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 > 地图 > 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

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读书笔记之《迎男而上》。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中外经典名著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读过经典名著的人都知道,每个人在读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产生不同的心得体会,为了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对于你来说什么样的书籍才是值得我们阅读的?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读书笔记之《迎男而上》,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男人比女人成熟的晚,死得又比女人早,能有几年是可以清醒理智对话的呀,为什么老是要和他们较真呢?你养的狗狗在家里随地大小便,你会哭的昏天暗地,要丢弃它吗?你家的洗衣机一甩干就哐啷啷乱响,你会和它冷战一个礼拜不说话,等它主动来给你发信息吗?让让他们得了,你把你的糖放到他手上,他就很高兴,努力表现一个礼拜不尿裤子呢。
小弟弟就是一个像警车顶灯一样一直在闪着红光的美女搜索器,在方圆500米之内,不用回头,不用望远镜,它就能迅速锁定目标,这就是男人的神秘力量!男人听小弟弟的话,它是男人的第二重人格,它占据上风的时候,就是要和美女睡觉,什么也拦不住它,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所向披靡。它的小弟弟听谁的话呢?美女,一切美女!那你还等什么呢?像美少女战士一样变身吧!征服了小弟弟,就征服了男人。
提要求或拒绝多用问句,多用叠词。不要讲脏话,爆粗口。要学会嗲,但是要恰到好处。大忌:抖腿,抽烟,打响指,拍男人屁股。
性感,可不是穿的少,也不是穿得透。性感可能是和服领里那一段雪白的颈子,也可能是开车时认真的侧影。归根结底,性感就是女性化的装扮,长发,长裙,保持好的身材,保持年轻的容貌,到老也不能放弃自己变成黄脸婆,这就是性感。
风骚学得会吗?风骚的关键词就是温柔,微笑,得体和性感。
温柔就是说话轻声,动作轻盈。对于雄性来说,只有绕指柔才能百炼成钢。微笑是法宝,精于此道的妖精们,对着镜子锻炼自己流泪时如何保持微笑的角度,如何楚楚动人梨花带雨,如何让男人心碎,别说伤害你,就是让他立刻出去卖个肾来哄你开心都可以。
得体,这个是大学问,在外面给足男人面子,不在公共场合和他争吵。男人聊天时少说话,勤沏茶倒水。
嘴巴上服软简直就是全世界最便宜的事好吗?在外面,在兄弟面前,给足他面子。诸如,倒酒,点菜,招呼服务员,给大家递纸巾,少说话,勤布菜。适时照顾每一个人。做到这些,你会迅速在男配们心中树立起贤惠可爱嫂子的高大形象。不要指望他们夸你,他们不反对你,不会在你一出现他们就无趣地散开,你就已经赢了。
演,不等于欺骗,不要和幸福讨价还价。只要不伤害到别人,心机,技巧都无须避讳。轻度使诈并不代表出卖灵魂。又甜又嗲的女孩在多数时候更受欢迎这是不争的事实,最可笑的是有的女孩认为又甜又嗲是自毁身价,是讨好男人,是腹黑。且不说这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心理,单纯从随意揣度和评判他人角度分析,其实这是一种更大的腹黑。我总是固执地认为,只有对现实彻底绝望的女子才会选择彻底刚烈,因为在她们的心里已经容不下任何男人,只有被女人无限放大了的自尊。所以,刚烈女子,也不是随便能演的。
当然,追男人讲究的也是平等的关系,一切取决于愿意或者不愿意。如果你觉得男人不配见识你的妩媚,那就好好留着,等到配得上的那个人出现,如果你已经找到那个人,请拿出你与生俱来的演技,加以修炼,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男人这么容易对付。
男人怕麻烦超过怕死。
不论社会朝哪个方向发展,我总是相信,好的感情都是温和平淡的。几句温柔体贴的话语,日常生活的关照并不会降低女生的存在感,颐指气使是最缺乏教养的表现,不要因为他为了看场球赛不陪你逛街而大发牢骚,也不要因为他多看了某个美女几眼就怒气冲冲地摔包走人,在我看来,这是自贬身价,你说呢?
知性优雅不过是锱铢必较,多愁善感,对世界充满戒心比较好听的说法。这样的女生通常自我感觉良好到爆表,因为她们有足够的能力看过足够的书。于是,对这个世界的要求就变得高起来,突如其来的伤感伴随无处不在的挑剔,似乎直白平淡,那就不叫生活。和这样的女生相处,男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累。而累可以作为解释一切的理由。在他看来毫无意义的形式而你却看得无比重要,精神至上主义就是把装B提高到虚无的境界,太过戏剧性的程式迟早会令男人抓狂,不如选一个简单的,毫无压力的,就那样傻傻爱着自己的女人。
上帝把男人设计得过于简单,而把女人设计得又过于复杂。一切的感情问题都是女人自己复杂化。其实更多男人不过是期望一种简单,率性,不受拘束的生活。你不快乐是因为你想要的太多,有皮相有责任有担当还像女神一样供着你,这样的男人即使有,也会因为一句话被你们看穿。
把男人吓跑有三大招:爱的无法自拔,逼婚,和借钱。不要内疚不要害羞,花他的钱要理所当然。你一不好意思,他反而会觉得是不是这钱不该花在你身上。男人在你身上投入的越多,越舍不得离开你。
打个比方,你在家看电视,口渴了,懒得去倒水,对你男友说:去,给我倒杯水,他说你自个儿去,如果你是个善解人意的可爱女孩子,会说,北鼻,你倒的水特别甜,给我倒杯水呗,你媳妇再不喝水就渴死在沙发上了,或者就自个儿起身说,好吧,那你要喝吗?我也给你倒一杯。特别小的事,两个人的感情有增无减。 可轴B就不会这么干,她们会说,你怎么就不能给我倒个水了?做这么点儿事是能累死,还是吃大亏啊?我以后还要给你生孩子呢,我是不是也得重新考虑了。试问,有谁听到这话能高兴呢,而这种吵架是不是完全可以避免呢?
我一向都不认为结婚就是成功,分手就是失败。在一起或者分开除了相爱还有很多很多必然或者偶然因素。一段恋情如果让你学会妥协,宽容,耐心,珍惜,温柔任何一种。只要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就是成功的。姑娘们,孤独是可耻的,大家来恋爱吧!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扩展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五年级一班的姜汝楠。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暑假,我和几位好伙伴去北京旅游。晨曦中,天安门广场犹如母亲炽热的胸襟纳我入怀。面对飘扬的国旗,我的心灵随着母亲的脉搏一起跳动。雄壮的国歌仿佛穿透岁月的风云,我的耳畔暮然响起一位白皙、瘦弱的12岁学生的铿锵豪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学生就是周恩来,一个全民族苦苦追求的答案竟被年幼的周恩来一语点破了。

抚今追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或许现在的我们翅膀还是很稚嫩的,谈不上为国家贡献,谈不上敬业奉献,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践行的敬业精神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漫漫长征路上,在延安的土窑洞中,在山城重庆的阁楼中,甚至在出国访问的飞机上,他都是手不释卷地读啊、写啊……就在逝世前那些日子里,躺在病床上的他也没有终止过学习。让我们在新时代的大道上回眸伟人的足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鸿鹄之志少年时。17岁的毛泽东“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毛主席丰收伟业告诉我们:想成功的人,他已经成功了一半。同学们,时间正翻着书页,让我们立志当早,存高远,踏地应实,行千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爱时就是爱己。人们常说,世界上最公平的是时间。立志为国读书的童第周,一分辛苦一份才的华罗庚,一切有成就的人绝不停留在昨天之中,更不空空等待明天。同学们,请珍惜生命的每一天,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敬爱的老师们兢兢业业教书育人,这就是一种敬业精神;好好学习,为五星红旗增光添彩,这也是莘莘学子的敬业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切从今天开始!此时此刻,在飘扬的五星红旗下,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敬业做代言: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谢谢大家!

指导教师:王瑞枝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原本大学微言》读书笔记1000字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原本大学微言》读书笔记1000字

这句话本出自《大学》,再次在南怀瑾著述的《原本大学微言》里读到,南老用一个历史故事案例给出了通俗易懂的解释。它的意思是说人们容易对亲近和喜爱的人产生偏颇,偏颇就会失去公正清明的判断力,讲述了战国时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赵太后偏爱小儿子长安君,长安君年幼即位,赵太后亲政,秦国趁机入侵,国难当头,赵太后求救齐国,齐国要挟赵太后派遣小儿子做人质方才出兵,大臣们纷纷劝谏顺从齐国,以挽救国家为大局,赵太后为骨肉之情所困,看不清未来也抗拒当下的任何建议。想想看,国没有了,家还会存在吗?赵太后和儿子性命堪忧,哪来的世代为王,永享富贵呢?!

赵太后贵为太后,疼惜孩子的心和天下母亲毫无二致,可这种过度的疼爱反而是伤害,没有为孩子计长远,为孩子计长远的母亲是坚定有方向的。小时候,我的母亲最容不得我们懒惰不事劳动,要么读书学习要么下地干活做家务,不可以偷懒耍滑头。洗衣做饭干农活,懂事起就放手让我们做,女孩子还要学习做针线,她坚信升学可以改变命运,力排众议坚持让我们上学,独自一人担下繁重的田间劳作。

她对家里的5个孩子公平对待,有能力读书的不惜代价培养,读书不成的被送去学了手艺,她常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宁愿让你们现在恨我,也不愿你们长大后抱怨我!这对生活在偏远乡村的母亲而言,内心里该有多大的力量啊!

就是她这种为孩子计长远的做法,给了我们比同龄小伙伴更多的成长机会,每个人都凭着自己的努力和造化选择了对自己而言较好的路,没有母亲,我的命运在未成年前的几次转弯中就是另外的方向了:小学辍学或中学退学,根本不可能有机会接受大学的教育。很多年以来,我曾对母亲的严厉不能释怀,觉得自己最不被关注、不被爱。我外出求学是赌气逃离母亲的无奈之举,求学的路上吃了很多的辛苦,内心里一直和母亲难以亲近,而如今清晰看到:没有母亲就没有我的今天,母亲的爱无法比拟,今生今世无以为报。

再者,有感于触龙的智慧。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危急时刻,触龙主动请缨碰钉子,他先从拉家常开始,慢慢地切入正题,最后成功说服赵太后爽快地答应送小儿子去齐国做人质,一切都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的。触龙先是同理了太后惜子之心,说自己最疼爱小儿子要为他的前程做安排,入情入理得到太后信任,继而表达爱孩子就要为孩子做长远考虑的观点,引起太后的思考,触动太后的内心获得认可。这也是一次非常漂亮的个案咨询,于闲聊中“见缝插针”,击中太后溺爱孩子的情结,继而于悄无声息中帮助太后转化了情结,听起来是那么顺畅自然,水到渠成实现目的。

触龙有过人的胆识和勇气,更主要在于他有一颗细腻的心,他的内心是丰富温柔而坚定的,说出的话有温度有力量,没有强词夺理的说辞,也没有义正辞严的陈述,拉家常又不忘重任在身,在太后面前不卑不亢,牢牢把握谈话的主动权,这些都需要非常的“心在位”方能奏效。否则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加剧了太后的防范,更难打开太后的思想堡垒。触龙作为父亲爱孩子不假,为孩子计长远则不是每个做父母的能想到、做到,如果自己做不到又如何去劝说别人呢?我联想到,作为咨询师如果没有如此高度,又怎能引导来访者呢?作者: 冯冰淑

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作文


····· 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新中国第一个总理周恩来说的。读了这篇课文后,我的心被周恩来总理的读书目的强烈地刺激着。

周恩来总理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话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小学生。他是灵机一动随便说出来的吗?不是。因为周恩来生于1898年,那时正是清朝末年, 中国已经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贫弱不振,强烈地刺激着他的心。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明白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只有国家独立富强了,个人才能有前途。

多么远大的理想啊!正因为周恩来心里装着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所以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今天,中国人不再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欺负,中国正在一步步走向富强,就是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浴血牺牲,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全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还没有读这篇文章前,我的读书目的是很渺小的。自从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才认识到读书不仅为了自己掌握知识,还要为了国家的强大。我也要像周恩来总理一样,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掌握好知识和为国家建设的本领,将来使自己成为一名对国家有所作为的人。

自然选择——《神似祖先》读书笔记(上)


自然选择——《神似祖先》读书笔记(上):

《神似祖先》这本书能够帮助人们,从一种生物演化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我们的世界,思考所见所闻。我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会有一些“恍然大悟”的收获,帮我修正了原本的一些错误认知,也想通了很多过去不曾理解的事情。千百年来,虽然科技生产力的进步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社会运转的规律,但归及本性,人类几乎没有发生过改变。这些本性不仅仅指人性,还可以说一种长期的生物演化所积累下来的生命特性。大概无论人类如何进步,也无法超脱出“生物”的特性,理解这些,也许并不是为了拒绝或者摆脱它,而是坦然地接受,合理地控制。

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因为内容实在过于庞杂,我自己看过一遍后也无法准确概括其要点,所以就主要以摘抄一些觉得有趣或者有启发性的内容,配上一些个人见解,以示介绍。将来有时间一定会再重新看几遍,将内容整理地更加主题分明,条理清晰,还是老规矩,绿色字体表示原文引用,蓝色为个人总结,红色是遗留的问题。

杜尔凯姆:越是进化,物种内部从体质到文化的离散就越大。比如猩猩的头盖骨的最大体积和最小体积相差200立方厘米,而近代成年人的最大头盖骨和最小头盖骨体积相差600-700立方厘米;越是发达的民族,比起落后民族,其内部成员服饰上的差距越大。

这段话的意思是在说生物越是进化,物种内部的差异性或者多样化就会越大吗?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人类社会如果越进步,那么社会分工就会越发多样化,社会的包容性也就会越强,所以人只要有一些较为独特的能力,基本上都能够有施展的空间并且能够获得足以生存下去的回报。也许将来人与人之间的攀比会逐渐的削弱,因为大家有着各自不同的追求和目标,除了必要的竞争以外,每个人都在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奋斗,而不是总是在意别人是不是比自己过的更好。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其实后半句话很容易让人误解,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物竞天择,适者繁衍”。如果从所有的生物本能中选出一种作为最核心最本质的追求的话,大概就是“繁衍”了。可以说,任何一个生物体,它存在的意义就是用尽一切手段,确保自身种族的基因能够一直遗传下去,哪怕是过程中伴随着杀戮、欺骗、抢夺和投机。比如蜉蝣在从幼虫变成成虫之后,是无法进食和代谢的,可以说成虫的一瞬间,这个生命个体就等同于死亡了,但它们还具备着唯一的能力,就是交配繁衍,然后就在一天内死去。而幼虫时期虽然能够一直生存,但没有繁衍能力,如果从逻辑的角度去思考,成虫生存的越久不是越能繁衍更多的后代吗?但大自然用最终用浮游这种生物向我们展示了它的观点:个体的生存不重要,只要能够繁衍下去,哪怕意味着死亡也会一直传承下去。站在人类的同情心上来说,浮游这种生物还真的是挺悲哀的。

与“适者生存”相映的,是我们(或者说是我自己)很容易搞混淆的另一个理论,叫“用进废退”。它是由“拉马克”提出的,大致的意思是:环境会作用给生物,促使生物逐渐适应环境,并且将这种适应的特性遗传下去,代代累积。这听起来有一定道理,但其实有些理想主义情怀。因为“达尔文”的“适者生存”更为的极端和残酷,它无视生物个体的努力和渐变,读书笔记而是认定生物群中的个体,每个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异,而环境会将不适应的个体直接淘汰掉,只有适应的个体可以继续繁衍下去,也许下一代的变异中还有不适应的,那么继续淘汰这些不适应的,保留适应的。这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是否认为环境的变化存在着所谓的“过程”,而个体适应的过程中“努力”是否获得肯定,拉马克认为是,而达尔文认为不是。拉马克的思想更符合我们的人性当中的“自我肯定”,所以更容易被认同;而达尔文也许说的是事实,但却很难被人们普遍接受,很多“成功学”其实借用的也是拉马克的逻辑。当然,我不是否认个体的努力所能带来成功,只是这种努力和成功不具备绝对的因果关系和可复制性。我始终相信人应该努力,尤其是在人类早已摆脱生存的压力,所以在努力上需要有更高的自主性,否则终有一天会被逼着不得不努力,结果该出的力,该流的泪一点都没有少,过程中反而还更多了压力和痛苦,这又何必呢。

其实读到达尔文进化论里的“适者生存”时,我还从另一个角度想到:有时候我们在追求个人进步的时候,会想要通过给自己换一个新环境来完成,然后当自己在新环境下做的不错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好像是进步了的,而且实践上也得到了证明。但现在看来,也许并不是“进步”,只是“适应”了。真正的进步是需要伴随着自身的改变,至少原来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是否得以解答。当然,来到一个新的环境而绕过原本困扰自己的问题,也是一种解决方法,但需要警惕的是:适应了新环境并非就是解决了原本困扰自己的问题,也许问题还在那里,只是你还没有遇上。

而达尔文最后之所以要兼容拉马克“用进废退”的理论,我觉得是他出于对人类的妥协,而并不是学术上的认可。因为推翻上帝已经让他备受煎熬,如果再打碎人性的自尊,否定个体努力的价值,普通人很可能失去生存的信心。支持人们存活的不是“希望”,而是“信念”或者说是“信仰”。“希望”只是证明这件事可行,但其实也是为了支撑“信念”而出现的。作者:胖的锐器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读书笔记之《迎男而上》”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