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做一个最好的你读后感 > 地图 > 做一个最好的你读后感

做一个最好的你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08 来源:互联网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作品,才能写出“真材实料”。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

文//王振民

暑假期间,有幸读到著名教师薛法根的书《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本书中的教育随笔,语言朴实无华,真实再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一一化解,留给我们无限的佩服、赞叹!通过阅读,我感觉自己似乎更加的懂得了教育的真谛,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自己身上担子的分量。

在这本书中,我理解了大写就是包容:既要发现学生的优点,又要包容学生的不足。其中,书中的一篇教育随笔《落差的教学转化》,很能体现这一点,让我感触颇深。

在这篇教育随笔中,他这样描述: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的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比这更难的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的确,你的思想,你的学识,你的经验,要成为别人脑袋里的东西,不仅仅取决于你的教,还取决于别人的学。所教的未必就是所学的,教过了也未必学到了,其间出现的偏差、误差所形成的教学落差,足以证明教与学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教学的价值正在于寻找这个落差,研究复杂关系背后的可循规律,从而实现有效的教与学。

这段话阐述了教与学的相对统一性。的确,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特点,而采取恰当的方式。这个方式一定要符合所教学生本人的个性特点,否则,教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在这里,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教学经验:

01

角色置换:像孩子那样地去想

既然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我们就要了解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小时候的情形,把自己置身于孩童时期。回到童年,把自己当成学生,像孩子那样地去想,可以触摸到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那些沟沟坎坎,或许能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那段距离。

教师是读者,要了解教学内容的价值和思想。教师要思考学生。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比如在阅读中不认识的词语,未见识过的事物、现象,没经历过的情感、事件,诸如此类不理解的地方。这样的学生视角,可以让我发现孩子独立阅读所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才能针对性解决。

02

集体思维:让每个孩子都发出自己的声音

大班额教学,所有的学生都在一个集体中共同学习。学生的学习水平、个性差异,不尽相同。一个无法回避的现象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课堂上教师常常只让几个优秀的学生发言表态、慷慨陈词,自认为其他同学即便不会,一听便知。造成绝大多数学生成了听众和看客,因为教学的时间有限,发言交流的机会更有限。于是,少数优秀学生的学习状态往往掩盖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真相,尤其是那些学有困难学生的学习困境。在异口同声懂了、会了中,学生与学生的差距越拉越大,教与学的落差也越来越大。无视这一隐藏着的教学落差,就是自己欺骗自己。

班级授课的最大裨益,在于每个学生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学习智慧。所谓的集体思维,就是确立并尊重集体中每一个学生,凭借集体的力量去支撑每一个人的思考和活动的体制。简单地说,就是要听得到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发出的声音,哪怕是很微弱的,哪怕是幼稚的,哪怕是错误的。这种不同的声音足以让人产生新的思考,也足以体现教学民主。何况,一个意外的不同声音,往往会产生连锁效应,让集体思维向纵深发展,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结果。

珍视每一个学生的思考,才能形成集体思维,才能让教沿着学的轨迹前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感受和疑惑,抓住教学的良机。

03

差异教学:用不同的步子走路

教学的理想状态是:每个学生都能按照预设的教学步骤,一步一步地踏实前进,最终圆满达成教学目标。然而每个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跨出的脚步有长有短,因而学习的进程有快有慢。我们的教学目标,几乎都是统一既定的。而40分钟的限定,让那些慢了半拍的学生赶上优等生,根本不可能,这就成了教学落差的悲剧。

教与学的落差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而只能尽可能地缩小。学生间的差异、教与学的落差,善加运用,可以转化为教学的资源和契机。如果教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调节教学目标、改变教学速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风格和兴趣,那么就可以缩短教与学的落差,改善教学的实际效果。将教学落差转化为差异教学,让每个孩子用不同的步子走路,走出各自的精彩来。

基于学生的差异,在教与学的落差中,寻找学生的发展空间,给予实实在在的指导,让学生获得点滴的进步,渐渐缩小了教学的落差。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慢慢地成长。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行走,即使每一步都很小,但只要不停步,就会慢慢赶上来,缩小教学的落差。缩小教学落差的过程,其实才是教学最亮丽、最动人的风景。

总之,通过读书体会到要做一个大写的人,做有尊严的教师、大写的教师,是教师一生应努力的目标。这也是我在教学生涯中所追求的目标。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500字心得


我阅读了薛老师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其文笔优美又犀利地指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

薛老师提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常问“为什么这样教”,多对教学现象做更深入的剖析、更理性的思辨,看到内隐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

另外,薛老师提到对于课文本身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情感,教师要有耐心地引动学生去深入。语文的工具性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学重视能力训练,而语文的人文性则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情意、充满人文的气息、充满生命的活力。我之前在听一个老师教学生写作文《我最喜爱的水果》。老师抱了一个西瓜,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引导学生观察颜色,外形像什么?切开后,是什么样的,尝一尝它的味道是什么样的?学生课上兴趣是很高,课堂也很热闹,学生也都写出来不少内容,但是似乎我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很多作文写得很相似。从薛老师的这一章节里我找到了答案,语文不应该给出一个百度百科的模式,正像薛老师提到“我们无须控制学生的感悟或者思维的过程,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感悟、自觉思维的过程中来。

最后,我想薛老师等名师能够深入的研究教学,真正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勉,是对教学的热爱,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希望我能够沿着名师们的足迹,在教室成长的道路上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王柳)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1000字(精选)


中学时,喜爱深情朗读《卜算子咏梅》的语文老师,在她的朗诵中,辛弃疾“壮志未酬、戎马倥偬”的一生深深凝注在我的心里。大学时,敬佩一章一章讲解《红楼梦》的古代文学老师,在他的讲授中,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尽在我眼前。工作后,父亲送我一本苏州语文名师薛法根的书——《做一个大写的教师》,当时未有多少体会。如今,六年的教学生涯过去了,重新翻开这本书,似乎略有感悟。像薛法根老师、中学时语文老师、大学时古代文学老师,就是一个个大写的教师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m.dhb100.com

成为大写的教师是不容易的,他需要凝聚很多方面的专业能力;成为大写的教师又是容易的,只要有一颗赤子之心,用爱关注每一个孩子,倾听孩子的声音。至今记得刚入职彩虹学校时,张效燕主任的一席话:我们做教师的对学生一定要做到心中有爱。思之细,教对症,把所学所思付诸于行动,尊重学生、倾听学生,平等关爱每一个孩子。这简短的话语烙在我的心里。是的,正如薛法根老师所说,“爱”与“倾听”是教育的基石。

不禁让我想起第一次当班主任时,我们班的一位学生,平日里蹦蹦跳跳,喜欢恶作剧同学,和老师顶嘴,简直就是只经常闯祸的“小老鼠”,“放飞”的风格让我头疼之极。我尝试了很多方法依然没有成效,几经沮丧。

后来读了这本书,我试着从书中答疑解惑,我明白教育不仅要有方法还要有爱。“爱每一个孩子,倾听孩子的声音”,带着这样的初衷,我跟他的母亲见面沟通。我说起孩子在学校表现时,他的母亲很惊讶,孩子在家和学校的表现判若两人,她说每天她都会陪伴孩子写作业,给孩子辅导作业,帮助孩子检查作业,周末上辅导班、兴趣班......从他妈妈的一席话中,我突然明白孩子“放飞”的原因——压力和强迫性学习。来自父母的压力和强迫,只得让他在学校有些许呼吸的空间。我便建议她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要让他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同时不要给予孩子太多压力,每周应给孩子放松的时间,让他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没有这次的“倾听”,我还在困惑如何“收拾”这个小家伙。书中提到当每个孩子的“声音”被关注时,爱的教育也就融入他们心里。我想“爱”不仅是一种教育力量,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教育路漫漫,只有对教育事业和学生始终怀着深沉的爱,才能在日复一日的日子里,保持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愿我能保持本心,心怀热爱,将爱与倾听赋予教育,一路前行。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后感(合集5篇)


刚接触书籍时,仔细阅读书中的情节,我们会产生自己的想法。若想更好地理解作品,我们不妨写一下读后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后感”,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后感(篇1)

暑假期间,有幸读到著名教师薛法根的书《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本书中的教育随笔,语言朴实无华,真实再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一一化解,留给我们无限的佩服、赞叹!通过阅读,我感觉自己似乎更加的懂得了教育的真谛,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自己身上担子的分量。

在这本书中,我理解了大写就是包容:既要发现学生的优点,又要包容学生的不足。其中,书中的一篇教育随笔《落差的教学转化》,很能体现这一点,让我感触颇深。

在这篇教育随笔中,他这样描述: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的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比这更难的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的确,你的思想,你的学识,你的经验,要成为别人脑袋里的东西,不仅仅取决于你的教,还取决于别人的学。所教的未必就是所学的,教过了也未必学到了,其间出现的偏差、误差所形成的教学落差,足以证明教与学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教学的价值正在于寻找这个落差,研究复杂关系背后的可循规律,从而实现有效的教与学。

这段话阐述了教与学的相对统一性。的确,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特点,而采取恰当的方式。这个方式一定要符合所教学生本人的个性特点,否则,教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在这里,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教学经验:

01

角色置换:像孩子那样地去想

既然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我们就要了解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小时候的情形,把自己置身于孩童时期。回到童年,把自己当成学生,像孩子那样地去想,可以触摸到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那些沟沟坎坎,或许能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那段距离。

教师是读者,要了解教学内容的价值和思想。教师要思考学生。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比如在阅读中不认识的词语,未见识过的事物、现象,没经历过的情感、事件,诸如此类不理解的地方。这样的学生视角,可以让我发现孩子独立阅读所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才能针对性解决。

02

集体思维:让每个孩子都发出自己的声音

大班额教学,所有的学生都在一个集体中共同学习。学生的学习水平、个性差异,不尽相同。一个无法回避的现象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课堂上教师常常只让几个优秀的学生发言表态、慷慨陈词,自认为其他同学即便不会,一听便知。造成绝大多数学生成了听众和看客,因为教学的时间有限,发言交流的机会更有限。于是,少数优秀学生的学习状态往往掩盖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真相,尤其是那些学有困难学生的学习困境。在异口同声懂了、会了中,学生与学生的差距越拉越大,教与学的落差也越来越大。无视这一隐藏着的教学落差,就是自己欺骗自己。

班级授课的最大裨益,在于每个学生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学习智慧。所谓的集体思维,就是确立并尊重集体中每一个学生,凭借集体的力量去支撑每一个人的思考和活动的体制。简单地说,就是要听得到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发出的声音,哪怕是很微弱的,哪怕是幼稚的,哪怕是错误的。这种不同的声音足以让人产生新的思考,也足以体现教学民主。何况,一个意外的不同声音,往往会产生连锁效应,让集体思维向纵深发展,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结果。

珍视每一个学生的思考,才能形成集体思维,才能让教沿着学的轨迹前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感受和疑惑,抓住教学的良机。

03

差异教学:用不同的步子走路

教学的理想状态是:每个学生都能按照预设的教学步骤,一步一步地踏实前进,最终圆满达成教学目标。然而每个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跨出的脚步有长有短,因而学习的进程有快有慢。我们的教学目标,几乎都是统一既定的。而40分钟的限定,让那些慢了半拍的学生赶上优等生,根本不可能,这就成了教学落差的悲剧。

教与学的落差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而只能尽可能地缩小。学生间的差异、教与学的落差,善加运用,可以转化为教学的资源和契机。如果教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调节教学目标、改变教学速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风格和兴趣,那么就可以缩短教与学的落差,改善教学的实际效果。将教学落差转化为差异教学,让每个孩子用不同的步子走路,走出各自的精彩来。

基于学生的差异,在教与学的落差中,寻找学生的发展空间,给予实实在在的指导,让学生获得点滴的进步,渐渐缩小了教学的落差。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慢慢地成长。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行走,即使每一步都很小,但只要不停步,就会慢慢赶上来,缩小教学的落差。缩小教学落差的过程,其实才是教学最亮丽、最动人的风景。

总之,通过读书体会到要做一个大写的人,做有尊严的教师、大写的教师,是教师一生应努力的目标。这也是我在教学生涯中所追求的目标。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后感(篇2)

最近刚读完一本书——《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这本书是由中学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江苏省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薛法根所作。本书60多篇教育随笔,真实地再现了一位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之旅。通过阅读,我感觉自己似乎更加的懂得了教育的真谛,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自己身上担子的分量。看了这本书后,当我再碰到违纪学生,我都会动一番脑筋再作处理。读了这本书中的“对话生成精彩”“素质涵养风格”两篇,我才知道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让我知道如何更好的面对问题,那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遇到问题,必须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选择适当的时机,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虽然我不能说自己在这方面表现很出色,但起码我也在不断的努力,因为我明白善于思考的教师是特别受学生欢迎的。

在我看来,如今的孩子爱他们的人很多,理解他们的人很少。其实,他们对爱的感知最敏锐,一个眼神、一个手语、一个暗示他们都心神俱会。只要你对教师这一职业拥有热爱,努力付出,喜欢跟孩子们在一起心不设防的那份单纯与率真,孩子便会构成了你的天堂,你自己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也会很快乐。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定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学习,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以全体学生为中心,以每个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做一个现代化条件下的老师。

对于我这个年轻的教师,要学习的还很多,要把握好素质教育的实质,着眼于人的培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努力用充满爱的教育去教育我的学生们,编写属于自己的教育篇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也才能更加的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光荣称号。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后感(篇3)

放暑假了,难得独守一份静怡,我倾心拜读了薛法根老师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一书,如清风一缕,他的文字带我阅读到一段颇具质感的教育人生。

薛老师在书中说:作为语文教师,面对学困生,面对教学中的难题,不应回避,而要迎难而上,竭尽全力去解困、去解难。有了这样的专业精神,才会在求解的过程中,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才会构建起属于你自己的教育学,获得属于你的专业尊严!

我在薛老师的教学案例中感受到一个语文教师深邃而独特的思考,他总是在看似平易中寻得语文的特有味道。我很高兴在众多章节中,读到对儿童的呵护与潜心解读。这是一位语文教师的人文情怀中最闪光的地方,一个没有心怀童年世界的老师不能迸发出颇具灵感的教学体悟来。

薛老师在书中提出只教不懂,不教已懂的,让我受益匪浅。他提倡三不教:学生不懂的不教,学生自己可以弄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可以不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发现疑难问题,再由师生共同梳理提取课堂上学生合作讨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感受学讲课堂的新鲜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薛老师在这本书中也提到了体验教学的重要性,他说,没有经历,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与成长。当然,薛老师提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主要的、好的环境,是无声的教育,是无言的老师、无限的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教育不求快而求真,不求出名而求实效、教师在课堂上允许学生犯错,甚至鼓励学生尝试错误。等教育思想都让我受益匪浅,他说,一个不曾把心放在高处的教师,看见的只能是满身的疲劳和满腹的牢骚。把你的心放在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上,你的胸怀就会变得宽阔而高远,所有凡尘杂事,都会被悄悄滤去,留下的必定是满园的教育风景和无限的教育乐趣。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去追求更美丽的教育风景和更快乐的教育乐趣。

在薛老师的成长路上,我读到了一份执着,一份近乎痴迷的执着。在他一路前行的状态中,我越发感觉到一个教师的专业尊严不是来自外部评价,而是来自于内心的自我认同。我想,如能坚持,不久的将来,我的教育人生定会灿烂无比。

濮阳市第三小学 丁玉花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后感(篇4)

中学时,喜爱深情朗读《卜算子咏梅》的语文老师,在她的朗诵中,辛弃疾“壮志未酬、戎马倥偬”的一生深深凝注在我的心里。大学时,敬佩一章一章讲解《红楼梦》的古代文学老师,在他的讲授中,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尽在我眼前。工作后,父亲送我一本苏州语文名师薛法根的书——《做一个大写的教师》,当时未有多少体会。如今,六年的教学生涯过去了,重新翻开这本书,似乎略有感悟。像薛法根老师、中学时语文老师、大学时古代文学老师,就是一个个大写的教师

成为大写的教师是不容易的,他需要凝聚很多方面的专业能力;成为大写的教师又是容易的,只要有一颗赤子之心,用爱关注每一个孩子,倾听孩子的声音。至今记得刚入职彩虹学校时,张效燕主任的一席话:我们做教师的对学生一定要做到心中有爱。思之细,教对症,把所学所思付诸于行动,尊重学生、倾听学生,平等关爱每一个孩子。这简短的话语烙在我的心里。是的,正如薛法根老师所说,“爱”与“倾听”是教育的基石。

不禁让我想起第一次当班主任时,我们班的一位学生,平日里蹦蹦跳跳,喜欢恶作剧同学,和老师顶嘴,简直就是只经常闯祸的“小老鼠”,“放飞”的风格让我头疼之极。我尝试了很多方法依然没有成效,几经沮丧。

后来读了这本书,我试着从书中答疑解惑,我明白教育不仅要有方法还要有爱。“爱每一个孩子,倾听孩子的声音”,带着这样的初衷,我跟他的母亲见面沟通。我说起孩子在学校表现时,他的母亲很惊讶,孩子在家和学校的表现判若两人,她说每天她都会陪伴孩子写作业,给孩子辅导作业,帮助孩子检查作业,周末上辅导班、兴趣班……从他妈妈的一席话中,我突然明白孩子“放飞”的原因——压力和强迫性学习。来自父母的压力和强迫,只得让他在学校有些许呼吸的空间。我便建议她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要让他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同时不要给予孩子太多压力,每周应给孩子放松的时间,让他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没有这次的“倾听”,我还在困惑如何“收拾”这个小家伙。书中提到当每个孩子的“声音”被关注时,爱的教育也就融入他们心里。我想“爱”不仅是一种教育力量,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教育路漫漫,只有对教育事业和学生始终怀着深沉的爱,才能在日复一日的日子里,保持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愿我能保持本心,心怀热爱,将爱与倾听赋予教育,一路前行。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后感(篇5)

书店闲逛,看到了《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这本书。“大写”二字甚是吸引我,在这个“加长版”寒假,拿来细致地翻阅了一遍。特级教师薛法根用60多篇教育随笔,阐述了“大写”,就是思想上有大视野,道德上有大境界,教育上有大智慧,事业上有大作为。“做一个大写的人,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是薛老师努力的目标,也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修炼自我的方向。

书中的教育随笔,语言朴实无华,真实再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一一化解,留给我们无限的佩服、赞叹!

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特点,而采取恰当的方式。这个方式一定要符合所教学生本人的个性特点,否则,教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在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教学经验,让我感触颇深。

一、教师要像孩子那样地去想

既然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我们就要了解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小时候的情形,把自己置身于孩童时期。”回到童年”,把自己当成学生,像孩子那样地去想,可以触摸到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那些沟沟坎坎,或许能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那段距离。教师是读者,要了解教学内容的价值和思想。教师要思考学生。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比如在阅读中不认识的词语,未见识过的事物、现象,没经历过的情感、事件,诸如此类不理解的地方。这样的学生视角,可以让我发现孩子独立阅读所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才能针对性解决。

二、让每个孩子都发出自己的声音

大班额教学,所有的学生都在一个集体中共同学习,最大裨益,在于每个学生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学习智慧。我们在集体的学习过程中,尊重集体中每一个学生,凭借集体的力量去支撑每一个人的思考。要听得到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发出的声音,哪怕是很微弱的,哪怕是幼稚的,哪怕是错误的。这种不同的声音足以让人产生新的思考。何况,一个意外的不同声音,往往会产生连锁效应,让集体思维向纵深发展,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结果。

三、用不同的步子走路

教学的理想状态是:每个学生都能按照预设的教学步骤,一步一步地踏实前进,最终圆满达成教学目标。然而每个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跨出的脚步有长有短,因而学习的进程有快有慢。教与学的落差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而只能尽可能地缩小。基于学生的差异,在教与学的落差中,寻找学生的发展空间,给予实实在在的指导,让学生获得点滴的进步,渐渐缩小了教学的落差。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慢慢地成长。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行走,即使每一步都很小,但只要不停步,让每个孩子用不同的步子走路,走出各自的精彩来。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真实地再现了一位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之旅。追随他的思想脚步,或许我也能进入一个全新的教育境界,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杨红梅)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800字(读后感)


第一次捧读薛法根老师的著作,竟然有些懊恼未曾亲临现场观摩薛老师的课堂,那必定是从容淡定的,并且闪烁着智慧之光。《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是一部教育随笔,真实再现了薛老师专业成长的心路历程,一共包括四个章节:教育的闲适、专业的尊严、用心才能看见、悄悄地长大。这本书实在有意思,薛老师敢说敢言,仿佛每一个词都发乎心间,一字一句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也让我——一名资历尚浅的教师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我在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是否浮躁了一些?

读后感大全网专业提供免费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s://www.dhb100.com/

薛老师心目中的教育闲适,意味着有时候需要“浪费”时间,用闲适的心态去迎接未知,消化已知。教育闲适,意味着不再灌输知识,扼杀想象力,泯灭好奇心;意味着与学习浮躁的心态对抗,保持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意味着每一位教师要学会选择与适当放弃,踏着从容的步伐走上自己的个人专业成长道路。薛老师所言甚是。但是我在一边看,也一边产生了自己的疑问。刻板的传统教学缺少自由、游戏、快乐,容易让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幸福,感受不到课堂的魅力,因而总是出走。急躁中的学习难免流于形式和程序,如同机器一样,失去了自己的体悟和灵魂,对于语文,尤其如此。只是,该如何闲适?或者说,如何有智慧地闲适?个中的尺度应当如何把握,而不至于堕入懈怠?这是我今后需要探索明白的问题。

薛老师认为,好的教育应当具备的两个条件:愉悦感、进步感。愉悦感是一种情感动力,而进步感是一种持久的内驱力,让孩子慢慢成长。我深以为然。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事情,不要把所有的教育变成了“记忆之学”,抹杀其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应当是一件幸福的事,所以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还应当考虑他们从中能获得的愉悦感。学习是快乐的,进步也是可能的,学习才能持续下去。我们不但要教学,还应当育人。立人以德,即体谅他人,认识自己;启人以智。即运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怡人以情,即让学生能享受学习,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由心而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切,都并非可以急功求成的事,我们教师可以日积月累,多阅读、多思考,一步步搭建自己专业成长的台阶,让成长多一些沉淀,多一份从容,方能迈得更远!(黄凯敏)

早已耳闻苏州有一位语文名师——薛法根。可到底是何许人也,当时也未有体会。如今手中捧着这本《做一个大写的教师》,似乎明白其为人。我想,像薛法根老师的国文老师就是一个个大写的教师了吧!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优质好文章,如转载请标注来源。https://m.dhb100.com/

成为大写的教师是不容易的,它需要诸多方面的聚合;成为大写的教师又是容易的,只要有一颗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关注每个孩子的“声音”。

记得一次道法课上,我问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父母吗?”“你觉得你们的父母爱你吗?”全班一致传来——“爱!”可是,这时却突然冒出一个低低的声音,“不爱。”虽然班上其他同学没有注意,但是我朝声音方向望去,是他——个子不高,瘦小的身板,坐在教室前排。平日里喜欢蹦蹦跳跳,和别人在教室追赶,搞恶作剧,是只经常惹祸的“小青蛙”。

关注每个孩子的“声音”。带着这样的初衷,我走进了他的家。开门的是妈妈,她待我十分热情,可待在一旁的儿子却不发一言,和往常在学校调皮捣蛋的样子判若两人,默默地吃着水果,时不时地点点头。当我说起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妈妈有些惊讶,她说对孩子的要求很高,每天晚上放学回家,她会亲自辅导孩子的作业,从吃完晚饭到睡觉前,语文数学英语都会过一遍。有时候做完功课,孩子总是站在阳台往外面看。而她最近正在寻思着给孩子报一个作文兴趣班,问问我有没有什么推荐的……

从她的话中,我立马知道这只“小青蛙”如此调皮的原因了。加上听说道法课上的事情,妈妈又一次错愕了,难道真的是由于我管的太严了吗?得知妈妈是这样的一种“搀扶式”的教育方法,我们便又趁势建议她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我向他们介绍了班级里另外一个和她想法相似,但做法却截然不同的妈妈,希望通过她们俩的交流,能够对孩子的教育有所帮助。

教育的闲适,是摒弃了急功近利后的一种自然。教育的闲适,是摆脱了紧张忙碌后的一种安静。当每个孩子的“声音”都被悉心关注时,教育的闲适也就融入了生活。海德格尔说“诗意地栖居”,当我们有了这份闲适,生活便会萌生出一种诗意。

让我们一起在教育的绿洲上,诗意地栖居!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书笔记1000字(读后感)


炎炎夏日,以书为伴,获得内心的一片清凉。这个假期与薛法根老师结缘,源于他的一本书《做一个大写的教师》,吸引我的首先是书名,其次是书中内容,进而越读越想读。薛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让此书读起来甚是有趣,书中的一些观点亦引发我的思考。回顾我七载有余的教学生涯,真是有些相逢恨晚。以下是我的一点感受,与各位同行共享。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www.dhb100.com

从小我们都在背诵《论语》中的名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小时候都懂的道理,却在日常琐碎的工作中忘却了。有人说我们常常只顾低头赶路,却往往忘记抬头看看沿路的风景,回顾我过去的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总是奔赴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路上,而忘记把每一堂课都变成最精彩的一课。教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课,我们是否都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教学生学语文?我们都教过《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至于为什么教,往往莫衷一是。有人为识字学词而教,指向语文知识;有人为教学生练习朗读叙述语言和角色语言而教,目的在于语文技能;也有人为了教学生认识狐狸的狡诈,乌鸦的爱慕虚荣,指向思想内容。而今,我受薛老师启发,如果我再一次教这篇课文,我会把课堂聚焦在狐狸对乌鸦的“循循善诱”上,教学生学习“如何循循善诱”,更重要的是教学生“识别交际对象,采取正确策略,谁可与之循循善诱,谁不可与之循循善诱。若是智商更胜一筹的狼,循循善诱的计划就只能胎死腹中了”。我想这样的教学课堂,不仅仅交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能让他们懂得用“循循善诱”与人交际的生活智慧,实质上已经指向了学生“言语智能”的发展了。

言语是人的一种行为活动,其基本表现就是我们语文课上关注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言语智能是人在这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言语能力、表达机智、表现艺术以及内在的人文素养、精神底色。想要在语文课堂上为言语智能而教,就要转变我们的教学思维。教学生一篇课文,不能止步于学生明白“课文讲了什么”,还要琢磨课文中“是如何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而不那样说”、“我会如何说”,如果长久以往,学生一定会获得一种言说的方法、能力与智慧,这就是言语智能。每个人身上都具有多方面的智慧潜能,而教育的意义在于发现、唤醒并促进智慧潜能充分而自由地生长。对语文老师来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发现、唤醒并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

言语智能就如我们常说的语感、直觉一般,这种语感和直觉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千万次的倾听揣摩中反复锤炼与打磨的,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应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于无数次的反复练习中习惯对言语材料和语言形式的自觉关注。当然,言语智能植根于学生识字学习,必须重视每堂课字词量的积累,也必须重视每篇课文特有的表达形式。要做到以上第二点,就必须教师在研读教材、深挖教材的过程中,准确把握每篇课文的内容,透过内容看到背后的形式,以及形式背后的结构,才能上有特色的的语文课,做到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发展言语智能,应该会让语文课堂变得简单清晰起来。

正如薛老师所说,从“讲语文”到“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华丽转身;而从“教语文”到“育智能”,则是语文教学的本真回归。为言语智能而教,是语文教学的时代召唤!做言语智能的责任担当者,是我们的时代使命!

对教育该有什么样的情怀?对儿童该有什么样的理解?对教学该有什么样的追求?对成长该有什么样的定义?……没有这样持续追问和深刻思考,就没有崇高的教育理念和独立的教学见解,也就难以成为大写的教师。——薛法根

希望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对您找寻优质读后感提供帮助。http://www.dhb100.com

《做一名大写的教师》是薛发根校长真性情的随笔,没有干枯无味的长篇大论,让人觉得“大写教师”遥不可及。他用清简、睿智、厚实、幽默的风格再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表达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思考和见解,给人一种新鲜感,引人深思。

整本书读下来给我整体的感觉是教育处处需要慧心,大写的老师必定是个有心的、用心的老师。

一、用心才能看见“风景”

生活好似长流水,一旦你习惯了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用心的人,即使平凡无奇的日子,也能从中品咂出滋味,看到独有的风景。

在聆听名家的课时,我时常会感叹课堂实在精彩,但这课自己也上过,怎么我却上得那么平淡无奇呢?薛老师在书中告诉了我答案,名家课上的一招一式看似简单,实质上是除却繁杂之后艺术化的简约。授课者上起课来如鱼得水,听课者有所悟,拍手叫绝,都因教育者存乎一心。作为教师,先得践行初心,扎根讲台,在讲课讲学中立德树人。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航标灯,要用心育人。除此之外,还得独具匠心授知识,润物无声养习惯。薛老师在书中举了教学经典之作《狼和小羊》作为例子,没有思想,不会思考的老师可能会把经典教成淡而无味的白开水。单纯地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狼”和“小羊”,然后追问“狼是怎样的一头狼?羊是怎样的一头羊?”这样教与不教没有实质区别,学生难以获得一种进步感。若备课老师加入了自己的阅读思考以及策划独具匠心的实践环节,抓住羊和狼的两次“争辩”,聚焦“争辩”,教学生学习“如何争辩”,更重要的是教学生“识别争辩的对象,谁可与之争辩,谁不可与之争辩。若是狼,则走为上策。学生不仅仅获得“争辩”的知识和技能,更获得人际交往的生活智慧。

二、惜心才能走进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特别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精神和意志,作为老师要给孩子一张独立行走的名片。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愿望,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永远记住激励比指责重要,告诉孩子“你能行,我相信你,再试试。”当我们总认为要教给孩子什么一生有用的知识,孩子又不感兴趣时,不妨放下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观察和感受孩子,看看他们真实需要什么,让孩子引领我们走进他们的奇妙世界,在通往奇妙世界的路上,孩子是我们的引路人,我们是孩子成长的航标。师生共舞,教育才会绽放不一样的烟火。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真是一本用意深远的书。追随名师的足迹,思考教育的真谛和专业成长的路径,静下心来,好好“磨功”,希望自己可以从平凡走向优秀。(姚柳芳)

书店闲逛,看到了《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这本书。“大写”二字甚是吸引我,在这个“加长版”寒假,拿来细致地翻阅了一遍。特级教师薛法根用60多篇教育随笔,阐述了“大写”,就是思想上有大视野,道德上有大境界,教育上有大智慧,事业上有大作为。“做一个大写的人,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是薛老师努力的目标,也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修炼自我的方向。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http://www.dhb100.com

书中的教育随笔,语言朴实无华,真实再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一一化解,留给我们无限的佩服、赞叹!

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特点,而采取恰当的方式。这个方式一定要符合所教学生本人的个性特点,否则,教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在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教学经验,让我感触颇深。

一、教师要像孩子那样地去想

既然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我们就要了解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小时候的情形,把自己置身于孩童时期。”回到童年”,把自己当成学生,像孩子那样地去想,可以触摸到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那些沟沟坎坎,或许能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那段距离。教师是读者,要了解教学内容的价值和思想。教师要思考学生。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比如在阅读中不认识的词语,未见识过的事物、现象,没经历过的情感、事件,诸如此类不理解的地方。这样的学生视角,可以让我发现孩子独立阅读所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才能针对性解决。

二、让每个孩子都发出自己的声音

大班额教学,所有的学生都在一个集体中共同学习,最大裨益,在于每个学生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学习智慧。我们在集体的学习过程中,尊重集体中每一个学生,凭借集体的力量去支撑每一个人的思考。要听得到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发出的声音,哪怕是很微弱的,哪怕是幼稚的,哪怕是错误的。这种不同的声音足以让人产生新的思考。何况,一个意外的不同声音,往往会产生连锁效应,让集体思维向纵深发展,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结果。

三、用不同的步子走路

教学的理想状态是:每个学生都能按照预设的教学步骤,一步一步地踏实前进,最终圆满达成教学目标。然而每个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跨出的脚步有长有短,因而学习的进程有快有慢。教与学的落差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而只能尽可能地缩小。基于学生的差异,在教与学的落差中,寻找学生的发展空间,给予实实在在的指导,让学生获得点滴的进步,渐渐缩小了教学的落差。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慢慢地成长。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行走,即使每一步都很小,但只要不停步,让每个孩子用不同的步子走路,走出各自的精彩来。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真实地再现了一位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之旅。追随他的思想脚步,或许我也能进入一个全新的教育境界,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杨红梅)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第2页

读后感《做一个聪明的教师》


读后感《做一个聪明的教师》

今年我很荣幸地看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思维方式案例点评》,给我的感觉是这本书很精彩,其中一个最大的闪光点就是对于我们如何做好老师,特别是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书中通过90个案例讨论教师思维方式,上篇主要剖析教师常见的不良思维方式,重在破。下篇则主要是研讨和推荐比较科学的思维方式,重在立。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我平时看书较少,除了备课。可今年看到王晓春老师的书,让我受益匪浅!

1、首先,很佩服王老师的机智和热情,对于一个60岁左右的老人来说,还能坚持在网上用心回答每一位老师的疑惑,真的难能可贵!

2、其次,王老师看问题的角度很独特,分析的既通俗又精辟,想班主任之所未想,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3、王老师多次提到要对症下药,强调深刻分析问题的原因,而不能绕开原因直接进入解决问题这一环节,真是切中要害!

王老师在书中提到:多数教师很不习惯在矛盾中思考,很不习惯在事物的互相联系中思考,很不习惯刨根问底的思考,很不习惯假设多种可能性,很不习惯在思考中反驳自己。他们的思维方式是表面的,孤立的,静止地,片面的,单向的,线性的,独断的,非讨论性的。

回首自己以前当班主任时,在谈问题生的破坏作用时,常引用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而在赞扬集体舆论的巨大作用时,却很少提到火大无湿柴这句话。在思考和叙述问题的时候,只喜欢朝一个方向走,形成一种单向思维。王老师的这本书从思维方式角度切入,让我进一步学会如何认识自我。

看着书中的一个个案例总觉得曾经也有这样的经历,但是自己的处理方式有时候几乎也是没有科学研究,缺乏教育专业知识。对于那些整天惹事的孩子,我除了用权力这副硬兵器外加爱这副软兵器之外,就没有别的武器了。看了这些案例分析后,我觉得我们作为老师爱每个人学生这是必须的,爱是教育的根基,但除了这副爱的软兵器之外,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要了解清楚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要迷信关心和爱,要因地制宜,提高相关的教育专业知识。医生医不好病人,一般不会检讨自己对病人爱的不够,他一定会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正是我们教师应该学习的科学态度。

学生的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我们要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就像王老师说的一样,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们高兴,学生也快乐。

我想在以后的工作里,我会积极的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努力去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我也认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

做一个纯粹的教师读后感


做一个纯粹的教师读后感

前段时间,一直在看张文质,钱理群教授主编的《做一个纯粹的教师》,这本书介绍了一名乡村教师-----许丽芬,教书生活的点点滴滴。许老师正如书上所说的那样,是一位简简单单的,纯纯粹粹的一线教师。我给大家念一下其中的一些题目,相信大家可以感受到她纯粹到什么地步。比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让生命在教育里发声’、‘感受那一声惊呼’、‘没有过去只有现在’、‘我们的孩子没有差生’、‘尊重教学经历’、等等。这些内容都是许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由非常细微的事情总结出来的教学体验,也可以说是教学反思。

比如‘感受那一声惊呼’,当我看到这题目时,我以为内容可能是许老师遇到什么令她惊讶的事情。读完之后,以我看来就一鸡毛蒜皮的小事。当我静下心去体会时,还真的是像她所体会到的一样。那是一种非常朴实的幸福感。事情是这样的:一天许老师骑着电车在路上驶着,对面也跑来一辆电车,随即许老师听到一声惊呼“那不是许老师嘛”,双方只是扭了扭头打了招呼而已。在许老师看来,那是一种幸福的感觉。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如果在路上无意的听到很兴奋的一声喊“那不是某某老师嘛”,就算不会觉得幸福,最起码也是高兴的吧。

这样的小幸福在这本书里,比比皆是,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当老师真的挺好的。时时能体会到幸福感。因为许老师所说的事情,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也时常会发生,甚至每节课都会发生。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没心情去体会罢了。

还有一篇叫‘我们的孩子,没有差生’。看到这个题目,我觉的又是一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很自然的想到社会上经常说到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在仍是过分追求升学率的今天就是对教师职业的亵渎。如果不是应试教育,那么这句话未必会让无数老师反感。但许老师的话却是让人振聋发聩的。

里面有一段话是这样的:何为‘差生’,差生是根植于我们头脑中的一种观念。思考即迟钝,顽皮即野性,与众不同即不学无术。有的学生只不过是学习或其他某些方面比较薄弱,处于暂时的弱势,可我们来不及等待,也不愿意静思,更缺乏对他们的尊重。

这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学生真的不是学书本知识的料。可是在把应试教育演绎的如此如火如荼的今天,作为教师,也只能追求升学率。就像前不久开会,领导很无奈说的那句话“没有升学率,我们的学校就没明天”。不管我们有多少的无奈,教育学生是我们每一个人责无旁贷的。

我们应该放慢匆匆的脚步,放松紧绷的神经,静静的思考,一面思考怎样提高升学率,一面思考怎样去面对那也所谓的‘差生’,最起码给他们足够的尊重。给‘好生’关注,给‘差生’鼓舞。这一点在高三的我们更是尤为重要。

记得第一次理综监考,虽然是平时的训练,但我很认真的对待。我提前告诉大家考试期间不许上厕所。但我知道肯定有学生会上厕所,不过我只允许两个人,不允许第三个。但是我并有告诉学生这一点。正如所料,考试期间有两个学生先后去了厕所。过了一会儿第三个学生张帆就捂着肚子说“老师,肚子疼,想上厕所”。我直接回答“憋着吧,不去”。接下来他的话让我感到很莫名其妙,“老师,你怎么那么瞧不起人啊”我立马回应“你咋恁搞笑啊,我怎么瞧不起你了”。我得给他台阶下啊,就说:“看你那样子,肯定不是装的,快去”。接下来我很快意识到这孩子为啥说我瞧不起他,因为他知道自己是班里倒数。他认为我觉得他学习不如前两个人,所以不让他去,所以就瞧不起他了。这件小事我挺触动的,这孩子心里肯定留下过阴影,不然怎么那么敏感呢?他彻误会了我的意思。为了避免张帆再次心里留下阴影,等他回来,我马上在班里说:“以后咱们理综考试,只允许两个人上厕所,第三个不管你是谁,都得憋着,包括我在内,我也憋着”。说完学生还都挺乐的。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差生有差生的想法,教师有教师的思维。他们需要尊重,我们就有原则的去尊重他们。

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我承认我一直很喜欢班里的好学生,但我从来不讨厌我班的差生。不过在学习上我就该自责了,我没有给他们太多的关注,这对他们不公平。

在会议上,赵校长经常说老师要少讲,学生要多学。我决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一改从前大题小题,难题易题唯我独尊的独角戏讲课方式。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讲题的过程中来,主要表现在理综卷子评讲上。我们的化学是11题,我把我班学生分成十二组,有一组为备用组。但这个备用组不是谁都能用的。不管哪一组讲题,讲错没关系。如果这组没人愿意讲,那么这组所有成员一起表演一个节目以做惩罚,然后再启用我们的备用组。还有一个规定,每组评讲成员不能重复,下次评讲理综卷子时再换一人。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激情可高了。根本不需要我去点人,学生自己都选好人了。这样的分组让所有的学生参与了进来,无所谓差生,无所谓好生。如果差生讲的很精彩,掌声会更热烈。这个课堂没有“差生”。

关注我们的学生其实很简单,平日里的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个招呼,就能让学生高兴很久,于我们真的是举手之劳。

最后我仍想以许老师的话作结:在尊重学生时,我们要心怀坦荡,我们应该学会避开知识来思考教育,一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应该以知识的获得量来衡量。知识是可以遗忘的,人的存在却不可以被抹杀。尊重一个人的存在,便是最好的教育。存在,本身就意味着生命的尊贵。一个石子,一块瓦片,一段木头,甚至是一撮沙土,都有他存在的价值,更何况是人的生命,仅从这一点上看,我们便有足够的理由坚信:我们的孩子,没有差生。对于暂时处于弱势的孩子,我要说:孩子,我与你携手同行。

当然我没那么高尚,也不是圣人,我就是一名微不足道的年轻的教师,我也很纯粹。许老师的话让我受益匪浅,不管将来我会变成什么样子,最起码,在我从教的日子里,我也会说:孩子,我与你携手同行。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面对那些淘气顽皮,还不太懂事的孩子,特别是面对各种各样的检查和各级各类的比赛,我们幸福吗?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随着阅读的步步深入,陶老师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从容淡定,平易亲切,以及他深刻的教育思想,给了我很多的人生启示。

玖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陶老师对人生的豁达和独特的人生领悟。在这本书中,无处不渗透着陶老师吸取经典一精一华所洋溢的幸福感。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如何打点自己的人生,寻找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才能让自己更加幸福?与陶老师相比,我们能够做到宠辱不惊、淡泊名利了吗?我们做到对万事万物的宽容大度了吗?我们拥有那种与人为善的高贵一精一神了吗?细想起来,没有,真的没有。所以我们不时地感叹工作之劳累,心灵之疲乏,甚至抱怨命运之多变,这样的心态,又怎么能让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一体,宁静的心灵,幸福的人生呢?

玖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使我感悟到:幸福是一种心态,是自我的一种体验,幸福是需要用心去营造的。那么,作为一个教师,如何去感受职业的幸福呢?我想,要做到以下几点:

1、做幸福教师,要懂得享受教育。课堂是我们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我们要懂得享受学生,因为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任何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而要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用你的权威来管理学生,也许你就会离幸福更远。

2、做幸福的教师,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人说得好:如今我们身上的全部长处都是以前老师曾经夸奖过的,我们身上的大部分缺点也是当年老师曾经批评过的。所以一个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要学会赏识学生。在评价学生时,多一些鼓励,使学生时刻感到自信;当学生犯错时,多给学生一些宽容;当学生取得成绩时,别忘了给学生送上掌声;当学生有疑难时,做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和真诚的朋友;当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时,做学生最好的欣赏者。总之,教师潜在的人格魅力会深深地感染学生,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时刻不忘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是一陽一光,她会让我们每个人拥有健康,拥有幸福。

3、做幸福的教师,要善于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个好教师一定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富有情趣的课堂。在这本书中,陶老师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读书。他说: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识,那你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粒沙子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拥有了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让教学与读书相得益彰,要享受自己的课堂,使自己乐教,学生乐学,让每次课堂都迸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4、做幸福的教师,要有对学生真诚无私的一爱一。一个人只要心中有一爱一,无论人生的路多艰难、多痛苦,脸上带着微笑,心里就是宁静平和的,这就是幸福的人生。我们教师也是这样,虽然我们现在实行了绩效工资,收入增加了,但工作整天是忙忙碌碌的,而且压力也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要学会做个幸福的教师,创造幸福的自己,培养幸福的学生,服务幸福的社会。在学生需要我们指导、帮助的时间里,我们要真诚的关心、一爱一护、帮助他们,尤其是那些生活上、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热一爱一学生就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一爱一的师生关系。

陶老师说:文化一旦在心灵安顿之后,就成为了一生幸福的储蓄。他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想发展起来,就要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个阅读经典的空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会当凌绝顶的境地。他告诉人们,通过文化存款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而他所指的文化存款就是阅读经典!他深入揭示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的关系,这种为教师终生幸福打算,直接进入终极关怀的话语是前所未有的,它慢慢地指向人活一世的终极目标:幸福地活着。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让我的心变得豁然开朗起来,让我们以陶老师为榜样,

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做到从容淡定,宠辱不惊、淡泊名利,与经典为伴,与学生为友,多一些享受,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赏识,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真正做一个拥有健康的身一体,宁静的心灵,幸福的人生的幸福教师!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

我读完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通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真是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我边读边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

细细读完《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发现,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做,这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晓春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

我想我会积极的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努力去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我也认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达到自己所可以达到的最好程度,同时也就为教育事业做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读后感《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读后感《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常常反问自己,作为教师的我幸福吗?怎么我从来没有觉得呢?从教多年以来,留给我的似乎除了忙,就是累,有时还免不了抱怨几句。每天都是重复的事情、机械的感觉,根本谈不上幸福。读了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之后,我才发现,幸福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换一种心态。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教师必须拥有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社会,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原来幸福就是一种快乐心情,就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心态,也是品味生活的一种感受。

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之后,我的心灵得到了完全的洗礼。因为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和学生在一个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既可以让学生得到直接的启示,又可以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

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简单的说教和无休止的训斥只能让学生心理更加逆反,高明的办法是以理服人、以柔克刚,用真诚、用一种文化去点击、感化学生的羞愧之心,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书中提到: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就必须每天都阅读和思考。阅读,让我们归于平静,与伟人、名人对话;思考,让我们穿过岁月的迷雾,锤炼教育的智慧。反思自己,我离真正的阅读和思考有多远了?思维的惰性伴随我多久了?平时缺少阅读,总是为自己找到若干个理由,陶继新老师的四个不要中写道,永远不要等有时间才阅读,见缝插针,想读就读;永远不要坐进书房才阅读,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永远不要有用才阅读,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是妄想;永远不要嫌自己读得太晚,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我要将这四个不要作为我的读书座右铭,用书的芬芳洗涤我的灵魂,净化我的思想,除去心灵的杂质。

是啊,我们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我们的学生对我们的信任和崇拜,就是我们幸福的源泉,幸福是一条没有终点的河流。所以,我们应该给自己的幸福画一条最浅的底线,去学会从最平常的日子、最琐碎的事情里品尝幸福的滋味。因为,幸福其实很简单!

《做一个幸福教师》读后感


假期读陶继新老师写的《做一个幸福教师》一书,原本只是为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觉得远没有读自己喜欢的书有兴趣。然而不读不知道,一读收获真不小。内容和我想像的那种条框式的专业教育理论书迥然不同,确乎是别有一滋味在其中。对我而言,就如同走进了孙悟空的花果山水帘洞的福宝之地,从头到尾进行了一番精神的沐浴。

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既有酣畅淋漓之感,又有豁然开朗之坦荡。许多积压已久的困惑、忧愁、思虑顷刻如烟散去,荡漾在心是一种久未体会的或淡亦浓的幸福之感。

首先憾动我的是陶老师一以贯之的读书习惯。他说:“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文化人,而要想拥有文化,就必须读书。”而且他主张“取法乎上”的读书,“上”就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是那些定格在有文化品格者的心灵层面的,他所挥之不去的,能不断引领人的生命成长的精神产品。对于古今中外的经典不仅要读,还要背诵。陶老师49岁的时候,就从《论语》中选出85%以上的篇章背诵。背诵之后,对以前很多不理解的内容方才有所感悟。更重要的事,背诵几乎改变了陶老师的人生,不单单改变了他的话语方式、思维走向,而且还提了他的思想境界,使他进入一种心灵安适的境界之中。

读到这里,我实在感觉憾颜。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所读之书不在少数,但感觉自己精进甚微,没有多大的改变。通过对比才发觉自己所读的书还多在情趣方面打转,没有“取法乎上”,自然只能得法于下了。我一直不喜欢看四诗五经,觉得太累,太费功夫,自己又不搞什么研究,搞那么累干嘛。对于《论语》也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理解水水平上,更没有背诵的习惯。很多句子,做为十几年的语文教师,我也弄不明白它的真正意思。如:“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群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上达,小人下达”等等。

陶老师似《论语》为珍宝,不但自己背诵,还让自己的大女儿,二女儿背诵,背会了还有几千元的重奖。煞费苦心。受陶先生影响,假期,我把《论语》一书拿出来认真研读了一番,并规定自己每天背诵三句经典语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原来那些不明白的句子意思,现在都迎刃而解,尤其神奇的是自己的心灵也逐渐进入一种安适快乐的境界之中。《论语》真如一剂良药可以抚慰人的心灵。

陶先生说得真对:“经典文化一旦内化到教师的心里,外显出来的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因为经典文化不仅流淌着智慧的光华,而且还摇曳着思想的要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与教师的生命成长有着一种内在的维系。”

其次憾动我的是陶老师能够在繁忙之中打点幸福人生。

陶老师认为健康是打点幸福人生的基石。而健康的身体不仅要靠外在的坚持锻炼,内在的心理和谐更是至关重要。孔子长寿的原因之一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心灵状态的和谐。

陶老师说要想做到心灵的和谐还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宽容大度:谅解冲撞自己的人;感恩批评自己的人;宽恕伤害自己的人。

优化情绪:排解生气之“毒”;进行“良性暗示”;养生之首即常欲小劳,但莫大疲。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

有舍方有得:生命不能太负重,只有学会放下,才能轻装上阵。我们往往只看见一些有形的东西,其实,那些无形的东西的负担更重。放下心理层面的负担,才能走进无我的境界,也才能渐入幸福的佳境。

我是一个多愁善感、内心脆弱敏感之人。由于工作、生活方面的原因,身上一直背着很重的轭,很少面带笑容。有时感觉活着也挺受罪。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候,还比较阳光,但是一旦回到生活中,就常常无端的忧郁、压抑。

读完《做一个幸福教师》这本书后,我被陶老师豁达乐观情绪感染,特别是他两次放弃到手的评教授职称一事,让我深有感悟。鲁迅先生有诗云:“相逢一笑泯恩仇”。我想在这些大师们的指引下,无论面对多么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我也会保持一颗淡泊的心,有一份心平气和的心情和远离浮躁的心境。

久久凝视着封面上陶先生的笑容,那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平和、淡定、超然、幸福。不是修炼到一定的境界,无论怎么摆姿做态,怕是远不会有如此自然的音容笑貌。

陶先生确实是一位可敬之人。然而我的拙笔又怎样抒写出我感受的万千之一……

好在,我一个假期都处在一种陶陶然的快乐之中,这种少有的幸福之感,怕多半是受了陶先生的影响。不记得是哪位高人说过一句,能打动你心灵的书一定是好书。无疑的,陶先生的这本书值得每位教师去读。我敢保证,读了也决不会后悔。

现今社会,人们的经济收入越来越多了,但幸福指数越来越少了。

特别是教师,受诸多方面的有形无形的压力,身体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哪有幸福可言?但是如果能按陶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书中所写的方法去持之以恒地实践:坚持诵记经典,让经典浸润我们的灵魂,努力提升我们做人的境界。生活中讲究内在和谐,优化情绪,事业上充满自信,发展自我,那么我们每位教师也完全可以成为幸福的教师。

感谢博学、方正、励志做学问的陶继新老师,感谢《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及时给我心灵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我读书指名了方向,也让我有勇气做我想做的事情。更让我懂得如何在教书育人的时候做一个堂堂正正大写的“人”!

更感谢让我们能看到此书的学校领导,是他们的先见之明,才让我们有机会再饱吃一顿文化大餐,这样的大餐无疑是滋养我们灵魂的精神大餐。这样的大餐多多亦善!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做一个最好的你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