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啊哈原来如此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啊哈原来如此读后感1000字

啊哈原来如此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2 来源:互联网

《啊哈!原来如此》读后感500字。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中外经典名著就很有必要。在我们认真读完一部中外经典名著后,总会在其中品出不一样的思想。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所看的书籍写一份读书笔记。那么,你都看过哪些中外经典名著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啊哈!原来如此》读后感500字,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今天,我读完了马丁加德纳这位享誉世界的趣味数学大师的《啊哈!原来如此》。这本书涵盖了逻辑、数、几何学、概率、统计、时间这么多的方面。而我觉得最有趣的是关于数的一个问题:困惑的汽车司机

一辆满载着40个男孩的巴士,正准备驶向他们他们的营地,另一辆满载着40个女孩的巴士,也准备开往同一个营地。在开车前,两位司机去喝了杯咖啡。在他们喝咖啡的时候,10个男孩从他们的车上下来了,溜进了女孩的车里。当载女孩汽车的司机回来的时候,他发现车上多了一些乘客。司机说:好啦,现在不要嬉闹游戏了!这辆车上只能乘坐40个人,所以需要有10个人下车,快一点!10个人从车上下去,上了男孩的那辆车,坐在了10个空位上。(这10个人有男孩也有女孩。)然后,这两辆车,每一辆都载着40名乘客驶向他们的营地。过了一会儿,载女孩车的司机在想:嗯,我确定我这辆车上有一些男孩,也有一些女孩上了男孩的车。我想知道那一辆车里搭错车的人比较多呢?这个问题的结果令人难以置信,不管那10个回到男孩车上的乘客性别如何,这两辆车上的异性人数总是相同。为什么呢?假设4个男孩留在女孩的车上,那么男孩的车上就会留下4个空位,而这4个空位就需要4个女孩来补上了。是不是很有趣?

如果你也想了解更多的悖论、谜题,欢迎你也来读读这本《啊哈!原来如此》。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少年的你,如此美丽》读后感2000字


《少年的你,如此美丽》读后感2000字:

“北望今心,陈年不移。有人说,爱是藏不住的,闭上嘴巴,眼睛也会说出来。”

《少年的你,如此美丽》,玖月晞的一部作品。这文在我网盘躺得够久了。2016年9月18日收藏,2018年5月24号我才看。只因突然重温《因为风就在那里》。

说回来,文风一开始就很压抑,对于刚重温完骆老板和周瑶小朋友的美好爱情故事(《因为风就在那里》)的我来说,略难以接受。然而,越看越压抑。百度百科定义是一篇悬疑文,是从后半部分开始。

还是先简单介绍一下这部作品,前半部分主要是男主北野与女主陈念相识,到北野成为陈念守护者这身份的转变。陈念出于某种原因受女同学魏莱欺凌,作为混混的北野因陈念救过他,而且出于某种情绪(归根到底它还是一部言情小说)守护着陈念。

而魏莱后来死了,陈念在魏莱死前见过她,并捅了她一刀,但未致死。魏莱的死是“雨衣人”——强奸惯犯兼北野发小所致。这名发小还跟北野说,如果魏莱的死被发现,就嫁祸给女主。当然他是不知道北野和女主的关系才跟北野说。北野怕陈念受牵连而毁了前程,而自己伪装成“雨衣人”。当然,结局是好的,算是吧......北野被判7年有期徒刑,陈念被教育,最后则到北京学法律。

整部作品时间跨度就高三下学期,而且校园暴力这个题材也并不新奇,但这个故事很深刻。

.女主陈念遭受同学的威胁、欺负,但在放学路上却对同样被同学欺负的男主出手相助,下场可想而之。也恰因此命运将两人牵扯在一起。两个人都成为彼此生活中的温暖,相互守护,相互救赎。

在警察对施暴者教育不理想的情况下,尽管他们不相信警察,但他们仍相信真、相信美、相信善。他们没有办法原谅施暴者,但他们仍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仍对生活充满着希望。这,我也认为是女主考上大学选择学法的原因。

虽然法律没有保护好脆弱的他们,人民的守护者警察仍对同龄施暴者存保护之心,但他们因为彼此,而期待着新生,期待着未来。

在后半段中,警察郑易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能是作者的原因,这位警官表现得略为“失真”。

北野为了保护陈念,利用所有指征,将自己“定罪”,说魏莱是他杀的,让陈念撑着不露出破绽。而郑易坚信自己的直觉,认为北野在撒谎。读书笔记也因他的这点坚持,拯救了北野和陈念。作者在后话中也说到,这样的警官让人觉得不真实,但不能否认现实中有这样的警察存在。虽然“警察”这个职业给人的印象是不作为,人证、物证全了就结案,不去深究。

确实很多警察是这样,但也有很多不是这样。觉得蹊跷的、有疑点而翻案的警察也有。文中的警官郑易也说到,如果在校园暴力发生之始,对施暴者给予足够高的重视和精力,是不是后来的一切(魏莱的死、北野杀“雨衣人”并抗下所有罪名)都不会发生。

或许是,或许不是。

其实很多色事情不都是这个道理吗?在事情没有向更恶劣的方向发展前,我们对这种矛头或者预想予以足够高的重视和精力,是不是就不会出现我们不想见到的结局。

然而事实往往是,只有出现了严重的后果是,我们才会予以足够的重视和精力。

校园暴力不罕见,我也只能说有幸,只存在于身边的故事。幸于因家人,能进入学风较好的学校,学校也对这种事情足够的重视。不知身边听闻那些被害者是否能得到足够的安慰,走出阴影。

文中的女主是选择了遗忘而非原谅,岁月带走了她的悲伤,留给她那段年少被少年守护的美好。真正的释怀也不过如此了。

不执著过去,只期望未来。

过去的自己也总执着于过去,遗憾于过去的时光。现在只展望未来。

前几天还和小吴同学夜倾情,小吴同学找到两份工作都做了2天就走了,直感叹今年可能都找不到工作,早知道去考个教师证,现在也不会这么烦。然后逐步铺开4年如何如何颓,怎么就看不起教师证。

我也顺带附和了几句。但是都过去的日子为什么要用现在的时间去回味。想做就去做,立足于当下永远不晚。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了。

曾几何时,我也是个缠着别人抱怨生活的青年。不过几年,反倒是我成了别人的心灵开导分析师。

番外里,作者也借女主的角度表达了一些对法律的想法。

女主的授课老师说法律是给人希望的,而不是给犯罪者绝望的。女主就此产生了质疑,为什么要给犯罪人希望,却给受害者绝望?

是啊,给了犯罪者希望不就代表给受害者绝望吗?特别对于未成年犯罪者,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总觉得对孩子不该用法律去苛责他们,他们还是孩子,还可以教育。

也如郑警官说,作为孩子的他们还具有可塑性,可以从因一时邪念而犯罪的误途上撤回来。

但从另一方面,这一宽容对于同样未成年的受害者而言,施暴者的存在即阴暗。一旦施暴者不知悔改,将给受害者带来一而再的伤害。

这个时候,我们还能说法律给人希望吗?当作为脆弱的受害者的他们,不再相信警察,不再相信老师,不再相信这个社会,此时的法律则变成一把无形的“杀人”利器。作者:今莫

《真爱让我如此幸福》读后感200字


在全世界,安徒生童话的阅知率仅次于《圣经》。安徒生童话的许多故事和形象,常常成为我们谈话中的代名词。然而,我们知道安徒生的童话,却不太了解他的童年,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成为现代童话的奠基人,也不曾想到他为童话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因而当我收到一本安徒生自传时,我就一口气读了下来,又一次因为安徒生而深深地感动了。
《真爱让我如此幸福》这本书的译笔流畅,书中洋溢着诗情和幽默,又包裹着忧伤,这同我从前读到的安徒生童话的文风很相近。安徒生在这本书的开头说:我的一生是一部美丽的童话,童话的情节曲折动人,主人公幸福无比。但读完这本书后我知道,这是用高尚的忧伤和爱心凝成的一句话,实际上,安徒生的一生充满着艰辛和磨难,只不过他更喜欢把艰辛中的美丽成分展示在读者面前。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安徒生1805年出生在丹麦欧登塞的一间矮小破旧的平房里,父亲是个鞋匠,父亲早逝后,母亲不得不出门洗衣挣钱养活儿子,后来又不得不改嫁。童年的安徒生瘦得很难看,常常拖着木屐出门。尽管如此,作者在这本自传中却更喜欢描写生活中的快乐,比如,他父亲常常花一整天的时间替他做玩具和图画,夜晚父亲还常常为家人朗读拉封丹的作品、《天方夜谭》或者别的什么故事,在夏天,几乎每个星期天父亲都要带安徒生到树林散步。对于大人来说,这也许是苦中作乐,但对于安徒生来说,那时候的快乐却奠定了他一生的爱心和坚忍性格。
14岁的时候,安徒生只身前往首都哥本哈根谋生、闯荡。他从一个城市跑到另一个城市,在欧洲各地周游、奔波。安徒生最初想当一名演员,没有成功,后来就当作家,写诗,写小说,写剧本,写童话。现在看来,安徒生的作品以童话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但在安徒生自己看来,其他作品和童话一样都是他心爱的儿子,他不仅在乎童话是否被人接受,也在乎其他作品是否被人接受,他尤其渴望自己的作品能为祖国所接受,评论界和普通读者的每一次小小的鼓励都让他无比感激。事实上,当时安徒生的作品常常是在国外比在国内赢得更多的赞誉,包括海涅、大仲马、雨果、格林兄弟、狄更斯等作家给予他的赞誉,而批评,国内很多,国外几乎没有,有的作品甚至是先在国外获得声誉再在国内取得成功。30岁的时候,安徒生的第一本童话集出版,国内评论界却很不客气地对此表示遗憾,说他的小说《即兴诗人》刚刚为他点燃了一星希望,大家以为他从此可能写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来,没想到他又恢复了自己的孩子气,评论家们恳求他不要再把时间浪费在这些童话上。顶着这样的压力,安徒生坚持认为自己的才华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出发点,并坚持写作童话,待到他的第三本童话集出版时,他终于因为其中的《海的女儿》作品而受到普遍的瞩目,乃至于人们逐渐接受了这样的事实:每年的圣诞树上都不能没有安徒生的童话集。
读完安徒生的自传,不免有些感慨,安徒生是第一个赢得世界声誉的北欧作家,光凭这一点,他就应该受到更高的待遇。在我们的外国文学教科书上花大篇幅介绍的作家中,有几个能像安徒生那样在儿童和成人当中被广泛阅读并受到爱戴呢?

《少年的你,如此美丽》读后感600字


这本书有很多值得去说的地方。

一.不去校园暴力,不漠视校园暴力

文中的女主被牵扯到一桩校园欺凌案中,警察对施暴者的教育并不理想,陈念在不止一次被人报复,被人尾随,被人玷污,被人拳打脚踢后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由此,校园暴力的危害就可想而知了,很多有被校园暴力的人的一辈子都处在一片阴霾之中。

在那一桩校园欺凌案中的受害人跳楼自杀,临死前的最后的话是:魏莱她们,在欺负我,你们看不到吗?你们看不到吗?为什么不做点什么?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

如果在校园暴力发生之始,警方和学校对施暴者给予足够高的重视和精力,后来的一切(魏莱的死、北野杀雨衣人并抗下所有罪名)或许都不会发生。

所以,我们不去做欺凌的事,也要做不漠视的人,重视校园欺凌,这并不是一件小事。

二.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这是王尔德的一句话,也是书中出现的一句话。是说我们都在这个看似有些残酷的现实社会中生存,但仍有人怀抱梦想。王尔德想表达的是希望,不管生处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要心怀希望。

在警察对施暴者教育不理想的情况下,尽管他们不相信警察,但他们仍相信真、相信美、相信善。他们没有办法原谅施暴者,但他们仍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仍对生活充满着希望。

虽然法律没有保护好脆弱的他们,人民的守护者警察仍对同龄施暴者存保护之心,但他们仍期待着新生,期待着未来。

我们也应该像书中人物那般,期待新生,期待未来,充满希望,不惧将来。

北京九中分校2018级9班

《原来你还在这里》读后感1000字


他们从认识以来就不断地在重复这样一段话:

程铮,放开。

我不放。

可是他真正放开她,她比什么都疼。

题记

程铮因为苏韵锦的一个眼神而对她念念至今,可惜那眼神只是他一人的错觉,甚至韵锦强忍羞涩回头去瞪那群在洗手间门口七嘴八舌的男生们也只是因为错感被羞辱,出离愤怒的怒视。可就是这一眼,改变了两个人的一生。

程铮一直在追,韵锦却总在逃。她觉得,灰姑娘穿上水晶鞋,人们记得的只是灰姑娘的幸运,却没有人问她愿不愿意。韵锦无疑就是那个灰姑娘,来自市郊的小县城不说,家里也因给爸爸治病欠下了一屁股债;而程铮一定是那个王子,家里有钱有权,人长得又帅学习又好。她才不想和程铮这样的王子在一起,韵锦这个灰姑娘想要的,只是做一个爱她的渔夫的公主。

王子一心一意的追求灰姑娘,而灰姑娘虽竭力找寻渔夫,却抵挡不住王子的诱惑。一场非典成全韵锦和程铮的爱情,灰姑娘终于肯穿上了水晶鞋,跟随王子回宫。

王子和灰姑娘在一起因为爱,可是他们忘记了,相爱容易相处难。程铮的爱是铺天盖地的潮水,缠着你粘着你无时无刻不围着你;韵锦却是喜欢独立的人。程铮喜动;韵锦爱静。于是漫天的争吵扑面而至,直到两个人都累了。生活的琐事、迥异的家境、两极的爱好无时无刻不在消耗着两人之间的爱,直至殆尽,再也没有一滴眼泪,只剩分手。

于是,就是四年。

这四年里,灰姑娘找到了她的骄傲,她的独立,职场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说她值得她的位置。可她的爱人,甚至爱人的能力,早在四年前就彻底消失了。更可笑的是,她的爱人,曾经的恋人,就用那么薄凉的语气,带着些许自嘲,说她从来就没爱过他,说我们分手吧。

四年后最俗套的相遇,客套的话语,相敬如宾的语气。直到韵锦毫不留情的和他分享着只属于他们两人的痛当年分手的时候韵锦怀孕了,可是出了点意外让她从此再也不能有孩子了。

那四年,程铮学会了尊重,以前他的爱只是霸道的占有,现在懂得了平等对待。韵锦虽然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却换来了她爱的人的那句如果注定没有孩子,那就让我们相依为命。我的小妈妈。结局不言而喻。()

苏韵锦是幸运的,每次转身,身后总有那么一个人不离不弃。程铮也是幸运的,用四年的疼痛看清了她的真心很多的时候,我都恨他;可是更多的时候,我爱他。

灰姑娘的幸福其实还是和王子在一起,童话里说的没错。兜兜转转,原来你还在这里。

相信《《啊哈!原来如此》读后感5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啊哈原来如此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