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观后感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电影《图斑》观后感:做一个合格的国土工作者。

当我们通过努力终于做到了博览群书,心中的知识便会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作品中的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回味!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电影《图斑》观后感:做一个合格的国土工作者”,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电影《图斑》观后感:做一个合格的国土工作者

崇仁县国土资源局:陈玉明

3月16日下午,我局组织观看了电影《图斑》。该影片《图斑》讲述了一位基层国土所长孙耕,在面对亲情与土地、权力与法理的抉择时,不为利益所动,敢于打破人情,勇于坚持原则的感人事迹,有力地刻画了一位守土有责、刚正不阿、廉洁奉公、恪尽职守的典型艺术形象。影片主人公孙耕是我们基层国土工作者的标榜,观此片后,对做一名合格的国土工作者,我感受如下:

一、要不断学习,做一个有知识的国土人

影片中的孙耕是一名文化干部。用地要报批,要实行招拍挂,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踩,基本农田不能开“天窗”,要按规划建房,不能切坡建房,要节约集约用地,要大力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利国利民,这一系列国土政策和专业词语,孙耕在实际工作中用的淋漓尽致,最终深得外商、乡镇领导、局领导、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孙耕以“大地是我的母亲”为题作诗,抒发自已对土地的感情和对国土工作的热爱。从此片中体会到,我们国土一线工作者,不学习就要落后,不懂政策就是失职、不作为。世事沧海桑田,知识日新月异,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强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自己,不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创造新业绩。

二、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做一个有责任的国土人

“思想决定行动”,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是我们做好本职工作、促进个人发展、求得长足进步的取胜之匙。影片中的孙耕在工作中认真履职,公正执法,不畏权力所迫,心系群众,尽职尽责做一名合格的国土卫士。

1、认真履职。孙耕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当中,积极为外商报批用地,引导合理选址,调整用地,挖掘资源,用真心打动外商在当地投资创业。在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实施中,扎根现场奋战100天,倾力倾为打造民心工程。在动迁移民工作中,始终用一颗赤诚温暖关怀之心去感化人,积极为动迁移民做好新房选址,有力化解征地拆迁的尖税矛盾。

2、公正执法。孙耕始终捍卫心底那根“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不让基本农田在他手里开“天窗”,就算是招商引资企业要占用良田也坚决不让,外商砌围墙圈占耕地,及时制止并下达《责令停工通知书》,最终孙耕自驾铲车将非法围墙夷为平地。(读后感 )村民占用耕地建房坚决要拆,老百姓往他身上泼馊水,他还是将违法建筑拆除。“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的理念在孙耕的心里始终未动摇。

3、不畏权力所迫。影片中的覃乡长为了使招商企业项目尽快落地,一味地满足外商的要求,允许外商未批先占、随意圈占耕地,并要孙耕想办法规避招拍挂,让外商从中得到“政策优惠”。孙耕并未遂覃乡长的愿,而是拿起法律武器捍卫土地。孙耕的抗衡,激起了覃乡长的愤怒,直言赶孙耕走人,并以行政手段进行打压,全乡通报孙耕擅离职守、不作为,不准孙耕在乡里食堂搭伙食,向孙耕收取住房租金,向社会散布孙耕生活作风不检点的谣言,向上级部门告孙耕的黑状,引来纪检监察部门介入调查孙耕事件。对这些负面影响,孙耕心里没有惧怕,工作上也没有消极,正确面对现实,以“只要我在岗一天,就要认真履行好本职工作”的积极心态投入工作当中。事实证明,孙耕这种刚正不阿的精神是没有被打倒的,相反是被人们敬仰和信赖。

4、心系群众。影片中的孙耕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心系人民群众的安危。一村民切坡建房,孙耕三番五次上门动员搬迁,不厌其烦地给村民分析切坡建房的危害性,讲解地质灾害易发的特点,这并未得到村民的理解。村民认为一是搬迁损失大,二是房子依山傍水“风水好”,三是现在没有看得见的危害,等等原因没有搬迁的必要。对此,孙耕晚上睡觉心神不宁作恶梦,梦见发生山体滑坡淹没了村民的房子。在后来一天雷雨交加的晚上,孙耕冒雨前往村民家中,在爆发山体滑坡的同时,孙耕不顾自身生命危险,背着老人,拉着其一家老少逃离死神。隐患险于明火,责任重于泰山,地质灾害防治这根弦要紧绷,心系群众,才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钢铁大王卡耐基曾经说过:“有两种人成不了大器,一种是别人非要他做,否则不会主动做事的人;另一种是即使别人让他做,也做不好事的人。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会主动做事,而且不会半途而废的人将比成功,这种人懂得要求自己多付出一点点,而且做得比预期的更多。”我们任何一个干部职工,都不能只是被动的等待别人告诉你去做些什么,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还能做什么,怎样才能精益求精,做得更好,并且认真地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是保障国土资源事业持续发展的根基,如果全系统的人都在努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就会欣欣向荣、朝气蓬勃。

三、要廉洁奉公,做一个有品质的国土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清政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和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君不见,一代清吏包公、于廉、海瑞的故事热映荧屏,久演不衰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做一个合格的环保卫士——《筑梦路上》读后感




富春四小 孙鹏

翻开书的首页,“美好生活,创新未来”这几个大字映入我眼帘。创新成就未来。不管是生活还 是事业,不创新,就死亡。其实我们的学一习一也是要有创新一精一神!

我们的语文老师经常告诉我们学一习一要举一反三,要会融会贯通,我想这也是学一习一的创新吧!创新要有扎实的基础,当我们努力学好基础知识,那么在学一习一道路上肯定有许多灵光一现,创新的思维也会随之熠熠闪光。
“在创新的同时也不能忘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读到这句话我想到老师给我们读的六年级的一篇文章《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也是人类的母亲。我们依赖它,探索它。这个蔚蓝的星求是多么美丽,但我们要知道: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要一爱一护它。可是我们却常常为了眼前的一己私欲,破坏了它。听一妈一一妈一说家乡曾经为了经济发展让美丽的富春一江一遭到了污染,幸亏家乡人民醒悟的早,及时采取了措施让富春一江一又恢复了清澈与美丽。

作为地球上的一位小子民我要从自己做起不乱扔垃圾,告诉爸爸一妈一一妈一家里的垃圾要进行分类。为美丽的地球,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我会努力学一习一,不断创新,做一个合格环保卫士。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人生应有两盏灯,一盏是信仰之灯,一盏是理想之灯。梦想,需要自己去打拼,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

地税工作者看见未来读后感


地税工作者看见未来读后感

书是知识的海洋,而我是一叶小舟,自由的在书的海洋里遨游。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题记

与书相伴的每一分钟,都是对人生最好的奖赏。一次偶然的机会看了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推荐的书籍,有《微读节气》、《梵高传》、《世界是平的》等等,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余晨的《看见未来》。从我1996年入税校第一年接触计算机课程开始,就觉得与计算机、互联网有关的内容和书籍业务性太强,让人枯燥乏味,没有学习和阅读的兴趣,更别说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作者余晨将参与《互联网时代》的记忆和心得写成的《看见未来》一书却将生涩的计算机语言变成了一次非常奇妙而陌生的互联网精神之旅。通过作者与个性迥异的美国互联网人物的对话,可以让你感受到不同观点的碰撞和激发,同时又让你领略到世界互联网思想演变的进程,让对未来好奇的我,尤其对未来“互联网+”饶有兴趣的我能体会到未来互联网将深深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书中作者面对面地采访了包括马克扎克伯格、埃隆马斯克、杨致远、凯文凯利、克里斯安德森、罗伯特希勒、迈克尔莫瑞茨、凯文米特尼克等多位来自学界、商界、技术界的互联网领域顶尖人物,带来了最前沿的互联网观点和极其珍贵的一手资料,深入探讨了包括互联网的发展契机、未来趋势、技术拐点等影响人类未来命运的重大命题。读着余晨的《看见未来》,你会对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感到欣喜若狂,你会对现代科学工作者无穷的想象力叹为观止;看见未来,就是对现代科学的信仰和憧憬。试想一百年前我们人类还在为飞上天空做着不懈努力时,你能憧憬人类能飞向月球探索宇宙的秘密吗?在书中我们不断看到各领域大腕成功的共同点就是他们有着良好的教育,有着对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但他们对科学发展有着正确的判断,将互联网技术与行业有机结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金融的神话。读着《看见未来》,我不仅想起了一位名人说的“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你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你就尽情的想象和憧憬,用求实的作风探索我们未知的将来,可能你就是余晨《看见未来》的下一个采访对象。

在《看见未来》里,我最喜欢凯文凯利对于互联网的观点:互联网延伸的是人的大脑,是符合、是信息,当这一切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时,让信息的排列组合具有无穷多的多样性组合的可能性。这也是凯文凯利所宣称的“全球脑”。看见未来就是要看见互联网的崛起,它不仅将我们身外的世界,更将我们的思想连接起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整个人类推进比特世界。它所改变的绝非只是我们身外的世界,而更关乎我们自身。互联网正在把我们塑造成一个新的物种——“网络人”,这就意味着如水的出现能够滋润生命的萌芽一样,在此之后,半个世纪里随互联网崛起而兴起的比特世界,将与原子世界比肩相依,连接共生,滋养无数多的可能性,由此掀开这个星球又一个全新的篇章。未来将更加扑朔迷离,却也更加让人期待。比如在中国,互联网正在打破多年的垄断,解放思想、经济和金融等方面的活力,比如庞大、封闭、低效和长期被垄断的金融领域开始被以第三方支付为先锋的互联网金融打破,互联网金融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金融行业所存在的问题和潜力到底有多大!中国的马云看见了未来,2015年“双十一”天猫创造了912亿元的销售奇迹;这是多少企业几年甚至几十年难以企及的目标。

做为一名地税工作者,看见未来为我们在推进税收现代化过程中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和创新余地。我们应该打造一个什么样的“互联网+税务”?未来,想象中的“互联网+税务”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让我们像作者一样发挥我们的想象,畅想税收没有了纸质发票的世界,24小时便利办税服务店,3D立体虚拟税务人员上门服务,“云端”平台实时征纳互动……谈到未来的“互联网+税务”,我能看到和想到的是:将来税收诚信体系建立了,网络交易平台完善了,税务机关实现了大数据监控,确保真实交易,一张A4纸即可作为交易凭据,甚至A4纸都可以不用。这就取消了发票认证、代开发票、辨别发票真伪等多项内容,实现真正意义的降低成本。另外,纳税人开具电子发票,实时上传信息的同时实现扣缴税款,虽然没有实质发票,却能达到以票控税的目的,使倒卖发票的违法行为得以消失。未来,诚信纳税也会变得更加重要。纳税人的完税情况可实时传至相关部门,纳税人在办理买房、外出旅游、贷款、看病、上保险等等事宜时,只要出示税务代码(终身制)或身份证号,其完税情况、信用等级就能显示得一清二楚,让失信者无所遁形。

《看见未来》,不仅是一本传纪、一本史实,它更是一部启示录,闪耀着光辉,期待你去发现。

幼儿工作者的视野读后感(优质范文)


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的成人,不仅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且也被允许在孩子的世界里生活,这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呀!——津守真

读后感大全网专门为您提供免费的读后感优质模板,如转载请标明来源。m.dhb100.com

这本书是津守真老师在一所特殊学校12年工作历程的记录,是一段他与儿童一起生活的回顾与总结。他用爱心、耐心、恒心以及深厚的专业功底构筑的让教育常态回归原点的境界。书中无处不凸显着津守真老师的教育观点,其中的观点引人深思,让人感触颇多。

一、孩子的行为是有其意义的

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不理解孩子,强迫孩子们听从大人的劝导。可是,我们是否真的做到关注到了孩子的内心,从关爱每一个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还是忽视了他们的感受,仅仅把我们的主观意愿强加给他们。因为我们不能够很好的知道孩子的每一个做法背后有着他自身的什么意义,而作为成人就应当去发掘孩子行为的意义,从而更深刻的和孩子进行更深入的互动。

二、和每一个孩子活在"现在"

“如果只出于完成任务的动机,在和孩子接触时是不可能从心里感到快乐的。只有轻松地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即使时间很短,也能和孩子用心沟通。”生活里,成人看到孩子,不是逗他们,就是打断他们。很少会有停留在孩子“现在”的状态。当成人开口与孩子说话,成人并没有与孩子连接,孩子心里是不喜欢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成人发现,自己并不会与孩子交流的真正原因。

所以和孩子相处的每一个“现在”都是成人和幼儿沟通的时刻,也是双方看到彼此内心世界的最好方式。

三、孩子是通过身体来探究世界的哲学家

孩子T和F老师一起把塑料胶带拉长成一个斜面,并用手指上下移动做着下滑的动作。前几天F老师在旁边看到过T玩滑滑梯,所以当T拿塑料胶带玩的时候,F老师就想到T的心里是在想着滑滑梯时的感觉,并马上把T的游戏提升到象征性游戏的层次。

教育工作与观察思考是密不可分的。保育者在和孩子接触,以身体动作进行互动的同时,也在解读孩子的行动,并对孩子做出回应。

作为教育工作者,每天都是要重复着怀疑、尝试、感受和思考,当疑问解开的时候也是孩子们向前迈进一大步的时候。而这些疑问的解开就是要教师知道孩子是通过身体来探究世界的哲学家,这样,你便会很欣慰的看待每个孩子制造出来的各种状况了......

从津守真老师的书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我们应该先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孩子,理解孩子。作为一名“保育员”,津守真老师记载了12年时间里的许多生活场景和对它的思考。该书的最大价值也在于:“放弃”自己的立场,从孩子的本真中去理解他们,也许这正是教育工作者真正的使命。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请大家阅读收藏!http://m.dhb100.com

姚治华: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感悟


《黄河颂》(《黄河颂》巨幅作品,最初是姚治华先生应新加坡现代艺术馆邀请所创作,影响颇大。后来北京人民大会堂特邀请姚先生再次创作,悬挂于人民大会堂的大厅,时年作者76岁。)

姚治华: 1932年9月2日出生,湖北省孝感市人。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受教于李可染、叶浅予、蒋兆和、李苦禅等名师。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兼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校长一职长达10年之久。他多次参加社会助残、抗震救灾和支农等书画捐赠慈善活动,被中华慈善总会聘为慈善大使,被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评为中华名人支持三农功勋人物;曾五次赴日本,四次赴韩国,三次去法国,两次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举办画展并讲学。1998年获联合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和平艺术展国际文化学术奖,1999年5月和10月,获世界和平艺术大展阿克特米大奖及世界名人最高奖,2000年又获该组织颁发的最高学院奖。曾主编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材21本。

金台记:

姚治华,一位受人尊敬的耄耋之年的老艺术家,从事中国画教育工作悠悠数十载春秋。在教学中,他主张首先要下苦功打好文化基础和技法基础,继承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再创新出自己的艺术风格。他以实际行动为继承、弘扬中国文化艺术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对于时下中国美术界存在的问题,他敢于说真话,发出自己的声音,勇于担当一个艺术家的文化责任。

《雨后青山铁铸成》

在当下浮躁的中国书画领域,他的实际行动和宝贵的艺术精神值得很多人思考和学习。

我的根是中华民族

李树森:您现在已经80岁了,您曾说您的艺术之路基本上是一二三四五,五步。今天咱们按顺序谈一谈,请首先介绍一下第一步。

姚治华:我现在是在80岁总结我60年的艺术实践。我是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我的根是中华民族,这就是我总结的第一。

我画黄河等于是一个小结。因为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很多重大的文艺演出,一出现黄河都能调动民族感情。张明敏的歌《我的中国心》里唱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当年听了这个歌我特别感动,海外的炎黄子孙反响也非常热烈。读后感[.cn]这说明黄河不只是个简单的地理概念,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我小的时候到重庆,那个时候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很多年轻人都是哼着《黄河曲》,那时黄河就已经被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了。

后来我也几次到黄河,还到兰州看了黄河母亲的雕塑,的确让人产生了一种自豪的民族感情。我沿着黄河走访了很多地方,看了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大量的黄河文化,很受教育。我们也曾带着学生考察黄河文化,无论到敦煌,到甘肃,到河南很多地方,都存在大量的黄河文化。

正是这些因素,当新加坡现代艺术馆提出要我画四张山水画留给他们做纪念时,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应该画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结果稿子画出来之后,反响很大,特别画黄河那张作品反响最好,就因为这幅作品,后来人民大会堂特意让我去那画了黄河作品。那年我77岁,今年已经80岁了,所以我说画黄河等于是对我艺术的一个小结。通过这个小结,我自己真切地领会到作为一个中国的艺术家,一定要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地,扎在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上,根扎的越深越好。只有扎了这样的根,你才能生根开花。

艺术的根不能多元化,我跟随李可染老师学画的时候,他讲过一个比喻,他说:艺术不能搞混血儿,你要知道自己是什么血型,不能把别人的血随便往你的血里面打,这一打你可能就出问题了。实际上他说得很尖锐,你只能把别人的东西吸收,作为营养来补充自己,使自己的血液更健康。但是根不能变,血液不能变。正因如此,我对有些人提出的中西合璧持有自己的看法。把中国文化融于西方文化或者世界文化之中。世界文化的概念本身就是模糊的,没有真正的世界文化,都是民族文化立于世界之中。世界文化是虚的,只有民族的文化真正搞好了才是世界文化。所以民族的根是最重要的,作为艺术家,一定要扎好根,不然开的花就容易谢。像少林武功、千手观音,这都是民族的东西,在世界上的演出档期都是排得满满的,很多纯粹的中华民族艺术拿到世界上去都很受欢迎。

学艺术需苦练外功和内功

李树森:在教学中,您一直强调要苦练基本功。从您的作品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您具有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力和文化底蕴。现在很多年轻画家似乎不像你们老一辈艺术家那样重视基本功了,请您介绍一下为什么要苦练基本功?

姚治华:我走的这条艺术道路,主要有两个基本功,外功和内功。

外功就是造型能力、笔墨能力。造型能力一般分很多种类,有素描、白描等。实际上就是过去蔡若虹说的四写:慢写、临写、速写、默写。这些都是基本功的训练,包括造型的训练、笔墨的训练和书法的训练。外功只有天天练,经常练,才能练好。现在有些艺术院校不太注重练基本功了,不讲练功是不对的,中国艺术的基本功非常重要。这就如同唱戏不吊嗓子、不练腿,那就唱不出好戏来。

现在很多艺术院校就是讲自由化,讲发挥想象。你没有功底,不懂得各种招式,怎么能够自由发挥?比如杂技团就很讲究练功,深入熟练掌握各种招式,才能发挥,才能创造,才能达到自由的境界,所以创造、创新一定要在一个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

内功也很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内功实际上包括你的学识修养、文化修养、艺术修养、诗词修养等各方面的修养。这些修养越高,功夫把握得就越快。内功的把握,能指导外功的前进。很显然的例子,比如说毛主席的书法,他本来抽不出那么多时间练,但是他的学识修养等各个方面综合的东西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所以他的字很多人难以超过。这就是他的胸怀、文化修养,这些内功促成了他外功的成就。内功外功的结合,才能打好基础,促进艺术上的成长,才能够谈创造。

传统 生活 创造

李树森:您五步中的三指什么?

姚治华:三,就是三方面的结合。

首先要认真地学习、研究传统。我们传统文化是很丰富的。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你对传统不研究、不了解,就不可能在传统基础上实现创新。研究传统需要深入进去,还要能跳出来。这方面李可染先生讲得很好,要像春蚕吐丝,先把自己缠进去,然后再做飞蛾咬出来,才能自如。所以要以最大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功力打出来。中国画家在理论和作品方面的积累也是很丰富的。我觉得中国画的理论发掘得还不够,甚至现在很多人不去研读中国画理论。我个人认为实际上中国画理论是超越西方的,现在一讲西方就讲构成,讲三维空间。但是中国很多绘画理论概括得比西方的三维空间大得多,科学得多。比如疏可跑马,密不透风,中国画构图可谓包罗万象。

中国画画家一定要研究传统,在这方面,我们的老师那一代人给我们树立了很多榜样。像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李苦禅等人都极其注重传统的研究,他们在教学中把传统的东西真正教给你,而且要求你自己去实践。

其次是艺术一定要到生活里面去。没有生活,艺术就成了无根之源了。不反映生活,不反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不反映时代,你的艺术就没意义了。

最后是创造。在学习传统和艺术深入生活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创造。所以过去我们美院的教学系统是临摹、写生、创作三结合,传统、生活和创造三位一体,这是叶浅予先生提出来的现代中国画教学体系。后来我在中国函授大学教学二十年,也是本着这个方针来进行的。

哲学家的头脑 科学家的毅力

诗人的感情 杂技团的本领

李树森: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书画大家,您认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姚治华:我刚进美院读书时,李可染就说:你想搞艺术,想成为艺术家,需知这是不容易的。艺术家必须具备四个条件,要有哲学家的头脑、科学家的毅力、诗人的感情和杂技团的本领。培养艺术家比培养科学家还难。

第一个条件,哲学家的头脑,这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必备的。要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现在有些画家美丑不分,丑的在他看来也是美的。有些画家画得很丑陋,还往别人那里兜售,我问他你自己家里怎么不挂这个?他的家里还是挂着美的东西,这是没道理的。一个具有哲学家头脑的艺术家,他在生活里、从群众当中,能够看出事物的本质,能够把握事物的内涵,能够抓到自然的意境。所以艺术家对待生活、对待群众,都需要哲学。艺术本身是一张白纸,上面黑白线条的苍与硬,疏与密,颜色的冷与暖,都有对比统一的规律。谁掌握规律掌握得好,矛盾处理得好,就会高人一筹。

第二个条件,具备诗人的感情。诗人是最能把事物浓缩,最能抓到本质,最富有感情的。现在有些作品画得连画家自己都不激动,冷冰冰的,这怎么能感染别人?就如同演员,你不进入角色,不体验生活,你怎么能感动别人?现在画展很多,观众能在你的画前站五分钟就是了不得的,说明你的作品能和观众产生共鸣。画家一定要像诗人一样,画的当中要有诗的感情,中国画是诗和画的统一。

第三个条件,科学家的毅力。百折不挠才是科学家的毅力,红药水之所以还叫220,是因为经过了220次实验,才研制成功的。有些人把画画当挺好玩的,认为是件很轻松的事。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比如画大写意,真正放开了画看着很自由,实际上是经过精心研究的。黄胄有一个章子是废画三千,就是说画了三千张画,才出现了一张好的。他说,我画的小船,你别看那个小船那么小,那么简单,你知道我画坏了多少纸,才画成了那样?

第四个条件,杂技团的本领。杂技团演员的本领是经过严格的刻苦训练练就的。比如走纲丝,是先从地上划一条线练起的,再慢慢换成粗绳子、细绳子、细钢丝,最后达到能在钢丝上翻跟头、骑自行车、倒立、跳跃的本领,这都是经过了严格的刻苦训练。就像新疆那个高空走钢丝过黄河的,让人看得心惊肉跳,那是要吃很多苦才能练成的。绘画也一样需要吃苦,需要对基本功刻苦训练,基本功达到一定程度了,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精华,艺术才会上升到一个高度。

这四条,前三条讲内功,后一条是外功。这四条我记了整整一辈子,从1956年我进中央美术学院学画起,一直到现在,基本上都是按这四条摸索前进。我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家其实不容易,越走到后来,越感觉难。当你内功外功都练到一定程度,特别是年龄大了以后,你所有的东西都融入到画面中去,作品会和以前很不相同。

中国画不能越搞越洋,也不能越搞越古

李树森:从采访中已经深刻地感受到,作为老一辈艺术家,总结60年的艺术实践,确实有很多经验值得后来人学习、参考和借鉴。那么第五也一定很精彩。

姚治华:我从前辈艺术家的理论当中,总结提炼为自己的五点提示,供大家参考、交流:

第一点,笔墨当随时代。

这是五百年前石涛提出的。实际历史已经证明,一个画家真正的实践效果是随时代的,如果脱离时代,必然会被时代所唾弃。所以笔墨当随时代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傅抱石走南闯北,画了很多画,最后他与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画完《江山如此多娇》后,感触很深,就写了一篇《笔墨当随时代》刊发在了《人民日报》上。李可染对笔墨当随时代同样赞成,中国画笔墨一定要反映这个时代。

第二点,天人合一。

中国画很讲天人合一。除了作为绘画当中的一种精神体现之外,绘画的视角也要体现天人合一。但是体现天人合一,还是要以人为本。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现在有一个共识就是要变化。但也有一些画家,作品变化得让大部分人都看不懂,我觉得这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还有些中国的现代艺术,很讲创新,但我觉得不是沿着中国画的道路在创新,而是沿着西方某些荒诞的艺术形式的道路在创新。有些画家的作品视觉效果很弱,中国画是视觉艺术,要给人视觉效果,没有视觉效果,这种艺术等于零。

艺术家是艺术品的创造者,艺术家主要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对社会发生作用,艺术家在人类精神财富的创造方面起着从事其他活动的人所不能起的作用,我觉得艺术家应该担负起这样的社会责任。

第三点,以意作画,以情作画。

过去石鲁讲过一句话:以意作画,万幅画万个样;以法作画,万幅画一个样。我认为他说得很经典,看艺术作品,应该一张有一张的味道,根据对象的意境协调绘画技法。就像演员一样,好的演员能进入角色,演的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个性。现在以法作画的人很多,这样的画家往往是文化底蕴、哲学思想等很多方面达不到足够的高度,表现出来的就是经常按照一个方法重复地画。甚至严重到程式化,一个人物画了很多张,都几乎是一个形象。我们不妨看看石鲁的画,画毛主席在枣园里面办公,枣园和窑洞画得非常好;一到南方,又画出了很强的南方感觉;石鲁的作品《转战陕北》,把黄土高原画得像老虎皮一样。每一幅画感情和意境都不一样,所以他在表现方法上,就千方百计用各种方法来塑造。

第四点,似与不似之间。

齐白石有句话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是齐白石先生从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我认为中国画有其发展的规律,既不是自然主义,也不是完全现代主义,它总是在群众的基础上、在生活的基础上有所创造。它比生活高,但是又来自于生活。

我走了非洲的、美洲的、欧洲的几十个国家,看了几百家博物馆,我注意到西方的艺术馆里面古典和现代的观众较少,印象派和后期印象派的观众最多,其代表性画家梵高、莫奈的绘画,最能够与观众感情上协调。而这些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作品,我觉得和中国的写意画很接近,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梵高的一些作品与中国的绘画观点和天人合一很相近。在一幅作品中,他画了一个农夫站在麦田里面,迎着太阳,他在日记里面写到,农夫顶着烈日晒得满头大汗,农夫劳动之后汗珠流到身上,从身上流到脚下,从脚下流到泥土里,泥土又长出庄稼,他说的正是中国哲学讲的天人合一的观点。梵高很多作品都是这样表现的,他的画既写实又激情,画麦穗都是向上长上去的,画旋转的烈日,跟西方很多画家不一样。莫奈的作品《日出》为什么能够产生轰动,就是对塞纳河的日出表现得非常好。他就在那里写生,百分之六七十的写生加上画家自己的主观因素来塑造而画出的。中国的画家更注重这些,像李可染、吴冠中他们也是百分之六七十的写生,再加上自己主观的艺术塑造、提高,这样的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比生活更高,作品呈现出的境界就是似与不似之间。赵无极的画就是把西方的油画结合了中国画的气韵,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他被称为是欧洲画坛当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从中国画的角度来讲,他是偏重于不似。当年齐白石正是领会了似与不似这个道理,所以他60岁变法,使他一下突飞猛进,艺术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第五点,就是要以我为主。

我觉得中国艺术不能越搞越洋,也不能越搞越古。一定要在扎根于民族的基础上来生根开花,这样的艺术才更能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现在任何完全把西方绘画艺术拿过来的东西,虽可以轰动一时,但很难长久地站住脚。据我观察,有些艺术家的作品,已经走上了歧路。比如有画家画了一幅意识形态鲜明的当代艺术作品,结果在国外得了大奖,这使得一些想标新立异、快速成名的年轻人很羡慕,赶紧跟着学。仔细想一下,是因为那幅作品艺术造诣高而获奖吗?如果我们根据画面中所体现出的意识形态,结合已经产生的影响,深入地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里有把中国文化艺术向错误方向导引的嫌疑。

因为接触到很多类似事例,所以对你们提倡的多元环境下的强元,我举双手赞成,我觉得要多出这样的号召和文章,呼吁社会各界重视起这个问题。作为一个中国艺术家正如你们提出的一样,其作品应该以数千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根基,以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精神为灵魂,紧随时代环境,广博融纳,不断追求个人风格与美的创造,真正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美术教育和我们的媒体也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引导,这是关乎民族前途,关乎中华文化艺术传承与发扬光大的大事。

做一个认真的人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读了《詹天佑》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詹天佑那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所感动了

《詹天佑》这篇文章记叙了詹天佑,这位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不畏帝国主义者的嘲笑,成功地主持修筑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京张铁路。

詹天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着一种宝贵的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他常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我想,詹天佑这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不正是那些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的人所缺少的吗?

其实,说实话,我做事时,也是一个十足的马大哈。在平时,写作业坚决不检查是我的个性。为此,爸爸妈妈曾多次苦口婆心地劝我,写完作业后一定要检查、检查、再检查,可我却把这些忠言逆耳当作耳旁风,还振振有辞地说:爸,妈,你们不懂!某些骄子曾曰:作业,乃越检查越糟也!

记得有一次,我以极快的速度写完了对于我来说是超简单的数学题。然后,毕恭毕敬地奉老妈的指令给老爸检查。爸爸瞄了一眼,问道:玮玮,你认为你做对了吗?我立即脱口而出:我想也许应该可能对了吧!可结果却出乎我意料错了!

如今,我读了《詹天佑》这篇文章后,觉得当时我真的错了。错,不仅错在做题上的失误,更错在我对作业、对学习、对生活、对一切的粗心马虎。我想,粗心马虎对我百害无一益。今后,我一定要把这个坏毛病改正过来。我要向着詹天佑学习,成为一名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读《淘气包马小跳之开甲壳虫车的女校长》有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杨红樱阿姨写的《淘气包马小跳之开甲壳虫车的女校长》后,我会然明白了一个道理:道德,原来就在我们身边。
道德,一个看起来很深奥的词,却可以用在马小跳一个普通男生的身上。他冒着迟到的风险帮助了一个开着甲壳虫车的女士,谁能不说他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呢?尽管这不是一件大事。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有许多可以贴上道德这张标签的人其实做得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帮助别人推一下车,换个电灯泡扶老人过一次马路,甚至于热情的回答问路者,这些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事,却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甚至一个城市。有人听了也许会不屑一顾,但请你想一想,你有没有做过这些平凡,普通的小事呢?
道德,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学习一下马小跳吧,帮助一下别人,注意生活中的那些平凡小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做一个幸福的老师》读书心得


做一个幸福的老师,一个句子,一种祈望,一本书。

书的封面上,是一个幸福的老师,他就是陶继新。既是编辑,又是学者,也是老师。他微笑着,笑得自然而谦和,朴实却不乏睿智,儒雅之中透着刚毅。昨天的我,并不知道这个名字,此刻打字才发现他的名已成了一个独立的词条。

这不是一本专业的教育书籍,里边却写满了深刻而富有诗意的教育哲理。它指引人走向希望,走近幸福。没有教条,更不是指挥棒,只是一缕淡淡的馨香,引着你悠然前行。他说:“拥有健康,再有精神的高贵和心灵的丰盈,就真正走进幸福的境界了。”教育不单单是奉献,还有对自己身体的呵护与对自我生命理想的追求。教育或许应该是激进的,热烈而充满了畅想,但它一定不是功利的。徜徉在教育之境的我们,既要充满自信,谦虚好学,也要学会疏离浮躁,淡泊名利,追求心灵的内在和谐。而书,正是 滋润教师生命成长的甘泉雨露。

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读书。不仅仅因为它是令我们能够坦然地立于讲台的资本,更重要的是,书是催生我们生命活力的灵丹,阅读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攫取智慧,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旦拥有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面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然时光易逝,人生匆匆而过。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必得感谢这一个职业,让我们有时间,有心绪走进阅读,与经典对话,聆听教诲,汲取精髓,进而寻找到自己的生命活水。让我们不必再为时光的流失而叹息,在阅读中感受自己的生命在宇宙空间里所承受的重量。我是一粒微尘,我亦是一个世界。

那么,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老师,走进阅读,坚持阅读,习惯阅读,享受阅读。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_《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后感450字


小时候,老师就在课堂上讲过,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很不理解怎样才能做个有道德的人?

我在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本书中,我认识了许多人物:孟佩杰、杨蓉、马鹏飞、张丽莉、郭明义、吴斌这些金光闪闪的名字背后,有着一个个打动人心的故事。

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孟佩杰,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在她5岁那年,父母双双身亡,年龄还很小的她只能进入到新的家庭之中,但是,3年以后,不幸还是找上了她她的养母瘫痪卧床,养父经不起生活压力,离家出走。她的养母企图自杀,但是在孟佩杰的鼓励下,养母放弃了这个想法。从此以后,孟佩杰每天照顾妈妈,这一切都让人很感动,像孟佩杰这样敬老孝亲的人还有很多,让大家明白在家孝敬老人,在学校尊敬老师,在社会多做贡献的道德品质,努力争做四好少年。

在社会里,有一些道德品质败坏的人,他们故意毁坏社区公物,有些家长竟然在自己的孩子踩坏花盆、毁坏栅栏,破坏公物时给他们拍相片,而不是好好的教育他们,这一幕,让人看了以后很气愤。我们不要学习那些不文明的行为,要为社会做些贡献。

我希望同学们有良好、端正的道德品质,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读《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有感


当我手捧《做一个聪明的教师》阅读的时候,我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亲切”;当我在每次合上这本书反思我一年工作的时候,就会有当头一棒的感觉;当我在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我如同在黑暗中行驶的小舟朝着那点点光芒的方向前进……

如果将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教育理论联系我们的实际工作,教学中往往将简单浅显的问题变得复杂,往往将现成的问题肢解细化,细嚼慢咽的灌输给学生,往往有“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沟”的感慨,让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有点儿不知所措。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像我这样的新教师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

王晓春老师认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不外乎两个方面:客观世界的研究(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对象的认识等)和主观世界的研究(教师的自我认识)。”我们在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都很薄弱,而第二个方面尤其薄弱。教师普遍缺乏反思意识,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结果就是严重缺乏自知之明,不是盲目自信,就是盲目自卑。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考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要经常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要善于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认识自己比了解学生更重要。

在初登讲台的一年里,很多老教师就会发现我老是和学生较劲,他们就会开玩笑的说我,像孩子一样老是和学生吵,说以后心态变了,连吵的劲都没有了。当时听到这些话,我会觉得和学生吵也是需要激情的,我甚至还洋洋自得的认为,我的激情要一直保持下去。就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这样的激情是不是有作用,有多大的作用呢?难道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靠着这样的激情和学生较劲,就能完全解决吗?直到,我看了这本书,我开始反思我这一年的幼稚行为,我发现我的思维方式是单一的、主观的,甚至是狭隘的。总是以我的要求为准,学生做不到,我就在那干着急,结果是学生觉得我莫名其妙,我自己气的跳脚,旁观的人无奈的摇头。那么改变我的思维方式究竟有多难呢?其实,只要我将“你怎么可以这样?”“你为什么不按我的要求做?”这样的话省去,换一种逻辑,换一种语气,事情处理的结果完全不一样。比如,以前在教学结束的时候,学生乱七八糟的就出机房了,有的椅子就这样散落在各个角落,装鞋套的袋子也满天飞,学生在机房里就把鞋套脱掉了,还有追逐打闹的,那个场面简直可以用混乱来形容。以前我总是在那大叫大喊的,收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学生根本不听我的,我的威信自然也降低了很多。这学期开始,我要求学生听到我说“准备下课”的时候,就把椅子和书归位,在身边寻找垃圾抓在手里准备带出机房,然后那一小组表现好,就哪一小组先出门,在走廊上脱鞋套。这样一来,混乱的场面没有了,我也用不着在那拼命的指挥了。要求也深入学生心中,长此以往,我相信会成为一种习惯的。

“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反思和改变自己,向做一个智慧的教师这个方向而努力。

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1200字)


从自己心爱的书柜中,轻轻地摸着一本本书,顺手抽出一本《汤姆索亚历险记》,并小心的放在桌上,让微风吹拂着书本。

汤姆是一个顽皮淘气、富有正义感、勇敢并爱冒险,还喜欢自由生活的小孩子。正是他的这些,给了我许多生动的印象。

有几个片段,令我感到恐慌又佩服。有一天晚上的十点多,汤姆和哈克伯利一起去坟地想听一听死人的说话声,但他们却亲眼目睹了一个杀人案,几个来盗墓的印第安人乔杀了一位医生,然后杀完就把刀放在同伙波特的手里,等波特醉酒醒来后,错以为是自己杀了医生。汤姆和哈克伯利因为害怕凶恶的乔,所以发誓绝不开口。波特受到了大家的冤枉,被抓进了牢房,汤姆因为惊吓不敢说出事实,但自己又装牙疼,去牢房给波特送东西。这一切都说明汤姆是一个勇敢和正义感的孩子。

我是否也能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呢?能,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在一次晚自习回来,我准备开门回家,但我发现那一个门锁坏了。现在我都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焦急万分地等。实在是等不了了,我就走出去,大声往楼上叫奶奶,也不知道奶奶在干什么,没有人回答我。我这时的心就急了,大概等了几分钟,都不见有人来。我眼睛突然一亮,看见一位奶奶,我急忙跑过去,上前问道:奶奶,你有没有那一栋的卡?(指我那一栋)奶奶:没有。我特别沮丧的回到大门前,绝望地敲了敲坏了的门锁。我突然想到1号岗(小区的出入口),那里可以帮我。我不管别的,以最快的速度跑到1号岗。我打开门,看了看,有两位保安,我上前投诉:叔叔,我们那一栋的门锁坏了,开不了门。之间叔叔拿起对讲机,向里面通话的人说。他们那边已经找人修了。那我现在进不去啊。哦。那你可不可以借我一下你的手机。保安叔叔的手机还在播着视频。哦,可以,你打吧。我马上拨通了我家的电话,并叫阿姨下来帮我开门。我又以最快的速度跑回去。我跑到家门口时,天啊!又有人了,坑我呢?我回到家,感觉一下就释放了。

我觉得,勇敢并不一定是天生的,有些人怕蟑螂,我不笑话他,因为蟑螂让人看起来就那么恶心,感到恐怖,其实我也怕。有些人玩蹦极,那可是一颗需要胆量的,可不是每一个人都敢玩。还有我们的正义感,在我们玩的游戏中,比如警察抓小偷,很多人都不愿意当小偷,宁可自己不玩,也不要当小偷。这种正义感我们都有,宁可当好的,I卫国家,也不当一个坏的,整天做一些偷鸡摸狗的事。因此告诉我们,一定要学好不能学坏。如果你当了一个好人,热心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并且维护和平,那在这个世界上你就是最伟大的,没有战争,一切都好。要是当了个坏人,整个世界都会闹得鸡犬不宁,每个人都别想过上好日子。

做个勇敢有正义的人吧!

六年级:廖怡琬

读后感《电影《图斑》观后感:做一个合格的国土工作者》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