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关于细节的读后感 > 地图 > 关于细节的读后感

关于细节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9-25 来源:互联网

关于德育的读后感。

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假期时我们观看了作品,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最好我们可以用读后感文章的方式,将阅读中的体验记录成文。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关于德育的读后感”,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我说德育》作者孙学策是我国著名的德育教育专家,多年从事德育研究工作。文章中作者遵循和谐﹑民主﹑人性的教育原则,从多角度谈到了新形势下的德育教育。作为德育教育最前沿的班主任,读了此书收获良多。

一﹑班主任要有“金子观”的摆位

《我说德育》中主要的观点之一就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塑造成国家有用之才。他给每一位班主任的启迪就是:班主任要坚定自己的工作摆位。承认班集体中的每一位同学都是金子,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打造成亮闪闪的金牌。而班主任就是铸金过程中的工匠。能有这样的摆位,需要一种勇气,需要更多的艰苦的付出。承认每一位学生都是可造就的人才,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成功人生,是公平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真谛。“成功塑造每一位学生”,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却是很难做到的。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如人意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何处理即是艺术问题也是工作摆位和心理摆位问题。她要求教师能宽容的接纳同学的失误,同学的不如人意,甚至同学的一次次错误。

二﹑班主任要让学生在“活”和“动”中升华自己

《我说德育》中着重强调了学生活动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管住学生”﹑“规范学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教育的目标之一。听话﹑守纪只是学生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要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提升,使学生在学习﹑身心健康等多方面得以发展,就要求班主任适时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和“动”中升华自己。学校本来就该是充满歌声和欢笑的园地。生活的真﹑善﹑美是学生在“活”和“动”中才能真正体味到的。让学生在激情中学会感激﹑学会生活。每一次活动都会给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带来无尽的启迪。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学生活动中的教育契机,光大学生的美点,弥补学生的盲点。通过无数次活动提升学生素质。

三﹑班主任管理中的大敌——情感有亲疏

《我说德育》中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他要求我们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切不能有情感上的厚薄﹑亲疏。能否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对教师素质的考验。喜爱好学生易,喜爱不如人意的学生难。在应试大棒的指挥下,不冷漠学习差的学生,是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关注差生,让差生在一段时间内提升自己,缩短和他人的距离是教育的真谛。在教学上,让学生低进高出,在学习上让分化后落后的学生追上来,是教育的根本。改变一个学习差的学生,重塑一个“问题生”。使之昂首步入优秀生行列是班主任的天职,也是创建和谐师生关系和和谐校园的前提条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中华德育故事的读后感系列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处理很多的文档文件,我们经常会在网上搜索自己所需要的范文。范文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模板,相信一些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吧!编辑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中华德育故事的读后感》,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中华德育故事的读后感(篇1)

两个小故事中,我记忆犹新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老莱斑衣,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周朝时候,有个老莱子,他不知道他自己姓什么,只知道自己是楚国人。老莱子生性十分孝顺,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用来供养双。老莱子虽已年过七十,但在父母面前,从来不提老这个字,如果张口说老,闭口言老,那父母就会觉得,自己已经走入风烛残年,垂垂老矣了。一个人年过古稀,他的父母少说也有九十几岁了,身体都会比较虚弱,行动不便,甚至老眼昏花。善解人意的老莱子很能体恤父母的心情,为了能够让父母开心,他装出许多活泼可爱的样子,来逗双亲高兴,可以说是用心良苦。他常常穿着色彩斑斓的衣服,装成婴儿的样子,在父母面前又蹦又跳地跳舞。他还在父母面前戏弄小鸟,做出孩儿玩耍的样子,博得父母的欢喜。有时候他挑两桶水,故意将水打翻,弄的衣服湿淋淋的,他就做出小孩啼哭的声音来,他的父母便哈哈哈大笑起来。

老莱子对他的父母十分的孝顺。说到孝顺,我对我的父母也挺孝顺的。记得又一次,妈妈生病了,到了该吃午餐的时候,妈妈偏要下床做饭,我拦着妈妈,说:妈妈,你还是好好休息吧,我去下面条。说完,我立即走向厨房。然后做了两碗面条,把一碗端到了妈妈的床前,说:妈,我做的和你做的还是有差别的,可能不好吃,但凑合吃吧。妈妈笑了笑,说:不好吃也没关系,这是你做的呀。妈妈吃碗面条后睡着了。我想:以前吃完饭,妈妈都会把客厅打扫一下,不如我帮妈妈打扫。说干就干,我立刻拿出扫帚,把客厅扫干净,然后把拖把洗干净,又把客厅拖了一遍。为了不吵醒妈妈,我没有把客厅的电视打开,自己进卧室看书了。

看了中华德育故事,我懂得了如何孝顺父母,我以后一定要像老莱子一样,孝顺父母。

中华德育故事的读后感(篇2)

《中华德育故事》中有这样一句话:信乃立人之根本,人无信无立,守信是一个人素质的根本体现,是人与人交往的准则,言出于心成于声,落地铿锵,唯有这样才能取信于人,立足于世。

我三姑买了一套《中华德育故事》光碟,她说这盘碟很有教育意义,先借给我看。

这盘碟很好看,我想起了一个平时跟我相处很好的同学,这么精彩的碟应该和她一起分享。我告诉了她这件事,她表示很乐意看,于是我就把碟送到了她家里。

过了几周还没还我,因为这盘碟也是借的,也该还了,我不能不讲信用,所以我让她明天带来。第二天她说忘带了,可以理解,可能是偶尔马虎吧。第二次她又忘带了,我还是可以容忍。有句话说得好,事不过三,可是接下来我七次找她要碟,她七次忘带,根本没有把这件事当回事。

后来,在同学们的劝说下,她答应下午把碟还我,就这样她下午终于把碟还给了我。好难啊!我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把东西借给别人。

诚信是相互的,我们要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人!

中华德育故事的读后感(篇3)

中华民族素有着礼仪之邦的美称,有了许多浩如烟海的教育故事,来教育我们,让让我们来传承这个礼仪之邦。我看了《中华德育故事》后,使我受益匪浅

其中,有一则《俞净意公遇灶神》,这则故事讲述的是俞先生既悲惨又幸运的人生。首先,讲述的是俞先生多才博学,考试成绩优异,与同样十余人,组成了文昌社,他们定下了许多的规定:惜字放生,行之有年。俞先生原有五子四字病逝,其第三子,在八岁嬉戏过程中失踪,俞先生疑惑不解,每当大年三十晚,他把信写好,放在灶台上,让灶神转交玉皇大帝,希望大帝改变他的命运。突然在大年三十晚,来了一位来路不明的老人,这位老人谈吐不凡,又了解人物的内心,所以俞先生,认定了他是玉皇大帝派来改变他命运的神仙,经过这位神仙的教导后,俞先生才后悔莫及,所以他改变了许多的恶习,俞先生不到三年他就功成名就,也找回了第三子。

这个故事讲述了俞先生既悲惨又幸运的人生,而下面讲述的是两个小孩之间的故事。

管宁和华歆是一对整天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天,管宁和华歆一起在菜园里锄菜,华歆看到一片金

子,便藏了起来,而管宁却不同,他把金子视瓦石扔了出去。回到家后,管宁把与华歆的席子割开,来教育华歆不要贪财。

中华民族这个礼仪之邦,是时候让我们传承下去了!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一)

两个小故事中,我记忆犹新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老莱斑衣,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周朝时候,有个老莱子,他不知道他自己姓什么,只知道自己是楚国人。老莱子生性十分孝顺,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用来供养双。老莱子虽已年过七十,但在父母面前,从来不提老这个字2020,如果张口说老,闭口言老,那父母就会觉得,自己已经走入风烛残年,垂垂老矣了。一个人年过古稀,他的父母少说也有九十几岁了,身体都会比较虚弱,行动不便,甚至老眼昏花。善解人意的老莱子很能体恤父母的心情,为了能够让父母开心,他装出许多活泼可爱的样子,来逗双亲高兴,可以说是用心良苦。他常常穿着色彩斑斓的衣服,装成婴儿的样子,在父母面前又蹦又跳地跳舞。他还在父母面前戏弄小鸟,做出孩儿玩耍的样子,博得父母的欢喜。有时候他挑两桶水,故意将水打翻,弄的衣服湿淋淋的,他就做出小孩啼哭的声音来,他的父母便哈哈哈大笑起来。

老莱子对他的父母十分的孝顺。说到孝顺,我对我的父母也挺孝顺的。记得又一次,妈妈生病了,到了该吃午餐的时候,妈妈偏要下床做饭,我拦着妈妈,说:妈妈,你还是好好休息吧,我去下面条。说完,我立即走向厨房。然后做了两碗面条,把一碗端到了妈妈的床前,说:妈,我做的和你做的还是有差别的,可能不好吃,但凑合吃吧。妈妈笑了笑,说:不好吃也没关系,这是你做的呀。妈妈吃碗面条后睡着了。我想:以前吃完饭,妈妈都会把客厅打扫一下,不如我帮妈妈打扫。说干就干,我立刻拿出扫帚,把客厅扫干净,然后把拖把洗干净,又把客厅拖了一遍。为了不吵醒妈妈,我没有把客厅的电视打开,自己进卧室看书了。

看了中华德育故事,我懂得了如何孝顺父母,我以后一定要像老莱子一样,孝顺父母。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二)

中华民族素有着礼仪之邦的美称,有了许多浩如烟海的教育故事,来教育我们,让让我们来传承这个礼仪之邦。我看了《中华德育故事》后,使我受益匪浅

其中,有一则《俞净意公遇灶神》,这则故事讲述的是俞先生既悲惨又幸运的人生。首先,讲述的是俞先生多才博学,考试成绩优异,与同样十余人,组成了文昌社,他们定下了许多的规定:惜字2020放生,行之有年。俞先生原有五子四字2020病逝,其第三子,在八岁嬉戏过程中失踪,俞先生疑惑不解,每当大年三十晚,他把信写好,放在灶台上,让灶神转交玉皇大帝,希望大帝改变他的命运。突然在大年三十晚,来了一位来路不明的老人,这位老人谈吐不凡,又了解人物的内心,所以俞先生,认定了他是玉皇大帝派来改变他命运的神仙,经过这位神仙的教导后,俞先生才后悔莫及,所以他改变了许多的恶习,俞先生不到三年他就功成名就,也找回了第三子。

这个故事讲述了俞先生既悲惨又幸运的人生,而下面讲述的是两个小孩之间的故事。

管宁和华歆是一对整天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天,管宁和华歆一起在菜园里锄菜,华歆看到一片金

子,便藏了起来,而管宁却不同,他把金子视瓦石扔了出去。回到家后,管宁把与华歆的席子割开,来教育华歆不要贪财。

中华民族这个礼仪之邦,是时候让我们传承下去了!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三)

《中华德育故事》中有这样一句话:信乃立人之根本,人无信无立,守信是一个人素质的根本体现,是人与人交往的准则,言出于心成于声,落地铿锵,唯有这样才能取信于人,立足于世。

我三姑买了一套《中华德育故事》光碟,她说这盘碟很有教育意义,先借给我看。

这盘碟很好看,我想起了一个平时跟我相处很好的同学,这么精彩的碟应该和她一起分享。我告诉了她这件事,她表示很乐意看,于是我就把碟送到了她家里。

过了几周还没还我,因为这盘碟也是借的,也该还了,我不能不讲信用,所以我让她明天带来。第二天她说忘带了,可以理解,可能是偶尔马虎吧。第二次她又忘带了,我还是可以容忍。有句话说得好,事不过三,可是接下来我七次找她要碟,她七次忘带,根本没有把这件事当回事。

后来,在同学们的劝说下,她答应下午把碟还我,就这样她下午终于把碟还给了我。好难啊!我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把东西借给别人。

诚信是相互的,我们要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人!

中小学的德育教育读后感


中小学的德育教育读后感

文/胡小青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实效是德育的关键,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站在高处、看在远处、着手小处、干在实处。德育工作应该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以德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如今学校道德教育弱化,应该受到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学校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办法、新措施,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意识,避免德育教育的虚无、浮夸、等形式主义,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程度,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当前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德育地位的弱化和德育目标的单一

面对升学竞争,不少学校重智育轻德育,教师管教不管导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学校一团一队、班级思想教育活动花架子多,内容空洞,学生消极应付,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德育处于战略上重视,战术上忽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尴尬状态,德育地位得不到保障。如今,就存在一种教育现状圈养,用繁重的课业把孩子困在教室内的时候校园和教室就成了饲养场;在那里,教师并不顾及学生的饥饱与口味,而是实时定量地喂食。根据课程表规定的时间,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依照教师的理解,向不同的学生教授同样的知识。

以往的学校德育目标往往缺少明显的层次和梯度,小学生时常进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教育目标的单一导致思想品德教育的空洞说教和教育效果的苍白无力。

峻、德育主体的缺失和德育内容的刻板

与学业教育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相反,思想品德教育恰恰喜欢把学生当作道德知识的接受器,学生没有情感诉求,也没有自主建构。德育内容应该回归凡人生活,贴近凡人现实,即充分重视多元共存的社会中普通人的思想状态,而以往的德育习惯于用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来进行正面教育,或用典型的反面人物来进行反面教育,即习惯于用超人和坏人来教育学生。这样的德育内容往往远离学生的生活。学校德育应该拉近学生与凡人的距离,培养他们对多样化的尊重和开放与宽容的心态,培养他们自主判断与自主选择的能力。

三、德育评价的空泛和德育网络的松散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仍缺少可一操一作一性一强的评价机制,从而导致对德育工作的评估流于形式或干脆以智育代德育,一俊遮百丑。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应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家庭育人和社会环境育人的三维统一,努力增强教育的实效。而有的学校与家长相互埋怨,相互推诿,与社区不相往来,不通力协作,这也是德育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小学德育存在的以上问题,为了让德育落到实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工作:

一、提高教师素养,注重言传身教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启迪与帮助,并非仅仅限于课堂上,也不只是书本里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言传身教,即对学生的影响力是终身的,也是难以估量的。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就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一操一,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首先,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其次,教师应和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敞开、彼此接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有着人格碰撞与一精一神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即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峻、抓好课堂教育,注重学科与德育的整合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可采取以美辅德的方法。遵循德、智、体、美、劳五育相辅相承的客观规律,寓美育于各科教学和活动之中,与其它各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这样就可以形成合力,发挥以美辅德的功能。一是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音乐教学应根据学生模仿力强的特点,注意寓思想教育于唱、游之中。在歌词乐曲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美术教学立足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把绘画和手工制作结合起来,使教材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到活动,由浅人深,形成系列;体育课教师可以通过健身一操一等人一体运动,让学生获得自我满足的运动美感,使学生在欣赏美的旋律和动作的同时,逐步形成创造运动美的能力。另外体育教学中多开展竞赛,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行为规范等良好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审美情一操一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是使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品质。如语文学科不仅使学生从一篇篇课文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而且在审美观上初步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注重这种启迪和培养,可进一步使学生知道什么东西应该赞美、效仿,什么东西应该憎恨、鄙视。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发挥课文中形象的感染作用。使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品质。三是开展各种活动,而活动的过程可成为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认识,启迪心灵的过程,为学生把知转化为行提一供实践机会。因此必须重视活动的传统一性一、时代一性一、趣味一性一、服务一性一和社会实践一性一。让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挖掘素材,表现自我。如低年级学生可开展寻找校园内的美,中高年级学生开展美在哪里的讨论,让学生懂得只有内在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外表美和心灵美的结合,才是完整的美。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感一性一认识及相应的情感共鸣时,教师应积极引导他们进行一抽一象和概括,把某种情感引入到对道德观念的思考之中,促使他们把感一性一认识上升到理一性一认识,把外部情绪转化为内部的道德体验,做到在明理的基础上激一情,在激一情中渗入明理,理中有情,情中有理。

三、抓好班级这个小集体的德育工作,营造扬善抑恶的德育氛围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组织实施的基本单位。因此,抓好班级这个小集体的德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远大的影响力量。在一个富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班集体中,每个学生不仅受到其他个别学生的影响,而且受到群体及其特一性一的影响。置身于其中的学生会感受到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例如在一个以勤学上进为主导风气的班级里,一个懒散的孩子会感到与环境格格不入;在一个充满友一爱一互助气氛的集体里,一个任一性一自私的学生会感到孤立、受谴责、没人理。因此努力把德育目标所确定的各项要求变成为班集体的共同意志,变成占有主导地位的风气和传统,是通过集体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前提。

四、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学校一精一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教育学生的隐一性一课堂,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净化校园环境要从学校宣传媒体、绿化美化工程、校园环境卫生建设抓起,使学生置身于一个优美、文明、整洁、有序的环境中。整洁、优美富于教育一性一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一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而且可以对学生思想品德乃至个一性一的形成起着积极的影响。同时校园环境建设和管理本身就蕴含一着大量的德育潜能。

读《德育》的“王羲之练字”有感



每当我打开一本新书,阅读一篇好文章,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德育》里的王羲之练字就是这样,它给我启迪,给我力量,催我奋发上进。古时候,有个大书法家,叫王羲之,他成为书法家可不简单哩,他呀,七岁就开始练字啦!他十二岁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爸爸的枕头,感觉里面好像有个方方的东西,他觉得很奇怪,就伸手去把那个方方的东西从那个枕头里掏了出来,却掏出了一本书,是讲古代练字的,于是他叫爸爸教他练字,爸爸说长大了再教,他说再不学就晚了,爸爸被他这句话感动了,就开始教他练字,他的字就一天比一天写得好。他有个书法老师卫夫人,卫夫人叫他把这几天练的字交给她看,卫夫人一看,大吃一惊说:字写得太棒了。于是就拿给大官王策,告诉他王羲之的字要超过她了,将来名声肯定比她高。后来,王羲之到处游历名山,看到了古代大书法家刻在碑上的字,他就用手在衣服上模仿着写,衣服都被他写得破烂不堪,手也被磨得出血。经过长期的苦练,王羲之终于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大书法家。练字是一件小事,但是不刻苦的话,永远练不好。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总是不专心做事,叫学什么都不想学。读完王羲之练字这篇文章以后,让我知道了一句话:学知识,早学比晚学好;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我要学习王羲之刻苦练字的精神,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也相信一定能够成功!

《今天怎样做德育》读后感


《今天怎样做德育》读后感

李昕烨

苏霍姆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扭转尴尬局面,灵活机敏地有效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其实,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总有不少学生的行为不能让教师满意,如果我们把每一件事都当成是对教师权威的挑战,是对教师的不尊重,那么我们就会气急败坏,以致一节课就因一个学生的调皮而以失败结束。可是,如果我们平心静气地看,换位思考,正确处理事情,就不会输掉整堂课。对学生的课堂不良表现提出批评是必要的,但态度和策略很重要,尽量做到事情轻轻地来了,就让它悄悄地走。

一同学违反了课堂纪律我批评了他,并随手用课本拍了他的手,当时他就一副很不服气的样子,我继续讲课,他也装着继续听课。等我回过神来重新审视他时,他是一脸的认真严肃,但从他眼神中我读出这种严肃不是对老师的挑衅,而是充满与老师沟通的渴望!下课后,我们聊了很多,让我更加理解了课堂上被老师批评时他们的心境,理解了他们那个年龄拥有的叛逆心态,也更加走近了他们那一颗颗善良纯洁的心灵,心理学上有这样一句话:一个有自尊感的人,他也是最善于矫正自己行为的人。这次的经历让我更加明白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自尊意识,他们都具有很强的自尊心,都希望得到平等尊重。"尊重是相互的",老师在课堂上处理突发事件时尊重了解学生,多用情,少用气,那么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也会尊重老师,从而达到一种师生和谐、问题解决的双重效果。

在班级里,总会为了鸡毛蒜皮的事而发生争执甚至碰撞的同学,我会给他们讲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钉子数量减少。他发现控制自已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已的脾气的时候,就把出一根钉子,一天天的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的钉子都拔出来了。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了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会令人无法承受。

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已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已看到更完整的天空。听完故事的孩子们总能真诚地握手言和。

遇到班上麻烦制造者,要把握教学的大原则,不要由于个别人的违纪或特特殊情况而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尽量和风细雨地化干戈为玉帛,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有效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是对教师这一能力最好的体现和检验。学生的心灵如同一棵刚发芽的幼苗,非常的脆弱,时刻需要教师予以悉心的呵护。身为人师,我处处站在学生的处境去想,为学生提供"下台"的垫脚石,使学生迅速摆脱尴尬的局面,从容地走下台去。孙云晓教授说"好的关系胜过很多教育".课堂上遇到突发问题是高度考验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和耐心的,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的局面。

有句话说:教师要做一个慈善的"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层出不穷,我们应以"尊重、爱护、理解、体贴学生"的原则来谨慎、恰当地处理,并把焦点尽量转移,反其道而行之,挖掘事件中隐性的闪光点,做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育效果。

总之,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把这意外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当中,在冷场的时候及时调整,在出错的时候重构共建,从而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利用这些突发事件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前提是要有爱心和耐心,切忌急噪。"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要以情感人,心平气和。对不同的学生平等相待,在情感上给予积极的期望。一面多棱镜,在太阳的光辉下可以反射不同的光芒,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它可以是一个引起课堂秩序混乱的一处败笔,它可以是引起师生冲突的导火线,但它也可以为你的教学增添几许意外的生机和活力,可以是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良好时机,课堂突发性事件更像树根,对于智者来说,它即将成为一件艺术品;对于愚者来说它就是树桩、毫无价值。而智与愚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拥有一颗爱心、一颗宽容的心!

今天怎样做德育?我不断在探索,也不断在学习……

现代德育论读后感(优质范文)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蔡元培

更多读后感请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如转载请标注来源!

在仔细阅读班华先生主编的《现代德育论》后,我感触颇深,获益匪浅。该书系统地整理了德育理论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对德育的“主体—发展性”、德育和经济的关系、德育模式、德育网络、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作了全面的理论阐述。本书最后一章《当代外国德育理论与实践》中,探讨了当代几个国家的学校德育,使我深受启发。

20世纪70年代至今,是道德教育理论繁荣时期,经济上的繁荣导致人们价值观的混乱和社会问题的增加,人们逐渐意识到社会责任心和正义感远比技术上的高明更为重要。此时涌现不同学派,在此我想浅谈一下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

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的实质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道德教育领域的衍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在其心理学的研究中结合道德教育实践阐发的一系列教育见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是自我实现,罗杰斯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有机体最基本的需要。如果我们能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那么人的自我实现的趋向就会获得发展。但是,在传统学校的德育过程中,存在着强硬灌输道德理念和机械式训练道德习惯的弊端。这种抑制人性的道德教育环境和氛围,对于实现人本主义所主张的道德教育目的有违背。故此,罗杰斯提出,要把传统的“权威主义的课堂”改变为一种“人道主义的课堂”,达到新民主的学校德育氛围。根据以上,罗杰斯提出创设实现人本主义教育目标的三大条件:真诚、接受和和移情性理解。

“真诚”,即是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应坦诚、真实、内外一致。但在我们的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的形象往往却是拥有至高无上威望的传道受业者,这不利于师生之间亲密关系的形成,违背了我们“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规律。一个与学生没有真诚交流的教师,如何能做到知我心者,师也?所以,我认为,教师应将真实的自我展现出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真挚的师生关系,才能“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接受”,并非完全赞同或不评价。接受是指教师承认学生有独特的思想、情感并给予充分信任和尊重。然而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往往被看做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孩子,学生常常不敢暴露自己的真实情感,是因为怕被老师批评或者是被瞧不起。这对于师生关系融洽相处产生了一种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这也是现代德育过程中的难题。若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多给予学生尊重和关爱,方方面面倾听学生的想法,放下身段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尽努力去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相信德育工作事半功倍。

“移情性理解”,即教师设身处地去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罗杰斯主张教师不要主观地看待、分析、评价学生,对学生要有同情、理解和尊重。对此,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换位思考”。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生,只有如此,师生间才会建立起真正和谐的人际关系,才有可能进行无障碍的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师生间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关系才能形成。

鉴于此,我们在日常的德育工作过程中应该学会主动倾听。对学生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做出积极地反馈,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老师的关心和理解。同时要理解和把我教育过程。德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一个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在真实、自然的课堂气氛中,才能获得师生之间的充分的真正的理解和交流,才能在日常的交往过程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愿我们学先进之理论,借优秀之经验,做成效之事。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

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读后感


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读后感(一)

本书是关于研究"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的专着,全书共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着重从理论的前瞻性宏观引领层面上,分别阐释了教学与德育相割离的现状,教学与德育相融合的客观依据,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的关系,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的操作原则,教师德育素养的提高等五个方面;第二部分主要是结合各学科教师的全程教学,在备课、上课、评课、辅导、命题等多种教学行为中如何具体有效地落实德育,通过理论结合教学实例的深入剖析,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众多鲜活的、富有实效性的和可操作性的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方法和技巧;第三部分,名优学科德育教学实录展示,主要介绍了吉林省部分中小学教师对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的实践探索。读了这本书,让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深刻的体会,下面就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有效指导"中的有效"提问"与"倾听"一节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我想起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是啊,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在我们每天的教学中是大量的,可以说是贯穿在整个课堂中的,可见,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读完本书,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书中对"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给出了建议:一是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是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提问要精心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关键,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难易适度,把握好分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使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其次,提问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随之逐步提高;此外,我们还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指导学生对学生提问,学生对教师发问等提问的多元模式,这些都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

理念是灵魂。让我们多读书、多学习,掌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在其指导下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实践,纠正误区,优化课堂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更加关注学生,关注教学中"人的问题",最终促进教育成效。

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读后感(二)

读了《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一书,从这书中我领悟了一些道理,现在谈一点自己的一点感受:

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有效指导"中的有效"提问"与"倾听"一节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我想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是啊,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在我们每天的教学中是大量的,可以说是贯穿在整个课堂中的,可见,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

读完本书,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书中对"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给出了建议:一是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是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提问要精心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关键,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难易适度,把握好分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使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其次,提问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随之逐步提高;此外,我们还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指导学生对学生提问,学生对教师发问等提问的多元模式,这些都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

理念是灵魂。让我们多读书、多学习,掌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在其指导下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实践,纠正误区,优化课堂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更加关注学生,关注教学中"人的问题",最终促进教育成效。

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读后感(三)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关于"有效教学",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有效"与"教学"两个概念的本来含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有效教学旨在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具体说来,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含五方面的内容。

第一、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要求教师树立"对象意识"与"全人概念",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同时,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第二、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把"效益"简单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第三、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比如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应当从以下方面来完善语文测试:首先,注重语感训练,语文知识的查考尽可能地结合语境来进行;其次,整体测试与局部测试相结合,加强整体测试;再次,单项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加强综合性评价;第四,注重主观式评价与客观式评价相结合,重视主观式评价;最后,努力加强对语言文化积累的考核。

第四、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所追求的价值是什么?"

第五、确立有效教学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需要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按照教学流程,现就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策略作出具体分析。

一、教师角色定位策略

夸美纽斯说:"……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

教师必须铭记"学校为儿童存在,不是儿童为学校存在",教师应该视学生为上帝,以服务者的角色去开展自己的工作。

二、目标陈述策略

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教师陈述自己的教学目标。目标陈述策略具体包括:目标陈述要层级化,目标的层级化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的学习目标;要用学生的语言描述教学目标,使教师的教学目标真正转换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要任务化和问题化。

三、教学组织策略

一名好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策略,只有良好的组织才能够使教学事半功倍。

首先,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培育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之母,兴趣是任何教学的出发点。教学组织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学生零散的好奇心转变为学习兴趣和态度。从内在机制上说,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持续学习,学习没有阻力和阻断,兴趣使学生的欲望和冲动理性化,成为专注的学习态度。

其次,促进教学过程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主要指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营造活跃而轻松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人的创造性和学习效果只有在一种较为自由的状态中才能发生。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能够改变教师"满堂灌"而学生"静听"的教学状态,学生能够在一种充满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力和张力进行学习,其学习欲望与冲动被充分调动起来。

最后,借助学生原有的经验建构知识,使学生获得意义。教学组织的第三大任务就是实现有意义学习。这就要求学习必须使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观念进行同化,使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并在新知识之间也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最终实现把学生的自然力转换成为专家式的能力,使学生在建构知识中获得意义。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背景以及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状况,然后通过教学的设计和资源的提供,使学生能够借助其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学习,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经验和体验的相互作用,要使学生从做中学,实现知行合一。

四、课堂情境设计策略

学生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有赖于学校各方面的条件,有赖于教师教学组织中创设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从某种意义上讲,课程与教学就是学生发展的生态化情景系统。

首先,通过情境的创设,建立师生之间的反思性教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内涵就是指人与人关系的情境。什么样的人际关系状态才有利于教学效果呢?建立反思性教学关系是关键。在这种关系中,教师不要求学生接受教师的权威,相反,教师要求学生延缓对这种权威的不信任,与教师共同参与探究学生正在体验的一切。

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存在对话,学生是教师强有力的质疑者和反抗者。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

其次,创设追求审美与精神的教学情境。如果说反思性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以人境创设带动教境和学境的话,那么,追求审美和精神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的艺境和神境。

从艺境上讲,就是追求教学之美,也就是从情感的投入切入到一种美学的境界,使教学在学生美的享受中获得超出一般的效果。而教学的神境是指教师在忘我的教学状态中使教学出神入化,且如杜威所言:"将我们浸透在学科中,投入进去,压倒我们,湮没之瞬间,清醒过来,运用理性进行反思,达成美学激情与经验反思的交融,是具哲学意蕴的最闪光处。"这是借助理性实现人境、艺境和神境的交融。

《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读后感


《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读后感

从工作到现在,一直都是在从事最普通的任教工作。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是在我看来,只要是教师,就该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时时刻刻不放松对学生的管理。因此在这个假期内,我潜心细读了《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通过学习这些优秀班主任的事迹来丰富自己的经验。

在这本书里,我认识了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窦桂梅,让班级活动成为闪光的珍珠链的丁如许,看到了任小艾的班主任工作艺术,主张用民主培养民主的李镇西,探索班集体建设之路的钱德仁,踏踏实实追求自我教育的蒋自立,还有早已被我们所熟之的不断改变自我、超越自我的魏书生。各位班主任的方法也许不同,但是从《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优秀班主任成功的秘诀爱心、责任、民主和机智。

爱心是本书7位著名班主任成功的第一个共同秘诀。窦桂梅老师说,爱就是教育,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达到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任小艾老师也在本书中提出,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此外,丁如许、钱德仁、蒋自立、魏书生等老师的字里行间,也无不透露出他们所特有的对学生的至真关爱之心。我想,这是一个优秀班主任成功的前提。

对学生高度的责任感是本书几位班主任成功的第二个共同秘诀。窦桂梅老师在书中提出,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我们千万不要在他们生命的最初6年磨灭了他们的天资,这是窦桂梅老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体现。李镇西老师把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作为自己最喜欢的格言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理念追求下,本身就透露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想,这些优秀班主任之所以著名和优秀,这与他们所具有的责任感、使命感敦促下而产生的不断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是分不开的。

班主任工作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是一种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因此,班主任的工作必须体现出民主性的特征,这是本书几位班主任的第三个共同成功秘诀。李镇西老师在本书所写的以民主培养民主一文中提出,教育者充满民主的爱心,必然表现为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并且把自己视为与学生一起在求知道路上探索前进的朋友和同志。没有民主,便没有创造;没有民主的教育,便没有民主的未来。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李镇西老师所推行的班级民主化管理方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用法治取代人治的班级管理思想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此外,任小艾等老师为了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而进行的不懈努力探索、钱德仁老师为探索班集体建设之路所采用的民主化方法以及蒋自立老师值周班长制的施行,无不体现出民主化的班主任工作特色。

教师的教育教学离不开机智,班主任工作尤其如此。在本书这几位优秀班主任的工作实录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他们在这方面相同的成功之处。窦桂梅老师利用春游远足时机,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与素养,是教育机智的体现;丁如许老师通过班级活动珍珠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机智的体现;任小艾老师采用班委会定期轮换制,为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是教育机智的体现;李镇西老师用法治取代人治,通过班级法律规范学生和自己,是教育机智的体现;魏书生老师使所有学生成为副班主任、语文助理教师也是教育机智的体现。班主任教育机智的源头活水来自于这些优秀班主任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才使他们在班主任的工作中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当然,班主任工作的成功要素绝不仅仅限于上述四点,但是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工作者,那么本书7位优秀班主任在他们工作中所体现的四个共同特质是断不能缺少的。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读后感1000字


本书是关于研究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的专著,全书共分为三部分内容。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

读完《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本书,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书中对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给出了建议:一是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是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提问要精心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关键,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难易适度,把握好分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其次,提问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随之逐步提高;此外,我们还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指导学生对学生提问,学生对教师发问等提问的多元模式,这些都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

的确,提问是门学问。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有效指导中的有效提问与倾听一节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我想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是啊,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在我们每天的教学中是大量的,可以说是贯穿在整个课堂中的,可见,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

让我们多读书、多学习,掌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在其指导下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实践,优化课堂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更加关注学生,最终促进教育成效。

最新读后感: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10篇)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观看一本书之后,我们对于作品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通过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读后感是人们从书中得出的一些启发和心得。值得推荐的优秀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最新读后感: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10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篇一)

《程门立雪》讲的是杨时和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到老师家门口时又因老师在睡觉,他俩不敢打扰老师而站立在老师家门前,顶着大雪,等着老师醒来。

读完《程门立雪》的故事后,让我深深地感触到杨时尊敬老师,诚恳求学的精神。爸爸妈妈虽然生养了我们,但是,如果没有老师的辛勤教诲,我们就不懂得道理和文化,就学不到科学知识。我们再学校如果遇见了老师,要恭敬地和老师打招呼,请教完老师要说谢谢,如果老师跟我们说话,要诚实、礼貌的回答。

《程门立雪》让我知道了老师是我们学习文化的领路人,更是我们学习成长的爸爸妈妈。我们一定要尊敬老师,好好学习,用我们的成绩和进步报答老师的教育之恩。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篇二)

一首轻快的乐曲为心情插上翅膀,像蝴蝶一样飞上天空;一幅绚烂的图画为眼睛洗去尘埃,像钻石一样折射出人生的七彩阳光;一本引人入胜的书使头脑踏上想象的旅程,像乘坐时空穿梭机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畅游……

我觉得读书就如同一个科学家去读当代文学作品,一个诗人去读某个考古学家的记录一样,读是因为喜欢,读是源于兴趣,有一句话说的好:"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正是这种兴趣的阅读,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 读书自古以来就存在,莎士比亚也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因刻苦读书而满腹金文,从而成就大业,名芳百世。

匡衡凿壁偷光的事大家都知道 ,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鲁迅人人皆知,他 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这样的事例还有许多,我们也应刻苦学习,鸟欲高飞先展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可以和千年的杰出人物对话;与未来世界的友交心。因为书是文明的基石,书是百姓的知音。它吸收天地精华,汇聚百川灵气。书甚至就像空气,失去它就无法生存。读书是简单的,不管是谁,都可以捧起书本进入阅读的角色;不管在什么地方,你都可以读上几页,置身阅读的境界;不管在什么时候,你都可以以书为伴,享受阅读的快乐。它不仅充盈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更因为它如清风荡涤了我们的思想尘埃,如春风润泽了我们成长的空间。

尼采说,人要常:"散步在别人的知识与灵魂中,""别人的知识与灵魂"从何而来,读书。一行行或华丽或朴素的文字,一则则或清新或感人的故事,都给予我们摇曳多姿的青春与遐想。漫游书中,我会在绿草上仰卧,打滚;会在小河里舒展,畅游;会在青山间静听,歌唱……只要喜欢上了读书,"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咀嚼书籍,足以让我们美丽一生,回味一生。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篇三)

两个小故事中,我记忆犹新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老莱斑衣,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周朝时候,有个老莱子,他不知道他自己姓什么,只知道自己是楚国人。老莱子生性十分孝顺,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用来供养双。老莱子虽已年过七十,但在父母面前,从来不提老这个字,如果张口说老,闭口言老,那父母就会觉得,自己已经走入风烛残年,垂垂老矣了。一个人年过古稀,他的父母少说也有九十几岁了,身体都会比较虚弱,行动不便,甚至老眼昏花。善解人意的老莱子很能体恤父母的心情,为了能够让父母开心,他装出许多活泼可爱的样子,来逗双亲高兴,可以说是用心良苦。他常常穿着色彩斑斓的衣服,装成婴儿的样子,在父母面前又蹦又跳地跳舞。他还在父母面前戏弄小鸟,做出孩儿玩耍的样子,博得父母的欢喜。有时候他挑两桶水,故意将水打翻,弄的衣服湿淋淋的,他就做出小孩啼哭的声音来,他的父母便哈哈哈大笑起来。

老莱子对他的父母十分的孝顺。说到孝顺,我对我的父母也挺孝顺的。记得又一次,妈妈生病了,到了该吃午餐的时候,妈妈偏要下床做饭,我拦着妈妈,说:妈妈,你还是好好休息吧,我去下面条。说完,我立即走向厨房。然后做了两碗面条,把一碗端到了妈妈的床前,说:妈,我做的和你做的还是有差别的,可能不好吃,但凑合吃吧。妈妈笑了笑,说:不好吃也没关系,这是你做的呀。妈妈吃碗面条后睡着了。我想:以前吃完饭,妈妈都会把客厅打扫一下,不如我帮妈妈打扫。说干就干,我立刻拿出扫帚,把客厅扫干净,然后把拖把洗干净,又把客厅拖了一遍。为了不吵醒妈妈,我没有把客厅的电视打开,自己进卧室看书了。

看了中华德育故事,我懂得了如何孝顺父母,我以后一定要像老莱子一样,孝顺父母。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篇四)

中华民族素有着礼仪之邦的美称,有了许多浩如烟海的教育故事,来教育我们,让让我们来传承这个礼仪之邦。我看了《中华德育故事》后,使我受益匪浅

其中,有一则《俞净意公遇灶神》,这则故事讲述的是俞先生既悲惨又幸运的人生。首先,讲述的是俞先生多才博学,考试成绩优异,与同样十余人,组成了文昌社,他们定下了许多的规定:惜字放生,行之有年。俞先生原有五子四字病逝,其第三子,在八岁嬉戏过程中失踪,俞先生疑惑不解,每当大年三十晚,他把信写好,放在灶台上,让灶神转交玉皇大帝,希望大帝改变他的命运。突然在大年三十晚,来了一位来路不明的老人,这位老人谈吐不凡,又了解人物的内心,所以俞先生,认定了他是玉皇大帝派来改变他命运的神仙,经过这位神仙的教导后,俞先生才后悔莫及,所以他改变了许多的恶习,俞先生不到三年他就功成名就,也找回了第三子。

这个故事讲述了俞先生既悲惨又幸运的人生,而下面讲述的是两个小孩之间的故事。

管宁和华歆是一对整天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天,管宁和华歆一起在菜园里锄菜,华歆看到一片金

子,便藏了起来,而管宁却不同,他把金子视瓦石扔了出去。回到家后,管宁把与华歆的席子割开,来教育华歆不要贪财。

中华民族这个礼仪之邦,是时候让我们传承下去了!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篇五)

《中华德育故事》中有这样一句话:信乃立人之根本,人无信无立,守信是一个人素质的根本体现,是人与人交往的准则,言出于心成于声,落地铿锵,唯有这样才能取信于人,立足于世。

我三姑买了一套《中华德育故事》光碟,她说这盘碟很有教育意义,先借给我看。

这盘碟很好看,我想起了一个平时跟我相处很好的同学,这么精彩的碟应该和她一起分享。我告诉了她这件事,她表示很乐意看,于是我就把碟送到了她家里。

过了几周还没还我,因为这盘碟也是借的,也该还了,我不能不讲信用,所以我让她明天带来。第二天她说忘带了,可以理解,可能是偶尔马虎吧。第二次她又忘带了,我还是可以容忍。有句话说得好,事不过三,可是接下来我七次找她要碟,她七次忘带,根本没有把这件事当回事。

后来,在同学们的劝说下,她答应下午把碟还我,就这样她下午终于把碟还给了我。好难啊!我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把东西借给别人。

诚信是相互的,我们要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人!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篇六)

寒假,有幸拜读了《中华德育故事》。里面讲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其中“陆绩怀橘”、“蔡顺拾椹”令我印象很深刻。

“陆绩怀橘”讲述的是三国时吴人陆绩,从小便很孝顺,事事都为父母着想,六岁时跟随父亲去淮南拜访父亲的朋友袁术,袁术以橘招待,因为那里的柑橘很甜,陆绩知道母亲最爱吃橘子,便悄悄为母亲带了三个,不料临走前拜谢袁术时,袖中的柑橘掉了出来,遭到了袁术的讥笑,陆绩诚恳地说明了原因,袁术非常感动,陆绩小小年纪就如此善良孝顺,长大成为了德才出众的一代清官。

“蔡顺拾椹”讲述的是西汉末年兵祸战乱,百姓民不聊生,蔡顺为了逃避战乱,带着母亲来到椹涧,他为了让母亲吃饱穿暖,自己受冻挨饿,每天辛苦干活,只为换一个馒头带回家给母亲吃。不料赤眉军打到了椹涧,大家都外出逃难,蔡顺为了给母亲找吃的,跑到深山找桑葚,他把找到的桑葚按颜色分开放在了篮子里,黑紫色的桑葚味道甜留给母亲吃,青紫色的桑葚味道酸留给自己吃。蔡顺在回去的路途中碰到了赤眉军,赤眉军被蔡顺的孝顺行为感动,纷纷丢下手中的兵器,洗去赤眉,回家孝顺父母了。就这样蔡顺凭着对母亲的孝心阻止了一场战争,为纪念蔡顺德行,人们将赤眉军洗眉的那条河改名为“洗眉河”。

看了这盘故事后我深受感动,也感到十分惭愧。陆绩才六岁就能如此孝敬父母,蔡顺竟然用自己的孝心感化了赤眉军,而我已经九岁了,还经常惹爸妈生气,让爸妈为我日夜操劳。我以后一定更加努力学习,学本领,做爸妈的孝顺女儿,不辜负爸妈对我的爱和期待,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篇七)

周二下午,我们五年级全体师生欢聚在学校报告厅,观看了《中华德育故事》教育片。这次活动印象深刻,让我知道了“大禹克俭”、“姜肱大被”、“刘宠钱清”、“孝基还财”、“彦光易俗”、“赵孝争死”六个中华经典道德故事,是一次丰盛的精神大餐。

其中“孝基还财”的故事告诉我:为人应该廉洁自爱,非己之财莫贪;让人敬重的是你的品德,而不是你多么有钱财;我们做人要心存善念,要有包容他人的心,还要给予别人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样帮助他人,别人才会有改变的可能。在学习、生活中也一样,不管哪位同学做了错事或遇到了困难,我们都要伸出援手去帮助他,让他改过的同时走出困境。

最令我感动的是“大禹克俭”的故事了。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多么难能可贵!家中有妻子在苦苦守候,还有大禹从来没抱过的新生孩子,每次他路过时,听到孩子的哭声,他怎么不想去看一眼?又怎么会不想家呢?可是,大禹为了天下老百姓能早日摆脱水患,过上幸福的日子,他宁可舍下自己的小家,整整十三年,露宿在外,与众人一起不分白天黑夜付出着,那种大公无私的精神,真的震撼人的心灵!也让我留下许多热泪。如果我们人人都像大禹一样,处处为百姓着想,国家将变得更加繁荣昌盛!我想:长大了,我也要像大禹一样,认认真真干好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希望学校能让我们多接受这样的道德教育,使我们懂得更多的做人的道理,更好的分清生活中的真善美,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篇八)

珍珠园小学“校园电影节”拉开了序幕,今天,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同学观看了“中华德育故事”——一场感人至深的动画联播。

第一个故事是“孝基还财”,讲述的是:过家在祠堂拜祭祖先,其中一名叫过迁的人大声吵嚷,别人在拜祭,他却讲闲话,使他的父亲气急败坏,盛怒之下,将家产交给女婿张孝基管理,把过迁赶出了家门。许多年后,张孝基看到过迁露宿街头,受着风欺雪压,便把他领回家中,并暂时隐瞒自己的身份。张孝基先让过迁耕一块田,过迁十分珍惜,把地种得很好,庄稼有了好收成。看到他十分肯干,张孝基便安排他去看守一间茅屋,过迁依然是吃苦耐劳。张孝基就把过迁带到过家祠堂,过迁忏悔以前干的错事。张孝基不贪钱财、名利,把家产还给真心悔改的过迁。这个故事让我明白“百善孝为先”,一个没有孝心、没有恭敬心的人是无法成就事业的。

接着我们看了“彦光易俗、赵孝争死、大禹克俭、姜肱大被、刘宠钱清”等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赵孝争死”,怎么会有人争着去死呢?故事是说西汉末年一对手足情深的兄弟赵孝和赵礼,因为村子里要来强盗,村民四处逃散,兄弟两被潮水般的人流冲散了。结果弟弟赵礼落在人群后面,被强盗抓走了。哥哥赵孝听村民说,强盗吃人不眨眼,就冒着生命危险去找抓弟弟的强盗,跟他们说:“放了我弟弟,你们吃我吧!”弟弟推辞道:“吃我吧!”弟弟一句,哥哥一声,他们俩相互推让,唤醒了强盗没有完全泯灭的良心,无恶不作的强盗受到良心的谴责,放了他们一条生路。这个故事让我很惭愧,我经常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弟弟争吵、打闹。为什么不能让弟弟呢?兄弟犹如手足,情深意浓,我真不应该啊!

看完电影,我对中华美德有了新的认识,对“孝”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们传承中华孝悌的美德吧!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篇九)

观《中华德育故事》后感

池天雨502班

周二下午,我们五年级全体师生欢聚在学校报告厅,观看了《中华德育故事》教育片。这次活动印象深刻,让我知道了“大禹克俭”、“姜肱大被”、“刘宠钱清”、“孝基还财”、“彦光易俗”、“赵孝争死”六个中华经典道德故事,是一次丰盛的精神大餐。

其中“孝基还财”的故事告诉我:为人应该廉洁自爱,非己之财莫贪;让人敬重的是你的品德,而不是你多么有钱财;我们做人要心存善念,要有包容他人的心,还要给予别人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样帮助他人,别人才会有改变的可能。在学习、生活中也一样,不管哪位同学做了错事或遇到了困难,我们都要伸出援手去帮助他,让他改过的同时走出困境。

最令我感动的是“大禹克俭”的故事了。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多么难能可贵!家中有妻子在苦苦守候,还有大禹从来没抱过的新生孩子,每次他路过时,听到孩子的哭声,他怎么不想去看一眼?又怎么会不想家呢?可是,大禹为了天下老百姓能早日摆脱水患,过上幸福的日子,他宁可舍下自己的小家,整整十三年,露宿在外,与众人一起不分白天黑夜付出着,那种大公无私的精神,真的震撼人的心灵!也让我留下许多热泪。如果我们人人都像大禹一样,处处为百姓着想,国家将变得更加繁荣昌盛!我想:长大了,我也要像大禹一样,认认真真干好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希望学校能让我们多接受这样的道德教育,使我们懂得更多的做人的道理,更好的分清生活中的真善美,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中华德育故事”观后感

502班缪嘉乐

珍珠园小学“校园电影节”拉开了序幕,今天,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同学观看了“中华德育故事”——一场感人至深的动画联播。

第一个故事是“孝基还财”,讲述的是:过家在祠堂拜祭祖先,其中一名叫过迁的人大声吵嚷,别人在拜祭,他却讲闲话,使他的父亲气急败坏,盛怒之下,将家产交给女婿张孝基管理,把过迁赶出了家门。许多年后,张孝基看到过迁露宿街头,受着风欺雪压,便把他领回家中,并暂时隐瞒自己的身份。张孝基先让过迁耕一块田,过迁十分珍惜,把地种得很好,庄稼有了好收成。看到他十分肯干,张孝基便安排他去看守一间茅屋,过迁依然是吃苦耐劳。张孝基就把过迁带到过家祠堂,过迁忏悔以前干的错事。张孝基不贪钱财、名利,把家产还给真心悔改的过迁。这个故事让我明白“百善孝为先”,一个没有孝心、没有恭敬心的人是无法成就事业的。

接着我们看了“彦光易俗、赵孝争死、大禹克俭、姜肱大被、刘宠钱清”等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赵孝争死”,怎么会有人争着去死呢?故事是说西汉末年一对手足情深的兄弟赵孝和赵礼,因为村子里要来强盗,村民四处逃散,兄弟两被潮水般的人流冲散了。结果弟弟赵礼落在人群后面,被强盗抓走了。哥哥赵孝听村民说,强盗吃人不眨眼,就冒着生命危险去找抓弟弟的强盗,跟他们说:“放了我弟弟,你们吃我吧!”弟弟推辞道:“吃我吧!”弟弟一句,哥哥一声,他们俩相互推让,唤醒了强盗没有完全泯灭的良心,无恶不作的强盗受到良心的谴责,放了他们一条生路。这个故事让我很惭愧,我经常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弟弟争吵、打闹。为什么不能让弟弟呢?兄弟犹如手足,情深意浓,我真不应该啊!

看完电影,我对中华美德有了新的认识,对“孝”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们传承中华孝悌的美德吧!

德育故事《赵孝争死》观后感

502班胡恒子

我们珍珠园小学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电影节。下午,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阶梯教室观看德育故事电影。

电影共有6个感人的故事,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赵孝争死》。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在西汉末期,有个小村庄,那里经常有强盗出没。这一次,强盗又来村里扫荡了,哥哥赵孝和弟弟赵礼在逃命的时候,赵礼不幸被强盗抓走了,赵孝找不到赵礼,很是着急。有位好心的村民告诉赵孝,弟弟被强盗抓走了。赵孝不顾村民的劝阻,翻山越岭来到强盗们居住的地方。强盗想杀了他们其中的一个,可哥哥、弟弟都说让自己死,这个举动感动了强盗,强盗把他们放了回去。

看了这个故事,我忽然明白了:哥哥愿意为了弟弟牺牲,弟弟也愿意为哥哥牺牲,这是多么美好的兄弟情感啊!我也有个表妹,可我对她却不象赵孝赵礼那么好,我经常和她抢糖果,有时还对她发脾气,还在她受到挫折时,不但不鼓励她,反而嘲笑她……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很惭愧。我身为姐姐,应该给妹妹做一个好榜样,要谦让妹妹,包容妹妹,鼓励妹妹……像我这样完完全全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姐姐”,以后,我一定要做个好姐姐,多为妹妹着想。

中华传统美德唤醒了我的爱心,这个故事让我有了很大的启发,懂得今后如何跟别人相处,真希望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能多多开展,盼望下一次跟古圣先贤的相逢哦。观后感》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篇十)

不论古今,与挚爱的人结为连理,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想一想,人生多半的时光里都要和一个人朝夕相伴,他(她)将是朋友、亲人,一同享甘甜,共同度患难,那个人如此亲近珍贵,世人都要去寻找,必须是自己最喜爱的和最合适的。我曾经也相信恋爱应该是自由发展的,人生伴侣应该是自己亲自寻觅的。

然而,唐朝敬女代嫁的故事却警醒了我。崔敬的小女儿映雪为解父母之急,不顾自己的幸福,舍身代嫁,她的做法真的直指我的思维弊处,让我震惊又感动。

作为现今的青年人,我们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情感在我们眼里变得单纯也变得更私人化了。我们不需要再考虑复杂的生辰因素或是出身问题,只要我们彼此认同就可以。找到生命的伴侣,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这件事一定是自己拼命寻找,全力争取来的。和什么人结合是两个人的私事,怎么能被他人干扰呢?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他们的意见也显得那么的刺耳。「私人化」是好听的说法。对比德育故事中的映雪,我们的恋爱观念可以说是自私的。

第一次听到代姐出嫁这句话的时候,我非常好奇。现在有哪个女孩能把嫁人的事情这样的奉献了?!映雪的声音那样坚定:「父亲有急,做女儿的理所当然要舍身相救!」熟悉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设想是自己,我想我是愿意的。但是放弃争取幸福的权利?想到要和素未相识的人同床共枕,真难啊!

我再次认真看过故事,原来映雪的父母曾在十年前,酒后戏言要为女儿与吉家公子定下亲事,没想到十年后吉家真的来迎娶女儿。突然的变故,大女儿映月就要和青梅竹马的李公子错失良缘了,要被送到陌生人的身边,映月泪流满面,她的惊恐慌张,伤心欲绝,我完全可以理解。然而面对这些,小女儿却勇敢地站出来化解危机,她的勇气和舍身之义让我感动也更让我敬佩。

两个都是好姑娘。大女儿映月重视与李公子从小建立的感情,她顾的是自己的小爱;小女儿映雪看得到父母的名誉和姐姐的幸福,舍身嫁到吉家,顾的是整个家庭的大局。映雪的献身是贤明淑德的体现,也正是因为贤德,她才能在嫁进吉家后,继续谨守本分,辅助丈夫立业,为父母争光,成就美满的姻缘,为世人传颂。

映雪的故事让我看到婚姻除男女情感之外的意义,那是家庭和家庭间的缔结以及它所包含的社会责任。()婚姻,狭义上承担着两个家族子孙延续血脉相传的任务,广义上则承担着家庭和谐以贡献社会,以培养栋梁之才的责任。

当我们高喊自由、真爱,为自己的自私辩驳时,我们忽略的正是婚姻承担的社会责任。由婚姻所建立的一个家庭,它是社会大家庭的最小单元,它的和谐与否必定会影响社会的安危。如果一个家庭单纯由两人的情感为基础建立,而情感脆弱而单薄,很容易受到时间和外界条件的影响,当时间流逝,一旦感情改变,当初的情浓意切变得淡冷,感情支撑不再稳固,家庭稳定就不保。如果世界上有众多这样的问题家庭存在,那社会危机怎能避免?

映雪的勇敢无畏,就像父亲曾经告诉她的雪人,雪人虽然生命短暂,太阳出来就会融化消失,但是因为它把快乐带给了别人,内心是快乐的,就不会恐惧。而映雪的贤良和包容,不但是解救父亲和姐姐危急的关键,也是她日后能与吉公子成就美满良缘的原因。映雪并没有自私地为自己的未来着想,也没有固执地追寻幸福,然而贤良的品德却自主地为她引来了幸福。

回想自己曾经因为感情问题和父母争辩,现在觉得愧疚,原来是自己的认识短浅,只重视自己的感觉,却忽略了这私人的感情是关乎两个家庭,甚至是承载着社会责任的。没有想到若失去了父母的祝福,也就破坏了阖家幸福的本意的道理。更没能意识到,美满的姻缘哪里会是执着求来的?那贤淑谦和的人,本身就是幸福的创造者啊!

观后感》

《今天怎样做德育-点评88个情景故事》读后感


暑假中,我认真阅读了《今天怎样做德育——点评88个情景故事》这本书,这本书是张万祥老师用了十几年的心血,从收集的五六百条德育案例中,精心挑选了88个情景故事汇编而成的。“今天”一词突出了这些德育案例的时效性、与时俱进性。

这本书一共分成了5大块,“宽容是一剂良药”“尊重是教育的前提”“用智慧打开学生心门”“用心接纳每个学生”“师爱不言放弃”书中的每个章节都是一个或几个故事,这些故事都证明和体现出宽容给人生带来的是美好。

最简单的讲,我读这本书后最大的体会就是明白了宽容是一种最高贵的品德。宽容是人性之间必不可少的,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也是一种宽容的体现。懂得退让,懂得宽恕他人,可以少了一份责骂,那是没必要的。面对任何事,都要学会宽容地看待一切,这样所有的事情都会简单起来,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可以更美丽的,就算是别人的侵犯还是过错,都需要学会宽容。或许有的人会觉得宽容是一种没用的表现,向别人屈服,只能让我们退让和忍受;宽容应该是相互的,如果我对他宽容,他对我却不宽容,岂不是自己吃了大亏?抱有这种认识和思想的人,实际上他们已经不宽容了,他们理解的宽容是片面的,极端的。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待学生更要宽容。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育不能没有宽容,教育尤其需要宽容。班中有位孩子刚入校时,他的父母就对我说:“我们这个孩子比较调皮,以后老师你肯定经常要为孩子找我们谈话。”一个刚入小学校门的孩子刚掀开自己崭新一页的时候,作为孩子的父母竟说出这些话令我吃惊。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又会做些什么事情呢?果然,一次下课时间,就有学生向我报告出大事了,班中有位孩子的玩具被盗了,结果在他的书包里找到了,这时我联想起这阶段班中常有东西丢失的现象,或许也和他有关系吧。只是凭空猜测,起不到什么作用,而对于他只是严厉批评,未必就能起到教育作用,一定要谨慎处之。孩子的父母来了,说儿子不争气并要当场打他。我马上制止了他母亲的举动,告诉孩子父母,孩子只是羡慕别人有玩具,而这个玩具是那孩子订了书刊以后赠送的,下个学期你也可以帮他订一本,至于打孩子犯不着,跟孩子多谈谈心,教育他以后别拿别人的东西就行了。整个过程,孩子字字都听在心里,结果,他不仅没吃到皮肉之苦,而且在老师、父母对他的宽容中,在忐忑不安的思想斗争中明白了自己行为的错误,明确了正确的方向。

每个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正在接受教育的小学生!他们正在成长之中,偶尔犯点错误在所难免。我们要用孩子的眼光看他们,宽容他们的过错,让孩子在一次次的犯错、一次次的修正中渐渐长大、走向成熟。

我一直清晰地记得台湾张晓风的一篇文章《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中的一句话: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对此,我要响亮地说,我会赏识、宽容你的孩子,让他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和风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读《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有感


有效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作为从事教育事业的我,读了以后很有启发:

在“有效指导”中的有效“提问”与“倾听”一节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我想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是啊,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在我们每天的教学中是大量的,可以说是贯穿在整个课堂中的,可见,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

读完本书,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书中对“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给出了建议:一是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是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提问要精心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关键,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难易适度,把握好分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使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其次,提问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随之逐步提高;此外,我们还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指导学生对学生提问,学生对教师发问等提问的多元模式,这些都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

理念是灵魂。让我们多读书、多学习,掌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在其指导下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实践,纠正误区,优化课堂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更加关注学生,关注教学中“人的问题”,最终促进教育成效。

读《德育传统的当代价值》有感1000字


读《德育传统的当代价值》有感1000字

江进棉

侯怀银老师所著的《德育传统的当代价值》一书,文笔流畅、说理清晰透彻,让人有一种不忍释卷的感觉。

目前,有关中国教育传统的研究层出不穷,许多教育工作者以及对教育感兴趣的人纷纷从不同的角度,从各自的观点出发对中国教育传统的宝库进行挖掘和探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在“德育”的领地上,学者们也孜孜不倦地搜寻中国传统教育中的瑰宝,力图把它们运用到现实中来,使其在当今的德育领域中重放异彩。侯怀银老师的著作正体现了这一思想倾向。他不仅在书中对中国的传统德育进行了分析研究,而且竭力向读者传授这样一种理念――我们应对传统德育进行全面的审视和扬弃,把握其精髓,挖掘其现实价值,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使德育传统适合当今时代的步伐和节奏,重新焕发出他的生机和活力。

在该书中,作者将全书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中作者首先从“传统”一词起笔,采用概念分析的方法,梳理了“传统”、“德育传统”、 “传统德育”等几个关键性的概念,澄清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使读者从时间、空间、内涵等几个角度去充分体悟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很具分析哲学派的韵味;在第二章中,作者沿着历史发展的纵向脉络,引领读者去了解中国 德育传统的“孕育”、“形成” 、“发展”、“衰微”、“变革”的生命历程,倾力拨开历史演变的迷雾,呈现出德育传统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使其为当今德育传统的发扬和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第三章中作者又将中国德育传统的基本结构展示在读者面前。他如同一位技艺高超的外科医生,运用精湛的解剖术从“横向”上为读者分析了德育传统的地位、作用,以及它的目的、模式、内容和过程,还涉及了它的原则和方法,使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充分地了解它;最后作者总结了中国德育传统的历史功能,指出它具有“规范功能”、“稳定和发展功能”、“延续功能”、 “培养功能”和“塑造功能”,揭示出德育传统的强大作用;在此基础之上,侯老师还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德育传统的当代价值,并指出人们应该全面审视和揭示中国德育传统的当代价值的前提,对其价值进行现实的挖掘,从而实现它的创造性转变。从本书的谋篇布局来看,作者的安排是非常简洁明了、紧凑得当的,既环环相扣又层层深入;既纵向剖析又横行铺排,使一个立体的、丰满的“中国德育传统”形象栩栩如生地矗立在读者面前。从该书丰富的内容来看,作者具有深厚的理论工夫,特别是在中国教育史方面侯老师的学识功底更是让人佩服。此外,在该书的视角采用上,侯怀银老师独具慧眼,他运用新颖的视角动态地、多层面、多角度地看待和分析德育传统,而不是静止地、片面地、管中窥豹般地去看待它。他既没有将德育传统一棍子打死彻底否定,也没有极尽溢美之词将其吹得天花乱坠,而是采用一种辨证地、客观地态度来分析德育传统。所以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极具理论价值,值得一读的好书,它对于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并掌握中国的德育传统是非常有益的。

作者单位:封开县长安镇中心小学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读后感1000字(读后感范文)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各部分进行了详细解读,提供了要点解读、实施建议和参考案例,具有系统性和实操性,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对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都有重要的指导实践意义。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m.dhb100.com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要求中小学必须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育人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这要求学校、家庭、社会都站在统一战线,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使我有时间去反思德育的价值与方法,并付诸实践。现将反思实践过程总结如下: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习近平主席在座谈会时曾说,“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一个好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领航者。教师的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甚至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都会烙下深深的烙印。

教师的言谈举止、一些习惯和做法学生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会慢慢去效仿。所以老师要以高尚的师德情操诠释“身正为师、学高为范”的师德师风。教师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形成高尚的品格,努力达到身正为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让自己成为德行学习的标杆与旗帜。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还需广泛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开阔自己的思维。教师对知识的不断追求也会感染学生,对学生有强大的推动力。

课程融入,学科育人

作为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从育人的角度审视课本提供的素材,挖掘教材本身蕴含的深意,发挥教材固有的育人作用,精心应用,精心教学。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时刻谨记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关爱学生,及时引导

德育离不开日常言行举止的引导与矫正,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关爱、尊重学生,及时给予引导与建议。在课堂上若学生有不当言行举止,及时利用教师机智化解,若是较为严重,课后还需要与该生进行交流,在课堂上也多关注,让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若在课堂上多次注意到有些学生情绪不对或是有异常言行,需跟班主任交流,关注该生的心理健康。这些都是德育常态化的几个小例子,在日常教学中还会碰到很多情况,教师始终都要秉持着“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信念,关爱学生。

德育生活化、常态化

作为教师,首要任务就是育人。教育无小事,处处是德育。在课堂上和日常生活中,我将通过品德教育、榜样激励、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立志教育,培养拥有“家国情怀,创新品质、学习能力和有国际视野”的学生。从小事做起,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和孩子们一起健康成长。

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发扬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切实开展好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为学生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根据班主任工作室的要求,我认真学习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前三章内容。学习之后,受益匪浅。自己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明确了今后的教育教学方向。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点心得体会: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m.dhb100.com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指南中指出,小学中高年级的德育目标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立,乐观向上的良好品质。而要做到这一点,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讲粗话,要讲文明礼貌,要求学生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教师首先要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坚决不做。

比如,怎样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国家的发展历史呢,我在上班会课时,经常向学生讲一些国家近代史和科学家的故事,比如说钱学森怎么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国外那么诱惑的条件下,依然回国为国家造原子弹,还有施一公(老家河南)在美国知名大学获得了终身教授的荣誉(这个荣誉是很难得到的)依然回到祖国,为祖国做贡献,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营造氛围,提高效果,立德树人

我们常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但学生对于实际的意义还不是很明确,尤其是低学段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都不是很强,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德育教育。我认为应该:“营造氛围,提高效果”。我们不能仅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更应该从孩子身边的人、物、事入手,教育学生怎么样的行为才算是爱祖国爱社会主义,要让学生知道爱祖国爱社会主义,首先要爱家乡、爱学校,让他们从小事做起;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为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出力,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教育的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提高素质;另外,学校课程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经常的途径,学校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开设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提高学生德育教育效果。

三、开展活动、社会实践为德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开阔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如学校组织的学科节、运动会、校园之星、经典诵读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克服困难的毅力。记得初一入学军训和基地研学的团体活动,我班连连失利,学生伤心难过,我引导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分析优势与不足,从中他们学会了承受挫折,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他们在经历的过程中不仅再一次增强了受挫力,也深切地感受到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都要全力以赴尽全力去做。

总之,中小学的德育工作,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读后感《关于德育的读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细节的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