社会时期是什么样子的几率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眼前更多的是高楼大厦,人流车辆,至于人类最初起源的那个史前年代,距离我们越来越远,那些人类曾经居住过的森林和山谷,那些曾经和人类一起生存在这个地球上的其他物种,许多都已经消逝,对于我们来说,熟悉的也只不过是书本上的零星铅字。还有的话,也就是周末空闲时在动物园里见到的黑猩猩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以及人类和其他生物种类之间出现了一道又长又深的楚河汉界。不管是实际上还是表面现象,人类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类也越来越强大,人的身体器官虽然有的功能比不上动物,但是我们有发达的科学技术,而且会越来越发达。人类不用担心没有树林和山洞来遮风挡雨,因为有钢筋混凝土可以建造房子;也不用担心受到大型动物的攻击,因为有武器还有笼子。对于这些情况,我们习以为常,就像我们经常说,朝代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的发展也是从农业革命到科技革命,也没有什么不同的。

赫拉利笔下的人类社会发展,从脉络上来看,也是这样。但其中所叙述的却是与平日里脑海中的印象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毁灭了其他物种?毁灭了和人类一样的人?那些剑齿虎、长毛象的灭绝是因为智人?小麦驯养了人类而不是人类驯养了小麦?现代的人不如三万年前远古时代的人类幸福?人类现在的生活质量不如几万年以前?这些叙述似乎都只是作者在讲述自己的观点而已,与其说是讲述历史,不如说是讲故事。只是这些故事,不太符合人类的主流意向。

如今科技越来越发达,人类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但是也不得不面临着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得不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作为个体,我们都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但是作为人类整体来说,人类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呢?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化速度,已经非常快,快到我们不需要担心黑猩猩会不会也进化成比我们更优秀的人,快到我们已经忘记了为什么要一直向前走。正如赫拉利所说:人类已经拥有了许多令人赞叹的能力,但是我们仍然对自己的目标感到茫然。我们拥有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但几乎不知道该怎么使用这些力量。更糟糕的是,人类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不负责。

纵观全书,抛开对书中专业性知识的研究,在这些新鲜惊奇的语句之下,有着丝丝暖意,也有着严肃深刻的反思。时至今日,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频发的自然灾害、全球性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原始社会当然也有它的艰难和残酷,但这些也同样存在于现代社会中。许多书和电影将原始社会描述成非常落后和可怕的样子,也许是为了让人们相信现代社会在各个方面都优于原始社会,以免人们对现实产生质疑。越是这样,我们更应该提醒自己,事实上世界各地仍有数亿人口,对他们来说,今天的生活也许比几千年前的狩猎采集者更艰难。当今时代,的确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最为和平的时代,人类获取了那些如神一般的力量,不该用这种力量来鼓吹和放大某些想象,而应该用它来减少这个世界上实实在在的苦难。

今日之事,后必再有。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历史这两个字的多义性、不确定性和足够的想象空间在赫拉利的笔下汇聚成一幅别样的画面,仿佛跟着作者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看到了许多不一样的东西。历史的意义或许就是这样,可以通过不同的景象可以获得不同的图式,但是我们无法真正的去评判去把握那些已经发生过的事情究竟是对还是错,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在反思和借鉴中,看清自己,摆正人类的位置。我们需要用更加开阔的眼界和心胸,用更加负责任的态度,去发展,去前进,去面对自然界,面对其他物种。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一:《人类简史》读后感——人类的进化与革命

《人类简史》读后感——人类的进化与革命

管理学院

曹露濛

pB14204031

18856020370

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l Harari),生与1976年,2002年在牛

津大学耶稣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他曾专攻中世纪史和军事史,

经历了微观和中观历史学的专门训练,后转投极宏观的世界历

史研究,而且特别热衷于从物理、化学、生物、人类学、生态

学、政治学、文化学和心理学等学科角度,做作为一个物种的

智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来龙去脉,做出全方位的考察和预测。

“《人类简史》是一本奇书”,读过的人都有这样一个感慨。初读此书,确实被作者各种奇妙的观点所吸引。这是一本观点性的书,一本哲学性的历史书,不是陈述史实的历史书。作者整本书观点非常鲜明,从石器时代的智人演化,一直到21世纪的政治和科技革命,作者例举了详尽的史实,并用充满想象的文字,试图证明着:人类不过是一种普通的物种;历史总是充满骗局,人类的农业革命就是最大的骗局;人类历史从无真正的正义;人类的庞大社会组织和精神力量来自虚拟的共同想象;科学这一光辉名词身后站着贪婪的君主与资本家。最后,作者又出人意料地讨论了“人类究竟想要什么?”“什么是快乐?”这样的“非历史”问题。

不得不说,《人类简史》非常发人深省。受《失控》以及《技术的本质》中进化思想的启发,我试图从一种广义上进化的观点谈谈我的理解。

作者在开篇就提出了人类历史上最为重大的三次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 首先,从生物分类的角度,先是有了人属,或者人科,才有人种。如果说南方古猿是我们的祖宗,那么黑猩猩则是我们的表亲,尼安德特人、梭罗人是我们智人的兄弟,完全符合生物进化的逻辑。人类就是一个没什么特殊的物种。在时间的尺度上行走的,在200-250万年前,是南方古猿,在7—10万年前,则变成了智人、尼安德特人等直立行走、会制作工具的不同人种。而智人发生了认知革命,形成了“文化”,于是有了“历史”,于是2016年有了老师批改这篇作业的行为。

认知革命

大约7万到3万年前,智人出现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这就是认知革命。之所以会产生认知革命,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来说,基因一直在突变和重组,环境不断改变,像一把筛子,只将适应环境的变异保留下来并遗传给下一代。变异不断积累,最终产生生殖隔离,也就是物种进化,人类的认知革命很可能也是从某些个体的特定的基因突变开始,最终这些基因占领了整个种族。

认知革命带给我们的重大影响是什么?作者的回答看上去很荒唐——八卦的能力以及虚拟的共同想象。

八卦能力能让周围的人们彼此更加亲密,共同做事。但八卦只能对身边人进行,

按现在的

理论,八卦的作用在以一个人为圆心,150人为半径的圈里有效。要让更多人一起做事,则需要共同想象的魔法师,挥动魔杖变出就像宗教、国家、民族、意识形态等等想象的社群。

正如同核心家庭,只要社群的情感功能未被完全取代,就不会从社会消失。过去社群的物质功能,现在大部分由市场和国家接手,但在部落情感、同舟共济这些情感上还有待努力。国家和市场要增强这些情感面,靠的就是塑造“想像的社群”(Imagined communities),纳入的人数上百万之多,而且转为国家或商业需求量身打造。数千年来,王国、帝国、教会早就担任了这种想像社群的角色。在古代中国,数千万人都认为全国是一家人。中世纪,穆斯林也想像着伊斯兰世界是一家。但这种想象的社群力量有限,比不上每个人身边若干熟人组成的密切社群,比如同班同学。

现代兴起的两大想像社群,就是“民族”和“消费大众”。所谓民族,是国家想象社群。所谓消费大众,是市场的想像社群。

消费主义和民族主义一直试图说服我们,说服上百万上千万的人,让我们相信,我们和上百万千万的人是一伙的。认为我们有共同的过去,共同的利益以及共同的未来。不论民族还是消费大众,其实都和钱、有限公司和人权相同,是一种“主体间”的现实。虽然只存在于我们的集体想象中,但却拥有无比巨大的力量。

总的来说,认知革命,是人类加速进步的开始。

为什么农业革命是历史上最大的骗局?

作者的观点很犀利,农业革命是骗局。进化对于个体来说并不是最有利的选择,对于种群来说也是如此,种群的数量总是比个体的质量重要,对于人类的一段历史时期来说也是如此。进化或许是一个骗局,就如同农业革命带给采集者的是额外的负担与更加不好的食物。食物的总量确实增加了,但每个人吃的却变差了,人的数量增加,带来了更大的对食物的需求,人们不得不扩大耕地,增加食物,与之而来的是更加繁重的农业活动。人类学会了挑选谷物如小麦水稻,但并不是人类征服驯化了谷物,而是谷物征服驯化了人类。相比于采集者的生活,农民的生活确实变得更加辛苦和不易。

农业革命,反而让人类成为了谷物疯狂扩张的苦力,人类也因此不断繁衍壮大,或许有些人意识到了种植庄稼带来的收益比不上采集野果、狩猎动物,但当所有人都已经适应了农业革命带来的转变时,历史已经无法回头。

农业革命可谓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科学革命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农业革命无疑是人类一次重大的历史进步。农业革命的奠基的物质基础使人类有机会形成复杂的社会系统,国家开始形成,物质文明变得丰富起来。大多数科学史家所指的“科学革命”大约于1543年开始,那一年尼古拉斯·哥白尼出版了著作《天体运行论》(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安德烈·维赛留斯出版了《人体构造》(De humani corporis fabrica)。

科学革命开始之后,人类的开始逐渐系统地客观地认识世界,人类开始理性地摆脱了《圣经》所虚构的故事。到了十七世纪,有了科学革命的铺垫,工业革命开始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越演越烈。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现在又进入了互联网时代。1945年,人类甚至第一次掌握了能真正改变历史进程的发明——核武器。

科学革命是人类进步的催化剂。如果说,从人类农业革命开始,人类的“进化”是直线型的,那么科学革命后,人类的“进化”则是指数型的。从科学革命伊始全球GDp的缓慢的欺诈性增长,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GDp的超预期增长,人类的生产力不知提高了多少倍。

科学的背后,站着的是国王与资本家,这点毋庸置疑。

“科学并无力决定自己的优先级,也无法决定如何使用其发现。”科学研究之所以能够得到经费,多半是有人认为这些研究有助于达到某些政治、经济或宗教目的。例如16世纪,国王和银行家毫不吝惜地资助科学家和探险家到世界各地考察勘探,而对于研究儿童心理学就一毛不拔。原因很简单,资助前者能带来殖民地、新的作物、金矿,后者则让他们看不到任何利益。20世纪苏联和美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研究核物理,而不是水下考古或者研究遗传学,按照当时两国政府的考虑,研究核物理有助于发展核武器,对赢得二战至关重要,但研究水下考古或遗传学,则对战争没什么帮助。

确实有许多科学家只是纯粹为了求知而研究,然而真正能够获得纯粹的研究经费支持的科学家却少之又少。就算一个科学家目的是纯粹研究,但他的研究计划书上最好还得提一下,该项研究,直接或间接能产生多少经济效益,未来的市场前景如何。这样他获得经费的机会可能会更大一点。举一个有趣的例子。法国著名数学家Alexander Grothendieck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少年时期的战争经历让他痛恨战争,他在法国高等研究中心做研究时发现研究院的经费中相当大的比例竟然来自法国军方。由于他坚持数学的纯粹研究观点,一怒之下辞去职务,回家务农去了。后来有段时间他生活窘迫,不得不写信到法国科学院,希望得到一份教职,不过由于他过激的反战主义,受法国军方资助的科学院拒绝了他的请求。要知道,他不仅是Fields奖的得主,更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关于快乐与幸福的理解

通常情况下,人们所进行的一切活动的目的,归根结缔都是希望从中获得快乐。快乐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

那么,什么是快乐?

如果金钱、权力、地位、荣誉、友谊、爱情不能带给人快乐,它们就毫无价值可言。而快乐对人而言是相对的,金钱、权力、地位,所带来的感受对于国王和银行家而言远远不及普通人快乐。而快乐也不等于快感,不然瘾君子就成了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了。

快乐只是人的主观感受,按现在的自由主义文化的解释来说,“快乐来自内心”佛教在这方面的论述更加深刻,佛教认为,快乐也不是来自内心的主观感受,而在于放下对主观感受的追求。

佛学的智慧将快乐看成对真我的追求,在于真正了解自己。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认真反思自己呢?

地球自身的进化

地球从岩石圈开始,进行了上亿年的演化,终于“进化”出了有生命的生物圈,生物圈又通过上亿年的演化,借由人类形成了“智慧圈”。凯文凯利在《失控》中提到了一种有趣的观点,把整个地球看做一个活的“细胞”,那么按照上述观点,这个细胞也从岩石圈开始,逐渐“进化”成了生物圈,现在则“进化”成了“智慧圈”。地球有着良好的正负反馈(或许更复杂)调节系统,有自己的“新陈代谢”,能看成细胞有一定根据。如果这样看,“智慧圈”有相当于什么?细胞核?

人类自身的进化

这里指的“进化”是指人类从猿类进化到智人,以及智人认知革命以来人类的革命性变化(或姑且称之为“进步”,不过谁知道是不是又像农业革命一样的骗局)。伴随着认知革命,从地上人类站起来走向了文明,走向了虚拟的共同想象。随后不久,人类又走向了农田,扛起了锄头,之后人类走向了“噗噗”发出巨响的蒸汽机,现在人类则坐在了电脑面前,敲击着键盘。我们的毛发在减少,肌肉在退化,或许以后的人类,真的会长成影片中头大体瘦,体型极不均衡的外星人模样。

人类之上的进化

按照共同想象的观点来说,人类的共同想象也在进化,农耕时代是各种神话,封建时期则是君主和上帝,文艺复兴之后出现了“自由、民主、平等”等普世的价值。人类的共同想象原来假定的硬通货从实在的小麦,进化成了贝壳,进化成了金属块,后来又进化成了彩色纸张,而现在几乎可以说是进化成了完全虚拟的数字。

人类的社会体系也在不断进化之中,从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现在到了民主与共和的社会。人类的家庭组织也从氏族到了家族,再到小家庭。小村落进化成了城镇,城镇进化成了大都市,或许大都市现在正在不断地向一个个的相互隔离的地球村进化,也可能正在向一个统一性与多样性并存的全球化的世界进化。

人类的科学技术在进化,我们从亚里士多德进化到牛顿,又从牛顿进化到了爱因斯坦。手中的硅矿也从石头进化成了高精密的芯片和光纤。

我们从一个普通物种开始彻底占领了地球。

那么一个问题自然来了——我们将走向何方?

篇二:人类简史读后感

人类简史读后感

《人类简史》这本书讲的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因此向前一直延伸到数百万年前,然后一直讲到现代,并在结尾迎来的全书的高潮,那就是人类的可能的未来,最后的部分给人的感觉才是最震撼的。作者从远古生物进化,讲到农业革命,从帝国主义讲到资本主义,一段段历史娓娓道来,并在不同的人类发展阶段加入了作者自己视角,剖析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我们读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弄清楚那些历史事件,看历史的热闹,而是要看历史究竟给予了我们哪些启发和思考,历史无法改变,但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思考价值却可以给我们以启发,并让我们有机会创造更好的世界。那么本书究竟带来了那些有价值的启发和思考呢,以下几点是我读完之后的一些启发:

1,人类也是从低级动物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才逐渐成为当今的现代智人,虽然现在我们是整个生物链条的最高级物种,但并不意味着进化已经结束了,相反,人类也许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进化,而进化的速度很可能是非线性的(越来越快),想象下在长达数百年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大部分时间处于食物链的中间位置,而在大约10万年前才真正有了智人这个物种,而大约7万年前,随着智人的认知水平的大爆发,人类才第一次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1.2万年人类有了农业革命,而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是近几百年的事情,可以看出人类的进化正在加速前进,而7万年前可能出现的是一个奇点,从此人类的认知水平飞速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仍然在进化的过程中,大脑,身体,以及心理层面很多都还跟原始的动物类似,正因为如此,在现代社会,人类很多认知偏差和谬误导致了很多现代问题,丹尼尔?卡尼曼的书籍当中对此做了很多很好的描述。未来人类还在不断进化,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和我们认知上的偏差,也许我们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

2,历史的发展有很多偶然性因素,人类和黑猩猩拥有共同的祖先,而数百万年前基因的偶然突变导致人类这个新物种的诞生。基督教的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一样有其偶然性,罗马皇帝偶然发现了这个当时籍籍无名的小教派,并发现通过宗教能够更好的统治国家,也因此在罗马帝国的强力支持下,基督教一举成为世界上大教派。而近代科技革命的发展更是充满了偶然性,很多科技发明都是偶然的因素导致人类有了新的发现。

3,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思想局限性。远古时代,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有限,人们信仰各种神灵,通过神灵来解释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农业革命之后,由于粮食供给的大大增加,开始有人可以从事一些更高级的工作(比如教学,职业军人等),因此在这期间,哲学,政治,艺术以及其它各种思想文化都大大发展,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仍然有其时代局限性,比如儒家强调君权,父权等,再比如古代一直到中世纪,男女的地位始终是不平等的,直到近代才有了男女平等,更有女权主义的出现。曾经在16世纪到19世纪,当西方国家将非洲的黑人当做奴隶贩卖到美洲时,这些黑人并不被当做同样的人类看待,他们只是

被想动物一样对待(就像我们现在对待家畜一样),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如今美国也有了第一届黑人总统(奥巴马)(同样我们对待动物的方式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会被认为是残忍的,要知道也许在数亿年前我们可能是同一个祖先。)。现代社会对待同性恋的态度的转变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人们渐渐认识到,人类这个物种还有其他生物物种都存在同性恋现象,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现象,也由此使得人们能够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接纳了同性恋这种现象,美国更是在前段日子,正是宣布确认同性婚姻的合法性。未来人们也一样会以更加开发和包容的态度对待那些我们现在认为不对甚至不合法的现象,实际上很多所谓不对或者不合法的行为都是受我们的意识形态所扭曲的价值观导致的。

4,搞清楚了资本主义和信贷到底是咋回事。资本主义的精神要义在于用赚来的钱投入到更多的生产研发当中,使得这些钱成为资本,从而赚取更多的钱。而资本主义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信贷。信贷就是人们在没有任何资本的情况下,仅凭信誉来贷款,放贷的人是投资于未来,是相信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这些贷出去的钱可以为其赚回更多的钱。可以说当今经济就是靠着资本主义和信贷来支撑的。

5,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人类的进化可能就会有赖于机器(这里包含人工智能,神经控制机器,各种其他仿生设备等),也可能通过基因改造,让人类的进化发展到我们无法想象的地步,当然也有可能人工智能发展到最后能够控制人类,黑客帝国成为未来人类真实场景(人类意识可能会被机器控制,这一点是非常有可能的,到那个时候,人类的进化也许就结束了,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斯蒂芬霍金,比尔盖茨和Elon Musk等一众大佬强烈地表达了他们对人工智能的担忧。)但无论如何,我们无法阻止科技进步的步伐,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充分利用科技为我们带来的好处,同时要严加防范其可能为人类带来毁灭性打击的科技力量。

古代时候没有大众媒体告诉你应该有什么样的期待,没有营销和广告来推销“理想的生活方式”,不会将你和明星、豪门的状态作对比,在某个普通村落里的没钱也不洗澡的农民是否就比现在都市里忙碌的人们幸福的多?

更颠覆的一点是,现代生物学告诉我们,其实所谓的快感、情绪都只不过是血清素、多巴胺、催产素的作用罢了!改变体内浓度就可以轻易改变一个人的情绪(例如抗抑郁药的原理)。

而有的人天生体内就比他人拥有更高的激素水平,更乐观不容易失落,也更容易被满足,是否说这样的人就更幸福?这岂不是另一种的不公平?

甚至更进一步,像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里的那样,用现代医学改变一个人的体内成分,人为的制造快乐和满足的公民,和永远不会抱怨的产业工人,是否就是我们整体追求的极值了?

看看哲学怎么说的。

佛教说:苦真正的来源不在于感受本身,而是对感受的不断追求。他劝我们放下,放下执念,放下贪嗔痴慢疑。但放下了还是人吗?既然已经身为人,真有可能放得下吗?基因和生理结构在那摆着呢,花和尚也是人啊。

边瑟则认为“快乐大于痛苦的时刻就是幸福”,这其实还是在主观追求的框架中打转,没有跳出这个盒子——当人能够通过改变激素水平来控制心情了之后,恐怕遇到任何在理智上看来应当痛苦的事情都还是会开心到没心没肺——虽然感觉好像有点奇怪,不过习惯了就好——这在临床心理学中却又是一种心理疾病的诊断依据了。

作为个人或者整体,每个人都在孜孜不倦的追求着自己的幸福,我是个实际的人,懒得扯什么“人生的意义”、“幸福的真谛”一类边际宽泛的大命题,但让我们扪心自问一下:

1.假如能够长生不老,但却要眼睁睁看着亲人、伴侣、孩子一个个死去,并且也不能发生车祸等意外,否则还是会死。等于和全世界所有的人类都不同了,还需要面对他人的嫉妒、或者好奇。你会怎么选择?即使选择如此长生了,你是否更怕死了?

2.有一种药,能够达到让人极度快乐的效果,但却不像毒品那样有副作用,稳定、长效、便宜,你愿意使用吗?你愿意让你的家人使用吗?尝试过后真有效果你觉得你能够从心理上摆脱得了对它的依赖吗?

3.你愿意将自己通过生化等方式改造成一个不同的人吗?拥有更强的体魄、非凡的记忆力等等,代价就是从外观或者价值观等都不再是人类的样子。成为一个新新人类,或者异类。

说白了,人类是一个偶然,就像恐龙灭绝那样;也是一个奇迹,当然这是对我们自己来讲。

然而到现在我们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利用智慧和科技暂时为自己创造出了和平、宜居的环境,虽然代价是生态的破坏和其他物种的遭殃。但这就是生命的特点,为了自己的生存和繁衍,以及欲望的满足,可以不惜一切。

生理上来讲人类是懦弱的,所以才会依赖工具,依赖集体,但现在竟然解决了活下去的问题,甚至开始考虑幸福了,这绝壁才是最大的奇迹。 在书中作者将人类的4个过程分为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其中认知革命让人真正的脱离了纯粹生物的范畴,关于这个飞跃的解释其实有很多,在以前我们接受的教育中统一说是由于人类掌握了火和工具的使用,但在本书中,作者认为这些只是物质方面的改变而已,真正使人区别于自然界中的其它动物,真正使人成为万物之灵的应该是文字的出现,正因为文字的出现才使得人类可以跳脱出小社群的束缚,才可以使广大的人群可以为了一个建立在虚构的故事基础上的目标而共同努力。但也恰恰是因为这个故事只是存在于大家的脑海中,因而随着历史的变化,这个故事也就随之变化,而这个故事

恰恰是我们认为的常识,而人生的意义又恰恰建立在我们的认知之上(亦即常识)。在这个章节中,作者提出了一种很有意思的观点:现代的人往往以现在的观点去看待去解读古人的所作所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感觉古人的行为举止难以理解,但在古人说出的环境和思潮下,这些其实都是异常合理的,这些就是他们认为的意义。所以意义其实是一个虚拟的概念,只是大家都认为应该如此而已,当因为某个政党/某个思潮强力来临的时候,原先的意义可能就变成了谬论,其实这个说起来大家都不陌生,在49年建国之后就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尤其是在文革的时候,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我就比较难以理解文革当中的种种行径,怎么可能崇拜一个人到如此地步,怎么可能整个社会会疯狂到如此地步,这个就是意义的改变而已,在那个时代,在那个思维束缚下,可能那些行为才是合理的,才是公认有意义的。

第二个过程就是农业革命,从认知革命到农业革命可以说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个体的人来说,其实是没有什么选择的。从大的角度来看,农业社会自然比原始社会要先进,正因为农业的大力发展,才使全球人口出现了大幅度的提高,才有了城镇的最终出现,才有了后来的封建皇朝和中央集权王朝。但农业革命对于个体的人而言可能恰恰是一种不幸,大部分的人一生就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从身体构造来说,这就是一次灾难,从个人应该追求的生活来说,一辈子被土地所羁绊,为了养活越来越多的人群(农民要生产大量粮食养活家人和统治阶级)而一辈子辛勤劳作。从作者的角度来看,对于单独的个体来说或许真的比不上原始社会的人来的快乐,幸福。但一旦步入了这个阶段,在想要回到原来的生活就基本只是奢想而已,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单独的人的力量的渺小,写到这里的时候,不由得想起以前看过的一本不错的小说《万历十五年》,对这本书最深的印象就是人在历史滚滚洪流中的无助与渺小。我国应该是农业革命完成的最彻底也是最持久的国家了吧,一直持续到了新中国的成立,甚至可以说持续到了78年的改革开放。而农业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家/邻里/宗族为联系纽带,因为在纯粹的农业社会里,一个小小的社群就足以自给自足,但单独的个体却又不足以养活自己,因而中国自古就有皇权不下县的惯例,在县以下都是有宗族自己进行管理。农业社会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不断的兴衰循环,由于生产力的恒定,因而想要养活更多人就必然要开耕更多的土地,但到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了土地增长的速度,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每次新朝开国之后都会有一段黄金时期(开国君主能力比较强是一方面),因为大部分的人都在上一次的战争中无辜亡命了,剩下那么多土地,而只有这些人口,想要不繁荣都难。

第三个过程应该就是科学革命,其实又是一次认知革命。关于解释这个产生原因的书籍可以说汗牛充栋,中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农业革命阶段可以说是执世界之牛耳,当中国进入宋元明清前期的时候,西方恰恰是漫长的黑暗的中世纪,但最终科学的火花却在西方产生,伴随着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沉睡了千年的西方突然清醒。对于这个常见的解释无外乎两种:哲学系统的不同——西方注重数理,而我们更多讲究的是人的自我感受,有技术无科学;另一

各就是我国早早的进入了中央集权社会,尤其是明清时代,中央集权已经到了骇人的地步,整个社会当中的精英都将精力学识用在了科举应试上面。所谓的科学革命就是承认自己的无知,但又认识到可以通过科学的进步去不断的增进对自然的认识。火药/造纸术/指南针等等都是我国发明的,但其背后的原理却始终无人去钻研,从而很多的先进技术由于传承的缺失而遗落,导致我们始终有技术无科学。有时候想想不也是这样,大家都本着拿来主义,先模仿再说,但在基础科学理论方面少有人愿意花心思去钻研。

认知的解放必然带来行动的改变,在科学革命后不到200年的时间,西方就进入了工业革命阶段。而工业革命在西方的政治体制(资本主义)和文化(宗教)的刺激下又获得了超长的发展。资本主义对于利润的追求展开了近现代史上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和血腥的殖民时代,但也不可否认的为其它封闭的社会带去了科学和前进的曙光(比如我们)。同时科学研究一定得和某些宗教或意识形态联手,才有蓬勃发展的可能。意识形态能够让研究所耗的成本合理化。而代价就是意识形态能够影响科学的进程表,并且决定如何使用研究成果。因此,如果想知道人类究竟是怎样做出核弹,怎样登上月球,光是研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社会学家的成就还不够。我们还必须考虑到当时的思想、政治和经济力量,看看这些力量如何形塑了物理学、生物学和社会学,将它们推往某些特定的方向。

正如尼采所言,只要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几乎什么都能够忍受.

篇三:《人类简史》读后感800字

《人类简史》读后感800字

《人类简史》读后感800字

李日白

2012年冬,我企图啃完一本大部头著作,这本著作的名字叫《宇宙历史哲学》,很宏大的一个名字,内容也是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奇怪的是知道这本书的人并不多,而且似乎没什么人重视这本书。那时候,我很是怀疑作者的观点是不是太扯淡了。因为如果他说得很有道理,他应该很出名才对。那时候,我判断一样东西好不好,依然会受到身边的人的影响。那本书是真的太厚了。比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还厚。《存在与虚无》已经够难啃了,这本书更难啃。读这本书,你得了解很多科学常识。我最后还是没能把这本书读完。但是通过这本书,我建立了自己的上帝观。我说我相信上帝的存在,并不是因为我读了《圣经》,而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这本书用推理的方法论证了上帝的存在。但这种方法不像《百年孤独》里的用照相机照出上帝的验证方法,这种方法非常理性,而且是毫不含糊的。

我在那一年冬天写了一篇散文,名字我记不清了。中心思想就是人类属于宇宙,而宇宙就是上帝。我说皈依不是主观的事情,是客观的事情。不是你想不想皈依上帝的问题,而是你本来就属于上帝。去年,我和武总、谢总吃饭,我们一起探讨信仰的问题。我把我的这种奇怪的信仰说出来,然后他们就联合起来攻击我。他们觉得我的信仰不算信仰。因为但凡是信仰,你就得能说出个子午卯酉来,不仅如此,你还得有一定的戒律仪式、修行方法。而我呢?我什么都没有。

我们辩论得非常激烈。谢总有事先走,临走前丢下一句话:小李,在这件事情上,我坚决站在你的对立面。

我估计我到今天也依然无法说服他们。我也不想说服他们。

他们可能以为我经常读佛经和圣经,所以我指的上帝就是宗教意义上的上帝。但其实我们说的完全是两码事。

写这篇文章,我不想就我自己认为的上帝是什么样子作过多阐述。我是想说,人这种动物,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思路跳得有点远。

前几天,听罗胖子说,认知越进步,人的地位就越低。哥白尼出来说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于是人的地位就降格了。达尔文说人其实就是众多动物中的一种,是由其他动物进化来的。于是人降格成了动物。到了凯文。凯利那里,他觉得生命只是按照宇宙的方式去进化,机器也算是生命。人呢,和机器也差不多。我赞同凯文。凯利的观点。不然我也不会啃完他的《失控》。

《失控》真正吸引我的,是它对生命的描写。和庄子的齐物论非常非常像。宇宙诞生,生命诞生,人类诞生。这三者,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以上的胡言乱语,算是我读《人类简史》的一点点联想。

《人类简史》读后感


《人类简史》读后感(一)

在阅读这本书后,我发现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历史书籍有很大的不同。作者很有自己的思想,如胡适先生所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他的想法有些天马行空,想常人之未能想之事,可是他的假设又是在现有的证据上做出来的,也不能说他不对,能将历史写得别有一番风味,这样的书难怪可以获得好评和众人推荐。

本书最大的意义和价值不是给我们简单介绍人类的历史,而是作者从各类事件中得出的自己的观念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哲学和人类的基本思考。

首先,作者认为过去的人类并不比现在的人类过得差,他们比现在的人类可选择的食物种类更加丰盛,人也更为自由,平时通过采集和狩猎可获得锻炼,也不易于感染群体性疾病。当人的负担过少,欲望较少,人也会更加的快乐和容易满足。

其次,他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农业革命是历史上的最大骗局。表面上看,人类通过大面积耕种,大规模的生产,使得人口激增,并不断发展壮大,实际上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资源环境的破坏,各种政治权术以及残酷的战争,最主要的是人类的自由被大大束缚于土地之上,芸芸众生耗尽心血产出的粮食也提供给某些精英分子,而他们却史上无名,为他人做嫁衣。

最后是他对于人类的未来之思考。人类无论处于哪个时代,都应该思考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人之为人的基本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如果我们不能认清人之为人的特点,人类的独特性,一旦我们发明出比我们更聪明的物种,我们该何去何从?


《人类简史》读后感(二)

《人类简史》这本书讲的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全书不仅是站在某个民族(国家)或者人类的角度,而是也站在动物植物、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待人类发展历史。从数百万年前讲起,一直讲到现代,并在结尾迎来的全书的高潮,那就是人类的可能的未来,最后的部分给人的感觉才是最震撼的。作者从远古生物进化,讲到农业革命,从帝国主义讲到资本主义,一段段历史娓娓道来,并在不同的人类发展阶段加入了作者自己视角,剖析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进化是人类前进的永恒旋律。人类从低级动物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才逐渐成为当今的现代智人,虽然现在人类是整个生物链条的最高级物种,但并不意味着进化已经结束了,相反,人类也许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进化。进化真是始于人类在大脑、身体、以及心理等不同层面的不完善,也恰恰是因为现代人身上仍然存在这种不完善,认知偏差和谬误导致了很多现代问题,丹尼尔卡尼曼的书中对此做了很多很好的描述。未来人类还将不断进化,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和认知上的偏差,只有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

历史的发展交织着很多偶然性因素。人类和黑猩猩拥有共同的祖先,而数百万年前基因的偶然突变导致人类这个新物种的诞生。基督教的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一样有其偶然性,罗马皇帝偶然发现了这个当时籍籍无名的小教派,并发现通过宗教能够更好的统治国家,也因此在罗马帝国的强力支持下,基督教一举成为世界上大教派。而近代科技革命的发展更是充满了偶然性,很多科技发明都是偶然的因素导致人类有了新的发现。

时代的进步夹杂着局限与包容。远古时代,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有限,人们信仰各种神灵,通过神灵来解释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农业革命之后,由于粮食供给的大大增加,开始有人可以从事一些更高级的工作,因此在这期间,哲学,政治,艺术以及其它各种思想文化都大大发展,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仍然有其时代局限性,比如儒家强调君权,父权等,再比如古代一直到中世纪,男女的地位始终是不平等的,直到近代才有了男女平等,更有女权主义的出现。现代社会对待同性恋的态度的转变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人们渐渐认识到,人类这个物种还有其他生物物种都存在同性恋现象,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现象,也由此使得人们能够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接纳了同性恋这种现象。未来人们也一样会以更加开发和包容的态度对待那些我们现在认为不对甚至不合法的现象,实际上很多所谓不对或者不合法的行为都是受我们的意识形态所扭曲的价值观导致的。


《人类简史》读后感(三)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说,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人类简史》这本书除了能提供圆圈外的未知,还给读者讲诉了已知的圆圈内的新知,刷新了读者的人类史观,这就是一本历史书能掀起这么大波澜的原因,年轻的以色列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凭借这本书声名鹊起。如果说《枪炮、病菌与钢铁》描述的是人类发展自然史,《人类简史》讲述的则是人类发展人文史,将人类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既是一本趣味盎然的宏观历史进程读本,也是一本处处深刻的思辨哲学佳作。

智人出走非洲的故事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已经耳熟能详,是什么原因让与多数动物一样从事狩猎采集的智人经过短短的时间就统治世界了呢。是智力,没错!但是,与智人最接近的大猩猩,为什么仍然在非洲的热带雨林过着小规模的群居生活,采摘果实、树叶和挖点草根树根果腹呢?它们也并不是愚蠢得一塌糊涂啊!是智力的哪个部分让智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非洲草原上的野牛、羚羊、大猩猩和智人都能够用语言告诉大家:小心,有狮子!但只有智人能够说出:狮子是我们部落的守护神。认知革命之后,区别于其他动物,智人具有接受想象事物的能力,传说、神话、神和宗教应运而生。作者也在TED大会上做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演讲,说明为什么接受虚无的能力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别。

农业革命之后,人类积累了夯实的物质基础,养活了比狩猎采集社会多得多的人口,凭借想象构建更为庞大而精致的秩序社会。农业革命生产的剩余产品需要记录,税收和交易也需要记录,人类语言文字2020也就从结绳语逐渐发展到如今计算机语言的0和1。农业革命除了动物做出了巨大牺牲外,人类也牺牲了非洲黑奴的自由和穷人劳动的剩余价值。天生带来允许,文化造成封闭,为什么女性地位低于男性,而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人类?

全球化听起来是二十一世纪的词汇,但实际上全球化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一直在进行中,墨西哥的辣椒可以成为川菜和湘菜的代表符号,基督教堂可以是中关村和东单的地标建筑,穿着学士服拍毕业照也是中国学生的毕业必修课。金钱是人类社会最普遍信赖的虚构物,帝国的刀枪棍棒和携带的病菌不仅实行经济上的扩张还要求被征服者文化屈从,而当宗教从多神教转向一神教时就近乎狂热的要求所有人都崇拜那个唯一的上帝,这就是过去几个世纪全球化过程的三大法宝。

科学革命的核心是人类不再只关注圈内已知的知识,对外围的未知视而不见,而是承认自己对外围的无知。人们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通过观察和数学方法,取得新的能力。但是科学革命之前,获取知识的途径就是钻研古籍和传统,比如写诗作词都要引经据典,贾宝玉作诗就因想不起典故急得出汗。有人不知道蜘蛛是怎么结网的,去问牧师,牧师不知道,去问《圣经》,《圣经》里也没有,于是牧师说:上帝说蜘蛛怎么结网不重要,古老的知识体系认为我们已经把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对于全球的共性问题??贫穷,基督教要求穷人去教堂祷告,佛教则告诉信众钱乃身外之物,伊斯兰教说贫穷是安拉赐予的,难道我们要相信它们安守贫穷?

欧洲的文艺复兴始于十三世纪末,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为科学、文艺发展扫清了道路,为人们探索圈外的未知提供了思想和制度的解放,不至于因为支持地球围绕太阳转而被烧死。而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比欧洲晚了五百年,这也是西方缘何主宰世界的原因之一吧(参见《西方将主宰多久》)。当科技迅猛发展,从蒸汽机的发明到原子弹的爆炸,获取能量的能力越来越大,人类文明迈着巨大的步伐前进(参见《文明的度量》)。随着帝国与科学联姻,并搭上工业的巨轮,人类对未知的探索速度出现惊人的增长。哥伦布航海时大量船员因败血症死亡,四百多年后青霉素才被发现,而不过几十年后人类器官已经可以克隆移植了;从万有引力的发表到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建立经过了将近三个世纪,而仅仅过了二十年,弦理论就萌芽了。

然而作者并没有盲目乐观的下结论说人类会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人类从动物变成上帝后,还有可能迎来智人末日。因为即使拥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负责任、贪得无厌,而且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的话,天下危险,恐怕莫此为甚。

一本好书,不是当你合上书本恍然大悟:哦原来说了这么件事,而是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读完仍意犹未尽。为什么智人可以接受想象的事物,为了明天可得到一大堆香蕉而放弃眼前的一根?真的是小麦驯服了人类吗,人类现在过的生活比以前快乐吗,是否也像鸡、牛一样为了DNA数量的增加牺牲了自由和快乐?人类社会会怎样发展,地球能实现人文意义上的地球村吗,民族和人种的区别会变得不重要吗,人类意识真的已经变成文字2020的奴仆了吗,语言文字2020会实现大融合吗?科学革命将何去何从,可以随意创造生物的时代会来临吗,浩渺的宇宙难道没有外星人吗,可以像《星际穿越》的主人公一样进入更高的维度吗,可以进入平行宇宙逃离必定湮灭的这个宇宙吗?

读书笔记之《人类简史》


读书笔记之《人类简史》

《人类简史》是一本观点颇为奇特的书,作者的一些观点虽然非常极端,但是很能促进读者的思考。我整理了一些在读的过程当中引起我思考的观点,当作这本书的一篇读书笔记。

人类并无特别

本书一开始就以宏大的视野开篇,人类的历史在作者笔下不过只是短短一瞬。这种整体的角度,首先让我增长的一个知识就是,以前的地球上,过去多种人种共存其实是常态。

如果把目前已有的人种算作一种人的话,还有其他骨骼结构、面部特征等与现存人种不同的其他人种存在。也就是说,地球上有一段历史,是智人把其他人种全部灭绝的历史。

这种发现让我更能体会到自己是一种动物,仿佛身处的城市、每天的生活、来来往往的人群,只不过是整个动物界的另一种生态。人类并没有什么特别。

人类究竟想要什么

对我们的人生,我们常常要追问人为什么要活着。之前在本科学习《社会心理学》这门课的时候,老师提过一个观点,他说人活着的一切目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我老爸也常说,人如果没有后代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意思。

我原先以为传宗接代就是自然进化给出的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同样也是从进化的角度出发,给了一个不同的观点。

他认为物种演化上的成功并不代表个体的幸福。鸡和牛让自己的基因在工厂中得到指数级的复制遗传,就演化而言,它们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动物,但同时,他们一出生就和父母分离、被囚禁于牢笼、自身属性也被改造(人类通过剥夺它们走路的机会,改造他们肌肉的软硬程度,做出鲜嫩多汁的牛排),因此,他们也是地球上生活最悲惨的动物。

可以看出他的观点是掺了人类的价值观的,基因似乎是不管什么幸福与否,地球存在多少年,哪个基因能笑到最后哪个物种就是成功的。这是进化论给出的评判。

可是成功与否本身就是一个价值观,自然的评判实质上仍然是人的评判。

快乐痛苦只是错觉的同步

我经常听到同学说,我努力的原因是因为我想要得到快乐和幸福。快乐是什么?如果你觉得生活有意义,那你就会感到快乐。每个人感受快乐和痛苦的神经机制都一样,而每个人对生活经验所赋予的意义可能大不相同。

有的人觉得,符合大家的期望,就是快乐;有的人觉得,能够做自己,就是快乐;中世纪的祖先会感到快乐,是因为他有着对来世的集体错觉,因而感到幸福快乐

作者总结道,所谓的快乐,很可能只是让个人对意义的错觉和现行的集体错觉达到同步而已。

当我们痛苦的时候,可能是太执着于追求这种同步。因此,如果什么事情让你感觉内心疼痛,要同时感到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悲惨状态;要提升自己的认知,多去与人交流,改变环境,让生活流动起来、丰富起来,不至于被一根线绕死。

每个人都在找符合想象秩序的位置

世间的公正法度、自由民主、名利情义,皆为想象建构的秩序,这一秩序深深与真实的世界结合,塑造了我们的欲望,并且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之中。

作者的推演也是从一整部人类史出发的。他认为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不断交织进行,农业革命之后人口爆增,社会开始变得极其复杂,人类的基因并没有大规模合作的生物本能,于是人类创造出了由想象建构的秩序、发明了文字,以这两者维系所有的合作网络,补足我们基因中的不足。

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不过是希望能在所处的社会中,找到一个符合想象秩序的位置。

可是这个想象的位置,或许并非本真的自我。有的人徒劳一生,活得不明不白。

如果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他应该尽其所能寻找到自己的独特性,并在这个社会中找到安放这一独特性的位置。不过这可能也只有智者能做到。或许,社会编织的网过于稠密,它本身就没有为它的子民准备这样的土壤。

《人类简史》读后感(完结)


《人类简史》读后感(完结)

登封梦想家

一口气读完余下的三百页,心中如释重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读完一本书变得如此艰难,尤其是行间距小,艰涩的,大部头的书。但是,又偏偏,非要选择大部头的书,给自己过不去。能看书的时间很宝贵,因此总想读些有意义的书,不要辜负自己的时光。《人类简史》这本书,大16开,400页的正文,30万字,基本没有插图,全是文字,很枯燥,但是确实很有意思。

本来想再分两次跟大家分享感想,但还是决定合在一起推送,因为我要腾出时间去阅读新书。那就简短地分享几点对我启发最大的内容吧。

第一,这个世界被人类的想象力所左右。

我们活在人类集体的想象中。比如,黄金本来只是一种金属,色泽金黄,比较稀有。为什么大家会选择黄金作为货币呢?人类用过贝壳之类的东西作为货币,后来有人选择黄金。假如A地区的人把黄金视为珍宝,B地区的人把黄金视为一般物,那么A地区的人会跑去B地区大量收购黄金,要不了多久,B地区的人开始提高黄金售价,逐渐地B地区黄金的价值就和A地区持平。A地区对黄金的集体幻想成功地影响了B地区,使黄金成为A地区和B地区的集体想象。

大学时期,我开始反感应付考试。一般的课,我会去听老师讲,我会一字不落地阅读教材,对于比较讨厌的课,例如英语课,我拒绝去听课,我决定自学,看原版书。考试前,我也不会去突击背书,我仍旧我行我素地看自己认为重要的书。所以大学期间我的成绩排名一般。当时我就是拒绝把别人认为重要的东西,也视为重要。看到《人类简史》,我才豁然开朗,原来我是拒绝别人把他们的想象强加给我。

第二,为什么近代西方的科学远远超越东方?

作者认为,东方的帝国,比如中国,在文化里早早地就埋下了"自我封闭"的种子。中国古代文人讲究苦读圣贤书,似乎孔子和老子已经把世界的原理都已探究完毕,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反复地琢磨圣人的思想,这样我们就能解决眼下的问题。

而西方的帝国,近代出于侵略和殖民的目的,常常会派人出海历险探宝,寻找未知的世界,把当地的财富掠夺回来,以及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而为了更好地占领并管理殖民地,西方帝国需要研究当地的文化,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

作者认为,西方人会承认世界存在很多未知的领域,而不是像东方人那样,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世界的原理。西方人承认自己的无知,然后开始进行探索。虽然很多科学研究是为了服务帝国的侵略。

第三,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就是不断更新利用能源的过程。

最初人类进行采摘的生活,采摘的果蔬的能量来自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光里的能量。即便是狩猎到的动物,能量也是来自光合作用,因为动物需要吃草。概括起来,植物利用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固定太阳光,动物通过使用植物转化能量,人类食用动植物获取能量。

人类学会利用火,这样可以通过燃烧木头来转化能量。后来又学会了燃烧煤炭,这时的能量转化就更加可控,我们还发明了蒸汽机,人类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当人类发现石油也可以燃烧后,发明了内燃机,使得汽车迅速发展。后来人类还学会了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都是在更高效地转化能量。

核反应的发明,使得我们可以更加高效高速地发电。近年来页岩气,页岩油开采技术的发展,还有海底可燃冰的开采技术,都在证明人类发现新能源的能力。作者认为,人类的每次技术革命,基本都是新的转化能量的技术革命。

第四,人类的未来在哪里?

作者认为智人的崛起,严重伤害了地球的自然生态,不断有物种灭绝,环境在恶化。但是作者并不悲观,作者认为每当预言家认为地球的自然资源即将耗竭的时候,我们的科学家总能发明新的技术,利用新的资源获取能量。

作者认为,人类不仅在影响现在的地球自然生态,人类还在改变物种。生物学家在进行转基因技术,不仅在改造农作物,还在改在动物,甚至是想改造人类。我自己就是学习生物的,人类的确是可以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生物进行基因改造,甚至是随意地改造,但是人类现在改造基因很多时候都还是无意识的,低效的。因为人类对于生物学法则还知之甚少。

作者认为,地球的历史最初是物理学的,宇宙大爆炸,地壳运动等,接着地球是化学的,元素之间开始进行化学变化,再产生有机物,最后才是生物学的,有机物产生有机的生命,开始进化,生命体开始逐渐变的高级。

我个人认为,物理学和化学现在发展的都已经比较彻底了,甚至是老态龙钟了,但是生物学却刚刚起步。二十年前的物理学和化学和现在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生物学这二十年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革命性的技术和发现层出不穷。

人类会如何操纵基因?如何改变生命体?这充满了变数。而我却越来越怀疑生物进化论,越来越觉得人类乃至自然界的生命体是上帝造的,毕竟生命的法则太过复杂,太过精细。

这本书值得一读,强力推荐。2014年的一本书,如果现在还有人在议论,说明它具有传世的可能,有其价值和意义。有多少书如网红一般,岁岁年年人不同。

《人类简史》(读后感大全)


《人类简史》读后感900字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从四个部分: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融合与统一,科学革命阐述了人类从动物到动物上帝的过程。从生物学、社会学、历史学,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角度贯穿全书,绘声绘色,生动鲜明的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了智人从史前生物到现代人类信息化文明的生活状态。从个体、家族、族群、民族、国家等人类社会主体角度阐述了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态地位及角色转换过程。其中大体围绕4个虚拟物质展开描述:1.文化2.金钱3.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4.国家文化:文化作为智人类认知革命的产物,民族、宗教、国家等社会团体都来自于其衍生物。文化是一种由想象构建的秩序,在生物学上本身无差别,只是由于地域特征,生产力及生产关系构成的社会形态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族群衍生到民族、宗教、法律乃至国家。虽然书中提到农业革命在生物学上不一定是进步,但智人进一步定居,劳作才拥有更多时间思考,产生一部分精英分子,产生文化,产生统治,才能向宗教、民族、国家发展衍生。这就好比中国北方游牧少数民族如果不改变游牧文化想统治中原,要么不长久,要么很快退出中原统治舞台。就像当今时代全球的大多人口70年和平才换来了智人类这1个世纪的政治、经济大发展,文化大交流。金钱:千百年来,不管哲学家、思想家和宗教人士如何对金钱嗤之以鼻,但它在人类进化史上起到了功勋之作用,它让人的合作更加紧密,更加快捷,突破了语言、民族、宗教、国家的障碍,价值交换以及后来的资本主义因它而得以萌生。金钱的反面:古人有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追求金钱可以给人带来快乐,同样也带来许多不幸、灾难。资本主义理想发展模式(自由市场):在资本主义信条里,大多数人相信亚当.斯密《国富论》,自由市场会有数亿万计个纳什均衡朝着最好的方式发展,只有大多数工厂将所获得的利润用于再投资,用于有价值的利用,而不是富人们大多用于奢侈品的消费,就会平衡整个市场,科技也得以发展。而事实相反,资产阶级资本家贩卖黑奴、压榨劳工、剥削剩余价值、苛扣基本工资的事尽数发生,因此马克思先生编著出资本论。在资本的世界里是一场永远的革命,因为人要想跑过GDP、CPI等一串串数字,你就必须不停的计划未来,不断创新,提高产量,提高效率,用新科技的虚拟价值弥补金融机构那一串与实际货币间的差值。

喜欢《党员书评:读《人类简史》有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人类简史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