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少年读史记有感 > 地图 > 读少年读史记有感

读少年读史记有感

发布时间:2019-09-23 来源:互联网

读《说唐》有感范文。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读过一本书之后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特别编辑了“读《说唐》有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最近几天,我读了一本通俗小说,名叫——《说唐》。这本书以隋朝末年为背景塑造了徐徐多多的英雄人物。有天真淳朴,又鲁莽又滑稽的程咬金,有年少有为的裴元庆,有义薄云天的秦琼,有孔武有力的尉迟恭。

尽管这本书有不少的虚构成分,可我却觉得很真实,是一部有血有肉的好书,书中的背景是天下大乱,群雄起义,天下几乎没有一处太平,全都战火纷飞,颇有几分三国的味道。就在这时,程咬金等人却平定了不少地方,他们四处招兵买马,召集英雄,最终组成了一个大部队,可是被李元霸打得七零八落,只能归顺唐朝。故事结尾,还设置了一个完美结局,不少奸臣被诛。

在这个故事中,我也学会了很多道理。

比如,要孝敬长辈,书中,好汉罗成每次外出时都先照顾好母亲。程咬金在出狱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的母亲,到家后的第一天,他还一夜没睡,陪母亲一直干活干到天亮------文中,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但都告诉我们要孝敬长辈!

在这个故事中,我也学会了要时时刻刻为朋友为他人着想,书中也有不少例子。书中,尤俊达再邀请程咬金的同时,也没有忘了程咬金的母亲,并请程咬金的母亲搬到他的庄上。书中,这种时时刻刻想念他人的事也并不少。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为别人着想,因为,只有你帮住了别人,别人才会帮助你。反之,如果你不帮助别人,也没有人会帮助你。

其实,《说唐》不止是一部普普通通的演义,似乎告诉了人很多很多,或许是那些道理,我记忆最深的还是那股侠义。

罗成不管自己的地位,坚持投奔反王程咬金这是什么?是侠义!,裴元庆身为武将,却反出隋朝大营,这是什么?是侠义!尉迟恭在洗马时都第一时间去救人这是什么?是侠义!秦琼不顾自己的病情任然坚持上阵,这是什么?是侠气!------这些不都是侠义吗!

我希望同学们去读读这本书,去品品这侠义!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读《蒋勋说唐诗》一书有感


我自吟诗我自清

——读《蒋勋说唐诗》一书有感

曾杨才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这首名为《天涯》的五绝,时常出现在蒋勋先生的画作里。第一次看到时,我很惊讶蒋勋先生的佛性禅心:山光日影,鸟语花香,淡淡斜斜,尽入眼底。后来知道,这诗是唐代李义山的作品,我是自己孤陋寡闻了。

这回读书社指定要看《蒋勋说唐诗》(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一书,我细读一过之后,了解到这本《说唐诗》,是从美学与文学的角度来引导欣赏唐诗的美学意蕴:画面感、唐代诗人的生命与宇宙观。在蒋先生的眼里,唐代的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黄金时代,其独特的灿烂与华美仿佛人生命的一次出走,一次度假,一次异于汉文化传统农业文明的狂放与豪迈,与异族之风韵类同。他从铺陈唐代的整个大背景开始,然后重点放在"一篇五人"之上,最后以唐代诗歌形式的完美、成熟收束。"一篇"即以"孤篇压倒全唐"的张若虚之《春江花月夜》,"五人"是盛唐的王维、李白、杜甫,中唐的白居易以及晚唐的李商隐。其间,谈到唐代诗人大宇宙观的生命意识和自然流露的骄傲、自负时,还花了一些篇幅谈到陈子昂。

作为画家和美学家的蒋勋先生来说唐诗,完全属于跨界之作,对诗篇的解读虽偶有妙思,但鲜有个性和创见(很多见解就是闻一多先生的《唐诗杂论》和林庚先生的《唐诗综论》里的结论,读来实在也没有什么深度和新意),然而就因为跨界和蒋勋先生的名声,却带有很强的普及性,读的人反而很多,对闲人读诗词的确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是,我合上书本细思,却只是鲜明地感受到四个字:"美言不信!"内容、表达上纰漏之多,大有焚琴煮鹤、牛嚼牡丹一类煞风景之感。古人云:"开卷有益",真的是开什么卷都有益吗?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在书籍如汗牛充栋的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审视阅读呢?这就很有说说的必要了。

下面我们先来看些蒋勋先生信口开河的例子:

"滟"是什么?是日光或者月光在水波上的反光,这个字本来是水字边,又加上一个形容花的艳丽的字。(第33页)按:滟,水波流动貌,或水满或水满而溢出。何时成反光了?这个字难道还有不是水字旁的么?而且"艳"字本也不是形容花的艳丽的,是鲜艳、漂亮之意,是用来指美女的。后引申指色彩鲜明或指有关爱情方面的事。

"甸"是被人整理出来的一畦一畦的圃,就是田。(第35页)按:甸,古指郊外(古时外城称郭,郭外称郊,郊外称甸)。咋就成田了呢?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凝睇’就是忍住眼泪。"(第176页)按:凝睇,定睛看也。广东话中说"看"还用睇字,啥时就成了眼泪了呢?

这些对字词基本意思的解释,望文生义,随意挥洒,令人生畏。

再如对仗音韵方面的,随手挑几处:

"卷不去"与"拂还来"是非常好的两个对仗,只有唐诗才会有这么讲究的对仗关系。"白云"和"青枫"也是对仗(指"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两句):颜色对颜色,名词对名词。(第42页)按:"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怎么成了"两个对仗"?只有唐诗讲究对仗么?注意"只有"二字!难道宋诗什么的就不讲究对仗了哈?还有,"白云"和"青枫"句对仗么?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非常对仗的句子,形容女子的美。(第167页) 不是连小学生都知道,"回眸一笑百媚生"跟"六宫粉黛无颜色"不对么?

"悠"韵、"愁"韵、"楼"韵大概是古代诗人用的最多的韵,因为这个韵部的字都很漂亮。你不相信可以看看喝酒的"酒",发愁的"愁",秋天的"秋",上楼的"楼",这些放在一起已经很像诗了。(第39页)按:这几个是韵脚字,全属于"十一尤"韵,有那么多韵部么?而且这是用的最多的韵么?诗人喜欢用的韵,难道不是因为情感或韵部宽的原因而是因为字漂亮么?蒋勋先生在这儿似乎随意发挥了。其实,韵字是有声音意义的,而"四支""七阳""一先""八庚""十一尤"等韵部,古人写诗喜欢用,是因为宽韵罢了。

"江潭落月复西斜"中的"斜"字在古代是开口韵,这里押的是"发花"韵(第45页)按:上平声"九佳"韵,下平声"六麻"韵,合称"佳麻"韵,何来"发花"韵?况且"发"是入声字,怎能与"花"同韵?

讲古诗而没有严谨的遵守格律和音韵方面的知识,只是任意地满嘴跑火车,越普及,读的人越多,就越贻害无穷啊!

文化方面的差错也有很多,我继续从他讲的《春江花月夜》和《长恨歌》中举例:

初唐时,还有很多五言、四言、六言夹杂的诗句出现,比如大家很熟悉的初唐诗人王勃,他最有名的《滕王阁序》,我想大家在教科书里可能都读过,他写:"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关山难越"是四言,"谁悲失路之人"是六言,"萍水相逢"是四言,"尽是他乡之客"是六言,还是在用"四六"的形式,这是魏晋南北朝的诗人琢磨出来的规矩和结构,一直延续到初唐。(第27页)蒋勋先生说的是诗的演变吧,竟然拿一篇赋文来做依据!这是哪儿对哪儿啊,连文体都不弄灵清,夫复何言?可偏偏就是《滕王阁序》后面的《滕王阁诗》,却是一首转韵的完整的七言诗,其实这就已经是自打嘴巴了。

再看下一句:直到《春江花月夜》出现,我们看到一个很完整的七言诗的形式。(第27页)要说七言诗完整的形式,汉武帝的《秋风辞》,曹丕的《燕歌行》不就是么?要说完整而完美的七言诗,就初唐时期,在张若虚之前的就有卢照邻的《长安古意》,王勃的《滕王阁诗》,杜审言的《渡湘江》,以及引领了曹雪芹创作《葬花吟》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等名篇,与张若虚同时代的沈佺期、贺知章等也都有许多七言杰作,难道能说《春江花月夜》就是七言形式上完整的作品么?

"温泉水滑洗凝脂"我们看到了文学史上非常少有的对女性肉体的直接描述,"凝脂"这两个字,大概不是会被经常运用的。也很少会被男子拿来形容女子的身体。(第168页)早在《诗经 卫风 硕人》里就写"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了好不好!而且从宋代的话本始,及至明清的才子佳人小说里,哪一个不是喜欢用"肤如凝脂"来形容女子的呢?

这只是我仅在两篇以张若虚和白居易为主题的演讲中摘举的例子,其实在书中,王维和李白也都十分受伤。歪曲史实,整蛊国籍血统等等,真是兴会淋漓啊!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学友们只要去翻翻书,都显而易见的。在本书里,蒋勋先生总是喜欢将个别说成普遍,将一次说成永远。说者口滑,听者耳顺,效果呢,的确蛮不错的。至于文外之旨,生命美学,那你就听他掰下去好了。

诸位,像这样不严肃的演讲,不严谨的写作而成的书,我认为不读也罢!

那么,我们该读些什么书呢?我以为,我们读书,研究文化和文学,首先要会做加减法!先做加法,后做减法;30岁前做加法,30岁后做减法。加法重要,减法更重要,也更为艰难。减法难做,是因为我们曾经处于文化匮乏状态,见字而敬,见文而信,见书而畏,不存在敢于大胆取舍的心里高度;其次,缺少品鉴高度,青年一代多无法顺利阅读中国文化的传世经典,整个社会的文化也愈来愈堕落无底线,许多浅妄之徒的作品都显荣一时、哄传一时了。更有些所谓的"专家"跨界反串,赚足眼光,但多是人云亦云,甚或纰漏百出。诸如此类。

但是,只要是精神文化,绝对是有品级上的高低之分的,这是文学的高贵之处!记得《红楼梦》中林黛玉曾推荐香菱去读王维、李白、杜甫三个人的五律、七律和七绝,他们三人就是唐诗的三座高峰,也代表了三派学问的:王摩诘是释,是禅宗;李白是道,是老庄;杜甫是儒,是孔孟。因此林黛玉才推荐香菱去读他们诗集。所以,在我们这个应该做减法的读书年代,一句话:必须读原典!读高品级的中国文化、文学经典原著!读书人要从当代文化圈的吵嚷和装扮中逃离,滤净心胸,腾空而起,静静地遨游于从《诗经》到屈原、司马迁、陶渊明、王维、李白、杜甫、苏东坡、关汉卿、曹雪芹,以及其他文学星座的苍穹之中。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读原典呢?

我认为,吟诵是学习古典诗词文赋的最佳途径!

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十讲》中就曾提出:"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的,而是为了‘吟’的。"吟诵,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生命活态,它能深化对文学经典作品的理解。古典诗词文赋包含了很多文字本身所没有的意义,但这些意义是附随作品的声音一起流传的。吟诵不仅有旋律、节奏、结构,而且声音之高下、强弱、长短、清浊,这一切都是用来表达理解的。古人的心态、情绪、意境,只有吟诵的时候最接近、最能体会。古人作诗时,往往一边构思,一边吟哦推敲作品的音节的。100年前,每个读书人都会吟诵,只有吟诵,才能分辨出哪个字音最美,阴声阳声哪个最好。所以诗都是"吟"成的。你看,李白"吟诗作赋北窗里",杜甫"新诗改罢自长吟",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白居易"终日歌吟如狂叟"……因此,作为我国诵读古典文学作品的特有传统方式的吟诵,是作者创作、推敲诗文的重要手段,也是读者学习、欣赏诗词文赋的最佳途径。

有书友可能会说:"我们朗诵多美啊,何必要吟诵呢?"其实这不是声音美不美的问题,而是对不对的问题。吟诵与朗诵的区别,在于吟诵是汉语自古以来的读书腔,是读我们的声调型语言的,是正确的,而朗诵是话剧腔,是读重音型语言的,读现代文合适,读古典的诗词文赋就矫情了,读不气和诗韵。所以古典的诗词文赋要吟诵,而不是朗诵。

其实,用吴语吟诵诗词是最佳方式(当然,粤语、闽南语也好),因为吴语完整保留了古汉语的"入声".入声词发声急促有力,实乃"汉语之骨".如果用吴语和普通话分别读一遍杜甫的《佳人》,岳飞的《满江红》或李清照的《声声慢》等,很明显可以感觉到,吴语念得更有力,更押韵,更符合原词的感情特质。这是因为原词用的是入声韵,只有念出这些入声字,才能充分表现出词的声情。其实,一直到民国以后的"老国语",都保留了入声字的,这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保证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可惜自推行普通话后,取消入声,人为造成与古代文化的割裂,传承两千多年的雅言消失,"兴于诗"的传统也难以恢复,这是中国文化躯体上斫深见骨的伤痕。

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本是什么?"本"就是修身。《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中国传统的各种活动,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等等,一切都是以修身为核心的。我们的读书吟诵,写诗写文章,也都是为了修身,为了增加生命的厚度,为了活出人的本色!最后,让我用大荆话为大家吟咏一首古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赵翼《论诗》

作者:曾杨才(三禾读书社第七小组)

寻找历史的面目_读《说唐全传》有感1000字


寻找历史的面目_读《说唐全传》有感1000字篇一

拨开历史的云烟,看清迷雾重重;翻开历史的页面,辨清是非善恶。我在历史的土地上漫步,踏过遍地的荆棘,寻找历史的面目。唐朝乃是最旺盛的一个朝代,如今我拭去历史上那厚厚的灰尘,让他露出真面目。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后来称为唐高祖。《说唐》以瓦岗寨群雄风云际会为中心,铺叙自秦彝托孤、随文帝平陈,到唐李渊削平群雄、李世民登极称帝为止的故事,着力描绘了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罗成、尉迟恭等传奇人物。其中不少故事情节很吸引人,如秦琼卖马、程咬金劫王杠等,可说是妇孺皆知。人物描写虽说线条粗犷,却也形象鲜明、生动。因此,这部书在民间流伟很广,影响很大。这三部书,虽然不是出自一人这手,内容也基本各自独立,但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上,也还是有脉络相连。一般读者读这类书,多半是为了看看故事,消遗解闷,都希望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其来龙去脉有最完整的交待。这三部书合在一起印行,总名之曰《说唐全传》。《说唐全传》以瓦岗寨群雄的风云际会为中心,铺叙自秦彝托孤、隋文帝平陈统一南北起,到唐李渊削平群雄、太宗登极称帝止的一段故事。它以相当篇幅揭露了隋炀帝荒淫无道,大兴徭役,宇文氏恃宠骄横,残暴凶狠,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而统治阶级内部的倾轧矛盾,又加剧了隋王朝的分崩离析之势,致使全国各地爆发了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的反隋起义。书中着力塑造了一群瓦岗寨起义英雄的形象,这些人中既有来自下层的城市贫民、捕差马夫,又有身据要津的勋戚贵胄、功臣名将,也有浪迹江湖的豪杰义士、绿林好汉。《说唐演义全传》发挥了民间传说善于铺叙的特点,以主要笔墨描叙瓦岗寨聚义英雄劫王杠,劫囚牢,反山东,起马取金堤,三斧取瓦岗,建立起义政权的故事,情节曲折,描叙也较为生动。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则注意突出个性,使其神态各异。如秦琼的宽厚善良、任侠仗义,罗成的年少气盛,尉迟恭的威猛果敢,徐茂公的智谋神算等,都颇有特色。其中单雄信豪爽暴烈的性格富于悲剧色彩,他誓不降唐,面临强敌而别妻抛子,单骑踹营,视死如归的一段描写颇为悲壮。对程咬金的描绘尤为有神。他出身微贱,几经患难,由流浪要饭的穷汉而成为瓦岗寨的混世魔王。他是一个莽夫,却在直爽暴躁性格中带有机智诙谐。

历史的面目渐渐浮出水面,使我不禁感叹道:秦琼、程咬金、罗成、徐茂公、尉迟恭那些不是忠义双全的?个个忠于大唐,令人佩服。我们也要如此,虽说不能上战场,也应该对学习抱着不服输的态度,在知识的世界里迎难而上。

历史的云烟迷雾已经散开,是非善恶都得到了回报。我在历史的土地上漫步,感叹着几代英雄豪杰。我站在高高的山峰上,鸟瞰着整个中华大地。

在感恩中成长_《一杯牛奶》有感1000字篇二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谚语在生活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衔环结草,以恩报德的佳话更是传遍大江南北。然而,这涌泉相报与以恩报德的本质、源头,还是那一个永远撼动心灵的词汇感恩。今天,我在无意间阅读了一篇盖涵生活哲理的故事《一杯牛奶》,读后感触颇深。

《一杯牛奶》讲的是一个生活贫寒的男孩与一位女子的故事。男孩为了攒够学费而推销产品后,又累又饿,准备向下一家讨口饭吃。为男孩开门的女子不计报酬,给了男孩一大杯热腾腾的牛奶,男孩感激万分。数年后那位女子得了一场重病,而当年那个男孩已成为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了那位曾帮助过他的大恩人。在他的关照与努力下,手术成功了。当病人接到医药费通知单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一满杯牛奶。

霍华德凯利医生。

读后,我哽咽了就这样,很长时间,心灵真的在那一刻被撼动了,我似乎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时的女子的吃惊表情。无论她还记不记得那个男孩不,她一定记得,因为即使她把一杯牛奶看做微不足道的事,但如今霍华德凯利的感彻人心的对曾经恩人的感恩,必定引起这位女子的回忆,现在,她永远都不会忘却

在读这篇故事之前,真的,感恩离我好远,它在我心中,只是一个虚有的名词,不过嘴中常提起罢了。但这个故事要知道,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富有渲染力的故事。它使我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感恩是一种生存处事的哲学,是我们的心灵更加宽容;感恩是一种表达精神、歌唱生活的方式,让我们来表达我们对五彩生活的无限热爱;感恩是一种诠释,诠释一颗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的心灵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学会感恩,为自己所得到的而感恩,为他人所给予而感恩,感谢一切生灵,同时,也要感谢生活的付出。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在为我们付出着。从小,父母的养育之恩就伴随着我们,是我们沐浴着亲情之光。渐渐长大,老师的教育之恩将我们洗礼,使我们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将来,是感恩之心长存于我们心中的人又会有更多,所欲,我们要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并且还要去感恩别人。就拿我们生活中最亲近的人父母来讲吧,在父母下班回家后,可以为父母沏一杯使之神清气爽的茶,或是亲昵的帮他们捶捶背,这一点我们看似举手之劳,平平常常的事,都会使养育我们多年的父母十分激动、欣慰,并且觉得我们长大了,知道感恩了。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这句脍炙人口的歌词,会感恩的人,永远会记得

其实,我们一直在感恩中成长

在感恩中成长,一杯牛奶,温暖了一片心

《说唐》读书笔记1200字


《说唐》是清朝如莲居士写的一本书。《说唐》讲了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隋朝初到唐朝的第二个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继位这一时期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一本半历史、半武侠的小说。因为这本小说里面蕴藏了不知多少英雄好汉等武侠、历史的内容。

《说唐》里说了众好汉在别的地方自立为王反隋炀帝。第一个反隋的王就是混世魔王程咬金,后来王世充、高圣谈、朱灿、朱登、李子通、唐壁、刘武周、沈德兴、高士达、孟海公等十八路反王和六十四处烟尘,他们都是义士好汉,为了正义而反隋。不久,宇文化及杀了隋炀帝杨广篡位,但又立了隋恭帝。后来唐国公李渊废了隋恭帝当了天子,他就是大唐神尧皇帝唐高祖。可是瓦岗寨的程咬金让位给李密。李密不正,最后单雄信投靠王世充。秦叔宝、程咬金等人解散了,王世充一口气攻破了瓦岗寨。后来秦叔宝、程咬金、罗成、徐茂公、魏征、史大奈等都先后归到了秦王李世民的旗下。李世民出征,灭了各路反王,唐朝称霸。唐高祖终于高枕无忧地统治了世界。李世民显示了军事智慧才能。

唐朝虽然统一了天下,但是唐朝没有就此安宁下来。唐高祖登基时封长子李建成为殷王,立为太子;次子李世民立为秦王;三子李元吉立为齐王;四子李玄霸立为赵王。李玄霸因为死得早,没有参入这场内讧。因为李世民立下了大功,而李建成和李元吉出战时却害死了罗成,失去两关。若不是李世民出现,唐朝才不会让各路反王击败。李世民和部下立了赫赫战功,李建成和李元吉非常嫉妒,又很害怕唐高祖把他们给废了,三番两次的去害他们。可是都被程咬金和尉迟恭打了个满头包。于是唐高祖起了疑心,就想废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立李世民为太子(因为太子就是日后的皇帝)。李建成为了早日成为皇帝,竟然想在玄武门杀死秦王和他的部下,然后杀李渊篡位。可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没有得逞,反而自己被杀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英勇和部下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恭、徐茂公、魏征等人的保护,顺利地结束了这个内讧。唐高祖知道了,觉得自己不如李世民。后来李世民继位,史称唐太宗,封年号为贞观元年,是历史上的唐朝文武皇帝。李世民造福百姓,后来有了成就,成为唐朝的其中一位明主。

读了这本书,除了李世民之外,我在习武方面还比较喜欢秦叔宝、罗成和尉迟恭,他们三个是我历史中的偶像;我觉得魏征、徐茂公的计谋、机智非常厉害。皇帝,我喜欢隋文帝、唐高祖和唐太宗;我觉得隋文帝和唐高祖都是一个朝代的开国君王,他们都很有作为,唐太宗却是千古难得的一个好皇帝;在忠气中,我最佩服单雄信、尉迟恭和王伯当。王伯当虽然忠于毁灭瓦岗寨的李密,但是他为了忠于李密,宁肯放弃义气,宁肯是愚忠,他也要忠;单雄信却是跟定了王世充,也是死也不投降唐;尉迟恭也很忠,先别说他投唐,他以前在刘武周那里当元帅,也是誓死不降,可是后来李世民答应做他说的三件事,他才投唐。他投唐之后,绝无二心,只有一心为唐。

《说唐》中许多内容值得我们学习,历史就像是一面镜子。这就是我推荐的书《说唐》。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


在这本书中蒋勋老师以一种特别的视角来解说唐诗的繁华,使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增添了对唐诗的另一种理解。

蒋勋老师认为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三百多年一直是琢磨唐诗这颗珍珠的过程。唐诗是诗歌到唐代一个水到渠成的阶段。前人语言的积累和唐朝开放性使得唐代的诗人也有一种生命的开放性,所以才出现了那么多大气的诗歌,像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充满了自负、骄傲,同时又充满了孤独感。唐代的诗人都是可以同时表达孤独和自负,像李白,李白骄傲到极点,是喝酒都只跟月亮喝的那种人,举杯邀明月同时又好大的自恋与孤单。唐代的诗人不断的往高山的高峰上走,把自己放到最孤独的巅峰上。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充满了孤独感,正因为这种孤独,使得诗人开始与宇宙对话。唐代的文人也随着大唐帝国的开拓来到塞外,所以才会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只在书斋里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的。

蒋勋老师从时代的特点来说唐诗出现的必然性,是我们更能理解唐诗。

读《团圆》有感范文


书里讲的大概内容是:毛毛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爸爸一年只会回来一次,那就是“春节”。早上,爸爸教毛毛怎样包饺子、包汤圆,爸爸把一枚硬币放在汤圆里。中午,妈妈端上一锅热气腾腾的香喷喷的汤圆毛毛开心的吃起来。突然,毛毛的牙齿被什么东西嗑了一下,拿出来的原来是好运硬币,毛毛很开心。但是爸爸比毛毛更开心,爸爸说:“毛毛真棒!毛毛快把好运硬币收到包包里去吧!”毛毛赶紧把好运硬币收到包包里。晚上,毛毛睡在爸爸妈妈中间,所以毛毛听见他们说了很多很多的话。过了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毛毛听见妈妈为爸爸收拾行李的声音,毛毛知道,爸爸又要走了。毛毛把那枚搓了很久的好运硬币送给爸爸,毛毛心想:“我明年还要把好运硬币包到饺子里。”

看了这本很温馨的书之后,我觉得:毛毛是一个很爱自己爸爸的乖孩子。她也想让爸爸多些时间回家陪陪自己和妈妈,所以她把幸运硬币给了爸爸,希望爸爸在外地工作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所有的小朋友都很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很想有很多的时间跟爸爸、妈妈在一起,一家人团团圆圆、开开心心、说说笑笑的多快乐啊!

读《养花》有感范文


老舍爷爷的散文《养花》,写得情真意切,富有哲理。《养花》一文使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让我更深一层地理解了“爱就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动力”这句话的含义。

老舍爷爷的散文《养花》,写得情真意切,富有哲理。《养花》一文使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让我更深一层地理解了“爱就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动力”这句话的含义。

散文一开始,老舍爷爷就明确地告诉我们:“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读罢全文,你就能从中找到爱的含义。在养花的过程中,老舍爷爷“喜”是爱,“忧”是爱,“泪”是爱,“笑”也是爱。从而体会到了“有花有果,有香有色”的乐趣。我认为:如果一个人对某事充满了爱的感情,充满了执着的追求,那么这种爱就成了动力,无论你遇到多大的困难,面临多大的阻力,你都会锲而不舍,追求到底,直到成功。

由此我便想起了生物学家达尔文的故事。他从小就爱观察蚂蚁,不知厌倦。中学时,他便对生物着了迷,采集了昆虫标本,标本多得双手拿不住了,就用嘴叼着回家。他的父亲执意让达尔文在大学学医学,可是到头来他还是转学了生物学。毕业后,达尔文又不辞辛劳,随船周游世界,收集生物标本,研究生物的演化过程。爱的力量激励他追求,爱的心血孕育出他的成功之果,他终于写出了享誉世界的科学著作《进化论》。还是达尔文说得好:“爱自己的事业吧!爱能使你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取得事业的成功。”

爱就是动力,爱才能成功。这就是我读完《养花》一文后的感受。让我们爱知识,爱事业吧!因为爱能扬起生命之帆,爱能荡起生活之桨,爱能使你到达成功的彼岸。

读《匆匆》有感范文


时间如流水,下面小编整理了读《匆匆》有感范文,欢迎阅读!

篇一:读《匆匆》有感

前不久,我们读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它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年华。 其中:但这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记得《匆匆》里有一句话: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又在开的时候。是啊!是啊!世间万物都会有再一次的机会,可是唯有生命与时间是没有再一次的。所以,我们应该有所作为,才不会留下遗憾。 不要虚度年华!

时间一去永不复返,年华似水永不回头。逝去了,它将永远不会回来了;不珍惜,它将永远不会回来了;浪费后,它将永远不会回来了俗话说得好呀!时间就是生命!在手术室里,时间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在商业谈判中,时间关系到双方的利益:在考试中,时间关系到大家的成绩;在平时学习中,时间关系到大家的学习

由此可见,时间是多么的重要呀!它关系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最普通的学习到最重要的生命和谈判!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一切.列宁的这句话彻底地反映了时间的珍贵.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说明了一个人年青时不珍惜大好时光,到老了只能白白地叹息.如果年青力壮的时候就努力学习,那他就赢得了时间,也就赢得了一切,也不会为年老时碌碌无为,而感到悲伤。

有些人虽然知道应珍惜时间,却不知如何去做.有些人以为每天都慌忙地做许多工作,就是珍惜时间;有些人以为把一天的时间都塞满事情,也不管事情是否有意义,就是珍惜时间;也有些人以为从早到晚一心一意忙着票子,房子,位子,车子,就是珍惜时间.他们统统都有错了,珍惜时间不是整天都忙碌地去工作,不是去干些毫无意义的事情,更不是视庸俗为潮流,视利已为高尚,一生只为自己谋求利益.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应该抓紧时间成就一番事业,抓紧时间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建设祖国,造福于民,用仅有的时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才是珍惜时间的最终目的.

朋友,每当你打电脑的时候,日子从键盘上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里闪去。朋友,人生虽短暂,但细细地算一算,一生中我们有多少时间是用在工作、学习上呢?记得陈忠实曾经说过:无论往后生命历程中遇到怎样挫折、怎样的委屈,不要动摇,不必辩解,走你自己的路吧!因为任何动摇包括辩解,都会耗费心力,耗费时间,耗费生命,不要耽搁自己的行程。

时间过得飞快,是何等的匆忙,年少时无所事事,老来自当后悔万分。若是如此,我们还要来这世间有什么用呢?所以,让我们珍惜时间,珍惜生命一般的时间吧!

篇二:读《匆匆》有感

这文章虽短,但读起来却很亲切,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受。

这是一篇描写时间的文章,形容时间、无时无刻不在从我们身边走过,不论我们洗手也好,吃饭也罢,时间都嘀嘀嗒嗒地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进一步认识到时间是公证无私的,它对什么人都一样,不会多给这个几分,也不会多给那个几秒。谁想让时间过得快点,谁想让时间过得慢点,都是非份之想,问题在于如何做时间的主人。

学习中,我体会到只有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才能成为时间的主人,而不做时间的奴隶。在学校,我专心致志的上课,充分利用每节课40分钟的时间,放学后,我一丝不苟的完成作业,然后挤出点时间来多读书,有的人可能会说:我都没有时间读什么课外书。我会嘲笑这位同学,吃饭、睡觉就在时间了?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在课外参加有益的活动,如书法、写诗、剪纸这样,课外时间也被我利用起来了,我就成了时间的主人。

这几年来,我除了学好各门功课,还在全国各地的书上发表了画、毛笔作品、作品也挺多的。这些都是我争分夺秒赢来的。去年暑假,爸妈都出差了,我天天与弟弟们三、四人在家里,做完作业后,就练习毛笔字。窗外,小朋友们欢声笑语,让我真想马上跑出去玩。可我看到自己当天练习的作品还没有练完,就又坐下来了,直到练完为止。我想,如果平时上课一心二用,放学后只知道玩,样时间被白白浪费掉了,我也就成了时间的奴隶。

学习中,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匆匆》这篇课文的理解:珍惜时间的人,哪怕只给他几分几秒,也会觉得有所收获,过得很充实;浪费时间的人,就是给他几十年,也会觉得一无所获,过得空虚。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读《说唐》有感范文”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少年读史记有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