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读后感400字 > 地图 > 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4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2 来源:互联网

《主角》读后感400字。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中外经典名著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主角》读后感4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花了20个小时一口气把新近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主角》看完了。

我认为比我以前读过的部分茅奖作品要好,当然和《平凡的世界》比,还是差得很远。《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用生命写出来的。而这个作品其实也是只是比其他快餐文化的作品打磨的时间长一些。这部小说,应该说是我近期所读小说,最精彩,最接地气的一部。读的期间,也流过几次泪,为主人公的成长,为亲情,为友情 。

后边的评论也好多,我看了好多,觉得人家的评论都很好。

这部小说,有好多人物塑造是模仿了《平凡的世界》的。比如秦八娃的婆姨是豆腐西施,就是模仿诗人贾冰的老婆,土耳其人,一个卖羊杂碎的婆姨。比如忆秦娥的第一任丈夫是 模仿了田润叶的丈夫李向前。忆秦娥的第二任丈夫,石怀玉,其实是个大败笔,有点画蛇添足,就不该出现这么个人,这个人其实是模仿了《月来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 ,爱艺术胜过一切。 还有忆秦娥的儿子是模仿了余秋雨的《门孔》里的阿三阿四 。

好像还有些情节,能在其他小说里找到踪迹。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主角》读后感1500字-欠的总会还


根据朋友推荐,看了陈彦写的《主角》,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字数挺多能把那么长篇章剧情,人物个性都描写细致挺不容易了。前几章看下来写作手笔和气势和那些历经历史沉淀的大家比如严歌苓的文字有点类似和韵味。

但是看着看着就缺失了厚重,前半部分还是写的很细腻深刻的,后面开始就浮了结构细节等等都不够了。尤其是后面有些为了交代清楚人物心理和活动细节有点拉杂,太多刻意安排,比如以孩子内心独白一个章节,比如以竞争对手内心活动为一章的描写,看似把人物心理交代得很清楚,其实有些过于清楚了反倒显得不够深邃,作者不是很善于通过事情,语言描写非主角的人物内心和性格。很像现在网络流行的连载剧一样的番外,这样感觉拉低了一些矛盾文学奖的层次了。

隔了半个月,很多东西想不起来了,感触最深的还是关于人,关于管理体制。我从一本写人物,写时代写艺术人生的书里,看到了管理,也说明我另辟蹊径。主角的名字叫啥差点忘了,忆秦娥,艺名。讲述了一个艺人的成长,经历的艰辛,别人的帮助,众多的伯乐,以及牺牲,牺牲了自己的家庭,未尽到为人母为人子女的责任。里面还讲述了为艺术而活的舅舅,不管是在监狱在什么情况下都很专注的敲鼓,为了敲鼓忘记一切也只追求敲鼓和秦腔的完美呈现。也可以看到,世间轮回,经典的东西永远经典,比如开始唱秦腔,一阵子唱革命样板戏不允许再排秦腔这种经典的戏曲,一直到十来年运动结束,革命样板戏没落,发现一代演员都丢失了传统戏曲唱念做打的基本功,忆秦娥在正需要学习的时候没有科班学习样板戏的机会,有的是勤奋,吃苦耐劳和好嗓子以及心思端正,所以被几个老艺人联合培养了。那时候人的目标就是熬,干什么都是闹一阵,闹一阵之后过去了,一切就会好起来或者不再坏下去。放到现在是不是也一样,不过从闹各种斗争活动转化为各种经济活动。那时候的口头禅是,忍着忍着,过一阵子就好了。这是通俗的人生哲理,很多感情,很多事情,很多磨难,都是忍着忍着习惯了,改善了也就好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忆秦娥出名之后,在一个集体大锅饭的剧团里,主角戏份高,拿得工资和配角以及龙套一个薪水,并且因为演的多特别容易出现演出失误,有一个人专门记录失误的,往往主角还被扣了更多的钱。忆秦娥是以瓜的内心出现的,别人争抢主角,她沉浸在能活下去,能吃饱有工资领,还能看孩子的生活里,一点也不羡慕,谁爱当主角谁去当好了,反正当不当主角都是那么多钱,她演出最累,每次白蛇包头武戏结束她都吐的天昏地暗。但是她的瓜也让她内心单纯的去品味戏曲,练功夫,人物表现都拿捏的最好,天生就是一个主角的材料,心思不够八面玲珑反倒让她在专业上独树一帜。但是剧团的管理又造成她挑了大梁相当于养活了全剧组的人,拿着最低的工资,不改革这种体制怎么能激发人的创造性呢?连忆秦娥都并不想演戏了。后面剧团改组,各自寻找出路下海她才真正的靠着自己的才艺养活了一家子人。那时候的管理忽略了人性,干与不干一个样,干的好不好还是一个样。结果大家都不爱干最终是大家一起被淘汰剧团拍不出戏,没有演出,演出没有观众,不过多久市场自然淘汰。由此想到我们办公室,上班有唱戏的,聊天的,也有工作的,拿得工资差不多,奖金都是一个月,如果唱戏的工资高的话她奖金都还更高,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吭哧吭哧的干活?凭借着一腔热血?人都是学好不容易,学坏特别简单,如果都这样对比那么将来我们大家一起走向灭亡走向解散。但是现在没有人去管这些。因为有更差的典型大家都还觉得自己的违规是那么的高风亮节,因为永远有一个更差的在那边。

另外想到任正非写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的时候,一放面关注公司退休员工问题,同时也不能让退休员工的高福利拖死公司,这是一个企业发展不能意气用事,只考虑情感,贡献而不考虑现有价值。如果现在员工的积极性不能被激发,不能去创造,老的退休员工之前创造过价值的员工的福利并不能保障。公司不能没有人情味也不能是福利院,原来有贡献并不能享终生,世上并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难道之前的五年做了很多订单,有了很多销售额,后面五年可以闲着被当祖宗供着吗?人不能寻找自己当下的价值,就是虚无。

《野火》读后感400字


当打出读后感三个字的时候,真的不敢写下去,因为我还未读完野火的所有篇目,还有就是读这样一本有三十周年纪念版的书真的不知该有些什么感受。第一次发关于它的推荐用了犀利两个,这一次却不知该用什么来形容它。在我读过龙应台的《目送》《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一封信》两本书的时候根本想不到她会写出这样一本犀利的书籍,也因为对她还不是很了解,野火让我想重新认识她。不是因为什么,只是因为她的笔是那样的犀利而又温暖。

一下笔就会觉得自己写的没深意,没多少意义。所以感觉停笔好久,不敢写下去。因为自己了解知道的东西太少了。也因为看过野火后,开始以自己以前所思考的简单问题感到耻辱,自己所思考的表面化了。自己深知自己没有资格对这本书有很多的评价。只能简单的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一本很有深意,很有独特见解,很犀利的书。很多的问题我未曾思考过,因为我就是在这样一种模式长大的娃,只有按一种方式去成长,而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这个问题。

《一九八四》读后感400字


《一九八四》读后感400字:

整本书十分压抑,令人深陷其中。我们不过是陷入泥泞却不自知的蚂蚁,我们以为的泥泞,其实是深渊。历史是无数巨大的齿轮,真相与谎言夹杂着传动,转啊转,转啊转......

我们,是像《一九八四》里的群众一样,只对细枝末节感到不满,还是会跳出重围,审视这个世界?说到底,还是我们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的问题。

我们比较能接受残酷的真相,还是比较能接受精美的谎言?是先看到后相信,还是先相信后看到?我们比较想要这样子生活,还是那样子生活?我们所追求的仅仅是快乐吗,还是真相?自由?

很多人说《一九八四》是一部令人窒息的恐怖小说,绝望、无助、悲凉。我觉得《一九八四》更像是一瓢冷水,泼得我们清醒。我们想要脱口而出---“这个时代好过那个时代”,却有隐隐约约觉得哪里有些不妥。

真相易碎。避开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不谈。我们会发现,逛过了别人所处的世界,会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看到了那个世界人们的空洞和了无生趣,想要让自己活得真实一些,丰富一些。如此便好。作者:文婷学长

《冥想》读后感400字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期冥想课程,老师推荐了这本【冥想】,作者是斯瓦米.拉玛,20世纪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瑜伽大师之一。过去对于冥想只有肤浅的认识,也零星上过线下的几节烛光冥想课,看过本书,对于冥想有了较多的认识,开始在生活中引入冥想,时间不定,大多在清晨,坚持10到50分钟不一。

《冥想》一书是一本学习冥想的实用小册子,它不但详细介绍了冥想,还从方法上给予具体指导,尤其对于像我一样初涉冥想领域的冥想小白,从准备工作,到冥想的姿势,以及冥想的意念,曼陀罗,都有详细的介绍。过去以为冥想只要找个舒适的地方,摆个舒适的体位就可以了,没有想到,冥想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非常的细致,大师讲解的步骤分明,对于坐姿有详细的介绍,看过本书以后,我认为适合自己的坐姿就是最好的,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坐姿,冥想中的呼吸练习,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每一个想深入练习冥想的瑜伽人,这本书即是一本入门书,也是一本实用小册子,也没有高深的理论,通俗易懂易操作,值得推荐。

相信《《主角》读后感4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后感4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